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酒令

中国古代的酒令

中国古代的酒令中国古代的酒令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

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

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

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

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见于史籍的酒令有雅令、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

始见于唐代的雅令,是文人学子在酒宴上使用的酒令。

唐代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

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

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

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

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

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四书令,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上,四书令大行其时,用以检测文人的学识与机敏程度。

花枝令,是一种击鼓传花或彩球等物行令饮酒的方式。

有哪些酒令-

有哪些酒令-

有哪些酒令?卜箕子令(原注:先取花一枝)然花行令,口唱其词,逐句指点,举动稍误,即予罚酒……我有一枝花(指自身复指花),斟我紫儿酒(指自令斟酒),唯愿花似我心(指花指自心头),几岁长相守(放下花枝叉手),满满泛金杯(指酒盏),我把花来嗅(把花以鼻嗅),不愿花枝在我旁(把花向下座人),付与他人手(把花付下座人去)。

浪淘沙令今日一玳筵中(指席上),酒侣相逢(指同饮人),大家满满泛金钟(指众宾指酒盏),自起自酌还自饮(自起自酌举盏),一笑春风(止可一笑),传语主人翁(持盏向主人),两目口侬(指主人指自身),侬今沉醉眼蒙眬(指自身复拭目),可怜舞伴饮(指酒),付与诸公(指酒付邻座)。

调笑令花酒(指花指酒)满筵有(指席上),酒满金杯花在手(指酒指花),头上戴花方饮酒(以花插头举杯饮),饮罢了(放下杯),高叉手(叉手),琵琶发尽相思调(作弹琵琶手势),更向当筵口舞袖(起身举两袖舞)。

花酒令(词律甘)花酒(左手把花右指酒)是我平生结为亲朋友(指自身及众宾),十朵五枝花(以手伸五指反复成十朵又将五指应五枝,乃指花),三杯两盏酒(伸三指又伸二指应三杯,盏数指酒),休问南辰共北斗(伸手作休闲状指南北),任他从鸟飞兔走(以手发退作任从状又作飞走状),酒樽金杯花在手(指酒樽、指酒盏指花),且戴花饮酒(左手插花右手持酒饮)。

细读此词,并其原注,诸样表演情态极为细腻有趣,丰富多彩。

此类手打令如何演变为今人之猜拳类酒酒令令,尚有待考证。

但古今酒令,趣味相异,一目了然。

(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总的来说,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中国酒文化的民俗节庆过年必备的酒令与酒谚语

中国酒文化的民俗节庆过年必备的酒令与酒谚语

中国酒文化的民俗节庆过年必备的酒令与酒谚语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民俗节庆中,酒文化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春节、中秋节还是其他节庆,酒令与酒谚语是人们热烈欢庆的必备元素。

本文将介绍中国酒文化的民俗节庆中常见的酒令和酒谚语。

一、酒令1. 四声连鸣这是一种热闹非凡的酒令,要求参与者依次念出“一二三四”的数字,每个数字前加上酒杯数,例如:“一杯~二杯~三杯~四杯!”最后一杯喝下时,所有人齐声喊出“连鸣!”,并一饮而尽,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2. 杯中追击这是一种有趣的酒令,要求参与者在杯中倒满白酒,然后迅速喝光。

随后,一位参与者说出“一杯”并举杯,其他人跟随着说出“二杯”、“三杯”,以此类推。

当有人喊出“杀杯”的时候,所有参与者要一饮而尽,这是一个考验眼力和反应的酒令。

3. 敬爱长者这是一种以尊敬长辈为出发点的酒令。

在敬酒环节中,年轻人起身举杯敬长辈,并说出“长者您老,我们敬您”等祝福语,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这是传统酒桌上常见的酒令,将敬老尊贤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酒谚语1. 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一句经典的酒谚语,意味着当两个知己喝酒时,千杯也不过短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是交流感情、拉近友谊的重要媒介。

这句谚语表达了酒能够让真正的知己更加亲近的含义。

2. 酒肉朋友这是形容关系疏远的朋友,只在酒席上才会相聚的意味。

酒肉朋友是指那些平时没有太多交集,却因喜欢饮酒而在酒桌上聚集的人。

这句谚语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揭示了酒文化在社交圈中的特殊作用。

3.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一句通过比喻表达出真才实学不怕被深藏起来的意思。

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有真才实学,有迷人的魅力,都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真正的能力和才华不需要靠外在的炫耀。

总结:中国酒文化在民俗节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酒令和酒谚语是其中的亮点。

通过参与各种酒令,人们能够在热闹欢庆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展示个性。

古代娱乐酒令

古代娱乐酒令

古代娱乐酒令酒令的简介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酒令历史来源作为古代专门监督饮酒仪式的酒官,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

《诗经· 宴之初筵席》:"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既立之监,又立之史。

"所谓酒监、酒史就是酒官。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

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

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

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由来已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

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

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

负者饮酒。

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

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

酒令成俗盛于唐代的士大夫间。

在唐代诗文中酒令频繁出现。

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后汉贾逵并撰写《酒令》一书。

宋代不但沿袭了酒令习俗,而且还丰富发展了酒令文化。

单就记载介绍各种酒令的书就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小酒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

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色彩卓异的奇葩。

宋蔡宽夫诗话云:"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

"从地下发掘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唐代是一个喝酒成风,酒令盛行的时代。

如1982年在镇江丹徒丁卯村一座唐代银器窑中,发现了"论语玉烛"酒筹筒和五十根酒令筹,这是十分宝贵的唐代酒令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行酒令

