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艺术三-马丁·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 本书搜集了自希腊以来人们对于艺术本质 所做的主要哲学讨论。本书所有的选文均 从哲学层面讨论“艺术的本质”问题。
• 本书从三种根本不同的途径来回答关于艺 术本质的问题。第一种途径,也是大多数 人采用的途径是给艺术下定义。历史上第 一位艺术哲学家柏拉图就采用这种途径, 他将艺术定义为“模仿”。20世纪早期以 前,随着分析哲学的兴起,哲学家们试图 运用“充分必要”条件来界定“艺术”— —要使“艺术”这个概念成立,就必须找 到一个标准,使人们能够判断某件物品是 或不是艺术品。
沃特伯格《什么是艺术》
• 本书将带给你大师们的趣味诠释,从纪元 前的柏拉图开始,历经休谟、黑格尔,直 到杜威、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大师,以 他们的独特视角,为你呈现关于什么是艺 术的精彩论述。
• 当画家将一块空白画布当作艺术品展览 时,当作家将打字机自动敲出的符号当作 小说发表时,当钢琴大师将静默的4分33秒 作为作品演奏时,你也许会困惑到底“什 么是艺术”?本书搜集了自古希腊以来人 们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主要的哲学讨论。
• 1柏拉图:艺术即模仿 • 2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 • 3大卫·休谟:艺术即品味的对象 • 4伊曼努尔·康德: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 • 5亚瑟·叔本华:艺术即展现 • 6G·w·F·黑格尔:艺术即理想 • 7弗里德里希·尼采:艺术即救赎 • 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艺术即情感交流 •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艺术即症候 • 10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
• 整合了描述(即“分类方式”)和评价两 方面意义的“感情传递论”,却将这种可 能性排除在外。
• 因此,在试图给艺术的本质下定义时,你 必须要么确定什么元素是最重要的,即需 要定义;要么确定整个体系是定义的对象, 而不是这个体系中任何一个孤立的元素。

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

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

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经典著作,在其中,海德格尔将真理与艺术视作彼此间的交互关系,认为艺术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能够揭示真理。

首先,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使人们感受到有关真理的经历,而这种经历被称为“感性经验”。

他强调,通过艺术作品,人们能够获得另一种视角,从而对人类的本质和客观存在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海德格尔认为,艺术还能够激发人们的理性思考,从而使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探索存在的真理。

他认为,艺术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最后,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因为它具有某种“真实性”,即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现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所见之物。

总之,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真理与艺术之间交互关系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可以揭示真理,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而艺术又具有某种真理性,因此,真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神秘感,充满了不可思议之处。

海德格尔:艺术作为真理

海德格尔:艺术作为真理

海德格尔:艺术作为真理艺术作品的本源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

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是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某件东西的本质。

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

对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追问就是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

按通常的理解,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的活动,通过艺术家的活动而产生。

但艺术家又是通过什么成其为艺术家的?艺术家从何而来?使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是作品;因为一部作品给作者带来了声誉,这就是说,唯作品才使作者以一位艺术的主人身份出现。

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

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

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不可或缺。

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含了另一方。

无论就它们本身还是就两者的关系来说,艺术家和作品都通过一个最初的第三者而存在。

这个第三者才使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获得各自的名称。

那就是艺术。

无论怎样决断,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都势必成为艺术之本质的问题。

但由于艺术究竟是否存在和如何存在的问题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因此,我们将尝试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

艺术在艺术作品中成其本质。

但什么和如何是一件艺术作品呢?……每个人都熟悉艺术作品。

人们在公共场所,在教堂和住宅里,可以见到建筑和雕塑作品。

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被人收集起来展览。

如果我们从这些作品的未经触及的现实性角度去观赏它们,同时又不自欺欺人的话,就必将看到,这些作品就是自然现存的东西,与物的自然现存并无二致。

一幅画挂在墙上,就像一支猎枪或一顶帽子挂在墙上。

一幅油画,比如说凡·高那幅描绘一双农鞋的油画吧,就从一个画展周游到另一个画展。

人们寄送作品,就像从鲁尔区运出煤炭,从黑森林运出木材一样。

战役中的士兵把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与清洁用具一起放在背包里,贝多芬的四重奏被存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就像地窖里的马铃薯一样。

所有艺术作品都具有这种物因素。

要是它们没有这种物因素会成为什么呢?但是,我们或许不满于这种颇为粗俗和肤浅的艺术见解。

浅析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

浅析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

浅析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观——以《林中路》中《作品与真理》一节为脚本摘要:海德格尔以一反传统的视角试图寻找到艺术的本质,即海德格尔将艺术家与艺术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维度,更甚至抛弃了艺术家的身份,单单追寻艺术自身称其为自身的本质因素,海德格尔称其为物因素。

