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莫高窟造像与壁画艺术1

合集下载

古代莫高窟壁画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魅力

古代莫高窟壁画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魅力

古代莫高窟壁画的文化遗产和艺术魅力古代莫高窟是一处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以南25公里的溶洞,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这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文化艺术之一,出现了丰富多彩的佛像、佛经、佛教历史、唐朝社会生活等题材的壁画,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莫高窟是西域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存,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市南部,是一个盛行佛教的地方。

魏晋南北朝至唐明清时期,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而不失其光彩和神韵。

这些壁画凝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不仅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内涵,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壁画的题材莫高窟的壁画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和画面,其中以佛教故事最为丰富。

这些画面呈现出佛教故事中的诸多人物,包括佛陀、菩萨、天龙、草木精灵、佳人们等,以及生动描绘出古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场景,如城市、民居、宫殿、园林等。

这些画面表现出的是佛教的伦理道德、人性观念和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面貌,如当时的服饰、风俗、建筑以及工艺技术等。

莫高窟壁画的艺术性莫高窟的壁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力,这首先得益于技术手段、颜料、构图和绘画风格的完善。

在技术手段方面,由于长期沉淀和积累,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在合理安排视角、描摹形象、掌握色彩和表现光影方面有了很大的难度。

使用的颜料来自本地矿物,由于采用的是特定的颜料技术,莫高窟的涂画色彩鲜艳、持久,虽经年月的摩擦依然能保持其绚丽如新的色彩和光泽。

创作者在使用颜料的过程中有时还会加入部分金粉、真银粉,增添了艺术上的视觉效果。

更重要的是,莫高窟壁画的构图、绘画风格和表现力也是其艺术品位的主要特点。

在壁画构图方面,创作者英明地将其划分为格局各异的主题和局部,将视觉焦点、色彩对比及空间和氛围巧妙结合,使整幅壁画呈现出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

在绘画风格方面,创作者在掌握写实方法的同时,也运用了多种意象和象征技巧,进行深层次的艺术表现。

在表现力方面,创作者善于用笔和色彩感染观者的心灵,表现出佛教精神上的平和、宽容、忍耐,既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品位,又抒发了当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代表之一,因保存完好、造型规范、绘画技法高超、题材广泛而享有盛誉。

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体现在形象亲切、比例协调、线条简明、色彩鲜艳等方面。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一是形象亲切。

敦煌壁画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眼神态等展现出来,形象形神兼备,生动逼真。

如《卢舍那身体变成猴子时的形态》、《陈半七殉难图》等,都展现了人物形象的逼真。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二是比例协调。

敦煌壁画中各种形象的比例协调得非常准确,每个人物的身形、面部、手足等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设计得非常合理。

如《玉华寺画像》中所绘的九位佛祖,尽管身材形态各异,但整体的比例关系协调得非常好。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三是线条简明。

敦煌壁画的线条运用非常巧妙,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人物形象,具有简明、流畅、有韵律感的特点。

如《月牙泉观音像》中所绘的观音像,采用了淡彩技法,线条简明且流畅,表现出观音的神态端庄安详。

敦煌壁画造型特色之四是色彩鲜艳。

敦煌壁画的色彩鲜艳明亮,十分引人注目。

不同色调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呈现出层次感和韵律感。

如《五百罗汉图》中所绘的罗汉,服装色彩鲜艳,不同的纹样和颜色,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身份和故事。

敦煌壁画的绘画风格是“敦煌唐风”,这种风格体现了唐代时期的艺术特点。

敦煌唐风的特征在于简明、精致、直观、生动和富有装饰性。

其绘画风格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敦煌唐风的绘画风格之一是简明。

敦煌唐风所表现的形象具有简明、简洁、走向明白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艺术的高峰时期,在绘画上则追求的是简约,而不是繁琐。

敦煌唐风的绘画风格之二是精致。

敦煌唐风的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细节处理非常讲究,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手足姿态,都表现得非常细致精致。

敦煌唐风的绘画风格之三是直观。

敦煌唐风所表现的画面直观明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人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

这些画作大多数是描绘佛教故事或者是历史传说,这样的画面不仅要反映佛教思想,也要让人们理解其中的道理。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摘要】在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中,形意音韵之美被探微之下展现出无限魅力。