中国古代十大行酒令

中国古代十大行酒令1、骰令。

骰(亦称“色子”)令是古人常用的酒令之一。

有时用一格骰子,最多可达六枚,依令限数,因人、因时而定。

此令简单快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需要什么技巧,全凭运气,特别受豪饮者欢迎。

骰令各目繁多,主要有猜点令、六顺令、卖酒令等。

2、猜物。

把某物藏起来,使在席之人猜测其所茂之处。

猜中者胜,猜错者饮。

主要有茂钩、猜枚(又称猜拳)、猜花等。

3、指掌令。

以指为戏,故称指掌令,主要有五行生克令、一官搬家讼、抬桥令、石头令剪子布令(此为日本拳)、大小葫芦令、拳(又称猜拳、拇戏)、打更放炮令等。

4、击鼓传花令。

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5、虎棒鸡虫令。

二人相对,以筷子相声,同时或喊虎、喊棒、喊鸡、喊虫,以棒打虎、虎吃鸡、鸡吃虫、虫嗑棒论胜负,负者饮。

若棒兴鸡、或虫兴虎同时出现,则不分胜负,继续喊。

6、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盘中心,用于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7、地方戏名令。

行令者每人说一种地方戏各,并指出一个名演员的说不上者饮两杯,说出一半者饮一杯。

8、拍七令。

从一数起,下数不限,明七(如七、十七、二十七等)拍桌上,暗七(即七倍数,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拍桌下,误拍者饮。

9、投壹。

设特制之壹。

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胜,负者饮。

10、揭彩令。

令官将一张写有数字的纸条用杯子扣在桌子上。

合席之人除令官外均不知此数字,但要求这个数字必须在6—36之间。

令官饮完,口中说出“6”字后再送给席间的任何一人,依次类推。

如果所加数字之和刚好兴杯中所扣数字相等,叫做得彩,则该人饮一杯酒。

倘若又轮到令官而数字又未超过杯中之数,则令官只许加“1”再送给他人,如果累计已超过杯中数,那么该人与接者猜拳,过几个数猜几拳,输者饮酒。

行酒令游戏大全

行酒令游戏大全

行酒令游戏大全酒令,中国民间风俗之一。

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整理了行酒令游戏大全,第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具体怎么玩呢,请往下看。

1、行酒令游戏-划拳。

划拳分为打通锅、拳打胜家。

打通锅:一桌子人进行打通锅,一个人和桌上的每个人分别划拳,划完一圈叫做一个通锅。

拳打胜家:几个人轮流,输的喝酒,赢的和下一个人划拳。

喝酒的时候,又分为三拳两胜和凿疙瘩(一拳分输赢)划拳只支持同事两个人玩,不分男女、大小都可以划拳。

如果大辈和小辈之间,开始要称“爷俩好”(男人之间)或“捏俩好”(男女、女女之间);如果是平辈之间,开始要称“哥俩好”或“姐俩好”。

划拳开始后,两个人同事出拳,同时说出一个数字。

如果两人出的指头数之和和某一个人说出的数字完全吻合,则这个人赢。

如果两个人都说的一个数字,不分输赢,重新来过。

其实最好玩的是划拳说出的数字,一般不是直接说数字,而是说一句代称,总结一下如下:0----对宝拳即两个人都没有伸出指头。

1----点上赢,一点点即指头之和为1.一般出点上赢,都是出大拇指,不能出其他指头。

2----二驾好,哥俩好(姐俩好),爷俩好(娘俩好)3----三星照4----四喜财,四季发财5----五魁首6----六六顺7----七巧七,七个巧8----八仙寿,八匹马9----快喝酒,你喝酒10---十全到,全来了划拳出的指头出法,以不单独出中指、小指为宜。

2、行酒令游戏-老虎、杠子、鸡、虫老虎杠子鸡,就是两个人用筷子打老虎,一个人说出其中的一种,如果相同,则从来,如果不同,则能分出胜负。

老虎吃鸡,鸡吃虫,虫克杠子,杠子打老虎,如此循环,也非常热闹。

3、行酒令游戏-猜火柴棍如果以上两种玩法你都不会,可以进行此游戏,猜火柴棍(或者硬币),有两种玩法,一种猜有没有,一种猜在左手还是右手。

中国酒桌传统酒令大集锦

中国酒桌传统酒令大集锦

中国酒桌传统酒令⼤集锦⼈们为了在饮酒时劝酒助兴,烘托渲染欢乐⽓氛,促成宾主、亲朋增进友谊,尽兴畅饮,产⽣了专司饮酒的游戏——酒令。

酒令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饮酒时,⽤赋诗联句,引经据典、吟唱和韵等⽂学艺术形式,增强娱乐性,于是以⽂学形式为主的酒令逐步产⽣。

酒令既然是“饮酒之令”,⾃然效法军令,带有⼀定的强制性。

酒令从形成到逐步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酒令分通令、雅令、筹令、古令四⼤类。

⼀、通令(共23个)通令,顾名思义,即通俗、通⾏的酒令。

猜拳和各种骰⼦令是主要的通令。

另外,如说笑话、唱歌、讲故事、耍游戏的酒令亦属通令。

1、猜拳猜拳是通令中简便易⾏的基本形式。

在宴会上饮酒时,推举令官(河套地区俗称酒司令)⼀⼈,监督⾏令的双⽅并判决胜负。

猜拳由两⼈进⾏,负者饮酒。

猜拳时各地的叫法名⽬繁多,五花⼋门,叫数可即时约定,任意选择运⽤。

如:零:宝、宝⼀个,宝对对、⼤元宝,没了⼀:⼀定⾼升、⼀条龙、⼀枝花、⼀枝春、⼀⼼敬你、⼀点点;⼆:哥俩好、两家有喜、⼆⼈台、⼆⼈转、并蒂莲、鸳鸯对、夫妻好、咱俩不错;三:三星照、三星⾼照、三碗过岗、三阳开泰;四:四喜、四喜财、四业鸿禧、四季、四季来财、四季发财;五:五魁⾸、五经魁⾸、五花马、五⼦登科、五⾕丰登;六:六六⼤顺、六和顺、六位⾼升、六亲和顺;七:七个巧、巧个个、七仙⼥、七姐妹、七仙⼥下凡;⼋:⼋仙⼿、⼋仙长寿、⼋⼤仙、⼋仙过海、⼋⾯威风、⼋个马马跑、⼋⽅呼应;九:快快快、快发财、九连珠、九连环、九重天、数九寒天;⼗:全来倒、满堂、⼗满堂、满堂红、⼗全其美、⼗⾯埋伏;内蒙古河套地区在猜拳(⼜名划拳)时,为了放慢饮酒速度,增强感情交流效果,带有随着唱词做动作的“副歌”。

