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

合集下载

大学为什么要按大类招生和培养

大学为什么要按大类招生和培养

宁波大学大学为什么要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学校按大类招生和培养有利于考生报考和成长成才。

首先,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

许多考生及家长对大学不十分了解,对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的内涵和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等并不完全明确。

按大类招生允许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大学、学科、专业,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更符合学生利益。

其次,有利于满足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按大类培养后,拓宽了培养的口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在培养大类内按“志愿+考核”的原则选择专业,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与学习进程,同时还可申请转大类、转专业,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按大类招生培养,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招办主任程艺访谈(浙江大学)问:按大类招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好处?答:最近我们也不断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我认为有这么几方面的好处:一、让学生学会选择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同学们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会感觉到选择的困难。

同学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离大学比较遥远,有相当的盲目性,不了解大学的学科设置,对自己将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方向,还没有成熟的想法。

而了解大学、了解自己都需要时间,进入大学以后,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边学习、边选择,合理地来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认为,按大类招生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比如说一个同学曾经想学数学,这次是按照“理科实验班类”进校的,而他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更喜欢心理学,他就可以在这个大类平台里把自己的目标转向心理学,甚至还可以跨学院大类重新确认自己的主修专业。

我觉得按照大类招生更加人性化,更加尊重学生自己的志向,使得他有可能重新做更灵活的选择。

二、让“宽、专、交”成为可能浙江大学的育人理念就是强调知识、能力、素质都重要,希望学生在学习上能实现“宽、专、交”的要求。

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

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
大 学低 年级 实 行 大类 培 养 。 高 年 级 时 , 生 基本 上 按 高 在 学
考 时填 报 的志 愿进 行 专 业 分 流 。
必 然途 径 。 实践 证 明 , 模 式 有 利 于 培 养创 新 型人 才 , 该 有
利 于 提 升 学 生 的 就 业 适 应 能 力 , 符 合 当今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大 趋 势 。 及 时 总 结 分 析 实 行 大 类 培 养 模 式 后 的 经
种 的复 合 型人 才 , 此 学 科 或行 业 问 的界 限 必 须被 打破 , 因
高 等 教 育应 培 养 出 知识 面 广 博 、 础 扎 实 、 备 多 元 知 识 基 具 技 术 能 力 的 人 才 。 其 次 , 纵 向 上 看 , 识 更 新 的 速 度 显 从 知
具 有 思 辨 和创 新 能 力 的 特 点 。 这 种 模 式 符 合 国 际 上 普
然 后 进 入 学 科 领 域 , 行 专 业 学 习 。大 类 招 生 培 养 是 相 进 对 于专业 招生 培养 而言 的 , 高校 实行 “ 才教 育 ” 是 通 的

种 培 养 方 式 。 …
大 类 招 生 培 养 是 为 实 现 社 会 普 遍 所 需 的 “ 口径 、 宽 厚 基 础 、 能 力 、 素 质 ” 才 培 养 目标 , 对 人 才 培 养 强 高 人 而 模 式 和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的 根 本 性 的 改 变 。 目的 是 培 养 适 应 社 会 需 要 的 人 才 。较 好 地 顺 应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及 社 会 生 活 的多 元 化 。这 种 人 才 有 着 知 识 面 、 应 力 强 、 适
实 施 的 是 “ 识 教 育 ” 比如 北 京 大 学 的 “ 培 计 划 实 验 通 , 元

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

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

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大类招生与培养是指在高等教育中,为了培养具有广泛知识和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采取的一种招生和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围绕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展开讨论。

二、招生范围大类招生与培养的招生范围应该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招生范围的广泛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出更具综合素养的人才。

三、培养目标大类招生与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类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较强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的明确性是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的核心。

四、课程设置针对大类招生与培养,课程设置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和综合实践。

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外,还应该设置一些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项目课程。

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体验,培养其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方法在大类招生与培养中,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践。

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学生应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项目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评价体系大类招生与培养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全面素质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学术成绩外,还应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评价体系的完善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实施保障为了有效实施大类招生与培养方案,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源保障。

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大类招生与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八、总结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其目的是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高校_按院招生_大类培养_模式的优势与发展途径_毛诗焙

