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
![陈共《财政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35d848866fb84ae45c8da5.png)
《财政学》习题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1、公共物品主要得提供者就是:ﻩﻩﻩﻩﻩ()A、政府B、市场ﻩﻩC、企业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得损失或应得未得得收益得现象被称作:(ﻩ) 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ﻩC、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得就是:ﻩﻩ( )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得边际收益递减与边际成本递增C、规模扩大引起得边际收益递增与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得总收益增加与平均成本得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得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ﻩﻩ()A、市场失灵ﻩﻩ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得状态被称作:ﻩ(ﻩ)A、市场失灵ﻩ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ﻩD、寻租6、外部效应就是指: ﻩﻩﻩﻩﻩ()A、微观经济主体得活动对她人带来得影响B、厂商活动对她人造成得损失C、微观主体行为给她人造成得损失未予补偿或给她人带来得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她人得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得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ﻩﻩ( )A、竞争性产品ﻩ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就是指:ﻩﻩﻩﻩﻩﻩ( )A、人人都需要得产品ﻩﻩ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得产品ﻩC、具有非盈利性得产品D、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得产品9、混合物品就是指: ﻩﻩﻩﻩﻩﻩ(ﻩ)A、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各占一半得物品ﻩ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混杂得物品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特征得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得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得就是:ﻩﻩﻩﻩ()A公共需要就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得总与ﻩ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得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得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11、财政分配得目得就是满足: ﻩﻩﻩﻩ()A、社会公共需要ﻩB、私人需要ﻩ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得需要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就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ﻩﻩ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C、政府就是全社会得管理者ﻩ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得根源就是:ﻩﻩ(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ﻩ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得支配C、政治权力得滥用ﻩ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得排斥14、寻租就是指: ﻩﻩﻩﻩﻩﻩﻩ()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得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得行为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得行为D、政府职员靠手中得职权获取经济利益得行为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得经济作用主要就是:ﻩﻩﻩﻩ()A、决定全社会得资源配置ﻩ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得主体就是:ﻩﻩﻩﻩﻩ( )A、政府ﻩ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17、财政就是随着( )得产生而产生得:A、人类ﻩB、社会C、国家ﻩD、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得核心问题就是: ﻩﻩ( )A、资源配置ﻩB、供求关系ﻩC、公平分配ﻩD、价格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得就是: ﻩﻩﻩﻩ()A、政府ﻩB、计划C、市场ﻩD、宏观调控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就是解决:ﻩﻩﻩ(ﻩ)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得结构性问题ﻩB、劳动力结构问题ﻩ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得结构性问题ﻩD、经济效益问题21、经济稳定得目标集中体现为:ﻩﻩﻩﻩ(ﻩ)A、财政收支平衡ﻩﻩB、国际收支平衡ﻩC、总供给与总需求得平衡ﻩﻩD、充分就业四、判断题1、外部效应就是微观厂商活动对她人造成得损害、ﻩﻩﻩﻩ(错ﻩ)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错)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ﻩﻩ(对ﻩ)4、无论消费者就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得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ﻩﻩ(对ﻩ)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得竞争性与排她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就是政府提供得,公共产品就是市场提供得、ﻩ(错)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得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得方式、ﻩ( 对)8、社会公共需要得内容在任何社会都就是相同得、ﻩﻩ(错ﻩ)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得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ﻩ(对)10、公平分配就是财政得主要职能、ﻩﻩﻩﻩ(ﻩ错)五、名词解释1财政2公共物品3混合物品4公共需要5配置资源6稳定经济7外部效应8市场失灵六、简答题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就是失效得?4政府干预市场得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5政府干预失败得原因主要就是什么?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得稳定与发展?七、论述题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得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得干预 ?2、财政得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得基本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所谓“搭便车”现象就是指:ﻩﻩﻩ(ﻩ)A、个体行为给她人带来得损害ﻩ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ﻩ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ﻩﻩﻩﻩﻩ(ﻩ)ﻩC、企业ﻩD、社会组织A、市场B、政府ﻩ3、对混合物品,较好得提供方式就是:ﻩﻩﻩﻩﻩ(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ﻩ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4、国有国营得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ﻩﻩ()A、提供公共物品得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ﻩD、小型国有企业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就是指:ﻩﻩﻩﻩ()A、按劳分配ﻩﻩB、按资分配C、按权力分配ﻩD、按对社会得贡献分配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得财政措施就是: ( )A、税收ﻩB、国债ﻩﻩC、财政投资D、转移支付制度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合理配置得最低条件就是: (ﻩ)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得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得边际效率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得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得边际效率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得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得边际效率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得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得平均成本8、财政支出得核心问题就是:ﻩﻩﻩﻩ()A、提高财政支出得使用效益ﻩ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C、实现宏观经济得稳定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得效率高低时,其标准就是:ﻩﻩ(ﻩ)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ﻩﻩB、征税成本最小化C、财政投资得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ﻩ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得成本最小化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得对象为:(ﻩ)A、政府得经济类投资项目ﻩB、政治军事项目C、文化教育项目ﻩﻩD、公共事业项目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ﻩC、公共事业项目ﻩD、基础设施项目12、根据不同时间段得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得定价方法就是: ()A、平均成本定价法ﻩB、边际成本定价法C、二部定价法ﻩD、负荷定价法三、名词解释1搭便车2要素分配3规模收入分配4政府采购制度5最低费用选择法6二部定价法7负荷定价法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就是由市场提供?2如何瞧待公平与效率得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五、论述题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得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2什么就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二、单选题1、扩大再生产就是指:ﻩﻩﻩﻩﻩﻩﻩ( )A、将M中得一部分用于投资ﻩB、将M中得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ﻩD、将M中得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得消耗2、从社会产品得使用过程瞧,财政得重置投资就是指:ﻩ(ﻩ)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得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得投资B、剩余产品(M)中得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得投资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得固定资产投资D、由C转化而来得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得简单再生产得投资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与劳务得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A、购买支出ﻩﻩB、转移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得指标就是:ﻩ(ﻩ)A、财政收入占GDP得比重ﻩﻩB、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ﻩﻩ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得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得比重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得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得发展趋势表现为:(ﻩ)A、不断扩大ﻩB、日渐萎缩C、基本不变ﻩD、无规则波动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得理论就是由谁提出得: (ﻩ)A、瓦格纳ﻩB、皮科克ﻩC、马斯格雷夫ﻩD、拉弗四、判断题1、从社会资金得最终使用去向瞧,C得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得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得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ﻩﻩﻩﻩ(错 )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ﻩ对)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ﻩ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得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ﻩﻩ(错)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就是一个基本规律、ﻩ错()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呈上升趋势、(对ﻩ)五、名词解释1财政重置投资2经济建设费3购买支出4转移支出六、简答题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得不同作用?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得趋势?3为什么说"用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来衡量财政活动得规模,比”财政收入占GDP 得比重”更符合实际情况?七、论述题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得因素主要有哪些?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第四章购买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得支出就是:( )A、社会消费支出ﻩB、投资性支出ﻩ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得财政支出就是:ﻩﻩﻩ(ﻩ)A、社会消费支出ﻩB、投资性支出ﻩ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3、行政管理费与国防费作为无偿性得财政支出,属于:ﻩﻩﻩﻩﻩ( )A、社会消费支出ﻩB、投资性支出ﻩC、社会保障支出ﻩD、转移性支出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ﻩﻩﻩﻩﻩﻩ(ﻩ)A.积累支出ﻩB消费支出ﻩC补偿支出D、投资支出5、教育需求就是:ﻩﻩﻩﻩﻩﻩﻩ(ﻩ)A、私人需求ﻩB、团体需求ﻩ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6。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4章)】【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4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dc4d614960590c69fc37697.png)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选择题1.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
[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边际成本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答案】D【解析】负荷定价法是指按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行业,按需求的季节、月份、时区的高峰和非高峰的不同,有系统地制定不同的价格,以平衡需求状况。
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2.《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是1974年由()发表的,研究的是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A.科斯B.诺斯C.马斯格雷夫D.斯密【答案】A【解析】科斯在1974年发表《经济学中的灯塔》一文,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该定理研究的是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问题。
3.财政支出增长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由()经济学家提出。
[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A.阿道夫·瓦格纳B.马斯格雷夫C.皮科克和威斯曼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答案】C【解析】皮科克和威斯曼提出财政支出增长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对1890-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此即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
阿道夫·瓦格纳提出了“财政支出扩张论”,即瓦格纳法则。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不包括()。
[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A.成本——效益法B.最低费用法C.公共劳务收费法D.因素分析评分法【答案】C【解析】)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一般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和因素分析评价法。
5.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需满足的条件是()[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A.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B.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C.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D.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与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之和最大【答案】A【解析】当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等于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时,不可能通过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而使得一方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而增加另一方的收益,即此时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效率状态,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15e085d0d233d4b14e698b.png)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复习与思考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
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
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
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参考实用]陈共《财政学》习题
![[参考实用]陈共《财政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d9815d9b6648d7c1c74646.png)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财政学》习题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6.外部效应是指: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是指: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9.混合物品是指: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14.寻租是指: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A.人类B.社会C.国家D.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D.价格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A.政府B.计划C.市场D.宏观调控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经济效益问题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衡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四、判断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错)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错)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对)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对)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错)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对)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错)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 错)五、名词解释1财政2公共物品3混合物品4公共需要5配置资源6稳定经济7外部效应[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8市场失灵六.简答题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七.论述题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A.市场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C.大中型国有企业D.小型国有企业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 )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C.按权力分配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 )A.税收B.国债C.财政投资D.转移支付制度7G.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 )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征税成本最小化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 )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C.