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微博给突发新闻报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权威 , 不但记 者在 利用微博 获取信源 时要及 时甄 别新 闻阅读 习惯 , 极 微博 已经成
为传统 媒体 发布新 闻的又 一个主要 渠道 。新华社 在新 浪微博上 开通的@新 华聚焦 、 @新华视点 、 @参考消息等 多个官方微博 , 每天实时发布消息 , 就 引发关注 。 由于每一 个微博客发布 的内容 , 可 以出现在粉 丝 都 的界面 中 , 因此微 博传播形成 了一 对多的倍数式 的广 泛 传播 。每一条微博 既可 以是传播 的终 点 。 也可 以是 下一 次传 播的起点 。微博 传播的这一特征 , 导致消息 在网络 中的迅速 传递 , 舆论场也会 随之快速生成 。 比如在“ 最美妈妈 ” 吴菊萍 的报道 中 。 华社 通过微 新 博 对这一事件进 行 了全方位 的报 道 , 激起 了网民的热烈 共鸣 , 不断地进行转播 , 闻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 新 在社会 上形成了赞扬的和声。 网络 上形成 的舆论 场 和网友们 对突发 事件 的议论
重大事故线索 , 并立 即向总编 室汇报。总编 室在 第一
时间派 出记者赶赴事 故现场 , 同时在简单核实基本 事实
后 , 出了首条快 讯 , 为第 一个报 道此次 重大突 发事 发 成
三、 新华微博 , 彰显权威
由于 网络的低 门槛 , 带来 不少 负面效应 , 博新 闻 微 内容碎片化 、 数量庞大 、 真假难辨 的特 点 , 求记者 能够 要
信息 。因此 , 记者在 报道相 关信 息时 , 更需 要进行 多方
求 证 。 意 平 衡 。 翰 注
( 作者: 新华社浙江分社政文采访部副主任)
21 02 9新闻实 勰 践
式 发布 。 足 一 小 时 点 击 即 超 过 1 不 万次 。 1 时后 , 华 小 新
微博客新闻的价值分析
的根 源 , 也是新 闻贡献 于人 民的助力车。
【 关键词】 微 博 新闻 价值 传统媒体
中 图 分 类 号 : 0 _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 8 1 3 (0 2 0 — 9 4 G2 62 10 - 7 9 2 1 )9 5 -
The An l i n Ne l e o ir b o a ysso wsVa u fM c o l g
文 字 、 片或 视 频 , 可 以 转 发 和 评 论别 人 发 布 的 信 息 。微 博 图 还
个 人 社 区 . 1 0字 左 右 的 文 字 更 新 信 息 , 实 现 即 时 分 享 。 以 4 以 微 博 惊 人 的 普 及 速 度 让 广 播 , 刊 , 视 这 些传 统 媒 体 “ 傻 报 电 看 了眼” 。搜 狐 、 易 、 讯等 也 都 先 后 推 出 了 自己 的 微 博 , 户 网 腾 用 数 也 已增 长 过 亿 。 们 在 微 博 上 可 以 与 朋 友联 络 感 情 , 以记 人 可 录 自己 的 生 活 点 滴 , 以和 陌 生 人 交 流 互 动 。 在 它 承 载 交 流 、 可 娱 乐 、 示 自我 等 功 能 外 , 所 具 有 的新 闻 传 播 功 能 也 日趋 凸 展 它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摘要]:我国有2.81亿的网民都使用微博,微博凭借信息发散状流动,形成“蒲公英式”传播,以其独特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支新生力量。
本文分析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传播方式的解析已经针对不良影响的诊断。
[关键词]:微博信息流动特点;传播机制;不良影响一、微博的定义2013年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而同时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①二、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微博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有着自己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独特特点。
(一)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性随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抒发意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
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与手机媒体相结合。
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
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从7.23动车事件中,有两条最快的现场微博在事故中被无数博友转发,第一条微博发出时间是20时27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的20分钟,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此条微博转发2.4万次,跟帖评论7600多条。
随后在事故发生后的20时47分钟的节点上,正在出事列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发出一条求救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此条微博被转发10余万次,跟帖评论两万余条。
微博时代:大V的舆论影响
微博时代:⼤V的舆论影响2019-10-29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140字以内的简短信息的⼴播式的社交⽹络平台。
微博凭借其便捷性、原创性、实时性等特征⼀度成为制约公权⼒、反抗信息霸权、⾃民粹主义的⼯具。
但是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在貌似⾃由、平等的背后,微博话语权实质上正越来越向少数⼈集中,话语权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表现是不同博主的粉丝数量出现⾼度分化,有的数以千万计,⽽⼤部分则只有⼏⼗上百。
这种极度悬殊的差距,使微博⽤户分化成两个不同的群体――⼤V群体与草根群体(沉默的⼤多数)。
在数万、数⼗万甚⾄上千万粉丝的关注下,⼤V群体常常能⼀语激起千层浪,⼀举⼀动影响粉丝的思考与⾏动。
⽽⼤部分草根博主往往是“话落⽆声”、⾃说⾃话的追随。
⼀、⼤V的界定⼤V是指在新浪、腾讯、⽹易等微博平台上获得个⼈认证,在微博上⼗分活跃的微博⽤户。
由于经过认证的微博⽤户,在微博昵称后都会附有类似于⼤写的英语字母”V“的图标。
因此,⽹民将这种经过个⼈认证并拥有众多粉丝的微博⽤户称为“⼤V”。
获得实名认证的微博⽤户在现实⽣活中有⼀定的影响⼒,实名所带来的名⼈效应更容易提⾼其受关注度,微博有没有加“V”成为⼈们衡量信息可信度的⼀个标准。
⼆、⼤V的舆论影响1.⼤V绑架舆论被认证的⼤V在公共舆论中具有很⾼的公信⼒和权威感,特别是在⼀个个公共事件的背后,被⼤批粉丝追随的⼤V的意见形成了所谓的“政治压⼒集团”。
这个“压⼒集团”以批评公共权⼒为预设,以明星崇拜为润滑,对“民意”进⾏绑架,从⽽控制舆论。
例如:“富⼆代”、“官⼆代”这些词就明显是利⽤仇富或者仇官的⼼理在制造舆论。
如果只是动⼿打⼈的新闻是抓不住眼球的,但如果是⼀个富⼆代打了⼀个相对穷⼀些的⼈,那么很容易引起注意,甚⾄就算打⼈动机和富有没有关系,也很容易就煽动起⽹民的仇富“态度”,发起更多对有钱⼈的批判。
2.⼤V成为谣⾔的助推器⼤V凭借其众多的粉丝关注占据了微博舆论场的⾦字塔尖,随着商业⼒量的介⼊,⼤V不再单纯是影响⼒的代名词,开始滑向⼀个混杂了商业利益、私欲的集合。
新闻评论发展演变历程的简略回顾
新闻评论发展演变历程的简略回顾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已经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演变。
回顾其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从最初的传统报纸评论到如今的多媒体互动评论的变化。
最初,新闻评论主要出现在纸质报纸中。
报纸社论和专栏文章成为媒体评论的主要形式。