历史背景揭示了壁画的深厚底蕴,艺术风格体现了独特韵味。

形意表现中,飞天的神秘形象引人入胜,音韵之美则令人陶醉其中。

微观探索揭示出更多细节之美。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具有独特魅力,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展现出东方美学的瑰丽风采,值得后人深入探究和传承。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美,探微,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表现,微观探索,独特魅力,艺术价值,后世影响。

1. 引言1.1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作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形意音韵之美。

这些古老的壁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更是融合了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呈现出深厚的历史内涵。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表现极富视觉魅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态感强烈。

通过精致的线条勾勒和细腻的色彩运用,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图像,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音韵之美也令人神往。

在丰富的装饰和细致的表现中,散发出一种宏大而悠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神话世界中。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微观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壁画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2. 正文2.1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瑰宝,壁画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历经千年仍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壁画艺术的历史背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北魏时期。

在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达到了鼎盛时期,艺术风格逐渐成熟,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并通过对外交流,吸收了来自印度、中亚、中东等地的绘画艺术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

初探敦煌壁画造型特色及绘画风格敦煌壁画是指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作品。

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和绘画风格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

下面将对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和绘画风格进行初步的探讨。

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敦煌壁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具有强烈的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多为佛、菩萨、天神和信徒等,他们的面部表情丰富多样,身姿飘逸,给人以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敦煌壁画在动物形象的描绘上,更加注重动态和形象的变化。

动物形象的绘制准确、生动,传达出强烈的动物特性和神韵。

敦煌壁画在建筑群体的表现上,注重体现建筑群体的气势和美感。

建筑物的形状和细节处理精细,给人以宏伟和庄严的感觉。

敦煌壁画在景物的描绘上,独具匠心,注重表现自然风景的美感。

绘制的山水、花草树木等具有浓郁的江南画派风格,给人以和谐舒适的感受。

敦煌壁画在线条的运用上,追求简洁而不失生动。

线条流畅而有力,刻画出人物形象和景物的轮廓和纹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敦煌壁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丰富多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鲜艳,运用对比、层次和渐变等手法,使画面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敦煌壁画在构图上注重平衡和谐,追求视觉的舒适感。

画面的布局合理,各个元素相互呼应,给人以和谐而完美的感受。

敦煌壁画在绘画技法上,精湛而独特。

采用块面装饰和线描装饰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印、刷、笔等不同的工具和技法,创造出独特的绘画效果和表现手法。

敦煌壁画的造型特色和绘画风格独具魅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使敦煌壁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使敦煌成为全球艺术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浅谈莫高窟壁画

浅谈莫高窟壁画

浅谈莫高窟壁画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到达“丝绸之路”。

丝路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带回了西亚的苜蓿和葡萄;带去了我们的造纸、印刷技术,带回了国外的音乐、舞蹈、饮食。

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也岁丝路传入我国。

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和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庙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在敦煌生根、发芽。

莫高窟的开凿的源于以为法名乐尊的和尚。

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会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

从十六国道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延续了10 个朝代。

如今,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其中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其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莫高窟的壁画。

这些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内容设计社会生活、音乐舞蹈、佛经故事等,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气韵生动,长袖善舞的唐代飞天。

敦煌石窟开凿鱼石质疏松的砾岩之上,无法精雕细刻,便采用泥塑彩绘和壁画的艺术形式。

彩塑以人工制作的木架为骨,束以苇草,外敷草泥,通过塑造和描绘的结合,表现人体的肌肤,免不得表情,须发的蓬松,服饰的质地。

壁画在整治过的石壁上,涂抹而至三层草泥,通过布局定位,起稿、涂色、定型,完成壁画。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教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点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

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寂静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摘要】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本文将从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入手,探讨其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在线条运用方面,敦煌壁画的线条流畅而有力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色彩运用方面,敦煌壁画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造型表现中,敦煌壁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生动表现,展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构图手法方面,敦煌壁画运用对称、层次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动态美感。

通过意象表达,敦煌壁画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美感形式既传承了传统,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们感受到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敦煌壁画、艺术创造、美感形式、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线条运用、色彩运用、造型表现、构图手法、意象表达、艺术价值、影响、总结。

1. 引言1.1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珍品,它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时期。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前后,当时敦煌莫高窟是佛教活动的中心。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因此壁画上的内容也呈现出了多种文化的融合。

