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礼仪风俗
商朝的陵墓与葬俗祭祀仪式与殉葬习俗
商朝的陵墓与葬俗祭祀仪式与殉葬习俗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它的陵墓与葬俗、祭祀仪式与殉葬习俗对于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陵墓、葬俗、祭祀仪式与殉葬习俗。
陵墓是古代王陵的代表,也是商朝统治者的葬地。
商朝时期的陵墓多数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安阳、鹤壁一带。
陵墓规模较大,常常是坐北朝南,而且多数位于山巅之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陵葬俗。
商朝的陵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祖庙陵,用于供奉祖先的祭祀,是统治者的家族陵墓;二是王陵,是君王的陵墓,以殷墟的后母戊陵最为著名。
这些陵墓在规模、建筑风格和墓道布局上都有独特之处。
葬俗是指对于死者行礼的仪式和习俗,商朝的葬俗主要有两种:一是土葬,即将尸体直接埋葬在地下。
这种葬法在商朝十分普遍,尤其是对于平民百姓。
二是木乃伊葬,即将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后放入棺木中,然后埋葬。
这种葬法更多地出现在统治阶层,尤其是王室或贵族身上。
此外,商朝的葬俗还包括丧葬礼仪、墓志铭和墓碑等。
祭祀仪式是商朝社会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表达尊重和纪念祖先的方式。
商朝的祭祀仪式通常由歌舞、乐器演奏和祭祀祝福等环节组成。
在陵墓建立之初,会进行开山祭泽,祈求神灵保佑,使陵墓能够安全立起。
而每年的祭祀仪式则会邀请亲属和官员前来祭祀,祭品包括粮食、牲畜和美酒等。
祭祀仪式在商朝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能够加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联系。
殉葬习俗是商朝特有的葬俗之一,指的是为逝者附带下葬大量的奴隶或仆从。
殉葬习俗的出现可能是出于对于逝者在冥界继续享有高贵地位的信仰。
在商朝的王陵中,往往可以找到大量殉葬品和殉葬者的骨骸,这显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权威。
总之,商朝的陵墓与葬俗、祭祀仪式与殉葬习俗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这些遗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商朝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统治者与臣民的关系。
这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办丧事接亲礼仪
办丧事接亲礼仪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办丧事和接亲是中国传统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仪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办丧事和接亲都代表了一种家庭的重要时刻,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下面将分别介绍办丧事和接亲的礼仪。
一、办丧事礼仪1. 办丧事前期准备:在办丧事之前,家人需要准备一些必需品,如纸钱、香烛、白布等,以及一些食品饮料供应给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
2. 哀悼的仪式:在办丧事的时候,家人和亲友需要穿着朴素的衣服,戴着素帽,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之情。
还要在悼念场所挂起白幡,表示悼念。
3. 悼念礼节:前来悼念的亲友需要进入悼念场所后,向逝者的亲属行三鞠躬礼,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哀思。
4. 捉孝礼:在传统礼仪中,有一个“捉孝礼”的环节,表示亲友对逝者的哀思和尊敬之情。
亲友可以向家属递上捉孝钱或者纸钱。
5. 安葬仪式:在安葬仪式上,家属和亲友需要整齐排队,等待送葬仪式开始。
送葬仪式结束后,家属和亲友可以在墓地前各自献上花圈。
二、接亲礼仪1. 订婚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订婚是非常重要的仪式,需要家人共同参与。
在订婚仪式上,新郎家需要向新娘家送上聘礼和彩礼,表示对新娘家的尊重和祝福。
2. 迎亲仪式:在迎亲的时候,新郎家需要准备丰盛的酒席款待新娘家人和亲友。
迎亲队伍要整齐划一,表示家庭的团结和繁荣。
3. 迎新娘入门:在迎新娘入门的时候,需要家人和亲友一起挂起喜庆的红灯笼,敲击锣鼓,喜迎新娘的到来。
4. 新娘进房:在新娘进入新房时,新郎家人要准备一些小礼品和红包,表示对新娘的尊敬和关爱。
5. 结婚酒席:在结婚酒席上,新人要敬酒给各位长辈和亲友,表示对家人和亲友的感激和敬重。
办丧事和接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仪式,需要大家认真对待和遵循礼仪。
通过这些仪式,可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尊敬,也可以向亲友展示家庭的团结和美好。
希望大家在办丧事和接亲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传统礼仪,让这些重要时刻更加神圣和严肃。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志愿者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那么你们知道志愿者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礼仪常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一、个人形象1、妆容:女士头发扎起或盘起,不要蓬松杂乱,化淡妆,不可浓妆艳抹,睫毛膏容易脱落,慎重使用,吃饭后要照镜子,检查牙齿上是否干净;男士胡子要刮干净修整齐。
2、语音面貌:尽量讲普通话、遇到老人或听力不方便的人员,要耐心的讲解。
3、服装:干净整洁。
夏天,短裤短裙过膝,短袖适中。
鞋子,舒适(根据活动场地而定,常见的白色运动鞋、黑色工装鞋)。
春秋天,宜长袖衬衫,深色裤子或职业套装,如有条件统一服装。
4、志愿者标识:志愿者帽子佩戴端正,服务期间不可随意摘取,做扇风、垫子或在手中晃来晃去。
服务证件,挂在脖子上,露出工作服务证明显标志,方便他人识别。
志愿者胸牌,左胸前佩戴端正。
服务当天,工作证丢失及时向组长反映,证件不得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5、特别注意:身穿志愿者服装时,不拍恶搞照片,不做有损志愿者形象的行为,保持志愿者美好形象。
二、举止礼仪举止体现在人的面部表情、站、坐、走、手等姿态,我们经常评价他人风度优美、气质超群,所谓的气质是一个人工作生活中的言谈、行为、姿态、表情等外在美的一种反映。
表情礼仪:人的喜、怒、哀、乐、恐惧、愤怒、厌恶、蔑视等都是通过表情来传达的。
表情礼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人的眼神和笑容。
最主要的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人都是通过眼神来与人交谈的。
一般交往中,尤其是谈话双方应关注对方,表示自己是重视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喜欢对方、眼神应表现出热情关切,切忌直勾勾的盯住对方,上下打量、左顾右盼。
