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时期的服饰特色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契丹儿童的发式
【历史典故】辽金元服饰:契丹儿童的发式契丹儿童的发式
契丹儿童的发式,目前所知者,约有九式:
1、光头,在契丹白釉陶罐上,周围刻有契丹儿童拳击的场面,儿童多就是秃头小儿。
2、只在额头上方留一小撮头发,其余全部剃掉。
直到现在,在契丹故地的偏远地区
牧区,仍可见到这种俗称为“木梳背儿”式的儿童发式。
3、留存前额及两侧头发,剪回去头顶部分,再剪掉额前头发,在两侧做成缺口,构
成“木梳背儿”,然后把两侧长发挽作双揪髻,用彩带系则乌。
4、剃掉头顶发,把周围圈发拢于脑后,扎成双髻。
5、颅顶前侧正和额头两侧各领一绺长发,额头两绺分别足下耳侧,颅顶一绺以绳带
束扎,足下脑后。
6、颅顶前侧正中保留一绺长发,用绳带系扎,垂于脑后,并插饰头花。
剃掉这束长
发周围的颅顶头发,使头颅四侧形成发圈,前额两侧长发向后拢于耳侧垂下。
7、颅顶正中领一绺长发,挽成发髻,用彩带系则乌,剪回去发髻周围的颅顶播发,
剪掉脑侧和脑后余下头发,并使前额和两鬓所余长发分别足下耳侧。
8、前额两侧和正中蓄三绺长发,其余部分全部剪短,所蓄三绺长发分别垂于耳倒和
额前。
9、额前、颅后和前额两侧各白唇一绺长发,其余头发全部剪除。
契丹男女老幼的发
式特征,崇尚小巧利落,与中薄地区较为顽固的发式较之,更具备有效率多变性,彰显出
来契丹民族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耐人寻味。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契丹官员在戴毡冠时,则把冠后垂的金花编成夹,同时将垂发理 成一起编入其中,平时则脱冠露头。 一般契丹男子所垂的发均为散发。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展示图。
(3)比肩、比甲
①比肩(蒙古人称“襟子答息”):是一种 有里有面的对襟半袖短裘皮衣,比马褂长些。常 穿于袍外。男女均穿。 ②比甲:无袖无领,前短后长,前后两片用 “襻(袢)系结的衣服,是便于骑射的衣服。
2、首服 ⑴、笠 ①夏、秋季节戴用,为蒙 古族男子戴,材料有竹、蒲草、 毡子。 ②六角棱笠(瓦楞帽) 似六棱角的到扣花盆,还有在 “盆”顶正中饰红缨装饰的。 ③宽檐笠帽 ④大笠帽
3、面料
冬天大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夏天服丝、棉之类。
第三节、元代——蒙古族服装
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1260年,忽必烈在开 平(今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登上汗位,后于1271年迁 都燕京(今北京),建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 统一中国。 一、官服 1、元朝开始沿袭宋代制度直到元代中期对官服 进行了规定,另定天子和百官的质孙服(蒙古族 衣冠之一)。
袍多为左衽、圆领、窄袖的缺 胯袍,袍上有纽袢(疙瘩式绊 bà n扣),袍长多至膝下, 下穿套裤,用带子系在腰上, 裤管塞在靴筒里,袍外腰间束 带,袍带在胸前系结,垂到膝 部。 男袍较短,露出革靴。纹饰 简朴,色彩灰暗。
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
(2)发式
髡kūn发:剔发。 男子有髡kūn发习惯。
元代皇帝(图), 元世祖忽必烈
图为戴幞头、 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 广胜寺壁画)。
辽及元代服饰
辽及元代服饰辽及元代的服饰辽及元代时期( 907年—1368年)辽、⾦、蒙古等是与宋朝(分为南宋和北宋)并存的北⽅政权,也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的政权,辽以契丹族为主,元则是以蒙古族为主。
它们的服饰均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有着显著的区别,带有⾃⼰本民族鲜明的服饰特征。
它们对于中国传统服饰⽂化是有益的补充。
戴锦帽、穿锦袍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辽皇后服辽国皇后在祭祀时戴红帕,穿络缝长袍、络缝乌靴,悬挂⽟佩和双同⼼帕。
皇后上⾐穿⿊、紫、红等各种颜⾊的直领对襟衫,或者是左衽团衫。
衫的前长拂地,后长拖地30厘⽶左右,⾐上双垂红黄带。
辽契丹服《卓歇图》是契丹著名画家胡所作的长卷,画⾯描绘了契丹君⾂出⾏狩猎、放养猎鹰“海东青”出击⽩天鹅,以及在海泺⼦射猎⽜⽃鱼、归来宿营的⼀系列场景。
画中的侍从武卫执歌舒棒卓⽴守护,故名《卓歇图》。
从《卓歇图》中,我们可以较为完整地看到契丹⼈的发型和服饰。
髡发、穿圆领袍、佩豹⽪箭囊的骑⼠(胡瓌《卓歇图》局部)穿左衽窄袖袍的契丹族妇⼥及穿圆领袍的男⼦(胡瓌《卓歇图》局部)元“不狼⼉”元代蒙古族男⼦上⾄成吉思汗,下⾄国⼈,均剃“婆焦”。
这是将头顶正中及后脑头发全部剃去,只在前额正中及两侧留下三搭头发,如汉族⼩孩三搭头的样式。
正中的⼀搭头发被剪短散垂,两旁的两搭绾成两髻悬垂⾄肩,以阻挡向两旁斜视的视线,使⼈不能狼视,称为“不狼⼉”。
戴⽡楞帽、剃“三搭头”的元代男⼦元辫线袄元代统治者穿的袍⼦,⼀般是交领、窄袖、腰间打成细褶,⽤红紫线将细褶横向缝纳固定的样式,使⼈们在穿着时腰间紧束,便于骑射,这就是元代的“辫线袄”。
