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2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一、概述本监测制度旨在全面提高医院环境卫生水平,保障医院环境清洁、无菌、安全,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监测内容1. 空气监测对医院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包括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氨气、TVOC含量等指标,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2. 水质监测对医院的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水质的无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以确保医院用水安全。
3. 地面监测对医院各楼层地面进行常规监测,包括地面清洁度、无菌度等指标,以确保地面卫生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4. 表面监测对各种常用的表面进行监测,包括手术台、病床、器械等表面的细菌、病原微生物等指标,以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
5. 噪音监测对医院内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包括各区域的噪音强度、频率等指标,以确保医院内的噪音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值。
三、监测方法1. 空气监测方法采用颗粒物检测仪、氨气检测仪、TVOC检测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抽样监测,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2. 水质监测方法采用采样瓶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采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将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3. 地面监测方法采用蘑菇样菌落计数器对地面进行常规监测,确保地面的无菌情况符合标准要求。
4. 表面监测方法采用菌落计数器对表面进行采样,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菌落总数检测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确保表面无菌状态符合要求。
5. 噪音监测方法采用噪音计进行定期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国家规定的噪音限制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噪音控制措施。
四、监测频率1. 空气监测每月对各区域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包括PM2.5、氨气、TVOC 含量等指标。
2. 水质监测每季度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包括无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
3. 地面监测每周对各楼层地面进行一次清洁度和无菌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办公室,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
四、监测项目和频次1. 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物品等的监测。
2. 监测频次:(1)空气监测:洁净手术室及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科室每月监测一次,其他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2)物体表面监测: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室等进行监测,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医务人员手监测:每月对重点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室等进行监测,其他科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每月对所有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
(5)消毒后物品监测:每月对所有消毒后的物品进行监测。
五、监测方法和标准1. 监测方法:(1)空气监测:采用沉降法进行监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法进行监测。
(5)消毒后物品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进行监测。
2. 监测标准:(1)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cfu/m³,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cfu/m²,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细菌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消毒后物品监测:细菌总数≤5cfu/m²,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水平,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水质、医疗废弃物、消毒灭菌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第三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环境卫生学监测组织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护理部、后勤部等相关科室组成。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指导,监督各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第七条检验科负责环境卫生学监测样本的采集、检验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
第八条护理部负责病房、门诊等临床科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卫生。
第九条后勤部负责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整洁、卫生。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十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水质、医疗废弃物、消毒灭菌效果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一条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病房、门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监测。
第十二条物体表面监测包括:床栏、床垫、床头柜、洗手池、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
第十三条水质监测包括:饮用水、消毒水、洗涤水等水质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
第十四条医疗废弃物监测包括:废弃药品、血液制品、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废弃物的分类、存放、处理等方面的监测。
第十五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剂、灭菌剂的使用效果,医疗设备、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二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1. 引言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健康。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环境卫生的相关要求,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规范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工作,提高医院环境卫生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监测目的和范围2.1 监测目的保证医院环境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2.2 监测范围2.2.1 医院内部各区域的环境卫生监测,包括病房、手术室、实验室、药房、门诊等区域。
2.2.2 医院周边环境卫生监测,包括停车场、垃圾处理站、食堂等区域。
2.2.3 医院环境卫生设施监测,包括消毒设备、洗手间、空调设备等设施。
3. 监测内容3.1 医院内部各区域的监测内容3.1.1 温度和湿度监测各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环境适宜,预防湿度对细菌繁殖的影响。
3.1.2 空气质量监测各区域的空气质量,包括通风情况、空气污染物浓度等指标。
3.1.3 地面和墙壁清洁程度监测各区域地面和墙壁的清洁程度,防止污染物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3.1.4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监测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情况,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1.5 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监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情况,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3.1.6 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监测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1.7 垃圾处理情况监测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预防细菌传播。
3.1.8 水质监测监测各区域的自来水和洗手间等水源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2 医院周边环境卫生监测内容3.2.1 停车场整洁程度监测监测停车场的整洁程度,防止杂物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2.2 垃圾处理站的管理情况监测监测垃圾处理站的管理情况,防止异味和病原体的滋生。
3.2.3 食堂卫生监测监测食堂的卫生情况,确保饮食环境安全和卫生。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 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
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
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 直管型≥70uw/cm2;30W 高强度≥180uw/cm2。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医院的公信力和形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类环境卫生活动的监测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大楼、诊疗区、病房、床单、饮食区、洗手间等卫生区域。
第三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医院环境的卫生与清洁,确保医院内无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污染物,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四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内容包括环境卫生主任的职责、环境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方法与周期、监测结果处理与跟踪、监测费用的管理等。
第五条所有医务人员都应遵守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并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监测。
第二章职责第六条医院环境卫生主任是医院环境卫生的主要负责人,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组织制定和修订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2.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的安全与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卫生问题;3.监督和指导医务人员参与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监测;4.安排环境卫生监测的人员,制定监测计划并负责监测结果的处理和跟踪;5.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学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七条环境监测人员是医院环境卫生的具体负责人,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按照监测计划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2.使用正确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3.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4.跟踪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进行监测结果的验证;5.定期向医院环境卫生主任汇报监测工作的进展和问题。