文化教育项目D.公共事业项目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 )A.经济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C.公共事业项目D.基础设施项目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A.平均成本定价法B.边际成本定价法C.二部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三、名词解释1搭便车2要素分配3规模收入分配4政府采购制度5最低费用选择法6二部定价法7负荷定价法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五、论述题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二、单选题1.扩大再生产是指: (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 )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不断扩大B.日渐萎缩C.基本不变D.无规则波动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重点实用参考文档资料]A.瓦格纳B.皮科克C.马斯格雷夫D.拉弗四、判断题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错)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 对)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 ( 错)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 (错)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 错( )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五、名词解释1财政重置投资2经济建设费3购买支出4转移支出六、简答题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作用?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3为什么说"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更符合实际情况?七、论述题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第四章购买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转移性支出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 )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 D.投资支出5.教育需求是: ( )A.私人需求B.团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版陈共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版陈共](https://img.taocdn.com/s3/m/5225550d4b73f242336c5f78.png)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陈共一、判断并改错1、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
(F)是国家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
(F)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市场。
3、行为课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F)行为课税大都归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4、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F)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复合税制体系。
5、资源税一般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者课征的税类。
(T )6、按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规定,最后分配股息和红利。
(T )7、最早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瑞士两国政府。
(F)最早签定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比利时两国政府8、一般说来,资本金是资产的货币形态,并会带来价值的增值。
(T)9、财政赤字是国家公债制度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T)10、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F)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11、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提前的现象。
(F)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的现象。
12、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T)13、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2。
(F)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3 。
14、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T)15、补贴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F)补贴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16、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F)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17、行为课税大都归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F)二.判断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
(F)2、非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 T )3、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收。
( T )4、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 F )5、互投赞成票、中间投票人的行为也会加大了公共支出规模。
( T )6、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需求会更快增长。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bc76671b9f3f90f77c61b6e.png)
第十五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一、概念题1.预算赤字答: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但预算列有赤字,并不意味着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实现收支的平衡。
2.决算赤字答:决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计划的财政收支是平衡的,即政府预算时并没有安排赤字,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这种支大于收的差额在国家决算中即表现为“决算赤字”,它说明的是一种事实。
3.赤字政策答: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因而赤字政策不是个别年度或少数年度存在的赤字,它的主要标志是连续多年安排预算赤字,甚至是巨额赤字。
赤字政策的基本思想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的,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曾被广泛地运用,作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
4.结构性赤字答: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
结构性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是一种外生变量,体现财政政策变量对经济的影响。
因为结构性赤字是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在这种假定条件下,当经济中还存在未被动员的资源时,赤字会直接引致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调节总供求关系。
5.周期性赤字答:赤字变化(增或减)的一部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产生和增减的,这部分赤字称为周期性赤字。
周期性赤字是由经济周期波动决定的,它体现经济运行对财政平衡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增减。
6.铸币税答:从财政的角度来看,铸币税应理解为国家凭借发行货币的垄断权通过发行货币而取得的收入。
铸币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税收。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489dacfaf1ffc4fff47ac53.png)
第四章经常性支出一、概念题1.经常性支出答: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经常性支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为全体公民共同无偿享受的,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因为具有这一特点,满足这种公共需要以及为此而需要的资金的筹措,就要遵循与一般商品交换有所不同的另外一种原则,即由政府无偿提供。
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与资本投资性支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社会公共需要;而且,就其本质来说,经常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这一经济现象存在的主要依据。
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答: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主的三类科目:一是一般公共服务;二是公共安全;三是外交。
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
3.国防支出答: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其构成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的态势。
国防费的保障范围,包括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以及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动员,并负担部分退役军官供养、军人子女教育、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出。
每年增加的国防费主要是用于改善军人工资待遇和部队生活条件,加大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军事人才建设,平抑物价上涨因素,增加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费用。
我国国防费始终坚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
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保证国防事业的必要经费,将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717c81365ce050877321316.png)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一、概念题1.财政投资性支出答: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它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包括:①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②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基础设施答: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基础设施的内涵,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⑤BOT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3.BOT投资方式答: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的缩写,它是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