海德格尔认为以往物因素的概念都受到了理智思维或者科学的影响,把原本活生生的敞开状态(即传统古希腊人原始的生活状态)扭曲成概念,从而歪曲了对艺术本质的理解。

海德格尔认为的艺术真理是世界的生发与大地的庇护在争执中的显现,遮蔽与澄明相互交织成艺术的本真状态。

真理的发生状态就是艺术显现自身的过程。

关键字:真理可靠性世界大地争执诗一、真理如何与艺术发生关联传统观点认为“艺术家才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1,二者互为因果。

可是海德格尔跳出了这样一个传统认识,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更甚至艺术家的本源是艺术。

艺术有着自身称其为本质的因素,即物因素。

物因素到底是什么首先需要知道物是什么,因为物因素就是物的本质因素?海德格尔先是批判了传统对物之物性的解释:第一种:罗马人把希腊人称之为基底(物的内核)和属性(物的特征)翻译过来,使西方对存在者之存在的解释得以固定下来,但是“罗马思想接受了希腊的词语,却没有继承相应的同样原始的由这些词语所道说出来的经验,即没有继承希腊人的话。

”2海德格尔批判了这种生硬的翻译丢掉了基底和属性这些词语背后隐含着的“希腊人关于在场状态意义上的存在着之存在的基本经验”3,也就是说任何概念都是用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在此之上的理智只是起着概括加工的作用。

但是翻译之后的概念却凌驾于生活之上,成为支配我们生活的主宰,例如主谓结构的陈述句式就是如此。

因此这个物的概念即物是他的特征的载体没有切中物因素。

第二种物是感性之物的命题,显然有悖于我们得企图,因为物本身必须保持在他的“自持”中。

第三种物是质料-形式的结合体的命题。

在希腊人的生活中,质料是先于形式的,根据质料的特点赋形形成某个具有有用性的器具,所以质料形式结构首先规定了器具的存在,由此过渡到所有物的本质当中有失妥当。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现象学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现象学

批 评 了西方 传统 对 物 的三 种 看法 : 一种 是 从 客 观 方 面来 看 , 物是其 特征 的载体 ; 第二 种是从 主观 方
面看 , 即通过 感 觉 可 以感 知 的 东 西 。海 德 格 尔 物 是坚 决反对 主客 二 分 的 。此 外 , 方 传 统思 想 对 西 物还 有一种 主客合 一 的 解 释 , 即物 是 具 有形 式 的 质料 , 主体一 客体 和形 式一 质 料 这对 概 论 结 合 把
尔 称 之 为 林 中空 地 , 中 空地 是黑 暗与 光 明 、 蔽 与 显 现生 成 的游 戏 。 林 遮
关 键 词 : 德 格 尔 ; 象 学 ; 术 ; 理 海 现 艺 真
中 图分 类 号 : 8 —0; 1 . 4;0 文 献 标 识 码 : B3 B5 6 5 J 1 A D0I 1 . 9 3 jis . 6 16 7 . 0 2 0 . 0 :0 3 6 /.sn 1 7 — 4 7 2 1 . 5 0 3
前 面两个 定 义并 无 实质 区别 , 同样 是建 立 在 主 客
二 分 的基 础 上 。 海 德 格 尔 认 为 , 述 三 种 对 物 的 上
艺术 , 但是他 论 述 的人 的生 存 的诗 意 状 态便 是 一
种审 美 的生存 状 态 , 有 更强 的美 学 意 味 。海 德 具 格尔 对艺术 作 品 的分 析是 对艺术 作 品分析 的现象 学典 范 , 可 以看作 其艺 术现象 学②。 也
第 2 5卷 第 5 期 21 0 2年 l O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 u a i e st fTe h l g ( o ilS in e E i o ) h n Un v r i o c noo y S ca ce c d t n y i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2010-11-30 15:56人物简介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

换句话说,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实体及其性质。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一个对存在更可信的分析是查探已经了解的存在物的基础或者促成存在物如实体展现的背后基础。

但是自从哲学家都忽略了这个更基本理论前期的存在,并且以此推导其他理论,错把那些理论在各处应用,终于混淆我们对存在及人类存在的理解。

为免这些深层误解,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新方式来进行,重踏哲学历史足迹,一步一步出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海德格尔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系统性的阐释。

他从现象学的、解释学的、存在论的角度研究了一些重要哲学家的著作,并且试图将这些著作未被思考过的前提和偏见展示出来。

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所有至今的哲学蓝图,都是对世界的单向度的理解,这种单向度,他认为是所有形而上学的标志。

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这种形而上学的对世界的理解,在现代"技术"中达到了顶峰。

"技术"这个概念,他不仅理解成一种中性的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他试图去展示:通过技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他的观点,由于技术,我们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地球。

