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发育过程。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加深对雌雄两栖动物识别方法的理解。
3.创设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5.实地调查要实事求是,调查报告要详细、完整。
6.阅读拓展资料要用心体会,做好笔记,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素养。
5.能够分析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态因素,如温度、湿度、水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发育过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态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保护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观点,分享学习心得。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请简述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2.请描述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功能以及发育过程。
1.生殖器官结构:通过展示青蛙的生殖器官图片,讲解雌雄青蛙的生殖器官特点,如卵巢、输卵管、子宫、睾丸、输精管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识别雌雄两栖动物。
2.生殖过程:以青蛙为例,讲解两栖动物的抱对、产卵、受精、孵化等生殖过程,强调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来源:ZXXK]重点难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教具教法:课件、挂图;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师:“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
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说的很对。
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
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
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
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
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生:有时在水里面会看到一只青蛙爬在另一只蛙背上。
生:它们还紧紧的抱在一块儿。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
这就叫“抱对”。
抱对后,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释放出精子,雌雄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抱对”有什么意义呢?生:雌雄蛙紧紧的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精子更好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来源:]师:说得很对。
大家见过这种受精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上下两面颜色一样吗?生:见过,而且是很多粘在一块儿,一团团的。
生:它上面的颜色深些。
师:很对。
上面的颜色深有什么好处呢?对,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类群。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和卵胎生,并理解其生活史中的变态发育过程。
使学生认识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变态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生活史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图表。
实物或模型,如青蛙、蝾螈等两栖动物的标本或模型。
实验材料:蛙卵、蝌蚪、发育观察盒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青蛙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青蛙是如何繁殖后代和发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新课讲解】(25分钟)1. 两栖动物概述(5分钟)讲解两栖动物的定义、特征和主要类群,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两栖动物。
师生对话: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些两栖动物,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5分钟)讲解两栖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卵生和卵胎生,配合图片和视频展示。
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求偶行为、交配方式和产卵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10分钟)详细介绍两栖动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蝌蚪阶段、变态阶段和幼体生长等。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生物学伦理教育,让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两栖动物为什么要在水中产卵?”“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5.教学评价全面深入: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讨论发言等,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旨在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和发育过程。通过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投影出示谜语2、师语:青蛙是两栖动物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题目1、两栖动物除青蛙外,还有()、()和()。
2、能鸣叫的是(),口角有一对()。
3、雌雄蛙有抱对现象,然后雌蛙将卵产在(),雄蛙将精子也产在()中,完成受精作用。
4、两栖动物分布较少,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是: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需在()中进行,幼体要经过()才能上陆生活。
三、合作探究1、介绍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2、探究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1)观看蛙的生殖和发育视频资源。
(2)讨论以下问题:雄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蛙的个体发育经历了几个时期?(3)交流小结:生殖过程:求偶(鸣叫)-----抱对------排出生殖细胞------受精(水中)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体外(水中)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
(5)总结归纳:发育特点:变态发育3、探讨环境条件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1)阅读课本资料,分析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内容突出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知识目标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自信、热情、感恩,用自己的爱心创造美好生活。
对该节内容进行学习的是八年级的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讨论、探究意识及一定的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强,但青岛市区的孩子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较为陌生,不易直观的呈现,因此采用的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表演课本剧、资料分析法、图表对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探究,如何细致观察,教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导入主要以编排课本剧、诗歌引入的方法引入课题;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采用静态浸制标本观察与观看动态录像相结合,并通过图表对比进行突破。
对于树立环保意识,是以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启发式教学贯穿其中,学生则主要通过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找到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静下来,铸我实力;拼上去,亮我风采。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互相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育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改变,以及导致这一改变的缘由,培育学生爱护环境,关注环境改变的意识,增加爱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课前预备教师:预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改变及其缘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青蛙是什么动物?等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青蛙的受精是在中进行的,发育方式是。
2、青蛙的幼体用呼吸,成体用呼吸,帮助呼吸。
3、青蛙幼体与鱼相像,通过的摇摆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成体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动。
〔三〕合作探究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四〕达标训练1、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事实上是指〔〕A.雄蛙的鸣叫B.雌蛙的鸣叫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D.蝌蚪的鸣叫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假如寻声找去,你会发觉池塘中的青蛙正在抱对。
不久,假如你再来,会在水中看到小蝌蚪。
八年级生物下册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新人教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概念2.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收集,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2、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1.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青蛙鸣叫和抱对的意义。