此款服装在明代被称为“曳撒”,是出外骑乘时常穿的服装。
戴⽡楞帽、穿辫线袄的男⼦(河南焦作⾦墓出⼟陶俑)元团衫元代的蒙古贵族⼥⼦袍式宽⼤,袖⾝很肥,但袖⼝收窄,⾐长拖地,⾛路时常需两个⼥婢扶拽。
这种宽肥的袍式,被称为“团衫”或“⼤⾐”。
其采⽤的⾯料多为织⾦锦、丝绒或⽑织品等。
09第六章辽金元服饰
第六章 辽、金、元作业 课本98页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因何在?
补充: 1、契丹与汉两民族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 2、名词解释: (1)髡发(2)姑姑冠 (3)金锦 3、写出辽、金、元一般男子的服饰
宋代
对襟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示意图
第五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服饰差异
项目 等级重视程度
汉族 重视
游牧民族 不够重视 窄小;讲究功能便利 样式少,主要有袍、 裤靴 主要是毛皮,丝、麻、 棉少。
衣服宽窄、作用 宽大;讲究地位、威 严 衣服样式多少、 样式多,有襦裙、深 种类 衣、袍、衫、履、舄 服装材料 主要是丝、麻、棉
1、官服 金初模仿辽,官也 分南北,服饰等级不 分明。深入黄河流域 之后,官服参酌宋代 汉族的服制,改动不 大。
2、女真族男子服饰
金代服制承袭辽代。
(1)袍、裤、靴、帽 多以袍为主,左衽, 圆领,窄袖,衣长到膝 或更短,着长统靴、尖 头靴。 冬天着皮衣,戴帽。 (2)富人有云肩装饰
(3)发饰
以辫发为尚,辫发垂肩,耳垂金银珠玉为 饰。一般踢去顶发,将脑后发留下,掺入丝 带,编成辫子,垂搭于肩背。
戴貂帽,髡发 编辫,穿尖头 长靴 。
3、女子服饰
(1)衣服 ①主要为:袍、裤、靴
②衣、裙、裤
一般衣左衽,下穿 裤、裙,腰部用巾带 系扎,带长垂于足下。 衣裙宽大。
③铁圈衬裙(襜chān裙) 襜裙:用铁条圈架为衬,使裙摆 扩张蓬起的裙子。裙式样为左右 各缺二尺左右,用布帛裹铁丝为 圈,使其扩展开,然后再在其外 用单裙笼覆之。
图为戴幞头、穿圆领袍的官 吏(山西洪洞广胜寺壁画)。 元代服装样式以袍服为主。样 式较辽代的稍大。
宋辽金元服饰
• 鞓:大带基础,前后两条,一条有孔,两 端以金银为饰一铊尾
• 束时下垂,另一条腰后,缀饰片→銙、方 型为主,间以圆型
• 銙:其数量与质地区别官职大小
宋辽金元服饰
11
宋辽金元服饰
12
• 方心曲领
–下方上圆,形如缨 络锁片
–戴于项间 –宋→明
宋辽金元服饰
13
宋辽金元服饰
14
宋辽金元服饰
106
1)男子
• 常服有四部分:皂罗巾、盘领衣、吐骼带、 乌皮靴
• 环境色、纹样:麻痹动物,保护自己
–冬:白 –春:绣“鹘捕鹅,杂花卉之饰” –熊鹿山林
宋辽金元服饰
107
宋辽金元服饰
108
2)女子
• 团衫(袍衫类)
–直领左衽 –黑、紫、绀色
• 半臂 • 襜裙
–六道折裥 –黑紫色 绣全枝花纹
宋辽金元服饰
118
宋辽金元服饰
119
宋辽金元服饰
120
3.服饰
• 长袍 样式多于辽
宋辽金元服饰
121
1)男子
• 燕居
–窄袖袍 下等人加短袖 衫
–辫线袄子 腰线袄子
• 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 以密裥
• 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阔 围腰 有时钉成排钮扣
宋辽金元服饰
122
宋辽金元服饰
123
宋辽金元服饰
86
宋辽金元服饰
87
宋辽金元服饰
88
2.冠服制度
1)辽太祖时,朝服只穿胄甲,后在重大场合 穿
2)太宗入晋后 南班 北班 • 朝服
–北班 本族 乾亨年后,三品以上,行大礼 穿红制
–南班 晚唐五代遗制
辽金元服饰特点
左上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 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
局部)
左下图为梳髡发的契丹族男子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kun)发。早在一千多年 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 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 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 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 左右两绺(liu)头发修剪整理成 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男子 习俗髡发。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式。、双髻、螺髻之 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带系 扎。