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第11课 与妻书 (共42张PPT)
合集下载
《与妻书》(教学课件)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研读文本
1、主旨句是哪一句?
表达了自己由至爱妻子推而爱 天下人,将疼爱妻子的情感升 华为天下谋永福,尽显志士胸 怀与内心悲壮。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2、作者有何愿望?现实如何?
愿望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
现实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研读文本
3、第二段中有三处用典,请找出来并分析其用意。 “司马青衫”
知 人 论 世 矢志不渝真志士,情深不寿痴女子。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 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1911年5月19日,林觉民牺牲不到一个月时,陈意映因为悲痛过度,诞 下了早产的遗腹子。因林觉民在信中曾写“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 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林觉民的字)在也”,陈意映给孩子其名为仲 新,取“改天换日,迎来新中国”之意,这便是林觉民的志向所在。
知 人 论 世 如玉美君子,慷慨悲壮士。
1911年1月底,林觉民得知黄兴等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遂义无反顾回国响应。先赴 香港,后回福建老家召集革命志士。其间,林觉民曾返乡一次,他躲藏于福建西禅 寺中制造炸药,将炸药装到棺木中,打算运往广州,支援起义。 陈意映曾挺身而出,要求装扮成寡妇护送棺材随行掩护,可是因为怀孕只能作罢。 两人决定,林觉民一人奔赴广州,陈意映则在福建待产。 4月初林觉民一趟趟地在香港与广州之间来来往往,负责把这批人护送进广州。 1911年4月24日在九龙岛醉人的夜色中,在狭小的赁屋内,林觉民写下了给父亲的 《禀父书》及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
研读文本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夫妇生活中三件事,并 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汝忆否
夫妻谁先死 的谈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2《与妻书》课件(42张PPT)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
1907年毕业,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
走
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 1911年,参加同盟会广州起义,受
进 伤被捕,从容就义。遗体后被安葬
作 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
者
士之一。他在参加起义之前,给新 婚妻子留下一封著名的与妻诀别书,
背 一百多革命志士遇难。后收敛遗骸七十二具,
景 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介
起义震动全国,不久爆发了武昌起义。
绍
书信
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中说:“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
这就意味着早在春秋时期书信即已产生,而绵延两千多年
资
之后,中国又形成了独特的书信文化传统,亲情、友情、 爱情正是通过家书、情书等等得以传递和保存。司马迁的
永福”而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在作者看 来,个人的幸福与天下人的幸福比起来,是
微不足道的。作者在这里把家庭幸福与国家
前途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的爱与对国家的
爱统一起来,爱妻,更爱国。
文中对婚后甜蜜生活的回忆运用了哪些 手法?
文
本 探
①“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此句 以景衬情,以美景表现夫妻生活的幸福。 ②“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以细节表现
究 夫妻之间的恩爱。
③“何事不语?何情不诉”,以整齐简短
的问句回忆往事,似与妻子当面谈心,表
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爱之情。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
为什么在文中会有“望其真有”的想法?
文
本
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爱之深,二则用
11-2《与妻书》说课课件 (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复兴民族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读法: 针对文本,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共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通过问题的解决,深化对文本的认知理解,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完成 鉴赏任务。
(二)、情境创设法: 通过课堂活动的情境创设,入情入境,引导
学生更好地领悟林觉民写绝笔书时复杂的情感和 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多媒体投影辅助法
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团政委 左权 无产阶级革命家、八路军高级将领 程雄 新四军2师5旅13团2营3连连长
对比鉴赏:这些家书有何异同?
共同处: 不同点:
都是革命烈士写给家人的绝笔信; 都选择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怒放自己生命; 都体现了革命烈士为了家国大义,舍弃了儿女 私情的崇高情怀。
写作对象不同;表达的私情也有所不同。 有对儿子的歉意与教育;有对父母双亲的 惦念牵挂;对妻子儿女深切的关爱,这些 情感不同。
方声洞,1886年出生与福州富商家庭,父亲曾任县令,思想开明,广州起义中,方声洞在日本筹备军火密运广 州,临行前他手书数封绝笔信,已经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心,后在起义中身中数弹而死,年仅25岁。
喻培伦,1886年生于一个富裕糖商家庭,1905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警监学校,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校,后又考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 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相伴。
亲情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清静过日而 一嘱:嘱托后事,清静过日 已
对家人牵挂眷念之情
说 课
四、说教学方法:
(一)、教读法: 针对文本,提出问题,利用小组,共同研讨,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通过问题的解决,深化对文本的认知理解,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完成 鉴赏任务。
(二)、情境创设法: 通过课堂活动的情境创设,入情入境,引导
学生更好地领悟林觉民写绝笔书时复杂的情感和 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多媒体投影辅助法
赵一曼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团政委 左权 无产阶级革命家、八路军高级将领 程雄 新四军2师5旅13团2营3连连长
对比鉴赏:这些家书有何异同?