4.青蛙和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难点:1.早期蝌蚪与成蛙的比较2.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学习过程中环保意识的渗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预习本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由于居住在海兴小城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三、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较法等。
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采用“分析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方法,实现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整理分析资料提升能力五.板书设计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鸣叫:雄蛙求偶2.抱对:提高受精率3.生殖发育: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迁,水质污染六、教学理念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本节课在着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还具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视频、图片等。
四、相关资源《【知识解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视频资源,《【活动设计】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卡片资源,《【生物世界】蝌蚪用鳃呼吸》知识卡片资源,《【生物世界】两栖类的生殖趣闻》视频资源,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系列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我们都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请同学描述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它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总也找不到妈妈?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新知讲解】(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初二生物学教案初二生物学《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关注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增强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体会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 难点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青蛙的视频,提问:青蛙属于哪一类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特点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 讲授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展示青蛙繁殖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生殖行为。
教师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
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雌雄蛙抱对,促进排卵和排精,提高受精率。
两栖动物的发育展示青蛙发育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青蛙发育的各个阶段。
教师讲解: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
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幼蛙和成蛙生活在陆地上和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无尾。
分析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如尾巴的消失、四肢的出现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讨论:为什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幼体生活在水中,所以离不开水。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如数量减少、栖息地破坏等,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3.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再次强调保护两栖动物的意义。
4.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并写短文介绍。
初中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环境、生命周期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水域、湿地等。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命周期,强调其独特的变态发育过程。
2.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孵化、蝌蚪、变态等阶段。
-通过动画、图解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家庭实践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这些实践性强的任务,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科素养,为保护两栖动物和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1.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利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时,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分析不全面的问题。教师需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讲故事、分享有趣的两栖动物知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采用问题导向,促进探究学习。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践验证假设。
3.结合实验和观察,强化直观体验。
-安排观察两栖动物实物的活动,如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增强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直观感知。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3)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通过讨论和多媒体来进行渗透引导来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青蛙是农业益虫,经常被古人描绘的入诗入画,比如宋朝诗人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们今天就以青蛙为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畅所欲言:关于青蛙,你了解多少呢?(展示青蛙图片或活体。
)学生: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到处找妈妈;青蛙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它长大以后尾巴就逐渐消失了;青蛙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它是用肺来呼吸,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它的四肢中后肢是比较强大的,前肢短小,特别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以外,它的皮肤也能辅助呼吸;而且青蛙的皮肤很光滑,在游泳时是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的。
设计意图:给其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握学生对青蛙知识的了解,以便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创设问题:我想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教材P1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帮我找找答案1、who :谁发出交配的信号?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3、Where:蛙的交配和发育在哪里进行?4、精子和卵子如何相遇?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学生:春末夏初,我们在野外经常能够听到青蛙的鸣叫,这些鸣叫的青蛙都是雄蛙。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奥秘,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等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对两栖动物特殊的生活习性和发育过程的理解可能尚显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详细介绍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它们的生命周期、生活习性等。
2.其次,重点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受精过程、发育过程,并特别强调变态发育的概念和意义。
3.再次,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栖动物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掌握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学生能够阐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学会观察和分析两栖类生殖与发育过程中生物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殖方式。
2.变态发育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3.环境因素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影响。
4.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
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我会强调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生物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两栖类生殖与发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方案
(2)新课学习
-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生殖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等现象。
-通过实物观察、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重点讲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及实例。
-分析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优势?