这些壁画中既有佛教题材,也有道教、儒家和民间传说等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不仅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一个缩影,更是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艺术的精髓,同时也可以借鉴其创作手法和美学观念,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启示。

1.2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敦煌壁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敦煌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性地区,壁画作为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在敦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壁画中经常出现诸如佛、菩萨、罗汉等宗教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敦煌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敦煌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敦煌壁画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艺术创造1.表现手法敦煌壁画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例如,有的画面采用了中轴线的对称构图,形成了稳重、庄重的效果,如武则天图;有的画面则采用斜线和倾斜构图,形成了动感和生动效果,如《浴佛图》。

2.色彩运用色彩运用是敦煌壁画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这些壁画采用了丰富的色彩,色彩饱和度高,异常明快。

不同颜色的搭配、渐变等手法被广泛运用,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视觉效果。

3.造型表现在造型表现上,敦煌壁画则采用了精炼简洁的手法,抽象化的表现方式,不注重物象的逼真,而是注重形象的表现力和符号意义。

二、美感形式1.宗教性美感敦煌壁画也具有宗教性美感。

其中的材料、题材、精神内涵,以及人们对它的崇敬和崇拜,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性美感。

例如,莲花、佛像、菩提树等宗教符号,都是敦煌壁画的常见表现形式。

2.文化性美感敦煌壁画还具有文化性美感。

它形成于古代中国的多元文化交融过程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壁画中的题材涉及了许多领域,如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历史人物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和文化价值。

3.艺术性美感敦煌壁画还具有艺术性美感。

它们的造型、色彩、构图和线条等表现手法,被认为是人类艺术的杰出之作。

这些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感,影响了后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

总之,敦煌壁画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独特艺术价值和宗教性美感的艺术形式,她的存在和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其热爱和崇尚生命、一切生物的美好形态,这种美学意识深深地感染着观者,彰显了其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

浅谈浮雕造像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浮雕造像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浮雕造像和壁画的艺术特色摘要:在中国西部陇上的一个小镇,“丝绸之路文明”用浮雕,窟龛,悬塑,壁画,给这种了一朵奇葩,这朵奇葩融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她就是拉梢寺摩崖石窟,她以独特的造像技法和壁画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一片佛教文化繁荣景象,造像和壁画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对于窥视当时佛教思想的变化及其密宗在唐代以后的传播有很高的价值,更是渭水流域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拉梢寺;摩崖浮雕;壁画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58-02一、拉梢寺的位置及总体部局拉梢寺摩崖造像是国北周佛教摩崖造像。

拉梢寺又称大佛崖,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25公里鲁班峡响河沟北岸。

原有崖前寺院建筑,现已不存。

崖面险陡,高60余米。

其上有北周巨大的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一铺。

佛结跏趺坐,高近40米,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眉宽眼大,鼻阔唇厚,颈短肩方。

它位于甘肃省武山县洛门镇正北10公里处,榆盘乡钟楼湾村鲁班峡响河沟中,是陇南地区规模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处较大的石窟群水帘洞石窟群之一。

在拉梢寺缓冲区一带的峡谷还分布有显圣池,水帘洞,千佛洞等石窟,这三个石窟单元都有很多的壁画,其中显圣池和千佛洞的很多被破坏,水帘洞一些壁画菩萨有胡须,是典型的西域佛绘特点。

水帘洞石窟群是将浮雕、窟龛、悬塑、壁画相结合, 融历代佛教思想和艺术于一体的一处露天石窟寺群, 在全国石窟艺术宝藏中极为珍贵。

在水帘洞石窟群中,拉梢寺摩崖浮雕的艺术价值最高。

拉梢寺又叫大崖寺,拉梢寺的意思是,把树木从别的山上砍下来从悬崖下一层层堆积起来修造成的石窟寺,拉梢寺石窟最早开凿于北周明帝元年(公元559年),1号龛右下方有明确的开凿题记,刻此龛明确的开凿题记:“维大周明皇帝三年岁/次已卯二月十四日使/持节柱国大将军陇右/大都督秦渭河鄯凉甘/瓜成武岷洮邓文康十/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蜀国公尉迟迥与比丘/释道(藏)于渭州仙崖敬/造释迦牟尼佛一区愿/天下和平四海安乐家/国与天地久长周祚与/日月俱永。

