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0年 中医执医考试之中医基础理论

2020年 中医执医考试之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即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2.整体观念的内容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主观异常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得的体征。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

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祈、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一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精的基本概念有二:①一般泛指气。

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2.气的概念人体内很强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即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即阴阳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02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分为两个部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包括以下内容:中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中医养生保健学等。

中医临床实践能力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病论治等。

2.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技巧、中医治疗效果评价等。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每年都会有所变化,考生需及时关注相关公告,以确保自己掌握最新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一、基本常识
1、中医的历史和发展
2、传统中医体系和现代中医体系的介绍
3、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说、气血津液、精气神、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二、中医诊断学
1、望诊:面色、舌象、肢体等
2、闻诊:气味、声音等
3、问诊:了解患者病史、体察症状等
4、切诊:脉搏的特征、切诊方法和术语等
三、中医治疗学
1、中药治疗:中药的基本理论和配伍原则、汤剂制法等;常
用中药的性味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2、针灸治疗: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常用的针灸手法
和穴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等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手法、常见疾病的推拿
治疗方法等
4、其他治疗方法:如艾灸、拔罐、气功等
四、中医药学
1、中药基础理论:经典中药学、药物理论、药性对应等
2、中药鉴别学:对各种中药材进行形态、归经、品质等方面
的鉴定
3、中药制剂学:中药煎剂、浓缩丸剂、散剂等中药制剂的配
制和制备方法
4、中药贮藏和保管:如何储存、保管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五、中医保健学
1、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的方法与实践、中医养生保健常识等
2、中医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
和治疗方法。

3、中医体育:传统健身功法、调理身心、养生锻炼等。

六、医学伦理和法律
1、医德与医风
2、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预防
3、中医执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七、中医药文化和外语
1、中医药文化常识
2、相关外语知识:中英文医学术语、专业英语阅读理解等。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二、考试定位与目标
通过考核医德医风、医学门类、基储临床、预防、具有临床医学知识以及临床医学相关知识等必要的中医药学知识,了解和熟悉医疗工作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临床诊疗和诊断技能,能够处理常见病症,以及具备对危重病人进行初级应急处理、配合高级急救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范围为《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部分)》所规定的内容。

四、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

五、考试组织
考试工作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领导下,按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2020年版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2020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经络D.分子生物学(注:分子生物学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2.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主要观察内容不包括:A.神色B.形态C.舌象D.脉象(注:脉象主要通过切诊获取)3.中药学中,药物的四气指的是药物的:A.酸、苦、甘、辛B.寒、热、温、凉C.升、降、浮、沉D.散、收、补、泻4.方剂学中的“八法”不包括:A.汗法B.吐法C.消法D.化疗法(注:化疗法是现代医学概念,不属于中医方剂学八法)5.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中医经典理论的考查,以下哪项不是重点?A.黄帝内经B.伤寒论C.西医解剖学D.温病学6.中医临床中,下列哪项疾病不属于中医内科学的范畴?A.感冒B.哮喘C.骨折(注:骨折属于中医伤科学范畴)D.心悸7.西医综合考试中,诊断学基础部分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症状学B.体格检查C.病历书写D.分子生物学实验(注:此内容偏向基础医学研究,非诊断学基础)8.医学人文部分,关于医学伦理学的考查,以下哪项不是重点?A.医患关系B.医疗保密C.医学实验伦理D.股票投资道德(注:与医学伦理学无关)9.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关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考查,以下哪项不是常见内容?A.月经不调B.妊娠期高血压C.外科手术技巧(注:外科手术技巧更偏向于西医外科学)D.产后护理10.在实践技能考试中,中医基本操作部分不包括以下哪项技能?A.中医四诊B.针灸技术C.外科手术缝合(注:此技能属于西医外科基本操作)D.拔罐技术。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细目一:感冒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的病因病机
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感冒的辨证论治
5.感冒的转归预后
6.感冒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咳嗽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的病因病机
3.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咳嗽的辨证论治
5.咳嗽的转归预后
6.咳嗽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哮病
要点:
1.哮病的概念
2.哮病的病因病机
3.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哮病的辨证论治
5.哮病的转归预后
6.哮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喘证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的病因病机
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喘证的辨证论治
5.喘证的转归预后
6.喘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肺痈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的病因病机
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痈的辨证论治
5.肺痈的转归预后
细目六:肺痨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的病因病机
3.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痨的辨证论治
5.肺痨的转归预后
6.肺痨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肺胀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的病因病机
3.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胀的辨证论治
5.肺胀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肺痿
要点:
1.肺痿的概念
2.肺痿的病因病机
3.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2020中医考研大纲