2.生态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态环境?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了解两栖动物生活史的基本知识。
2.能够描述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理解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等生殖特点。
3.学会观察和分析两栖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两栖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等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巩固拓展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讲述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而到陆地生活。
教材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普遍知道两栖动物,但因城市生活条件有限,学生亲自接触两栖动物的机会不多,所具备的常识性知识几乎都来自书本,对两栖动物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当模糊。
(三)教学环境分析
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对两栖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在分析资料上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理解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
2.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3.了解其它两栖动物的种类;
4.分析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5.了解保护青蛙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观察能力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增强环保意识,增加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二)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原创精品套件(教案)
蛙的区别
征
干和尾部,没有 四肢,没有尾
尝试对蝌蚪
四肢
与青蛙的区
头部 感 觉 器 官 不 发 视觉、听觉较敏捷, 别
达,头后两侧有 没有尾
鳃
躯 干 、 通 过 躯 干 和 尾 后脚强大,前肢短小,
四肢、 部 的 摆 动 产 生 适于在陆地跳跃;后
尾
运动,适于在水 脚趾间有蹼,适于在
中游泳
水中游泳
运动 用尾运动
热带雨林与山地森林。目前,由于其栖息地被破坏,
这种箭毒蛙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3.环境条件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
(1)青蛙集群的原因
青蛙集群是为了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
卵场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离不开水,
指导进行资料分
它们只能生活在水域附近或较潮湿的地区,随着池
析了解环境条件
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以及人类生产、
的道路上,青蛙尚未完全解决在陆地上的呼吸问题。
青蛙的皮肤通透性大,不能生活在极度干旱的环境
中,这也限制了青蛙的分布。
2.两栖动物的现状
与其他动物类群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
的种类较少。由于人们的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水
域面积的缩减等,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再加上人类的捕杀,两栖运动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
染物的影响。
教材第 16 页“讨论”
【①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
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
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
指导完成教材第
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
16 页“讨论”
种类减少。】
【②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水环境被污染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本节讲述的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型,它既保留了水生动物的特点又具有陆生动物如爬行类的特征。
其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这就注定了它的弱者地位。
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形成生物进化的思想。
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昆虫的生值和发育,对动物有性生殖和变态发育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更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说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描述蛙的发育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殖有一定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及突破】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难点:蝌蚪和成蛙的区别突破:充分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分析,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与指导激情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然后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说出青蛙鸣叫的时间、意义,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述。
这样有利于掌握学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有关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视频、图片,多种两栖动物的图片;环境破坏对两栖动物影响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数字化资源额使用与意图1、展示猜一猜:一个小小游泳家,1、猜谜,回答:青蛙出示谜语利用希沃电子白板的遮盖功能盖住谜底,激发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精品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课时:1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有关吗?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解释说明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ZXXK]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
课件、挂图;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师:“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都是描写了蛙的叫声,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一般在什么季节可以听到蛙叫?青蛙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中?
生:春末夏初青蛙叫得很厉害。
青蛙一般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池塘里、小河旁。
师:说的很对。
那么青蛙为什么会鸣叫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喉还是有其他原因?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
生:我想青蛙唱歌和孔雀开屏差不多,都是为了吸引雌性。
生:只有雄蛙才会唱歌。
师:回答得非常好,看来平时大家的观察很仔细。
雄蛙的口角两边或一边有鸣囊,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卖弄自己的歌喉,吸引雌蛙。
雌蛙以鸣叫声来选择雄蛙。
所以说青蛙的鸣叫是和生殖有关的一种现象。
那么,除了鸣叫之外,青蛙在繁殖季节还有那些现象呢?
生:有时在水里面会看到一只青蛙爬在另一只蛙背上。
生:它们还紧紧的抱在一块儿。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
这就叫“抱对”。
抱对后,雌蛙排出卵细胞,雄蛙释放出精子,雌雄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抱对”有什么意义呢?
生:雌雄蛙紧紧的抱在一块儿,可以使卵细胞和精子更好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
师:说得很对。
大家见过这种受精卵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上下两面颜色一样吗?
生:见过,而且是很多粘在一块儿,一团团的。
生:它上面的颜色深些。
师:很对。
上面的颜色深有什么好处呢?对,主要是为了吸收光,利于本身的发育。
大家通过学习蛙的生殖活动,想一下青蛙的生殖有什么特点?必须在水里进行吗?
生:青蛙是体外受精。
生:雌雄异体,并且生殖活动离不开水。
师:非常正确。
青蛙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师:大家还记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下面请同学把这个故事讲一下。
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妈妈?[:ZXXK]
(学生讲《小蝌蚪找妈妈》)
师: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
生:它总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找。
生:小蝌蚪不知道自己和妈妈长的差别太大,因为一般动物孩子和父母都长的差不多。
师:蝌蚪和青蛙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生:蝌蚪像鱼,有尾巴,青蛙没有。
生:蝌蚪没有四肢,青蛙有。
生:生活环境也不一样,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蝌蚪只能生活在水里。
师:大家看课本P48彩图思考青蛙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几个时期呢?
(学生思考、回答)
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生:受精卵--蝌蚪--有后肢的蝌蚪--幼蛙--成蛙
师:大家看那组同学更正确呢?
生:第一组。
师:很好。
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的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大家知道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那么谁可以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呢?
(学生思考、讨论)
生:像青蛙那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师:很好。
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呢?[:]
生:蟾蜍也是。
师:很好,其实还有很多,像:大鲵,也叫娃娃鱼,还有蝾螈等等都是。
我们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那么大家总结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师:很好。
大家通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那么水环境的好坏对青蛙有很大的影响。
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
生:保护水资源,使青蛙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爱护青蛙,不乱捕杀它们。
师:说的很好。
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来保护青蛙吧!
测试题:课后练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