共同处: 不同点:
都是革命烈士写给家人的绝笔信; 都选择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怒放自己生命; 都体现了革命烈士为了家国大义,舍弃了儿女 私情的崇高情怀。
写作对象不同;表达的私情也有所不同。 有对儿子的歉意与教育;有对父母双亲的 惦念牵挂;对妻子儿女深切的关爱,这些 情感不同。
方声洞,1886年出生与福州富商家庭,父亲曾任县令,思想开明,广州起义中,方声洞在日本筹备军火密运广 州,临行前他手书数封绝笔信,已经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心,后在起义中身中数弹而死,年仅25岁。
喻培伦,1886年生于一个富裕糖商家庭,1905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警监学校,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校,后又考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 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相伴。
亲情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清静过日而 一嘱:嘱托后事,清静过日 已
对家人牵挂眷念之情
说 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2《与妻书》课件PPT
起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 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 重,100多名革命党人 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 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 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 睹。其时,潘达微先生 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 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 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 潘认为,"红花"不及" 黄花"二词雄浑优美, 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 岗"易名为"黄花岗", 此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任务三:
学校话剧节要改编课本剧《与妻书》:假设一百年 后林觉民和陈意映有缘相见。请你想象当时的情境, 根据文本和你对人物的理解把握,尝试完成剧本创作。 400字。
不负苍生,独负卿
“汝忆否”说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实回到了过去。
生死讨论 月夜诉衷情 醉酒浇痛
夫妻谁先死 的谈话
新婚的甜蜜 生活情景
两次离家未能将 实情告诉妻子的 原因和心情
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 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 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 的人。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悲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汝其勿悲!
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
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 汝不必以无侣悲。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爱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 勇于就死也。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 也。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 尽。
情之所钟 正在我辈
三嘱
一嘱抚养孩子 二嘱子承父志 三嘱清贫度日
三愿
一愿九泉之下“哭 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 是实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与妻书(课件)
观之,天灾可以 死①, 盗贼 可以死②, 瓜分 来看,天灾可能使我们死去,盗贼可能使我们死去,国家被瓜分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选学任务
直击高考
素养分层作业
之日
可以死③, 奸官污吏虐 民
可以
的时候可能使我们死去,奸官污吏残害人民的时候可能使我们
死④,吾辈 处今日之中国, 国中 无地 无时 死去,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国内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时期
告我:“望 今 后有远行, 必 以 告 妾, 请求我:“希望你以后有外出远行的事,一定要把事情告诉我,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选学任务
直击高考
素养分层作业
妾 愿 随君行。” 逃家:这里指离家 吾 亦 既 我愿意跟你一起走。” 从事革命活动。 我当时也已经
许汝矣。前 十余日 回家,即欲乘 便以①此行 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的时候,就想趁机把这次出行的
遍 地 腥 云,
满街
狼犬,
却是遍地都笼罩着血腥的阴云,满街都有横行的狼犬,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选学任务
直击高考
素养分层作业
称
心
快 意, 几家能彀? 司马
过上称心如意快乐舒畅的日子的,又能有几家呢?白居易尚
春衫,吾 不能 学
太上
且因同情琵琶女而泪湿青衫,我也不能像那些所谓修养高
之 忘 情 也。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的人士那样忘了喜怒哀乐之情。语出《西厢记》。眷属,亲
幸 双 健。天下人之不当 死而死与 不愿 离而 还幸运地活着。但是普天之下不该死却死去和不愿分离却
离 者, 不可 数 计,
钟情 如我辈者,
分离的人,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丰富的人,
预习任务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选学任务
直击高考
素养分层作业
之日
可以死③, 奸官污吏虐 民
可以
的时候可能使我们死去,奸官污吏残害人民的时候可能使我们
死④,吾辈 处今日之中国, 国中 无地 无时 死去,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国内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时期
告我:“望 今 后有远行, 必 以 告 妾, 请求我:“希望你以后有外出远行的事,一定要把事情告诉我,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选学任务
直击高考
素养分层作业
妾 愿 随君行。” 逃家:这里指离家 吾 亦 既 我愿意跟你一起走。” 从事革命活动。 我当时也已经
许汝矣。前 十余日 回家,即欲乘 便以①此行 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的时候,就想趁机把这次出行的
遍 地 腥 云,
满街
狼犬,
却是遍地都笼罩着血腥的阴云,满街都有横行的狼犬,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选学任务
直击高考
素养分层作业
称
心
快 意, 几家能彀? 司马
过上称心如意快乐舒畅的日子的,又能有几家呢?白居易尚
春衫,吾 不能 学
太上
且因同情琵琶女而泪湿青衫,我也不能像那些所谓修养高
之 忘 情 也。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的人士那样忘了喜怒哀乐之情。语出《西厢记》。眷属,亲
幸 双 健。天下人之不当 死而死与 不愿 离而 还幸运地活着。但是普天之下不该死却死去和不愿分离却
离 者, 不可 数 计,
钟情 如我辈者,
分离的人,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丰富的人,
预习任务
11-2《与妻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 第二部分(2-4):阐述“吾至爱汝,即此爱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 的哀痛。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 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不欲 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以:用 书:书信 尚:还 察:体察
• 竟书:写完(竟:完毕,书:写)
• 下:名词作动词,流下 谓:以为
• 衷:衷情 忍:忍心 舍:舍弃
• 故:所以 遂:就 为:给
•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 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 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 革命志士牺牲自己,为天下谋幸 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林觉民 关键词句
▪ 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 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 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 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 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 未尝:不曾 以:把 语:告诉
• 志:名词作动词,追求
• 百死而不辞:辞:推辞。而:连词,表转折
• 的的:的的确确 至:达到了极点