由于技术的全球性传播,和毫无节制的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海德格尔在技术中看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危险。

他把艺术看成是技术的对立面,并且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他根据荷尔德林的诗,领会到了对于单纯的技术性的世界关联方式的替代方式。

海德格尔曾尝试引领哲学家脱离形而上学及知识论的问题而朝向本体论的问题。

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影响了很多哲学家;葛达玛(Hans-Georg Gadamer,又译伽达默尔)、汉斯·尤纳斯(Hans Jonas)、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苏比里(Xavier Zubiri)、卡尔·洛维特(Karl L?with)、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尚-吕克·农西(Jean-Luc Nancy)及菲利普·拉古·拉巴特(Philippe Lacoue-Labarthe)都曾研究他的著作。

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什么

什么是艺术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封面本书将带给你大师们的趣味诠释,从纪元前的柏拉图开始,历经休谟、黑格尔,直到杜威、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大师,以他们的独特视角,为你呈现关于什么是艺术的精彩论述。

内容简介目录编辑本段内容简介当画家将一块空白画布当作艺术品展览时,当作家将打字机自动敲出的符号当作小说发表时,当钢琴大师将静默的4分33秒作为作品演奏时.你也许会困惑到底“什么是艺术”?本书搜集了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主要的哲学讨论。

编辑本段目录导论:“艺术”界定何以问题重重?1柏拉图:艺术即模仿Array 2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3大卫·休谟:艺术即品味的对象4伊曼努尔·康德: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5亚瑟·叔本华:艺术即展现6G·w·F·黑格尔:艺术即理想7弗里德里希·尼采:艺术即救赎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艺术即情感交流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艺术即症候10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11R·G·科林伍德:艺术即表现12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13马丁·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14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即灵晕15西奥多·阿多诺:艺术即自由16莫里斯·魏兹:艺术即无定义17纳尔逊·古德曼:艺术即范例18阿瑟·丹托:艺术即理论19乔治·狄基:艺术即习俗20门罗·C·比尔兹利:艺术即美感制作21肯代尔·沃顿:艺术即假扮22罗兰·巴特:艺术即文本23亚德里安·派柏:艺术即恋物24卡罗琳·科斯梅尔:女权主义艺术25皮埃尔·布迪厄:艺术即文化生产26狄利·杰格德:艺术即文脉27克瓦米·安东尼·阿皮亚:艺术即后殖民28道格拉斯·戴维斯:艺术即虚拟艺术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艺术英文名称:art定义: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海德格尔的艺术观以真理与艺术的关系为线索

海德格尔的艺术观以真理与艺术的关系为线索

海德格尔的艺术观以真理与艺术的关系为线索海德格尔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对于艺术和真理的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对后来的艺术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真理与艺术的关系为线索,从海德格尔的观点入手,解析他的思想,并举出五个例子,以证明他的观点的可行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的艺术观。

一、真理与艺术的关系海德格尔在他的斯特鲁克图讲演中阐述了“真理与艺术的关系”这一问题,他认为:人作为存在者,在艺术面前可以体现真理。

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之所以感受到情感和美感,是因为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注和对存在的思考。

艺术家的作品从中呈现出现实和人类的特质,正是由此才使得人们在艺术中领悟真理。

海德格尔进一步指出,艺术家能够通过作品阐明关于人类、存在以及宇宙本质的真理。

他强调艺术家的创造性远非简单地模仿现实,而是激发人的深度思考,打开人的感性认识,从而将真理表现在作品之中。

二、海德格尔艺术观的现实意义海德格尔的艺术观既有理论的内涵,同时又有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海德格尔追求的是一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哲学,也就是对于人类存在和本质的理解。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和情感、思想的一种表达,在现代科技发达、生活节奏快速,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艺术无疑是对抗文化浅化、物质主义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体现。

三、艺术如何表达真理从海德格尔的艺术观出发,可以分析以下五个艺术作品,探索其是如何表达真理的。

1、刘镇洲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石头》是一部2006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三个男人在海南偷了一块价值高昂的翡翠后的故事。

这部电影突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探讨了金钱和道德的边界。

电影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百态,也给观众带来了关于财富、公正、生命的思考。

《疯狂的石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呈现出一种真实的中国,其通过艺术表达了人性的面貌以及存在于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冲突,从中阐释真理。

2、莫奈的《睡莲》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睡莲》用色大胆鲜明,风格优雅自然。

何时为艺术:对艺术定义问题的理解和再思

何时为艺术:对艺术定义问题的理解和再思

2022/02*何时为艺术:对艺术定义问题的理解和再思文/董秀秀[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研究艺术的本质首先需要为艺术下定义,对艺术定义的探讨在西方历史上硕果累累,众说纷纭。

