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透明敷料

合集下载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3M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3M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一. 目的: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二. 执行者:注册护士执行;进修护士能力得到带教者认可后,方可独立执行;非注册护士需在有资格执行的注册护士督导下执行;实习护士见习。

三. 用物准备:治疗盘:1. 清洁手套×1; 2. 3M胶带;3. 无水洗手液,擦手纸敷料包:含1%有效碘皮肤消毒剂棉棒×3;75%酒精棉棒×3;3M透明敷料(10c m×12cm)×1[注];无菌手套×1;弯盘×1;纱布若干[注]:根据不同的CVC导管,建议选用不同的透明敷料,颈部CVC导管-3M 1635#或1630#,锁骨下导管-3M 1626#,腹股沟导管-3M 1630#或1635#,PORT-A-3M 1626# 或1630#注:1.2002年卫生部制定《消毒技术规范》,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剂使用建议:(1)医用洗必泰碘(2)2%碘酊+75%酒精(3)含有效碘0.5%的碘伏溶液2.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及CDC,关于皮肤消毒剂使用建议:(1)2%碘酊(2)碘伏(3)洗必泰及其葡萄糖盐酸混合剂(4)70%酒精参考资料:1.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CDC, MMWR 2002; Vol. 51, No. RR-16.2.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DC, MMWR 2002; Vol. 51, No.RR-10.3. 消毒技术规范.中国卫生部制定,2002年版.4. 2000 INS standards. Journal of Intravenous Nursing. Nov./Dec.2000, supplemental issue, Vol. 23, No. 6s。

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对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对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对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夏辉,李艳青,黄晓艳,覃秀秀,刘翠容,蒋青玉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对护士进行PICC透明敷料更换的专项培训后为128例PICC留置病人实施规范操作,对比培训前132例实施PICC维护病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培训前比较,通过培训规范透明敷料更换操作PICC穿刺部位皮疹、穿刺点红肿、透明敷料松脱等发生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透明敷料区域皮肤损伤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护士PICC透明敷料更换操作进行专项培训,规范其操作流程,可提高病人PICC维护质量,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同时可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护士工作量。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透明敷料;更换;专项培训;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34.026文章编号:1674-4748(2016)34-3621-0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可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PICC置管后常规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和保护穿刺点,导管留置期间如更换PICC透明敷料操作不当,可造成敷料卷边或松脱、皮肤损伤、穿刺点红肿、感染甚至导管脱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更换敷料频次增加,增加住院费用及护理工作量,病人舒适度下降。

我科对PICC透明敷料更换操作进行专项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及细节,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留置PICC导管并进行维护的270例病人。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一.目的: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二.执行者:注册护士执行;进修护士能力得到带教者认可后,方可独立执行;非注册护士需在有资格执行的注册护士督导下执行;实习护士见习。

三.用物准备:无菌换药包,内备安尔碘棉球6-8个,敷贴10cm*10cm规格,无菌手套,普通乳胶手套,空盐水20ml, 10ml注射器1个,肝素盐水15ml (含肝素钠25u/ml),纱块2块,洁肤柔..。

(视患者穿刺周围皮肤情况可以备百多邦,或者纱块、术科伤口敷贴。

)四.步骤:步骤要点1.确认患者身份,—核对床头卡和ID手圈2.评估.评估内容:隔着透明敷贴观察穿刺口周围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或者其他分泌物。

