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e7509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4.png)
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和流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救治过程中,患者转接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转接效率不高、信息传递不畅等。
为优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本文将从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制度1. 明确转接责任主体医疗机构应明确急危重症患者转接的责任主体,确保在患者转接过程中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责任主体应包括急诊科、相关科室、转运团队等。
2. 制定转接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标准。
标准应包括患者病情评估、转运设备及人员要求、转运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
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患者在转接过程中,相关信息能够实时传递,为患者提供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
4. 强化培训与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转接服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同时,开展转接应急演练,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5. 完善考核与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转接服务考核与评价体系,对转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绩效挂钩,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急危重症患者转接服务流程1. 病情评估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诊断结果等,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接服务。
2. 启动转接程序急诊科向相关科室或转运团队发出转接通知,说明患者病情及转接需求。
相关科室或转运团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相关设备及人员。
3. 转运前准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接过程,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4. 实施转运转运团队采用合适的转运设备,如救护车、转运床等,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目的地。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5. 目的地接收与处置目的地科室或医疗机构在患者到达后,立即进行接收。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d14e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e.png)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和重要的科室之一,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迅速转移到相应的治疗科室,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院内安全转运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院内安全转运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a.接收通知:当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转运时,护士长或班长会接到相关通知,并发出呼叫,通知相关人员准备转运。
b.资源准备:准备好转运所需的护理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等。
c.人员安排:确定转运所需的医护人员,包括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护士等。
2.病情评估:a.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并符合转运的条件。
b.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例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c.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决定是否需要特殊措施如氧气给予等。
3.转运准备:a.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的必要性和步骤。
b.确保床位及床位清洁:与接收科室沟通,确认床位的可用性及清洁情况。
d.准备转运记录单:准备相关的转运记录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治疗情况和治疗计划等。
4.转运过程:a.医护人员组织:由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领导,组织其他医护人员参与转运工作。
b.转运设备准备:确保转运所需的设备如担架、氧气瓶、急救药等都已准备就绪。
c.安全措施:按照转运所需的安全措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如固定好急救设备、保障患者舒适度等。
d.患者监护:在转运过程中,确保对患者的持续监护,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等。
5.到达接收科室:a.将患者交接给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将患者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b.确保接收科室已做好准备,包括床位清洁、护理设备的准备等。
c.提供转运记录单及其他相关的医疗文件,以供接收科室参考和继续治疗。
6.过程记录:a.完成转运过程的相关记录,包括转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转运所用时间、转运中发生的问题等。
b.将记录归档,并与病历等相关文件整理和存档。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48c6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6.png)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背景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是指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内患者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通常涉及到不同的专业团队之间的协作。
这种转运过程需要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患者安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就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共识进行讨论和总结。
目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顺利,降低患者的风险。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减少潜在的错误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共识内容制定院内转运操作流程在制定院内转运操作流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性: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通畅的气道,稳定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2.团队协作:不同专业团队之间应进行密切的协作,以确保转运过程的顺利进行。
涉及到的专业团队包括急诊科医生、重症监护科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师等。
3.人员培训:所有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和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处理等。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设备是保证转运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转运工具包括担架、轮椅和医疗床等,而转运设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和输液泵等。
在选择转运工具和设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其功能齐全及操作简便。
转运过程中的监测和干预在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
例如,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文档记录和沟通转运过程中的文档记录和沟通非常重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团队之间的协作。
所有操作步骤和干预措施应当记录下来,并及时传达给接收团队,以确保转运的连续性和流程的清晰。
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e1351f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2.png)
XXXX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亟需规范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以及急诊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本共识协作组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以保证转运安全。
一、基本概念危重症患者: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
院内转运: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分级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二、院内转运特点①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②病情危重,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③病情紧急,评估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转运工作繁杂且风险大,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增多。