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色, 如宋时彭如砺诗:“有女夭夭称 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二、金、女真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 “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 展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 彻底推翻辽的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 晟)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 缎数千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面对腐朽 的宋王朝,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 包围北宋首都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 古器。与南宋对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灭
髡kūn发
辽代女子 发式
妇女发式较为简单,一般好、梳高髻、双 髻、螺髻,或披发,额间以巾带扎裹,结帕 巾。
契丹妇女妆面,喜涂黄粉,俗称“佛妆”
辽初,官员服分南北,南官以汉制治汉人, 穿汉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凡三品以上行大礼时一律用汉服
辽金元服饰
•金、女真族服饰
男子服饰--男子服装窄小,左衽,着尖头
靴
女子服饰--金女子着团衫,下穿襜裙,腰
系红黄巾带,花式颜色都承辽制
金金 代代 服穿 饰盘 领 衣 的 男 子
“ 福 、 禄 、 寿 ” —— 金 代 服 饰
——
金代贵族服饰——金代服饰 圆 领 窄 袖 袍 金 代 服 饰
——
金 代 铠 甲 及 戎 服
•辽、契丹族服饰
男子--圆领长袍,男子的本族装束为左衽圆领长袍,
袍长至膝下,袍外有围“捍腰者,袍外还要束带, 下裳为裤,穿靴 .髡(kun)发--男子发式多作髡发 女子--衫子,多为黑、紫、绀(gan)等色直领对襟 衫子,皆称为团衫,宽大,前长佛地,后长曳地尺 余,双垂红黄带。裙摆宽大,绣全枝花,下不裹足 而穿靴,钓墩也是契丹女子服饰之一
•辽代铠甲及戎服
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 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 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 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 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 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 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 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 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 些。这两种都可作戎服
• 常服分两式--皇帝与南班:汉
皇后与北班:辽服
穿圆领袍的契丹族骑士 — —辽代北班服饰
北圆 班领 服袍 饰
辽 代
——
北左 士穿 班衽 圆 服窄 领 饰袖 辽袍 袍 的 代 北契 班丹 辽 族 服 代 骑 饰
——
——
交 领 左 衽 辽 代 北 班 服 饰
——
代梳戴 南髻幞 班、 服穿 饰襦头 裙、 的穿 汉袍 族服 妇的 女汉 族 男 辽子 及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
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形象鉴赏引言辽金元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辽朝、宋朝互相交替以及后来的西夏、金朝等国家存在的时期。
这一时期,尽管男性在政治和社会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女性也在各个层面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服饰、容貌、艺术形象等多个方面审视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服饰与装束在辽金元时期,女性的服饰和装束反映了当时社会地位和审美观念。
一般而言,贵族女性穿着精美华丽的衣物,如罗裙、长袍等,并佩戴丰富华丽的首饰。
而平民妇女则着装简约实用。
1.服饰风格:辽金元时期女性常穿长款衣裳,大量使用绸缎、丝绸等高档面料,并注重色彩搭配。
2.首饰配饰:陶瓷珠宝、玛瑙饰品、银冠等在贵族女性中非常流行,而平民妇女则更多使用简单的铜饰品。
容貌与美学观念辽金元时期的女性审美标准与当时社会风尚息息相关。
在这个时期,娇小玲珑、柔美可人的外貌被广泛看作是女性的理想形象。
此外,黑色发色和红润的面部肤色也是当时女性所追求的美丽标准。
1.面容特征:当时对于女性脸型轮廓有着清晰、细腻的要求;五官端正、秀丽典雅。
2.发型和发饰:古代女性喜欢将头发梳成各种复杂的发式,并佩戴各类发饰来增加错落有致的感觉。
艺术形象辽金元时期,不仅在服饰和容貌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在艺术作品中反映出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1.绘画艺术:在绘画中,女性通常以柔美姿态展现,如《千手观音像》等作品。
