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赏析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赏析
中国器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1.《二泉映月》:作曲家为古琴演奏家傅聪。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

曲子以缓慢的旋律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旋律优美、简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

2.《梅花三弄》:作曲家为明代琴师姚履仁。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梅花的形态、花香和花意。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清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追求。

3.《大鼓打碗》:作曲家为清代民间艺人。

这首曲子以大鼓和碗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子以激烈的鼓点和碗声开头,逐渐加快节奏,达到高潮,然后再慢慢地结束。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热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4.《广陵散》:作曲家为唐代琴师吕洞宾。

这首曲子以古琴为主要乐器,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广陵的赞美。

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表现了广陵的山水、人文和风情。

整首曲子旋律婉转、悠扬,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这些中国器乐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中国
古代文化和音乐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和品味。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各种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旋律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十分独特,包括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旋律形式,如古乐、雅乐、丝竹乐等。

其中古乐是指汉代以前的乐曲,其特点是旋律简洁、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拜自然的意味。

雅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其曲调优美、和谐,表现出古代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

丝竹乐则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代表,其旋律清新婉转,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其使用的音阶和音律上。

中国音乐使用的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

在音律上,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和谐、平和、婉转”,强调音乐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旋律上常常表现出平和、婉转、抒情的特征。

二、节奏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各种基本的节奏形式,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节奏特点。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有固定节拍、自由节拍和变奏节拍。

固定节拍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明显的规律和规定,如古罗马音乐《广陵散》中的“一拍一拍”、“两拍一拍”等固定的节奏形式。

自由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作曲者的要求进行变化,如黄龙谣中的自由节奏形式。

变奏节拍则是指根据音乐的表达需要,对原定的节奏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如《走马观花》中的变奏节奏。

这些不同的节奏形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变化。

三、声音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主要表现在器乐、歌唱和声腔等方面。

在器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民族乐器和宫廷乐器两大类。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赏析1、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2、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3、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4、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5、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6、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情何以堪;7、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一、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

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

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三、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

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

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赏析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赏析

民歌的分类与特点
山歌:劳动中产生的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 小调:在民间流传较广、比较规整的民歌 号子:集体劳动中协调步伐、激发劳动热情的民歌 儿歌:儿童日常生活中传唱的民歌
02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 式与特点
THEME TEMPLATE
音乐形式
音乐结构:中国传统音乐通常采用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注重旋律和 节奏的和谐统一。
稻壳学院
中国古代民歌 与传统音乐赏 析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代民歌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与特点
中国古代民歌的代表作品赏 析
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赏 析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的 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民歌与传统音乐的 影响与启示
01 02 03 04 05 06
01
03
中国古代民歌的代 表作品赏析
THEME TEMPLATE
《诗经》中的民歌
作品来源:《诗经》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 秋中叶(前11世纪 至前6世纪)的诗歌。
民歌特点:多以四言 为主,普遍运用 “赋”、“比”、 “兴”手法,以风、 雅、颂划分。
代表作品:《关雎》 、《蒹葭》、《采采 蘋》等,反映了那一 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春江花月夜》与《渔舟唱晚》
添加标题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以春江、花月、夜景为背景,表达了 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旋律优美,婉转悠扬。
添加标题
《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描绘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的景象,表 达了宁静、温馨的情感,音色悠扬,节奏明快。
添加标题
艺术特色:《春江花月夜》采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运 用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音色的变化、节奏的张弛等, 表现出曲中离别和思念的情感。《渔舟唱晚》则以悠扬 的旋律和节奏明快的音型,表现出渔舟晚归的生动场景。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一:古老而神秘的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韵味。

其音乐风格在演奏技法、乐曲结构、调式音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典故、民间传说等,这些元素赋予了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刻的艺术表达力,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三:丰富多彩的曲调和乐器组合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不仅在音乐内涵上具有独特的特色,在曲调和乐器组合方面也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著称,这些曲调大多来源于古代诗词和民歌,具有独特的旋律特点。