这些评论主要由经验丰富的记者和专家撰写,通过文字传达自己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形式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参考,对公众舆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闻评论开始从纸媒领域扩展到在线媒体。
随之而来的是读者的参与度增加和互动性的提升。
读者可以在新闻网站上发表评论和观点,与其他读者或作者进行讨论和互动。
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同时也为媒体和记者提供了一个与读者交流和收集反馈的途径。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新闻评论的形式。
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了许多读者获取和评论新闻的重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读者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评论,与其他用户交流和互动。
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读者反馈的实时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除了文字评论外,音频和视频评论的形式也逐渐兴起。
一些媒体机构和记者开始通过播客和视频博客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析和评论。
这使得新闻评论更加生动、直观,也更能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关注。
总结而言,新闻评论经过了从传统报纸评论到多媒体互动评论的演变过程。
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评论的形式,也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评论还将继续创新和变革,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评论体验。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纸质报纸评论到多媒体互动评论的形式,不断吸引着读者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新闻评论的相关内容,并深入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新闻评论的发展原因之一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媒体获取新闻信息,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更加方便了新闻传播。
[新闻]浅析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浅析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信息的采集、整理到传播媒介的选择,都发生了革新,微博、微信、QQ等社交网络的兴起,更是对新闻传播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中尤其是微博的广泛使用,可以说是开启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大大加快了传播效率,让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契机。
传统媒体面对来自微博等新媒介带来的冲击,既不应该对抗,也不应该妥协,而应是取微博之长,避微博之短,合作与双赢才是媒介融合的目的,也是在web2.0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谋求自身变革发展的新方向。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从微博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微博是以信息为核心,我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也是它的接受者,这既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也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当然,微博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这几点上,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从而探究媒体如何与微博实现共赢。
一、微博对媒体的影响1、对新闻制作的影响(1)新闻线索。
如今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而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在自己的微博中,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新闻的临时现场记者,这不仅增强了新闻的及时性,还使微博中的信息量十分庞大,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信息的采集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微博成为了新闻线索汇聚的平台。
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微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微博就是723动车事故最早的信息源,充分反映了在web2.0时代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微博让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在公众眼前,而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则可充分利用微博提供的便利,守好微博这片阵地,发挥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对微博提供的各类新闻加以甄别判断,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加以报道。
(2)记者采访。
传统的新闻采访是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通常情况下,需要记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流。
从微博评论活动看信息的集群与分裂效应
( 1 ) We b 3 . O [ E B / O L ] , 百 度 百科 , h t r p : / / b a i k e . b a i d u . c o n/ r v i e w/ 2 6 9 1 1 3 . h u n
( 2 ) 谢 耘耕 、 徐颖 : 《 微博 的历 史、 现状与发展趋势》 田, 《 现代传播 》 , 2 o 1 1 ( 4 ) ( 3 ) 张月萍: 《 微博客对 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 《 新 闻大学》 , 2 0 1 0 年( 3 ) .
老 酸 奶 ’ 的微 话 题 在 微 博 上 引起 热 议 。 网 友 纷 纷 参 与 评 论 ,矛 头 直 指 老 酸 奶 和 果冻 等 食 品 中 添 加 的 工 业 明
在微博中 , 众多的评论话题让 网民很容易找到 自己 感兴趣的 内容 , 从而参与其 间。 在这里 , 每一个 网络个体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兴趣爱好等主观诉 求的驱使下 , 具有相 同志趣与观点 的个体逐 渐组合为 一个 边界模糊
_ _
( 4 1 新浪微博 用户“ 头条新 闻” 2 0 1 2年 8月 2 6日微博内容。 ( 5 ) 王勃: ( w e b 3 0 语境下微博评论传播 效果探析》 , 《 东南传播 》 , 2 0 1 1 年( 1 1 )
一
一
参考文献 :