2.文学描写: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中描绘了女性的美丽、聪慧和善良,如辽代著名《百咏》及元代花李弥远的《金銮子·为金人妇女作》等。
结论通过对辽金元时期女性形象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价值观。
女性在服饰、容貌以及艺术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展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采。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出历史背景下女性地位和审美标准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思想。
辽金元服饰特点
金国 绣花女鞋 长23厘米,鞋面上下分别用绿色和驼色罗绣串枝萱草纹,麻底 1988年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出土, 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藏
金国 (公元 10-11世纪) 织金小团花 纹后缺裆裤 1988年黑龙 江省阿成县 巨源乡城子 村金齐国王 墓出土,黑 龙江省考古 研究所藏
三、元 蒙古族服装
左图为穿袍服、着革靴的侍从; 中、右图为穿窄袖袍服的妇女
质孙服也是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之一, 形制为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下裳较 短,肩背之间贯以大珠。原为戎服,后转 为宫中的礼服。 首服为冬帽夏笠。各种样式的瓦楞帽 为各阶层男子所用。重要场合在保持原有 形制外,也采用汉族的朝祭诸服饰。元代 天子原有冬服十一,夏装十五等规 定, 后又参酌汉、唐、宋之制,采用冕服、朝 服、公服等。元人宫中大宴,讲究穿质孙 服,即全身服饰配套,无论颜色和款式、 质料。当时元人尚金线衣料,加金织物“ 纳石失”最为高级
图为穿皮毛服的帝王及穿 锦袍的侍臣(刘贯道《元世祖出猎
图》)
辫线袄 男子燕居服,窄袖袍,圆领、 宽大下摆 2、腰间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 或定成成排的钮扣,下摆部折 成密裥 辫线袄产生于金代,至于大 规模使用则在元代,最初可能是 身份低卑的侍从和仪卫的服饰, 后来穿辫线袄已不限于仪卫,尤 其是在元朝后期,一般“番邦” 侍臣“官吏形象,大多穿此服。 这种服饰一直沿袭到明代,不仅 没有随着大规模的服制变易而被 淘汰,反而成了上层官吏的装束 ,连皇帝、大臣都穿着。 蒙古族 男子,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 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 有珠宝.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二、金、女真族服装
单元七 辽金元服饰
发饰
辫发为尚
女:辫发盘髻
• 男:辫发垂肩
材料:以皮毛为主
•冬
–貂、青鼠、狐、羔皮←贵者 –牛、马、獐、犬、麋←贫者 –衣帽裤袜都用毛皮
• 春夏
–紵丝、锦衲 间以细皮←富者 –粗布←贫者
五.元
四、元、 蒙古族服 饰
• 大宴时穿 “质孙” • 贵族妇女 “顾姑冠”
冠服
• 初; 较混乱 • 仁宗: 立服色等 上得兼下,下不得僭 上,唯蒙古人等不在禁限 • 天子原有冬服十一篇,夏装十五等,后又参 酌汉、唐、宋之制,采用冕服、朝服、公服 等 • 公服从汉俗,便服各以其便,“制以罗、大 袖、盘领、俱右衽”
–北班 –南班 本族 三品以上,行大礼穿红制 晚唐五代遗制
• 常服分两式
–皇帝与南班: 汉 –皇后与北班: 辽服
卓歇图
冠、巾
• 一定品级以上戴裹,其他人不许私戴 • 中小官吏、百姓,磕头露顶
陈居中《胡笳十八拍图》局部
男子
• 袍里衬 衫袄
–领露在外
• 颜色比外衣浅:白、 黄、粉绿、米色 • 套裤
–以名人书画为粉本,酷肖还略去纺织品美术本 身技艺
6.印金敷彩
(二)元
• 织金绣金 平民褐、上层加金艺术→为明 代染织美术定下基调 • 喇嘛教流行→“梵像”等,带强烈少数民 族或异邦色彩的宗教纹样增多,特别是刺 绣 • 八仙等民间神话逐渐流行 • 通俗而贴切生活的图案趋于流行“暗花八 宝朵骨玉” • 官员胸前图案→(前身)明补子 • 出土文物 衣线绣作 质朴稚拙 人物花鸟 纹样→(前导)明代鲁绣
织 金 锦 半 袖 展 示 图
女子
• 袍 无贵贱、 皆如之, 服章有金素 之分,处子 不得衣
–左衽窄袖
• 袍里穿套裤 • 颈间云肩
服装设计:辽金元
辽、金、元(907~1368)
1.辽、金服饰
契丹族
服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下穿裤、 裤脚放靴筒之内,女子在袍内着裙,亦穿长 筒皮靴。
女真族
其服装的式样与辽不同, 女子着团衫、直领、左衽, 下穿黑色或紫色裙,裙上绣 金枝花纹。亦着背子,与汉 族式样稍有区别,多为对襟 彩领,前齐拂地,百花绣以 金、银或红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元朝蒙古族服装
蒙古族男女均以长袍为
主,其样式较辽为大,男 子平日燕居着窄袖袍,圆 领,下摆宽大,腰部缝辫 线,制成宽围腰,或钉作 成排纽扣,下摆部折成密 裥,俗称“辫线袄子”。