如划拳双⽅共唱:“拳是个拳,三桃园,五经魁⾸陆和年,双⼗梅,⽉⼉圆,咱们两个不错划上⼏拳……”唱“副歌”时,如果划拳帮错了动作,必须判其饮酒。

⼏个主要动作是:“拳是个拳”——出⼿即可;“三桃园”——伸出⼆、三、四三个指头;“五经魁⾸”——伸出满把⼿;“陆和年”——伸出⼤拇指和五指;“双⼗梅”——伸出双⼿⼗指;“⽉⼉圆”——⽤双⼿的拇指和⾷指构成⼀个圆⽉的形状;“咱俩两个不错”——双⽅各伸拇指凑成“哥俩好”。

文人雅士,把酒言欢,一文带你了解古代十大游戏酒令

文人雅士,把酒言欢,一文带你了解古代十大游戏酒令

文人雅士,把酒言欢,一文带你了解古代十大游戏酒令酒的魅力,其实并不完全在于酒本身,还在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附加的娱乐功能。

谈起酒桌游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什么划拳、摇色子、数7……,张口就能说来。

酒桌游戏作为活跃酒桌气氛的利器,可谓是聚会饮酒不可缺少之物。

酒桌游戏,在古代有一个很好听的雅称——行酒令,即饮酒行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

接下来,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古人的酒令天地。

射覆在早期的射击游戏中,主要的玩法是猜谜语和猜,以及用锅碗事先藏东西,让人猜。

后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个间接曲折的射击游戏,游戏中用连词隐藏事物,让人猜测。

如果射手猜不到或猜错,而复读机误判了射手的猜测,他将被罚款。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

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

”这基本上说明了射覆酒令游戏的耍法原理。

投壶甩锅是古代士大夫在宴席上玩的一种甩锅游戏,也是古代宴席上的一种仪式。

方法大概是在酒席上立一个专用的壶,以壶嘴为目标。

宾主各持四支箭,依次掷入壶中决出胜负,输者饮美酒。

今天,在河南南阳卧龙岗中国画博物馆里有一尊栩栩如生的扔锅石雕。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

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

投壶开始地,司射(酒司令)确实壶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拇战拇指斗,俗称击剑,也是中国传统的饮酒游戏方式,相当古老。

喝酒的时候,两个人各自伸出手指,叫出号码,伸出手的食指加在一起。

符合被叫号码的赢,输的罚喝酒。

明清小说中多有关于拇战的描写。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

”《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

我国古代酒令

我国古代酒令

我国古代酒令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宴饮和郊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酒令除能助欢愉畅饮令气氛和增添融洽友谊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因此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多种多样。

春秋战国:投壶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

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

《史记:淆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

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汉画馆里就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投壶石刻图。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

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

投壶开始地,司射(酒司令)确实壶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投壶因其最具封建礼仪教仁意义,所以沿袭最久。

在《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

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流觞曲水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此种酒令外,继而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此酒令令文人墨客十分喜爱,流行较盛。

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朝:藏钩射覆唐朝,“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

中国酒令有哪些

中国酒令有哪些

中国酒令有哪些中国酒令1、覆射猜拳类这里又分两类,即覆射和猜拳。

覆射令是由汉代的“藏钩”游戏发展而来。

藏钩到了唐代分二途发展,一为博戏,一为酒令。

其基本方法都是藏起某物,令对方猜射;或一人说出一字,以该字隐某物,令对方也以一字射此物。

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以覆了一个“人”字和“窗”字,令宝钗射一物。

宝钗知道探春用了“鸡窗”、“鸡人”的典故,故射“鸡”,宝钗算射中了。

这叫“双覆一射”。

又如猜子令,即一人手握一枚爪子,左右手一实一空,令对方猜瓜子在哪只手中。

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覆者罚酒。

也可用三枚瓜子、两故花生,叫“三红两白”,分别握右两手中,随意出一拳让对方猜。

先猜单双,后猜几枚,再猜红白,叫作“五子三猜,两手不空”。

猜不中罚酒,猜中,则由出拳者饮酒。

春节将临,此令不妨可在亲友酒席上施行。

划拳,它是唐代“手势令”的后裔。

划拳又作“豁拳”、“豁指头”,它又有“拇战”、“拇阵”的雅称。

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清代郎廷极丽《胜饮篇》均有记述。

它也是在现代酒桌上常用的一种酒令,所以我也就不再赘述了。

中国酒令2、口头文字类这一类酒令没有其他行令工具,而只以口头吟诗、作对、唱曲(现代可唱卡拉ok)、猜谜等行令,故名。

它发端甚早,春秋时代的“当筵歌诗”、“投壶赋诗”、“即席作歌”,己开后代此令的先河。

明请以后,这类酒令发展较快,各种名目层出不穷。

清代佚名《新刻时尚华筵趣禾谈笑酒令》、张潮《下酒物》,均是此类酒令的专着。

女儿令,是这类酒令的代表。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函在冯紫英家中吃酒时行的“女儿乐、喜、悲、愁”的令便是。

详情可参见我发在红梦旧梦中关于“女儿令”帖子,此处不重复了。

下面再举个“一物双说令”的例子。

一物双说令也是口头文字类酒令。

它的行令方法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

合席轮说,不成则罚酒一怀。

如:“风中腊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古代有趣的酒令

古代有趣的酒令

古代有趣的酒令酒令,是人饮酒时助兴娱乐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之名,较早见于刘向的《说苑》。