在乐器组合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也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弦乐器、管乐器等传统乐器,还有古琴、古筝等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这些乐器组合为音乐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四:充满人文关怀的主题内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往往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词曲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关怀和思考,这些主题内容反映了音乐创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这些主题内容为音乐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流派以及著名的曲目,带领您进入这美妙的音乐世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沉、恬静、舒缓的风格而迷人。

它强调气韵生动、柔软和谐的表演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均衡对称对比鲜明。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多种多样,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产生的声音独特而美妙,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沉浸于音乐的愉悦感。

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音乐(又称为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起源于古代宫廷,以其优雅和高雅的风格而著名。

它是皇帝和贵族们享受和表演的音乐,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民间音乐则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中,常常带有朴实自然的风格,讲述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著名的经典曲目,其中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包括《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

《百鸟朝凤》是一首西北民间音乐,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鸟儿的欢歌。

这首音乐通过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二泉映月》则是二胡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音乐会、表演、演奏等。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音乐家和乐团,他们通过演奏传统乐曲,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被广泛运用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艺术表演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广受欢迎。

它以其舒缓、柔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一种沉浸在音乐之中的美妙感受。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聆听演奏,或者在电影中欣赏剧情穿插的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感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吧!。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10.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
《梁祝》是以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事故较有代表性的 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
百万书库 百万工具 期刊杂志 有声读物 菩提心者 国宝档案
百万图库 主题模块 百家讲坛 动态素材 博客制作 百年中国
百万音乐 立地书厨 英语拼音 幽默大全 精品主题 书法长廊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遗产非常丰富从上千首民乐中选出二十首候选曲目难免会出现不能囊括各个地区各种风格的曲目的情况而且在挑选时主办者还考虑到了以后要将部分曲目制作成动画片故事性强的曲目会比较容易表现太抽象的曲目则因不好表现而被割舍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动态 - 香儿 - xianger
中国民乐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遗产非常丰富,从上千首民乐中选出二十首候选曲目, 难免会出现不能囊括各个地区各种风格的曲目的情况,而且在挑选时主办者还考虑到了以后要将 部分曲目制作成动画片,故事性强的曲目会比较容易表现,太抽象的曲目则因不好表现而被割 舍。而评委则主要由北京音协的成员组成。 十大民乐简介: 1.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彭修文改编 《 梅花三弄》原是一首古琴曲,“三弄”就是演奏三遍的意思,是中国传统乐曲的一种曲体,旋律 优美刚劲,清秀高雅。
6.彩云追月(民乐合奏)任光曲彭修文改编 乐曲集中了广东音乐特色,以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形象地描 绘了南国景色和皓空的迷人景色。
7.不屈的苏武(二胡协奏)彭修文曲 乐曲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乐曲以二胡协奏的形式通过风雪孤忠,思汉怀乡,执节荣归三个乐 章表现了苏武热爱祖国的坚贞诚挚的情怀。 8.交响诗《流水操》(民乐合奏)彭修文曲
2.月儿高(民乐合奏)古曲彭修文改编 原为一首琵琶曲,乐曲描述了祖国山河美丽壮阔的夜色,借以抒发热爱祖国的激情。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

那个时候的音乐独
具特色,以笛子、箫、鼓为主,被称为“神乐”。

在唐朝时期,音乐再
次繁荣,被称为“盛唐乐”。

宋朝时期,音乐变得更加精致,具有时代
特点,被称为“宋朝乐”。

明代时期,音乐变得更加独特,融合了蒙古、满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被称为“明朝乐”。

清朝时期,民间音乐达到
了鼎盛,被称为“清朝音乐”。

名作赏析:
1.《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中国古代的箫曲,由清朝鼓山刘氏演奏家刘天华所作。