女子袍服仍以百慕大衽 窄袖大袍为主,里面套裤, 无腰无裆,上钉一条带子, 系在腰间,颈前围一云肩。 袍子多用鸡冠紫、泥金色、 茶色、胭脂红。
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 是“顾姑冠” 元代流行于蒙古族妇女 中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 状,外包丝绸织物。花色品种 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 及美丽的孔雀毛。根据所戴的 “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 地位。在电影《马可· 波罗》、 《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 这种冠帽的妇女。
宋辽金元服饰特征
朝代
服饰特征
典型服饰
服饰材质与色彩
配饰与装饰
宋朝
简约素雅,保留汉民族风格,注重等级制度
袄、裙、衫、背子(褚子)、领巾、抹胸等
面料以罗为主,色彩丰富但”),方心曲领
辽朝
草原与中原文化交融,长袍为主,左衽、圆领
圆领长袍、套裤、高筒皮靴
毛皮做里子,服饰材质多样,色彩丰富
腰间系带子,挂箭囊、刀、豹尾等物品
金朝
粗犷与细腻并存,保留女真族传统
头裹皂罗巾,身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靴
材质除织物外,多采用皮毛,喜爱运用环境色
女子服饰多绣花纹,腰系红黄巾带
元朝
蒙汉服饰融合,统一规定服色
质孙服(高级礼服),马褂逐渐流行
丝纺绣染技术发达,服饰品种丰富
四、五品以上官员项挂朝珠,用贵重珠宝制成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特色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饰略有讲 究,男子的常服,通常由四个部 分组成,即头裹皂罗巾、身穿盘 领衣、腰系吐骼带、脚着乌皮鞋。 他们的形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金代服 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 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 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 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 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对元
马代
海 峡 出 土
元 军 将 领
的
饰
银
头
盔
元代 临李公麟人马图卷 纸本 水墨设色,戴高顶毡帽,穿翻领蕃袍,高31.7厘米,宽73.5厘米 元代 赵雍画,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元 代代 赵苏 孟东 頫坡 画像
戴 东 坡 巾 , 穿 道 衣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着带弓佩箭的侍臣,并有几个侍女奴仆持壶托盘,作跪进斟酒状。 前面还有数人奏乐歌舞为之助兴。图中男子全部髡发,位尊者裹 有巾帛。妇女大多梳挽螺髻,另在额上扎一道狭窄的帛巾,仅贵 族一人戴覆杯式圆帽。妇女所穿服装,都是交领左衽,与史籍记 载相符,是典型的契丹族装束。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之 女,曾在战乱中被匈奴掳去,后为匈 奴贵族左贤王妻。曹操念故友之情, 兼惜文姬才华,派人将她赎回。《胡 笳十八拍图》描绘的就是文姬归汉悲 欢离合的故事。
元代 戴白金答子暖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像 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调查
元代 世祖出猎图(局部) 高182.9厘米,宽104.2厘米, 元世祖戴红金答子暖帽,穿过 肩龙襕袍,罩白狐裘 元代 刘贯道绘
辽 金 元服饰特点简析
一、辽 契丹族服装
辽代服装以长袍 为主,男女皆然, 上下同制。服装 特征,一般都是 左衽、圆领、窄 袖。袍上有疙瘩 式纽襻,袍带于 胸前系结,然后 下垂至膝。
• 因为辽地寒冷,袍料大多为兽皮,如貂、 羊、狐等,其中以银貂裘衣最贵,多为辽 贵族所服。 • 1986年7月,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 镇辽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中,有单股银 丝编制的衣服和手套、鎏金银冠、琥珀鱼 形舟耳饰、项链、垂挂动物形饰物的腰带 等被发现,做工精致程度令世人震惊。
左图为穿袍服、着革靴的侍从; 中、右图为穿窄袖袍服的妇女
辫线袄
• 男子燕居服,窄袖袍,圆领、宽大下摆 • 腰间缝以辫线,制成宽腰围,或定成成排的钮扣, 下摆部折成密裥 • 辫线袄产生于金代,至于大规模使用则在元代, 最初可能是身份低卑的侍从和仪卫的服饰,后来 穿辫线袄已不限于仪卫,尤其是在元朝后期,一 般“番邦”侍臣“官吏形象,大多穿此服。这种 服饰一直沿袭到明代,不仅没有随着大规模的服 制变易而被淘汰,反而成了上层官吏的装束,连 皇帝、大臣都穿着。 蒙古族男子,戴一种用藤篾 做的“瓦楞帽”有方圆两种样式,顶中装饰有珠 宝.