浅谈敦煌莫高窟艺术

浅谈敦煌莫高窟艺术

浅谈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最西部的敦煌县城东三十余里鸣沙删与三危删之间的河谷。

洞窟延绵有四公里,洞窟形似蜂房。

它历尽一千六百余年的风沙和战火,至今还保存着492个有艺术品的洞窟,保存着四万五千平米的壁画和两千多座彩塑,在藏经洞中又保存着大量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文书。

它所属的时间是我过艺术发展史的上升期,研究这些遗迹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在继承遗产问题上意义重大。

敦煌地处边陲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

敦煌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中形成了边区的文化中心,特别是两晋后宗教活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敦煌文化事业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是始于前秦,北魏统一河西以后才开始大肆修建。

而后隋朝立国,隋文帝信佛,把佛教尊为国教,用封建法令来保护佛教造像。

敦煌艺术明显减少了北朝影响出现新风格。

唐朝近三百年历史敦煌艺术达到顶峰。

五代宋元敦煌艺术开始没落。

敦煌艺术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敦煌壁画,彩塑艺术和敦煌艺术作品对佛教的影响。

敦煌壁画显示了中古时代中国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这使得佛教美术突破形势与内容的限制,以全新的姿态在中国发展。

早期壁画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四朝,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话,中国传统神话,装饰图案等。

其中以佛教故事为主,如九色鹿舍己救人和释迦摩尼生平事迹,民族神话包括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与佛教的摩尼珠,阿修罗等交织在一个作品中。

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玄学和神仙思想结合的反映。

壁画的布局从上到下窟顶一周为天宫伎乐,第二段为千佛,第三段是故事画,第四段为夜叉。

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鼎盛时期,包括隋唐两代。

隋代故事画减少,经变画增多。

经变画以横幅或对称构图形式出现。

画中服饰形象景物也是按照当地风土人情描绘。

唐代布局改变,四壁下层夜叉不再出现,其位置被供养人占据。

或者被通壁大画代替。

上端天宫伎乐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一部分。

构图严谨色彩绚丽。

唐代壁画内容上反映生活更加广泛,人物刻画也更深刻。

安史之乱后敦煌艺术分为吐蕃统治时期和张氏统治时期。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代表之一,它是在唐朝盛世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所创作的,以佛教故事为主要内容,展现了唐代中国艺术的顶峰。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它的图案精细、线条流畅、造型丰满、色彩鲜艳。

敦煌壁画的画面结构十分严谨,布局合理,图案和颜色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非常出色。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逼真的感觉,背景、衣饰和饰品的细节异常丰富,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珍品。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二是它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它凝聚了佛教思想、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阴阳五行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深刻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

壁画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衣饰和饰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生动的缩影,它们透出的文化内涵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三是它的国际影响,敦煌壁画是中国和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大宝藏,它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已经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和扩散。

综上所述,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它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人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之一。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一、艺术创造敦煌壁画在艺术创造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独特的意境敦煌壁画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这些壁画描绘了各种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深厚的内涵和情感,使人们能够深入思考,感受到美的魅力。

2. 多样的表现方式敦煌壁画的创造既融入了唐代绘画传统,又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它们具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如线描、造形、色彩等。

其中线描是敦煌壁画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通过纤细而流畅的线条描绘出人物形象和景物,表现出了深邃的意境和美的感受。

3. 厚重的文化底蕴敦煌壁画创造的内在动力来自于厚重的文化底蕴。

唐代的敦煌地区是一个融合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区域,这些文化在壁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敦煌壁画吸收了中华文明和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呈现了独特而绚烂的艺术风采。

二、美感形式敦煌壁画的美感形式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1. 轻灵的线条敦煌壁画的线条优美飘逸,给人以轻灵的感觉。

山水画壁画中的江山、天空和水流等,线条纤细而有力,显出清新的气息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人物画中人物的形象通过线条的勾勒和运用,赋予了他们特别性格和柔和的情感。

2. 浓郁的色彩敦煌壁画具有浓郁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色彩的运用中,敦煌壁画大量运用了红、蓝、绿等强烈对比的颜色,使画面的色调更加鲜明。

同时,它们也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水墨技巧,在颜色中熏染出深刻的情感。

3. 清晰的造型敦煌壁画的造型精湛细腻,给人以观赏的清晰感。

画家们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和物品的轮廓和细节,生动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动作和神态。