穿刺口周围皮肤有无发红,破损,水泡。

用手按压穿刺口,触摸穿刺口及周围有无肿胀,按压有无分泌物涌出,询问患者有无疼痛。

观察深静脉管固定是否牢固。

3.将用物放置在患者床旁并做好解—以期望能得到配合释4. 洗手,戴口罩—选用洗手液⑴:(1)双手含体液或污物时,选用含70%酒精和2 %或4%洗必泰洗手液;(2)双手未接触体液或污物时,可选用含70%酒精和0.5 %洗必泰(添加润肤成分)的无水洗手液;(3)六步洗手法5.开换药包6.戴清洁手套(清洁乳胶手套)—自身防护7.撕除旧的敷料—撕除旧敷料时,避免局部皮肤受损的方法有:①180度或0度移除需更换的透明敷料②或用生理盐水棉棒边轻擦拭边去除敷料-撕敷贴时,注意应顺着穿刺方向,切勿沿导管反向撕除,以免导管移位8. 脱去手套,并洗手9. 敷料包内用物呈备用状态10. 换无菌手套(第二次)11. 以CVC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方法:棉球1按压穿刺口,从穿刺口向外逐层消毒皮肤,消毒到小飞机两个缝线处也要稍加按压,消毒范围直径大于敷贴直径2cm。

棉球2从穿刺口沿导管向外消毒,棉球3翘起导管消毒小飞机底部及导管贴住皮肤的一面。

此方法消毒两遍。

12. 待干13. 正确使用3M透明敷料1)打开透明敷料包装,取出透明敷料,移除透明敷料的离型纸2)双手拿敷贴程自然状态,不可拉伸,少许弯曲敷贴呈弧形,将敷贴中央对准穿刺口,3)将透明敷料边框预切口的一边对准延长管方向;4)无张力粘贴敷料,注意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5)敷贴中央先接触穿刺口皮肤,松手. 6)轻捏透明敷料下导管接头突出部位,从穿刺口沿导管方向塑形,使透明敷料与接头和皮肤充分粘合7)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敷料,使皮肤与敷了充分接触—将所有物品的包装纸撕开-以下操作注意使用无菌技术—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摸,以防污染—消毒范围的原则:应大于敷料的尺寸-若皮肤有血迹或污迹等,可先用75%酒精棉棒消毒—美国CDC报告:用于消毒动脉导管、CVC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剂为碘伏溶液,且标准碘伏应含1.0%有效碘[1][2]待干过程一定是自然晾干过程,不可以借助外力或方法使皮肤干燥。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3M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3M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一. 目的: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二. 执行者:注册护士执行;进修护士能力得到带教者认可后,方可独立执行;非注册护士需在有资格执行的注册护士督导下执行;实习护士见习。

三. 用物准备:治疗盘:1. 清洁手套×1; 2. 3M胶带;3. 无水洗手液,擦手纸敷料包:含1%有效碘皮肤消毒剂棉棒×3;75%酒精棉棒×3;3M透明敷料(10c m×12cm)×1[注];无菌手套×1;弯盘×1;纱布若干[注]:根据不同的CVC导管,建议选用不同的透明敷料,颈部CVC导管-3M 1635#或1630#,锁骨下导管-3M 1626#,腹股沟导管-3M 1630#或1635#,PORT-A-3M 1626# 或1630#注:1.2002年卫生部制定《消毒技术规范》,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剂使用建议:(1)医用洗必泰碘(2)2%碘酊+75%酒精(3)含有效碘0.5%的碘伏溶液2.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及CDC,关于皮肤消毒剂使用建议:(1)2%碘酊(2)碘伏(3)洗必泰及其葡萄糖盐酸混合剂(4)70%酒精参考资料:1.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CDC, MMWR 2002; Vol. 51, No. RR-16.2.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DC, MMWR 2002; Vol. 51, No.RR-10.3. 消毒技术规范.中国卫生部制定,2002年版.4. 2000 INS standards. Journal of Intravenous Nursing. Nov./Dec.2000, supplemental issue, Vol. 23, No. 6s。

更换敷料法大总结

更换敷料法大总结

更换敷料法大总结1. 引言在医疗护理领域,更换敷料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

敷料的更换可以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在实际操作中,正确的更换敷料技巧和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更换敷料的常用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提供给护士和医护人员丰富的应用经验。