曲子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
调流畅、优美,是箫曲中的佳作之一。

2.《渔-舟唱晚》:这首清唱曲是元代文人高启所作,其旋律曲调自然
优美,旋律优雅动人,曲调流畅,表现出对水乡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

3.《梅花三弄》:这首琵琶曲是明代文人冯梦龙所作,曲子结构清晰,旋律流畅,意境深远,表现出“梅花三弄,秋霜过后,人人盼来,花满
春枝”的美好愿景。

4.《千里之外》:这是一首越剧,由王文娟演唱,是杨洪基作词,沈小岑作曲,曲调悠扬,深情而含蓄,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草原祥云》:这首蒙古族歌曲由加卜勒宝力格作词,蒙古族音乐家
宝音茹巴依演唱,曲调磅礴豪迈,表达出草原上独有的壮美景象,歌颂着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中国音乐作品赏析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1、作者简介:▪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

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

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

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

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

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

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调。

中国音乐经典《梁祝》 赏析

中国音乐经典《梁祝》 赏析

中国音乐经典《梁祝》赏析
《梁祝》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重要的古典音乐作品,由曲艺家苏文纨和叶丽仪于1939年创作。

该作品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
悲壮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悲剧。

《梁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梁祝》的音乐以古典主义的曲调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相结合,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和创新。

音乐中融入了京剧、豫剧、花鼓戏等多种戏曲元素,既保持了传统戏曲的特色,又增加了现代观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元素。

整个音乐作品以叙事、描绘和人物心理的表达为核心,通过分散的曲调来描绘不同的情节和情感。

例如,开场的《梁祝序曲》以宏伟而雄壮的乐章开启,表达了故事的庄严和悲壮。

接着,出现了梁山伯的主题曲《梁祝舞曲》,这是一首欢快而轻快的曲子,弱化了悲剧的元素,展示了他的青春和活力。

而接下来的《祝英台即事》则描绘了祝英台的聪明和机智,音乐流畅而优美。

《梁祝》的音乐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和欣赏。

首先,它将中华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相结合,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其次,音乐中的巧妙运用和层次丰富的曲调表达了情感和心理的变化,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

此外,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非常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张力,使得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

中国音乐经典《梁祝》以其独特的创意和音乐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传统音乐和古典爱情故事的记忆,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

解析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蕴鉴赏《高山流水》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首经典名曲,属于传统的古筝曲目之一,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和审美意蕴两个方面对该曲进行解析和鉴赏。

一、音乐风格1.曲调清丽高远《高山流水》以其曲调清丽高远而著称。

曲开处古筝演出采用自由弹奏的方式,由慢到快逐渐进入主题,表现了人们的情感态度在逐渐激昂。

曲中旋律流畅,曲式简单,但层次分明,一段一段的过渡自然,奏出了天籁般的凄壮之音。

同时,曲调中雄浑而朗朗的高山流水音,表现出云雾缭绕、巍峨壮观的山川景色,给人以宽广深邃之感。

2.曲式简单大方《高山流水》曲式简单大方,由连续的4个小节构成一个主旋律。

整个曲子旋律表现流畅、连续、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

曲式的简单化不仅增强了曲子的整体感官效应,也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首曲子的内涵。

3.音乐性质优雅《高山流水》音乐性质优雅,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曲调中体现出优美、深沉、均衡、和谐、谐调的音乐美感,以及人之情感气息与意志形态的多样性,这种旋律创意、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审美意蕴1.温馨传神的情感《高山流水》音乐传递着温馨传神的情感,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高山流水的激昂、华丽,体现出中国古代尊崇大自然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的高超绘画技巧。

2.自然生态的哲理思辨《高山流水》也体现出对自然生态的哲理思辨,表达了对自然原始的敬畏和哀思。

针对当今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音乐意蕴也启示了人们要珍惜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与环境建设一种和谐的关系。

3.人世间的人、事、物及其变化《高山流水》还同时反映了人世间的人、事、物及其变化对于情感境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人和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这种关系的具体表现和实现方式。