在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几乎不同程度地涉及这一问题,本文以本质论和反本质论为基础,以此论述古德曼“何时为艺术”观点的合理性。

通过“何时为艺术”的启示直观汉画像,运用中西方发生的艺术现象论为实证,进一步反思艺术定义问题。

【关键词】艺术定义;何时为艺术;古德曼;汉画像艺术定义的变化是随着在不同时代中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状态而不断改变的,艺术定义是对当下艺术发展潮流的归纳,虽然会有不同的概念深入定义中,但是它可以在外部框架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研究艺术的界定、鉴赏等各种方面都很复杂,因其是一个变体,所以艺术定义为研究艺术的各方面指明了方向。

艺术定义问题在再现与情感中处于徘徊阶段,对艺术存在的反思有助于帮助我们领悟艺术的意义及揭示艺术的价值。

在笔者看来,艺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定义: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和理解、读者与作品之间的现象学和解释学的问答逻辑以及读者进行二度创作时审美重新形成从而产生自我力量的本质化的实现。

正如法郎士所言,解读是“灵魂在杰作中冒险”。

对艺术本体的探询,需要深入时代的审美文化氛围中去透视艺术存在的当代形态,去反思危机时代诗人自杀的内在根据,去解悟作品存在上的不同维度,去窥视接受解释活动中艺术意义的实现过程。

①在艺术定义的追寻中,我们可能无法超越界限,甚至对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十分模糊。

但艺术定义问题终究需要不断探索,正如勃兰兑斯所说:“在寻求之途,可能会遇上暗礁而搁浅,避免暗礁是容易的,但却永远发现不到新大陆。

”②艺术到底能否被精确定义?事实上,在西方这个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对此提出过疑问,雷米·德·古蒙尔提出:“有多少美学家,也就得承认有多少种艺术定义。

”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艺术本身的探讨,在艺术能否下定义的问题上逐渐形成了对立的两派:本质论与反本质论,下文通过疏理两派思想家的观念,探索更准确的艺术定义。

最新-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

最新-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一海德格尔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载《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中,提出了一个既是美学的、在他看来根本上又是哲学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即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然而,经过绕圈子的一场讨论,他在文末的后记中却承认这个问题是一个艺术之谜,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谜。

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第63页;而在附录中也谈到艺术是什么的问题,是本文中没有给出答案的诸种问题之一。

其中仿佛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而其实乃是对追问的指示第69页。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将海德格尔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作一个比较,来说明海德格尔为什么最终未能解开这个艺术之谜,并对海德格尔的一般美学的思路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海德格尔在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就说道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

……某件东西的本源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并提出,既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互为本源,那就必须为双方寻求一个第三者,即艺术,作为两者的共同本源,艺术以另一种方式确凿无疑地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第1页。

但由于艺术这个词太抽象,它的意思恐怕也只能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存在同上,他又许诺说,他将在艺术无可置疑地起现实作用的地方寻找艺术的本质第2页。

由此观之,读者一定会以为他将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讨论艺术本身的本质问题。

然而接下来,他一直讲的只是艺术作品是什么的问题,而对艺术家如何体现艺术这个本源的问题置之不顾。

在他看来,艺术作品是一独立自存的纯然物,作为物,它物着,或译物起来;固然,作品要通过艺术家进入自身而纯粹自立,但正是在伟大的艺术中本文只谈论这种艺术,艺术家与作品相比才是无足轻重的,为了作品的产生,他就像一条在创作中自我消亡的通道第24页。

这种没有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观点对后来的现象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的?跋,亦可译作被创作,毕竟也是一个撇不开的重要问题。

艺术即真理的生成和发生

艺术即真理的生成和发生

艺术即真理的生成和发生--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存在论美学思想论肖明华1935年至1936年间,海德格尔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题在弗莱堡等地作了多次学术演讲。

这足以见出其重要性,按加达默尔的说法,"这是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2]。

毫无疑问,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为题的演讲也是一轰动一时的美学事件,可以说,它是海德格尔探索与发展存在论美学思想的重要表征,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简而言之,它将传统美学的艺术之思或曰将传统美学本身给摧毁了,要不也可以表述为,它真正地超越了传统美学,改变了美学的范型,将美学引向了存在论。

海德格尔对此也是有足够的自觉的,他写道:几乎从人们开始专门考察艺术和艺术家那个时代起,此种考察就被称为美学的考察。

美学把艺术作品当作一个对象,而且把它当作αǐбθηбιs的对象,即广义上的感性知觉的对象。

今天人们把这种知觉称为体验。

人体验艺术的方式,被认为是能说明艺术之本质的。

无论对艺术享受还是对艺术创作来说,体验都是决定性的源泉。

一切皆体验。

但也许体验却是艺术终结于其中的因素。

这种终结发生得如此缓慢,以至于它需要经历数个世纪之久。

[3]这段话表达了海德格尔对传统美学的认识与批判。

在他看来,传统美学都是对象性的"思维",都是停留在"存在者"层次上的"认识",都没有深入到"存在"中去"思",于是美学就成了一门认识论的、体验论的美学,并势必导致艺术的终结。

