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建筑案例
大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
白族一切建筑, 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 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 口彩画
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 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 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谢谢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 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 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其建筑形 式也影响到了周边地区的建筑格局:如丽 江等地也多见这样的建筑形式。大理石头 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 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 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 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照壁
• 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式样有独脚照 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 “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 “三滴水”照壁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 稍矮,大小对称,中间段较高,的民居空间布局称为“六合同春”,加之楼上的 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为“走马串角楼”
三坊一照壁
大理民居为防劲凤,多坐西朝 东。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 房一坊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 居住;两侧厢房二坊由下辈居 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 角屋”两间 ,也是二层,但进 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 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 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 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 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 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 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 烟。
白族建筑
门楼
• 正房面东的一般开在东北角,正房南向的 一般开在东南角。大门 的取向不能正对着 堂屋,一般进大门后,要由西向南先转一 个弯角进入院内。 • 若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回避的,进门后都 要建 一堵照壁作遮拦,由照壁两边进入院 中。
门楼建筑形式
• 有厦门楼
• 民间称“三滴水”门楼。 其建筑历史悠久, 建筑手法成熟,格式固定,一般都是三间 牌 楼形制,其中又分“平头”和 “出角” 两种。 • 平头有厦门楼多为传统的“三滴水”屋面 有厦大门,斗拱较为简单,注重绘画和装 饰。门楼下为灰白的粉墙,绘有各种图案, 淳朴大 方。这类门楼多为农村白族居民采 用。
图片解说
• 照壁上题字“百忍家风”四个字。照壁是白族建 筑中最讲究的艺术构筑,它与中原地区的影壁不 同,影壁多起遮挡风雨的作用。而照壁既是整个 院落的自然采光的反射墙,又是建筑艺术精华的 集中展示。照壁中心的题书,可以彰显主人姓氏 和心理追求,被称为白族家庭的名片。白族自古 就有着内向中原,热爱汉文化的传统,喜欢把本 姓氏名人的事迹题字在自家的门头或照壁上,以 表明自己的姓氏。在唐代,有个名叫张公艺的一 家人九代为官,他们世代为人处世的绝招就是一 个“忍”字,在历史上传为佳话,这里照壁上的 “百忍家风”就表明这是张性之家。
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
• (4)四合五天井 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 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 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 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 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 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 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 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 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 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 皇。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一、浙江莫干山:洋家乐的别样风情。
莫干山原本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大片的竹海。
后来啊,那些外国人发现了这块宝地,开始在这儿搞起了“洋家乐”。
这些“洋家乐”可不像咱们传统农家乐那么简单。
它们把西方的一些生活理念和建筑风格带了进来。
比如说,房子的设计很有创意,可能是用老房子改造的,保留了乡村的原汁原味,但是内部装修又特别精致,有大大的落地窗,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外面的青山翠竹。
而且啊,他们的服务也很独特,会提供一些西式的餐点,像什么自制的面包、新鲜的果酱,再加上当地的新鲜食材做的特色菜,那味道简直绝了。
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这种中西合璧的体验去的,莫干山就这么火起来了,成了乡村文旅的一个模范。