这种音乐意蕴的展现,使得这首曲子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作品,也是思想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高山流水》作品以其曲调清丽高远、曲式简单大方、音乐性质优雅等音乐风格和其温馨传神的情感、自然生态的哲理思辨、人世间的人、事、物及其变化等审美意蕴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复习资料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二、宫廷音乐古代奴隶、封建社会中,专门在宫廷演出、运用于宫廷礼仪、宴飨、祭祀等场合的大型乐舞形式。

宫廷音乐自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建立之时,便随着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应运而生。

(一)“雅乐”:是指周族的传统音乐。

孔子后,“雅乐”成为礼乐的代称。

雅乐是祭典、朝礼时演奏的音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音乐。

节奏缓慢,气氛庄严肃穆。

(二)“燕乐”:指燕礼之乐,天子大宴群臣和宾客,叫燕享(宴享、宴飨)。

(三)先秦时期的钟鼓乐队:文献一般称为“钟鼓之乐”,是以编钟、编磬、建鼓为主要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

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

乐器制作精美,乐队规模较庞大。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初期(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钟鼓乐队为典型实例。

三、文人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由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参与创作、表演的传统音乐。

主要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

古琴音乐,包括琴曲、琴歌、琴箫合奏。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古琴便成为古代文人的自娱性乐器,“抚琴”成为文人抒发情怀、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

词调音乐,是一种配词歌唱的音乐表演形式,主要盛行于唐宋时期。

(一)文人音乐与生活方式古琴形制造成的音响特征,形成古琴清、幽、淡、远的含蓄、内敛、虚实交融的风格,与中国山水画的风格相似,追求弦外之韵和旷邈的意境。

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乐器,象征文人的品性、人格,与玉、竹共同成为文人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的象征物。

明·徐上瀛《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提出“独具超逸之品,自发超逸之音”的命题,李贽《焚书·琴赋》提出“有是格便有是调”的命题,都阐发了古琴音乐与文人人格的内在联系。

中国文人的处世哲学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古琴则成为古代文人“穷”时“善其身”的寄情之物,追求洒脱、逍遥的审美人生。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有许多特征可以令人驻足倾听,其中包括音乐的节奏、旋律、器乐和歌词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一、节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通常是缓慢舒缓的,体现出一种柔美的韵味。

节奏的变化往往是根据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内容来进行设计的。

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的节奏悠扬舒缓,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而另一首名为《梁祝》的传统曲目,则采用了较为激烈的节奏,将悲壮的故事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设计非常考究,能够很好地配合情感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旋律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通常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充满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

这些旋律往往古朴、悠扬、纯美,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很多经典的曲目,如《赛马》、《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都是旋律优美,令人难以忘怀的代表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音乐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古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器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器乐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常将各种传统乐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古筝等,它们的音色优美,演奏技巧精湛,常常成为音乐作品中的亮点。

二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并成为音乐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四、歌词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歌词常常描述着中国古代的风土人情,表现着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宣泄。

这些歌词深邃含蓄,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民歌《葬花吟》的歌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代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一、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二、通过音乐能够真实的展现出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和形象。

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至今一直是通过传统的表现手法展现民族和国家形象,而区别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显现出的客观、直接仍然会使文学家作为一项“语言”进行翻译,从音乐的具体形式上看,其声乐和文字的表现能够高度概括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传统形象特点,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代言,还是人类文明的形象代言。

通过不同国家的音乐文明表现,展示本国的精神色彩,塑造本国的文明特色能够在国家和民族间的各种交流变得容易,例如国家或民间的交流、商务上的谈判、婚丧嫁娶等。

古往今来,音乐的外交作用也能够凸显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国家形象,例如: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文化交流就是音乐,在外交上一些国家使臣和使者都会利用音乐手段进行外交活动,洽谈合作。