后来他在《尼采》一书中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美学尤其是美学学科诞生以来的西方美学所进行的批判可谓与此相承。

可以说,正是出于这种对传统美学的不满,海德格尔才尝试了其对"艺术之谜"的存在论思考,以求开创一种存在论的美学思想形态。

甚或也可以直接说,海德格尔之尝试对"艺术之谜"所进行的存在论思考也源于一种其对艺术将"缓慢终结"的深深忧虑。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诗与思,艺术与家园感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诗与思,艺术与家园感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诗与思,艺术与家园感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有创见的哲学家,他主张无神论存在主义,他在《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 ,1927)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确化。

对于“能是如何存在”这一20世纪的哲学热点问题,海德格尔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人活在世,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

而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同他的自下而上条件相脱节,人所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理解的世界,一个荒诞的世界,人永远只能忧虑和恐惧。

而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

他提出,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体用到存在,而只有存在,才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有自我选择才有光明和快乐。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受尼采的影响,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参看海德格尔:《筑·居·思》的演讲)尼采的思想启发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重新思考,让他确定了“此在的存在”。

在他看来,全部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

他采用了他的老师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用以分析“此在的存在”。

“现象”这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基本含义是“自行显现”,因而,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

于此,他表达了与尼采完全不同的看法,他批驳了尼采关于知识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知识不是靠强力、靠征服来认识客体,而是让客体任其自然,自己展示自己究竟是什么。

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他是世界中的存在,人完全处于存在之中,人在存在的场中,但场的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精神实体”或者“自我实体”。

海德格尔的这一基本思想是对古希腊以来的哲学理念进行反思所得出的结论。

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有了“现象”和“实在”的区分,但直到近代,这种区分才突显出来,近代哲学一直是传统认识论占据主导地位,其基本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象性思维、主体性原则和本质主义等方面。

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论艺术的本质唐晓明【摘要】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他在其美学思想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一书中探讨了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他反对那种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互为本源的观点,为此他找到了一个第三者——艺术,并从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凡高的名画《农鞋》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艺术史上的“艺术之谜”,即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艺术的本质是真理在艺术作品中的自行置入.【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1(040)006【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海德格尔;真理;艺术本质;艺术作品;自行置入【作者】唐晓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02海德格尔(1889-1976)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美学的创始人,他是著名现象学哲学大师胡赛尔的学生。

胡赛尔认为,现象学方法是一种对意识的本质进行新的描述的哲学方法,哲学必须以纯粹意识为对象,并且要排除整个外部世界和传统知识,然后对剩下的“意识流”进行先验的“本质还原”,使之还原为不含任何经验内容的纯“意向性”意识,从而达到对对象的认识[1](P622)。

海德格尔继承了胡赛尔的现象学思想,并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根基,但又超越了他的老师的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即存在,但它不是在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不分主客意义上的所谓“此在”。

“此在”就是“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

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既非物质也非意识,“此在”即本体,所以他的哲学是存在哲学。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一反传统的形而上学哲学,他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混淆了存在者与存在的区别,把存在给遗忘了,是“无根之本”。

基于这种反传统的哲学思想之上,他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这些美学观点是他哲学体系中体现出来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他的哲学观点的拓展和延伸。

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收在其哲学美学著作《林中路》中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其主要美学思想集中于此。

论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

论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

论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作者:刘秋滟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8期摘要: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中外艺术史上,许多思想家、美术家和艺术家们都曾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探索,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定义的迄今有上百种,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探讨艺术的本质特征,其中有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席勒的游戏说、泰勒的巫术说、克罗齐的表现说、希尔恩的劳动说......海德格尔的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

关键词:艺术的本质;艺术;海德格尔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中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是理性之真理观、感性之真理观、应性之真理观的三谛圆融。

自行在根本上是模棱两可,是自生不需要大脑的。

真理就是通过主体让它出来。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理论中最神秘的概念,荣格用岛打了比方露出水面的小岛是人可以感知的到的意识,是我们大脑部分,可以说是理性、显意识、知性,有分析能力;由于潮来潮去而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在我们脑脊髓当中,可以说是感性潜意识情商;而岛的最低层作为基地的海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是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是应性,应商,不受理性控制,是理性和感性的超越,真我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协调各个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所以说画画是我们从对象性的画,到打开意识法,众妙之门,到达痴迷状态,已经到“在之中”了,物我两忘,已经没有主体了,应合到深入的地方,其他的都散去了,我将无我,“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集体潜意识是积淀,传承,不是个人,是集体、共情、通感、共鸣。

