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48a5468d02d276a200292ea7.png)
如何看待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变化?
体现了马克思实事求是地态度—— 当运动处于萌芽或初期尚有革命性 的时候,马克思就热情地赞扬和肯定它; 当它蜕化变质以后,马克思又指出 其原因和必然性。
思考: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神化、 鬼化、丑化都是错误的,应当实事 求是。
第二讲
了解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约2000%
增长幅度 35%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变化情况
年 份 1753年 1812年 1833年 1850年
人口数量 1.83亿 3.61亿 3.98亿 4.36亿
耕地面积 7.08亿亩 7.91亿亩 7.37亿亩
人均耕地 3.86亩 2.19亩 1.86亩 1.77亩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义和团运动
三、科学评价农民阶级的 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
(二)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一)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过程
思考:根据上图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思考:根据上图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下降,农民的负担 会日益加重。为了维持生计,一些农民不 得不卖掉田地成为某个地主的佃户,这又 造成土地集中十分严重。
第一,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占有状况
富裕家庭
旗人和官庄 4亿人 60%-90%人口
第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输入量剧增
时 间 数量
33000箱 46000箱 52929箱
1842 1848 1850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b4a1f2cee45c3b3566ec8b57.png)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的团结。
教材虽然做了表述,但没有进行解释,导致很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近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阶级局限性的局限程度与本阶级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生产力越发达,阶级局限性的体现就越不明显。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由他们作为自给自足的闭塞的小生产者所决定。
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式进行分散生产的小农正是这种生产形式的最主要体现。
同时,这也使得农民(小农)变得十分孤立、闭塞,很难形成有组织的力量。
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孤立、闭塞地位还决定了他们的眼光十分短浅和狭窄。
由于上述原因,决定了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
到了在封建社会末期,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小生产向大生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绝不是保持甚至倒退到小生产状态。
在近现代比他们先进的阶级产生之后,他们只能靠别的阶级(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不可能由他们去领导别的阶级。
(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和理论指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二、历史史实证明农民阶级不能给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目标和方向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农民起义即使建立了政权,最终还是会退化变质为封建政权。
三大阶级的局限性
![三大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b7e9d1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5.png)
三大阶级的局限性摘要:探究我国三大主义阶级模式的内在局限性以及为什么我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就不能成功带领中国革命最终走向完全胜利,通过阅读文献和分析历史典例,了解三大阶级本身产生的历史与发展,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其本身的做法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与其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地主资产阶级局限性1.农民阶级1.1农民阶级的特点与发展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一直以来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还是中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原封建原始土地的被剥削兼并掠夺斗争形式的持续与加剧,不少封建农民也纷纷被迫失去部分原有劳动土地,贫农化或逐渐由原雇农的阶级社会转化。
农民阶级在城乡社会中受资本家残酷压迫、剥削程度极其恶劣严重,是领导开展农民中国第三次农业民主革命武装起义运动的坚定主力军。
但是中国农民阶级由于都有着超越其自己以及作为一个民族小的生产者阶级本身固有的某种特殊和阶级局限性,农民群众是单纯凭着自身的微小的劳动经济力量,就不可能完全从中而求得彻底解放,更也决不可能因此就把这样一场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军事斗争运动逐步引向胜利。
1.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华民族在近代史意义上发生一个规模空前极为宏大具有深远意义的全国农民起义,它至今已经远远席卷影响到大半个我国。
历时已将近十四年。
它参与组织起义的地方义军声势规模空前地浩大,但又正是因这次空前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最终它只有在号称公元纪年中国年的满清统治政府和其它许多的外国列强集团之间的长期的联合夹击守攻的局面下才以完全地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本身仍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
旧时代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方式的代表者,而是个体小生产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诸如自私性、狭隘性、保守性、散漫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1]太平天国方案规定的和《天朝田亩制度》方案中规定的分配土地一样是出于人类社会上绝对公正的社会平均主义思想。
把中国传统家庭农业经济生产和世界原始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全的自生给自足型社会中的原始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知识]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知识]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0b8c31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f.png)
一、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持续十四年,遍及十八省,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未能推翻封建制度而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一).阶级局限性(内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它不能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因而也不能建立一个新社会。