• 为:替 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 偶:名词作动词,嫁给 • 何:多么 • 卒:最终 •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911年,24岁,参与广州起义。4月27日,起 义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审大堂宣传革命道理。
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情感。 第三部分(5-6):再诉“吾不能舍汝”的永别 的哀痛。
•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 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不欲 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 以:用 书:书信 尚:还 察:体察
• 竟书:写完(竟:完毕,书:写)
• 下:名词作动词,流下 谓:以为
• 衷:衷情 忍:忍心 舍:舍弃
• 故:所以 遂:就 为:给
•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 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 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 革命志士牺牲自己,为天下谋幸 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林觉民 关键词句
▪ 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 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 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 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 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 挚爱妻子的好丈夫!
• 未尝:不曾 以:把 语:告诉
• 志:名词作动词,追求
• 百死而不辞:辞:推辞。而:连词,表转折
• 的的:的的确确 至:达到了极点
• 为:替 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 偶:名词作动词,嫁给 • 何:多么 • 卒:最终 • 善: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911年,24岁,参与广州起义。4月27日,起 义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审大堂宣传革命道理。
11-2《与妻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体知识
《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 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表达 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深深的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与 妻书》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原文写在一方布帕上。手
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
(长子依新后夭折)献给
人民政府,现陈列在福建
省博物馆。
知识延伸-书信体格式
疏通文本
定语后置
名作状用数字
第五段
定语后置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
此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钟情 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
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
抚育
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
●文化理解与传承:明情明志,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唤起 学生的爱国热情。
(1886-1911)
林觉民像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
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 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 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 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 而勇踏死地的崇高精神。
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在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 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 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 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其
第三段
பைடு நூலகம்
11-2 《与妻书》(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 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中国人的真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 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中国人的真情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司马迁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 顾虑妻室儿女。
理与情 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 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4.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 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 日日呼酒买醉。
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 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 的非吾所忍。
广西6人:韦树模 韦荣初 韦统淮 韦统铃 李德山 林盛初
安徽3人:程良 宋玉琳 石德宽
四川3人:秦炳 喻培伦 饶国梁。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中国人的信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横渠四句 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 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 的基业
中国人的真情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泪下哽咽
文天祥
活动二 思辨:家国天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
夫妻情深至此,林觉民为何还 要离家赴死?请你从文中找到相 关的句子并作理解。
5次“天下” 2.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亦以天下人为念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5.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中国人的真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 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中国人的真情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司马迁 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 顾虑妻室儿女。
理与情 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 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4.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 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 日日呼酒买醉。
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 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 的非吾所忍。
广西6人:韦树模 韦荣初 韦统淮 韦统铃 李德山 林盛初
安徽3人:程良 宋玉琳 石德宽
四川3人:秦炳 喻培伦 饶国梁。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中国人的信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横渠四句 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 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 的基业
中国人的真情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泪下哽咽
文天祥
活动二 思辨:家国天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
夫妻情深至此,林觉民为何还 要离家赴死?请你从文中找到相 关的句子并作理解。