(2)高校_按院招生_大类培养_模式的优势与发展途径_毛诗焙

高校“按院招生、大类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途径毛诗焙 周 炳(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州 310023)【摘 要】高校“按院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具有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平衡专业生源、整合教学资源、降低报考风险、促进学生就业等优势,今后应注重合理设置招生口径,挖掘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建立学生专业分流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大类”的知识覆盖面;推进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关键词】高校;按院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发展途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探索新型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1]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尝试中,“按院招生、大类培养”模式成为近年来各高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按院招生、大类培养”模式的内涵与优势“按院招生”是指高校不通过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而是按照各高校设置的二级学院进行统一招生录取。

“大类培养”是指在二级学院在“按院招生”的基础上,对录取后的学生进行“大类”下的统一管理,低年级期间按学科“大类”统一制定培养方案,实施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经过1-2年的统一基础培养后,考虑其个人专业选择意愿和兴趣,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实施“大类”下的专业分流,专业分流后的高年级阶段则按照具体专业进行专业精细化、特色化教育,以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新的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目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界限的逐渐淡化,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发展;二是学科建设向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扩展。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被各大高校所采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培养人才,力求与社会需求接轨。

以学生视角,拟从该种培养模式的实行情况入手,阐明其利与弊,旨在寻找大类和专业的平衡点,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卓有成效的推行此种模式。

标签:优势;问题;建议1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简介大类招生,就是不按专业或者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制定计划进行招生的一种招生模式。

分流培养,则是指对大类招生的学生,经过1—2年的基础课学习,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根据与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分流培养。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目前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类别又可大致分为三类:(1)大类招生,专业培养:是目前各大高校普遍运用和施行的招生办法;(2)按院系招生: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招生;(3)“基地班”“实验班”形式(例如我校的孙越崎学院)。

这些实验班不分专业,实施的是“通识教育”。

2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1)顺应时代背景,符合社会需求。

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而过去按专业招生培养模式是专才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从而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大类招生,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缺陷,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均衡、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避免了学生入学前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志愿的录取率。

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前两年不分专业,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从容地选择专业,使专业与自身的切合度大大提高。

(3)加宽学生专业基础,使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力加大。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又强的交叉型复合人才。

而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

试论“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试论“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

试论“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类招生政策的逐步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大类招生是指学生在高考志愿中可直接选择某一大类,而无需对具体专业进行选择。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高考录取方式,也对高校课程设置和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文将试论“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与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

1.1 适应多元化人才需求大类招生的推行使得高校在录取学生时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非传统的对专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的简单考量。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校课程体系应该更加灵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大类招生政策的实施,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跨学科的互补性和整合性为导向,通过多学科融合,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跨界能力的人才。

1.3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大类招生政策的实施,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1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2 增强学生的专业选择意识大类招生政策的出台,使得学生在高考志愿中可直接选择某一大类,而无需对具体专业进行选择。

这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并提供更多的选修和跨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选择范围,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2.3 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大类招生政策的实施,提出了跨学科交叉与整合的新要求,对学科体系的优化与调整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3.1 课程设置的整合难度实施大类招生政策后,高校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但在课程设置的整合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初探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初探

1702016年/第三十一期/十一月(上)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初探穆元彬杨悦梅傅联云钟婷婷周婧旻(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14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该模式也给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少的新挑战。

文章总结了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提出了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并结合实际工作,探讨了该模式下系统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81New Ideas of Student Management under the Mode of "Large Class Enrollmentand Split Training"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MU Yuanbin,YANG Y uemei,FU Lianyun,ZHONG Tingting,ZHOU Jingmin(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ngzhou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Zhejiang 311400)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arge class enrollment and split training"has been adopted by 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colleges.The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compound talents,but in recent years,the model also brings a lot of new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uperiority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nrollment talents,put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o the enrollment of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and discusses the mode of new ideas to promote the work of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large class enrollment;student management;new ideas0引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