此外是笑容,微笑的人总是不容易让人拒绝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倡“微笑服务”,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多露点笑容。
站姿: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中国人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说法,站立时:端正、挺拔,身体的重心线应放在两只前脚掌上,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挺胸。
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
河南婚礼的传统礼仪地方风俗1、河南商丘:婚宴要喝王八汤,新人万年福禄长商丘的结婚风俗,在新人行拜礼时,可以用鞋油、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长久。
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五六十年代基本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
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经比较普遍,但喜酒比较简单,有二十四个盘儿。
而现在喜酒是越来越丰盛,各种肉食都已经上桌,比如“王八汤”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万年福禄。
2、河南许昌:兄长端斗更加有,犁上浇醋踩石头婚礼当天,迎亲的人数是单数,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以求好事成双。
回去的路上,迎亲的人要“搜查”嫁妆,女方提前包有油馍、火烧、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增加喜庆气氛。
迎亲车仗到家门口,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并向犁铧上浇醋,称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谐音。
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叫“接脚石”,脚踩在接脚石上,有“脚踏石(实)地”之意。
新娘下来后,点燃两堆谷杆,新娘要从中间穿过,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
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斗里面放粮食,粮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挂红枣,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称上挂九枚铜钱。
这叫“兄长端斗,越端越有”。
婚礼礼仪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
车队没规定要有几辆车,但一般是双数除摄像车。
要说明的是注意头车是摄像车。
最好安排新郎一好友在车上,车队到了新娘家门口,此人要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
二车是新郎车,供新郎和新娘坐的专车,去的时候,一般新郎一个人坐后面,伴郎做副驾位,当然也有新郎做副驾的,但如果那样婚礼摄像不好拍,驾驶员会入镜。
三车是伴郎车,供伴郎和伴娘坐的专车,新郎到新娘家时伴郎要先新郎一步下车为新郎开车门,如果坐副驾也可以。
门缝钱要准备好。
一般小钱(包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的最少要准备个20到30封,大钱100的也要几个,具体准备几个视新娘家的亲戚多少而定。
重阳节习俗河南
重阳节习俗河南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或“老人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就是阳历的10月上旬,是一个以敬老、祭祖为主题的节日。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一些独特的重阳节习俗。
本文将着重介绍在河南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人们是如何庆祝重阳节的。
一、登高行乐在河南,重阳节期间,人们喜欢单独或和家人朋友一同前往郊外或山区,进行登高的活动。
河南境内有很多山峦,如嵩山、少室山等,这些地方不仅是历史名山,也是河南人喜爱登高的地方。
登高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风俗,“高”与“老”在音韵上谐音,因此登高被视为对老人的尊敬和祝福。
登高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放松身心。
二、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河南人喜欢在重阳节期间到花坛、公园或者山野中欣赏菊花。
观赏菊花不仅能欣赏到花朵的美丽,更能品味到生命的无穷魅力;一朵朵灿烂的菊花以及菊花所代表的意义,也让人们对生命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敬畏。
三、喝菊花酒在河南,重阳节人们也有喝菊花酒的习俗。
菊花酒以黄酒为基酒,加入新鲜的菊花并晾晒发酵而成,具有清香宜人的特点。
河南人相信饮用菊花酒能够消除寒湿、祛除湿气,还能提高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
因此,重阳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泡上一壶菊花酒,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品尝,相互祝福,促进感情交流。
四、佩插茱萸在河南,人们还有佩插茱萸的传统习俗。
茱萸是重阳节期间最常见的植物之一,茱萸树形似柿树,果实红色而鲜艳,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茱萸能驱邪辟秽,代表吉祥和祈求好运。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喜欢佩戴茱萸,或者将茱萸插在衣袋、帽子或者领带上,以求平安、健康和吉祥。
同时,也为了感受传统文化的庄重和尊重。
五、合家团圆重阳节是一个强调家庭和亲情的节日,河南人民非常重视重阳节这一天的团圆。
无论是年迈的父母还是在外务工的子女,都会尽量回家,全家团圆,共度这个重要的日子。
家人之间相互询问关心,一起回忆往事,共同嘴唇美味佳肴,享受家庭带来的温暖。
南阳丧事规矩
南阳丧事规矩南阳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名城,位于河南省。
在南阳,人们对丧事有着一套独特的规矩和习俗。
丧事是指人们丧失亲人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
这些规矩和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告丧和守丧:当某人去世时,家属首先要告知亲友和邻居。
在南阳,告丧时会用檀香插在门前的人字木牌上,表示家中有人去世。
同时,亲友和邻居会前来慰问家属,并在家中守灵。
2.道场和殡仪馆:南阳有一些具有较高声望的道场和殡仪馆,家属可以选择将亲人安置在这些地方进行告别仪式和火化。
在道场和殡仪馆,会有专业人员负责主持丧事,提供相关服务。
3.向亲友宣告丧事:家属在亲友之间传递亲人去世的消息时,要以带着悲痛的语气宣告,亲友在听到这一消息后会表达哀悼之情。