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左衽窄袖袍、长 裙穿戴展示图(女服)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与 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 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 服装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 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上锈以“鹘捕鹅 ”“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 麻痹;猎物、保护自己的作用。金俗尚白,认为 白色洁净,同时也与地处冰雪寒天与衣皮而皮筒 里儿多为白色有关。富者多服貂皮和青鼠、狐、 羔皮,贫者服牛、马、獐、犬、麇等毛皮。夏天 则以锦罗为衫裳。
总结
辽金风俗:辽国时期的服饰文化
辽金风俗:辽国时期的服饰文化我想说~6辽金风俗:辽国时期的服饰文化辽各部族大多生活在北方寒冷之地,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食肉衣皮是他们共有的衣食习俗。
所谓衣皮,就是指那些以游牧、狩猎为生的民族多利用动物的皮或毛,制作成既简单且又可遮身蔽体、防寒保暖的衣服。
至于用什么动物的皮毛为衣,应当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如游牧者多衣牲畜之皮毛,狩猎者多衣动物之皮毛,并没有固定。
契丹未统一以前,善养猪故而食其肉,衣其皮契丹人有的部落就有戴野猪头,披猪皮或戴猪服豕的记载,这是衣猪皮的例子。
室韦人惟獐鹿射猎为务,食肉衣皮,这是衣獐鹿之皮的例子。
其畜宜犬、豕,豢养而啖之,其皮用以为韦,男子、女人通以为服,这是用加工过的猪、狗等家畜的皮作为衣料的例子。
另有部分生活在冬极寒之地的东海女真人,他们多衣皮,尤其在冬天则是以厚毛为衣,非入屋不撤,稍薄则堕指裂肤。
由于气候寒冷,动物的皮毛对他们御寒就十分重要了。
可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凡是能够御寒的动物皮毛都在衣料选择之列,用于衣料的皮毛种类是比较多的。
五代后唐画家胡锾,本是山后契丹乌索固部落人,善画契丹人马,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
在其《番骑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那些行进在风急天寒气候中,或手牵骆驼,或骑马男子服饰的多样性:有的其外披裘,内穿长袍、有的身着窄袖齐膝袍衫、有的仅身着长袍衫。
他们头戴的毯帽也各有不同,似多为动物的皮或毛制成,最有特点的是两个面部戴有半截口罩的男子,他们头戴特型高帽,非常奇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民族融合速度越来越快,契丹国的尊卑等级划分越来越分明,服饰变化遂有了汉蕃之分,朝常之别,贵贱之疏和贫富之异。
人们不仅懂得利用较好的原料,如丝、麻、布等做成衣服,还懂得运用色彩、样式和装饰品等使服更加漂亮、美观,甚至华丽。
辽人穿着汉服的趋势发展迅速,这在辽统治者的服饰变化中尤为显著,这在一定情况下代表着社会时尚。
史载:太祖帝北方,太宗制中国,紫银之鼠,罗绮之篚,麇载而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服 饰略有讲究,男子的常 服,通常由四个部分组 成,即头裹皂罗巾、身 穿盘领衣、腰系吐骼带、 脚着乌皮鞋。他们的形 制(包括样式、色彩、 纹样),都有一些特点。 金代服饰有一重要特征, 是多用环境色,即穿着 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 服装。 这与女真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因女真族属于游牧民族,以狩猎为生,服装 颜色与环境接近,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冬天多喜用白色,春天则在上衣 上锈以“鹘捕鹅”“杂花卉”及熊鹿山林“等动物纹样,同样有麻痹;猎 物、保护自己的作用。本图为圆领窄袖袍展示图。
西夏 女供养 人壁画 穿弧形边大 翻领回鹘装, 翻领回鹘装, 头戴桃形金 凤冠 敦煌莫高窟 第109窟东窟 窟东窟
西夏( 世纪 世纪) 西夏(12世纪) 阿弥托佛接引 局部) 图(局部)绢 本。没色 高 125厘米,宽 厘米, 厘米 64厘米,穿左 厘米, 厘米 右开衩 的右衽窄袖长 袍,男性加束 革带 俄罗斯艾尔米 塔什博物馆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戴交脚幞 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壁画。 头或局脚幞头、 头或局脚幞头、穿襦裤的鞍马仆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金元时契丹男子的髡发 男子的发 式,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 一千多年以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 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 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 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 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 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元代 梅雀方补半臂 山东省邹县出土