此时的理性悬置于意识形态的最顶端,成为一高悬的明灯,照耀着黑暗的深渊,规定我们在光照的边界内活动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荣格所称的“古老的危险”之中。

直觉位于意识形态的根源部位是人内在的深刻的感觉,是比人的脑脊髓神经系统所管辖的针对“存在物”(“有”)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更加深刻的人的交感神经系统所针对的“存在”(“无”)的感应或感受。

海德格尔对“艺术家”的认识

海德格尔对“艺术家”的认识
记录历史时代
艺术家通过作品记录历史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象,为后人留下 宝贵的历史资料。
反思历史经验
艺术家应对历史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历史的 看法和态度,为现实提供借鉴和启示。
艺术家对未来的展望
1 2
探索未来趋势
艺术家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未来 艺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为艺术发展开拓新 的领域和空间。
美的本质
在海德格尔看来,美的本质在于它与存在的关联,美是存在的一种 显现方式,是人们对存在之美的感知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们所揭示的存在之美,这种美不仅在于作 品的形式和内容,更在于它们所表达的存在之真理。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
艺术作为真理的载体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是真理的载体,艺术作品通过揭示存在 的本质和意义,呈现了真理的一种形式。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家的作品能够揭示存在的真理,他们通过创作表达对世界和生命的理 解,守护并传递着真理。
艺术作品是存在的显现
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存在的探索和表达。作品中所呈现的形象、情感 和思想都是对存在的不同面向的显现。
艺术家的创作是对存在的思考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是对存在的深入思考和体验,他们通过感性的方式表达对存在的理解, 将思考融入作品之中。
发观众对存在和真理的思考和感悟。
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展望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将更多地 与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 、立体的艺术作品,拓展艺术的 边界和可能性。
跨学科的艺术实践
未来艺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 科的实践,艺术家将与其他领域 的专家合作,共同探索艺术、科 学、哲学等领域的交汇点。
创作是对存在的超越

论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作品的思想

论海德格尔关于艺术作品的思想

的敞开之 中。在此意义上,奉献就是神圣之献祭” 。海 氏认为:
作 品的 建 立 是 一 种 奉 献 着 —— 赞 美 着 的 树 立 。 而 这 种 “ 立 ” 实质 上就 是 开 启 出一 个 世 界 , 并 且 在 这 树 , 作 品 中永 远 守 持 这 个 世 界 ,“ 界 并 非 现 存 的 可 数 或 不 可 数 的 , 世 熟 悉 或 不 熟 悉 的 物 的纯 然 聚 合 , 但 世 界 也 不 是 加 上 了 我 们 对
张 游 戏 中, 真 理 得 以 敞开 并 显 理 出来 。 海 德 格 尔 在 艺 术 作 品 的本 源 》 一 文对 以 上 含 义 概 括 为 “ 品 之 为 作 品 , 唯 属 于 作 品本 身 开 启 出来 的领 域 。 作
因为作品的作 品存在在这种 开启中成其本质,而且仅只在这种开启 中成其本质 ( e e1。我们曾说,真理之生发 W s ) r
辱 , 耐 和 堕 落— — 从 人 类 存在 那里 获得 了人 类 命 运 的形 态 。 忍 这 些 敞开 的关 联 所 作 用 的 范 围 ,正是 这个 历 史 性 民族 的世 界 。
出 自这个世 界并在这 个世界 中, 这个 民族 才回归到 这 自身, 从 而实现它的使命。 ㈣ ’‘ ”[ ] ‘ 这个建筑作 品阒然无声地屹立
在作 品中起作用。 1 ”[ ]
为了澄清作 品中真理的生发,海德格 尔选择 了非表现性的建筑作品为例给 以阐明 : 一件 “
建筑 作品不描摹什么,比如一座希腊神庙 。它单 朴地置身于 巨岩满布 的岩谷 中。这个 建筑作品包含着神 的形 象,
腼 圈 星
郝文杰,大 连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副 美术学 博士,艺 博士 硕士生 术学 后, 导师。

论海德格尔艺术诗学要点

论海德格尔艺术诗学要点

论海德格尔艺术诗学要点作者:夏吟夏坤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1期摘要:海德格尔提出诗的本质是真理的形成、发生和表示,诗的主题是存在之命名,诗的内容须开启一个世界并凸入一个大地,诗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写诗要对存在进行沉思,诗人的天职是引领人类还乡并诗意栖居于大地,诗的欣赏需要体会存在的真理。

关键词:海德格尔诗学要点海德格尔认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

”“艺术的本质是真理。

”当艺术作品使存在之真理创生显现,便放射出真理的光芒,也就是诗意的光辉。

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也就是诗,并非意味着“真理”和“诗”完全同一,两者是同一事情的两个不同名称。