4.礼仪和穿戴:丧事中,家属会穿上黑色的礼服,表示悼念之意。
在南阳,一般不要穿红色,因为红色被认为是喜庆的颜色,与丧事的氛围不相符合。
5.出殡和送葬:在南阳,出殡时会请专业人士负责主持,按照规定的路线和仪式进行。
亲友们会随车步行前往墓地,送行过程中,一般会有吹鞭炮、撒纸钱和焚香等仪式。
6.守孝:在南阳,家属一般会选择守孝,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守孝的时间一般为丧事结束后三年,期间家属会遵循一些规定,如不举办喜事、不穿鲜艳的衣物等。
7.丧葬风俗:南阳人对丧葬风俗非常重视。
在南阳,墓地一般选择在山间,讲究风水和地理条件。
南阳人相信,选择一个吉祥的墓地可以为逝者带来平安和幸福。
以上是关于南阳丧事规矩的一些简单介绍,这些规矩和习俗代表了南阳人对逝者的尊重和悼念之情。
与其他地方相比,南阳的丧事规矩较为独特,体现了南阳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遵守这些规矩,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向逝者表达深深的哀思和怀念。
鹤壁_婚丧嫁娶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婚丧嫁娶管理,树立文明节俭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婚丧嫁娶活动。
第三条婚丧嫁娶活动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倡导文明节俭,反对铺张浪费;(二)尊重民族传统,弘扬时代精神;(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婚丧嫁娶活动的管理,建立健全婚丧嫁娶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婚丧嫁娶观念。
第二章婚姻登记第五条婚姻登记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婚姻登记法律法规,依法办理婚姻登记手续。
第六条男女双方申请结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户口簿;(二)身份证;(三)结婚申请书;(四)双方父母同意结婚的证明;(五)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六)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七条男女双方申请离婚登记,应当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户口簿;(二)身份证;(三)离婚申请书;(四)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离婚证明;(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八条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婚姻登记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依法予以登记;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告知理由。
第三章婚丧嫁娶活动第九条婚丧嫁娶活动应当遵循下列规定:(一)简化仪式,减少铺张浪费;(二)倡导文明节俭,反对封建迷信;(三)不得借婚丧嫁娶之机收受财物;(四)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公共秩序。
第十条婚丧嫁娶活动举办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提前向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报告婚丧嫁娶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等事项;(二)不得邀请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婚丧嫁娶活动;(三)不得在公共场所举办婚丧嫁娶活动;(四)不得利用婚丧嫁娶活动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一条婚丧嫁娶活动举办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一)严格控制婚丧嫁娶活动规模,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二)提倡文明礼仪,不得铺张浪费;(三)倡导节约用水、用电,减少环境污染;(四)不得借婚丧嫁娶之机收受财物。
中原地区的风俗文化及其传统习惯
中原地区的风俗文化及其传统习惯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在历史上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俗习惯。
这些传统习俗深深扎根于当地人民的心中,如今仍然代代相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中原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色。
在中原地区,婚礼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娶亲、迎亲和敬茶环节。
娶亲指的是男方的家人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迎亲则是女方家中迎接男方家人的到来;敬茶环节则是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以示尊敬和感恩。
此外,在婚礼上,还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新娘要用“新人糕”迎接客人,新郎要在新房门前砸碎一只红蛋等等。
二、中原地区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是中原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粽子了。
粽子的种类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艾叶粽等等。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粽子风味,但制作粽子的过程几乎是相同的,都是用箍子箍住粽子叶,再把米和配料包裹其中,最后用绳子系好。
三、中原地区的长安大街文化长安大街是中原地区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曾经是唐朝的皇城大道,穿过整个长安城。
如今,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长安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古建筑和古遗址。
同时,这里还是长安大街文化的发源地,各种民间艺术、手工艺以及美食都能在这里找到。
四、中原地区的端炊习俗端炊是中原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举行。
这个节日又称为“端阳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烧香祭祀,赛龙舟,吃“香囊饭”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吃“香囊饭”了。
“香囊饭”是一种由红、黄、绿三色糯米饭组成的菜肴,形状像小口袋,里面装着五香肉、蘑菇、虾仁等等不同的配料。
它的口味甜、咸、辣、鲜相互交融,十分美味。