二、云南大理喜洲古镇:白族文化的魅力之旅。
喜洲古镇那可是充满了浓浓的白族风情。
一走进古镇,就能看到那些白族传统的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上的雕花都特别精美,什么花鸟鱼虫啊,神话故事啊,就像看一部立体的历史书。
白族的扎染也特别有名,游客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扎染的过程,把一块白布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还有啊,喜洲粑粑是必须要尝的,刚出锅的时候,外皮酥脆,里面软糯,麦香混合着馅料的香味,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吃着喜洲粑粑,再看看白族老奶奶在门口做刺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幅活着的民俗画。
这里的村民也很热情,会给游客讲白族的传统习俗,像本主节是怎么回事之类的,让游客深入了解白族文化。
三、四川成都明月村:陶艺与乡村的诗意融合。
明月村原本就是个宁静的小乡村,后来因为陶艺火了起来。
这里有很多陶艺工作室,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都能在这儿找到乐趣。
你想啊,在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地方,找一间陶艺工作室,坐在那儿,把陶泥放在转盘上,慢慢地用手去塑造自己心中的形状,就像和泥土对话一样。
而且明月村的环境特别适合放松,村子里有茶园,空气里都弥漫着茶香。
除了做陶艺,还能去茶园采茶,体验一把茶农的生活。
村里的民宿也很有特色,很多都是由老房子改造的,晚上住在里面,听着外面的虫鸣鸟叫,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外婆家。
云南传统抬梁式民居建筑的改造更新——以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为例
云南传统抬梁式民居建筑的改造更新——以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为例摘要:选取的研究项目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脚下,场地属于山地地形。
南边有一条小溪,北边面向院落,正房已被拆除,仅剩耳房一座,为三开间二层建筑,是典型的大理白族民居形式。
此建筑主要功能为民居建筑,结构是采用汉式建筑抬梁式木构架,空间采用当地的走道式分隔手法,是白族一坊房屋的三开间廊子类型。
此建筑放在现代是存在缺陷的,如室内采光、通风较差;建筑朝向不合理;二层仅用于储存的不合理的空间布局。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更新改造,改善采光通风,重新布局建筑空间,融入现代空间功能,并采用被动式太阳能设计。
传统抬梁式民居建筑是受到汉族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上的影响而衍生出的建筑形式,属于传统抬梁式民居建筑,反映出建筑文化上的多元性。
因此,该建筑具有传承的建筑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抬梁式;白族民居;民居更新;被动式太阳能一背景选取的研究项目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脚下,场地属于山地地形。
项目用地群山环绕,南边有一条小溪,北边面向院落,正房已被拆除,仅剩耳房一座,为三开间二层建筑,是典型的大理白族民居形式。
该建筑是以排架清晰地分隔空间,明间为起居室,侧间为卧房,常在建筑侧边设置供上下交通的楼梯,各房间都是通过室外的走道进行交通联系,二层主要用于储存杂物,仅1.8M高。
屋面形态属于硬山屋顶,其承重结构属于为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底层北面墙壁为木质,明间是六扇格子门,侧间则是开格窗与单扇门一樘,其他三面是以毛石砌筑的墙壁,采用包心砌的砌筑手法,没有开窗设置,如图1所示。
本项目以此大理白族建筑为案例,对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进行探索,发现传统民居建筑对于现代的居住要求上而言,虽然在结构、形态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但是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三面用毛石墙围合,没有开窗,仅向院落开门窗,通风采光都较差,非常影响使用。
由单体建筑围合而成院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建筑的朝向受到院落的约束而无法选择更好的朝向。
门楼气派的宅院
门楼气派的宅院云南大理市喜洲乡的田庄宾馆,原是一座私宅。
就其建筑风格来说,它是一座十分典型的白族建筑。
从远处看去,白族建筑最明显的特点是气派的门楼、高高的白色院墙和青灰色的瓦顶。
田庄宾馆的门楼是很豪华、很气派的。
它由两层青瓦翘脊组成,周围镶嵌着各种花纹的大理石,有的上面还画了山水花鸟的图案。
翘起的脊像舒展着翅膀的鹰,脊尖上还卧了一对龙头。
龙头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刀法很细腻。
走进院子,首先看到的是正房和两侧的厢房。
房子对面则是一面高大的照壁,其实,这就是在院子外面见到的那座高墙。
这是白族住房建筑的基本格式,叫作三房一照壁。
从厢房一侧的过道往后走,便来到后院,这是一个东西南北四面都是两层楼房的四合院。
我在田庄宾馆的院子里来来回回绕了好几趟,又楼上楼下仔细观赏了一番。
我不能不为建筑师们精巧的构思叫绝,也不能不为他们精湛的技艺称道。
这里所有的门都是用木料雕出来的。
有的上面有镂空的图案,有的上面是刻好的装饰物,无论哪一种都是很精巧的,这叫阁子门。
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白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一般房间的阁子门有六扇,天凉时可以把门都关上,热时六扇门又可以全部打开。
门的颜色则根据喜好,或施以朱红,或涂为金黄。
有人告诉我,田庄宾馆虽是典型的白族建筑,但它毕竟不是老百姓的住房。
若想看一般白族人的住房,就到周城去。
从喜洲乘汽车到周城只需半个小时。
周城有1700多户、8000余人,这在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也是个巨大的自然村,而周城的村民全都是白族。
多少年来,他们背靠终年积雪的苍山,面向波光粼粼的洱海,繁衍生息,其民风古朴,至今犹存。
一进村,最先看到的是两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
据说这一带的村子都有这样的大树,似乎它已经成了村子的标志,凡村里有什么重要聚会都在这里举行。
此时正是周城赶晚集的时候,大树下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走近看时,发现人群中的妇女全部是白族打扮,连几岁的娃娃也一样。
