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辛勤的劳动中发明的,同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勤俭是中华民族最为闪亮的文化符号。
不勤劳,就无法积累财富,不节俭,财富就会流失,勤与俭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天道酬勤,财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就要付出千万、亿万的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富起来之后,千万不要奢侈浪费,坐吃山空,财富往往会贬值,赚来的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如果不节俭,财富就会像洪水一样流失。勤劳与节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勤劳”。大地赤子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史来贺的事迹生动地说明了勤劳致富、科技兴农的道理,如果刘庄的农民不勤劳,那么他们就走不上致富之路。勤劳就是生产力,是最持久、最可靠的生产力。
节俭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美德。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节俭不能有丝毫地懈怠,如果有一天不节俭,就会有第二天、第三天乃至很多天不节俭,奢侈就像致命的毒药,一旦“中毒”,就难以康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穷困还是富裕,都必须养成节俭的习惯,浪费是可耻的,节俭是光荣的,节不节俭与富不富裕没有关系,富裕了也要节俭。节俭不仅能守住来之不易的钱财,而且能培养高尚的美德。
勤劳节俭,开源节流,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勤与俭缺一不可,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既要勤劳,又要节俭,在两者的统一中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我们会终身受益,勤劳能使我们富起来,节俭能让我们保持富裕,不勤劳、不节俭,我们的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我们的梦想就会成为空想。
做一个勤俭的人吧,无论富不富裕,无论怀揣着怎样的梦想,勤俭节约都是我们最重要的美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厉行勤俭节约,点滴从你我做起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据
有关资料显示,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少排放1千克左右的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如果地球的总水量是一杯水的话,那么,其中淡水应该仅有1茶匙,而直接可利用的淡水不过才有1滴。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紧密相联,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自来水无节制滴漏,灯大白天还亮着,写了几个字的纸随手扔掉。您知道么?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至8000双筷子,一枚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而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也不过如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糟蹋物品的行为比比皆是。要知道,我们挥霍的不仅仅是劳动者的血汗,也是在糟蹋着勤俭持家、持国的美德。
勤俭是什么?它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现代文明推崇勤俭,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浪费的遏制。勤俭不仅是美德,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并身体力行,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从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做起,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气。
让节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回顾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一种自上而下大力倡导的节俭新风徐徐吹来,不仅让人从“送礼”、“收礼”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也让人看到了治理奢靡浪费之风的希望。
节俭,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名言警句传唱至今,经久不衰。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挥霍浪费现象有所滋长,奢侈享乐之风有所抬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倡导节俭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时代再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应当经常讲,而它的关键之所在,就是让节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回首过去,我们不能忘本。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要以俭行事,该花的钱省着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就不要花,自觉把节俭落实到方方面面,用坚韧和自觉把这种美德发扬下去,使全社会形成节俭持家的良好风尚。
节俭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素质。近些年来,一些富裕人群出现了炫耀型、浪费型的消费方式,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群体中较为普遍地存在脱离自己的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需要,一味地追求名牌,盲目攀比,夸富斗富,其结果是不仅给个人带来生活的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人的素质,让大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始终与勤俭节约相伴,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
让节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我们在细节上下功夫,身体力行,并持之以恒。“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节约可以说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比如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虽然看上去是那么的微小,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可观的数字,并且能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时代的要求,是文明的召唤,要让勤俭节约在我们的整个社会中蔚然成风,需要我们每个人通过一言一行传递正能量,共塑新风尚,让节俭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成为一种新的风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