五、中原地区的传统戏曲文化中原地区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自唐朝以来,就有了万花筒、醉翁亭等经典戏曲剧目。
河南丧葬规矩
河南丧葬规矩
河南省的丧葬规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丧事守制:丧家在丧期内要遵守一定的守制,如不举行婚丧喜庆之事,不参加娱乐活动,不戴鲜艳的衣物等。
2. 丧葬仪式:丧葬仪式通常包括出殡、告别仪式和安葬等环节。
出殡时,亲友会前往丧家致以哀悼和慰问。
告别仪式一般在丧家或殡仪馆举行,亲友们会向逝者致以最后的告别。
安葬时,会将逝者的遗体埋葬在坟墓中,并进行相应的祭祀仪式。
3. 服饰要求:参加丧葬仪式时,一般要穿着素色的衣服,不戴鲜艳的饰品,以示哀悼之情。
丧家的亲属还会佩戴白纸花或黑色纸花,表示丧事之意。
4. 墓地选择:选择墓地时,一般会参考风水和传统习俗,墓地的位置和形状都有一定的规定。
5. 祭祀仪式:在一定的时间内,丧家会举行祭祀仪式,为逝者祈福祷告,祭奠祖先,并烧纸钱和供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矩可能会因地区、民族和个人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具体的丧葬过程中,还应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规定。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_交际礼仪_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志愿者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那么你们知道志愿者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礼仪常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一、个人形象1、妆容:女士头发扎起或盘起,不要蓬松杂乱,化淡妆,不可浓妆艳抹,睫毛膏容易脱落,慎重使用,吃饭后要照镜子,检查牙齿上是否干净;男士胡子要刮干净修整齐。
2、语音面貌:尽量讲普通话、遇到老人或听力不方便的人员,要耐心的讲解。
3、服装:干净整洁。
夏天,短裤短裙过膝,短袖适中。
鞋子,舒适(根据活动场地而定,常见的白色运动鞋、黑色工装鞋)。
春秋天,宜长袖衬衫,深色裤子或职业套装,如有条件统一服装。
4、志愿者标识:志愿者帽子佩戴端正,服务期间不可随意摘取,做扇风、垫子或在手中晃来晃去。
服务证件,挂在脖子上,露出工作服务证明显标志,方便他人识别。
志愿者胸牌,左胸前佩戴端正。
服务当天,工作证丢失及时向组长反映,证件不得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5、特别注意:身穿志愿者服装时,不拍恶搞照片,不做有损志愿者形象的行为,保持志愿者美好形象。
二、举止礼仪举止体现在人的面部表情、站、坐、走、手等姿态,我们经常评价他人风度优美、气质超群,所谓的气质是一个人工作生活中的言谈、行为、姿态、表情等外在美的一种反映。
表情礼仪:人的喜、怒、哀、乐、恐惧、愤怒、厌恶、蔑视等都是通过表情来传达的。
表情礼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人的眼神和笑容。
最主要的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人都是通过眼神来与人交谈的。
一般交往中,尤其是谈话双方应关注对方,表示自己是重视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喜欢对方、眼神应表现出热情关切,切忌直勾勾的盯住对方,上下打量、左顾右盼。
此外是笑容,微笑的人总是不容易让人拒绝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倡“微笑服务”,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多露点笑容。
站姿: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中国人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说法,站立时:端正、挺拔,身体的重心线应放在两只前脚掌上,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挺胸。
河南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河南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一)召开亲属会议办理丧事头绪繁多,为了避免手忙脚乱,建议在殡仪活动展开之前召开亲属会议,亲属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确定丧仪的规模,拟定参加丧仪活动的亲友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名单,统计参加仪式和丧宴的大致人数,准备奠酬和谢礼等;2.联系逝者生前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讣告内容、致悼词人、致答谢词人和追悼会主持人等;3.确定追悼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4.治丧的经费及分摊等;5.对遗言中须立刻确定或处理的事项的安排;6.人员的分工负责。
(二)整理遗体人死亡后,对其遗体的清理一般是由殡仪馆的化妆人员进行,可是有些亲属希望在亲人死亡后,能亲手为其作最后一次的清理,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
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换穿新衣裤后,将其口、眼合闭,然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
按照有些风俗,还需由直系亲属替其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
这些事情可酌情处理。
(三)寿衣的选择1.寿衣知识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开始日趋奢华和繁缛起来。
因死者的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和等级,所以给死者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
寿者,顾名思义,永生也,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着衣服冠以"寿衣"之称。
一般来说,寿衣皆取单数,得吉利之意。
同时其量词亦有不同,上衣不称"件"而曰"领"(古时候寿衣皆有领),有三领、五领、七领之别;裤不称"条"而曰"腰",有三腰、五腰之别。