同时,它们还善于发掘自然的美感,创造出各种美丽的自然景观。

总之,敦煌壁画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珍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宝贵财富。

敦煌壁画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解析

敦煌莫高窟解析

敦煌莫高窟解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址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壁画是敦煌莫高窟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在洞窟的内壁上绘制的,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等各种场景。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制作非常精细,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华丽而神秘的感觉。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佛教故事和宗教形象,也有人物肖像和风景等。

雕塑也是敦煌莫高窟的特色之一。

在洞窟中,有许多雕塑像,包括佛像、菩萨像和护法神等。

这些雕塑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雕塑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既是信仰的象征,也是对艺术家技艺的考验。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化。

它不仅受到了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影响,还吸收了西域和印度的艺术元素。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除了壁画和雕塑,敦煌莫高窟还保存了大量的经卷和文献资料。

这些经卷和文献记录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由于敦煌地处西域,所以这些经卷和文献还带有浓厚的西域特色,对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关注。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者来到这里,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之美。

敦煌莫高窟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学术研究基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

总结起来,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

敦煌莫高窟的存在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其传承与发扬。

浅谈敦煌莫高窟壁画

浅谈敦煌莫高窟壁画

“ 由于断崖处 地质 构造 薄弱 , 不宜进行 脚下无 云, 但却有极其优美 的姿势和迎风飘
所 万道、 状似千佛 , 胸中激荡 , 便在崖壁上凿下 大规模雕刻作业 , 以艺术方面 向壁画和塑 舞 的丝带 ,有一种 中国式 的仙风道骨 的感
Ⅲ言以至于莫高窟壁画成为现 觉 , 了第一个石 窟。此后 , 多丝绸之路 上的商 像方面发展”前 , 许 也足见 画匠惊人 的想象力与艺术创作能
精神 , 不时还带有针砭时弊的色彩。比如唐 代 17号洞窟里 的“ 2 飞天” 形象 , 没有翅膀 ,
二 、 画创 作 以及 不 断发 展 的原 因 壁

莫 高窟 壁 画概 要
莫 高窟位 于甘肃敦煌 市东南 2 公 里 完整性 。 5 处, 开凿 在鸣沙山东麓 断崖上 。据说 , 公元 36年 , 6 乐尊 云游 到此 , 忽见鸣沙 山上 金光
可 与千百年来文化的沉淀 ,而这里的壁 画, 则 窟之人 的画像 , 见留 可以称得上是“ 沙漠中最璀璨 的花朵” 这里 。
的壁 画是 历史 生动 的再 现 ,从 十六 国到元 朝, 皆有 画师们 的精心勾勒 , 我们 可从 中感 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考古学家发掘并详 细分析研究它 , 史学家将它作为超越文字的 史料 , 文学家从 中品味文化 , 将其 中的故事 精华用到 自己的文章 中去 , 艺术家 陶醉于它 精密 的构图, 社会学家则从 中分析社会心理
史籍记载画成的故事 , 包括佛教圣迹 、 感应 术的独特优势让它能够不断适应时代 的需 画反映了在战祸连绵的时代 , 人们的生活都
故事 、 高僧事迹 、 瑞像图 、 戒律 画等 ) 比喻 要 , 和 绵延千年。 故事画( 释迦牟尼深入浅 出、 通俗易懂地给 三、 莫高窟壁画里的宗教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 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 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这是敦煌最美的唐代供养人画,且最前的都督 夫人比真人还大。
原画已残破,这是名画家段 文杰的临摹作品,且带有研究復原性质。
都督 夫人、夫人女儿、奴婢的服饰打扮各各合身, 主人面饰花鈿,具见唐代风韵。
4.窟顶与四壁交界处的伎乐图案。
石窟的佛教价值:敦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萨的 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 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称为“东方维 纳斯”,她的画像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
敦煌石窟中,几乎窟窟都有说法图,经变画。
这 些说法图和经变画中都绘有各式各样的菩萨,有的洞 窟中四壁都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的菩萨画像。
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 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 的装饰图案等。
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
这里 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 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 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西方净土变》
初唐敦煌石窟中的西方净土变绘画西方净土变绘画和敦煌民众长期处于战争、死亡、恐惧的边缘,寻求宗教以为心灵慰藉有强烈的关系。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断崖口,俗称千佛洞, 上下五层,长1600多米。
莫高窟是敦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始凿 于前秦建元二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
现保存从十六国、 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 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