历史告诉我们,农民起义要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取得解放,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太平天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有的只是农民阶级,它既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可能克服本身的弱点,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1)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就以太平天国纲领性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而言,《制度》的进步性在于平分土地的措施上,它强烈地反映了农民渴望土地和摆脱封建剥削的要求,但单凭平分土地的措施,并不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也无法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他们不顾客观不尊重经济规律,片面地求“大”求“公”,最终理想化作泡影,这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狭隘性、盲目性。
(2)组织的宗教性宗教迷信思想不仅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也阻碍了群众的革命创新精神。
(3)战略的失误性偏师北伐,犯了兵家之大忌,削弱了太平军的革命力量,限制其发展。
(4)阶级的劣根性农民阶级的劣根性、使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滋生了自由散漫、腐化堕落、狭隘自私的心理行为。
思想的蜕变使太平天国政权后期封建化尤为严重。
定都天京后,无论是职官制度、等级制度、还是在礼议方面,大抵都沿袭封建专制政权模式,他们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把革命中夺取来的权力很快演变成自己的封建特权。
政治思想的封建化是与生活上的腐化相伴而生的。
“天京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摔的转折点。
(二) 历史局限性(外因)因为太平天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他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的革命对象是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所以最终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农民阶级局限性
![农民阶级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daf464af1ffc4ffe47acf7.png)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与外界交流甚少,再加上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封建保守而且
缺乏制度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
同时他们对社会发展认识不足,无法建立适合生产力的的上层建筑。
政治上没有向民主制过渡,经济上没有良好的分配制度。
使得天国的制度建设失败。
2、在有限的生产资料下,一家一户独立生产,使得小农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缺乏合作精
神。
定都天京后,领导阶层的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一旦出现短期的利益的纠纷,领导阶层争权夺利,最后自相残杀。
3、小农经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长期挣扎于贫困中。
导致他们追求平稳、缺乏进取精神。
天国建国后,没有投入足够的兵力北伐,而是偏安于江浙一带。
从而犯下战略性的失误。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fcee7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f.png)
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关于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相关论述1.农民阶级的代表:太平天国、义和团2.农民起义的大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激化晚清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不仅没有缓和,而且更加激化了。
清朝统治阶级重要成员曾国藩曾在一份奏折《备陈民间疾苦疏》中谈到当时民间的疾苦:“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在这份奏折中,曾国藩着重谈到了“银价太昂,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屈太多,民气难伸”几个问题。
(2)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第一、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第二、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第三、五口通商使两广、福建、湖南、江西原来依靠内地通往广州商路谋生的成百万下层群众失去生计,这几个省份成为农民起义最猛烈的地区。
3.探索的活动与结果:以太平天国为例1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3月,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占永安之后,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并颁布诏令3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上过程中得到农民的拥护,起义军不断扩大,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4颁布《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5军事全盛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粉碎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实现了军事上的全盛。
6太平天国的覆灭从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的天京事变开始到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太平天国实力大为削弱,直至当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全面失败。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 Microsoft Word 文档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8fbb5175f0e7cd1842536ee.png)
天国遗恨----探究农民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会不可避免的首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那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纵观太平天国运动的始末,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革命的失败造成了怎样的致命影响?这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探究。
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来看,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社会还是封建的,阶级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就这一点,它与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没有本质区别。
农民革命者看不到压在他们身上的制度实质,不知道那里是出路,怎样才能摆脱封建制度。
当然,他们也就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与纲领,自觉同封建制度作斗争;而只是针对某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提出笼统的口号和简朴的纲领,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的上层代表者皇帝与官府,以及下层的土豪劣绅。
在革命实践中,自己也会逐渐的封建化,脱离农民阶级的本质。
这种情况使农民革命者在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时,容易追随其领袖建立新的封建王朝。
而在这一过程中,领导人之间的内讧和争权夺利很难避免,这就不难解释后来“天京变乱”的发生了。
从太平天国的组织和领导方式上看,其自始至终都弥漫着神权色彩,政教不分。