f 1 】 廖宇飞: 《 试论微博新 闻评论》 , 《 新 闻爱好者》 , 2 0 1 2年第 6 期。 [ 2 】 张辉 : 《 新媒介 生态下网络新闻评论传播效果分析》 , 《 今传媒》 , 2 0 1 1 年第 1 1 期。 f 3 】 柬发枝 : 《 截博对网络新阁评论 的影响》 , 《 青年记者》 , 2 0 1 1 年第 1 4 期。
浅谈社交媒体对热点新闻的舆论影响
(二)媒体:提高壘与质量 在上述热点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消 息的都是社交媒体,其速度完胜传统媒
体,热点事件经过大髒发和评论,在网 络平台上早已形成相应的舆论环境,而传 统媒体的发声就略显苍白。不可否认的 是,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个人或媒体利用社 交平台散布谣言,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负向 舆论,给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一)政府:力口大互联网治理 库尔特 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
息的传播渠道中是有“把关 人”存在的,其将对信息可否进入传播 渠道,或可否继续在传播渠道中流通而 作出决断。
在网络时代,政府在网络信息传播中 就处于“把关人”的位置。2000年9月 25日公布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 法》、2005年9月25日起施行的《互联网 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4年8月 26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 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 工作的通知》和2015年6月1日正式实施 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 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制度,都在营造清 朗的网络空间,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 康有序发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维 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中,体现着把关 人的作用。但政府实行把关人的作用强 化互联网治理,并不意味着要舆论一 统,也并不代表着要用“捂” “堵”
(-)社交媒体是热点新闻信息报道 的主要舆师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 展,社交媒体日益成为热点新闻事件曝 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主战场。社交媒体 的发展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畅通快捷 的信息表达的渠道,同时也是一个相对 宽松的意见表达的平台。在一些事例当 中,社交媒体尤其是“两微一端”在信 息发布的时效性上远远领先于传统媒 体,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已经不再是传统 媒体舆论场的附属品,而是真正成为热 点事件发生后的舆论主阵地。
浅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浅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传播作用
○韩 玄
【摘 要】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革。而微博这一全新的社交网络 平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迅速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并且在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从微博的 定义、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到的传播作用。
2、强烈的现场感,亲切感
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是通过口语化的 语言来表达其内容的,所以用户便可以将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发布出来,或对公共 事件发表看法,或者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再加之微博的使用者们,采用你一言
我一语的聊天方式评论及回复,使人们置 身于公共事件的事发现场,让使用者有一 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使得微博对公众 更加具有吸引力。
友便通过微博发布了最早的地震消息,这 条消息比网络上最早的消息源还要早上 6 分钟。而第一批救灾的各界人士和当地 的群众,他们也通过微博发布有关地震救 灾的其他相关信息,成为了救灾信息的主 要来源。他们通过微博将在地震现场的所 见所闻发布出来,让关心灾情的广大网民 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第一手关于 地震的相关情况,也实现了对社会公共事 件的现场直播,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公 共事件信息的渴望。
3、使用者的大众化,普及化
在 Web2.0 时代,人人都有 “麦克 风 ”,个 个 都 可 以 是 新 闻 记 者 。而 微 博 更 是以其自媒体的性质让话语权大众化、平 民化,不再让信息的发布权仅仅停留在社 会的某一个阶层,而是让它广泛延伸至普 通民众。让普通民众随时报道发生在自己 身边的新闻事件,让大众充当起新闻记者 的角色,弥补了传统媒体所遗漏的新闻事 件,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微博的使用 让受众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以及公 共事件评论者,改变了普通大众仅仅作为 信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从网络新闻跟帖看网络新闻用户如何生产意义
从网络新闻跟帖看网络新闻用户如何生产意义【摘要】网络新闻跟帖或称网络新闻跟帖评论,是一种完全由网民参与和主导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新闻及其附在之后的网络新闻跟帖评论形成一个意义表征系统。
开放的跟帖平台是意义的市场,网络新闻用户将各自生产的意义陈列出来,得到再解读,任何一条都有可能得到跨网页、跨网站甚至跨媒体的传播。
【关键词】新闻跟帖;网络新闻;生产意义传播学者施拉姆(wilburlang schramm)认为,媒介的影响不是单纯的“媒介的影响”,而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对媒介使用的结果”。
互联网不仅是新闻信息的载体,同时也为网络用户营造了反馈与交流的公共领域。
互联网甚至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网络新闻用户是消费者的同时,还是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
他们生产的意义进入网络开放的场域,形成可以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网上舆论。
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更容易地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也有更多机会和可能参与到新闻解读与反馈之中。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闵大洪认为,今天网友言论的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新闻均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媒体侧重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功能严重弱化,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诉求比较畅通的通道。