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授予为该特许权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
财政学第七版陈共
![财政学第七版陈共](https://img.taocdn.com/s3/m/2c84527eaf1ffc4ffe47acd7.png)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1. “自由放任”时期的国家财政具有以下哪种特征?( A )A.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小B.税收以直接税为主C.政府较大程度地介入收入再分配D.政府支出以转移支付为主2.古典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B.魁奈C.亚当·斯密D.大卫·李嘉图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D.存在规模经济4.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D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B.“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当对经济活动进行任何干预C.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配置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D.机械论的伦理基础是个人主义6.( D )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A.经济波动B.公共产品C.公平分配D.市场失灵7.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 )。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二、多项选择题1. 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BCD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2.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BCD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3.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4.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BC )。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5.财政的基本职能是(ABD )。
A.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 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6.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BCD )。
陈共《财政学》习题-统计专业
![陈共《财政学》习题-统计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6aacb134964bcf84b8d57b08.png)
《财政学》习题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填空题1.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缺乏效率的状态称作是。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和。
3.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标准是和。
4.既具有公共物品特征,又具有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被称作物品。
5.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是。
6.公平分配包括公平和公平。
7.财政的职能有、、。
8.经济稳定包括、、。
二、单选题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6.外部效应是指: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是指: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9.混合物品是指: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14.寻租是指: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17.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A.人类B.社会C.国家D.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D.价格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A.政府B.计划C.市场D.宏观调控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经济效益问题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衡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三、多选题1.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 )A.自由竞争B.完备的信息C.存在外部效应D.政府干预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 )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公共产品D.社会分配不公E.宏观经济波动3.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 ( )A.路灯照明B.煤汽管道泄漏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 ( )A.非竞争性B.非盈利性C非排他性 D.强制性 E.无偿性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 ( )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B.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C.一个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需要时,不排斥他人享用D.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须付费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最终来自于剩余产品7.寻租行为的表现有: ( )A.官员受贿B.决策失误C.以权谋私D.办事效率低E.权钱交易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是: ( )A.提供公共产品B.决定社会资源配置C.弥补市场缺陷D.决定平均收益水平E.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9.财政的基本特征有: ( )A.公共性B.国有性C.强制性D.非直接偿还性E.阶级性10.财政的职能有: ( )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稳定发展D.效率最大化E.增加财政收入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包括: (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E.完全竞争四、判断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 )五、名词解释1财政2公共物品3混合物品4公共需要5配置资源6稳定经济7外部效应8市场失灵六.简答题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七.论述题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公共物品可分为和两大类。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陈共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陈共](https://img.taocdn.com/s3/m/6d6b81967f1922791688e8c5.png)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陈共一、判断并改错1、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
(F)是国家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
(F)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市场。
3、行为课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F)行为课税大都归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4、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 F)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复合税制体系。
5、资源税一般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者课征的税类。
(T )6、按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规定,最后分配股息和红利。
( T )7、最早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瑞士两国政府。
(F)最早签定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比利时两国政府8、一般说来,资本金是资产的货币形态,并会带来价值的增值。
(T )9、财政赤字是国家公债制度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T )10、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F)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11、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提前的现象。
(F)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的现象。
12、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T)13、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2。
(F)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3 。
14、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T)15、补贴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F)补贴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16、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F)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17、行为课税大都归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F)二.判断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
(F)2、非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 T )3、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收。
( T )4、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 F )5、互投赞成票、中间投票人的行为也会加大了公共支出规模。
( T )6、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需求会更快增长。
陈共《财政学》习题-统计专业共33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统计专业共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3c176a3d16fc700abb68fc68.png)
