浅谈白族建筑特色

合集下载

白族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一、白族住屋形式的概述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等地。

白族住屋形式独特而有特色,代表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

本文将对白族住屋形式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探讨。

二、传统白族住屋形式1.木结构房屋–传统白族住屋大多采用木结构,以实木作为主要建材,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这种房屋的建筑风格朴实而典雅,由于采用了木材,散发出浓厚的自然气息。

2.坡屋顶–传统白族住屋的屋顶大多采用坡屋顶设计,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

–坡屋顶的设计能够有效抵御风雨的侵袭,保护房屋结构的完整性。

3.三合院–白族住屋的布局主要采用三合院形式,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同时又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合院布局合理,使得每个房间都能够充分利用光线和空气,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三、现代白族住屋形式的变化1.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白族住屋形式逐渐引入了一些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增强了房屋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使得白族住屋更加安全。

2.设计风格的变化–在现代白族住屋的设计中,一些传统元素逐渐被融入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

–这种变化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3.空间利用的改进–现代白族住屋注重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极大地提高了居住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家居生活更加便利。

四、白族住屋形式的文化意义1.历史传承–白族住屋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智慧的传承。

–这种传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成为白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2.文化交流–白族住屋形式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白族住屋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3.生态环保–白族住屋采用自然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生态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更加重要,对保护地球家园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白族住屋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浅析

TEXT /许丽苹李纶向颖晰文雅一、大理白族民居所适应的自然环境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大理市属于地震易发区,白族民居建筑在架构上采用了一些有效的防震措施;由于大理地区风大,且风向多为西南风和南风,所以,房屋大多数为坐西朝东,这样既避免风直接吹进屋内,且由于大理西高东低,该朝向便于采光;由于大理地区在雨季时期雨水较多,在建筑上民居的屋顶均为瓦顶,且用“封火檐”,以避免大风将瓦片吹掉,增强防风的功能。

二、大理白族民居装饰特点大理民居最大的装饰特点就是民族个性,每家每户都有所不同,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的个性特点在于它的装饰艺术方面[1]。

白族民居具有建筑功能实用性,布局灵活性,设计多边性,构造合理性,材料使用的经济性,外观造型的民族审美性,反映出白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三、喜洲典型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浅析1、严家大院民居建筑装饰严家大院由一进四院和一栋洋楼别墅组成。

为“六合同春”式白族民居,两院通过楼上的檐廊相连为一个整体,为“三坊一照壁”形式和四合五天井形式组合而成的院落,主房四方均居西,每院风格不同,各门的立柱、飞檐、灰雕等做工精细彰显气派。

(1)门楼装饰严家院正门门楼为三叠水的形式,类似一个小三开间的牌楼,它有两个形式的门楼(图1),一种:为“平头”有厦门楼,屋顶两端起翘稍短,这是白族传统的瓦木结构门楼形式;另一种门楼形式是纯欧式装饰的砖石结构门楼形式,这就形成了白族民居中典型的在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风格,大门做成拱形形状,颜色为中国红和黑色搭配,显示了典型的民族特色,檐下有排列整齐的斗拱装饰,拱形门上部以浮雕彩画装饰,边梃两侧贴有门联,门框上部有门簪装饰,门簪上雕有动物装饰,在门簪上部安放匾额,大门两侧的墙壁为不加粉刷和贴面材料的“清水墙”[2],其上面的砖缝用灰浆勾填,防止雨水侵入的同时看起来更为整洁、朴实和干净,下方墙裙用青石板制作,台基是用自然石砌成的“如意踏跺”形式,为三级阶梯,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其中,白族建筑更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白族建筑的选址十分讲究。

一般来说,白族村落多建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

房屋背山面水,既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又能在夏季迎来凉爽的山风。

这样的选址理念,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也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建筑布局上,白族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白族传统民居通常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要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指由三栋房屋和一面照壁围成一个院落。

正房坐西朝东,一般是长辈居住;两侧的厢房则是晚辈的居所。

照壁位于正房对面,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反射阳光,增加院落的亮度。

“四合五天井”则是由四栋房屋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个角落还有四个小天井。

这种布局使得房屋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同时也体现了白族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白族建筑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

屋顶多为硬山顶,线条流畅,坡度平缓。

屋脊两端高高翘起,形如飞凤,被称为“飞脊”,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灵动之感。

墙体多用白色,这不仅与白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也使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整洁。