[1]在这个通道中,除了论坛(bbs)、微博客和社交网站等接口外,网络新闻跟帖是民众对现实社会反馈诉求的重要入口。
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考察,发现网络新闻用户解读新闻的方式,以及传播基于新闻事件的意义对舆论的作用;探讨网友为何在跟帖评论中具有“失范”行为。
二、研究对象从新浪网2000年率先开设新闻跟帖功能以来,新闻跟帖已成为各大门户新闻频道必备功能。
2003年12月3日网易第一条新闻跟帖出现。
2006年,网易总编辑李甬提出“光在新闻后面加一个评论页面远远不够,我们要给用户更高的权力,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内容的创造中。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
陈有西学术网的多篇博文剖析该案,该网至今已有 2800多万点击率,其中《李庄案,还有必要陪练吗?》 等文章形成了很强烈的网络舆论。
(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生态
微博客直接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及时更新发表 信息,信息得以在传播的主体、客体身份间自由转换, 线上可以走到线下,网络可以走向人际,这便突破了 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形 成了其独特的链状、环状、树状的对话结构,从而为 新闻事件的迅速传播、聚合和裂变带来了可能。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 受众群体发生变化。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
当今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对待媒体的态度有较大变化。 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多元、平等交流的平台,人们对媒介
传播的内容,有了理性的取舍,受众不再满足浅层次的信息获取, 更喜欢深层次探求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不再是单向的接受,而 是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平等的和其他受众进行多向交流。 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受众思想越来越活跃,价值取 向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们群众的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权利意识不断加强,并形成合力。 互联网上网民形成的舆论,越来越呈现强势,能在相当程度上左 右着社会舆论的走向,显示了作为社会舆论主角的新形象。网络 舆论经常左右事件的发展态势。
微博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二)消息来源和消息量剧增,增加了记者在寻 找新闻线索的难度。 • 海量信息的产生只需极其短暂的时间:一分钟内,微 博推特上新发的数据量超过10万;社交网络“脸谱” 的浏览量超过600万。一天内,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 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由于,微博的即时性和海 量的特点,记者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来识别有价值的信 息来传播。
(三)微博上存在众多的谣言、流言、虚假消息等,干 扰了网络空间的信息秩序。媒体易转载不实信息,降 低公信力,损害媒体形象。
“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 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马特· 罗勒 昆明暴恐案发生后,新浪微博根据网友举报,共 处理了“昆明以外各地出现恐怖分子”等不实信 息100余条;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新浪微博 处理了“越南通讯社宣称失联飞机已找到”等不 实信息400条。
(二)微博丰富了新闻报道形式,开启短新闻写作时代 微博由于140字符的限制,微博上的新闻必须简洁、 短小、实在。同时微博还可以以超链接、视频的方式 传播新闻,形式丰富。
(三)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两个舆论场,联动能够产生 强大的影响力。 例如,2012年曾经发生的湖南唐慧事件,一度成为 社会矛盾的激化点,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 民日报 新华社新华视点的官方微博@新华视点 以及 《中国青年报》的官方微博@中国青年报 及时发表 评论,其中尤以@人民日报 的微博影响力最大,8 月6日晚@人民日报 在“晚安贴”中说道:“然而, 当湖南永州遭强暴幼女的母亲因上访被劳教的新闻 传出,这一数字显得如此苍白。一个国家的强大, 不应只有GDP和奥运金牌,复杂的数理模型中,更 应包含百姓的权利和尊严、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 们共同努力。”这条微博随后被转发了十四万次, 并将此事件推向了舆论的最高峰。
浅谈微博客对传统媒体舆论传播的影响
浅谈微博客对传统媒体舆论传播的影响摘要:微博客在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其时代特征愈加明显,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从舆论传播而言,微博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于舆论传播的效果及对传统媒体的威胁造成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微博客与舆论传播间关系及特点的研究分别从传统媒体和微博客两个方面对于舆论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微博客;舆论;传播;信息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83-01一、微博客现有舆论传播优势微博客尽管起步较晚,但它的舆论推动力不可小视,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介,微博的舆论传播优势已渐渐显露。
1、“微博”的传播模式是一种半广播半实时互动的模式。
它与email或者博客不同,它的互动性非常强,转发或者评论,都使舆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几乎每分钟都在更新,具有及时、全面的特性。
尽管其专业性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比,但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
在“11·15上海胶州路高层住宅楼火灾事故”发生时,“微博”可以说是最早发布此新闻的媒介之一,用手机拍下照片让所有人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在事故后上万人的祈祷送福行动也让全国乃至全世界关心此事的朋友走到一起,团聚在一起,指责的舆论也此起彼伏,使11·15特大事故的舆论压力不断升级。
2、“言衷”的思想与情感。
“微博”用户发布信息所处的环境具有随意性与不确定性,这种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包括用户发布信息的时间、空间、心理状态等因素。
可以说“微博”用户发布信息不需要深思熟虑,处于“随时发布”的状态,中国人通常有个习惯“报喜不报忧”,然而在“微博”的平台上,无论你是何种情感,乃至愤怒和悲伤,只要你愿意可以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表露,对于某一事件有独到的想法,对于某一舆论有真诚的意见和批判都无任何限制的发表。
人人都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自己、呈现自己。