《财政学》习题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填空题1.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缺乏效率的状态称作是。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和。
3.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标准是和。
4.既具有公共物品特征,又具有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被称作物品。
5.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是。
6.公平分配包括公平和公平。
7.财政的职能有、、。
8.经济稳定包括、、。
二、单选题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企业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6.外部效应是指: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公共产品8.公共物品是指: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9.混合物品是指: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 ( )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14.寻租是指: (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 )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17.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A.人类B.社会C.国家D.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D.价格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A.政府B.计划C.市场D.宏观调控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经济效益问题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 )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衡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三、多选题1.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 ( )A.自由竞争B.完备的信息C.存在外部效应D.政府干预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 )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公共产品D.社会分配不公E.宏观经济波动3.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 ( )A.路灯照明B.煤汽管道泄漏C.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 ( )A.非竞争性B.非盈利性C非排他性 D.强制性 E.无偿性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 ( )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B.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C.一个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需要时,不排斥他人享用D.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须付费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最终来自于剩余产品7.寻租行为的表现有: ( )A.官员受贿B.决策失误C.以权谋私D.办事效率低E.权钱交易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是: ( )A.提供公共产品B.决定社会资源配置C.弥补市场缺陷D.决定平均收益水平E.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9.财政的基本特征有: ( )A.公共性B.国有性C.强制性D.非直接偿还性E.阶级性10.财政的职能有: ( )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稳定发展D.效率最大化E.增加财政收入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包括: (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E.完全竞争四、判断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 (错)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 错)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 (对)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 (对)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 ( 错)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 ( 对)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 (错)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 ( 错)五、名词解释1财政2公共物品3混合物品4公共需要5配置资源6稳定经济7外部效应8市场失灵六.简答题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七.论述题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填空题1.公共物品可分为和两大类。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102cf4e6767f5acfa1c7cde6.png)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陈共《财政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概念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预算答:预算是国家预算的简称。
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
起源于英国,英文budget本意为“皮包”。
因当年英国财政大臣到议会提请审议财政计划时,总带着个装有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皮包,久而久之,皮包便成为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代称。
中文“预算”是budget的意译。
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职能范围、行动方向和政策,并能从中看出一个国家的性质。
2.瓦格纳法则答:瓦格纳法则是阿道夫•瓦格纳对19世纪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后发现了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及政府活动增加的规律,并将其命名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他认为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扩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经济的工业化使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而使国家活动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因素,即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而来产生拥挤等外部性的问题,需要公共部门来管理。
此外他还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福利等反面政府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的弹性,也就是归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3.财政政策目标答: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它有以下几点含义:首先,这个期望值受政策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的制约,超出政策功能所能起作用的范围取值是政策功能的强度所不能达到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其次,这个期望值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要求。
通常基本财政政策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政政策,也称其为长期性财政政策。
一般性财政政策(或称中短期财政政策)则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与宏观财政政策的划分,总量调节的财政政策与结构调节的财政政策的划分,则是从财政政策作用空间上来进行的分析。
财政政策目标从时间上取值具有连续性特征,它要求中短期政策在导向上与基本财政政策保持一致。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版陈共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第七版陈共](https://img.taocdn.com/s3/m/d5cef4633b3567ec102d8ac6.png)
财政学复习选择题陈共一、判断并改错1、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
(F)是国家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
(F)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市场。
3、行为课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F)行为课税大都归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4、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体系。
(F)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复合税制体系。
5、资源税一般是指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者课征的税类。
(T)6、按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规定,最后分配股息和红利。
(T )7、最早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瑞士两国政府。
(F)最早签定国际税收协定的是法国和比利时两国政府8、一般说来,资本金是资产的货币形态,并会带来价值的增值。
(T )9、财政赤字是国家公债制度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
(T )10、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F)财政政策同其他任何政策一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11、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提前的现象。
(F)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的现象。
12、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T)13、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2。
(F)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3。
14、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T)15、补贴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F)补贴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16、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F)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17、行为课税大都归人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F)二.判断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所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