起初,洪秀全以“拜上帝会”教主的名义号召农民反抗,客观上起到了发动群众的作用;后来,永安建制,洪秀全以天王的名义成为太平天国领袖,而东王杨秀清利用农民迷信“天父”的心理,假托“天父附身”之名掌控天国实际权力,这种政教不分的“二元制”政治组织形式为后来的“天京变乱”埋下了伏笔;而“天京变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农民对天国的幻想,士气低落;后期,洪秀全“信天不信人”,难以对时局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对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b584992c3169a4517723a3e6.png)
一、从太平天国的失败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持续十四年,遍及十八省,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未能推翻封建制度而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本原因: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一).阶级局限性(内因)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它不能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因而也不能建立一个新社会。
历史告诉我们,农民起义要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取得解放,必须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太平天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有的只是农民阶级,它既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可能克服本身的弱点,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1)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就以太平天国纲领性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而言,《制度》的进步性在于平分土地的措施上,它强烈地反映了农民渴望土地和摆脱封建剥削的要求,但单凭平分土地的措施,并不能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也无法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他们不顾客观不尊重经济规律,片面地求“大”求“公”,最终理想化作泡影,这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狭隘性、盲目性。
(2)组织的宗教性宗教迷信思想不仅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也阻碍了群众的革命创新精神。
(3)战略的失误性偏师北伐,犯了兵家之大忌,削弱了太平军的革命力量,限制其发展。
(4)阶级的劣根性农民阶级的劣根性、使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滋生了自由散漫、腐化堕落、狭隘自私的心理行为。
思想的蜕变使太平天国政权后期封建化尤为严重。
定都天京后,无论是职官制度、等级制度、还是在礼议方面,大抵都沿袭封建专制政权模式,他们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束缚,把革命中夺取来的权力很快演变成自己的封建特权。
政治思想的封建化是与生活上的腐化相伴而生的。
“天京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摔的转折点。
(二) 历史局限性(外因)因为太平天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他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的革命对象是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所以最终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d1f5824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1b.png)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摘要:经历两千三百多年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他们勾起了社会进步的根基,但同时他们自身仍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他们与封建主义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章分别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保守、封闭落后、目光短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不具备科学的理论体系等一些局限性,并分析得到这些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小生产方式。
最后,文章给出小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关键词:农民阶级,封建性质,局限性,小生产方式0背景毛泽东认为“农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在其身上体现出激进民主主义性、封建性和原始社会主义性[1]。
”正是这三个因素的矛盾运动,使农民在不同的时代凸显不同的特征。
历代的农民战争的激进民主主义性表现在贫苦农民梦想平等、自由,摆脱贫困,丰衣足食;封建性体现在小农的私有制、上层建筑的封建制——从天公将军张角到天王洪秀全都是如此;原始社会主义性体现在互助关系上。
农民的资本主义民主性质决定了中国农民废除苛捐杂税、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平均主义的愿望,在行动上具备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农民阶级的原始社会主义性体现在互助合作上,这种性质使农民具备了奔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的内驱力,也是它成为主力军的重要因素。
然而,封建性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集中所在,下面详细论述。
1 经济上的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生产工具简陋、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
以上情况决定他们的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为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不会过多考虑其他外在因素的所在。
马克思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
”农民阶级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其保守、封闭落后、目光短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不具备科学理论体系的局限性。
第一、农民阶级保守的生产方式造成这一局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低下。
具体原因是农民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消费,而不是用于商品交换,因此,缺乏商品经济的扩张性。
深度解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深度解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6ec84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d.png)
深度解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决定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虽然试图通过宗教和意识形态来动员农民,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决定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性。
农民缺乏政治和军事经验,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组织和领导能力,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难以取得长期的胜利。
其次,农民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限制了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发展。