二、传统媒体的舆论传播传统媒体原先意义上是指平面媒体,这里我们暂时统筹为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影响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的影响作者:齐强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8期摘要微博作为一股新生的网络事务,很快在网络中进行流行,微博形成网络中一股独特的原创与宣传力量,目前对网络媒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网络媒体,乃至传统媒体都不得不重视微博的力量。
本文对微博客的特点、对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与模式进行浅述,描述微博对网络新闻注入怎样的力量,形成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客;微博;网络新闻;格局;模式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24-02微博是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多种途径发送信息。
微博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版块设计和广泛的传播功能,并且产生了创新独特的传播效果。
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效应,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媒体融合时代,微博的信息传播还蕴藏着很多想象不到的传播效果,我们期待微博在不断的创新与升级中释放更大的能量。
1 微博客的特点1.1篇幅小在Twitter中,微博容量的上限为140个字符,中文微博上通常也限制为140个汉字左右,由于篇幅短小,它具有与新闻相同的个性,极适合新闻的传播。
1.2移动性目前无论是在台式、手提电脑上、手机上、平板上都能攒写或者阅读微博,它在载体上的限制非常少,因此时效性很高。
目前很多传媒人士或者职业人士都会把微媒当作新的表达方式,这就使微博新闻的来源广泛,同时专业性、知识性都很高。
1.3便捷性微博的转发非常简单,要对喜欢的新闻进行转发,一秒钟即可完成转发过程,目前,转发是微博中最常见的行为,由于大量转发,可以达到大范围传播的效果,这应用在新闻中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同时微博在转发中,还附带有评论的功能,大量的评论会形成一个聚焦,它能使转发的效果进一步扩大。
1.4开放性微博与传统播客不同,它不以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为焦点,微博中,它是点对点的网状交流方式,每个人都是一个新闻制造源,每一个人都是传播的焦点,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微博客的信息极易形成互动,每个人都会积极表达自己想要传播的内容。
网络新闻评论
是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的就 新闻和社会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的场所;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性 ( 一) 点评的及时性
网络新闻评论的及时性不是以天计, 而是以小时计 或以分钟计, 甚至以秒计。
( 二) 阅评的递延性
从时间上讲, 网络新闻评论的递延性体现为对 新闻评论的上承与下继。
从空间上看, 递延性则体现为互动关系的建立, 从空间上保证网站与网民以及网民与网民间的 递延。
实际上, 对兰州牛肉拉面馆最知根知底的是谁? 是消费者和行 业协会,几乎每天都有消费者进出大小拉面馆, 而行业协会对 自家“ 孩子”的水平也心中有数。所以, 笔者建议, 政府不妨 把对兰州牛肉拉面馆“ 分等定级”的工作交给消费者协会和 行业协会这样的社会组织来完成, 行业协会负责监管所有牛肉 拉面馆的日常管理; 而消费者对哪家拉面馆服务和卫生质量不 满意, 就可以反映到消费者协会, 再由消费者协会反馈到行业 协会, 由行业协会决定是否按行业标准对其进行市场处罚。这 样一来, 政府有关部门就可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卫生、质量、服 务等监管、指导、服务上。三方各司其职, 通过一种协作来监 督好市场, 使其效率最大化。 由此看来, 政府要不要给“ 兰州拉面”评等级似乎已经有了 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是力避点评的随意性和情绪化。
3. 编者按语
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 而是一种依附于 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精辟简短的编者评论。
4. 新闻述评
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 既报道事实, 又对 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 评, 评述结合。
特点是评述结合, 以评为主; 述中有评, 评中有述; 由述而评, 以评驭述。
互联网连接千家万户,服务千家万户,影响千家万户,净化 网络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要自 觉遵守《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协助、配合管 理部门的工作,共同努力,构建起健康的互联网传播秩序, 促进互联网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信息多元与舆论一律--试析微博在舆论建构中的错误逻辑
信 息 多元 与舆 论 一律
一
试析微 博在 舆论 建构 中的错误逻辑
王 菲 ,马 磊
(陕西师范大学新 闻与传播 学院 陕西 西安 70 ( 110) }
摘 要 :微 博 客 作 为 互 联 网 时 代 的 一 种 新 型 的 融 合 性 态 参 与 到社 会 事 件 的 管 理 中来 , ‘ 根 ’成 为 中 国社 会 议 程 “草 媒 体 , 蕴 涵 了 巨大 的 能 量 与 可 能 性 。新 闻信 息 的 多元 、 它 多媒 的推 动者和 设置者 ,传统 的传 播生态和 游戏规 则正在 被打 社 体化 的标志性 特征 与庞 大的用户群使 微博 日益 成为舆 论滋 破 。” 会 公 众 掌 握 的 新 闻 信 息 在 媒 介技 术 的推 动 下源 源 不 生 的 平 台 和舆 论 意 见 的集 散 地 。 多元 的 新 闻信 息 、 多的 参 断地 涌 向 意 见 市 场 , 统 新 闻媒 体 不 再 是 新 闻信 息 的 唯 一 源 众 传 与者、 自由表达 的可能似乎预 示着微博 成为意见 交锋 的 自由 头 , 对 公 众 议 程 的设 置 遭 遇 严 重 的挑 战 , 视 和 引 导 舆 论 其 监 市场, 兼具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特征 , 但是 , 纵观社会 热点事件 的功能呈现 出弱化 的趋势 。另一 方面 , 微博 用户在技术 的成 中微博舆 论的走 向与数量 , 更多的呈现 出一种“ 其 舆论 一律 ” 全 与相对 匿名状 态的保 护下倾 向于 更加积极 大胆地 展示 自 的状态 。本 文 旨在揭 示微 博舆论 所呈现 的错误 逻辑 与其非 己的观点 , 播别人 的意见 , 传 当然 , 这是 在 “ 转发 ” 的过程 中 , “ 共 领 域 ” 的 具 体 表 征 以期 对 如 何 建 构 理 性 的舆 论 做 出一 在 一 种 心理 认 同 的 基础 上 进行 的行 为选 择 。 公 番 有 益 的探 讨 每 一 次 社 会 热 点 事 件 都 成 为 微 博 用 户 展 示 其 社 会 正 义 关键 词 :信息 多元 舆论一律 微博客 非公共领域 感 的舞 台。微博舆论更是在短时期 内以潮水般的趋势瞬间 占 据 整 个 社 会 的舆 论制 高 点 , 得 社 会 的 广 泛 关注 。但 是 , 观 获 纵 社 会热点事件 中的微博舆 论 , 我们更 多看 到的是 占有 多元新 微博客 作为 一种新型 的媒介 形式和信 息传 播形 态在社 闻信息 的微博用 户的一种缺乏理性思辨 的表达 , 这表现在微 会信息化过程 中的作 用 日益 明显 , 其诸多传播 特性使得 用户 博 舆 论 经 常 是 以 一 边 倒 的 趋 势 猛 烈 地 对 舆 论 事 件 的 当 事 者 的 信 息 占有 领 先 于 其 他 媒 体 的 受 众 。