2. 常见敷料更换方法2.1 干性敷料更换法干性敷料更换法是一种常用的敷料更换方法,适用于干燥的伤口或者仅有少量渗液的创面。

具体步骤如下:1.用无菌手套和手洗消毒工具进行手卫生。

2.轻轻将敷料从伤口上剥离,避免伤口表面的污染。

3.清洁伤口和周围的皮肤,使用非刺激性溶液和棉球进行轻柔擦拭。

4.观察伤口情况,如有需要,进行清创和止血处理。

5.选择合适的敷料材料进行更换,确保敷料大小和形状适应伤口。

6.将新的敷料平坦地贴在伤口上,用适当的固定带或胶布进行固定。

2.2 湿润性敷料更换法湿润性敷料更换法适用于需要保持伤口湿润的情况,如慢性创面或有大量渗液的伤口。

具体步骤如下:1.手卫生,使用无菌手套和手洗消毒工具进行手卫生。

2.逐层剥离旧的湿润性敷料,注意避免伤口再次感染。

3.用适当的溶液清洁伤口和周围皮肤,用棉球轻柔擦拭。

4.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湿润性敷料。

5.将新的湿润性敷料贴在伤口上,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固定。

2.3 复合敷料更换法复合敷料更换法适用于需要同时具备吸水、防水和消毒功能的伤口。

具体步骤如下:1.进行手卫生,戴上无菌手套。

2.逐层剥离旧的复合敷料,避免伤口的再次污染。

3.使用无菌纱布和适当的溶液清洁伤口和周围皮肤。

4.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复合敷料材料。

5.将新的复合敷料贴在伤口上,并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固定。

3.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在进行敷料更换时,有一些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要做好手卫生和使用无菌手套,避免感染伤口。

•尽量减少伤口的刺激和疼痛,保持操作轻柔。

•根据不同的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类型。

PICC维护操作流程(先接头后敷贴)+(2016+05+13)

PICC维护操作流程(先接头后敷贴)+(2016+05+13)

PICC维护操作流程【维护时间】:正常情况至少每七天维护一次【维护内容】: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操作程序】:(一)物品准备(二)操作步骤: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1.洗手、戴口罩,核对维护记录单。

2.检查各项无菌物品完整性、有效期。

3.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4.打开维护包,取出垫巾,在穿刺肢体下铺垫巾。

5.用皮尺测量肘正中上方10cm处臂围。

6.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带,用75%酒精消毒接头下皮肤,去除胶迹。

7.更换输液接头:(1)洗手;(2)打开输液接头包装备用;(3)取出预冲注射器,释放压力,取下保护帽,安装输液接头,排气,备用;(4)卸下旧接头,洗手,戴手套(3M护理套件戴外备手套) 整理用物,取出酒精棉片;(5)用酒精棉片用力擦拭消毒导管接头外壁,时间不少于15秒(6)连接新的接头。

8.冲洗导管:(1)使用预冲注射器,抽回血(三向瓣膜导管可以不抽回血) ,用脉冲方法冲洗导管;(2)正压封管(3)去除手套9.更换透明敷料:(1) 去除透明敷料外胶带;(2) 用拇指轻压穿刺点,沿敷料周边0度角平行牵拉透明敷料;(3)固定导管,自下而上180度角去除旧透明敷料;评估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体外导管长度有无变化;(4)洗手;(5)戴无菌手套;(6)撕开酒精棉棒包装,撕开碘伏棉棒包装备用,左手持纱布覆盖在输液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一根,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去脂、消毒。

取第二根酒精棉棒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逆时针去脂、消毒。

第三根酒精棉棒,消毒方法同第一根;消毒范围直径大于15cm;待干;(7)右手取第一根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按压片刻,放平导管,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取第二根碘伏棉棒,逆时针消毒皮肤、导管,同时左手翻转导管。