关于新升本科院校推行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思考

关于新升本科院校推行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思考

《 重塑美 国教育 : 三年来 的进 展 》 报告 中指 出 , 美 国本 科
教育改革 取得 的可喜之处 是实 现 了高 校学生 通识 教育 课 程的普及 。在欧美一些 国家 的大学 里 , 他们强 调的是 培养具有 广泛知识 的复合 型人才 。“ 当今世界 , 科 学前沿
的重大突破 , 重大原 创性科 研成果 的产 生 , 大 多是学科
目标 、 课程 体系 、 培养途径 、 教学运 行机 制 、 质量 评价 与 淘汰方式等进行再建设 的过程 。 大类招生 的终极 目的是 培养 出基础 扎实 、 知识面 广 、 具 备多元 知识 技术 能力 的 复合 型人 才 , 如要大类招 生培养尽可能地达 到预期 的人
[ 收稿时 间] 2 0 1 3 — 1 0 — 1 5 [ 基金项 目] 上海应用技术 学院高教研究项 目“ 我校 实行 大类招生及培 养面临的挑战及可行性 方案研 究” ( 编号 : G 2 0 1 2 — 1 2 ) 研
究成 果 。
[ 作者简介 ] 蒋岩岩( 1 9 8 0 一 ) , 女, 安徽 亳州人, 硕士研 究生, 讲师, 研 究方向: 高教 管理 。
性问题 。
( 一) 大 类 招 生及 培 养 模 式 的概 念
大类招生 ,通俗地讲就是实 行学科大类招 生模式 , 是指高校不再按专业或专 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 划 , 而是 将相 同或相近学科 门类 ,通 常是 同院系 的专业 合并 , 按
照一个 专业大类 ( 也可按 照系 或学 院 ) 来制定 招生 计划
并进行招生 录取 ,它和专业招生 属于两个相对 的范畴 。 按类培养 , 是高校进行按 大类招 生后, 大学期间 的一种培 养模式 , 这种模式使得学 生在 l 一 2 年级 中能够进 行学科 内基础课 的学 习 , 再根据 兴趣 和双 向选择进行专 业分流 确定专业 方 向 ,进 行具体 专业课 程及 实践教 学直 至毕 业 。大类招 生及 培养模式是关于教学理念 、 培养 目标 、 培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逐渐在各大高校中得到实施。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以期为高校招生工作提供参考。

我们将对大类招生的定义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范围和目的。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我们将分析大类招生的优势,如提高招生效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

我们也将探讨大类招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分流困难、学生适应性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大类招生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大类招生的优势分析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招生模式,其实施对于高校及学生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大类招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类招生的模式下,学生入学后接受的是通识教育,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课程和知识领域,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考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大学的前一两年,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为将来的专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类招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选择自主性。

传统的招生模式下,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对专业了解不足,导致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而大类招生允许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专业,这无疑提高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类招生还有助于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配置。

通过大类招生,高校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教学资源,避免某些专业因为报名人数过少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同时,大类招生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提高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

大类招生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大类招生的学生由于接受了更为全面的通识教育,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浅析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浅析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

1 .大类 招 生 培养 模 式 有 利 于 专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优 化 专 业 结 构 是 否 合 理 一 个 重 要 标 志 是 其
高素 质 ” 已 成 为 高 校 培 养人 才 的 模 式 和 方
大类 招 生 通 常 分 为 两 种 模 式 :一 种 是
向 。 应 高等 教 育 发 展 的 趋 势 . 类招 生 成 “ 院 系 大 类 招 生 ” 顺 大 按 。另 一 种 模 式 是 一 些 高 是 否 能 够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相 适 应 。 在 传 统 基 或 实 。“ 为 了一 种 新 型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本 文 从 大 校 实 行 的 “ 地 班 ” “ 验 班 ” 按 院 系 大 招 生 模 式 下 。专 业 结 构 调 整 往 往 由行 政 主 类 招 生培 养 模 式 内涵 及 产 生 背 景 、 大 类 招 类 招 生 ”使 学 生 按 照 院 系 大 类 填 报 志 愿 , 导 , 多 地 注 重 学 术 标 准 , 乏 与 社 会 的 互 更 缺 生 培 养 模 式 所 具 有 的 优 势 等 方 面 进 行 探 入 学 后 在 同 一 院 系 中 。 分 专 业 . 同 一 公 动 ,使 得 专业 调 整 容 易 出 现 不 准 确 、不 到 不 在
讨 .提 出 实 施 大 类 招 生 过 程 应 该 注 意 的 问 共 基 础 课 平 台 和 专 业 基 础 课 平 台 进 行 培 位 。 大 类 招 生 的 培 养 模 式 下 , 在 由于 学 生 面
题。
养 . 年 或 两 年后 学 生 再 根 据 自己 的兴 趣 、 临 着 高 年 级 专业 分 流 选 择 的 问 题 ,专 业 设 一
高 招研 究