5次“天下” 2.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亦以天下人为念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5.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与妻书》(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国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 义)中牺牲后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现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墓园的革命党人。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 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后来这里 便成为了纪念三·二九黄花岗起义的黄花岗公园。
【陈意映】
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其妻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追 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父母劝慰,陈意映又念及尚有一子需要她的 照料,遂断绝了自杀的念头。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 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郁郁寡欢 而病死,年仅22岁。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
写作特色
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其情深挚,其理服人、肺腑之言,真切感人
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 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 更悲壮感人。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 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与妻书》
挚
爱妻子
爱Hale Waihona Puke 勇于就死忠 诚妻
革
子
升华
命
的 好
自己享受幸福
为天下人谋永福
的 大
丈 夫
融合
爱妻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爱国
英 雄
之情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之情
【总结】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 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 、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 体,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 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课件
—袁隆平《妈妈,稻子熟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这些书信和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为民族复兴的有 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今天作为新 时代的中国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索,请谈谈你的看法 。
青春寄语
作业布置:
1.完成《与妻书》同步练习题。 2.请你以陈意映的口吻,给林觉 民写一封回信。
1923年,周恩来从法国寄给了 邓颖超一张明信片,正面印着
和卢森堡的画像, 反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的 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 一同上断头台。” “你的信太官方,总不说想 我。”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地唯物主 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 生。”
……此役,万余白衣,共赴国难,成功之日, 相去不远,苍苍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 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待诏归来 之日,忠孝全;然情势莫测,若儿成仁,望 父母珍重,儿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 无憾。赵家有死国之士,荣莫大焉。青 山甚好,处处可埋忠骨,成忠冢,无需马 革尸返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 如何重整河山。日后我父饮酒,如有酒 花成簇,聚而不散,正是顽劣孩儿,来看 我父;我母针织,如有线绳成结,屡理不 开,便是孩儿春光,来探我母。惟愿我父 我母,衣暖,食饱,寝安,身健。儿在他乡, 亦当自顾,父母无以为念。……
-----白衣天使赵春光
“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 么做的。” “我想娶她,给她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辈子的菜……” “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
-------戍边卫士陈红军
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 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 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 很多事要交代…… 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 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 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 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 就一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这些书信和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为民族复兴的有 为之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今天作为新 时代的中国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索,请谈谈你的看法 。
青春寄语
作业布置:
1.完成《与妻书》同步练习题。 2.请你以陈意映的口吻,给林觉 民写一封回信。
1923年,周恩来从法国寄给了 邓颖超一张明信片,正面印着
和卢森堡的画像, 反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的 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 一同上断头台。” “你的信太官方,总不说想 我。”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地唯物主 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 生。”
……此役,万余白衣,共赴国难,成功之日, 相去不远,苍苍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 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待诏归来 之日,忠孝全;然情势莫测,若儿成仁,望 父母珍重,儿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 无憾。赵家有死国之士,荣莫大焉。青 山甚好,处处可埋忠骨,成忠冢,无需马 革尸返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 如何重整河山。日后我父饮酒,如有酒 花成簇,聚而不散,正是顽劣孩儿,来看 我父;我母针织,如有线绳成结,屡理不 开,便是孩儿春光,来探我母。惟愿我父 我母,衣暖,食饱,寝安,身健。儿在他乡, 亦当自顾,父母无以为念。……
-----白衣天使赵春光
“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 么做的。” “我想娶她,给她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辈子的菜……” “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
-------戍边卫士陈红军
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 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 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 很多事要交代…… 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 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 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 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 就一次。
11-2《与妻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黄花岗烈士方声洞:字子明,福建闽侯人,1886 年出生于一个福州富商 家庭。为了寻求救国之道,17 岁就赴日留学,投身革命,是中国同盟会的 首批会员,广州起义牺牲时年仅25岁。方声洞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 志向高远,长于演说。听其演讲,声情并茂, 慷慨激昂,闻之莫不感慨涕 泣。虽出身富商家庭,却自小鄙视浮华,生活简朴,行不坐轿,食不嗜精。 他在十几岁时就对他人说:“劳则习苦, 俭则不匮,吾辈志吞逆胡,来日 艰难,正未有艾,今不勖励,他日何能与士卒忍饥劳涉险阻乎?”寥寥数语, 尽显少年英雄的鸿鹄之志。
陈意映,是名宦陈若霖的后裔。婚后,参 加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通过女学的教
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 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 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 现这两封信。