后汉贾逵曾撰《酒令》一卷,《后汉书·贾逵传》说:“逵作酒令,学者宗之。

”他大概是创作酒令的高手。

据说,较初设立酒令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

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即知名的《酒诰》。

从此,正式宴会上,方有令官之设。

或曰“酒令”,或曰“觞政”,职责就是维护、执行周王的诰令。

战国时的滑稽大王淳於髡讽谏齐威王时说:自己原有一石的酒量,而在齐王的宴会上,前有酒执法,后有酒御使,心惊胆颤,俯伏而饮,只要喝一斗就醉了。

从中可以看出,设“酒令”之初,目的在于禁止酗酒。

但后来,恐怕认为宴饮之时,用不着这样正儿八经,慢慢就向着游戏方向发展,此时令官的作用就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

隋唐时,酒令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酒业振兴,酒风甚浓,为酒令的拓展提供了沃土。

酒令除常见的掷骰、射覆、酒筹、酒牌、文字令外,还有击鼓传花、手势令、旗幡令、小酒令等等,其花样之新,门类之多都达到了非凡水平。

到五代时期,酒令不拘一格,不再追求工整。

宋代酒令由雅趋俗,俗中见雅,比唐代酒令有了更广泛的基础。

宋朝酒令受当时诗词歌赋的影响,又有了新的发展。

到了元代,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酒令从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豪之家的酒宴普及到民间。

明朝时,酒楼、酒馆已行令成风。

至清朝,无论樵夫渔人、村农店妇,均能行令,为酒令的鼎盛时期。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鸳鸯吃了一种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第六十二回中的那次寿宴中,史湘云出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这个酒令题面繁复得一塌糊涂,把有关诗词歌赋以及瓜果农耕等五种词语凑成一句话,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一)(2007-02-12 02:52:23)转载▼分类:酒令游戏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游戏形式的酒令。

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其相应的令具,都有其具体的玩法、原理和过程,大多数都要利用人的智慧能力和语言、文学功力。

这些游戏酒令的设计使用,使酒席筵前出现了动作和声响,使酒席上非常热闹、活跃。

用作行酒令的这些游戏,是民间游戏的一个方面,这些游戏大量的是专门为行酒令而设计创造的,也有一些是把民间其他方面的游戏形式用于行酒令了。

这些酒令游戏在各地民间存在量很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择其主要的十大游戏介绍给大家。

五代北人会宴图(局部)1.射覆射覆是较早的酒令游戏,据有关史书记载,三国魏管辂、晋郭璞都有射覆事。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无题二首》诗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句。

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句,又有“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句。

射覆,射者,猜度也;覆者,遮盖隐藏也。

射覆游戏早期的玩法主要是制谜猜谜和用盆盂碗等把某物件事先隐藏遮盖起来,让人猜度。

这两种耍法都是比较直接的。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

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

”这基本上说明了射覆酒令游戏的耍法原理。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描写的射覆酒令即与此同,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和典故因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和典故等揭谜底。

比如,宝钗和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探春便覆了个“人”字,宝钗说“人”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

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即覆的“鸡”字,因而射了一个“埘”字。

中华酒礼之酒礼之乐

中华酒礼之酒礼之乐

酒之礼乐中华酒礼文化,即使在游戏之中亦有体现,举止之间无一不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1、投壶游戏投壶是商周时期酒宴上一种助酒兴的游戏。

投壶所用的壶,最初用的是酒壶,后演化成特质之壶。

当时,酒宴分为大射、乡饮酒乡射,如果射礼不能举行,则以投壶为射礼。

每次投壶,规定每人只准备四根矢,相应的每人也必须具备四“算”,以计算投中的数目。

如果两人投壶备八算,三人投壶备十二算,以此类推。

投壶之礼体现了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美德,主人诚邀客人,客人反复谦让三次方能拜受投壶。

谁投壶输了,谁就得喝酒,并有乐队伴奏。

据考证,投壶之礼春秋时期已盛行。

到了战国时期,投壶之礼已在民间广为流行。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当时男女可同坐在一起,边喝酒边投壶,不亦乐乎。

汉代时依旧有投壶之礼的场面铭刻于汉代石刻上。

三国时期,有个叫邯郸淳的人还专门写了篇《投壶赋》惟妙惟肖的刻画了当时的投壶之礼;魏晋至明代,投壶之礼经久不衰,到了清朝开始冷落;民国之时,孙传芳还举行了投壶之礼。

鲁迅先生《关于章太炎先生两三事》还专门提及了此事。

2、行酒令中国的行酒令亦有很多讲究,其按难易程度大可分为三类,雅令、通令、筹令,三者皆须以规则行事,难易自选,其乐无穷。

雅令中,即行令时“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筵构思者”,其难度较高。

通令,“其俗不伤雅,不费思索,可以通行者”,这种酒令运用范围至广,凡筵席上不拘何种人均可行此令。

其主要形式有骰子令和猜拳。

筹令,是把酒令写在酒筹之上,抽到酒筹的人依照筹上酒令规定饮酒,此令最能活跃酒席气氛。

例如:捉曹操令:制筹十二枚,分别填上诸葛亮、曹操、蜀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将五人(许褚、典韦、张辽、夏侯惇、夏侯渊)。