"五领三腰"就是穿五件上衣着三条裤子。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鹤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鹤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鹤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28•【字号】鹤政[2008]56号•【施行日期】2008.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鹤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鹤政〔2008〕5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拟定的第一批鹤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23 项),现予以公布。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一批鹤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 23 项)一、民间文学( 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1 Ⅰ -1 白蛇闹许仙淇滨区2 Ⅰ -2 朝歌与封神榜淇县3 Ⅰ -3 鬼谷子与淇县云梦山淇县4 Ⅰ -4 孙思邈与五岩山鹤山区5 Ⅰ -5 阿斗寨的传说鹤山区二、传统音乐( 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6 Ⅱ -1 道教音乐浚县三、传统舞蹈( 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7 Ⅲ -1 逗金龟山城区8 Ⅲ -2 蛤蚌舞山城区9 Ⅲ -3 高跷帷只山城区10 Ⅲ -4 高跷皇杠与挑轿鹤山区四、传统戏剧( 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11 Ⅳ -1 落腔淇县12 Ⅳ -2 西路大平调浚县五、曲艺( 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13 Ⅴ -1 莲花落浚县六、传统美术( 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14 Ⅵ -1 泥咕咕浚县15 Ⅵ -2 浚县石雕浚县16 Ⅵ -3 泥猴张的泥猴艺术浚县七、传统技艺( 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17 Ⅶ -1 石林剪纸山城区18 Ⅶ -2 郭氏银饰浚县19 Ⅶ -3 李新寨铜制乐器浚县20 Ⅶ -4 黄河古陶制作技艺浚县八、传统医药( 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21 Ⅷ -1 李氏中医正骨浚县九、民俗( 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区22 Ⅸ -1 浚县民间社火浚县23 Ⅸ -2 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
鹤壁桑园小镇旅游攻略
鹤壁桑园小镇旅游攻略简介鹤壁桑园小镇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是一座以传统桑园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小镇。
这里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旅游者们度假休闲的理想选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鹤壁桑园小镇的游玩攻略,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行程。
交通从鹤壁市区乘坐公共汽车可直接抵达桑园小镇,约需30分钟。
如果您从外地前往,可以先抵达鹤壁市,再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桑园小镇。
另外,自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从鹤壁市区驾车前往大约需要30分钟。
景点介绍1. 桑园景区桑园景区是鹤壁桑园小镇的核心景点,这里有茂盛的桑树林,可以亲身体验摘桑、桑叶制作等活动。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感受自然的清新和宁静,是享受放松的好去处。
2. 陶艺馆陶艺馆是桑园小镇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陈列展示了鹤壁地区独特的陶艺作品。
您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陶器,还可以亲自参与陶艺体验课程,感受泥土的魅力。
3. 民俗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广场是小镇上举办各种庆典和表演活动的场所。
如果您有幸赶上文化活动,不妨前来观赏一番,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
4. 精品民宿在桑园小镇,有许多精品民宿可供选择。
这些民宿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和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这里,您可以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的时光,感受独特的乡村风情。
美食推荐1. 桑叶包子桑叶包子是桑园小镇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它选用新鲜的桑叶包裹着肉馅,蒸熟后呈现出特殊的香气和口感,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味佳肴。
2. 桑葚饼桑葚饼是传统的桑园小镇甜点,以当地特产桑葚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它外皮香甜酥脆,内部松软甜润,口感独特,深受游客喜爱。
3. 桑园山珍汤桑园山珍汤是将当地采摘的蘑菇、竹笋等山珍食材与草鸡、土鸭等肉类熬制而成。
清香浓郁的汤底搭配上鲜美的山珍食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住宿推荐1. 桑园小镇饭店桑园小镇饭店位于景区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
饭店设施完备,服务周到,是游客们休息和品尝当地美食的不错选择。
豫北殡葬礼仪
豫北殡葬礼仪导读:本文是关于豫北殡葬礼仪,希望能帮助到您!豫北殡葬礼仪◎石产田国人历来尊崇“死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对于故去人们的殡葬仪式都比较复杂。
豫北的殡葬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报丧:亡故亲人的事主,一般都会先请来几位辈分较高的族人和通晓礼仪的“执客”,共同商定下葬日期。
下葬分“逢七”和“逢五”,而且还有“忌土”的避讳。
“忌土”按照姓氏稍有不同,有的姓氏忌六月和腊月,有的姓氏忌三月和九月(均是农历)。
如果正好赶上“忌土”的月份,是不能开挖墓穴的,只能在墓地旁边临时搭建“丘坟”,到清明节、中元节等“鬼节”时再举行正式下葬仪式。
下葬的日期定下来后,事主会请专门的人分赴亲朋好友家报丧,通知下葬日期。
哭路:当收到亲人亡故的消息后,亡人已经出嫁的姐妹、女儿、侄女、孙女等要从自己家里一直哭回到事主家里。
在哭路开始前,还有给家里的上辈如婆婆磕头报丧的仪式,上辈会准备黄纸和鞭炮,并派人陪同回娘家。
因为边哭边走毕竟不怎么顺当,路程较远的,也没有那么多力气,很多人都是从自己家里出来哭出自己居住的村子,就不再哭了,直到快进入娘家的村子时再开始放声大哭。
入殓:当亲朋好友都到齐后,要给亡人穿上寿衣(大部分在去世时已经穿上),抬到棺材里入殓。
棺材里面会撒入草木灰,一般要找七户人家的草木灰,并要象征性地付给这七户人家几毛钱。
寿衣不能有扣子,如果有扣子,一定要摘下,但不能用剪刀等铁器剪掉。
送盘缠:亡故的第二天晚上,要给亡人“送盘缠”,也就是在十字路口焚烧黄纸和纸折的元宝等,祈愿亡人的灵魂顺利升天,遇到难题可以“花钱”打通关节,不会被恶鬼欺负。
对于已经出嫁的女儿、侄女、孙女等,黄纸的重量有—个规定:必须是九斤四两。
“九、四”大概是“救死”的谐音,寓有盼望亲人能够活过来的愿望。
三天和封口:亡故的第三天,亲朋好友会赶到事主家里进行祭奠。
到晚上,要进行封口仪式:封死棺材的盖子。