元代 销夏图案 图中人物穿比甲, 图中人物穿比甲,束巾子 元代 刘贯道画
元代织金锦袍与半 袖 本图为织金锦半袖 展示图。 展示图。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元代服装大量用金, 超过以往历代。 超过以往历代。织物 加金, 加金, 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 现。至于汉族服饰上 得到 运用, 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 主要 在宫廷中使用。 在宫廷中使用。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发。早在一千多年以前, 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数民 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顶 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 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 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 发;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 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 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 然,上下同制。
辽国 颂经图壁画 局部) (局部) 主妇穿红地盘球纹 锦对襟大袖衫, 锦对襟大袖衫,素 色长裙,头梳宝髻, 色长裙,头梳宝髻, 上插梳篦及簪钗; 上插梳篦及簪钗; 身后捧盆女子服式 相似, 相似, 色彩不通, 色彩不通,侍女梳 双丫鬟,手执纨扇 双丫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市宝山2号辽墓石房 市宝山 号辽墓石房 内北壁
金国 绣花女鞋 厘米, 长23厘米,鞋面上下分别用绿色和驼色罗绣串枝萱草纹,麻底 厘米 鞋面上下分别用绿色和驼色罗绣串枝萱草纹, 1988年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出土,黑龙江省考古研 年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出土, 年黑龙江省阿城县巨源乡城子村金齐国王墓出土
西夏 国王进香图壁 画 国王戴白鹿皮, 国王戴白鹿皮,身 穿圆领团龙窄袖开 胯袍, 胯袍,腰束蹀躞带 脚穿白毡靴, 脚穿白毡靴,手执 香炉, 香炉,身后侍从打 伞撑扇 敦煌莫高窟第109洞 敦煌莫高窟第 洞 窟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服 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 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 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 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 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 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 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此图为左衽窄袖袍展示图。 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此图为左衽窄袖袍展示图。
此时期的耳环多附有精美的装饰。 此时期的耳环多附有精美的装饰。这个是陕西 省玉门祥门外出土的元代金镶玉人耳环
墓 出 土
外 吴 门 桥 元
苏 州 市 盘 门
钏 江 苏 省
元 代 金 素
尔 晚 唐 至 辽 墓 出 土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和 林 格
辽国 女仆图壁画 女仆穿黑地绣菱 格填生色花叶纹 交领窄袖团衫, 交领窄袖团衫, 领边及袖口边镶 红地四叶几何纹 边饰, 边饰,腰束绸带 内蒙古自治区赤 峰市宝山1号辽墓 峰市宝山 号辽墓 石房内男壁》 石房内男壁》
辽国【约公元 辽国【 907~916年(耶 年 律阿保机称帝称 汗至辽建国前) 汗至辽建国前)】 侍仆图壁画 穿圆领窄袖衫, 穿圆领窄袖衫, 束腰带, 束腰带,脚穿长 筒靴 内蒙古自治区阿 鲁科尔沁旗东沙 布日台乡西南宝 山辽代壁画1号 山辽代壁画 号 墓西侧室西壁
花 纹 。 穿 层 圆 领 袍 的 契 丹 族 多 骑 士 。 , 致 精 比 较 , 大 袍 长 的 阶 族
贵
本图为圆领袍展示图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 女皆然,上下同制。服装特征,一般都是 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 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 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 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 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 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 服饰上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元代织金锦半袖