补充资料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1911年5月19日,林觉民牺牲不到一个月时,陈意映因为悲痛过 度,诞下了早产的遗腹子。因林觉民在信中曾写“或又是男,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林觉民的字)在 也”,陈意映给孩子其名为仲新,取“改天换日,迎来新中国” 之意,这便是林觉民的志向所在。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幸 父母之命,情趣相投,夫妻恩爱 不幸 黑暗中国,无时无地不可死
忍舍汝而死
全文的总结 卒不忍独善其身
出自《孟子·尽心上》, 意思为“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
不忍汝担忧
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 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 愿“独善其身”
导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入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不负苍生,独负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2《与妻书》课件PPT课件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 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 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 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 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 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 民的崇高精神。
十、文本对译 与妻书
意映卿卿 如晤: 亲爱的意映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名。卿卿:古代夫妇之间的爱称,多 用于女方。如晤wù:古代书信用语,如同面对面。
吾今 以此 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 书时,尚是世 中 一 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界上的一个
人。汝看 此 书时,吾已成为阴间 一 鬼 。吾作此 人。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一个鬼了。我写这封
(1886-1911)
林觉民像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吾 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 爱其 所爱 ,所以 敢先 我扩充我爱你的心,帮助天下人能爱他们所爱的,所以我敢于
汝而死, 不顾汝也。 比你先死,而不顾你了。
充:扩充, 扩大。
汝 体 吾此 心 希望你能体谅我这个苦衷,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 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 日即农历3月26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 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 了对革命势力、事业的热诚和对妻子的至爱, 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 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联,有主有从的 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 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 民的崇高精神。
十、文本对译 与妻书
意映卿卿 如晤: 亲爱的意映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名。卿卿:古代夫妇之间的爱称,多 用于女方。如晤wù:古代书信用语,如同面对面。
吾今 以此 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 书时,尚是世 中 一 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界上的一个
人。汝看 此 书时,吾已成为阴间 一 鬼 。吾作此 人。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成为阴间的一个鬼了。我写这封
(1886-1911)
林觉民像 字意洞,号抖飞
近代民主革命者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吾 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 爱其 所爱 ,所以 敢先 我扩充我爱你的心,帮助天下人能爱他们所爱的,所以我敢于
汝而死, 不顾汝也。 比你先死,而不顾你了。
充:扩充, 扩大。
汝 体 吾此 心 希望你能体谅我这个苦衷,
11-2 《与妻书》(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6.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专攻日语。 7.1908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不久,加 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 8.1911年4月27日,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林觉民受伤力尽被俘。
(五)补充材料,进一步感知林觉民的形象。
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 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 才发现这两封信。
(一)作者在《与妻书》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对妻子的爱恋和不舍之情 对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为
你 , 更 为 中
清 澈 的 爱
国
一、(第五单元)单元人文主题 使命与抱负 二、单元核心任务 1.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问题,分析作者对社会的看法,理 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使命和个人抱负。 2.围绕“使命与抱负”,讨论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培养分析 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思考自己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 怎样的使命。写一篇演讲稿与同学交流。
1.在给妻子写信时,林觉民也给父亲林孝颖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 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从这封书信里,你读出了什么? 浓浓的亲情、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与《与妻书》一致。
(六)巾短情长,哀思绵绵
2.之后的陈意映及孩子 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
(四)请找出作者把“儿女情长”与“英雄壮志”关联在一起的句子。
(p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 情人都成眷属。
《与妻书》(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6时30分 知子,哲也 …… 飞机呼啸着下落 好好活下去 哲也,要成为出色的人 ——空难遇难者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 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 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 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 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 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抗战名将郭汝瑰
知我者当知我为何而死
——《与妻书》林觉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一封“情书”
• “爱”字6次,其中“爱汝”4次
• 5吾诚愿汝相守以死——
以“死”写“爱”
• 爱别离
• ——直接挑明自己必死
• ——强调想与妻子面对面说话但已再无机会。 • 引出后文世界上可能有鬼也可能有心电感应,自己
会一直陪伴在旁,劝慰妻子不必悲伤。
四、今日之中国
• 所以说真的不容易。 • 大使馆被炸时,你们的前辈或者兄长在街头抗议谴责,外交部说你们要忍一忍,毕
竟我们还没有加入 WTO ,在国际上和美国掰不了手腕; • 两年后,美军飞机在我们南海遛弯,撞掉了我们的战机,你们的前辈或者兄长在街
头抗议谴责,外交部说你们要忍一忍,我们没有与之匹敌的飞机。 • 然而,去年外交部直接打了美国的脸,“你们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从实力地位出发与
• ——悲中之幸 • ——幸中之悲
二、两组矛盾
• 爱——悲 • 家——国
爱变成了悲 家让位给了国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二、两组矛盾
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以前称红花岗,潘达微认为红花不及黄花雄浑优美、风骨铮铮, 所以潘达微在写安葬报告中将“红花”改为“黄花”。黄花岗之名一直 沿用至今。
