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素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
高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高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高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003年3月底,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在我国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呢?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标准分必修和选修(有案例)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测试与评估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从课程功能上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从课程理念上看:1、课程关注的着眼点发生了转变。
大纲关注课程的着眼点是教师的教学,从教学的角度考虑规定了详尽的知识点,课时分配,教学重点难点等等,使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效果。
课程标准关注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它从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规定了各课程的性质,各学科的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等,关注的是课程设置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
教学大纲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而课程标准虽然参考了教学大纲在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但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一)教学大纲的弊端新的课程标准之所以取代过去的教学大纲,并不只是名称上的变换,更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意义更加深广,而教学大纲则不能涵盖。
教学大纲本身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存在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教学成为重要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认识事物与现象之结果的“实质性知识”,一般称为知识技能;二是掌握信息与知识的“方法论知识”,即学习方法;三是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
教学大纲所重视的知识只是学校知识的一个方面,即知识技能的传授。
这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必须抛弃这种过时的观念。
2.教师的教学受到严重束缚,忽视课程的其它环节以往的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详细的规定,教学的中心工作在于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这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
由于教师对教学的高度重视,相应地对课程的其他方面要求有所忽视,如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评价的指导,等等。
3.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以往的教学大纲没有为教材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留有空间,这是由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具有详细的规定而且内容繁、难、偏、旧造成的。
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教材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水平学校的具体需要。
但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的最高要求,教材编写不能突破这一限制,否则被视为超纲或者未达到大纲要求而不能审查通过,这严重影响了教材的“一纲多本”趋势的发展。
4.课程管理上的“刚性”太强,弹性不足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指导和管理教师的教学,但这种硬性的管理缺乏一定的弹性,忽视了多样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特色化发展,形成了全国教学千篇一律的现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新课程高考大纲的文本比较
语 句 含义 , 用所 学 的语 文 知识 , 助理 解 结构 复 杂 、 义 丰 富 运 帮 含
的语 句 , 会 精彩 语 句 的表 现力 ”但 在语 文课 程 目标 的总体 表 体 。 述 上 更倾 向于 模糊 性 阐述 : 阅读 优 秀作 品 , 味语 言 , 受 其 “ 品 感
思想、 艺术 魅 力 , 展 想 象力 和 审美 力 ”“ 有 良好 的 现 代汉 语 发 、具
现 了 比较 大 的 变动 , 在 对 考试 目标 的规 定上 , 终 是 清 晰 而 但 始 准 确 的。
师 的 教学 , 善课 程设 计 , 善教 学过 程 , 而 有 效 地促 进 学 生 改 完 从
的发展 ” 因 此 , 课 程标 准 的评价 是 一种 过 程 性和 终 结性 相 结 。 新 合 的评 价 , 更加 注 重评 价 的过 程性 。 且 2 文 新课 程 高考 大 纲 : 结 性评 价 。大 纲 明确 指 出 , 考 . 语 终 高
语 感 ” “ 受 艺术 和科 学 中的美 ” 尽 管语 文课 程 目标 的内容 全 、感 。 面 , 述明 确 , 阐 但总 体 而 言 , 语文 新课 程 目标 还是 倾 向于 模糊 性 的 , 言之 , 一种 倾 向 于精 确 的模 糊性 。 换 是 2 文新 课 程 高考 大 纲始 终 较为 精确 。作 为 高考 命题 的标 . 语 准 和学 生备 考 的依 据 , 试 大纲 必须 做 到 目标 清 晰 , 述 精确 。 考 表 尽 管在 语文 新课 程 标 准 实施 后 , 大 纲的形 式 和 内容 上 都 出 考试
语 文 新课 程标 准 明确 提 出 , 生 “ 过 高 中 语 文 必 修课 程 学 通
和选 修 课 程 的学 习 ”在 “ 累 ・ 合 ” “ 受 ・ 赏 ” “ 考 ・ , 积 整 、感 鉴 、思 领
高中新旧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新旧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旧变化的对比。
首先,2022版课标与2011版课标都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但相比之下,2022版课标更加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这意味着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2022版课标提出了语文学习的任务群,强调了学习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相比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求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典范性,同时加强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2022版课标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同时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相比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以及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
同时更加注重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变化,2022版课标还特别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2022版课标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其中,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不同领域和体裁的文本,包括文学、科技、社会科学等,能够理解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艺术,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观点等。
语文新旧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
语文新旧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
背景
2017 年新修订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在全国推行。
与此同时,旧的教学大纲也在很多地方仍在使用。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旧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
课程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目标,即让
学生“听、说、读、写”并重。
旧的教学大纲则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没有明确要求听说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的教学大纲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
为核心”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向科技、新生
活方式、跨学科方向延伸。
旧的教学大纲则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文
学素养,重点注重文言文和古代文学。
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大纲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强调“观察、模仿、思考、实践”等方式,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而旧的教学大纲则注重讲授知识,老师主导教学,缺乏互动和实践。
总结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不仅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在整个设计理念上与旧的教学大纲有明显的不同。
新的教学大纲更注重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而旧的教学大纲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作为语文老师,需要认真研读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水平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
新课标新在何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新课标新在何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新课标新在何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8年10月11日,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三新”的说法因此流传开来。