浅谈敦煌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艺术

浅谈敦煌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艺术

艺术学理论Artistic theory171文化韵味、价值导向等精神组成要素。

公共艺术视觉形象系统在建设中是对文化进行重新塑造的行为,对于各类行为、文化历史、文字符号等都要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全面创作表达。

从广义角度来看,公共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主要包括雕塑、绘画、壁画、光电艺术、大地艺术、景观园林等造型艺术与各类非造型艺术的有效体现。

在物质性展示形态中,其是通过各类公共空间进行展示的,并基于物质化表达方式促使空间维和,此类物质性展示过程中能划分为可移动策划展示与固定展示。

在固定艺术展示过程中,公共空间各个立面都能当作公共艺术进行创作的场域。

此类公共艺术形式能作为永久保护的艺术生命,在历史文化中被更多人进行欣赏。

在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中,创作者要全面解除原有公共空间封闭的特征,在公众性和艺术性交流过程中建立公共艺术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具体形象。

在行为直觉塑造的空间意识公共艺术中,基于当前繁杂的社会活动及视觉活动,诸多群众在感受环境创造的体会时,人们会失去感觉。

因此,公共艺术体验在环境文化建设初期便要融入现实生活中,在社会行为公众化展示中突出原有境界。

在临时性公共艺术与各类艺术活动中,其会被转入具有商业发展价值的空间。

当前相关公共艺术家要明确自身职责,对文化建设环境进行补充,在形式上设定较多可移动雕塑、装置艺术、实验艺术、绘画艺术等,促使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能得到有效调控,确保公共艺术成为公众文化介入手段,能对自然、文明、社会、人类的行为进行充分创造。

结 语艺术要从内容与色彩方面赋予人们更多表现力,但不能忽视艺术基本的意义。

在城市空间建设中,创作者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要求,又要分析城市文化环境对人类精神内涵的影响;同时,还要从物质环境与文化角度对艺术应用进行分析,提升人们的视觉审美与精神美感。

[参考文献][1] 何小青,罗曼.公共艺术的介入——城市环境的“设计触媒”[J].艺术科技,2016,29(07):339-340.[2] 彭修银.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对城市空间美学建构的作用[J].建筑与文化,2015(10):19.褚子辰.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9(9):94.[3] 苏玲玲.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J].魅力中国,2019(18):255.作者简介:李艾洁(1987),女,北京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为雕塑及公共艺术。

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探讨

敦煌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探讨

摘要: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的地域文化等均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民族的融合以及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共同的追求与信仰的产生。

见证时代的变迁,历经岁月的摧残,石窟造像与壁画艺术正以一种优美的姿态,影响着当前社会。

文章以敦煌石窟为例,对石窟造像以及壁画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艺术;敦煌石窟;造像;壁画艺术石窟艺术是卓越的艺术珍品,不仅凝聚了同一时期人们的深厚宗教感情,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为后世展现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

石窟原本是营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最早出现于印度。

在石窟艺术的早期,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的气候成为了修行的一大限制因素,因炎热潮湿,雨季漫长,印度人开始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修行。

这一建筑方法在传入中国后,经佛教发扬光大,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

在兼得天地精华与人间灵气,融会中外文化精粹以后,石窟艺术逐渐大放异彩,众多鲜明、活泼的视觉形象得以呈现在人们眼前。

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以及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即是其中的代表,其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

一、洞窟形式与敦煌石窟简介敦煌石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20 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以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与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形象呈现的彩塑艺术,描述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以及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场景的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特色。

敦煌石窟始建于西突厥人,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当时从属于中国本土之外的节度使地区,五代、西夏、元时期在回鹘人的经营下再次复兴,清朝时敦煌石窟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现有洞窟 735 个、壁画 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此外,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

试论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关系

试论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关系

试论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关系作者:肖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肖媛(赤峰学院美术系,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人类艺术宝库,对当代艺术影响深远。

莫高窟的艺术最大特点便是它将彩塑与绘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本文对“塑绘不分”这一特点的缘起,以及最终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论述,尝试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欣赏与解读莫高窟艺术。

关键词:莫高窟;彩塑;壁画;塑绘不分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6-0171-02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洞窟最早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彩塑和壁画二的有机结合上。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稀有的艺术宝藏。