(F)2、非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T)3、直接税是指纳税人不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收。
(T)4、发展中国家一般采取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F)5、互投赞成票、中间投票人的行为也会加大了公共支出规模。
(T)6、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需求会更快增长。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0bdd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f.png)
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二、单选题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企业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驾于财产权力之上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根源是:()减和边际成本递增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经济权力的支配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财产权力的排斥益被称作:()14.寻租是指: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被称作:()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D.寻租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6.外部效应是指:()()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展方向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配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公共产品A.人类B.社会C.国家D.8.公共物品是指: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D.价格争性的产品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9.混合物品是指:()()A.政府B.计划C.市场D.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宏观调控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经济效益问题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1衡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E.完全竞争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四、判断题三、多选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10.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错)()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A.自由竞争B.完备的信息C.存在外部效害社会经济发展.(错)应D.政府干预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1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对)()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公共产品D.社会费者享有.(对)分配不公E.宏观经济波动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12.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A.路灯照明B.煤汽管道泄漏C.(错)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合提供的方式.(对)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A.非竞争性B.非盈利性C非排他性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D.强制性E.无偿性财政手段(对)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错)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B.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3-17章)】【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3-17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f241fc9ddccda38376bafb5.png)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一、概念题1.国家预算答: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职能范围、行动方向和政策。
同时,由于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起源于英国,英文budget本意为“皮包”。
因当年英国财政大臣到议会提请审议财政计划时,总带着个装有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皮包,久而久之,皮包便成为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代称。
中文“预算”是budget的意译。
2.增量预算答: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
它的要点是:逐项确定支出预算,以各项支出上年度的支出数为依据,以人员经费的保障为重点。
这种预算安排方法的初衷是控制支出规模,但最终结果则可能是平均分配资金,难以保证重点,导致支出规模的日益膨胀。
3.零基预算答: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从理论上看,零基预算是完全重新编制年度预算,如同编制一个新的预算一样,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切从头开始,丝毫不考虑上年的基础。
零基预算的明显优点是有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效率,控制预算规模,但要求具备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及统一的标准,否则也可能失之谬误。
4.国家预算的年度性答:国家预算的年度性是指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有明确的时间的界定。
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1)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预算年度;(2)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却跨越了两个年度,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9月30日止。
陈共《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
![陈共《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a1fe3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7.png)
人大《财政学》经典试题详细解析第一章财政职能一、名词解释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免费搭车现象缘于公共物品生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免费搭车行为往往导致公共物品供应不足。
投票规则:投票规则是通过投票进行决策的一种公共选择程序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这是最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投票规则,但因其实质是一票否决制,故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施;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有氛围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往往导致循环投票并且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容易造成政府失灵。
寻租行为:寻租行为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或租金的行为。
政府的某些干预形式,如颁发许可证、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等,为寻租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寻租行为越多,社会资源的浪费就越大。
二、简述题: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解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等等。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1、非加总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
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的由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选题1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有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企业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A.市场失灵B.边际效益递减C.驾于财产权力之上外部效应D.免费搭车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在缺陷()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A.产量增大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根源是:()减和边际成本递增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经济权力的支配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财产权力的排斥益被称作:()14.寻租是指: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寻租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被称作:()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A.市场失灵B.外部效应C.免费搭车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D.寻租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6.外部效应是指:()()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展方向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配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A.竞争性产品B.垄断性产品C.私人产品D.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公共产品A.人类B.社会C.国家D.8.公共物品是指:经济活动()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D.价格争性的产品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9.混合物品是指:()()A.政府B.计划C.市场D.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B.公共宏观调控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劳动力结构问题()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经济效益问题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D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来源于剩余产品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1衡D.