“新课标”是“三新”的灵魂,教育部曾于2003年和2017年分别出台了两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两个版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部分第二小节是“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指出新课标之“新”在于: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2、更新了教学内容。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以外,它们还有哪些具体的不同呢?一、指导思想表述不同。
二、根本任务表述不同。
17版本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03版本没有相关表述。
三、课程性质表述不同。
03版本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版中表述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将第一处“语文”改为“语言文字”,按照03版本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是对什么而言的?新课标加入了“人类社会”的限定,另外,按此理解,语文是工具,则其具有的人文性特点很可能被误解或忽视。
总之,17版的表述更加严谨。
四、课程理念不同。
03版的表述是“(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语文组吴熹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又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
由过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重新改换具有时代气息篇目的新教材,既然是新教材,它与旧教材相比,到底有哪些变化,又是怎样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
通过粗浅的比较,发现新旧教材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新旧教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要目标发生了变化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二者相辅相成。
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同时,把“过程和方法”放在突出地位,以此来联系、整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和相关内容。
例如,在新教材中,“表达交流”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方法的了解、模仿与反复训练。
其中包括:表达交流的过程和方法,如“心灵共鸣”“亲近自然”“发现幸福”“美的发现”等;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如“善于思辩”“直面挫折”“缘事析理”等。
由于教材所设计追求的是渗透式的学习“过程”,又重在“方法”上的引导,学习训练的落脚点在“能力”,从而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那种偏重课堂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性来学习,这在“梳理探究”部分表现的尤为明显,它要求学生在读写能力得到稳步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受到陶冶。
另外,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例如,教材中的文章很注重人文思想。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等文章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去追究学生议论与探讨的深浅和正确与否,至少可使他们拥有了用一种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审视自我。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与高中大纲相关比较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与高中大纲相关比较【摘要】随着全国各省区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教育者们开始密切的关注相关新课程的标准、性质、目标、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
新课程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就必须认真新课程改革标准,解读新课改的内涵和要求,并按照新课改的精神,探究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新课标新理念【正文】新课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又是理念与操作的整合,是历史经验与现实基础的整合,又是国际视野与乡土背景的整合。
课改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新课改的背景以及教学新理念先谈谈新课改的背景,借人家的话说就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了近百年、但长期处于高耗低效而屡遭诟病的背景下展开的。
它的目标,是一次整体的改革,是针对语文课程基本范式的改革。
”——李海林(浙师大人文学院)。
新课标从宗旨、目标、内容、要求、结构、体例、及教学模式与方法都体现了时代特色,有许多创新与突破,蕴涵着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分别从学习能力发展、学习方法建议和学习方式几个方面明确了我们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要求。
同时,新课标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方面获得发展。
从教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一改过去单纯说教,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内容,使得教材更加接近生活,接近教学,接近学生,增强了语文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选修课程,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比较山东师范高校训练科学院周慧霞2000年3月训练部出台了《九年义务训练全日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此次《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着眼于素养训练新理念,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大纲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但“修订后的大纲属于过渡性质,它保留了原大纲试用的部分,又留意到和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思路接轨。
它虽然是大纲的修订版,但是体现了很多改革的精神”。
随着我国基础训练改革的不断推动前进,2022年6月《国家基础训练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已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2022年8月国家训练部又出台了各学科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即为其中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纲要》的详细体现,也是编写教材、老师教学和同学学习的重要依据。
“标准”在前言中指出了学校语文的课程理念。
首先,学校语文旨在正确把握语文训练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突出强调了语文训练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其次,主动率先提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综合性学习对培育同学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再次,强调语文训练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应当满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同学的需求,并能够依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自我调整、更新进展”。
新的课程理念使课程标准具有截然不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现代内涵。
首先,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始终实行一元化课程体制,语文教学的依据就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超“纲”教学被认为是不符合要求的。
教学大纲主要是围绕课堂45分钟而提出的关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框架。
长此以往,人们习惯地认为课程就是在“大纲”规范下的教材,没有教材就没有学习,同样没有了课堂也就没有了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差距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差距及对策探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生活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智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但遗憾的是,标准颁布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高中生语言文字实践能力的低下仍然令人怵目惊心,作为一名奋战在高中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拟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体会,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与新课标要求的差距及对策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和具体方针按新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原则是:在读写听说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语文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现代化、民族化的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体系,吸收现代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继承汉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力求比较明确地体现高中阶段的提高要求。
具体方针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好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较强的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有自学语文的能力,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标准的差距1.重视篇目选文和语法的教学而相对轻视写作教学。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高中语文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其主次顺序为:“听”次于“说”,“说”次于“读”,“读”次于“写”,因而“写”是最难培养而应用价值较高的核心能力。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编写思路不同:
1. 旧教材的编写遵循的是大纲,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是纲领式的;而新教材则没有严格的大纲,不刻意强调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联。