取第三根碘伏棉棒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直到导管连接器整个翼形部分,消毒范围大于透明敷料面积;(8)消毒剂充分待干;(9)调整导管位置,取第一条免缝胶带粘贴白色可移除型固定翼,第二条免缝胶带固定导管连接器;(10)无张力放置透明敷料,透明敷料中心对准穿刺点,下缘覆盖灰色连接器翼形部分一半,放置后先捏牢导管、固定翼及连接器边缘,做好“塑形”,然后按压整片透明敷料,最后去除纸质边框时边去除边按压;(11)将第三条免缝胶带打两折,蝶形交叉固定连接器翼形部分与透明敷料下缘;(12)在记录胶带上标注导管类型及换药日期、姓名,加强固定透明敷料下缘及连接器位置。

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置管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置管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置管有效性的系统评价目的:对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置管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方法:将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的330例需要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进行分组,依据不同的透明敷料更换时间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3d组、5d组和7d 组,每组各110例,对每组新生儿的导管相关感染率进行统计并比对分析。

结果:通过对三组新生儿的穿刺部位感染率(13.64%、12.72%、15.42%)、病原菌定值发生率(6.36%、8.18%、7.27%)和相关性血流感染率(3.63%、4.54%、2.72%)进行比对后发现,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透明敷料的更换上,实行7d一次的频率能够实现透明敷料的最大利用价值,有效地降低护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护理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透明敷料;新生儿PICC置管;有效性;系统评价PICC置管即为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是对新生儿出生时出现体质情况较弱等危重情况时,给予新生儿营养和药物等有效输送的最常见办法[1]。

但是PICC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出现穿刺部位感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等情况,会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2]。

因此,在临床上会对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預,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治疗效率。

本研究则是对透明敷料不同的更换频率对新生儿PICC置管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的330例需要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进行分组,依据不同的透明敷料更换时间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3d组、5d组和7d组,每组各110例。

3d组新生儿中男婴60例,女婴50例,平均体重为1355.45±557.28g,平均日龄为4.45±1.78天;5d组新生儿中男婴62例,女婴48例,平均体重为1385.22±547.12g,平均日龄为4.18±1.22天;7d组新生儿中男婴59例,女婴51例,平均体重为1378.45±578.23g,平均日龄为4.22±1.09天。

更换透明敷料的必要性分析

更换透明敷料的必要性分析

更换透明敷料的必要性分析
聚氨酯敷料:聚氨酯敷料应慎用于中心静脉插管,原因在于中心静脉插管部位使用这种敷料与感染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最为常用的两种聚氨酯敷料为opsite及megaderma。

实验证实它们均可增加导管培养的菌落数及感染发生率。

传统的作法是当导管更换时才进行敷料的更换,有时可达7天以上。

因此,建议每48小时更换一次敷料,这样可能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透明敷料:与聚氨酯敷料相比,透明敷料具有多种优点,粘贴更为牢固,不易吸水(尤其是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可以淋浴,随时可以看到穿刺部位的情况等。

透明敷料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半通透性并不完善。

敷料的半通透性要求所有的水分应全部迅速蒸发,且敷料下不能看到液体的凝聚。

这是因为敷料下凝聚的液体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显著增加穿刺部位的菌落数,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所以它是局部细菌生长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

与普通的纱布敷料相比,外周静脉插管的透明敷料下方可见更多的液体凝聚,而对于中心静脉插管而言,这种相关关系更为明确。

临床研究证明,每48小时更换一次透明敷料可以减少菌落的生成,且感染的危险并不增加。

而若每5~7天更换一次中心静脉插管的透明敷料皮肤表面的距离密度会升高10倍以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相应增加50%。

由于上述原因,对于ICU的高危患者,透明敷料应每48小时即予以更换,更换时应用抗菌药物处理穿刺部位。

因此,全封闭型的敷料能导致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迅速生长,而半封闭型的敷料与普通纱布敷料的效果类似。