中国打交道” • 今天又直接说“北约至今还欠中国一笔血债!” • 为什么外交部这么态度明确,原则立场丝毫不退地正面怼? • 这意味着,他在明确地告诉你,经过无数先烈和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不断努力。 • 现在,你不用忍了。 • 从南京条约算起,憋屈了快两百年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忍了。 •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摘自网友评论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 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 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 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 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 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抗战名将郭汝瑰
知我者当知我为何而死
——《与妻书》林觉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一封“情书”
• “爱”字6次,其中“爱汝”4次
• 5吾诚愿汝相守以死——
以“死”写“爱”
• 爱别离
• ——直接挑明自己必死
• ——强调想与妻子面对面说话但已再无机会。 • 引出后文世界上可能有鬼也可能有心电感应,自己
会一直陪伴在旁,劝慰妻子不必悲伤。
四、今日之中国
• 所以说真的不容易。 • 大使馆被炸时,你们的前辈或者兄长在街头抗议谴责,外交部说你们要忍一忍,毕
竟我们还没有加入 WTO ,在国际上和美国掰不了手腕; • 两年后,美军飞机在我们南海遛弯,撞掉了我们的战机,你们的前辈或者兄长在街
头抗议谴责,外交部说你们要忍一忍,我们没有与之匹敌的飞机。 • 然而,去年外交部直接打了美国的脸,“你们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从实力地位出发与
• ——悲中之幸 • ——幸中之悲
二、两组矛盾
• 爱——悲 • 家——国
爱变成了悲 家让位给了国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二、两组矛盾
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以前称红花岗,潘达微认为红花不及黄花雄浑优美、风骨铮铮, 所以潘达微在写安葬报告中将“红花”改为“黄花”。黄花岗之名一直 沿用至今。
中国打交道” • 今天又直接说“北约至今还欠中国一笔血债!” • 为什么外交部这么态度明确,原则立场丝毫不退地正面怼? • 这意味着,他在明确地告诉你,经过无数先烈和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不断努力。 • 现在,你不用忍了。 • 从南京条约算起,憋屈了快两百年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忍了。 •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摘自网友评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11-2与妻书课件
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 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 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 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挚爱”妻子,怕妻 子担受不起深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都反映了烈 士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微不至,用事实 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舍不 得离开妻子时的悲痛心情。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 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 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深入说理,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 加深。
(4)在《与妻书》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本文又是如何做到感人至深的?
一忆生死之争论;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三忆六 七年前远行未告及十余日前欲告又止的情景。
与
妻
书
目 标展示
教学目标
1.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 情。
3.理解《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文章本铺陈、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用典等修 辞格的运用。
通览全信可知, 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
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 ”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 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 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 的感情色彩。
因此,第一段内容就交代了写信缘由及作者献身救国、 至爱妻子的深情。
(2)从第一段看得出来,作者是很爱他妻子的,既然 爱他的妻子,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去死而不是选择 和他妻子厮守终身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做出了这 样的决定呢?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 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 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深入说理,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 加深。
(4)在《与妻书》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本文又是如何做到感人至深的?
一忆生死之争论;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三忆六 七年前远行未告及十余日前欲告又止的情景。
与
妻
书
目 标展示
教学目标
1.学习林觉民“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感 情。
3.理解《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文章本铺陈、排比、比喻、设问、反问、用典等修 辞格的运用。
通览全信可知, 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
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 ”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 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 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 的感情色彩。
因此,第一段内容就交代了写信缘由及作者献身救国、 至爱妻子的深情。
(2)从第一段看得出来,作者是很爱他妻子的,既然 爱他的妻子,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去死而不是选择 和他妻子厮守终身呢?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做出了这 样的决定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 此结束全文。
2.作者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是什么?
作者主要回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说明 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 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 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受不住沉重的悲痛。
与妻书
素养目标
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排比、设问、用典等多种修辞格的写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 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3. 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 思想和高尚情操。
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① 浅近平易,多用典故。 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 珠和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 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 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 ② 真挚感人,巧用修辞。 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 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一部分中分析黑暗现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 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3.作者追忆夫妻间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是为了表明什么?