下面总结海德格尔诗学的要点。

一、诗的本质:真理的形成发生和表示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本质的论述,是建立在他的独特的真理观上的,他反对传统的“主体所拥有的知识和客体的事实相符合”的真理观,认为:真理实际上已经在那里,只不过是被遮蔽了。

他认为“存在”的真理早于主体存在,认为真理便是被遮蔽的“存在”本身的展现或澄明,是存在的无遮蔽状态,发现真理就是展现或澄明“存在”。

艺术或诗是海德格尔认为最为重要的展开或澄明真理的方式,与科学相比,艺术或诗是更原始、更根本的真理的形成和发生,艺术或诗是真理的形成和发生,真理之作为存在者的疏明和掩蔽得以演历在于它以诗构成。

他说:“真理把自身设立于由真理开采出来的存在者之中的一种根本性方式,就是真理的自行设置入作品。

”海德格尔认为人们应通过艺术来探讨真理,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诗意的事,写诗就是遮蔽与无蔽间的斗争。

海德格尔还提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

”他说:“真理,作为存在者的澄明之所在遮蔽的斗争,发生于创作中,就如诗人作诗,一切艺术,作为在者真理之到来的那个让发生,本质上都是诗,艺术品和艺术家都以之为根基的艺术的本质,就是真理之自行置入作品,正是由于艺术这一诗的本质,艺术乃在众在者中间打开那敞开之境,在此一敞开中,一切事物都非同寻常地存在。

什么是艺术,先一起来听听大师们的回答吧?

什么是艺术,先一起来听听大师们的回答吧?

什么是艺术,先一起来听听大师们的回答吧?1、柏拉图:艺术即模仿。

2、亚里士多德:艺术即认识。

3、大卫·休谟:艺术即品味的对象。

4、伊曼努尔·康德: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

5、亚瑟·叔本华:艺术即展现。

6、G·W·F·黑格尔:艺术即理想。

毕加索20岁蓝色时期的自画像,那时毕加索忧郁而敏感。

7、弗里德里希·尼采:艺术即救赎。

8、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艺术即情感交流。

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艺术即症候。

10、克莱夫·贝尔: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

11、R·G·科林伍德:艺术即表现。

12、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

13、马丁·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

14、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即灵晕。

15、西奥多·阿多诺:艺术即自由。

16、莫里斯·魏兹:艺术即无定义。

17、纳尔逊·古德曼:艺术即范例。

18、阿瑟·丹托:艺术即理论。

19、乔治·狄基:艺术即习俗。

20、门罗·C·比尔兹利:艺术即美感制作。

21、肯代尔·沃顿:艺术即假扮。

22、罗兰·巴特:艺术即文本。

杜尚23、亚德里安·派柏:艺术即恋物。

24、卡罗琳·科斯梅尔:女权主义艺术。

25、皮埃尔·布迪厄:艺术即文化生产。

26、狄利·杰德格:艺术即文脉。

27、克瓦米·安东尼·阿皮亚:艺术即后殖民。

28、道格拉斯·戴维斯:艺术即虚拟。

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那么一群痴人在游戏某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米?的颠、青藤的疯、凡高的残、大千的狂都源于痴的过份。