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受到传统的封建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他们往往保守、顽固,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矛盾时,缺乏灵活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陷入僵局和失败。
此外,农民阶级的社会组织和行动方式也限制了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发展。
农民的社会组织和行动方式往往是分散的、松散的,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和战术,容易被敌人分化和击溃。
最后,农民阶级的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也限制了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发展。
农民缺乏充足的经济和资源支持,他们往往生活贫困,缺乏军事装备和粮食补给,这使得他们在长期的战争中难以维持战斗力,容易被敌人消耗和击溃。
综上所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组织和行动方式、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都限制了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发展,使得他们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矛盾时,难以取得长期的胜利,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军事战略上的错误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军事战略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军事战略上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指挥。
由于太平天国内部存在着多个军事指挥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协调和统一指挥,导致了军事行动的分散和混乱。
这使得太平天国军队在与清军交战时缺乏整体战略,无法形成有力的军事打击力量,最终影响了战争的结果。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82aa8b42f5335a8102d220ac.png)
的,后勤保障的。这方面可以分三点来说。1组织上,封建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养成了自由散漫,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家族观念和地方观念,私有制观念较强,这就不容易形成长久坚强的内部团结,也正是历史上农民领袖往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的思想根源。所以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农民既不是IQ很高的知识分子,又不是久经官场的老油条,现实让他们没有超能力去速成业界精英,因此,他们提出的条条框框出于原始朴素的“平均主义”,基本没有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处于当事者的身份,他们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对待做错的方案,只能在谜一样的局中陷进去,最终走向自己没办法填平的坟墓。?从思想上看,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对农民阶级的侵蚀影响,使得农民队伍中不健康的观念和习惯存在是比较普遍的。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本质上说,由于农民群众分散的落后的经济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思想上不可克服的缺陷。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
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同盟军,在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北洋军强大武力的进攻面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是必然的。
中国近代的自救主张与失败原因
![中国近代的自救主张与失败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51e2f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png)
中国近代的自救主张与失败原因(一)农民阶级的救国主张1. 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
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战略上的失误。
独师北伐,无后勤保障,犯兵家大忌。
3、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4、利用宗教进行宣传与动员,无法真正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2. 义和团运动主张: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失败原因: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被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二)地主阶级的救国主张1. 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失败原因:其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2.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还进行了筹划海防、举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活动。
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其对外国有严重依赖性。
3、其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救国主张1.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和变法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失败原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付诸行动。
2. 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主张: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
失败原因:1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2 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3 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4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3.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2.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5.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6.其政党松散。
民主革命成败原因与经验教训
![民主革命成败原因与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183ffdd195f312b3169a5af.png)
民主革命成败原因与经验教训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鸦片战争以来,为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其中农民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无产阶级在中共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下面从中国近代主要革命运动中,探究各主要阶级斗争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与教训。
一、失败的原因与教训1、太平天国运动(1)失败原因主观方面,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方面,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借师助剿”。