更换picc敷料的护理记录

更换picc敷料的护理记录

更换picc敷料的护理记录近年来,由于其安全性和方便性,PICC(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已成为患者静脉置管的主要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敷料粘贴不佳、局部刺激等原因,可能会导致PICC敷料褪落或者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及时更换PICC敷料,并注意护理记录。

以下是关于更换PICC敷料的护理记录。

更换PICC敷料前应该做哪些事情?1.检查患者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敷料。

通常情况下,PICC留置达到7天时需要更换敷料,而长期留置的PICC需要每周更换敷料。

2.检查患者的手臂是否有水肿或压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

3.准备所需的清洁消毒工具,如手套、洗手液、消毒液、无菌敷料等。

更换PICC敷料的步骤?1.洗手并戴上手套,对PICC周围及其插入点进行消毒清洁。

2.将旧敷料剪开,小心撕除旧敷料并清洁敷料下方的皮肤。

3.如果需要更换PICC位点,要进行新的穿刺操作。

在穿刺之后,将导管插入皮下隧道,并用无菌Gauze敷料包裹导管插管处。

4.使用双锁扣皮肤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牢固地固定在患者的体内。

同时将无菌透明电子敷料和透明敷料贴在导管上。

5.记录更换敷料的日期和时间,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护理记录单上,特别是术后感染等症状。

更换PICC敷料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1.患者需要24小时的观察,以确保PICC留置部位无异常症状,并遵循PICC防护措施,如严禁用力、插管处保持清洁、注意防止感染等。

2.每天定期更换无菌敷料,并记录更换敷料的日期和时间。

3.请提醒患者避免过度使用手臂、严禁提重物。

4.皮下穿刺部位应避免水浸泡,如需淋浴请采用手臂加盖保护袋的方式。

总之,更换PICC敷料是一项高级护理技术,需要护士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护理记录也需要全面、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情况,以便及时制定更优质的护理计划。

透明敷料使用的注意点

透明敷料使用的注意点

透明敷料使用的注意点
1、去除原有透明敷料时要一手拇指轻轻压住穿刺点,另一只手沿着四周O度或者180度平拉透明敷料,然后一手固定导管的接头,另一只手逆着导管方向去除原有透明敷料,仔细评估穿刺点的情况。

2、做到局部皮肤消毒干燥10秒以上或者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手套,左手用无菌纱布块包裹输液接头后拎起导管,右手持75%酒精棉枝避开穿刺点周围ICm,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序清理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上下半径IOCm为宜,左右两侧至手臂边缘。

然后再取碘伏棉枝以穿刺点为中心,按照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序消毒皮肤及导管,贴膜区域待干(要求大于2min)°
3、覆盖透明敷料:单手持透明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后无张力垂放,食指及拇指自穿刺点开始,向外抚平整块透明敷料,使透明敷料与皮肤无缝隙贴合,同时,边压边去除透明敷料纸质边框,手掌轻轻按压整块透明敷料,用掌心温度使黏胶与皮肤充分粘合,并做好标识。

透明敷料使用三要点:无张力垂放,敷贴中央对准穿刺点,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透明敷料操作三步曲:捏一捏导管突起,抚一抚平整块敷贴,压一边撕边框边按压。

更换敷贴,注意这六个细节,事半功倍!

更换敷贴,注意这六个细节,事半功倍!

更换敷贴,注意这六个细节,事半功倍!PICC 留置期间穿刺点发生渗液虽不多见,一旦发生则会给病人带来痛苦。

据文献报道,有些漏液可能会一直持续至治疗结束后拔出导管为止。

笔者将一些细节及技巧进行分享,希望能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案例介绍患者,女性,教师,直肠癌术后,于2018年1月8日在右上臂留置PICC导管一根,后一直渗液不止,需要每2天更换一次敷贴。