门窗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常常雕刻有各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白族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走进白族建筑的内部,你会发现其装饰也非常有特色。

堂屋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家庭祭祀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堂屋的天花板上通常会绘制精美的图案,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

梁柱上也会雕刻各种花纹,有的还会贴上金箔,显得富丽堂皇。

卧室的布置则相对简洁,但也会有一些精美的刺绣和木雕作品。

白族建筑的材料选择也体现了地域特色。

大理地区盛产石材和木材,因此白族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石头和木头。

石头被用于砌墙、铺地,木材则用于建造房屋的框架和门窗。

此外,白族人民还善于利用当地的土坯和稻草,制作出独特的土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一、建筑特点1.结构简洁:云南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常见的有单层或两层的独立房屋,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

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券屋顶,屋脊多为直角形,屋顶外面有石板覆盖。

2.布局合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遵循“三进”、“四合院”的原则,即有前进、中进、后进,各进之间通道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保障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3.外观简洁:白族传统民居外观线条简洁,墙体多采用石砌或黏土砖砌,外墙没有过多的装饰,保持纯洁质朴的特点。

二、装饰特点1.装饰花纹: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花纹丰富多样,通常以寓意吉祥如瑞云、阳光、树叶等,同时还会运用一些动植物的形象,比如葡萄、花朵等,这些花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彩绘壁画:白族传统民居内部墙壁经常布满彩绘壁画,壁画的主题往往与白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如白族民居常见的有八卦、孔雀、龙凤、花鸟等,这些壁画极富艺术性和装饰性,为民居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3.雕刻工艺:白族传统民居的家具和装饰物常常采用雕刻工艺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等。

这些雕刻工艺精湛,常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墙壁等部位,使整个房屋更加华丽独特。

4.织物装饰:白族传统民居装饰中,织物也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装饰床上四周的帐幔、窗帘、靠垫等,以及地板的地毯等。

织物的图案多是以民族花纹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风格特点1.浓厚的地方特色: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装饰元素和风格通常与白族的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白族的独特文化。

2.质朴、自然的风格:白族传统民居装饰风格注重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繁杂装饰,彰显了白族人民淳朴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3.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4.丰富多样的装饰方式: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彩绘壁画、雕刻工艺等传统技艺,也有织物装饰、摆设物等,凸显了白族装饰文化的多样性。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1. 简介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白族建筑的特点是独特而精美的木结构建筑,传统的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注重保留传统工艺与文化特色,同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2. 白族建筑的特点白族建筑在传统的村落和民居中都有体现,主要特点如下:2.1 木结构白族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木结构坚固耐用,同时也符合白族人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

2.2 特色屋顶白族建筑的屋顶多为独特的筒状或折角屋顶,既有防雨的作用,又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2.3 彩绘装饰白族建筑在外墙、梁柱等部位上常常采用彩绘装饰,以花纹、图案等形式展现出白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要点在进行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3.1 保留传统工艺要尽量保留白族传统建筑的工艺和特色。

包括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方式、采用天然材料等。

3.2 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结合现代建筑技术。

例如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增加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3 考虑功能需求白族建筑虽然注重美观性,但也要考虑到功能需求。

施工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空间的合理性,同时满足居民的舒适需求。

3.4 防火安全考虑白族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因此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防火安全。

采用防火材料,设置适当的防火通道和灭火设备等。

3.5 节能环保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

可以采用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尊重白族文化白族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设计师在施工方案设计时要尊重白族文化,保留白族建筑的传统特点。

4.2 拟定详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设计后,需要绘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步骤、施工时间、材料准备等。

云南白族建筑

云南白族建筑

云南白族建筑云南,这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地方,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其中,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白族人民居住的建筑物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白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是“三多”的设计原则:多层、多柱和多檐。

在白族建筑中,多层的设计使得建筑物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同时提供更多的空间。

多柱的结构则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使其在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更为可靠。

至于多檐,则赋予了建筑物更加优雅和华丽的外观。

白族建筑的外观多采用高高的屋顶和独特的装饰。

这些屋顶通常呈曲线状,象征着飘带和云雾,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

而在屋顶的顶端,常常有装饰精美的瓦当和雕刻精美的龙头,彰显了白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神龙的崇敬。

不仅如此,白族建筑的内部设计同样精彩纷呈。

入口通常经过一个小院落,有时镶嵌着神秘的彩绘,这些彩绘代表着丰收和吉祥。

在室内,常常能够看到木雕和壁画,这些艺术品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白族建筑除了其独特的外观和内部设计,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信仰内涵。