由十二人分抽,抽到酒筹的人不得声张,要保密。

最后由抽到诸葛亮的人开始猜点曹操。

若第一次就猜点到了持曹操酒筹的人,此人便饮五杯,若是第二次猜着饮四杯,第三次猜到饮三杯,持诸葛亮酒筹的人也得自饮一杯。

酒令游戏知多少

酒令游戏知多少
5、如果说错了,就被判出局,必须离开圆圈。
6、玩到最后人越来越少,就可以结束游戏。
7、由主持人计算人剩下较多的那一组优胜。
代号接龙
内容:这个游戏乃在于训练个人的反应力和记忆力,以最快的速度判断自己的所在位置。
方法:
(1)人数在10个人以内最适合
(2)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先选出1人做鬼。
(3)参加者,以鬼的位置为基准,从鬼开始算来的数字,就是自己的代号,每个当鬼的人都是1号,鬼的右边第一位是2号,依次为3号……
4、瞎子背瘸子接力
游戏规则:每组自行配男女,先由第一组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送回终点传给第二组,第二组回后传第三组,直至最后一组。输者组抽签表演节目。
4、要点:当有人首先开始后,一旦其他人都这么做了,有什么麻烦吗?
5、这个游戏是如何模拟你的生活圈在现实生活中的做法的?对你来说,你的某个陋习是因为效仿他人,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
1、衔纸杯传水
要求:全员参加。分为二队同时进行比赛,从海边至海岸150米,3——5米一人,男女交替站位,第一名人员从海里舀水到纸杯内,用嘴衔着跑步到下一人把纸杯用嘴传给下一个人,下一个再传给下一个,个个传递至最后一人将纸杯传到桌上,谁先到达就获胜。输的一队要接受惩罚,具体是什么惩罚,到时由我定。(问:为什么?答:谁让是我发起的呢,我高兴)不过放心不会很那什么了。
吹面粉
这是一个整蛊游戏,而且能同时整蛊两个人的。
道具:面粉适量,乒乓波一个,匙更一个

古代酒令文化

古代酒令文化

古代酒令文化古代的酒令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酒令,即以酒为媒介,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规则,来增进情谊、陶冶情操的一种文化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喝酒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现才艺的方式。

古代的酒令文化丰富多彩,有着许多经典的酒令,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古代最有名的酒令之一是“三字经”。

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每人说出一个字,然后按照字的顺序来依次喝酒。

这个酒令的难点在于参与者需要记住前面所有人说过的字,并且按照正确的顺序说出来。

这不仅考验了参与者的记忆力,还考验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口才。

参与者一旦出错,就需要罚酒或做一些惩罚性的动作。

另一个有趣的酒令是“对对碰”。

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分成两组,每组轮流说出一个词,但是要与上一个词的结尾相同。

如果某个参与者无法接上前一个词,就需要罚酒或做一些惩罚性的动作。

这个酒令考验了参与者的反应能力和联想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气氛的活跃度。

还有一个经典的酒令是“七步诗”。

这个酒令要求参与者每人说出一句七言绝句,然后按照顺序依次喝酒。

这个酒令考验了参与者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加了气氛的浪漫和艺术感。

除了这些经典的酒令外,古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酒令。

比如“猜谜酒令”,参与者需要根据主持人给出的谜语来猜测答案,猜对了就可以不喝酒,猜错了就需要罚酒;还有“歌舞酒令”,参与者需要唱歌或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才艺;还有“对歌酒令”,参与者需要即兴创作歌词,并与其他人进行对唱。

古代的酒令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社交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参与酒令,人们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和了解,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智慧。

古代的酒令文化在今天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许多传统节日和聚会上都会进行相关的活动。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现代社会中,过度饮酒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在参与酒令活动时要注意适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创新和发展古代的酒令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交活动中,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酒文化|古代的行酒令都是怎样玩的?

酒文化|古代的行酒令都是怎样玩的?

酒⽂化|古代的⾏酒令都是怎样玩的?(1)投壶投壶是最古⽼⽽且使⽤持久的酒令。

投壶在春秋前就已经有了,在战国时期盛⾏。

根据⼀些史书的记载,投壶是最古⽼的酒令。

⼀些古代的壁画上还有体现当时社会上投壶的场景。

玩法就是把规定的东西投进壶⾥。

投中的就是赢家,投不进的为输家,输家要喝酒。

(2)流觞曲⽔魏晋时期的⽂化⼈喜欢古风每天都要喝酒作乐,他们纵情⼭⽔⾼歌吟诗。

“流觞曲⽔”是指先选择⼀个风雅安静的地⽅,⼤家按顺序围坐在⼀起由⼩溪流⽔的地⽅向下围坐,⼀⼈将杯⼦盛满酒从上游放在⽔中任它漂流,当酒杯停在谁的⾯前时,谁就要喝酒。

乘着酒意上来的时候还可以作上诗句。

(3)藏钩“藏钩”也被叫“送钩”,它的玩法简单易⽤。

就是让⼀⽅把“ 钩'藏在⼿⾥或者藏在⼿外,把⼿握成拳状让另⼀⽅来猜,猜错的罚酒。

玩法就像现在的“猜有⽆”⼀样。

(4)射覆“射覆”是通过分队的⽅式进⾏的游戏,分队也叫“分曹”,先让⼀⽅暗中把东西藏在器⽫下⾯让另⼀⽅猜。

射在古代是猜或度量的意思,唐代诗⼈李商隐就⾮常精通这种玩法,他还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5)拧酒令⼉明清两朝最流⾏的酒令应该是“拧酒令⼉”,也就是不倒翁。

玩法是把不倒翁旋转起来,等它停下来脸朝着谁,谁就要罚酒。

(6)传花传花的玩法,顾名思义是⽤⼀朵花通过传递的⽅式来决定谁喝酒的游戏。

当然也可以⽤其他的⼩东西来替代花。

古时候会有⼀个令官通过敲⿎等⽅式发出声⾳来让在座的⼈按顺序传递花朵,当声⾳停⽌的时候谁拿到花谁就输。

便要被罚喝酒。

(7)猜谜猜谜是指由⼀⼈将桌上或者房间⾥的任何东西藏起来,由另⼀个⼈来猜是什么东西被藏起来了。

如果猜中就为赢家,猜不中就是输家就要被罚酒。

(8)说笑话说笑话的⽅式⽐较有趣。

在场的⼈轮流说⼀个笑话,由第⼀个⼈开始说笑话,如果他的笑话让在场的⼈笑了,那么他就是赢家,凡是笑了的⼈都要被罚酒。

但是如果他的笑话没有逗笑任何⼀个⼈的话,他就是输家反⽽要被罚酒。

行酒令大全

行酒令大全

拳时,伸指喊数的范围为一至十,并附之以吉利语句。

划拳时口所喊字数,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划拳人擦亮嗓门高喊:一定,两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顺,七巧,八仙,九长,全福——这是两言的;一定终,两相好,三元郎,四发财,五经魁,六六顺,七巧图,八匹马,久九长,全福寿——这是三言的;一定终身,两相情愿,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巧成图,八仙过海,九九长寿,全家福禄——这是四言。