在封口前,亡人的大儿媳要端上一碗清水,给他“净面”:用棉花蘸上清水,擦拭脸部。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河南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素有“中州大地、酒乡之邦”的美誉,拥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
河南酒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酒仪礼节而闻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
在河南酒文化中,喝酒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首先是敬酒。
在宴会上,主人要先敬酒给长辈、贵宾,然后再敬酒给其他宾客。
敬酒时,要起身,右手捧酒杯,左手托住右手肘,微微看着对方,鞠躬敬酒,并说上一声“请”。
对于被敬酒的人,要接过酒杯,起身回敬一杯,然后再喝掉。
这种敬酒礼仪体现了河南人对于长辈和贵宾的尊重之情。
其次是劝酒。
在河南宴席上,主人常常会给客人劝酒,这是一种表达热情好客的方式。
劝酒时,主人会举起酒杯,对客人说上一声“请”,客人要接过酒杯,与主人碰杯,然后再喝掉。
如果客人不想喝酒,可以用手指拨开酒杯,表示谢绝。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谢绝了酒,也要与主人碰杯,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第三是干杯。
在河南,干杯是一种重要的酒仪礼节。
当主人对客人说上一声“干杯”,客人要举起酒杯,与主人对碰,并一饮而尽。
干杯不仅表示对主人的敬意,也是河南人豪爽豪放的表现。
在河南酒文化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酒杯要握住杯底,不能握住杯身;喝酒时要小口喝,不要一饮而尽;喝完酒后,要将酒杯放回原位,不要随意乱放;与人对碰酒杯时,要保持杯底相对,表示平等和谐。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河南人对长辈和贵宾的尊重,也是人们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
通过遵守酒仪礼节,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是河南人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河南人民热情好客、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
在今天,我们仍然应该尊重和传承这一文化,让河南酒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河南酒文化,为推动中华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办丧事接亲礼仪
办丧事接亲礼仪办理丧事和接亲是两个不同的场合,涉及到不同的礼仪和传统。
以下是关于这两种场合的基本礼仪:丧事礼仪:1. 哀悼服饰:在参加丧事时,通常要穿着适合的哀悼服饰,如黑色或深色的衣服。
要避免穿着过于鲜艳或华丽的服装。
2. 吊唁和致哀:在吊唁时,通常会按照先辈文化传统,向逝者的家属致以沉痛的哀悼。
可以向家属表达慰问之意,称赞逝者的品德和贡献,并向家属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3. 纪念仪式:在丧事期间,根据家庭传统和宗教信仰,可能会进行一些纪念仪式,如祭拜祖先、各类宗教仪式或葬礼仪式。
要遵循相应的仪式规定和礼仪要求。
4. 礼物和捐赠:可以考虑向逝者的家庭送上一些适当的慰问礼物,如花圈、花篮或纪念品。
另外,可以捐赠一些善款或慈善机构,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接亲礼仪:1. 迎亲队伍:在接亲时,通常会组织一支队伍,由亲友、朋友或近亲组成,迎接新郎或新娘。
队伍通常会打扮得整齐、统一,并持有花束或礼品。
2. 拜见长辈:新郎或新娘在到达新家后,通常要拜见双方父母或长辈,以示尊敬和孝顺。
可以向长辈行大礼或鞠躬,表示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3. 敬茶仪式:接亲后,新人通常会向双方父母或长辈敬茶,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敬茶仪式是一种尊敬长辈的传统方式,要遵循相应的仪式步骤和礼仪规定。
4. 宴席和庆祝:接亲后,通常会有一场宴席和庆祝活动,邀请亲友和嘉宾一同参加。
在宴席上,进行祝福、庆贺和欢乐的活动,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需要注意的是,丧事和接亲的礼仪会因地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具体情况下,最好咨询相关的传统和习俗,以确保遵循恰当的礼仪和仪式。
传统文化概论鹤壁
来的都是客,酒香伴您眠——试论鹰城平顶山酒文化和风俗习惯09编导四班姓名:程鹏学号:091500421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鹰城平顶山,这里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要说当中比较适合男人的风俗,必数宝丰县的宝丰酒。
宝丰酒来源的传说传说隋唐时代,宝丰城内有一家大户,在仓巷街开了一家酒馆。
由于他酿的酒好生意兴隆,几年内产业大发,便成为名诏全县的大富翁,这富翁非常得意便和家人挂出了个知足牌上写:凡在来馆喝酒者,不论贫富分文不要喝足为止。
一天,吕洞宾和铁拐李二位大仙驾着云头从宝丰上空经过,看到了这个知足牌,便想弄出个究竟,于是落下了云头化做要饭的叫花子要到酒馆喝酒,主人说快请进来,二仙进去后,主人便拿出酒让他们痛饮,他们喝了三天三夜还没醉意,家人赶快报告主人,这时主人已经知道了他俩不是凡人,便吩咐家人把酒全部拿出来,家人怕酒不够,便把院里的井水打上来兑在酒里,他俩喝到中午起身要走,主人忙随后相送。
二仙走到院中被风一吹,酒力大作,吕洞宾身子一晃便倒在井边,满腹的酒便涌了出来吐在了井中,主人这时看到一朵莲花盖在了井口,后来这口井被称为莲花井。
传说用这口井里的水酿酒,燃着后有莲花出现。
后来宝丰酒的名气越来越大,竟惊却了皇王天子,于是宝丰酒便成了朝廷的御用酒。
后来这家酒馆光给朝廷进贡酒,就是得不到钱,后来就逐渐破产,富翁一气之下把莲花井填住了,从此停业不再造酒了。
另据史书记载,北魏时一位有名的酒客,名叫房法寿,早年为官,晚年居住在洛阳,房老先生闻龙山(今宝丰)酒美,便慕名而去,看到远近池塘莲花,捣碎,让酒家搀入酿料中一起发酵,酿出来的酒果然清香味美,甘润爽口。
这种酿制法很快在龙山各酿酒出坊传开,这就是今天宝丰莲花酒的前身。
宝丰酒的历史文化宝丰酒属于清香型白酒。
始酿于隋唐,盛名于北宋。
“酒务春风”的传世佳话为宝丰酒增添了引人的光彩。
宝丰酒的原料是高粱,用大麦、小麦和豌豆制曲,采用传统工艺。
宝丰酒具有清澈透明,甘美爽口,柔润纯正等特点。
鹤壁山城区景点
鹤壁山城区景点鹤壁山城区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景点。
一、鹤壁山鹤壁山是鹤壁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南阳山脉的一部分。
它海拔高度约为1,200米,主峰为“鹤头山”,形似一只鹤头,因此得名。
鹤壁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三峰独秀”、“天鹅飞舞”、“银杏林海”、“彩虹瀑布”等,让人流连忘返。
二、龙泉寺龙泉寺位于鹤壁山脚下,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朝。