2. 新教材所选范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更注重应用文的练习,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3. 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主张在实践中学习。
二、编排体系不同:
1. 旧教材以文体为纲划分单元,各单元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而新教材不再以文体为纲划分单元,每册书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和内容。
2. 新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部分,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3. 新教材更加注重写作训练,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任务,并与单元主题相关。
三、选文不同:
1.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范文的更新率更高,更加注重经典性和时代性。
2. 新教材选文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古今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
3. 新教材在范文后增加了“研讨与练习”部分,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四、知识系统不同:
1. 旧教材的知识系统比较繁琐,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而新教材则简化了知识系统,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 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文体来组织知识系统,而是根据主题和内容来组织。
总的来说,新旧教材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编写思路到编排体系、选文和知识系统都存在差异。
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课程 目标
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 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但没有再 把语文教学目的机械地分成语言 文字训练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 (前言) 前言)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资源教学 评价
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10个方面的总目标 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 个方面的总目标 和高中语文课程五项目标, 和高中语文课程五项目标,渗透语文课程的基本 理念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 路 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义务教育阶段);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高中)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高中)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1. 2.
课程 理念
继续坚持大纲理念 根据新时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 程的育人功能;注意以为应用、 程的育人功能;注意以为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的培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发、 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发、有 序的语文课程。 序的语文课程。
第三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语文新课标与2000年教学大纲的比较 年教学大纲的比较 语文新课标与
大纲 课程 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提高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谈
性 的统一 , 语文课程 的基本 特点。” 是 与
关 于语 文课 程 的地 位 和作 用 . 大 《
一
门能够 促进学 生语文素养不 断形 成和
指出 :语文学科是 -J基 础学科 , 发展 的动 态性 的基础课程 。强谰语 文课 “ ' l 对 《 大纲》 比 , 相 补充 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 纲》 今后工作 和继续学 习 . 程 的 “ 多重 功 能和奠基 作用 , 能够 避免 统 一” 这一点 。之所 以要明确这一点 , 于 学好 其他学 科 、 就 对 于弘扬 民族 文化和吸收进 步的人类 文 将 语文课 程 窄化 为工 具课或 知识 课 , 充 是 为防止 把语文课程仅仅 当作工 具弹 和 提 都 知 H 束 教和学 .反对用纯理性 化和技 化 . 高国 民素质 . 具有 果 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 中 , 术 化的手 段对待语文课程。 因为语 文曝 语文 程 包涵着 丰富的人文 内涵 ,它是人类文 重点强调和落实的是“ 学科是一门基础 学科” 这一 化 重要组 成部分 ,而不仅是一 种工肄 々 而对语文课程 的其 他功 或一种载体 。 学习语文 课程的过程 . 就是 点 . 《 对 体认 民族文化 、 悟 民 精神 、 感 族 借鉴和吸 能往往是忽略的 ;曝标》
( 语 文课 程 性 质和 地 位 的界 多元 的民族文 化 ,以及学生在解 读文本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 程 的多 一)
}统一 } 定 ,课 标 》 大纲》 《 比《 更加科 学准确 时的个性差 异等 .按j[ 的模式 和 同 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 定了它在 九年 义 《 课标》 对语文课程性质作 了科 学的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和更新。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材的更新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本文将对比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了解新旧教材在教学效果上的变化和提高。
一、内容对比新旧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强调以古代文学为主要内容,注重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对现代文学的学习和体验。
新教材中涵盖了更多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例如鲁迅、茅盾等伟大作家的作品被广泛选用。
此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当代年轻作家的作品,如余华、莫言等,使学生们对现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形式对比在形式上,新旧教材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以散文为主要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文学形式的学习,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新教材中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这种多元化的形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三、方法对比在教学方法上,新旧教材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注重教师的教导,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强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结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教材更加注重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加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与旧教材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当然,新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实施等,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相信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高中语文教育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语文新课标无论是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视野:(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大纲的主要差别如下:1、课程理念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吸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更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坚持“共同基础”,重视“差异”,强调课程的“选择性”;突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三个重点。
2、课程结构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施建议——关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3、课程实施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进度和实施方式比较封闭单一,学生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设“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
实施机制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兴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样化发展。
(二)从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文本来看,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三,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为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第五,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语文学科性质、应到达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
语文新旧课标异同点
新版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
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理解分析、
轻表达运用、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等问题,能力评价内容各年级段模糊不清、交叉重叠。
因此,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和修正。
这个定义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研究,更是实际应用的训练。
