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类型及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石(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坡屋顶。在民居建筑的物质材料选择上,多就地取材,采用周围的石头、砖瓦、木材等等,无论是土木结构,还是砖瓦结构,都追求一种典雅、实用、简朴的建筑风格。据记载,古代大理南诏国的民居建筑为“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指的就是当地建房取材的特点。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正是沿袭南诏时的建筑方式。大理白族民间俗语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恰好是千百年来,白族人适应环境,善于总结的真实写照。大理点苍山出产的大理石便是大理的建材特产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作用,自古以来就因晶莹细腻的石质和绚丽多姿的天然画面而蜚声海内外。大理石最早名为“点苍石”、“苍山玉”,又因多用来制作砚台、笔架、笔筒、镇纸等书房用品,故人们又称之为“文石”,至清代才统称“大理石”。大理石上天然美丽的花纹给白族民居增添了无数韵味,民间百姓也为上天赐予的这份礼物而发挥了各自的想象。
传说王母身边有一个专门织五彩云锦的仙女,叫玉女。一只领略过苍山洱海风光的凤凰飞到天宫里,把绮丽的风光讲给玉女听,玉女听得入了迷,她多想亲眼看一看那不曾见过的人间仙境呀。
机灵的凤凰给玉女出了个主意:“你只要对王母说,你要把苍山洱海的景色描摹下来带回天宫,作为织造云霞的图纸,她一定会答应你去的。”果然,王母答应了玉女的要求。于是,玉女驾着一片白云,由凤凰引路来到了苍山中和峰上。每天不是伴着洱海的碧波描摹苍山十九峰俏丽的山峦,就是披着苍山上的彩云俯视洱海中的点点白帆。
这天清晨,玉女和凤凰来到应乐峰下的隐仙溪旁梳洗,却看到一群面黄肌瘦、衣着褴褛的人在一锤一凿地开挖石头。玉女呆住了,说:“凤凰,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地方,还有人在受苦呢?”“玉女啊,这些人都是因为交不起国王的租税,只能采石过日子呢。”
玉女和凤凰正说着,却看见一个采石的年轻小伙子晕倒了。她们上前扶起小伙子,原来小伙子叫白郎,自小没了母亲,后母教唆父亲把他赶出家门,他只好到苍山上采石度日,又累又饿,就晕倒了。
玉女见白郎是个勤勤恳恳的好小伙子,就鼓起勇气,说愿意和白郎一起过日子,白郎喜出望外。他们成了亲,一起在应乐峰上开采石头。玉女走过的地方,普通的石头都变成了
精美的彩色玉石。玉女让白郎招呼乡亲们一起都来挖,于是大家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再也不怕交不起税,吃不上饭了。
天上一日,人间便是一年。王母见玉女三天过去仍迟迟不归,好生恼火。多嘴的喜鹊把玉女和白郎成亲的事告诉了王母,王母立即派仙鹤童子把玉女押送回来。
玉女本来想用五年的时间把苍山上的石头都点化为美玉,但她的心愿已经无法完成。她舍不得苍山洱海,更舍不得白郎。当仙鹤童子押送玉女回天宫的时候,痛不欲生的白郎紧紧抓住她的五彩腰带不放。仙鹤押着玉女越飞越高,玉女的腰带断了,飘落在苍山上,五彩的腰带一眨眼就变成了苍山上五彩斑斓的彩花大理石,她留下的未完成的画稿,则变成了水墨画般的大理石和纯净的汉白玉,世世代代造福大理的白族儿女。
白族住宅一般为独立封闭式的建筑,通常是以家庭为主,自成院落,院落的空间布局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以便更好的接近大自然。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使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整洁质朴大方。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极其耀人眼目。山墙屋角经常用水墨图案装饰,显得典雅大方。在此基础上,各个家庭根据需要,稍微变通,形成了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包括住宅建筑门的大小和房间的数量也不等,庭院组合也是多种多样。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要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来决定。“一正两耳”的形式是指,一间正房加上其两边各自一间较小的耳房。“两房一耳”是指两幢楼房互相垂直,在垂直交叉处有一间较小的耳房作为连接,两房当中,又将坐西朝东的房子当作主房,与主房相对的一面砌一瓦顶飞檐的粉墙,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内墙面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又或者用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由于这堵墙面朝东方,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墙壁上,白族人认为这给全家带来了幸福与吉祥,于是人们将这堵墙称为“照壁”,也称为“风水壁”。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三房一照壁”的意思为,整个院落有三幢楼房,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侧的两幢配楼,主房对面依然有照壁,中心是天井,
恰好形成一个四合院的布局。而“四合五天井”则是四幢楼房,每幢楼相交处都有一间小耳房和天井,加上院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少了一面照壁。此外,一家两院相连的民居空间布局称为“六合同春”,加之楼上的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为“走马串角楼”。两种建筑形式的屋面均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间用木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的部分(建筑上叫“悬山”)较山墙直出屋面的那部分(建筑上叫“硬山”)为多。“硬山”构造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的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木头,当地叫做“穿枋”,它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桥相互作用,增强了白族民居的抗震能力。
白族民居坐西朝东的走向是其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首先,大理所处的山谷坝子是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所形成,山脉为南北走向,依山傍水则房屋必然为东西走向;其次,云南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次数不但多而且风力很强,尤其以下关一带最为出名,最大风速可达12级(即每秒钟风速在40米左右)。这种劲风,即使在我国内陆也极为罕见,下关由此被称为“风城”。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付常年多是偏西的大风,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一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对于从其他方向吹来的风,就由四合院或“三房一照壁”的平面组合形式来解决。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到互为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并不为劲风所烦扰。
白族民居建筑中的照壁一般分为“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不分段,壁顶为民殿式、为官宦之家选用。“三滴水照壁”指将横长且平整的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对称,中间一段较宽且高出两边,形似牌坊,当地百姓多采用这种。照壁的长度等于院子的长度,中段的高度与耳房檐口相对,左右两段的高度与耳房下重檐的“封火墙”等齐,这种修建方式非常有效阻挡了大理强劲的西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重视装饰,庑殿式青瓦白墙,四角出檐上翘,檐口墙上饰以彩画、书法等,彩画以墨彩为主色调,多为松、竹、梅、兰以及山水等图案,照壁中间配有题字。照壁题字非常讲究意境和内容,是最富有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它内容涵盖广阔,文化底蕴十足,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