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资料”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数量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的《见证?发现之旅》、《见证?影像志》、《见证?亲历》和《探索?发现》等栏目中播出了大量的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譬如,《断刀》、《外滩》、《故宫》、《敦煌》等等,这些制作精良的作品中,拍摄场面恢弘,镜头极具张力,但无一例外地都使用“文献影像资料”。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历史影像、文献图片或是历史档案,他们在纪录片中的价值在哪里?创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影像资料,该怎样选择与运用?如何避免枯燥乏味,还能够在影像视觉上,完美地融合到纪录片中呢?
一、搜集资料甄选具有史料价值的影像
作为创作人文题材的纪录片导演,首先应有强烈的资料意识,要拿出功夫搜集资料,研究资料,珍视资料的价值。对搜集到的影像、文献资料,还要用智慧去研究、甄别,选择切中主题的各种素材,再通过对影像资料的重新组合,或是现代影视等诸多艺术手段加以应用。除去采访之外,还可以通过像日记、回忆录等历史文字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解读和补充。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资料体,而完成制作的纪录片本身也就成了一个新的更完整的历史影像资料,它提升了史料的价值,并把它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近些年来,我国历史影像资料的整理,有了很大的提升,譬如,征集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个人保存的新闻纪录片,与国外相互交换或从国外购买影像资料,搜集整理战争年代缴获或接收过来的敌伪拍摄的新闻纪录片等。像从延安时代开始,至今拍摄的大量新闻纪录片,为后人留下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浩翰的历史影像资料,这些历史影像资料是我国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的、形象的、生动的档案是历史的真迹,它“可以使观众看到、听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报纸则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是国家、时代、历史的真实见证。
二、影像史料是一份真实准确的国家史志,无可替代
影像资料在纪录片中的首要价值,就是它直观地呈现了那些我们从未亲身经历过的历史时代和现场,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历史事件的原始状态。譬如《故宫》一段历史影像,公元1900年8月28日清晨7时30分,八国联军各国部队汇集在大清门内。军队由800名俄军作为领队,其后的队伍由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大利军、奥军组成。各国公使和司令官以及军事记者、使馆职员、侍卫队等都参加了阅兵式。18时,阅兵完毕,英军施放礼炮宣告游行开始,各国侵略军列队顺序进入紫禁城,依次由大清门进入,经过内左门,出神武门。一路鼓乐齐鸣。这次阅兵和游行,八国联军耀武扬威,却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公开欺辱,这些历史真实的影像和大量史料照片,就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三、“影像资料”与“再现”结合让历史和现实自由转换
无论什么类型的纪录片,都是在讲述故事,如何讲这个故事,运用怎样的手段,让虚实之间、时空之间、历史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是有技巧的。纪录片《故宫》在表现方式上,运用了“情景再现”。用“情景再现”的影像方法去模拟当年历史,譬如登基大典的样子、皇帝结婚的样子、皇帝上朝或者礼仪方面以及后宫的一些生活,这种再现不能拍得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实在,虚实结合,似有似无,情绪性的影像处理到位,才能让观众在观赏片子的同时自然地进入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反映上海外滩的百年历史风云纪录片《外滩》,也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老上海的生活,梳理上海时代更替和城市变迁的重要节点和事件,还使用演员拍摄,利用情景再现演绎黑帮老大杜月笙、作家张爱玲、演员周璇等历史人物,“讲述”外滩的沧桑变化,而且该片最大的特色是,人物台词全部来自文献资料,几乎可以说是“句句皆有出处”,有真实历史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