一桌人依次划下来,将豪气呼出,将酒气呼出,将贫穷而落寞的山村划出无限的欢乐与笑声。

如:零是拳头,叫“平拳对” 一字叫:“一条龙、一锭金、一夫当关”;二字叫:“哥俩好,并蒂莲,两家好,双喜临门”;三字叫:“三星照、三羊开泰、三元及第、三结义”;四字叫:“四喜财、四季发财、四季如意”;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骢、五纪魁”;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顺”;(《左传》上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谓之六顺也。

)七字叫:“七个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团圆”;八字叫:“八匹马、八大仙、八大寿”;九字叫:“九连环、九重天、九马快、快升官、九龙盘柱”;十字叫:“满堂红、全来了、合家欢、十全十美”等等。

文化讲究划拳划拳算得上酒文化之一种。

划拳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其中含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划拳的呼词从零到十,其实就是酒令。

但普通老百姓的酒令,不如文人吟诗背词那样风雅,但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民俗意味:首先,划拳时喊出的数字,不能把一喊成一,二喊成二,而是用一句成语来代替。

零要喊成“宝”;一要喊成“一心敬你”,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二要喊成“哥俩好”,表示与对方的关系亲密;三一般喊“三星高照”;四要喊“四红四喜”或“四喜来财”,表示吉利的意思;五要喊“五魁首”;六喊“六六大顺”;七喊“巧到七”,意指牛郎织女七月七天河配;八则喊“八仙过海”;九喊“快喝酒”,也有简单地喊成“快”的。

十则喊成“满堂红”或者“全到了(读liao音)”。

因此,从划拳人的用语上,还可判断出这个人的文化层次甚至性格特点。

古人饮酒玩乐项目

古人饮酒玩乐项目

古人饮酒玩乐项目古人饮酒玩乐,那可是别有一番风趣啊!你想想看,在那悠悠的时光里,他们围坐在一起,酒杯轻举,欢声笑语,那场面得多有意思呀!饮酒的时候,他们可不仅仅是干巴巴地喝,那花样多着呢!比如说行酒令,这就像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大家绞尽脑汁想词句,答错了就得喝酒,多好玩呀!这不就跟咱们现在玩游戏一样嘛,紧张又刺激。

还有投壶,这可是个技术活。

站在一定距离外,把箭往壶里投,投中了那得多有成就感啊!就好像射箭比赛一样,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要一较高下。

你说古人是不是很会找乐子?再看看曲水流觞,哎呀呀,那简直太有诗意了!大家坐在溪水边,酒杯顺着水流漂下来,停在谁那里谁就得作诗一首。

这要是没点才华,还真应付不来呢!这不就跟咱们现在的才艺展示差不多嘛,只不过人家更文雅一些。

古人饮酒还讲究氛围呢!他们会找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山间、溪边、亭子里,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享受着美酒。

这可比我们现在在酒吧里喝酒有意思多了吧?人家那才叫真正的享受生活呢!而且古人喝酒的时候还会有歌舞相伴,那场面,那音乐,那舞蹈,多让人陶醉啊!你能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感觉吗?肯定特别美妙。

他们还会在饮酒时谈天说地,聊聊人生理想,谈谈国家大事。

这酒桌啊,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什么话题都能聊。

不像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喝酒就是单纯地喝酒,哪有那么多内涵呀。

想想古人的这些饮酒玩乐项目,再看看我们现在,是不是觉得有点单调了呢?我们也应该学学古人,把喝酒这件事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古人能从简单的饮酒中找到这么多乐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找个安静的地方,玩玩行酒令,试试投壶,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闲情逸致。

所以啊,别再只是干巴巴地喝酒啦,让我们也像古人一样,把饮酒变成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滋有味!难道不是吗?。