2020中医考研大纲

2020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经典》大纲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经典》大纲
1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条)
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条)
2.“阳明病,发热汗出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
主之。”(236条)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白虎汤主
之。”(219条)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
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208条)
同也。”
10.“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以粪燥为无湿矣。”
268
单元
细目
要点
1.“湿热证,始恶寒……舌白,口渴不引饮。”
2.“湿热证,恶寒无汗……头不痛者,去羌活。”
3.“湿热证,恶寒发热……不恶寒者,去苍术
皮。”
4.“湿热证,寒热如疟……干菖蒲、六一散等
二、湿热病篇
味。”
5.“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芦尖、冬瓜仁等
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喘者,小青龙
汤主之。”(40条)
6.“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五苓散
主之。”(71条)
7.“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身有微热,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条)
8.“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
之。”(102条)
9.“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例。”(中焦1条)
8.“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再不下者,增液承气
汤主之。”(中焦17条)
9.“阳明温病,无汗,实证未剧……冬地三黄汤主
之。”(中焦29条)
10.“风温、温热、温疫……加减复脉汤主之。”
(下焦1条)
11.“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黄连阿
胶汤主之。”(下焦11条)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新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新大纲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辩证论治代表方)新大纲(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A;常人感冒:1;风寒束表征:治法:辛温解表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征治法:辛凉解表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征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B: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代表方:参苏饮加减2,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细目二:咳嗽A;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肺气失宣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加减3,;风燥伤肺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加减B: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肃肺。

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3;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代表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4;肺阴亏耗证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细目三:哮病1;冷哮证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代表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2;热哮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代表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代表方:三子养清汤加味5;虚哮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加减B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代表方:六君子汤加减2;肺肾两虚证治法:补肺益肾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细目四:喘证A:实喘1;风寒壅肺证治法:宣肺散寒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证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3;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4;痰浊阻肺证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代表方:二陈汤盒三子养亲汤加减5;肺气郁痹证治法:开郁降气平喘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B:虚喘1:肺气虚耗证治法:补肺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盒参蛤散加减3;正虚喘脱证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细目五:肺痈1:初期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代表方: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代表方:千金苇茎汤盒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疡期治法:排脓解毒代表方: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治法:清热养阴,益气补肺代表方: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细目六:肺痨1:肺阴亏损证治法:滋阴润肺代表方: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证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九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治法:益气养阴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4;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代表方:补天大造丸加减细目七:肺胀1;外寒里饮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降逆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2;肺浊壅肺证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3;痰热郁肺证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4;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息风代表方:涤痰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6;肺肾气虚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细目八:肺瘘1,;虚热证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2;虚寒证治法:温肺益气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咳血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减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加减吐血胃热壅盛证清胃泄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便血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加减尿血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加减紫斑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加减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减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痰饮痰饮脾阳虚弱症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悬饮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加减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溢饮表寒里饮证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减支饮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消渴上消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泄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加减汗证肺卫不固证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心血不足证养血补心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减邪热郁蒸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加减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加减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加减气虚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丸加减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中和汤或三仁汤加减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虚劳气虚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加减心气虚证益气养心七福饮加减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加减肾气虚证益气补肾大补元煎加减血虚心血虚证养血宁心养心汤加减肝血虚证补血养肝四物汤加减阴虚肺阴虚证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加减11。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助理医师)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助理医师)