寺庙内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唐代的石窟、明代的钟鼓楼、清代的大雄宝殿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此外,龙泉寺还有许多佛教文物和历史文献,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鹤壁山脚下,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遗产之一。
它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时期的修建和扩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石窟内有许多佛像、浮雕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石窟内的佛像造型各异,神态生动,浮雕和壁画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汉魏城遗址汉魏城遗址位于鹤壁市区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城池遗址之一。
它建于西汉时期,历经汉、魏、晋、隋、唐等时期的扩建和改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城墙高达10多米,周长达2.5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此外,遗址内还有许多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如石马、石虎、石羊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鹤壁博物馆鹤壁博物馆是一个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鹤壁市区中心。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文化资料,如汉代的铜器、唐代的瓷器、宋代的书画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风貌和精髓。
此外,馆内还有许多丰富的展览和活动,如文物展览、讲座、教育活动等,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鹤壁礼仪风俗篇一:鹤壁市统计局20XX年度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题鹤壁市统计局20XX年度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试题单位: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商务交往中,两扣男士西服扣子的系法为:()A.两粒都系b系上面一粒c系下面一粒D全部敞开2、公务用车上座是:()A后排右座b副驾驶座c司机后面之座D以上都不对3、打电话时谁先挂,交际礼仪给了一个规范的做法:()A对方先挂b自己先挂c地位高者先挂电话D以上都不对4、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时,陪同人员应该:()A先进后出b控制好开关钮c以上都包括D以上都不对5、公务接待的车辆首选以什么颜色的为主:()A黑色b红色c白色D金色6、公务员着装应体现:()A休闲b舒适c紧身D庄重7、在握手时,由谁首先伸手“发起”握手:()A晚辈b下级c年轻人D领导或长辈8、下面商务礼仪运用不合规范的是:()A左手握手b双手接送名片c不能戴墨镜握手D不用脏手握手9、谁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0、下列坐姿中,哪种姿态最美:()A两腿叉开b弯腰驼背c直立端坐D高跷二郎腿11、交际场合,什么样的笑容最为恰当:()A大笑b苦笑c狂笑D微笑12、休闲场合可穿:()A制服b运动装c礼服D套装13、在通电话时,如果中断,依照惯例,应由谁再拨打一次:()A发话人b受话人c两人都可以D不用再拨打14、商务礼仪的首要问题是:()A尊重为本b规范为本c友善为本D招待为本15、宴会上,为表示尊重,主宾的座位应:()A在主人的右侧b在主人的左侧c随意D背对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礼仪的作用有:()A协调人际关系b塑造良好形象c教育的作用D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e以上都不是2、礼仪的原则有:()A尊重的原则b、真诚的原则c宽容的原则D遵守的原则e、自律的原则3、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五讲四美”的四美是指:()A心灵美b语言美c行为美D形体美e环境美4、下列对手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开会不打手机b加油站加油时不打手机c飞机上不打手机D在会场上可以用手机e使用彩铃时追求个性不考虑其他5、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中的“五爱”是:()A爱祖国b爱人民c爱劳动D爱科学e爱社会主义6、属于“五句十字”文明用语的选项是:()A您好b请c谢谢D对不起e再见7、与他人见面握手,应该做到:()A注视对方,微笑致意b戴帽子和手套c站立和坐着都可以D握手的时间应以3秒左右为宜e人多时可以交叉握手8、语言交谈的“四有四避”四有是指:()A、有分寸b有礼节c有教养D有学识e有水平9、仪表美要符合哪些特点:()A符合职业特点b符合性别特点c符合民族特点D符合个性特点e符合他人特点10、取信于人的方法有:()A守时b守信c不轻诺D装大方e忽悠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1、男性坐姿,双腿、双脚可以大幅度叉开。
()2、女性无论什么场合都可以长发飘飘。
()3、正确的社交距离为1.2米-3.6米之间。
()4、行走时左侧为上。
()5、执行公务时,可以调侃对方以示友好。
()6、当别人夸奖自己时越谦虚越好。
()7、城市道路夜晚开车时,要开远光灯。
()8、开会时要按要求入座,或由前向后依次入座。
()9、出差时穿着随便一点没关系。
()10、电话通话结束,可以用劲摔下电话话柄,显示自己牛气。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国家公务员礼仪又称为礼仪。
2、女士服装的穿着忌、忌、忌。
3、男士西装要选择合适的、合适的和、合适的、合适的。
4、真诚的微笑是的象征、是健康的标志、是情感的输出。
5、化妆的原则主要有原则、原则、原则、扬长避短原则、修饰避人原则。
五、简答题: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5分)答:2、32字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20分)答:六、加分题:1、你对提高我局干部职工文明礼仪水平有哪些意见建议?(10分)答:篇二:浅析中原民俗文化浅析中原民俗文化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二十几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
千百年来,中原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以自己淳朴的方式生活着,创造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递、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传,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
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