多 元 化 的 信 息 供 给 应 该 进行一致 的批 判或褒奖 , 而理性 的呼 唤早就淹 没在 这众生喧 产生 多元化 的意见输 出 , 是在微 博海量 的信 息流 、 见流 哗 的狂欢中。微博 用户意见表达 的随意性与舆论意见的一致 但 意 面前 , 微博 舆论往 往 习惯 性地呈 现 出“ 舆论 一律 ” 象 , 博 相对于其掌握 的多元化 , 现 微 深层面 的有关舆 论事件 的信 息来说 作 为一 种 媒 体 形 式 , 一种 舆 论 建 构 的平 台 , 约 翰 ・ 尔 顿 所 呈现 出一种错误 的逻辑。 与 弥 提 及 的 意 见 交 锋 的 自 由市 场 的 内 涵 以及 哈 贝 马 斯 笔 下 的 “ 公 二、 非理性 的意见 表达 与舆论建构——非“ 公共领域” 的 共领域 ” 理念都是相矛盾的。 的 表征 信 息供给 与意见输 出的矛盾——微博 客呈现 的错误 约翰 ・ 弥尔顿 在《 出版 自由》 论 一书 中提 出 “ 意见 的 自由 市 场 ” 念 , 出正 确 的意见应该 是在意见 的 自由市场 中进 概 指 逻辑 微 博客作 为一种 新型的媒介形式和传播 形态 , 它的 出现 行 交锋的结果。在经过意见 的交锋 过程中 , 误的新 闻信息 错 和 发展对于媒体介质 本身来说是一种形 式上 的进步 , 微博客 被 厘 清 , 确 的意 见 占据 主 要 的 地 位 。但 是 , 观 我 国诸 多社 正 纵 在舆论 生成过程 中 , 意见 的 自由市场 从未 以某 内容资源与 渠道 资源的多元化又 为其 奠定了内容上 的优 势 , 会热点事 件 , 在 “ 容 为 王 ” 新媒 体 时 代 成 为其 迅 速 发 展 的 有 力武 器 , 内 的 从 种 客 观 真 实 的面 貌 呈 现 在社 会 公 众 的眼 前 。 社 会 信 息 层 面 上 来说 , 博 客 毫 无 疑 问加 速 了社 会 信 息 的流 微 哈 贝马斯认 为“ 所谓 公共领 域 , 首先意指 我们 的社会 生 动 和 发 展 , 使 社 会 信 息 更 加 趋 向 于 透 明 化 , 为 一 种 新 媒 活 的一 个 领 域 , 并 作 它原 则 上 向所 有 人 开 放 , 这 个 领 域 中作 为 在 体技术 的注 解 , 微博客 这种 新兴媒体形式本 身也为更 多的社 私 人 的 人 们 来 到 一 起 , 们 可 以 自由 地 表 达 和 公 开 他 们 的 意 他 就 从 会公众所信任 、 接受。 根据 C NI N C发布 的《 2 第 8次中国互联 见 , 普 遍 利 益 问 题 达 成 共 识 , 而 对 国 家 活 动 实 施 民 主 控 ”1 3 “ 是 网络发 展状况统计 报告》 显示 , 截止 2 1 0 1年 6月底 , 中国微 制 。 I 公 共 领 域 是 历 史 的 产 物 , 伴 随 着 政 治 经 济 传 播 技 术 博 用 户 数 量 达 到 1 5亿 , 以较 快 速 度 急 剧 增 长 … . 9 并 。 的发达 而产生 ,另外公共领 域必 须体 现 出平 等和 批判 的原 从 新闻生产 的角度来说 , 微博新 闻信 息的生产从某 个层 则 , 最重要 的是 它必须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群众基础。” l 4 面上颠 覆了传统媒体 的新 闻生 产流程 , 构了新 闻信 息传播 重 新 媒体 时代 , 随着社会 急剧转型 , 伴 多元利 益群体 的分 诸 过程 中的传授 角色及其功 能。传者与受者的区分更多地表 化导致社 会矛盾频发 , 传媒技术 的发展又使社会公 众有机会 现 为一种 主动 的表 达或 是主动 的关注与评 论等 以 自我 意识 以发表意见 的形式参与到社会事件 、 社会 矛盾 的管 理与解决 为中心的选择性过程 中。在微 博中 , 个使用者都 兼具信息 中来 , 每 这就为公 共领域 的形成提供 了条件 , 微博 作为一 种新 源 、 播渠道 和信 息归宿等 多重角 色 , 多的微博 参与 者在 型 的社 会交流平台 , 传 众 它具 备 了建构公共领域 的技术 上的可能 行使信息传播者 的角色功能过程 中提供 了相 当多的信息 , 促 性 , 即为所有 的微 博用户 提供 了~ 个相对平 等的 , 自由交流 使微博平 台上 的新闻信息以爆炸性趋势增 长 , 微博 客成 了第 的独 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 的一个领域 , 同时也 具备 了就某种 手 新 闻信 息 发 布 的主 要 平 台和 舆 论 的 滋 生 地 。 公共话题展 开对话 和批 判性讨 论 的条件。但 是在微 博平 台 从 用户角度来讲 , 为数众多的微博用 户以积极 主动的姿 上 , 有诸 多 因 素 影 响 其 成 为 哈 贝 马斯 笔 下 的 “ 共 领 域 ” 公 。
微博客的传播特性浅析
微博 公众 人 物须 明晰 自身 的传播 力
制力 比较薄 弱且不 稳定 。 因此 , 我们 期 待 针对性法 律法规尽快 出台 , 使微博公众 人 物 的伦理 责任在 “ 自律 ”主导与 “ 他律 ”
预 防 的结 合 中进 一 步 实 现 。 口 参 考 文献
众 出版 社 , 0 4 9 20:5
和责任 , 当发现信息传播与事实 不符或评
论不 当时 , 除了及 时澄清 、 纠正 , 以防止错 误信息 和负面影 响继续 扩散 ; 要担负起 更 对事实 真相重新进行 传播 的责任 , 以弥补
过失 、 小损害 。 减 结语
④ 尹 鸿 ,( 众 性 决 定公 众 人 物 话 语 ( 公
份 和伦理 责任 , 播信 息 、 表评论 须审 传 发
慎 , 身于公 众 的道德 监督 之下 , 受伦 黄 接
21 1年 0 0 3月 1 日 9 ( 者 : 国 政 法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新 闻 作 中
② 薛 波 主 编 ,潘 汉 典 总 修 订 : 元
理 质询 和人格追 问 。 当然 , 自律性 的伦理 规范有其不可忽 视的局限性 , 主体 的控 对
收音机用 了 3 8年 , 电视用 了 1 3年 , 互联
、
微 博 客 兴起 与 现 状
样 被 人 们 广 泛 使 用 。 些 网 络 终 端 的 发 这
2 0 年 ,埃 文 ・ 廉 姆 斯 06 威
( vn・ Ea
网 用 了 4年 ,而 微 博 只用 了 1 月 。 4个 ”中
展 带 相 继 开 通 微 博 ,0 0年 也 随 之 成 21
博用户数量 以惊人 的 2 8 %的增 幅 , 0. 9 已从 分地 点地成为信息 的传播 者与接收者 , 也 21 0 0年底 的 6 1 万人暴增至 1 5 ” 3 1 . 亿。 9
网络舆论场的“意见领袖”
分秋 色的 ,是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具有
自 生自 灭。0
5 1
2 0 1 3 1 0 3 总第0 7 9 期
图 2 近 年传 统 媒 体和 “ 意 见领 袖 ”在 舆 论 议 程 设置 中的 作 用 ( 抽样 :1 2 0 件 )
“ 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
共同塑造主流民意
美 国的微博客T w i t t e r( 推 特 )有个
根 据传 播 学 上 的 “ 二 级 传播 ”假 设 ,新 闻事件不会直 接作 用于公众 ,而 是 由一 些 民间专家先行做 出解 读 ,形成
统 媒体 的 “ 背 书 ” ,通 常 不可 能 进入 主 流 民意 。一 些 地方 政 府 “ 应 对 ”舆 论 危机 的秘诀 ,就是 下 令传 统 媒体 不 介入 , “ 网上来 网上去 ”,让 网络舆论
这些 “ 意见领袖 ”在设 置议程 、掌握话
语权 。
今 天 ,能 与 网 络 “ 意 见 领袖 ”平
统计 ,2 万名精英用户 ,只占注册用户的
0 . 0 5 %,却 吸引 了一半 的注意力 ,即一 半 帖文是对极少数精英用 户的转发和评 论 。中国的新浪微博也有类 似的情形 , 大约3 o o I  ̄ “ 意见领袖 ”掌握着议程设置 权 ,从而获得相 当大的话语权 。
感 ( 见 图2)。因此 ,网络热点离 开传
新 闻调查 的职业 权威 性 ,对 网络 传 闻 起 到 验证 作用 ,并 能挖 掘 出更 多 的 细
节 。传 统 媒体 的价值 判 断 ,还 能 让持
重 老成 的公众 有 一种 意 识 形态 的安全
价值判 断 ,传递 给公众 。公众对他们十
分 信服 ,甚至到 了盲从 的程度 。网络舆 论看似亿 万 网民在发声 ,但 核心环节是
微博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
微 博 勃 兴成 为 舆 论 监 督 新 阵地
网上有一个著名 的段子 :某个小领 导对一女孩图谋 不轨 , 女孩反抗 , 领导骂
道 :别 闹 了 , 可 是 有 背 景 的人 !” 孩 “ 我 女
一
收发信息的首选 载体 之一 。微博 以短平
快、 互动 性强 的优 势吸 引了众多意 见领 袖 和传统媒体人 ,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