妇女们的头上戴着漂亮的头巾,长长的头发梳成辫子盘在头上,上面夹着粉红色的丝线,长出的部分从头的一侧垂落下来。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1. 简介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白族建筑的特点是独特而精美的木结构建筑,传统的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注重保留传统工艺与文化特色,同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实现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2. 白族建筑的特点白族建筑在传统的村落和民居中都有体现,主要特点如下:2.1 木结构白族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木结构坚固耐用,同时也符合白族人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
2.2 特色屋顶白族建筑的屋顶多为独特的筒状或折角屋顶,既有防雨的作用,又能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2.3 彩绘装饰白族建筑在外墙、梁柱等部位上常常采用彩绘装饰,以花纹、图案等形式展现出白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要点在进行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3.1 保留传统工艺要尽量保留白族传统建筑的工艺和特色。
包括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方式、采用天然材料等。
3.2 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结合现代建筑技术。
例如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增加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3.3 考虑功能需求白族建筑虽然注重美观性,但也要考虑到功能需求。
施工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空间的合理性,同时满足居民的舒适需求。
3.4 防火安全考虑白族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因此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防火安全。
采用防火材料,设置适当的防火通道和灭火设备等。
3.5 节能环保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
可以采用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白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尊重白族文化白族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设计师在施工方案设计时要尊重白族文化,保留白族建筑的传统特点。
4.2 拟定详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设计后,需要绘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步骤、施工时间、材料准备等。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
亮丽的白族瓦房文章白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丽江、怒江等地。
白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白色墙壁和红色瓦片为主要特征,被称为“白墙红瓦”。
其中,白族瓦房是白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瓦房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通常由木结构和石基础组成。
房屋的外墙采用白色的石灰涂料,屋顶则铺设红色的瓦片。
白墙红瓦的颜色搭配非常和谐,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此外,白族瓦房的屋顶呈弯曲的拱形,形状独特,富有艺术感。
白族瓦房的内部结构也非常精致。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前厅、中厅和后厅三个部分。
前厅是客厅,中厅是起居室,后厅是卧室。
房屋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墙壁上挂着各种绣品和画作,地面上铺着花纹繁复的地毯。
此外,白族瓦房的门窗也非常有特色,门窗上雕刻着各种花纹和图案,非常精美。
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不仅美观,而且非常实用。
由于云南地区的气候多雨,白族瓦房的屋顶设计非常巧妙,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渗透。
此外,白族瓦房的墙壁也非常厚实,可以有效地隔热保温,使屋内温度适宜。
白族瓦房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都反映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白族人民崇尚自然,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也体现在了白族瓦房的建筑风格中。
此外,白族人民还非常注重家庭和睦,白族瓦房的内部结构也反映了这一点。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白族瓦房被拆除或改建。
然而,白族瓦房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同时,白族瓦房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和了解白族文化。
白族瓦房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白族文化的魅力。
中国民居《白族》ppt
目 录
一:白族简介
二:民族特色 三:民居建筑材料 四:民居建筑特色
五:产生的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族简史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是中国第15大民族,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 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建筑材料