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E.完全竞争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四、判断题三、多选题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10.市场效率的前提条件是:(错)()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A.自由竞争B.完备的信息C.存在外部效害社会经济发展.(错)应D.政府干预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1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对)()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A.垄断B.信息不充分C.公共产品D.社会费者享有.(对)分配不公E.宏观经济波动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12.下列具有外部正效应的是: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A.路灯照明B.煤汽管道泄漏C.(错)农业新品种开发形成的粮食增产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D.核裂变原理的发现及原子能的应用合提供的方式.(对)5.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是,公共物品具有: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A.非竞争性B.非盈利性C非排他性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D.强制性E.无偿性财政手段(对)6.公共需要的特征有: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错)A.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汇总B.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公共需要应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
C.一个社会成员在享用公共需要时,不排斥他人享二、单项选择题用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D.享用社会公共需要时无须付费()E.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最终来自于剩余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B.个体或单位产品无偿享有公共利益7.寻租行为的表现有: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A.官员受贿B.决策失误C.以权谋私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D.办事效率低E.权钱交易()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是:A.市场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A.提供公共产品B.决定社会资源配置C.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弥补市场缺陷()D.决定平均收益水平E.解决市场不能解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决的问题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9.财政的基本特征有: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A.公共性B.国有性C.强制性D.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非直接偿还性E.阶级性位):()10.财政的职能有: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稳定C.大中型国有企业D.小型国有企发展业D.效率最大化E.增加财政收入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11.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包括:()()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C.按权力分配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C.国际收支平衡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2财政措施是:()B.对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采用国有国营A.税收B.国债C.财政投资D.转移模式支付制度C.对垄断性国有企业,采用国家所有,国家控股模式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D.对竞争性大中型国有企业,采用公司制模式最低条件是:()E.对小型国有企业,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等灵活多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样的模式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4.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A.成本-效益选择法B.最低费用法C.公共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定价法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D.量本利分析法E.成本比价法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5.公共定价法包括: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A.平均成本定价法B.二部定价法C.()边际成本定价法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B.实现社会公D.负荷定价法E.投资分配定价法平分配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D.提高经济增二、单选题长速度1.扩大再生产是指: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B.将M中的一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征税成本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小化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D.将M中的一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D.政府提供公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大再生产的投资C.文化教育项目D.公共事业项目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资适用于:()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A.经济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C.公共事业项目D.基础设施项目再生产的投资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准的定价方法是:()这类支出称为:()A.平均成本定价法B.边际成本定价法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生产性支出C.二部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D.非生产性支出三、多项选择题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1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是:()()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A.纯公共物品B.大众物品C.混合物品GDP的比重D.剩余物品E.计划物品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13.公共物品可的提供方式可采取哪几种: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A.政府生产,政府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提供)A.不断扩大B.日渐萎缩C.基本不变C.政府生产,私人提供D.私人生产,私人提供D.无规则波动E.政府生产,一部分由政府提供(免费使用),一部分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由市场提供(交费使用)理论是由谁提出的:()14.对国有企业改革,可供选择的合理模式有:A.瓦格纳B.皮科克C.马斯格雷夫()D.拉弗A.完全采用市场化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多选题313.按财政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D.财政补贴()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A.经济建设费B.社会文教费()C.国防费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社会保障支D.行政管理费E.其他支出出D.转移性支出14.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主要有: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D.GDP的比重投资支出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5.教育需求是: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E.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A.私人需求B.团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15.按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交换为标准,财政支D.准公共需求出可分为:()6。
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D.购买支出E.转移支出A.投资B.消费C.生产15.从不同角度说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有:D.流通()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A.瓦格纳法则B.皮科克的"替代效应"()C.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B.边际消费倾向递D.拉弗曲线E.相机决择增16.影响财政收支规模变动的因素有:C.流动性偏好上升D.乘数作用()8.加速原理是指: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体制C.政治稳定与否()D.人口状况E.自然地理条件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B.收入变化所四、判断题引起的投资变化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D.政府投资对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用于积累性支出.9.将基础设施视为"公共物品",其原因在于:(错)()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B.社会发展离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对)不了它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D.它需要的投资额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错)很大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错)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不变D.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与GDP增长相一致降,说明: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11.财政投融资属于:基本规律.错()()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A.商业性投融资B.风险性投融资C.政策重呈上升趋势.(对)性投融资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第四章购买性支出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