2020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新旧大纲对比)特别提示:增加、删除及不变部分均以颜色标注为增加部分为删除部分黑色为不变部分单元名称细目名称考点名称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概念与学科属性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辨证论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辨证论治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精气学说精气学说的概念精的概念气的概念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的运动与变化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含义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五行学说的概念五行的含义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藏象学说藏象学说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分类五脏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五脏的外华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五脏与五志的关系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五脏与季节的关系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胆的生理功能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小肠的生理功能大肠的生理功能膀胱的生理功能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脾与胃的关系肝与胆的关系肾与膀胱的关系奇恒之腑脑脑的生理功能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神精人体之精的概念人体之精的概念人体之精的功能人体之精的分类气人体之气的概念人体之气的生成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人体之气的功能人体之气的分类神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人体之神的生成人体之神的分类人体之神的作用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经络经络学说概述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含义及其循行和功能特点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经别、别络、经筋、皮部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体质体质的概念和构成体质的概念体质的构成体质的特点体质学说的应用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因病机体质与诊治体质与养生病因六淫六淫的概念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 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疠气疠气的概念疠气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逸失度过度劳累过度安逸痰饮痰饮的概念痰饮的形成痰饮的致病特点瘀血瘀血的概念瘀血的形成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与邪气的概念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基础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环境与发病体质与发病精神状态与发病发病类型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复发病机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阴阳转化精、气、血失常精的失常气的失常血的失常精、气、血关系失调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内生“五邪“内生“五邪“的概念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疾病传变疾病传变的形式病性转化防治原则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则治则、治法的概念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详解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在医疗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确保中医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中医执业资格考试。

本文将以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为主题,详细解析其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大纲概览
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
3. 中药学
4. 方剂学
5. 针灸学
6. 推拿学
7. 医古文
三、考试大纲详细解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知识。

2. 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以及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中药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的性质、功效、使用方法等的了解,以及对中药配伍原理的掌握。

4. 方剂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理解。

5. 针灸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针灸的基本理论、常用穴位和操作技术的掌握。

6. 推拿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推拿的基本理论、常用手法和治疗方法的掌握。

7. 医古文: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医学文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全面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旨在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的能力。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准备,以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一)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概念
2.事物的阴阳属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转化
4.阴阳的平衡
第三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的概念
要点:
1.五行的概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五行的特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五行相乘与相侮第四单元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气的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运动与气化
4.气的功能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生成
2.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代谢。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含具有规定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执业助理医师)说明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的指引下,为中医人员临床从业把好准入质量关,服务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考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从业人员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三、考试目的通过考试,遴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需要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力求使参考人员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做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应用;具备中医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中医文化传播能力,能从事中医临床诊治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四、考试要求中医执业医师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学历和工作经历外,结合中医临床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基本素质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大医精诚”的职业理念,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大纲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大纲