这样的定义有助于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表达运用不足的现象,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平衡发展。
第三,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版课程
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个观点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常见。
过去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版课程标准的这个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第四,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版课程
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
这个观点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也并不常见。
过去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版课程标准的这个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之,新版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改进,有利于扭转过去教学中的不足,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平衡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区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完善。
其中,新课标和教学大纲作为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文件,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新课标和教学大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首先,新课标和教学大纲在概念上存在差异。
新课标是指对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定,是教育部门对于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文件。
而教学大纲则是对于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详细规定。
可以说,新课标是教学大纲的一个总体框架,而教学大纲则是对于新课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其次,新课标和教学大纲在编制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新课标的编制是一个相对较为宏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等因素。
因此,新课标的编制需要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等多方面的参与,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而教学大纲的编制则是一个相对较为微观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安排。
此外,新课标和教学大纲在内容上也存在差异。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而教学大纲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可以说,新课标是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要求,而教学大纲则是对于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规定。
此外,新课标和教学大纲在实施上也存在差异。
新课标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参与,需要进行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工作。
而教学大纲的实施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可以说,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相对较为宏观的过程,而教学大纲的实施则是一个相对较为微观的过程。
综上所述,新课标与教学大纲在概念、编制方式、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新课标是对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定,是教育部门对于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文件;而教学大纲则是对于特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详细规定。
高中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doc
高中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doc本年度学校工作总结-学校工作总结2009年度工作即将结束,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工作信心,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求学校发展,聚精会神狠抓教学质量。
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工作,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今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特将本年度的学校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在初期学校工作计划中,把继续加大师德建设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作为首要的一项工作目标提出来,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很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做法是:1、善于把握和找准学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经常召开相关会议,分析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
2、实行党员与群众联系制度。
在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教职工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优秀教师与年青教师结对子制度,负责交换思想、教学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师德师风上做出榜样,有效促进年青教师的进步。
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3、实行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检查考核主要从教师的思想道德、教学过程、服务态度、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先进评选、职务评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4、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教师要做到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实,与时俱进。
坚决杜绝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以教谋私,坚决杜绝教师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坚决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能培训,能过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
语文新课标无论是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开辟了新视野:
(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高中语文大纲的主要差别如下:
1、课程理念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吸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出:更强调课程的时代性;坚持“共同基础”,重视“差异”,强调课程的“选择性”;突出高中语文课程的三个重点。
2、课程结构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施建议——关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3、课程实施方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内容、要求、进度和实施方式比较封闭单一,学生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设“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
实施机制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兴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样化发展。
(二)
从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文本来看,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目标;第三,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为学校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第五,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语文学科性质、应到达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
语文学科性质、地位作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但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或数量等具体内容。
这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现行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
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价值与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简述了语文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作了详细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整体把握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具体划分为多种性质的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语文教学工作作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效果,容易忽视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转变。
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必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
语文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
这种过程将深刻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设计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