•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大理民间有"大理 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 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 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 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 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白族崇尚 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就从调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 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 格和地方特 色。
• 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 作的杰出创造,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 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 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 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 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家园。 白族塔
• 防火
•
防风照壁
防火照壁
照壁坐东朝西 房屋坐西朝东 形成平面组合 互为屏障
照壁又称“风水 壁”起到阻碍外 火入侵的作用。 其建筑多为木石 结构。
• 防震
•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机,当地叫做“穿枋”,它 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访和落地桥相互作用之后, 增强了抗震能力。
云南大理照壁
云南大理照壁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一家一院的庭院或重檐瓦房,贫寒人家是 “独坊院”,富 上面题字或绘画,两边壁多为青灰色,壁上 绘花木或题字。壁心或镶嵌简单图案或只抹 粉灰,不做复杂装饰,只有壁前花草相映, 俊秀清雅,简洁明朗。
总结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中的影壁以其独特的造型, 用途和装饰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壁装 饰艺术,凝聚了白族人特有的智慧和丰富的 想象力,以及对美的独特的见解。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雪白的影壁心又和白族 人那洁白美丽的服饰相映衬,如此想来,更 是别具匠心,装饰也更显地方特色和民族风 情。
人居大观白族民居(组图)
人居大观——白族民居(组图)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出精美的民居建筑。
中华民族的人居依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而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中华民居凝聚了华夏各民族的聪明才智,是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自然科学高度结合的产物。
(一)白族民居中国云南省的大理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他们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也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了精美的民居建筑。
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建盖一所像样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
白族人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是封闭式的住宅,其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
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
大多数白族民居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三房一照壁”。
“三房”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侧的两幢配楼,共3幢房子;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对着的一堵墙壁,四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
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大理盛产石材,大理城也被称为石头城。
当地人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用石头建房子是白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白族民居中,各种各样的石头都能派上用场,石头不光用于墙基墙角,也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甚至整座墙全用石头垒砌。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
从门楼建筑水平的高低,精致的的程度,用料的讲究,可以看出主人的经济状况。
白族人无论大家小户,都十分讲究门楼的建筑。
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
白族民居园林建筑艺术的大观园——张家花园
地 的风 光和 “ 乌道雄 关” 候乌迁徙 的奇观, 为 “ 百鸟朝凤”的寓意 百鸟朝凤隐喻凤 是南诏国国王, 百鸟是南诏王国诸多部落 民族, 巍山 “ 乌道 雄关” 是候乌迁徙 的必经绿色通道, 是南大理 国日 寸 期民族和 谐, 经济繁荣的象征 。 照壁 呈八字形构造 , 暗喻君 临天下, 普天同庆
为“ 漏角天井” , 故而组成5 个大小的院子 为 “ 四合五天井” 它营造
的是 一 种庄 严 肃穆 的氛 围, 多 由长 辈 老 人 居住 。 与此 相 适 应 的壁 上 装
饰有 “ 二十四孝”的故事为题材, 格扇 、 ] 的中下板 雕有治家格言和修 身养性 的民 、 司 谚 语、 联 匾, 皆为 “ 盛世耆英… ‘ 德高年』 _ f { ” 之属。 木门 栏杆雕饰华美, 为游园所少见。 灰塑壁画、 雕梁画栋, 虽然美观, 但却
发祥之地 。 院落布局在南北中轴线上, 正房坐北南朝, 以“ 白虎方” 显 示当年蒙 舍 诏主南面称孤的雄壮威武. 迎面高耸的 “ 散 八字” 形 “ 三