艺者众众为何汗青史册留下那么一点点印迹?源于有突破成就的寥寥。

大艺术家的才情与视角异于一般人、一般的“艺术家”,可“艺术家”们大多以为自己已经很有造诣的“伟大”,或接近于“伟大”的一定成为“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对物之物性的解释大致有三种: 具有诸属性的实体; 通过感觉可以感知的东西; 具有一定形式的质料。在前两种解释中, 物都消失不见了,无论将物视为其特征和 属性的聚集, 还是转化为其被主体感知到的东西, 都不是物本身。最后一种物的概念 对自然物和用具物都很适合, 而且还使 我们能够回答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的问题( 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就是艺术作品的质 料, 它是艺术家创造活动的基底和领域) ,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人的异化
• 他对先锋现代性艺术持肯定态度, 而对深具市民现代性的大众流行艺术则 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 阿多诺肯定现代艺术: 只有真正的现代主义拒绝同化现实, 现代主义用受难 的、令人颤栗的语言所表现的如果说是一种异化状态, 那么它正是一种抗 议外在异化的内在异化, 只有在这样的异化形式中, 现代艺术才控诉了异化, 否定了现实的压抑性统治。
• 因此海德格尔说, 这种敞开, 即解蔽, 亦即存在者之真理, 是在作品中得以发 生的。在艺术作品中,存在者之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艺术就是真理之自行置 入作品。
14.瓦尔特·本雅明:艺术即灵晕
1892——1940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1936年 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之一 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 核心关键词:灵晕
disorders;神经错乱前体验到的一种主观感觉。
• 1.灵晕与本真性、独一无二有关,灵晕的消褪即本真性的消失。 • 2.灵晕与时间、空间中的距离有关,灵晕的消褪即距离的消失。 • 3.灵晕与精英文化有关,灵晕的消褪即大众影响的日益增长。 • 4.灵晕与崇拜和仪式有关,灵晕的消褪即加强艺术品的展览价值,削弱其崇拜价
• 一双鞋, 只有当它能被穿的有用性得以实现时,才作为鞋而存在。因此, 器具 之器具存在就在其“有用性”之中。但器具的有用性又植根于更为本质的 可靠性之中, 因为有用性不过是可靠性的本质后果。凭借可靠性, 这鞋具把 农妇置入大地无声的召唤之中;凭借可靠性, 农妇才把握了她的世界。世 界和大地为她而存在, 为伴随她的存在方式的一切而存在,就这样, 在可靠性 之中, 我们寻获了器具的真实存在, 亦即器具之器具存在。如何寻获的呢? 不是通过实物描绘和解释, 不是通过制作工序的讲述, 也不是通过对实际使 用器具的观察, 而是通过对一幅画的观赏。艺术作品使我们懂得了真正的 器具是什么。只有在艺术作品中, 存在者才能走进它存在的光亮里, 进入它 存在之无蔽中, 直接显现出它之何所是和如何存在。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 式敞开存在者之存在。
值。 • 5.灵晕与人的面容有关,灵晕的消褪即人从影像中消失。 • 6.灵晕与舞台有关,灵晕的消褪即摄影机取代了观众。 • 7.灵晕与创造性、天才、永恒价值和神秘有关,灵晕的消褪即达达主义者。 • 8.灵晕与正义有关,灵晕的消褪即毒气战争。
15.西奥多·阿多诺:艺术即自由
1903——1969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 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 基者。 《启蒙辩证法》(1947)
13.马丁·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
1889——1976,德国哲学家,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终结 者 1927年《存在与时间》 关键词: 存在、存在者、此在、本真状态、非本真状态、畏、烦、
• 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核心部分讨论了三个连环套似的问题: 物与艺术作品、艺术作 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本质。
一幅画挂在墙上, 就像一支猎枪或一顶帽子挂在墙上。人们寄送作品, 就像从鲁尔区 运出煤炭, 从黑森林运出木材一样。 然而, 艺术作品远不只是某种制作物,它还是某种别的什么: 它正是这别的什么使艺 术家成为了艺术家, 也正是这别的什么与物的结合使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符号、一 种象征( Symbol) 。但在艺术作品中唯一能使这别的东西敞开出来的, 正是其物因素。 在艺术作品中, 这物因素仿佛是一个屋基, 那别的和本真的东西就是筑于其上的宫殿。
• 也就是说, 通过荒诞形式表现的异化的艺术正是对异化现实的反叛, 是对异 化的人的精神的反拨, 是对真正的人类精神理性的呼唤, 是艺术的审美救赎 功能的真正所在。的 煎熬中的真实状况, 能通过内在批评来唤醒人的真实灵魂, 激发人的创造力, 使人恢复自主性, 走向内在自然。阿多诺通过否定的辩证法和对现代艺术 的肯定, 从正反两方面来建构他的审美理论, 力图为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解 放找到更为现实的出路, 从对人的终极关怀的高度力图营造审美的乌托邦, 希望通过艺术和审美来批判异化的现实、恢复扭曲的人性。
16.莫里斯·魏兹:艺术即无定义
1889——1951 美国分析主义美学家
关于分析美学的相关背景: 语言学转向 反本质主义 维特根斯坦,家族类似概念
mystery>;萦绕着“源”散发出的特殊气体。 • 2:a luminous radiation: NIMBUS;发光体,辐射,圣像头上的光环。 • 3:a subjective sensation (as of lights) experienced before an attack of some nervous
我们必须转变立场和方法, 采用新的追寻方式去追寻, 这就是: 回到存在者那里, 从存 在者之存在出发, 同时又保证如存在者原本所是的那样去思考存在者本身。
器具既是物又不只是物, 因为它还具备有用性:器具既是艺术作品又逊色于艺术作 品, 因为它没有艺术作品的自足性。但海德格尔认为, 唯其如此, 器具在纯然物与艺 术作品之间拥有一种独特的中间地位, 通过找寻器具之器具因素, 就可以掌握物之物 因素和艺术作品之作品因素。
• Aura(Webster词典) • 1a:a subtle sensory stimulus (as an auroma);微妙的感官刺激,如香氛。 • 1b:a distinctive atmosphere surrounding a given source <the place had an aura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