2018年2月12日,第一次在本科室换药时所见:外层固定敷贴为水胶体透明贴,内层用纱布包裹导管,纱布可见少量淡黄色渗液。

该患者后续在本科室治疗,导管维护也在本科室完成。

期间内层使用水胶体溃疡贴+水胶体透明贴,外层使用IV3000透明薄膜敷料进行换药的方法,能使换药频率控制在5~7天更换一次,且患者感到此种换药方法舒适度好,没有特殊不适。

下图为2018年3月12日换药的图片,换药后患者出院。

2018年3月19日,患者在PICC门诊维护,并于2018年3月21日再次入院。

入院当天,患者即要求重新更换敷贴。

问其原因,患者诉局部发痒,感觉不舒服。

下图为入院时的PICC图片。

从图片来看,所用的材料也是水胶体溃疡贴+IV3000透明薄膜敷料。

但区别到底在哪里呢?为此,笔者将更换敷贴时的一些细节进行分享,或许,正是这些细节问题导致同样的处理方法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注重细节细节一:消毒液自然干透这一点,对于经过专业培训的PICC专科护士一定比病房普通护士知道的多。

但是,由于所使用的消毒液碘伏自然干燥的时间比较长,在门诊维护时可能存在没有完全干透的现象。

因此,患者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细节二:重视患者的主诉笔者在换药时经常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每一次不同的感觉。

如患者曾经告诉笔者对外露的导管也会“过敏”,局部发痒。

从下图可见,局部确实有发红。

为此,笔者会加用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在皮肤上,使导管避免与皮肤接触。

如,下图分别为2018年3月5日(左)与2018年3月21日(右)换药时内层所用的水胶体溃疡贴和透明贴。

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两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王娟;谢彩璇;罗玲;卢丽鹂;列锦艮;谢玉婷;曾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2月-2018年7月接受留置PICC导管29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 对照组139例置管后7天更换一次透明敷料, 观察组157例按需 (敷料卷边、松脱、潮湿) 更换, 观察两组穿刺口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率、导管病原菌定植阳性率、皮肤异常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脱管、额外换药等置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率为1.91%, 皮肤异常率为2.55%, 导管病原菌定植阳性率3.82%,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额外换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后敷料按需更换比7天更换一次更安全、更有效;按需并不增加感染发生率, 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和降低病人住院费用.【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9(008)001【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作者】王娟;谢彩璇;罗玲;卢丽鹂;列锦艮;谢玉婷;曾娟【作者单位】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广东东莞 523326【正文语种】中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

更换敷料存在的问题

更换敷料存在的问题

更换敷料存在的问题
1、没有以0度或者180度的角度松脱原有的透明敷料。

2、透明敷料区域消毒液的待干时间不足,导致敷料下存在未干液体,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且透气不充分(防水透气敷料),导致皮肤出现渗液发皱、易破损。

3、留置针导管外露部分塑形不符合要求,或者塑形不够充分,导致局部皮肤受敷料牵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重皮肤破损的几率。

4、透明敷料粘贴的位置偏离中心,未覆盖到留置针穿刺点,连接一次性针头时胶布互相粘合,撕扯困难。

5、覆盖透明敷料的时候没有做到无张力垂放,出现紧张和牵拉。

6、撕除透明敷料边缘的纸质边框时未同时履平透明敷料边缘。

7、揭开透明敷料时用力过大。

由于皮肤与胶布粘贴紧密,将敷料迅速揭起的瞬间,皮肤随同胶布一起抬起,强行分离会导致皮肤撕脱。

8、揭开敷料的动作粗暴。

9、敷料与皮肤粘贴的时间过久,环境及皮温较高,粘贴度高。

气管切开换药中透明敷料的应用方法

气管切开换药中透明敷料的应用方法

气管切开换药中透明敷料的应用方法【摘要】目的探讨透明敷料在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气管切开60例,采用4层无菌纱布覆盖气管切开伤口,然后把10 cm×12 cm无菌透明敷料除去外包装,经2次对折后,剪去折叠角部分,使中心有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同大小的孔,再敷盖在气管套管上,气管套管外口从敷料中心孔穿出,以此保护气管导管及颈部伤口进行换药的方法。