作者追忆夫妻间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是为了表明自己绝非无情 之人。作者从爱怜妻子之情出发,想到妻子一定承受不了失去丈夫的 痛苦,所以宁愿“汝先吾而死”。作者本来并不希望抛舍妻子而使她 独自承受悲痛,暗示现在要舍身取义虽有违初衷,却实在是迫不得已。
运用排比列举当时社会上种种触目惊心的衰乱景象,将矛头直指 社会惨状及其根源,与上文温馨和谐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说明在这 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是不现实的。 7. “教其以父志为志”与上文哪句话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与上文“使之肖我”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追求的革命理 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
(5)省略句
吾与并肩携手 ( “与”后省略宾语“汝”) 必以告妾 ( “以”后省略宾语“之” ) (6)固定句式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使……,无宁……”译 )
内容小 结
主题归 纳 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发
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革命 需要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 牲个人幸福的崇高革命精神。
深入探究
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 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那么,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1.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 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
4.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 用于夫妇:俪鉴等。
7. 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知自己必死,就给妻子陈意映写下了这 封信,表现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资料链接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
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
且以汝之有身也 (介词,因为)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连词,表修饰 )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 人称代词,他 )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 人称代词,他们 ) 其 吾亦望其言是实 ( 指示代词,这 ) 今则又望其真有 ( 代词,它 )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 动词,完成 ) 竟
写作 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无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
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 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在我国南方,“中国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 等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协助起义。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一百人攻入总督衙门,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 等起义勇士即与清军展开激战,因与敌人兵力悬殊,起义将士大部分牺牲,黄兴仅率少 数人突围。事后,广州民众收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5.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 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 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 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 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 私情,一方面削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 虑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
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 ① 如晤( wù ) ④ 几家能彀(gòu) ⑦ 双栖( qī )之所 ⑩ 依依旁(bàng)汝
② 眷(juàn)属
③ 称(chèn)心快意
⑤ 吾尝语( yù )曰
⑥ 必不能禁( jīn )
⑧ 虐(nüè )民
⑨ 使之肖(xiào)我
⑪ 的( dí )的非吾所忍 ⑫ 一恸(tòng)
作用:都反映了作者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之细。用事 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3.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 想感情,在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作者在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 的强烈的情感浪涛,如第1、5 段。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 事,如第3段和第4段。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感情外,还在于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 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 赴义的“理”才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这主要表现在 (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 当尽吾意为幸 (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 )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为”表判断 ) (2)状语后置句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 应为“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 (3)主谓倒装句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4)定语后置句 钟情如我辈者( “如我辈”作定语,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
课文探究
1.赏析语句,分析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世中一人”与“阴间一鬼”的鲜明对比, 表达了革命志士抱定必死的信念,义无反顾,英勇赴死,透出一种撼 人心灵的凛然正气。
( 2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 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 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说明了作者担心妻子不理解,不得 不“忍悲为汝言之”的悲伤和矛盾的心情,交代了作者“言之”的原 因,引出后文对“吾衷”的论述。
(3)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至爱汝”既是对妻子的真情告白,又为下文的说理做好充分的 铺垫。与后文中“爱”字的含义从爱一人扩展到爱天下有情人,再扩 展为爱天下人遥相呼应。
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 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进 一步呼应“吾至爱汝”。
第6段表达了作者“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的心愿。
第7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 幸”,实际上也是紧扣全文的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 自己“就死”。
文章第1段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 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引出下文“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 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 第3段中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以及第4段开头对往事的回忆,集 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前文的“吾至爱汝”。
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一位革 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会有多浓烈。在 《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 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可以说, 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
作者 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
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15 岁考 入全闽大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 革命活动。1911 年春,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 士赴广州参加起义。1911 年4 月27 日夜,林觉民在起 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受 伤,被捕,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2.作者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是什么?
作者主要回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说明 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 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 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受不住沉重的悲痛。
与妻书
素养目标
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排比、设问、用典等多种修辞格的写法,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抒情、记叙、 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3. 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豪情;学习革命先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 思想和高尚情操。
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① 浅近平易,多用典故。 这封信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 珠和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 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 中,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没有冗繁之感。 ② 真挚感人,巧用修辞。 作者语言修养很高,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 也涂上了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用“遍 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一部分中分析黑暗现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 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3.作者追忆夫妻间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是为了表明什么?