第三章监测内容第八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霉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2.水质监测:监测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3.地面卫生监测:监测地面的清洁程度、致病微生物等污染物;4.病区卫生监测:监测病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病房、床单、饮食区、洗手间等;5.废物处理监测:监测医院废物处理的质量与流程是否符合规定;6.其他相关监测内容。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保证医院环境卫生水平,维护患者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第三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是指通过对医院环境、设备和器具、医疗废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
第四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由医院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科室配合完成。
第五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六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各部门、科室负责本部门、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落实。
第八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严格履行监测工作职责。
第三章监测内容第九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医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 医院水质监测;3. 医院表面物质检测;4. 医院工作场所噪声监测;5. 医院医疗废物监测等。
第四章监测方法第十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监测。
第十一条监测方法应科学可靠、操作简便、准确。
第十二条监测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及样品的保存、检验设备的维护及校准等。
第五章报告和处理第十三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
第十四条监测报告内容应客观、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五条监测报告应按照规定程序,及时送达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第六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七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第十八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人员应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十九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
第二十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应建立档案,记录监测数据、结果及处理措施,留存备查。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范围1. 医院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
2. 重点科室、发热门诊及临床各病区。
3. 紫外线灯管强度、内镜、操作用水等。
三、监测内容1. 空气细菌总数、沉降菌、真菌、致病性微生物等。
2. 物体表面细菌总数、致病性微生物等。
3. 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致病性微生物等。
4. 无菌物品无菌生长情况。
5. 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浓度、致病性微生物等。
6. 紫外线灯管强度、使用时间等。
四、监测方法1.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进行。
2. 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采样方法。
3. 采样时间、地点、频次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五、信息管理1. 采样后,将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
2. 检验科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给院感科。
3. 院感科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监测报告。
4. 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地点、项目、检测结果、分析评价、改进措施等。
5. 将监测报告存档,并定期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结果分析与改进1.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3. 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估。
4. 对持续改进的监测结果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责任与奖惩1. 医院各部门应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监测工作,积极配合院感科开展工作。
2. 采样人员、检验人员、院感科人员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在环境卫生监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对未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或监测结果不准确的个人或集体进行通报批评。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院感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每月感染管理科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透室、供应室、导管室、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及检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采样后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1—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一)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 cm。
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 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4.采样方法将9cm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后及时送检。
(二)物体表面采样及采样方法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 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样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面积≥100 cm2,取100 cm2。
3.采样方法用 5cm×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 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三)医护人员手采样及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各科室必须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禁止使用。
采集标本方法正确,及时送检。
2.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ICU、供应室无菌区、新生儿室、各科处置室、治疗室和烧伤病房等重点科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微生物,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室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3.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细菌含量(100cfu/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浓度一次,戊二醛浓度监测每周1-2次。
专职人员每月抽查。
4.科室泡镊子罐、消毒液罐每周灭菌两次,并有化学指示胶带显示灭菌效果。
5.科室经高压灭菌的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有化学指示胶带显示灭菌效果和时间。
6.各科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做好日常监测和记录。
7.供应室高压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包括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签名等),每包化学监测,每周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供应室灭菌后物品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
8.每月对血液透析室出、入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反渗出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结果符合标准才能进行透析。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环境卫生学监测报告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监测等。
2、每月对重点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3、对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4、当有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感染管理科抽查。
5、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
6、Ⅰ类环境卫生学标准(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空气10cfu/m2,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的手≤5cfu/cm2。
7、Ⅱ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早产儿室、新生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空气≤200cfu/m2,物体表面≤5cfu/cm2,医护人员手≤5cfu/cm2。
8、Ⅲ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空气≤500cfu/m2,物体表面≤10cfu/cm2,医护人员手≤10cfu/cm2。
9、Ⅳ类环境:(传染科及病房)物体表面≤15cfu/cm2,医护人员≤15cfu/cm2。
另外:以上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目的1. 评价医院环境卫生学状况,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安全。
2.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符合无菌要求。
3.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
三、监测范围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无菌物品、消毒液等。
四、监测组织1. 成立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小组,组长由感染科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感染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人员。
2. 监测小组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五、监测方法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按照《医疗机构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医疗器械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器械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2)药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药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无菌物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六、监测频次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七、监测结果处理1.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V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V1医院环境卫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监测制度则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关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分点分布排序:一、监测目的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医院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减少疾病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提升患者就诊的满意度。