因此,必须制定适合急诊危重症患者自身特点的院内转运方案。
首先对急诊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降阶梯预案,优化分级,实现最佳路径,并在转运过程中动态评估以充分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三、危重患者分级转运原则1、降阶梯预案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2、充分评估转运评估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充分评估有利于: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049812b8f67c1cfbd6b8ef.png)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222e9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1.png)
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工作,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抢救和安全转运,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命的救治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院内发生的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工作。
三、责任与权限1.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和修订本制度,监督全院各科室的执行情况。
2.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并保证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3.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要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
四、危重患者抢救管理1.快速反应:收到危重患者报警后,各科室应快速启动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准备相应设备和药品。
2.抢救队伍的组建:每个科室应指定专业抢救队伍,包含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确保抢救队伍的敏捷配备和高效运作。
3.抢救设备的准备:各科室应配备必需的抢救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可用性。
4.抢救药品的储备:各科室应依照患者抢救需求,储备常用抢救药品,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药品的有效期限。
五、危重患者转运管理1.转运评估:在决议转运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病情评估,包含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治疗措施、转运距离及交通工具选择等方面的考虑。
2.转运准备:在转运前,必需确保患者病情稳定、转运目的地已做好接诊准备、转运设备和药品已准备齐全,并与转运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3.转运过程中的监测与记录: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4.转运交接:在到达目的地时,应与目的地医院的医疗团队进行交接,并供应患者的转运记录、医嘱等相关资料。
六、培训与演练1.培训计划:医院应定期组织抢救技术培训,包含基础抢救和特殊患者的抢救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
2.演练计划:医院应订立抢救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抢救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和团队协作本领。
七、质量掌控与监督1.质量掌控:医院应建立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的质量掌控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fcf1ab72b160b4e777fcf8e.png)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③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④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①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②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③有意识不清燥动者;④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⑤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8dd0383b3567ec112d8a2e.png)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b412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b724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9.png)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
一、转运前
(一)医师应充分评估患者转运的可行性,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 并履行签字手续;
(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 提前通知接收科室准备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并通知电梯及时到位, 使用专梯转运;
(三)整理患者病历资料, 核对并携带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做好标识;
(四)根据病情需要, 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并携带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
(五)妥善固定动、静脉留置针和各种管道, 拉起护栏, 清空各引流瓶(袋)等;
(六)离开病区前, 医护人员应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 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的名称、位置、刻度、状态等情况;
(七)确认转运路线, 电梯是否到位及是否运行完好;
(八)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转运条件就绪后方可转出。
二、转运(检查)中
(一)至少需要2名具有执业资格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检查),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保持各种管道通暢和仪器运行良好;
(二)遇意外或突发情况, 应及时利用携带的仪器、药品和物品就地处置。
同时, 呼叫附近的医务人员协助, 并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处置过程。
三、转运后
(一)交接双方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病历资料、携带药品及用物、用药和管道等情况, 并签字确认;
(二)向专业主任(或医疗组长)、责任护士、护士长报告转运情况。
医院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制度及流程
![医院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4421d5e009581b6bd9eb46.png)
医院危重患者院内交接转运制度及流程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包括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特殊治疗、手术、转科等过程。
一、转运前的护理
1、根据医嘱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
2、护士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
3、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携带转运途中所需相关资料及急救用物。
4、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和各种引流管。
5、由医护人员陪同转运,通知电梯准备,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二、转运中的护理
1、患者体位舒适,注意保暖,保持头部处于高位。
2、转运过程中注意安全,拉起护栏,推床平稳,防止意外发生。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或将患者送入途中最近的医疗单元实施急救,及时通知病房主管医师、护士长。
4、观察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引流管有无异常,保持输液通畅。
三、转运后的护理
1、核对患者信息,妥善安置患者。
2、做好患者及物品的交接工作,重点是患者病情、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
对交接中存在疑问之处,应及时进行核对。
接收护士详细记录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皮肤、管道、用药等。
3、交接双方在《危重患者转运登记本》签字确认。
1。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9fea3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5.png)
患者转运交接制度 及流程
2024/7/4
医学文档
01
Overview
患者关键环节转运 交接制度及流程
2024/7/4
医学文档
1、凡大手术、急诊危重患者必须由护理人 员全程陪护。
2、根据医嘱,评估患者,填写危重患者院 内转科交接本,电话通知转入科室。暂有生 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 平稳后再转运。
医学文档
急诊与病房患者转运交接制度及流程
1、急诊科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 后,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 室住院治疗。病房医生开具住院证明, 同意接受患者。 2、主管医生应向患者交代转运途中注意 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生向 病人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同意转送病房。
2024/7/4
医学文档
2024/7/4
感谢聆听!