滴水” 照壁 意 为纳 南 方之 瑞 气于 院中 院 落 的 构 建 更 在于 表 现 白族 对 南诏 故 国 的 追 思 , 六 诏统 一 始 有 苍 洱 升平 。因而照 壁 之 上 刻意 以浓 墨 重 彩 的 浮雕 表现 巍宝 山道 教 胜
一
端为一石门楼, 书“ 鹿鹤 同春” 悬于六角门之上。门楼顶部为鱼与人的石雕。 这与白族 的起源有关。
门楼两厢皆为两层楼阁, 有回廊相连, 回头一望又有 “ 一笑皆春 ” 四字, 点此院同春之主题。 院中各式木 刻砖 刻、 玻 璃蚀 刻等工艺琳琅满 目。 过六角I ' - J N, 有石阶可攀, 石阶上迎面耸立一照壁, 上书 “ 百忍家风”四 字, 为张姓的家训I 。 院以金 鹿与白鹤为祥瑞象征, 源于南诏王 国统一的洱海六个部 落的建筑 文化, 为南诏大理 国的民族 团结象征, 兴于南诏时期, 毁于元世祖平灭大理 国, 却在大理 民间祖辈 口口相传至今 是大理人 民千
白族建筑之喜洲民居
白族建筑之喜洲民居大理是此次云南之旅的第一站,所以这里给我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苍山洱海在层层云雾下似真似幻,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
让人在时光中流离,在这美丽的自然中迷失自己。
大理是白族自治州,所以在这里多数生活着白族的金花和阿鹏哥,不仅这里的金花漂亮,阿鹏哥帅气,这里的白族建筑更是有着独特的风格,浓厚的文化积淀。
白族建筑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形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的装饰艺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画砖和青砖等组成的翘脚飞檐,雕梁画栋,花坊精巧,斗拱重檐,雄浑稳重,美观大方。
“户户流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庭院,优雅多姿,古朴玲珑,形似江南山水,神却胜似江南山水。
其中最能代表大理的白族民居风格是喜洲民居,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滇西大理一带的著名的乡镇,当然,也是此次云南之旅必不可少的地方。
来到喜洲,首先见到的是村头那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
大青树是喜洲村庄兴旺的象征,这是在我国北方难得见到的一种乔木,俗名又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
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旺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
大青树是一个古老的白族村庄都少不了的风水树。
这种树通常与戏台一起组成村民们的群体活动中心。
喜洲村头的这两棵树,年代已经很古老。
传说这是两棵一阴一阳的树,一棵萌发另一棵落叶,周而复始、交替繁荣;一棵结果而另一棵不结果。
不远处东北角的村在里也有一棵老太太青树。
每当秋天到来,常栖满了雪白的鹭鸶,这是喜洲特有的景观。
然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下灰粉刷。
三坊一照壁,是一间正房和两间耳房及一堵照壁围和成的庭院。
白族建筑的闪耀明珠:大理兰林阁酒店
白族建筑的闪耀明珠:大理兰林阁酒店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浓厚的文化积淀。
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格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翘角飞檐,雕梁画栋,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
“户户流水,家家养花”的白族庭院,幽雅多姿、古朴玲珑、远近闻名;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图为兰林阁正门采用木雕而成斗拱重叠、凿榫铆眼相结白族民居多为两层楼房,屋顶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
下檐俗称“厦台”,楼板延伸檐下,又称“厦库”。
多数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形成庭院组合的多种形式。
“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较小的耳房。
两房当中又以北方或西方为主房,主房对面砌一堵有瓦顶飞檐的粉墙,称为“照壁”,房屋和照壁围成的院心称为“天井”。
“三坊一照壁”,是较普遍而又较完整的院落。
具体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
正房座西朝东,大门多开在整座院落的左前方。
每幢房均以楼上楼下各三间组成。
楼上住人,或用作粮食用的储藏。
楼下中间为堂屋(客厅)。
前廊敞留,成为与天井相连的宽台阶。
堂屋和宽台阶是接待客人或一家人日常集中活动的主要场所。
前廊部分左或右的一间为厨房,厨房三后为主妇住房,便于使用和管理。
“四合五天井”,即四幢楼房,每相交处都有一个小耳房和天井,加上院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
”“六合同春”,则是两院相连,加之楼上楼下的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之为“走马转阁楼”。
这种纯属为了摆阔气的形式,现代采用很少。
图2 酒店大堂为白族的“四合”风格白族居民的照壁上都有四个字,代表时刻提醒自己或赞美胜景,其它如:苍洱秀丽、清白持家、苍洱锦绣等。
白族民居不仅进究住房舒适,还特别讲究环境的优美。
院内的天井内都砌有花坛,植一二棵山茶、缅桂、石榴、香橡等,花坛边沿再摆设若干盆花,花香四溢,恬静幽雅。
【趣味地理】大理白族建筑——风花雪月中的那些民居
【趣味地理】大理白族建筑——风花雪月中的那些民居导读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民居是最早的建筑。
“大瓦房,空腔腔”、“风吹不进屋”、“石头砌墙墙不倒”的民居景观是在哪里呢?白族主要分布在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自古以种植水稻为主,为定居形式注重居住条件。
俗语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也反映了他们对宽敞舒适住宅的追求,白族民间建筑白墙青瓦,耀人眼目以大理最为典型。
白族民居的形成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审美密切相关。
石灰岩变质后为大理石,大理城以盛产优质大理石闻名。
它质坚细密、花纹美观可用作房屋基础又名础石。
白族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石头为材料,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