白族人民虔诚地信奉着族内一位被尊奉为“第一祖”的神灵。

他们相信神灵能够保佑他们的家庭和社群平安、幸福。

因此,他们在家庭住宅和村庄的建筑中,常常设有供奉神灵的殿堂,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与此同时,白族建筑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白族村庄中,家庭住宅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大型家庭群。

每个家庭的住宅之间通常由一条狭窄但干净的小巷连接,村庄的整体布局既便于交流互动,又能够保护家庭成员的隐私。

云南的白族建筑无疑为当地的人民提供了一个温馨而美丽的家园。

它们不仅仅是房子,更是文化、信仰和民族身份的象征。

例如,白族人民在建筑物的墙壁上雕刻一种被称为“风水鱼”的图案。

他们相信这样的图案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同时也保护住宅免受寒冷和不幸之事的侵扰。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和同质化的今天,云南白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内涵无疑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文化瑰宝。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主要包括房屋整体布局、建筑材料和墙体结构等方面。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通常采用四合院的形式,由四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中庭。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还能够提供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石材。

木材被用于构造房屋的主体结构,包括柱子、梁和屋顶等部位。

木材的使用使得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应性,可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石材则用于墙体的建造,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固的支撑和保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等危险。

在墙体结构方面,大理白族民居建筑采用了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

石砌墙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底部,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夯土墙则用于建筑物的上部,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房屋更加舒适。

此外,墙体还采用了斗拱、檐口和木雕等装饰元素,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艺术性。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构造主要包括屋顶结构、柱子和梁等部位。

首先,大理白族民居的屋顶通常采用抬檐式结构,即檐口逐级抬升,并用彩绘木雕进行装饰。

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建筑物的层次感,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水性能,防止雨水积聚。

其次,柱子和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重要构造部分。

柱子通常采用圆柱形状,由一段一段的木材组成,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柱子的底部通常使用石料进行加固,以增加其稳定性。

梁则位于柱子之上,用于支撑屋顶的重量。

它通常由榫卯连接而成,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使得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固。

综上所述,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方式独具特色,体现了白族文化和建筑技术的独特魅力。

它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采用四合院的整体布局,通过石砌墙和夯土墙的结合方式构筑墙体,以及采用抬檐式屋顶和榫卯连接的柱子和梁等。

这些特点使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具有优势,还在美观性和艺术性上独树一帜。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_??????

白族住宅1. 简介白族住宅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白族人民所居住的住宅建筑。

白族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白族住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独特,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百瓦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 建筑风格2.1 传统斗拱结构白族住宅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多个相交的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了一个弯曲的拱形。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白族住宅通常将斗拱作为主要的屋架结构,使建筑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百瓦顶白族住宅的屋顶形状多采用百瓦顶,也称为“银壳顶”或“银瓦顶”。

这种屋顶形式由多个瓦块互相交错覆盖而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曲线形状。

百瓦顶除了起到防雨、遮阳的作用外,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白族住宅采用百瓦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3 木屋结构白族住宅大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具有较为轻巧、灵活的特点。

木材既满足了建筑的承重需求,又具备了一定的保温和遮阳能力。

白族住宅的木屋结构往往采用卯榫结构,即利用榫头和榫眼相嵌,通过插合和钉连接来完成建筑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功能布局3.1 院落式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在建筑周围围合成一个庭院。

庭院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交流和家庭活动的场所。

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片清幽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3.2 分居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分居的布局形式,即建筑被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客厅和公共活动区域,后半部分是卧室和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白族传统的社群关系和家庭观念,同时也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家庭活动。

4. 装饰特色4.1 彩色壁画白族住宅的墙壁通常会绘制彩色壁画,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

白族民居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

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

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 形成前出廊的格局。

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林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林,称为〃穿林〃。

穿林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 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

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

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

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

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

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

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

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

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喜洲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是白族聚居区。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介绍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特征。

首先,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特征是宽敞明亮、通风透气。

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建筑面积较大,分布有多个房间和阳台。

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是木材,带有重重的横梁和斗拱支撑,使建筑更加牢固稳定。

房屋的底层一般用石块垒砌,上层采用木材搭建的架子。

其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特征是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

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支撑都采用高质量的木材,如柚木、楠木等。

木材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保温效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同时,部分建筑也会使用石材和砖瓦进行垒砌和装饰,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再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特征是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