元代 扶醉图轴 绢本, 绢本,水墨设 厘米。 色,高28厘米。 厘米 宽49.35厘米 厘米 穿褐衣,长裤, 穿褐衣,长裤, 布鞋 钱选画, 元代 钱选画, 美国王己千藏
元代汉族 妇女服饰
•元代汉族妇女服
饰实物 图中展示 的服饰大都从无锡 市郊一座元墓中取 出
元 代 鱼 形 金 耳 环
辽金元男子发式( 辽金元男子发式(图) 本图为戴瓦楞帽、剃 “三搭头”的元代男子
金国 男孩俑 长33厘米,宽12.2厘米,高 8.1厘米,头顶留“鹁角”, 系红头绳,颈佩金如意形项 饰,上身穿窄袖 直领短背子,袖和襟红色, 绘黄色飞鸟纹,前身可见面 腰腹部系黄、褐、绿三色宽 带三条,在腰腹部 前系蝴蝶结,从臀部顺腿束 红色彩带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出土》
西夏 官人与侍者版 局部) 画(局部) 全画高45厘米 厘米, 全画高 厘米,宽 20.3厘米,官端坐, 厘米, 厘米 官端坐, 头束东坡巾, 头束东坡巾,身穿 团龙纹圆领直袖袍, 团龙纹圆领直袖袍, 束革带; 束革带;身后侍者 头顶 梳髻裹巾, 梳髻裹巾,穿圆领 直袖衫, 直袖衫,腰束绅带 俄罗斯艾米尔塔什 博物馆藏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 然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 也比较朴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 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本图为梳髡发、 穿圆领袍的契丹族贵族。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的装饰图案喜用禽兽,尤 喜用鹿。这种装饰特点,在衣 冠服饰上也得到大量的反映, 鹿的图案大量被采用,除其本 身的外形较为优美,便于用作 装饰外,还有一个原因,即鹿 与汉字的“禄”同音,富有吉 祥的含意。本图所绘的裙字图 案,即饰有鹿纹。明清时期, 鹿的图案虽然没有被收进官员 补服,但在民间仍属常用,比 较多见的是将它与“福”字和 “寿”字配合在一起,名谓 “福、禄、寿”。
元代 元世祖 后像 戴珍珠饰故 故冠, 故冠,纳石 矢金锦缘团 衫 台湾省台北 故宫博物院 藏
远 及 中 欧 , 势 如 破 竹
蒙 古 西 征 蒙 古 人 曾 数 度 远 征 ,
此 图 采 自 拉 希 特
而 后 入 主 中 国
蒙 古 人 系 蒙 古 人 12 世 纪 渐 强 ,
对 马 海 峡 出 土
本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 佩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 《卓歇图》局部)。
《卓歇图》所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整个画面是 一幅长卷,共画了几十个人物。本图为此画卷的最 后一段,是契丹族游骑猎罢,回营宴饮的场面,在 一块毡毯上,并排坐着一对夫妇,周围站立着带弓 佩箭的侍臣,并有几个侍女奴仆持壶托盘,作跪进 斟酒状。前面还有数人奏乐歌舞为之助兴。图中男 子全部髡发,位尊者裹有巾帛。妇女大多梳挽螺髻, 另在额上扎一道狭窄的帛巾,仅贵族一人戴覆杯式 圆帽。妇女所穿服装,都是交领左衽,与史籍记载 相符,是典型的契丹族装束。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 学家蔡邕之女,曾在战乱 中被匈奴掳去,后为匈奴 贵族左贤王妻。曹操念故 友之情,兼惜文姬才华, 派人将她赎回。《胡笳十 八拍图》描绘的就是文姬 归汉悲欢离合的故事。
辽代南班服饰 1971年在河北 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村里发现 的辽墓,是一座汉族男子的墓 葬。墓主是一个辽王朝的官吏。 在他的陵寝四周的墙壁上,画 满了各色人物,大多为汉族装 束:男子或束发髻,或戴幞头, 通穿圆领长袍;妇女梳髻,髻 上插有发饰,耳垂挂有耳饰, 身穿窄袖短襦,下穿曳地长裙, 在腰的左侧,还垂有一条绶带, 带上打有一结。据记载这种服 饰,在辽代被称为“汉服”, 也称“南班服饰”。它与契丹 族的“国服”(或称“北班服 饰”)有所不同。这种服饰不 仅百姓可穿,汉族的官吏也同 样可以穿。本图为戴幞头、穿 袍服的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 画)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此图为金代穿盘领衣的男子 (河南金墓出土砖俑)
东丹王出行图(约公元909~946 909~946年 画高27.8 27.8厘米 8-1 辽国 东丹王出行图(约公元909~946年) 画高27.8厘米 125.1厘米 主人头戴小冠, 厘米, 宽125.1厘米,主人头戴小冠,穿团花圆领黄袍 束绔带,白袴, 束绔带,白袴,长靴 李赞华,绢尾有“世传东丹王是也”一行楷书, 无款 旧题 李赞华,绢尾有“世传东丹王是也”一行楷书,美 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辽国[辽道宗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 至天祚帝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 辽国[辽道宗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至天祚帝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墓前室 1093 1117 东壁备茶图壁画 男子髡发,穿长袍,腰束革带,女梳宝髻,穿对襟交领短衫。 男子髡发,穿长袍,腰束革带,女梳宝髻,穿对襟交领短衫。 河北省宣化县下八里辽壁画墓群》 《河北省宣化县下八里辽壁画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