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高校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间不 同领域 的交叉和综 合交叉 等 。 这样 的综合性 高校
31 易 造成 专业 发 展失 衡 。高校 如果 完 全按 照 . 学 生 的志 愿进 行专 业 分 流易 导致 各 专业 不 能协 调发 展 。首先 ,每个 高校 的办学 历史 和办学 条 件 学 、办
资源积累都不 同。完全按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流 , 事 先无 法 得 知最 终 的专业 人 数 ,当某个 专 业选 的人 过于集 中, 师资 、 管理 、 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 , 难 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而选择人数少 的专业 ,可
1 S T分析 法概 述 WO
和特 长后 再选 择 专业 方 向 , 目标就 更 加 明确 了 ,选 择专 业更 加理 性 , 自主学 习 的能力 得 到提 升 ,有 利
于学 生 的个性 化发 展 。 22 有 利 于规避 人才 培养 的盲 目性 。由于 E前 . j
我 国本 科 学制一 般 为 4年 ,有 可能在 这段 时 问 内社 会 供 需关 系发 生 变化 ,招 生 时 的热 门专业 ,毕 业 生 往 往在 就业 时遭 “ 冷遇 ” 而 那些 冷 门专业 的毕 业生 , ; 却 成 为企 业争 夺 的抢 手人 才 。如 ,前 几年 的计 算机 热 、财经 热都 是这样 一 种情况 。实施 大类 招生 人才 , 每 个大 类包 含 了若 干专业 和专 业方 向 , 过 1 通 —2年
重庆高教
21年 6 01 月第 2 卷第 2 4 期
・23 ・
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 ,充分 调 动学 生 、教 师 的积 极性 ,从 而 提 高学 校 的办 学水 平 ,促 进学 校 进一 步 发展 ,凸显 自己 的教育 品牌 。 同时 ,专业覆盖面的拓宽 ,新 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 系的构建 ,模块式 的课程设置的实施 , 都有利于学 分制 的实行 1 。

地方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地方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地方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大趋势,尤其是地方高校,本着培养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对于“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在充分考虑学生志愿时,教学管理者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是否成熟来谨慎地实施。

本文结合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2008年以来大类招生的实践,尤其是在专业分流的指导、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系统的改进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以期待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大类招生地方高校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最早始于2001年的北京大学。

随后,各高校招生简章中不时出现的“按院系招生”、“大类培养”之类的新词汇分外抢眼。

在这种招生方式下,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

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学生先选择学科大类而不确定具体专业,低年级学习主要是进行大类通识教育,可以对学校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问题有更加理性的选择,有利于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增强人才培养的柔性。