建筑外墙常采用白色,使得建筑更加朴素清雅。

建筑的屋檐、窗户和门窗等部位常常都会装饰精美的彩画、木雕和石雕等工艺品,展示白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化传统。

屋檐上的彩画常常描绘着白族的传统图案和神话传说,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此外,喜洲白族民居建筑还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设计,如庭院、风雨廊和吊脚楼等。

庭院是白族民居建筑中常见的景观,一般位于建筑的中心,起到通风、采光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风雨廊是建筑外侧设置的廊道,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使建筑更加舒适。

吊脚楼是建筑的特色之一,一般是木质结构建筑,上层悬挑于下层,给人一种悬空飘浮的感觉,同时也能避免洪水和野兽的侵入。

综上所述,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具有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结构特征,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的材料特征,以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特征,展示了白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大理白族自治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受西南季风影响不同,降水量地区差异较大。

由于常年吹西南风和西风,因此房屋多背风而建,取向朝东。

在白族聚居的地方,以村落为基本单位。

白族人民受大理高山绿水的生态环境的陶冶,因此在选择村址和民居的构建中,形成了因借自然、契合山水的基本原则,村落依山傍水、山林茂盛。

因风水的需要,常在村落周围种树形成风水林,特别是在村口种植风水树。

大理地区植被丰富,动物资源可观,白族人民有着明确生态意识,及对水源和山林的保护行为,因此民居的形成是与其地理环境、地势地貌、环境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相关的。

一、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分析白族民居建筑在历史的发展中长期受传统的汉文化的影响,民居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白族传统文化及其当地自然条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白族民居形成了特有的,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1、平面布局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诗意栖居》第一卷中对白族民居布局是这样阐述的: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房屋建于基地周围,院落围于其中,多数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南北轴线深入,大门开在东北角上。

正房多数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并比其他的房屋高些,与两边厢房,对面的照壁(四合五天井则为对厅)围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这种四合院的布局,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文化意愿和实际需求逐渐变化、发展形成的。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类型有独坊布局、两坊布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

这些布局虽构成形式不同,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平面布局,都有着其适应自然环境的相同组织原则。

这些组织原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理白族民居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的影响。

白族民居在平面布局上,"院落围于其中",中间必然会有一个方正的大天井,外围以房屋、墙垣环绕,形成以天井为中心的具有明确中轴线的对称布局。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山水风光的融合,成为了大理地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白族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白族民居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独特的斜顶三坡式、四合五天井的组合式等。

在建筑设计和装饰方面,白族民居更是独具一格,以其纯朴、雅致的风格使得白族民居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白族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风格和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形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选用多取材于当地的木材,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稳固、工艺精湛。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主要结构由梁、柱、茑、楼和榫卯构成,其中的榫卯结构尤为精妙,采用的多为天然木材,这些木材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完好,足以见得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都非常高超。

在整体外观上,白族民居建筑的斜顶三坡式和四合五天井的组合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其外观造型多取材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融合了飞檐、雉尾墙、边柱、大转角等建筑构件,在结构上大多采用悬挑、跨度和木榫等结构形式,显得精致而别致。

除了结构和外观设计上的特色外,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门窗、翘角和檐口等处常常会雕刻有蟠龙、金凤、仙鹤、花草等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其装饰吸取了唐、宋、明、清各代建筑的精华,同时还融入了佛教、道教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从而使得白族民居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白族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

在大理地区的山水间,白族民居建筑仿佛天然长在山间,浑然一体。

尤其是在古城大理周围,大大小小的白族民居点缀在碧水蓝天之间,与苍山雪峰相映成趣,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画卷。

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白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中,他们信奉白石之神、呼唤山神水神,他们的建筑设计、装饰都与这些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白族民居的一些建筑特色:
1.布局方式:白族民居通常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布局方式,即三座房屋加上一个照壁
围成一个院落,主房位于中间,两侧是厢房。

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对称和平衡,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2.建筑材料:白族民居主要采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尤其是土墙和石头的使
用非常普遍。

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降低了建筑成本,又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3.外观造型:白族民居的外观造型简洁明快,多采用直线和几何形状,给人以质朴、
大方的感觉。

同时,在细节处理上非常考究,如门楼、窗花等部位的雕刻和装饰都十分精美。

4.内部结构:白族民居的内部结构也很有特色,通常采用“间”作为基本的单元,根据
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组合。