作者追忆夫妻间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是为了表明自己绝非无情 之人。作者从爱怜妻子之情出发,想到妻子一定承受不了失去丈夫的 痛苦,所以宁愿“汝先吾而死”。作者本来并不希望抛舍妻子而使她 独自承受悲痛,暗示现在要舍身取义虽有违初衷,却实在是迫不得已。
运用排比列举当时社会上种种触目惊心的衰乱景象,将矛头直指 社会惨状及其根源,与上文温馨和谐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说明在这 种悲惨的社会里“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是不现实的。 7. “教其以父志为志”与上文哪句话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与上文“使之肖我”意思相近。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追求的革命理 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
(5)省略句
吾与并肩携手 ( “与”后省略宾语“汝”) 必以告妾 ( “以”后省略宾语“之” ) (6)固定句式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使……,无宁……”译 )
内容小 结
主题归 纳 这封遗书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发
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的亲人之爱要服从革命 需要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 牲个人幸福的崇高革命精神。
深入探究
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 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那么,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1.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等。
2.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等。
3. 用于师长:函丈、尊鉴、道席等。
4.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等。
5.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等。
6. 用于夫妇:俪鉴等。
7. 用于女性:芳鉴、淑鉴等。
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知自己必死,就给妻子陈意映写下了这 封信,表现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决心。
资料链接
古代书信的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
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如台端、台甫等,这类词语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
且以汝之有身也 (介词,因为)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连词,表修饰 )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 人称代词,他 )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 人称代词,他们 ) 其 吾亦望其言是实 ( 指示代词,这 ) 今则又望其真有 ( 代词,它 )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 动词,完成 ) 竟
写作 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无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
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 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在我国南方,“中国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 等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协助起义。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一百人攻入总督衙门,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 等起义勇士即与清军展开激战,因与敌人兵力悬殊,起义将士大部分牺牲,黄兴仅率少 数人突围。事后,广州民众收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5.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 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 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 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 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 私情,一方面削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 虑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
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 ① 如晤( wù ) ④ 几家能彀(gòu) ⑦ 双栖( qī )之所 ⑩ 依依旁(bàng)汝
② 眷(juàn)属
③ 称(chèn)心快意
⑤ 吾尝语( yù )曰
⑥ 必不能禁( jīn )
⑧ 虐(nüè )民
⑨ 使之肖(xiào)我
⑪ 的( dí )的非吾所忍 ⑫ 一恸(tòng)
作用:都反映了作者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之细。用事 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3.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 想感情,在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作者在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 的强烈的情感浪涛,如第1、5 段。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 事,如第3段和第4段。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感情外,还在于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作者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 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 赴义的“理”才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这主要表现在 (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 当尽吾意为幸 (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 )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为”表判断 ) (2)状语后置句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 ( 应为“汝于啼泣之余,体吾此心”) (3)主谓倒装句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应为“几家能彀,称心快意”) (4)定语后置句 钟情如我辈者( “如我辈”作定语,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
课文探究
1.赏析语句,分析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作者深知自己的处境,“世中一人”与“阴间一鬼”的鲜明对比, 表达了革命志士抱定必死的信念,义无反顾,英勇赴死,透出一种撼 人心灵的凛然正气。
( 2 )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 遂忍悲为汝言之。
说明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 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说明了作者担心妻子不理解,不得 不“忍悲为汝言之”的悲伤和矛盾的心情,交代了作者“言之”的原 因,引出后文对“吾衷”的论述。
(3)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至爱汝”既是对妻子的真情告白,又为下文的说理做好充分的 铺垫。与后文中“爱”字的含义从爱一人扩展到爱天下有情人,再扩 展为爱天下人遥相呼应。
第5段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 也”这段话所包含的道理,呼应了“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进 一步呼应“吾至爱汝”。
第6段表达了作者“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的心愿。
第7段围绕着“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 幸”,实际上也是紧扣全文的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 自己“就死”。
文章第1段说明了写遗书时的心情和原因,在说明心情时即深含“吾 至爱汝”的感情,而说明原因则正是引出下文“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 死也”。
第2段中“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则是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 第3段中夫妻关于先死后死的争论,以及第4段开头对往事的回忆,集 中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情,呼应了前文的“吾至爱汝”。
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一位革 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会有多浓烈。在 《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 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可以说, 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
作者 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
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15 岁考 入全闽大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 革命活动。1911 年春,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 士赴广州参加起义。1911 年4 月27 日夜,林觉民在起 义时加入敢死队,带头冲入两广督署,撤出途中中弹受 伤,被捕,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