B U S I N E S SP O W E R P O I N T
医学文档
医学文档
2024/7/4
医学文档
2024/7/4
医学文档
2024/7/4
医学文档
2024/7/4
医学文档
2024/7/4
医学文档
01
Overview
2024/7/4
患者关键环节转运交制度及流程 FOREWORD
5、转运前再次核对转科医嘱,事先电话(告知诊断 、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 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 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 6、转运途中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 率与呼吸形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急诊医生解释转运中的注意事项及 可能发生的意外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0cbc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c.png)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院内安全转运是指将急危重症患者从一个医疗部门或病区转移到另一个医疗部门或病区的过程。
在急诊科,由于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和治疗的紧迫性,院内安全转运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的示例:第一步:准备转运计划在院内安全转运之前,医护人员应准备好转运计划。
这包括确定转运的目的地和方式、确定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准备相关的转运设备和药品。
与此同时,还要更新患者的转运指示单,将患者的病情和转运需求明确记录下来,例如需氧支持、呼吸机使用、抢救药物等。
转运计划应包括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步:评估患者病情和稳定性在转运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并达到转运的条件。
这包括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例如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
同时,还应评估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呼吸功能和心血管状态等。
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或存在严重的生命威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步:组织转运团队根据患者的转运需求和病情特点,组织合适的转运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和技术人员等。
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持团队的战斗力和团队协同性。
第四步:准备转运设备和物资根据患者的转运需求,准备好相应的转运设备和物资。
例如,如果患者需要氧气支持,就需要准备好氧气气瓶和面罩;如果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就需要准备好呼吸机和相应的呼吸机管道和面罩等等。
此外,还应准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例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以备不时之需。
第五步:确保转运过程中的患者安全在转运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保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其次,要监测和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同时,要注意保暖、保持体位的舒适和稳定等。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https://img.taocdn.com/s3/m/b991f0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d.png)
总结评价
• 再次评价患者转运旳获益与风险,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并对转运人员 构成旳合理性、计划措施旳针对性和预见性、沟通旳有效性进行评价。
小结
安 全 转 运 旳 原 则
➢ 有经验旳医护人员 ➢ 必要旳设备和交通工具 ➢ 全方面旳检验和评估病情 ➢ 全方面检测 ➢ 稳定病情 ➢ 反复评估病情 ➢ 不间断旳监护 ➢ 直接交接 ➢ 病历统计和审核
•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旳能力和设施 • 估计到前往科室旳旅程和所需时间 • 熟知运送过程半路过旳能提供急救设备旳科室
联络电梯
告知病房(联络检验科室)
正常转运
• 正常转运要确保患者安全及医护人员安全 ① 转运过程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移动患者过程要注意多种管路连接旳有 效性,防止牵拉松脱;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完毕转运工作。 ② 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转运仪器须规范放置,预防被仪器砸伤;同步, 在转运途中也要尤其注意行人,防止不必要旳意外事件。
转运装备
备 物
心电监护仪 外携急救箱 简易呼吸器 推注泵
原则化分级转运流程
③ 患者准备 出发前按照转运分级再次评估病情,并检验多种管路及引流管固定妥 当,确保通畅。 ④ 接受方准备 告知接受方患者旳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况及到达 时间等,使其做好充分接受患者旳准备。
与接受部门旳协作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循环支持等内容进行综合分级(Ⅰ级、Ⅱ级、 Ⅲ级),并根据分级原则配置相应转运人员及装备。
➢ Ⅰ级患者具有随时危及生命旳临床问题,采用相应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 仍不平稳,GCS评分<9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8cmH2O (1cmH2O=0.098kPa)、FiO2≥60%],应用2种及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 Ⅱ级患者具有可能危及生命旳临床问题,采用相应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 相对平稳,GCS评分9~12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8cmH2O、FiO2 <60%)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 Ⅲ级患者呈慢性病程,生命体征尚平稳,GCS评分>12分,无人工气道 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f2ac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0.png)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一、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关键的部门之一,负责救治急性病、创伤等危重病患者。
然而,在急诊科内发生的危重病患者需要转运至其他科室时,正确的转运管理制度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三、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评估、生命体征监测、病史采集等。
确定转运目的地科室,并与其联系,了解接收条件和准备工作。
协调患者家属,解释转运的必要性和风险,并获得其同意。
四、转运流程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并启动转运流程。
准备转运所需的装备和药物,包括氧气瓶、监护仪、急救药品等。
制定详细的转运计划,包括转运路线、时间安排、转运人员等。
确保转运过程中有足够的人员参与和配备。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急性突发状况。
按照转运计划,将患者安全地转运至目的地科室。
转运过程中需要专人陪护,保证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到达目的地科室后,及时向接收医护人员交接,将患者重新接收并安置在相应的床位上。
五、转运安全措施转运人员须熟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病情、病因和处理方法,能够及时处理急性病情变化。