体上出现深度评论和调查 ,并 同时伴随 着微博上不 间断地 “ 爆料 ” 一场微博 事 , 件就此 达到舆论监督 的高潮 。 虽然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增强 , 但不可否认 的是 ,微博也存在缺陷和不 足, 主要表现在报道重大新 闻事件不够全 面、 传播信息真真假假 、 可能牵涉到人的
微博成舆论监督新阵地 ,丰富 了民 众 的表达渠道 , 有益于还原民众的知情 、 参与 、 表达 和监督等权力 , 同时也是我 国
民主政治发展的标志。但是这并不意 味
着微博上的舆论监督就没有 负面效应 。
作为一种 全新 的媒体 ,微博 的便捷
性、 即时性 和互动性最为人津津乐道。 一
况统计报告 》 显示 ,0 1 2 1 年上半 年 , 中国 微博用户从 6 3 万人增至 1 5 31 . 亿人 , 9 增 长 约 2倍 。微博 在 网 民中 的普及 率从
1. 3 %增 至 4 . 8 0 %。从 2 1 底 至今 , 2 0 体危机论 “
督 的合力 。问题解决 了, 工作 改进 了 , 舆
论监督 的正 面效果就显现 出来 了。
让 舆 论 监 督 成 为 正 面 报 道 ,还 需 要
舆论监督上频频缺席 、 失语 ,姓党 ” “ “ 、为
民” 就无从谈起 。因此 , 各级党委和政府 应该站在提 高舆论 引导能力 的高度 , 大
微博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微博传播的舆论影响力作者:钟瑛刘利芳来源:《网络传播》2013年第02期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和独特的用户关系,微博日益成为新媒体格局中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媒介形态,而其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在不断彰显微博舆论影响力的同时,也引领着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舆论关注点。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源自美国的Twitter,2007年进入国内。
2009年9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之后腾讯、搜狐、网易陆续推出了各自的微博平台。
据CNNIC在《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中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已达3.09亿。
微博作为最迅速便捷的传播媒介,因其低门槛、高互动、高首发率,在网络舆论场中频频发力。
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效果对网络舆论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微博在舆论发酵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微博的传播优势不仅使其成为舆论的重要发源地,也影响了舆论的整个发酵过程。
在舆论发展的生长期,微博加速其扩散,推动舆论高潮;在舆论发酵的成熟期,微博意见领袖推波助澜,影响舆论走势。
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和独特的用户关系,微博日益成为新媒体格局中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媒介形态,而其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在不断彰显微博舆论影响力的同时,也引领着转型期我国社会的舆论关注点。
首先,微博加速舆论扩散,推动舆论高潮。
微博融合了博客、论坛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有:第一,传播形式碎片化,140字的传播方式,门槛较低,方便快捷;第二,传播终端多元化,微博整合了多种客户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传播;第三,信息结构裂变化,微博具有转发、评论、关注等诸多功能,形成裂变式的传播结构,实现了快速的信息传播。
微博传播效果体现在网络舆论演变的过程中,热点话题在微博平台上快速形成庞大的微博量,对近三年来每年排名前五的热点舆论事件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的微博数进行统计,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影响力较大的舆论事件的相关微博数都达百万数量级以上。
2010年单起舆论事件相关微博数最高达到200多万,2011年增长至900多万,2012年直接飙升到近7000万,整体呈增长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
2010年第3期 总第105期
新闻大学
JOURNALISM QUARTERLY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且不说网络新闻传播中已广泛应用的Html语言,Dreamweaver,音视频软件,也不说社会性媒体中使用的网络书签Delicious,图片分享网站Flicker,单说现在时尚的微博客(Twitter)就给网民带来日新月异的心理冲击和文化记忆。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雄居世界第一。
网络新闻传播以其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互动性等诸多优势,为广大网民的言论自由和话语表达开拓出一个广阔的空间。
“据保守一点的估计,约有70﹪的网民都曾上网发表评论”[1]网络新闻评论为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的坦陈己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
而微博客技术平台上的网络新闻评论,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微博客指博客的微缩版,也称一句话博客。
是Web3.0新兴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
博主可以抒情闲侃,分享照片,只是每次不能超过140个字或一张照片。
博主不必仔斟酎评论标题的标新立异,内容的起承转合,结论的铿锵有力,而是用最简单的句子将最想说的话写下。
短小精悍,简洁明快是微博评论的语言特征,这也是网民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微博迎合了网民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同时,微博还能通过Msn,QQ,Gtalk,手机等通讯工具,满足用户即时互动交流的愿望,反映了信息传播方式变革的时代潮流。
微博客有力推动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
微博客网络新闻评论的话题选择带来了多元的话题信息,打破了传统的媒体设置议题的单一局面。
在微博客的技术平台上,众多的评论话题让网民很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很容易参与到新闻评论的队伍中。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大家最关心什么?什么变动对大家的生活影响最大?大家现在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什么?最好的答案来自网民。
媒体应该借助微博的平台倾听网民的声音,然后从网民最热烈的讨论中选择话题,设置议题。
来自网民的议题最容易激发网民的兴趣,而网民的热烈讨论必将给媒体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是一相情愿地将设置好的议题娓娓道来,以自以为是的姿态和口吻强行推销给受众,如报纸电视中的新闻评论。
而微博带给受众的议题,是即时的,生动的,大家正关心的新闻。
这些新闻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张月萍
[作者简介] 张月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临沂 276000)