一、地方高校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现实意义高校实施大类招生,打破了传统的按专业招生的模式,旨在构建“厚基础、宽知识、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地方高校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本着培养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类 内“ 冷、 热专业 ” 间不平衡 的现 象总是会 出现 , 由此说 明高 校在实施这种模式时 制定 的分流制度 不够完 善和专业设 置 得不够科学 , 同时也 或多或少地在表明学校的教 师在学生 选
不分专业 的大类招生 培养 ; 第五种 是“ 基 地班 ” 、 “ 实验班 ” 形 式( 例 如我校教 师教 育学院的卓师计划班 ) H ] 。
二、 实施“ 大类招生 。 分流培养” 模式遇到的问题
1 .没有充分认 识 本 校 的实 际 情况 , 盲 目实施 “ 大类 招
育 体制下 , 针对传统人 才培养模 式 的弊 端探 索 出来 的 , 它以
其 在强化基础 教学 、 拓 宽专业 口径 、 培 养复 合型人 才等 方面 的优点逐渐被我 国许 多高校所采用 , 而且采用之后取 得的成
果也是值得肯定 的。但是 , 我 国高校在实施 这种新 型模 式 中
生、 分流培养 ” 模式 。第一 , 在未具备所需的充足资源 的情况 下实施 此种模式。 目前一些高校在未具备相应 的师资力量 、
课 程设 置 、 教学设备 等软硬条 件下 , 盲 目实施 “ 大类招生 、 分 流培养” 的模式 , 导致 改革越 改越乱 , 出现似是而非 的情 况 ; 第二 , 未充分认识本 专业 的特点 , 盲 目追求此种 模式。 比如
总地来 说 , 目前我 国高校 实施 的 “ 大类 招生 、 分流 培养 ” 的类别 可以概括为五种 : 第 一种是 在 同一 院系 中不分 专业 , 只按 院系招生 培养 ; 第 二种是 一级 学科 内大 类招 生培 养 ; 第 三种是跨学科相 近专业 大类招生培养 ; 第 四种是不 分院系也
2 0 1 3年 5月 第3 2卷第 5期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业分流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 )专 业 分 流 前 的 引 导
工商管理学 院 制 定 了 详 细 分 流 实 施 计 划,新 生
入学第一学年除了教学计划内开设了专业导论类课
程外,通过开展讲座、导师咨询、专 业 认 知 实 习、专 业
技能比赛、实习实训基地参观等实 践 活 动 方 式,让 学
生了 解 工 商 管 理 大 类 下 各 专 业 建 设 情 况、专 业 发 展
其次,注重 通 专 结 合,强 调 综 合 素 质。“大 类 招 生、分流培养”模式下,打破单一的 学 科 知 识 培 养,对 学生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有 助 于 增 强 学 生 创新 能 力 和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能 力,真 正 做 到 了 通 专 结 合,满足社会 各 行 业 对 应 用 型、技 术 型、复 合 型 高 素 质创新人才的需求。
果正式生效。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大类招 生、分 流 培 养”模 式
实践
2015年,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成为吉林省首批9
所应用型整体转型发展试点的牵头单位,承担着先行先
试,示范引 领 的 职 责。2019 年 被 评 为 吉 林 省 应 用 型 转
型发展示范高校。同年,学校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分流
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现有52个专业,分布在
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大 类 招 生 ;分 流 培 养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G642.0;G47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9042(2021)04-0031-04
“大类招 生、分 流 培 养”作 为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实践的一种 创 新 改 革 模 式,日 益 受 到 高 校 关 注。 国 内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也都陆续 实 施 了 大 类 招 生,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宝贵的经验。但应用型本科院 校因其办学定位、办学资源等方面 的 特 殊 性,在 大 类 招生 改 革 中 步 伐 还 是 有 些 缓 慢,特 别 是 吉 林 省 应 用 型本科院校尚处在尝试阶段。本文以吉林省应用型 转型联盟理事长单位———吉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为 例,探 讨 在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实 施 “大 类 招 生、分 流 培 养”的人才 培 养 模 式,以 期 为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教 育 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河北经贸大学部分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试行)

河北经贸大学部分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试行)

河北经贸大学部分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试行)(校教字[2007]12号)为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学校决定在2007级部分普通本科专业中实行按学科类别招生与培养试点,特制订《河北经贸大学部分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实施方案(试行)》,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为导向,搭建两阶段教育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自主成才;3、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甄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个打通基础,专业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为原则,实行两阶段培养,即通识教育+专业培养。

以四年为基准学制,按8个学期设计培养方案。

第1-3学期为通识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原则上包括全校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第4-8学期为专业培养阶段,课程设置原则上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任意选修课从第二学期起开始选课。

2007级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的试点专业为: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三、分流办法1、分流时间。

第3学期第7周以前完成专业分流工作,以便于第4学期的排课与选课。

2、分流原则。

按照“志愿+成绩”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原则上高考成绩和第1-2学期的课程综合成绩按4:6的比例执行,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设定相应的分流条件。

分流后专业人数满20人开班,低于20人的调剂到其他专业。

3、分流程序。

学院根据专业人才需求及教学资源条件,编制专业分流计划和具体的分流实施细则,于学生入学教育时向学生公布,按专业分流的时间要求组织实施。

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类招生政策的实施,各高校纷纷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这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为了高校和企业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管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技能、培养创新管理思维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等。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对学生工程项目管理技能的培养。