转运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转运装备和药物需定期检查和补充,确保完好可用。
转运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汇报和反馈转运情况。
转运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需及时处理和报告,做好相关记录和调查。
六、转运后的工作目的地科室接收患者后,应立即进行入院评估,制订治疗计划,并及时汇报急诊科,反馈患者的转运情况和入院情况。
目的地科室应做好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和复查工作,及时咨询急诊科以了解患者的疗效和病情变化。
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转运后追踪和病例讨论制度,总结转运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转运的质量和效果。
七、转运管理的责任分工急诊科:负责发起转运请求,进行患者评估和转运计划制定,并安排转运人员。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制度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9604483186bceb19e8bbf7.png)
急诊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制度一、凡需转运到其他科室以获得更好医疗救治条件的患者,转运前要正确评估病情。
住院患者需请专科会诊并同意接收后实施转运;急诊危重患者如诊断不明确时,应先请专科急会诊后再转运。
二、当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进行转运时,应有主管医生和护士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
医护人员应当将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转运。
三、转运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和预处理(一)完善病历资料,如情况紧急,则应先转运救治后补记病历资料。
(二)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依据病情填写好转科交接记录单,通过120直接转送时,应填写院前急救记录。
(三)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代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
(四)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转运途中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五)转运前要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者,要给予吸氧,必要时预先气管插管,并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六)妥善约束躁动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看护好输液,防止拉扯、脱落。
(七)根据不同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落,甚至加重病情。
护士准备转运过程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四、转运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一)转运时使用约束带固定,保持安全舒适的转运体位,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
(二)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转运途中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护人员协助,并做好记录。
(三)转运时应注意患者的保暖及安全。
搬运患者时要动作轻稳,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碰撞墙、门、物等。
(四)转运到目的地后的处理。
护送人员应与病房护士一同将患者搬至病床并做好交接,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药物应用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字确认。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996bc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2.png)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一、背景和意义在医院急诊科,经常会出现突发危重患者,这些患者需要紧急转运到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顺利转运,建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至关重要。
该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转运的流程和责任,有效减少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二、转运前准备阶段2.抢救准备:紧急调度急诊医疗团队和重症医学科医疗团队,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出发。
3.确保患者的安全:对患者进行基本治疗,如氧气供应、血氧饱和度监测等,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三、转运过程1.基本信息确认: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转运的目的地进行确认。
2.护士接班:转运前,原接诊患者的急诊护士需将患者的基本病史、特殊检查结果以及急诊处理情况交接给接收患者的重症医学科护士。
3.医生接班:转运过程中,原接诊患者的急诊医生需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情况交接给接收患者的重症医学科医生。
4.护送患者:转运时,由急诊科派出的医生和护士负责护送患者,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
5.防止交叉感染:在转运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佩戴手套和口罩,保护好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四、交接流程1.信息交接:接收科室的护士和医生应确认接收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病史、特殊检查结果和急诊处理情况。
2.密切监测:接收科室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3.病史确认:接收科室的医生应向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的详细病史,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4.医嘱传达:急诊科的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向接收科室的医生传达指导治疗的医嘱。
5.患者安置:接收科室的护士应帮助患者安置好,并确保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相应的药物等。
五、事后跟进1.科室交接表: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应建立交接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交接的详细内容,以便后续回顾和改进。
2.不良事件报告:如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或医疗事故,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事后评估和改进。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7fe47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0.png)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是医院内部临床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全,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提供医疗护理。