莫高窟彩塑与绘画合二为一,这种传统在我国由来已久。

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著述中早已有记载:“佛像本胡夷,材陋人不生敬。

今之藻绘雕刻,自戴颙始也。

”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来看,或许可以认为东晋时期的戴颙是将彩绘与雕塑相结合这一手法率先运用于佛教雕塑的第一人。

在中国美术史上,“塑绘不分”这一技法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家的特点,同时也是画家们创作的特点,其目的无非是追求逼真的形神兼备之效果,因此往往结合传统绘画的主流——壁画,来共同追求一种整体意义上的和谐。

这种和谐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文化的本土结晶,渊源于汉晋以来的艺术传统,一旦遇上外来的佛教文化,便立刻擦出火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浅析敦煌莫高窟造像与壁画艺术
论文关键词:敦煌;莫高窟;造像;壁画
论文摘要:中国五千年文明就像是人类的大舞台,一朝一代走着过场,每朝每代都给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敦煌石窟就像一个小舞台,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文化,衬托出共同的信仰与追求,无数的能工巧匠,善男信女,无论高低贵贱,共同演奏着一曲赞美神的交响乐,融贯东西,气势磅礴,历经千年,为人类留下神传的文化。
雕塑造像主要有: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壁画在石窟中虽然对建筑起装饰和美化作用,对雕塑起补充和陪衬作用,但其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古人不同时期的文化生活,表现神及天、地、人、动物、环境的方式,表现友谊与恩的方式。丰富多彩,井然有序。
3 雕塑与壁画的内容
中国是个信神的民族,包括古时历代的帝王。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很快被华夏民族接受,并发扬光大。佛教中有许多故事都是教人向善,因果报应,生命轮回,做好事,乐善好施会得善果,做坏事会得到惩罚,人们信神会得到神的保护,修道者会升往天堂。这些理念几乎都出现在敦煌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中,还有许多赞美神佛的大型雕塑和壁画。无不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信仰与追求。
佛像画,指佛陀、菩萨、护佛神等供奉的各种神灵形象,是壁画的主要部分。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画,指北魏晚期出现的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风雨雷电等道家神仙的内容题材。经变画,利用连环画的形式,把整个一部佛经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
敦煌的石窟虽历经千年岁月洗刷,甚至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但仍有一些石窟保留了原貌,成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艺术博物馆。今人仍可以从石窟的雕塑、壁画内容,寻找到先人们对佛法的虔诚,对佛的无比敬仰。或许这也是先人们留给今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吧。
2 雕塑和壁画艺术的发展
从彩塑和壁画的艺术风格发展来看,早期彩塑多以弥勒为主尊,带有印度造像的特点。塑像体格高大,额头宽阔,脸形方正,直鼻,眼窝深,发髻为波浪形,衣纹贴身。印度的造像手法是古希腊式的,这是印度佛教之前的信佛时期留下来的。所以传说敦煌的名字于甘肃、青海、新疆的交汇点,南枕祁连山,西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敦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咽喉要地。一千多年前,佛教在西域诸国很盛行,建塔造寺、开窟筑像的佛教艺术也随之传入敦煌,与中原古老的半神文化交汇、融合,产生出辉煌的敦煌石窟艺术。
1 建筑艺术
敦煌莫高窟的石窟造像主要是泥塑,因均施彩绘,故称彩塑。颜料取之于天然矿石,色泽艳丽,颜色长久不变。彩塑是洞窟的主体,一般位于正厅中间,主要塑佛像或菩萨像,四壁和顶上才是壁画,早期的洞窟,壁画只是作为装饰和陪衬出现的。壁画一律彩绘,不论是何朝何代,内容大体一致,最为普遍的有佛像画,佛经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飞天壁画。
到了隋唐时期,塑像造型由北魏秀骨清像转为雍容华贵,色彩丰富。隋代塑像体壮丰满,鼻低耳大,衣着富丽。姿态也更丰富生动,形象更加中国化了。塑像敦厚恬静的仪容也更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这是佛教从寺院走向现实生活的重要过渡时期。
隋唐以后,敦煌石窟艺术走向衰落期。公元1036年,西夏统治了敦煌,佛教成为西夏国教,西夏君主从西藏迎来藏传佛,使敦煌石窟艺术融入藏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王妍慧.中国石窟艺术[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6.
[2] 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