工程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项目计划、组织、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管理等知识和技能。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设置相关的课程,包括项目管理原理、项目管理工具与技术、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还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管理思维和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创新管理能力的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设置创新管理导论、创新管理案例分析、创新管理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工程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设置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职业伦理与思维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革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需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
业 。
1 . 2 大类 招生及 培养 模式 的优 势
1 . 2. 1在学 生 方面
首 要 问题 。 “ 按 类 招生 、 按类 培 养 ” 也 就 成 为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趋 势 。
意的 , 证 明本 校 各 学 院 为 这 次 改 革 做 了 很
多工作 。
首先 , 避免了“ 一报定终身” 的遗憾。 此
1 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 的内涵 优势 关 于 推 进 普 通 高 校 按 专业 类 或 岗 位 群 招 为 一 个 有 地位 的 人 和结 交 朋友 。 其中, 学 生 和实 施 背景 生 工作 的 通 知 》 ( 冀 教发 [ 2 0l o 】 8 号) 文件 , 要 想 得 到 满 意 职业 和 成 为 全 面 发 展 的人 比 例
2 0 1 3 NO 1 3 0h l n 8 E du cat l ol l l l i lo i va t I o l i He r al d
科 教 论 坛
高校 实 施 大类 招 生 及培 养 模式 的探 索
以河北师范 大学为例
孙 慧娟 刘阳 王连静 ( 河北 师范大学 河北石家 庄 0 5 0 0 2 4 ) 摘 要: 由于社会需求和 高校 发展 的 自身需要 , 很 多高校 实行 了大类招生及培 养的模 式, 河北师范大学在2 0 1 2 年也首次 尝试 。 本文将结合 河北 师范大学的 具体 措施 , 做关 于该校学生对 大类招生及培 养模式 态度 的调查 , 以期对 大类招 生及培 养工作提供帮助 。 关键词 : 高校 大类招生 培养 中 图分 类号 : G6 4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5 ( a ) -0 l 2 8 -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由于社会需求和高校发展的自身需要,很多高校实行了大类招生及培养的模式,河北师范大学在2012年也首次尝试。

本文将结合河北师范大学的具体措施,做关于该校学生对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态度的调查,以期对大类招生及培养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大类招生培养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28-021 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内涵、优势和实施背景1.1 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内涵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时,不再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而是按教育部规定的本科专业目录的11个学科(也有按系或学院)制订招生计划而进行招生录取的一种模式。

按类培养是指在按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入学初期学生在学科(系或学院)的范围内共同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高年级时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进一步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学科范围内选择专业。

1.2 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优势1.2.1 在学生方面首先,避免了“一报定终身”的遗憾。

此模式把分专业的环节推后了,学生填报志愿时,只需选择好“学科大类”,不必立即确定专业。

此后对自我的兴趣爱好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等有了一定认知后,再在院系范围内自主地确定专业。

其次,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

按大类招生,这就意味着一个“专业”实际上涵盖了多个具体专业。

最后,通识课程的实施。

在大类培养模式中,通识课程旨在打牢基础,拓宽口径,强调学生掌握宽厚的文理学科知识背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1.2.2 在学校方面首先,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中不分专业,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冷、热”专业,这就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的学生质量。

其次,能够因材施教。

学生在前期学习中了解学科和专业,以及社会人才需要,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专业,学校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最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按大类培养,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1.3.1 政策指导2010年1月12日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推进普通高校按专业类或岗位群招生工作的通知》(冀教发[2010]8号)文件,要求省内高校认真研究、大力推进按类招生工作,要求从2010年开始,除少数确实不适合按类培养的学校或院、系外,绝大多数学校都要选择部分院、系实行按类招生。

1.3.2 社会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学科界限越发模糊。

社会需要更多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目前,按专业录取、按专业培养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建立新型的、与时俱进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也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1.3.3 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的改变促使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为此,许多综合性高校纷纷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调整院系设置和专业结构合并为专业大类,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2 高校学生对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态度调查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共分学生问卷调查和学生非结构式访谈两部分,其中问卷大部分面向2012级新生,较少部分面向其余学生。

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问卷为115份。

学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上大学目的、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了解和满意度、专业分流的情况以及对学校课程、教学满意度等。

2.1 学生录取志愿和上大学目的经过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基本上都是以第一志愿报考河北师范大学。

在了解了河北师大实施大类招生后,学生仍以第一志愿报考本校,说明学生及家长对本校及大类招生模式是有一定的了解和信心的。

在上大学目的方面,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得到一个满意的职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知道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成为一个有地位的人和结交朋友。