【摘 要】Twitter(微博客)获得2009年“最热英文词汇”榜首荣誉,这充分说明了IT新技术对网络传播的深刻影响。
对网络新闻评论而言,微博客技术带来多元的话题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设置议题的单一局面;在传播过程中,微博客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新闻评论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
因此,每一位微博评论者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疏导消极、狭隘、非理性的思潮和情绪,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话语体系。
【关键词】微博客(Twitter);网络新闻评论;多元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
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来自大家生活中和心灵中的湿漉漉的话题,与广大网民息息相关,而且是多元的,丰富的,灵活的。
加拿大社区主导新闻媒体网站Rabble的创始人朱迪.瑞比克(Judy Rebick)说:“主流媒体的工作人员把自己定位于仲裁者的角色,只要媒体自以为他们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他们就永远不能很好地利用人们的智慧。
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对知识截然不同的理解。
”[2]
实际上,微博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正在作为一种媒体影响网民的生活,如2009年岁末微博对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的报道,就为当地居民带来清新的民主气息。
2009年11月23日是广州市城管委成立后的第一个街访日。
番禺区华南版块的业主们选择这个机会进行上访,表达他们反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诉求。
上访之前,番禺的居民通过新浪微博发表各种评论,表达各自的意见,有效地统一了思想。
到上访时,交通工具,交通路线,集合时间和地点都发布到微博上。
在上访现场,网友lemoned,wenyunchao等在不同的位置通过微博客对现场上访的情况进行报道分析。
这些报道有图片,有说明,直观而及时地向场外关心垃圾焚烧的人们传递着现场信息。
由于微博的号召和评论,不断有人赶来加入上访队伍和提供支援。
微博迅速把这一事件推向网络深处。
很快,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新闻1+1栏目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正面报道[3]。
央视的报道为广州市政府处理事件指出了方向,最终使这件事得到圆满的解决。
微博在这件事上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微博大多反映的是网民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网民身陷其中却无力解决。
这为网络新闻评论增添了诸多民间的议题,如网民的衣食住行等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
假如没有微博,传统媒体很可能不太关注这些信息,他们的评论也许一如既往。
微博在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过程中,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
对任何一个新闻事件和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变革来说,在媒体之外,有更多更亮的眼睛,有更深更新的思考。
可以说,媒体之外的见证者,观察者,评论者的分析会更加生动形象,更加精辟深刻。
毕竟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微博技术平台上荟萃的新闻评论有效拓展了新闻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尽可能还原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在微博的技术平台上,网民围绕同样的新闻话题,全方位提供新闻信息,积极参与讨论分析。
一旦新闻信息有了失误,全民参与纠错,这种全民参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媒体单一作战报道新闻信息的模式,多元视角多元维度框架下的新闻报道必将走上更加专业的道路。
在全民参与下,网民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加严谨的推理,更加理性地探讨,更加多元的评析。
在微博的技术平台上,网络新闻评论的价值取向也日渐多元。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日益多元,而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网民的思想观念的网络新闻评论就表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
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信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感倾向的网民都能平等地发表对同一新闻信息的评论时,不同文化体系的冲突,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不同价值观念的争辩将是新闻评论的常态。
因此,新闻评论所折射出来的多元的价值取向是一定时期社会各阶层生活状态的生动反映。
“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4]科技改写了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
微博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
无论是评论话题的多元,还是新闻信息的全程全方位提供,微博技术带来了传播模式的变化。
它促使我国的新闻传播向着自主,民主的境界推进。
因此,每一位微博评论者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疏导一切消极的,狭隘的,非理性的思潮和情绪,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才华和胆略,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话语体系。
注释:
[1]丁法章:《漫谈网络新闻评论》,载《新闻大学》,第91页,2008年第4期。
[2]高钢:《维基技术的本质及影响》,载《对外传播》,第44页,2010年第1期。
[3]张振成,《微博客改变了番禺人的生活》,载《网络传播》,第4页,2010年第2期。
[4][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加)弗兰克.秦格龙: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第199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9
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
作者:张月萍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传媒学院,临沂,276000
刊名:
新闻大学
英文刊名:JOURNALISTIC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3)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wdx201003017.aspx
授权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wflsxbt),授权号:fb8dcdfd-dcf8-4557-8ee2-9e91012b3284
下载时间:201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