喝酒行酒令小游戏

喝酒行酒令小游戏

饮酒行酒令小游戏饮酒行令,是有中国特点的助兴方式,其根本规那么就是输的一方饮酒。

得体、适合的酒令就像催化剂,能很好地开朗氛围。

固然在商务用餐中,其实不倡导过分喧闹、开朗的场面,但商务场归其实不都是阳春白雪,常常需要和各样人群交往、应酬。

作为中国的一种酒文化,酒令依旧宽泛存在并被人们所喜爱。

因此,商务人士仍旧有必需对常有酒令有所认识,这样才能在各样商务场合更为应付自如。

我们介绍四种比较常有、相对文雅的酒令: 1 、锤包锤又叫剪子布锤。

就是食指和中指张开代表剪刀,张开手掌代表布,拳头代表锤子,剪子剪布,布包锤,锤打剪刀,三者形成一个循环。

能够两个人对战,也能够三人一组进行。

选择哪一种方式适合,往常是由令官〔监察者〕视在坐人的酒量和宴会进行的速度而定,假如想慢慢进行,就由令官指定一人为庄,而后由坐庄的人按次序进行,或有选择性地挑战。

每次饮酒的数目,那么由令官确立。

假如是三人一组进行,输家饮酒。

假如两个人同时赢了,那么输家就要喝两杯。

2 、老虎杠子这类酒令由老虎、鸡、虫子、杠子四种东西形成一个循环,老虎吃鸡,鸡吃虫子,虫子咬杠子,杠子打老虎。

行酒令的时候,往常是参加者手执一根筷子,一边敲击桌面,一边说出一种东西的名称,相邻的两种相遇的时候,就分出了胜败,输家饮酒。

假如所说的两种东西不相邻,比方一人说老虎,一人说虫子,或一人说鸡,一人说杠子,就没有胜败,持续进行下去。

这类酒令也能够三人或四人同时进行,假如多人同时进行并且只有一个输家的话,输给几个人就要喝几杯。

3 、猜单双这类比较流行,是一人手握同样小东西〔如瓜子、火柴棒什么的〕,多少不论,让他人猜手中的东西是单数仍是双数。

一般由令官出数,他人来猜。

也能够由令官指定一人坐庄,坐庄的人出数,他人猜。

猜单双的时候。

能够一人猜,也能够在坐的人同时猜。

料中者不喝,庄家喝;猜不中的话,猜者喝。

有时也能够轮番出数,视出数者胜败多少决定下一个出数的人。

假如出数的人输得多,饮酒以后,持续出数;假如出数的人博得多,就由第一个输的人接着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十大游戏酒令(一)(2007-02-12 02:52:23)转载▼分类:酒令游戏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游戏形式的酒令。

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其相应的令具,都有其具体的玩法、原理和过程,大多数都要利用人的智慧能力和语言、文学功力。

这些游戏酒令的设计使用,使酒席筵前出现了动作和声响,使酒席上非常热闹、活跃。

用作行酒令的这些游戏,是民间游戏的一个方面,这些游戏大量的是专门为行酒令而设计创造的,也有一些是把民间其他方面的游戏形式用于行酒令了。

这些酒令游戏在各地民间存在量很大,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多有出现,择其主要的十大游戏介绍给大家。

五代北人会宴图(局部)1.射覆射覆是较早的酒令游戏,据有关史书记载,三国魏管辂、晋郭璞都有射覆事。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无题二首》诗有“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句。

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句,又有“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句。

射覆,射者,猜度也;覆者,遮盖隐藏也。

射覆游戏早期的玩法主要是制谜猜谜和用盆盂碗等把某物件事先隐藏遮盖起来,让人猜度。

这两种耍法都是比较直接的。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种间接曲折的语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戏,其法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

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

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

”这基本上说明了射覆酒令游戏的耍法原理。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描写的射覆酒令即与此同,覆者先用诗文、成语和典故因隐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隐寓该事物的另一诗文、成语和典故等揭谜底。

比如,宝钗和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探春便覆了个“人”字,宝钗说“人”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个“窗”字,两覆一射。

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即覆的“鸡”字,因而射了一个“埘”字。

探春一听,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相互会意,各饮了一口门杯。

再如,李纨和岫烟对了点后,李纨便覆了一个“瓢”字,概用了“瓢樽空挂壁”的典,即覆的“樽”字,岫烟射着,说了—个“绿”字,概用了诗句“愁向绿樽生”的典。

二人才会意,各饮一口。

2.投壶投壶也是较早的酒令游戏之一。

其法大概是在酒席上设特制之壶,以壶口为目标,宾主每人持矢四支,依次投入壶中,以投中多少决定胜负,负者饮罚酒。

本博此前有博文《源于射礼的酒令文化·投壶》(/u/492033ba01000959)已经对投壶有了更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3.猜枚猜枚酒令游戏,源于射覆。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之三十三娱老即云:“猜枚乃藏阄射覆之遗制。

”其法,宴会饮酒时,取若干小物件,如钱币、棋子、瓜籽、松籽、莲籽和小果粒等,一人先藏手在背,将小物件握于拳中后伸出,供人猜测有无、单双、个数和颜色等,猜中者为胜,不饮,猜不中者为负,饮罚酒。

也有时,三射而后以射中多少决定胜负,负者饮罚酒。

唐人诗有云:“城头击鼓传花枝,席上抟拳握松子。

”可见,酒席上猜枚酒令游戏,其史颇久。

《红楼梦》第十九回云:“只顾猜枚行令。

”第七十五回有云:“一溜坐下,猜枚划拳。

”《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二回有云:“当下猜枚行令。

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有云:“筵中以猜枚赢吟输饮为令。

”猜枚酒令游戏也称猜拳。

元姚文奂《竹枝词》有句云:“剥将莲肉猜拳子,玉手双开各赌空。

”即见。

清翟颢《通俗编》有《俳优·猜拳》篇,所言亦为猜枚事。

猜枚酒令游戏,涉及具物简单随便,又颇小巧有趣,人们对之十分喜爱,世代相沿,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4.拇战拇战俗称划拳,也是我国酒令游戏中的一种传统方式,颇为古老。

明代王征福有《拇战谱》,专记划拳令辞。

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有云:“拇战分曹,杂以谐笑。

”清沈复《浮生六记》有句云:“拇战辄北,大醉而卧”拇战也称作拇阵,概因拇指相搏,互争胜负,有如战阵而得名。

清赵翼诗有:,“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句。

拇战还称作豁拳、豁指头、猜拳等。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

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颇厌其呶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

”《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九回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

”等等。

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白玉觥5.击鼓传花击鼓传花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酒令游戏。

唐人诗有“城头击鼓传花枝”。

宋代范成大《上元记吴中节物》诗有“酒垆先迭鼓,灯市早投琼。

”明末抱瓮老人《今古奇观》第十五卷有云:“卢楠正与宾客在花下击鼓催花,豪歌狂饮。

”清代沈复著《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有云:“始则折桂催花,继则每人一令,二鼓始罢。