其中,学生想得到满意职业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比例是不相上下的,而本校实施的大类招生模式正是符合这两个需求的,说明这次的改革是有价值的。

2.2 对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总体的态度学生对大类培养模式趋向于不了解的、不赞同的,对大类培养模式和实施后情况都趋向于不满意,但是不满意、不赞同的程度并不是很高,这可能是由于本校第一次进行大类培养,很多方面不是很完善,学生对此也不是很了解造成的。

对类别包含专业的划分和学院学业指导工作是基本满意的,证明本校各学院为这次改革做了很多工作。

2.3 专业分流方面2.3.1 专业分流时间由调查数据看出,大约80%的学生都希望专业分流在半年后进行,这与本校实施半年分流的做法是一致的,说明本校在专业分流时间的选择上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3.2 专业选择调查得出,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

这与大类招生的宗旨是相符的,再一次证明大类招生实施的必要性。

信息咨询的对象中亲朋家长的比例为42.6%,专家老师的比例为23.5%,学长同学的比例为20.9%,而其他的咨询对象总共才占13.1%,说明学生是信息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亲朋家长。

2.3.3 学院专业分流工作通过统计数据得出,认为目前学院对专业分流工作仅达到了解目的占40%,认为较为全面的占38.3%,并且学生对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的满意度为2.63,趋向于比较不满意,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分流时需要参加分流考试,按成绩排名选专业这一政策不太赞同,说明学院的专业分流工作有待提高。

2.4 课程体系与教材方面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学生认为目前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设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松散占35.7%,缺乏教材占21.7%,数量少占14.8%,授课质量差仅占7%,其他占20.9%。

并且学生对平台加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满意度均值为2.56,趋向于一般。

学生认为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中,认为过于单一的占26.1%,认为没反映时代前沿的占20.0%,认为缺乏外文教材的占16.5%,认为内容质量低的占12.2%,其他占25.2%,说明通识教育课程教材还需进一步改进。

2.5 教师讲课技能和教学形式方面通过数据统计,学生对教师讲课技能和教学形式的满意度均值分别为2.23和2.36,都趋向于比较满意,说明本校教师的教学形式和讲课技能是值得肯定和继续保持的。

3 对高校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思考按大类招生、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几个相近专业的简单叠加。

通过对该校学生对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态度的调查问卷,了解到该校在改革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在此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讲解说明针对学生对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不了解和不赞同的情况,应加强对此模式的讲解说明。

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是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在实施初期,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对此模式都不了解,具体措施更是不明白,所以才会导致学生对此模式和学校工作的误解。

首先,在学校寄出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应该将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内涵介绍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等一起寄出,让学生及家长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在网站上针对新生开辟专题,讲解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并做到教学计划透明化;最后,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导员辅导、网络平台、开设讲解课程、展牌讲解等各种途径进行介绍。

3.2 加强专业分流时学院的管理工作针对学生对专业分流时学院工作不满意,主要是对专业分流时需要参加分流考试,按成绩选专业这一措施不满意的情况,应加强学院的管理工作。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一种是因为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而是趋向选择“热门”专业,从而导致某些专业学生过多,才会有考试;另一种是因为学生确实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学校应该首先做好民意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对第一种原因,学校要展示所谓“冷门”专业的发展前景,又要鼓励学生不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要使学生根据各人的爱好、特长,学校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专业。

如果确实需要考试,应该将原因如实告诉学生,征得学生的理解。

3.3 加强教师素质和专业分流时教师的指导调查中显示,学生在专业分流时的信息咨询对象大多为亲朋家长,然而家长并不是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意见有时并不科学。

学生没有选择专家老师为咨询对象,反映了专家老师没有充分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尤其是在选择专业时,专家老师的意见往往更加客观有价值。

所以,专家老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地融入学生。

而且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课程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更满意,这就要求老师随时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大类招生后教学形势的需要。

大类培养还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究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1] 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5):83-86.[2] 张悦刊,杨俊茹,杨前明,等.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0(3):27.[3] 王恒安.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的新视角[j].科技信息,2010:71-72.[4] 黄斌,房贞政.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1999,21(2):53-55.[5] 罗晓甜.大类招生:高校招生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56-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