(2)历史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义和团运动(1)失败原因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千人立聚”;④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⑤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2)历史教训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不可能提出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
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3、辛亥革命(1)失败原因主观方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d37c79dbd15abe23482f4dfa.png)
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回顾历史的沧桑,纵观浩瀚的历史卷帙,农民阶级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许多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阶级。
虽说农民阶级从未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建立政权,但是它的存在却给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农民阶级为反抗压迫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发动了许多次起义。
有“伐无道,诛暴秦”的陈胜吴广起义,有“均田免粮”的李自成农民起义,有“平均主义,建立大同社会”的天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
然而,很大程度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有一位学者曾经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他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封闭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自给自足而缺乏合作精神;与世无争而缺乏竞争意识;安于现状而缺乏民主意识;重视体验而缺乏理论指导;追求平均而缺乏进取精神。
”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我还补充一点:它的局限还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将以上全部的表现具体阐述一下:一.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中国东临茫茫大海鉴于当时造船、航海技术的限制是很难远航的,南部崇山峻岭风灾水灾时有发生,北部漫无边际的荒漠戈壁使人望而却步,东北森林茂密野兽肆虐使人心有余悸。
天然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古中国文化是大陆大河的农业文化(即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造就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封闭性,同样也造成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封闭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和自给自足而缺乏合作精神:恩格斯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古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然经济是导致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根源。
农民阶级所代表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而且对外界的需求和交流少,很少与其他生产者交换物品,这就导致了商品贸易的流通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
另外,由于自然经济只是单纯的满足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和地主的剥削,从而导致了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可以独立完成劳动生产过程,对分工协作的需求也很少。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bc46b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2.png)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目的就是为了反抗腐败的清政府,甚至让清政府借用了国外的力量才得以镇压,最后还是失败了,是不是因为起义者是农民呢?一起跟着店铺来看看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吧。
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
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和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或者是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是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
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2、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是迫于贫困,希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
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 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中,洪秀全和冯云山虽都是自小饱读诗书,但青年时有屡试不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5_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5_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531c265c561252d381eb6e29.png)
知识点——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2.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 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 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 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 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 利提供了保障。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 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求乐免苦幸福观”和 实现民生幸福方面,各提出了什么构想?(2)这些构想并没 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案】
(1)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 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资政新篇》);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 制资本。 (2)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 定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构想主要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 的绝对平均主义上,辛亥革命的构想主要表现在民生主义方 面,没有实现的根源在于时代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典型例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0d9818f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1.png)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农民阶级受阶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必修1-单元3-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aea84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7.png)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什么?哎呀,说起太平天国,那可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那时候,老百姓们可是过上了几天比几天好的日子呢!可是,这个大家庭里也有一些小矛盾和小问题,咱们就说说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吧。