结果透明敷料直观性能好,观察方便;能有效保护气管切开伤口,使其不易受到脓痰等气道分泌物污染;避免了因气管套管及伤口感染而加重下呼吸道感染。

结论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加盖透明敷料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气管切开;换药;透明敷料;方法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彻底吸尽气管深部痰液,防上肺部感染,增加氧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气管切开后,呼吸通路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2]。

因此,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预防切口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有重要作用。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标准的基础上,在气管切开伤口换药时外加用透明敷料,大大减少了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感染及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医生、护士工作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现将该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60例。

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27~62岁,平均(48.93±7.83)岁。

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换药方法换药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方法如下:①换药材料:碘伏棉球、生理盐水棉球、无菌纱布、无菌手套;②操作前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和意义;③查对医嘱、床号、姓名;④换药前与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电动吸痰机,将呼吸道痰液吸净后行换药,戴上无菌手套后用碘伏消毒棉球自伤口向外环形消毒,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伤口,然后以4层无菌纱布覆盖伤口;⑤把10 cm×12 cm无菌透明敷料除去外包装,经两次对折后,剪去折叠角部分,使中心有一个与气管套管外口同大小的孔,再敷盖在气管套管上,气管套管外口从敷料中心孔穿出,以此保护气管导管及颈部伤口,并定期更换。

picc导管敷料的更换新

picc导管敷料的更换新

•酒精+碘伏: 螺旋画圈10x12,各三次 每次待干
•洗必泰: 用力摩擦10x12,30秒,待干
•注意: 不要接触未愈合穿刺点
编辑课件
8
敷贴更换操作
• 一洗 • 二撕 • 三消毒 • 四换 • 五摆 • 六固定
更换无菌手套
编辑课件
9
敷贴更换操作
• 一洗 • 二撕 • 三消毒 • 四换 • 五摆 • 六固定
编辑课件
15
议程
PICC冲管
PICC封管
编辑课件
16 16
议程
PICC冲管
PICC封管
编辑课件
17 17
冲管和封管的总原则
S
生理盐水
A
药物注射
S
生理盐水
H
肝素钠封管液
符合INS输液护理指南要求的冲管与封管方式
SASH就是在给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以
。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的问题,而最后用肝素溶液封管
封管目的
编辑课件
25 25
封管液量
• 为了达到适量的肝素化,INS推荐: 封管液量应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
• 通常成人为1-2ML;小儿0.5-1ML。 • 应足够彻底清洁导管壁,采血或输注药物
后尤为重要。
编辑课件
26
封管药物
肝素钠
新生儿:1~10u/ml
(一支12500u肝素加入1250ml生理盐水中) 每8h冲管一次(多用于小儿)
– 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用肝素溶液封闭中央血管导管和用不含防腐剂 0.9%氯化钠封管效果相同,但有一些研究发现用生理盐水封管时并 发症发生较高。考虑到CVAD操作相关的风险性和费用,在每次间断 使用后最好采用10U/ml的肝素封管。26,39-44 (Ⅲ)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
-以期望能得到配合
4.洗手,戴口罩
-选用洗手液[1]:
(1)双手含体液或污物时,选用含70%酒精和2%或4%洗必泰洗手液;
(2)双手未接触体液或污物时,可选用含70%酒精和0.5%洗必泰(添加润肤成分)的无水洗手液;
(3)六步洗手法
5.开换药包
6.戴清洁手套(清洁乳胶手套)
-自身防护
7.撕除旧的敷料
11.以CVC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方法:棉球1按压穿刺口,从穿刺口向外逐层消毒皮肤,消毒到小飞机两个缝线处也要稍加按压,消毒范围直径大于敷贴直径2cm。棉球2从穿刺口沿导管向外消毒,棉球3翘起导管消毒小飞机底部及导管贴住皮肤的一面。此方法消毒两遍。
—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摸,以防污染
—消毒范围的原则:应大于敷料的尺寸
7)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敷料,使皮肤与敷了充分接触
—避免水汽积聚
8)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一边移除边框一边按压透明敷料边缘
14.用高举平台法将胶带固定在导管的延长管上
-高,并将标签贴于敷料边缘
—每班均需评估敷料,如敷料有潮湿、污染或敷料一旦被揭开,及时更换
CV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
一.目的:
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
二.执行者:
注册护士执行;进修护士能力得到带教者认可后,方可独立执行;非注册护士需在有资格执行的注册护士督导下执行;实习护士见习。
三.用物准备:
无菌换药包,内备安尔碘棉球6-8个,敷贴10cm*10cm规格,无菌手套,普通乳胶手套,空盐水20ml,10ml注射器1个,肝素盐水15ml(含肝素钠25u/ml),纱块2块,洁肤柔..。(视患者穿刺周围皮肤情况可以备百多邦,或者纱块、术科伤口敷贴。)
16.脱去手套
17.按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