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征,对中国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原民俗文化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习俗,日常社会交往方面的通礼习俗,生育、婚丧等的人生礼俗,春节、元宵等岁时节庆习俗,而且包括作息起居、生产劳动、工商贸易、民间节会、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习俗风尚。
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成为民族认同的载体、社会团结的纽带,其和谐价值观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核心价值。
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矛盾和纷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安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实要求人们必须认真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可以为当代多元文化的共存提供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
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现象。
民俗文化产业包括以边远地区旅游观光为主的民俗旅游产业;以制造陶瓷、泥塑、紫砂壶等为主的民俗工艺产业;以制作剪纸、香包、挂毯等为主的民俗饰品产业;以制造春节春联、元宵节灯笼、端午节彩粽等为主的民俗节日产业;以制作粽子、月饼、饺子、元宵以及各地小吃等为主的民俗食品产业;以反映民俗生活的影视剧与纪录片等为主的民俗影视产业;以各种具有地方特色与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节目、戏曲节目等为主的民俗音乐产业等等。
这些,对于我们中原民俗文化产业化的研究,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中原民俗文化的分类与特点民俗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按照这种分类法,中原民俗文化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类:物质性中原民俗文化、社会性中原民俗文化和精神性中原民俗文化。
(一)物质性中原民俗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作为农耕文明的传统区域,中原地区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多与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丰富的农业生产工具遗存,反映了中原地区农耕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史;制陶、冶铜、冶铁、牛耕、水利、交通、建筑等技术的发明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则反映了农耕技术与农耕生活进步的历程;衣食住行的相关遗存则呈现出了农耕文明下多彩的生活画卷;而丰富的文化典籍、雕塑造像、宗教建筑、书法、绘画则反映了中原人民传统的精神创造和精神依托。
中原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洛阳的牡丹、郑州的荷花在不同的季节里装点着中原。
自唐以来,洛阳牡丹便有了“甲天下”的美誉。
北宋时期就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观花习俗。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牡丹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信阳茶叶历史悠久。
早在1200年前,信阳便成为我国八大茶区之一。
自1992年起,信阳茶叶节便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节日;新郑是枣的发源地之一,千百年来,源于枣树和枣的各种风俗和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
尤其新郑枣树的枣风俗和技艺及培育出来的“新郑枣”,声名远扬,是千百年来新郑枣农世代沿袭的智慧结晶,具有农耕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科学价值;从北宋开始,夜市就成为古城开封的一道亮丽风景,并延续至今。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味四溢的小吃车便充斥开封各主要街道,婉转悠扬的叫卖声夹杂着餐具的碰撞声不绝于耳,各种风味的小吃令人胃口大开,流连忘返;1000多年前出现的洛阳水席、300多年前出现的道口烧鸡,是中原美食一绝,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国内外知名的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如针法多变的开封汴绣、古老淳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神采飞扬的洛阳唐三彩、造型优美的南阳玉雕,诙谐有趣的民间泥玩,线条流畅的烙花烙画,数不胜数。
中原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信阳则多旱田,以米为主。
河南的风味食品很多,全国知名品牌有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鲁山揽锅菜等,其中以开封的一品包子最为著名。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洛阳水席,相传洛阳水席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一般是逢大事招待宾朋才用。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
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
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这些物质性的中原民俗文化,实质上处处体现出了农业文化的特点,在中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即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时期,可统称为农耕文化时期。
在中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的,它决定着中原人民的生存方式,塑造着中原文化的自身。
中原也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宋代以前中国农业文化的轴心。
中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二)社会性中原民俗文化社会性中原民俗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原文化在岁时节日、制度礼仪、民间体育、特色节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内容和特征。
1、中原民俗节日:中原地区的节日大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二月二、清明、端午、七月初一、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