咱们要明白,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洪秀全、杨秀清这些大咖。
他们都是有着高尚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可是,他们毕竟是凡人,有时候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比如说,洪秀全在领导太平天国的时候,有时候过于急功近利,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表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上。
那时候,他们受到了一些封建思想的影响,觉得天下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应该平等相待。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种平均主义的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不现实的。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在组织架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虽然是按照等级制度来组织的,但是,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有时候,上级领导人的决定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大家都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
我们也不能否认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在历史上的贡献。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当时的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的局限性,从中吸取教训,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借鉴。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领导能力、思想观念和组织架构等方面。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才使得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笔值得我们深思的痕迹。
我们要从中学习到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警惕他们的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对劳动力的需求来看,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在古代劳动技术极为简单的情况下,劳动者几乎不需要专门训练(全面重视人的素质和技能的训练是近现代的事情),从简单的辅助性劳动开始,逐步掌握各种农活,年复一年,很快便成为技术全面的“庄稼把式”。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极差,人的寿命短,伤残多,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力,就必然用早婚早育、早婚多育的办法来缩短人口再生产的周期,尽快增加人口数量。《居延汉简》记载,汉代以七岁到十五岁为使男使女,即七岁便可参加劳动;七岁到十四岁纳口赋,十五至五十六纳算赋。唐代规定更为具体,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在民间,一般农家子弟六七岁参加放牧之类的辅助劳动,十六七岁后便是壮劳动力,直到六十多岁仍可做些农活,农民的一生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岁月都在劳动。就一个小农家庭来说,壮劳动力越多,辅助劳动力和靠赡养生活的老弱人口越少,其经济状况也就越好。这个直观的经济效益规律也促使每一个家庭尽可能快地加快人口更新的速度。维持生产和生活的内在动力,高死亡率的外在压力,使得早婚多育成为必然。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中间有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多子——多劳动力、多收入——所以才多福。重男轻女的观念也由此产生。
原因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经济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导致其局限性的根源
1、从生产过程来看,封闭保守,缺乏合作。我国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农民阶级所代表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对外界的需求和交流较少,且任何一个劳动力都可以独立完成劳动过程,对分工协作的需求也很少,这就造成中国农民阶级的封闭、保守、落后的本性,从而也就缺乏合作精神。这种观念植根于商品交换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尤其是地主庄园经济的现实土壤。在各个朝代,都有一批名门望族、豪强地主经营庄园,这些庄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经济系统。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是王朝的赋税来源,与王朝的盛衰兴亡息息相关,而家庭小手工业和家庭小农业的紧密结合,自给自足,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最基本特征。王朝的经济职能,也在于维持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因此自给自足的经济,必然产生自给自足的观念。
因而,中国农民阶级便世世代代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反过来巩固了专制主义,对加强思想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病态心理具体表现为:①忍耐、麻木,能忍自安,对自然的无可奈何,对不合理等级制度及社会丑恶现象的忍耐达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②依附心理。把自己的权力依附于别人的恩赐。③低贱自卑心理。认为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相信宿命论。④薄淡的权利观。强调伦理道德,缺乏权利观念,一切以伦理道德来衡量社会问题。
(二)、政治因素——怕乱求稳思想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必然产物。
首先,农民阶级逆来顺受,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本身缺乏社会的凝聚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农既得利益,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保障它的生产和再生产。农民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他们不代表自己,一定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的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国明清时期,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尽管意味着对农民政治压迫的加深,但清政府作为统一的政权,继续承担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功能,而任何社会革命和动荡都会对农民阶级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冲击。对农民来讲,政治上反对的是阶级压迫而不是专制政体。因而,农民反对任何社会变革,甚至会抵制革命。这种只求均衡,不求变革的心态,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谐,以及创造一时的繁荣,却同时又有碍于中国的进步、变革,是中国进步变革的一大障碍。