大理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
主要是因为大理风多且盛行西风,大理的风花雪月中的风就是下关风,每年10级以上的大风天超过一个月。
房屋朝东就有了大理三宝之说“风吹不进屋”。
大理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长的山谷出口,冬春盛行的平直西风气流,夏秋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季风便通过这山谷进入下关。
大理民居多依山傍水,主要受“正房要靠山,才能坐得起人家”思想的影响。
白族崇尚白色,外墙以白色为主调。
白族民居多有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尤其集中在门楼上。
整个门楼造型独特飞檐翘角,其屋脊、墙脊、屋檐、门窗、照壁都经精心雕刻过。
白族民居布局组合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形式。
大门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上面一般写上'福'字。
照壁又称“风水壁”,也是白族民居中的特色,迎东建一照壁,朝霞首照会给全家带来福气与吉祥,而且有挡洱海洪水之寓意。
照壁或绘画或寄语,写有“琴鹤家声”代表赵姓,“青莲遗风”为李姓,“工部家声”为杜姓等,“家声”即为族姓的威望名声。
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喜洲作为古时滇西北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一直以来深受汉文化影响。
清末民初时喜洲商帮的崛起促成了当地合院式民居的大规模建造。
作为白族聚居地的喜洲在吸收中原四合院建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并融合本民族特色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群落。
本文以北京四合院作为对比,探讨其建筑特点,分析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內涵。
标签:喜洲镇;白族;合院式民居;北京四合院在大理市北部,苍山洱海之间,有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它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故乡,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老舍先生曾称它为“奇迹”、“世外桃源”。
这就是喜洲镇。
作为“文献名邦”大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这座滇西北的军事、政治、经济重镇自古以来就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由于重视教育,喜洲名人辈出,当地流传着“二甲进士八十个,举人贡生数不清”的俗语,可见其汉文化烙印的深刻。
一千多年来,白族人民秉持着包容并蓄、勇于进取的开放精神,不断吸收汉文化的优秀之处,使其与白族文化交融汇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民风。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就是最鲜明的体现。
白族人对于住房的重视程度是令人咋舌的,哪怕耗尽财力,也要建造一幢阔气精美的住宅。
现存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中,多为清朝和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合院式建筑。
它脱胎于传统汉族民居建筑——四合院,并在其基础上融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特点和文化元素,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条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最具代表性。
笔者以北京四合院作为对比,尝试探讨喜洲白族合院式民居建筑的独特之处,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所在。
一.特殊的朝向喜洲古镇西枕苍山,东临洱海,处于山水之间的缓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因此与北京四合院坐北向南的朝向不同,喜洲的民居建筑大多坐西向东。
采用这样的朝向,一来可以让院落和主房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二来可以获得开阔的视野,三来还能有效抵御这一地带常年盛行的西风和西南风。
梦幻白族民居---云南大理张家花园
梦幻白族民居---云南大理张家花园
云南大理张家花园有“云南第一园”和“梦幻白族民居”之称。张家花园把白族民居、私家花园和园林相结合、是一座体现大理风花雪月大花园中的园中之园;张家花园把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大理白族民居居住文化形象化、汲取白族民居之精髓,创大理白族建筑文化世纪之大成;张家花园富丽堂皇、琼楼玉宇、金碧辉煌、美不胜收,值得走走看看。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特殊的环境因素——多风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 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 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白族建筑的照 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 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 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其他门楼
白族民居多为两层楼房 ,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屋顶。前面重檐 , 形成前 出廊的格局 。下檐俗称“厦台”, 楼板延伸檐下 , 又称“厦库”。墙脚、 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 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 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 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杨品相宅