同时,在房屋内部也常常设置天井、廊道等空间,增强了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

5.装饰艺术:白族民居的装饰艺术也是一大特色,尤其在木雕、石雕、彩绘等方面非
常出色。

在民居内部,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门、窗、隔扇等,以及石雕的柱础、门框等。

此外,在墙壁和天井上也有精美的彩绘和图案。

总之,白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观。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大理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在大理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大理白族建筑常常使用质地坚硬的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盛产各种类型的石头,因此白族人民也就善于利用石头来搭建房屋,保证了建筑的稳固和耐久。

不仅如此,白族建筑中的木材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松木、杉木等。

这些木材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在装饰方面也非常灵活。

二、“三进一天井”式布局大理白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三进一天井”式布局。

整个建筑通常由前厅、中厅和后厅组成,而厅之间则通过天井相连。

这种布局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光线,并实现通风和采光的效果。

天井在建筑中也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经常以花岗石铺设,或者用来栽种花草树木,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生机。

三、雕刻与装饰大理白族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细节,常常运用雕刻技艺来装饰墙面、柱子和门窗。

这些雕刻通常以民间传统的图案和图腾为主题,如龙、鸟、花等,展现了白族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墙面上常常涂绘各种吉祥和祈福的符号和图案,以增加气氛和祈福之意。

四、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大理白族建筑通常将室内与室外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天井以及通风窗等形式,将室内与室外的景观相连。

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增添建筑的美感,也为居住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五、承载文化和民俗大理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白族人民在建筑中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无论是建筑材料的选择,还是布局和装饰的设计,都体现了白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结起来,大理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其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三进一天井”式的布局,以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以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首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白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般为木构正房和土坯墙瓦房两种类型。

木构正房多为两层或三层,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居住空间;土坯墙瓦房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朝南,采用土坯夯筑而成。

这种形式反映了白族人民居住的实际需要。

另外,白族民居建筑还融入了大理地区的地理特点,用瓦板或彩色窗棂修饰房屋周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上体现了白族文化的精髓。

传统的白族民居以木材和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代表了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石料代表了大地的坚韧和耐久。

白族民居还采用了红色的坯壁和花窗,表达了白族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此外,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葫芦瓦和山石脊脚等元素,增添了建筑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再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还反映在宗教信仰上。

白族人民信奉白教和佛教,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保护,因此在建筑中加入了神龛和神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龙凤画和白族人物雕刻等元素,也是对于白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的肯定。

最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还承载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白族人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房屋布局一般为四合院形式,中间是天井和小花园,周围是房间和厅堂。

这种布局符合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强调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族的团结。

此外,白族民居建筑还常常设置一个石板作为门阶,代表家庭的尊严和荣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多样,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

这种建筑风格既符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又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特征。

它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

云南大理洱海古建筑白族文化的代表

云南大理洱海古建筑白族文化的代表

云南大理洱海古建筑白族文化的代表云南大理洱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洱海周边,有许多古建筑物,它们不仅是白族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洱海周边的古建筑,探索其背后蕴含的白族文化。

一、洱海古建筑的特点洱海周边的古建筑以白族传统建筑为主,其特点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风格独特。

这些古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传统的斗拱、檐角、飞檐等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

1.1 白族传统建筑的特点白族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建筑物多为木结构,采用斗拱、檐角、飞檐等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

同时,白族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常用白色、红色、黑色等颜色,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1.2 洱海古建筑的特点洱海古建筑继承了白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洱海的自然景观。

这些古建筑多建在湖边或山坡上,与湖水、山峦相映成趣。

建筑物的外观常常采用白色为主,与湖水的颜色相呼应,给人以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二、洱海古建筑的代表作品2.1 白族三塔白族三塔是洱海周边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白族文化的象征。

三塔分别为大塔、中塔和小塔,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这三座塔都是木结构,采用传统的斗拱、檐角等建筑元素,展现了白族建筑的精髓。

2.2 洱海古城洱海古城是大理洱海周边另一个重要的古建筑群,也是白族文化的代表。

古城内有许多传统的白族建筑,如白族民居、庙宇等。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展现了白族建筑的独特魅力。

2.3 洱海岛屿上的古建筑洱海中有许多岛屿,这些岛屿上也有许多古建筑。

这些建筑物多为寺庙、庙宇等,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岛上的建筑物与湖水、山峦相映成趣,给人以美丽和宁静的感觉。