”近代王韬著《淞隐漫录》中《李四娘》篇云:“猜拳交杯,击鼓传花。

”可见这个酒令游戏出入诗文,在当时社会上颇有影响,也颇有历史了。

评书《金镯玉环记》中有一段击鼓传花行令的描写,说桂莲和桂梅从对诗答文中发现茶童像是雷宝童,因父母在座不好问知真实。

于是,叫丫环春红在门外击鼓,他们和老爷夫人传花喝酒,私嘱春红舔破窗纸,看见花到老爷夫人手中则住鼓,让老爷夫人喝酒。

结果,一会把老爷夫人哄醉扶回睡了。

二位小姐把茶童请入座中,对诗答令,终于知道了茶童原来就是遇难流落到贾府的雷宝童。

《红楼梦》中有好几回写到击鼓传花行令。

第五十四回写道“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

’”所谓“春喜上眉梢”是“击鼓传梅”的雅称。

“梅”、“眉”谐音,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讨吉利的口彩。

写到响鼓后的情景时云:“那女先儿们皆是惯的,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

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疾,传梅亦疾。

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

”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击鼓传花之法大势已见。

根据有关记载和描写,可见击鼓传花酒令游戏的玩法是,专门设置一个击鼓,采取一枝花,酒席上随着鼓声和节奏速度,依次循环相传这枝花,鼓声住后,花枝落到谁手里,谁喝罚酒一杯,有的还说些令语。

专设的击鼓之人,一般在旧社会多是用盲艺人和下人,用下人一般要在门外或屏风背后。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击鼓传桂行令,就是“命一媳妇(下人)在屏后击鼓”。

下人就在席前,则要用布条把眼缠住。

总之,击鼓的不能看见见花枝的传送情况,鼓声的快慢、停止都是由他自己随便掌握,住鼓罚酒一般说来是偶然的。

行此令所用之鼓,在古代也多是特制的。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击鼓传梅行令就是用的“一面黑漆铜钉花腔令鼓”。

据某些些载述,行此令也有用锣代鼓的。

击鼓传花酒令的特点是场面大,声响大,宜乎人多,随机性强,住鼓灵活,罚酒偶然,因此令内之人多有提心吊胆之感,促动花枝急急相传,易于活跃场面气氛。

试想,鼓声连响,花枝频传,语笑喧哗,杯盏交错,何等壮观有趣。

6.牙牌令牙牌令即利用牙牌所行的酒令。

牙牌为民间牌类游戏用具,多用于赌博,耍法颇多,相传为宋代宣和二年设计制造,用象牙制成,所以叫牙牌。

后来也用兽骨制造,于是也叫骨牌。

至明代又用硬纸制造,便叫纸牌。

这种耍牌长二寸许,宽约半寸,长方形状。

一面刻印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不同颜色的点数,一般从一到六,上下两重,每张牌上分别有二到十二个点子,分红绿或红白两种颜色。

每副牌三十二张,每张都根据牌上的点数叫有名称。

上下两重都是—点、二点、三点、四点、五点和六点的牌,分别叫做长幺、长二、长三、长四、长五和长六,统称为长牌。

其中“长幺”牌也叫“地牌”,“长四”牌也叫“人牌”,长六”牌也叫“天牌”。

其他牌都分别按点数有名称,诸如幺六、五六、二五、五点、花九、杂七等不尽列之。

古代这种耍牌除了象牙、兽骨、硬纸制造的外,也有用竹子和乌木制造的。

牙牌参禅图谱用牙牌行酒令,一般是用两张或三张牙牌的色点配付子,列说牙牌花色。

关于牙牌酒令,现代红学家邓云乡在其所著《红楼识小录·酒令》中言其曾购得过一本关于“牙牌酒令”的书。

书中内容三分之二是牙牌副子,这些牙牌副子三张一副,一副牙牌配一句唐诗,极为形象,颇见慧见。

有几副是:左边一张“幺五”,中间一张四五“花九”,右面又是一张“幺五”,这样下面一排都是白色五点,上面一排都是朱红点子,右上角题唐诗云:“林花着雨胭脂湿。

”十分神似,颇见匠心。

左边一张“人牌”,中间一张二三“五点”,右边一张“长三”。

“长三”斜看很像一条船,角上题杜诗云:“野航恰受两三人。

”十分巧妙。

并列两张“长三”,再加一张三六“花九”,一共五排斜列着的三点,好像一根链条,边上六点像是坠着一个重物,题诗云:“千寻链索沉江底。

”确是形象。

中间一张“人牌”,左右两边各一张“锦屏”(此牌上四下六共十点,上红下绿形似彩色屏风,故名曰“锦屏”),上面一排三张都是四个红点,显得很华丽左右象征两扇屏风,好像是一个贵妇人坐在中间,右上题诗云:“只似人间富贵家。

”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行令列说这些牙牌花色副子时,一般是令官配好付子后,分张举说,最后合而言之,道出副子名称,令席上宾客依次即兴接口比上一句令语。

其令语大部分是根据牌上色点所说的象形性的,也有的是根据牌名和副子名称谐音凑韵的。

试析几例看之。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鸳鸯道:“有了一副了。

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

”这便是凑韵而已。

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

”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

”这张牌上五下六共十一点,一头的五点像一朵梅花,一头的六点用六桥代之,这句即属象形。

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

”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

”这张“幺六”,牌,上下共七点,“一轮红日”指红色的幺点,“云霄”指代绿色的六点,这句也是象形。

最后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

”贾母道:“这鬼抱住钟旭腿。

”“蓬头鬼”是长六、五六和幺六这副牌的名称。

贾母所说的这句属借事发挥凑韵而已。

其他再如鸳鸯说:“有了一副。

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

”这句也是象形,因为这张“七五”牌,上下由两个梅花形的五点组成,所以说“梅花朵朵”。

再如鸳鸯说:“左边一个‘天’。

”黛玉说:“良辰美景奈何天。

”这便纯属即兴凑韵了。

另外,鸳鸯把一副三张合起来说的牙牌副子名称,也大部分是象形之语。

如与湘云说的左边“长幺”,右边“长幺”,中间“幺四”的这副牌,鸳鸯说:“凑成一个‘樱桃九熟’。

”因为全副三张牌九点皆红色,所以用九颗熟透的樱桃作比,颇为形象。

再如与薛姨妈说的长五、二五、长五这副牌,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