(二)中医诊断学
单元细目要点
第一单元绪论绪论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
一、望神义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二、望面色 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面部色诊的意义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三、望形态 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
其意义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面肿、腮肿及口眼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二单元望诊
四、望头面五官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五、望躯体四肢
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六、望皮肤
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七、望排出物
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八、望小儿食指络脉
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
2.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舌诊原理与方法
1.舌诊原理
2.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望舌 2.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
与临床意义
三、望舌质 3.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
特征与临床意义
4.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
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学基础》大纲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学基础》大纲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二、十二经脉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第十单元
经络
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其循行和功能特点
三、奇经八脉
2.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
点和基本功能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机能
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中医基础理论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中医学概念与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
2.辨证论治
1.精的概念
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2.气的概念
3.精气的概念
第二单元
2.五行制化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0.脾与肾的关系
单元
细目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第六单元
五脏
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四)辨津液类证候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2 (五)辨情志证候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九、脏腑辨证(一)辨心病证候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心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二)辨肺病证候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三)辨脾病证候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四)辨肝病证候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五)辨肾病证候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六)辨脏腑证候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 (七)辨脏腑兼病证候1.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2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2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2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中医诊断学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一)辨六经病证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27.六经病证的传变 2(二)辨卫气营血病证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2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2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2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2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2(三)辨三焦病证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诊断学基础一、症状学(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 22.发热的临床表现 23.发热的伴随症状 24.发热的问诊要点 2(二)胸痛1.胸痛的病因 22.胸痛的问诊要点 2(三)腹痛1.腹痛的病因 22.腹痛的问诊要点 2(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 2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2(五)咯血1.咯血的病因 22.咯血的问诊要点 2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2(二)血栓与止血检查3.凝血因子检测 24.D-二聚体测定 25.DIC检查法 2(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2.交叉配血试验 2(四)骨髓检查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2.骨髓增生度分级 2(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蛋白质代谢检查 22.胆红素代谢检查 23.常用血清酶检查 2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六)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22.血肌酐测定 23.血清尿素氮测定 24.血清尿酸测定 25.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26.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2(七)常用生化检査1.血清钾测定 22.血清钠测定 23.血清氯测定 2 4血清钙测定 25.血清铁测定 26.血糖测定 2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诊断学基础四、实验诊断(七)常用生化检查8.血脂检查 2(八)酶学检查1.血清淀粉酶测定 22.血清心肌酶检测2(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蛋白X测定 22.肌钙蛋白I测定23.肌红蛋白测定 2(十)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3.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 24.自身抗体检查的临床意义2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2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2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9.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的临床意义 210.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十一)尿液检査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 2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2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 210.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意义 2(三)放射性核素诊断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 22.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2传染病学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1.传染病流行过程 22.传染病的特征 2(二)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1.传染病的诊断 22.传染病的治疗 23.传染病的预防 24.近几年所发传染病的中医认识 2二、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7.治疗 28.预防 2(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病原学 22.流行病学 23.病机病理 24.临床表现 25.实验室检查 26.诊断与鉴别诊断 2六、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一)病人的心理问题3.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24.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2 (二)医患关系1.医患关系的模式与重要性 22.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23.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2医学伦理学一、医学的道德传统(一)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中国医学道德规范 22.中国古代医学家的道德风范 2(二)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1.外国医学道德规范 22.外国医学家的道德风范 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不伤害原则 22.有利原则 23.尊重原则 24.公正原则 2(二)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1.权利与义务 22.情感、良心 23.审慎、保密 24荣誉与幸福 2三、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一)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1.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22.体格检査的道德要求 23.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24.会诊的道德要求 2(二)临床治疗的1.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2。

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A.阴阳学说
B.解剖学
C.分子生物学
D.细菌学
2.中医诊断学中的“望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多选)
A.神色
B.形态
C.舌象
D.脉象
3.下列哪种中药属于解表药,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A.黄芪
B.麻黄
C.熟地黄
D.丹参
4.针灸治疗时,手太阴肺经上的哪个穴位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A.尺泽
B.合谷
C.足三里
D.列缺
5.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种情绪与肝的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
A.怒
B.喜
C.忧
D.恐
6.中医内科学中,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的常用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龙胆泻肝汤
C.麻子仁丸
D.小青龙汤
7.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学中的基本原则?
A.顺应自然
B.阴阳平衡
C.避免劳累
D.滥用药物
8.西医综合部分,关于内科学中的心力衰竭,其最常见的诱因是?
A.肺部感染
B.过度劳累
C.情绪激动
D.输液过多过快
9.医学人文部分,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A.尊重患者
B.保守秘密
C.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D.公正合理
10.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部分主要考察哪些方面的能力?(多选)
A.病史采集
B.体格检查
C.中医诊疗技能
D.西医手术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16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
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要点: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
第六单元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