本文将从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定义、必要性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定义危重患者交接转运是指在医院内部或者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将危重病患从一个独立医疗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医疗单位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传递、现场交接以及传递相关的医疗文档等操作。
此过程对医疗团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保证患者的连续性护理和医疗安全。
二、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必要性1.保证患者连续性护理: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避免因为转运过程中的中断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
2.有效地传递信息: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确保从参与转运的医疗人员到接收患者的医疗团队都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决策。
3.保障医疗安全:危重患者转运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操作,如输送、装载、卸载、现场交接等,仅仅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步骤进行操作,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三、危重患者交接转运的实施步骤1.信息传递:需要及时通知接收方有关患者的情况,包括疾病诊断、治疗措施、用药情况、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
例如,可以通过病历、病情介绍、会诊单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2.现场交接:在患者转运现场,交接方和接收方医护人员要进行详细的信息核对,确认病历、医嘱等重要文档的准确性,确保患者的身份和医疗需求得到正确理解。
3.安全装载和卸载:在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装载和卸载,使用适当的设备和人力保障此过程的安全进行,避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4.监测和记录: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转运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以便于后续评估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
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
(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 /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 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
(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
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
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
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有意识不清燥动者;?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C级:生命体征平稳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护士转运:?有静脉输液的患者;?持续输氧的患者;?带有人工气道、心包、胸腔、脑室、腹腔及其它专科高危引流管的患者;?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抵制等改变的患者。
D级:除外上述情况的患者,护工转运护送。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循环系统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病情的突然恶化常由循环系统不稳定所致,病人脉率、脉搏强度、肢端末梢温度、血压等大致反映出病人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
存有心律失常、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会增加转运风险,应给予相应处置,待病情相对平稳后再转运。
在转运前应开放两路通畅的外周静脉通道以备
用药或补液,必要时还需行中心静脉置管。
呼吸系统评估及准备皮肤及粘膜颜色改变、有无紫绀、病人的呼吸、呼吸的运动状态、无创血氧饱和度可以简单评价病人呼吸功能情况。
对应用镇静、肌松药
物者还要观察是否会引起呼吸抑制等情况。
对于存在呼吸衰竭需转运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应较非转运时积极。
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者,与简易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连接后,调整参数以证实患者能耐受并且病情平稳,呼吸不平稳者暂缓转运。
神经系统评估及准备转运前通过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颈强直及肢体活动情况等进行评估。
已经恶化的病情必须留在急诊科抢救,病情稳定后再决定是否转运。
转运前要考虑到转运中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准备相应应急预案及处理。
管道和其他情况评估及准备转运病人可能同时带有输氧管、输液管、胃管、导尿管、胸腔引流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
处理的原则以固定防脱落,确定管道插入的位置,有无移位、脱管,观察是否通畅为主。
部分管道,如胸腔引流管、气管插管管道的插入深度要做好标记。
对是否存在内环境紊乱(如低钾血症、酸中毒等)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搬运患者时是否会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损伤,是否有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的可能、重要置管及引流装置是否有脱落的可能、躁动患者是否有坠床的可能等方面进行评估。
外伤患者的伤口及骨折部位需经处理后再转运。
急救药品和器材准备做好物品准备是成功转运的保障,以避免贻误抢救时机。
根据病人病情准备相应的氧气、简易多功能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急救包,还有性能完好的多功能转运床。
急救药品主要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等。
转运目的地及路线安排根据需要将病人转运到B超室、放射科及各科病区住
院。
在转运患者前10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氧气设备、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
确认患者转运目的地有专门负责接手监护、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保证患者一到达即可按拟定计划进行治疗或检查。
同时在病历中完整记录患者的转运指征及病情变化,以便交接时备用。
转运前应设计最佳路
线,以快捷、不重复为主旨,尽量缩短等待、交接的时间。
转运人员准备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工作由急诊科各专业医生、护士及护工等人员组成。
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湛的护理技术,动作娴熟,工作责任心强,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病情。
医护人员陪同既可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又可在病情变化时迅速组织抢救。
律问题转运工作服务对象是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可能面临较大法
的生命风险和法律纠纷,应充分尊重病人、家属的知情权,在未征得病人家属的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强行执行转运任务。
在征得病人家属理解和支持并履行风险法律文件签字同意书后才能启动转运程序。
转运前与家属做好沟通,主动做好患者及家属解释工作,交代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意外,使患者有安全感。
这样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