杨品相宅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大道南侧,喜洲人杨品相于1947年所建。杨 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841平方米,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院落为白族典型 “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两院,每坊为三开间楼房,各坊通过走廊相 通,外墙、内墙、望板、照壁、门楼均有彩画装饰。照壁匀称精美,大门 精雕细刻,院内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杨宅被没收公 有,现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
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民居多数以家庭为单 位 , 自成院落 , 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 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形式。 “一正两耳”的形式是指,一间正房加上其两边各自一间较小的
大理绿桃村白族民居土库房的建筑形制研究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2021 年 6 月第 18 卷总第 394 期
大理绿桃村白族民居土库房的建筑形制研究
李心一,孔含嫣,翟 辉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 :绿桃村白族民居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造就了独特形式的白族民居建筑土库房。其在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和艺 术处理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制,本文就笔者对于绿桃村几组白族民居建筑的测绘成果,洞察传统民居设计的精彩,以 启迪当代民居设计。 关键词 :白族民居 ;建筑形制 ;建造艺术 ;绿桃村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17.23
1 绿桃村白族民居的空间特点 传统的白族民居院落形制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和六合同春,指的是房子与院落的不同组合形式,而绿桃
村的白族民居建筑在院落形式却有所不同。 从图 2、图 3 中我们可以看出,绿桃村的院落形式较传
统白族民居不同,多为狭长形的空间,因此我们挑选出其 中的一个院落来具体分析。
从图 3 中的院落形式可以看出来,该空间为狭长形走 道的院落,不同于传统方形的白族民居院落形式。笔者认为 形成这样的独特院落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原因 :①经济 因素,该地虽然是茶马古道经过之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居 民都富足,还有一部分的居民仍然处于温饱线上,不能承 受建造的经济压力,只能修建其中的一“坊”建筑 ;②社交 因素,该地的村民习惯邻里街坊式的生活方式,相较于传统 白族民居喜欢一户一院,绿桃村的居民更习惯类似于北京 四合院式的多户一院 ;③地处茶马古道,受到外来文化的
图 1 绿桃村地理位置图(图片来源 :见地工作室) 作者简介 :李心一(1995-),男,硕士。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邮箱 :20648358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建筑案例
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白族建筑作为白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在白族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建筑案例,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层建筑。
白族人民居住在多层建筑中已有数百年的
历史,他们善于利用山地地形,建造出坚固耐用的房屋。
白族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稳固,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在多层建筑中,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下层通常用于存放粮食和家畜,中层是起居和休息的地方,而上层则是起居和储藏物品的地方。
这种多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白族人民的生活需要,还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白族建筑还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而闻名。
白族人民善于利用木雕、石雕、壁画等手工艺术,在建筑上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感。
他们常常在建筑的门窗、梁柱、墙壁上雕刻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和花纹往往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白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神灵的崇拜和祈福。
同时,白族建筑的装饰艺术也反映了白族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白族建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寺庙和祭祀场所的建筑案例。
白族人民信
仰藏传佛教和本地宗教,因此在他们的村落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寺庙和祭祀场所。
这些建筑通常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富有宗教氛围,是白族人民祈祷和祭祀的场所。
这些寺庙和祭祀场所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艺术精美,展现出白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多层建筑、装饰艺术、寺庙和祭祀场所等都是白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建筑不仅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白族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今后能够加大对白族建筑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白族建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