三、洱海古建筑背后的白族文化洱海古建筑不仅是白族文化的代表,也是白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古建筑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白族人民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白族建筑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材料白族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这些天然材料给白族建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木材被用于建造房屋的骨架和梁柱,石头则被用来砌筑墙体和地面。

这些材料既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又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建筑形式白族建筑以“三坡一堆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坡屋顶是白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即屋顶两侧呈斜坡,中间呈弧形,兼具美观和排水的功能。

一堆是指建筑物前的院落,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则是由四幢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式建筑群,常用于家庭住宅或者公共场所。

三、装饰元素白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丰富多样的装饰元素。

白族人民善于用彩绘、雕刻和刺绣等技艺将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文字融入建筑中。

这些装饰元素既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也传递着白族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比如,他们常常使用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建筑,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四、民居布局白族传统建筑的布局通常采用分户式或者对角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建造。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居住空间,并且与其他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私密性和亲密性。

民居的布局通常是围合式的,建筑围合成一个中心庭院,起到隔绝外界噪音和保护隐私的作用。

庭院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自然的环境氛围。

五、文化传承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表达,更是白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装饰,白族人民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后代。

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这些都体现在建筑的细节中。

白族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

总结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材料、形式、装饰元素和布局,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白族的建筑有啥风格?白族人的住宅是啥样的

白族的建筑有啥风格?白族人的住宅是啥样的

白族的建筑有啥风格?白族人的住宅是啥样的>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

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

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

“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

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

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门楼装饰的种类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云、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一座中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玲挑剔透、雄浑稳重和美观大方的综合艺术的建筑。

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具风格。

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阳、二龙抢宝、百鸟朝凤等图案。

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

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

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国家,而其中的少数民族更是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白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为例,介绍其建筑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整体布局合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装饰精美独特,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

首先,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合理,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划分和功能的布置。

一般来说,白族民居由多个独立的建筑组成,包括正厅、侧厅、厨房、卧房等等。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用途,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建筑群整体呈四合院的形式,院子中常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独特的庭院景观。

其次,白族民居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白族民居采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

在山区地区,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有石头、土坯、树木等等;而在平原地区,则常使用砖瓦、木材等材料。

这些不同的材料赋予了白族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白族人民对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再次,白族民居的装饰精美独特。

白族人民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和细节处理。

建筑外墙和内部空间都会进行精心装饰,常常使用绘画、雕刻等技艺进行装饰。

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多以花鸟、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色彩鲜艳丰富,形式各异。

这些装饰精美的图案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也传递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义。

最后,白族民居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

白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座民居中。

例如,在建筑的设计中常常融入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如在入口处设置神龛,供奉家族祖先。

同时,白族民居也是广大民众聚会交流、传承白族文化的场所,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其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白族人民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白族建筑特色
“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

巷道纵横,密如蛛网,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巷道曲折有致;苍山上流下来的汩汩泉水,顺着鹅卵石砌的墙角旁七拐八弯的巷道淙淙流淌,
古朴而又幽静。

巷道两侧一幢幢雕梁画栋、斗拱重叠、飞檐翘角的白墙青瓦楼房,整齐、庄重、轩昂、精致、大方。

它们都是白族传统的石墙土木结构建筑,精雕细刻,千姿百态,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

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

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
等作用。

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
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
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
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成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

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大小和人口多寡所决定。

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丹青翰墨的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白族民居都是独立的封闭式建筑,一家一院,由大门、照壁、正房、厢房组成,其组合形式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

“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即是由一幢三间两层楼的主房两侧各配一座厢房,以及主房对面的一堵墙壁共同围成的一座封闭式院落,房屋与照壁围出的院心即称为“天井”。

主房比两边厢房高,在主房和两边厢房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都是楼房,四个角的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上中央一个大天井的院落式建筑.除此以外,正房和厢房二楼的走廊串通,则为“走马串角楼”;更大的住宅以院落为单位串列组成“一进两院”,称为“六合同春";还有数院相串的,更为壮观。

大门开在照壁一侧,即院落的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民居建筑吸收了西方和江南民宅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白族总体的建筑风格是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
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四合院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相对于云南白族来说现代建筑更具备商业化的气息,依托于商业化而存在。

没有白族建筑的那种亲进自然、和谐、淳朴的名族气息。

完全是两种建筑,风格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淳朴名族风情的建筑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蕴.希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取好好珍惜,保护那些即
将逝去的文化建筑。

环艺1033
樊懿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