从事初二的历史教学,难免有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鉴于初二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当然也为了为她们进入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很有必要对一些概念作一个基本的解释。我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观点。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所有重大失误、错误和不足,从根本上,都是由于其阶级局限性造的,而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其自身是无法克服的。那么,如何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形成原因,教材及教参均无深入涉及。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如勤劳、善良、质朴、憨厚等等优良品质。但从本质上看,由于农民群众分散的落后的经济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思想上不可克服的缺陷。作为小生产者,狭隘的、闭塞的自然经济使农民目光短浅,自由散漫,心胸比较狭窄,家族观念和地方观念较强,这就不容易形成长久坚强的内部团结;作为小私有者,农民阶级私有观念比较强,这正是历史上农民领袖往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的思想根源;此外,再加上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对农民阶级的侵蚀影响,农民队伍中不健康的观念和习惯存在是比较普遍的。总之,可以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包括为:封闭保守而缺乏创新意识;自给自足而缺乏合作精神;与世无争而缺乏竞争意识;安于现状而缺乏民主意识;重视体验而缺乏理论指导;追求平均而缺乏进取精神等。
其次,广大农民阶级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太平。在中国历史上,对外用兵、朋党之争、宦官夺权、地方割据、农民造反,等等,各种各样的动乱,不时侵扰着国家的安宁,使战争连绵不断,此起彼伏。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难免有战乱。但战乱之多,之频繁,以及规模之大,当首推中国。这些动乱、战争,常常导致社会大破坏,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由于这样,饱受战乱之苦的广大中国人便很容易接受求稳怕乱的价值观念,但求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三)、思想因素——是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的产物。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饱受封建思想束缚。从董仲舒确立的“三纲五常”,到后来的“三从四德”,都被统治阶级作为永世不变的真理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以证明封建制度的合理性。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加剧了广大农民被压迫被统治的地位。从整个社会看,以“君为臣纲”为核心、“君权神授”为掩饰的封建礼教,造成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界限分明;从家庭内部讲,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思想观念在家庭内造成局部专制,并且这种家长式的专制不可抗拒,不可违背,持续发展。
原因二:自是大陆大河型的农业文化,而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造就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封闭性。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卷中就注意到中西地理位置的差异:“实际上,地理因素不仅是背景……它是造成中国和欧洲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重要因素。”“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这就是中国和中亚的构造与其他多数地区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种复杂的高山网把许多比较平坦的地区分开。这种复杂的地势对中国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它恰恰处于古代中国的中东部,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而古代边疆地区,东临茫茫大海,鉴于当时造船、航海技术的有限,是很难远航的;东北森林茂密,野兽肆虐,使人心有余悸;北部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使人望而却步;南部崇山峻岭,风灾水灾,时有发生。总而言之,在古代中国封建统治区域内,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黄河长江流域之外的地区,封建农民是难以到达的,更不要说逾越周边地区而到达国外了。西汉时期所形成的“丝绸之路”,那只是商人们为利益所驱使冒生命危险而行走的一条商路。中国古代文明由于这种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上的封闭特点,使自给自足的观念特别根深蒂固。造就了农民阶级活动区域仅限于被高山大川所隔绝的状态,这是造成我国古代二千多年封建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自然根源。
2、从产品分配方式上看,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实现农民阶级自给自足的先决条件就是具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一旦土地被地主阶级所剥夺,就会导致阶级矛盾逐渐尖锐,最后激化为农民阶级的武装起义。农民阶级参加起义的主要目的只是要求获得土地,而不是变革封建生产关系。明末李自成起义所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就是很好的佐证。广大中下家庭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只能维系最低生活水平,这就需要农民阶级在节俭的基础上,实行消费上的绝对平均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经济观念,虽然可使贫困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和睦,增强向心力,并且平均主义最容易实的。但是,这平均主义往往是一种消极的平均主义。它有时表现为对比自己贫穷的人的同情,如捐献财物后心情舒畅,除了高尚精神,心中常有一种发现了有人不如自己以后的平衡性满足;有时则表现出为对富者的敌对,希望拉低之使其与自己持平,以求心理安慰,甚至采取杀富济贫的非常手段,古代农民义军提出的最高要求不是“富”而是“均”。其实“均贫富”的结果即使实现了,也只能是“均贫”,因为总的财富没有增加,不可能都富,仍然是消极平均主义心态。太平天国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就是二千年来农民阶级平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它只是农民阶级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4、从获取生活生产资料的来源看,重经验,轻理论。小农家庭凭一代代人积累的经验按部就班地生产生活,没有,也用不着高深的经济理论和思想。农民通过播种、耕耘、收获,以及饲养牲畜、抗旱防洪等,借以取得生活资料维持自己的生命,其主要不是靠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用科学去战胜自然,而是靠生产经验的积累。诸如怎样平整土地,怎样播种种籽,如何掌握农时,如何抗旱排涝,等等,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知识,都是农民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经验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依靠所在。“我过得桥比你走得路多”,“我吃得盐比你吃得米多”等俗语,就是明显重视亲身体验的体现。
3、在生活价值取向上,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小农家庭勤俭与贫困相伴,久而久之已经没有了求富的冲动,习惯于目前的贫困生活,为了消除苦恼,便自我安慰,安于现状,不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这便形成知足常乐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小农家庭的这种观念源于生产力极为低下,大多数人只能维系半饥半饱状态,习惯成自然,承认和满足现状,不失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著名史学家家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称:“农耕民族与其耕地相联系,胶着而不能动,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祖宗子孙世世坟墓安于斯。故彼心中不求空间之扩张,维望时间之维延。绝不想人生有无向前之一境,而认为当体具足,循环不已。彼之所想象而蕲求者,则曰天长地久,福禄永终。”农民世世代代在一个地方,男耕女织,靠天吃饭,但求天下太平,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