二、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对医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含量进行监测,并对污染源和治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水质监测:监测医院自来水、饮用水、医疗废水等水体质量,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 表面卫生监测:对医院各种表面进行定期监测,包括门把手、床单、工具等物品,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规定。
4. 噪声监测:监测医院内噪声污染情况,保证患者休息和医护人员作业的环境舒适。
三、监测周期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要求按照周期进行定期监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
监测周期包括:日常监测、季度监测、年度监测等。
四、监测标准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标准,同时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监测标准包括:微生物数量标准、有害气体含量标准、污水排放标准、表面卫生标准等。
五、监测结果医院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监测结果也是医院环境卫生评估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于医院的质量评估。
六、监测责任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应当明确监测责任,由专业人员负责,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上报。
同时,医院其他部门应根据监测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环境卫生水平的持续提升。
总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保障医院环境卫生水平的提升,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进一步确保医疗安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8月修订日期:2014年6月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临床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检验科微生物室、医院感染管理部必须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二、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应常规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按《山东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卫医发[2007]7号)的要求进行。
三、普通临床科室原则上不再常规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当遇到医院感染可能出现暴发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采样及检查方法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2002》。
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随机对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等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以了解环境在清洁或消毒前的污染情况,作为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资料和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依据。
六、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涉及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各类治疗用水、污水、污物、消毒及灭菌物品、消毒及灭菌设备等。
各项监测指标应严格把握,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各项监测指标合格。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定期和不定期对临床科室的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环境卫生学监测科学和规范。
八、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督监测的年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规范开展监测。
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反馈到相关科室,要求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以上监测资料每季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感染管理部应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指导和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附件:1、空气卫生学监测流程2、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流程3、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流程空气卫生学监测流程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流程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流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四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保障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提高患者和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涉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工作。
第三条定义1. 环境卫生学监测:指对医院内部环境的各项卫生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2. 医院环境:指医院内外的环境,包括建筑物、设备、废弃物处理等。
3. 监测工作:指对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职责分工1. 医院领导:负责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决策和监督。
2. 医务部门:负责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工作。
3. 设备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工作。
4. 检验科室:负责对环境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5.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协助完成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
第五条监测部门1. 医院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2. 科研部门:负责对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进行研究和技术支持。
第六条指标标准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制定医院环境的指标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监测内容和方法第七条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温度、湿度等指标的监测。
2. 水质监测:包括医院内的饮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水质监测。
3. 噪声监测:包括医院内各个区域的噪声水平监测。
4. 辐射监测:包括医院内辐射源和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监测。
第八条监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监测。
2. 水质监测:使用标准的水质监测设备,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监测。
3. 噪声监测:使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监测。
4. 辐射监测:使用专业的辐射监测仪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监测。
第九条监测频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1. 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每月进行常规监测。
2. 水质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每周进行常规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标准要求,制定监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监测内容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及监测频率。
1. 监测对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空气、水质、表面和设备等。
这些监测对象直接关系到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门诊大厅、住院病房、手术室、清洁供应室等。
2. 监测指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常见的定性指标有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微生物等,用于评估环境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空气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细菌的菌落表面总数,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环境的卫生程度。
3. 监测频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环境特点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需要每天或每周进行监测;中风险区域(如病房)需要每月进行监测;低风险区域(如门诊)需要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的确立应综合考虑环境的重要性、人员流动性、使用频率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点等因素。
二、监测方法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涵盖了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环节。
在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注意采样器具和采样人员的洁净度。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采样、水质采样等。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室中,应根据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PCR、蛋白质电泳、菌落计数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最后一步。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四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___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____月、____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1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____个月一次。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如ICU)应保证每个洁净房间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2)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以下标准:
①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遵循《GB50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②产房、手术室等病区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 平皿)。
③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供应中心、输血科、血液净化中心、急诊科、检验科、各类普通病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物表消毒效果监测。
2)物体表面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以下标准:
①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产房、介入手术室、烧伤病房等病区的物表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②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净化中中心、急诊科、检验科、各类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表面细菌菌
落总数≤10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进行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消毒监测。
卫生手消毒≤10cfu/cm2,外科手消毒≤5cfu/cm2。
3、当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当怀疑院感暴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查找和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