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透明敷料不同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透明敷料更换频率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随机分为4组:透明敷料7、8、9、10d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4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120例肿瘤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性皮炎,其中9d组1例、10d组2例;16例发生导管口感染,7d组、8d组、9d组、10d组的导管口感染率分别为16.67%、13.33%、13.3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7,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结论: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0d更换一次。

关键词: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引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为患者提供一条长期、安全、无痛性的通道。

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还能有效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使用。

长期带管者由于患者、护理人员、导管、药物等多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达7.1%,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感染程度轻者可出现红肿、瘙痒不适,严重者可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者感染性血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在敷料更换过程中减少局部皮肤损伤、污染,从而降低皮肤损伤、穿刺口感染、导管细菌定植等并发症。

本研究PICC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对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本院肿瘤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透明敷料7、8、9、10d更换组,每组患者3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换透明敷料
更换敷料

更换敷料的原则

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穿刺时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


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
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
无菌纱布 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 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 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
敷料固定(一)
检查有无死角
更换敷料,无菌免缝胶带固定导管固定翼
⑤ ④ 第一根无菌免缝胶带固 定连接器或固定翼
胶带或缝线绝对不可以直接固定在导管上,一定固定在 导管可移动的固定翼上或连接器上
敷料固定(二)
⑤以穿刺点为中心, 透明敷料无张力固定外露导管
敷料更换操作流程(续)
⑥ 取第二根免缝胶带交叉固定
戴帽子
揭去敷料

松解胶带
0°角牵拉松动敷料边



180°角逆导管方向揭 去敷料
消毒皮肤(一)

75%酒精棉从中心向外 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 交替清洁皮肤三遍,直
径大于15cm

① 洗手后,酒精棉棒清洁皮肤 ②
清洁时尽量避免酒精进 入穿刺点,以免引起化 学性静脉炎
酒精棉棒清洁消毒皮肤,擦拭血迹/ 污渍/胶布痕迹
手消毒

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
一般情况下强烈建议用
无水洗手液洗手

戴手套操作之前也需洗


戴清洁手套
美国CDC规范
消毒皮肤(二)



同样方法用碘伏消毒皮肤三遍,直径大于15cm, 自然待干,禁止扇、吹 消毒时,尽可能使用机械摩擦力 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棉棒消毒皮肤
③再次洗手 佩戴无菌手套



评 估

查看导管维护记录本

导管有无损伤、留置时间
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压

痛、硬结、皮温升高、分
泌物等

敷料有无潮湿、污染、松 动、更换时间

外露长度是否正确
准 备

物品准备:手消毒剂、无
菌手套、中央静脉置管术换药

(或基础包、敷料、75%酒精、 碘伏、医用棉球、纱布、胶带)

人员准备:洗手、戴口罩、
⑦ 取第三根免缝胶带加强固定
⑧ 记录胶带上记录操作者姓 名和操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