因此,从音乐的本质上看,音乐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将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更好的应用于沟通交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将中华五千年的音乐文化不断地发扬广大,将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传统继续下去,为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采,共同组成我国多民族绚丽的音乐文化色彩,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音乐应进行大胆融合,形成一些具有特殊艺术色彩的个性音乐文化,并不断融合自然、社会等多环境下的艺术特色,平衡各个地区的音乐发展文化,将多元化的中国音乐色彩不断发扬广大。

中国音乐赏析

中国音乐赏析

名曲《十面埋伏》赏析《十面埋伏》: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

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故事性极强。

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明代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十面埋伏》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刘邦起用韩信为大将,以30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紧紧包围在垓下楚营内。

夜间,刘邦的谋士张良令会楚地方言的汉兵用箫吹楚曲,唱楚歌,以此动摇楚军军心。

项羽听到楚歌声以为西楚已失,被困的楚军则思乡心切,斗志瓦解,纷纷逃散,项羽身边仅剩下千余人,于是决定黎明突围,返回江东,项羽爱妾虞姬自知难于一同突围,遂自刎于军中。

项羽骑着乌骓马,带领800余骑兵,终于杀出重围,渡过淮水时,所随只有百余骑,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南)时又迷了路,陷入沼泽地区。

抵东城(今安徽和县北)时只剩28骑相随。

汉军一直在追杀,项羽引兵上了一小山(此山现在安徽和县北70里处,后被称为“四马山”、“九头山”),与汉军冲战数次,最后逃到乌江边,只剩他一人一骑,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取材于这个故事的还有《霸王卸甲》。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是反映楚汉相争的同一历史题材,乐曲的构思也相同,分作战前的准备阶段、作战情景、战争的结局三大部分。

但这两首乐曲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各有自己的侧重面。

按《养正轩谱·顾曲须知》说:“惟十面为得胜之师,卸甲为败军之众。

”《十面埋伏》的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描写刘邦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项羽的激烈战斗场景,音乐格调昂扬。

《霸王卸甲》的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

作者无法回避项羽失败的史实,但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描绘项王悲歌壮别的场面,音乐格调悲壮。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赏析

⾼⼭流⽔纯⾳乐 - 中国国乐⼤全江南丝⽵《列⼦·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期善听琴。

⼀次,伯⽛弹了⼀⾸⾼⼭屹⽴、⽓势雄伟的乐曲,钟⼦期赞赏地说:志在⾼⼭。

”伯⽛⼜弹了⼀⾸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钟⼦期⼜说:“洋洋乎志在流⽔。

”钟⼦期能深刻地领会伯⽛所弹奏乐曲《⾼⼭流⽔》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结成了知⾳,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献记载,《⾼⼭流⽔》原为⼀曲,⾃唐代以后,《⾼⼭》与《流⽔》分为两⾸独⽴的琴曲。

其中《流⽔》⼀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演奏的《流⽔》曾被录⼊美国太空探测器的⾦唱⽚,于【典故提⽰:被善意夸⼤的友谊】⼴陵散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陵散》⼜名《⼴陵⽌息》,是我国古代的⼀⾸⼤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于⼴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陵散》,分开指、⼩序、⼤序、正声、乱声、后序共的⾳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古曲之⼀,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的专政⽽惨遭杀害,在临⾏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陵散》名声⼤振,⼈们在理解这⾸乐曲时⼜多了⼀层意义,它蕴涵了⼀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典故提⽰:刺客的⾼义,名⼠的绝响】三.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张维良 - 秋江夜泊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梅花引》、《梅花曲》、《⽟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芳⾹、凌霜傲雪的⾼尚品性,是⼀⾸充满中国古代⼠⼤夫情趣的琴曲。

《枯⽊禅琴谱》说:从容联络,⽅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今。

梅花傲霜⾼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们⽤以隐喻具有⾼尚节操的⼈。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赏析八篇关键词:审美心理;情感体验;天人合一;音乐品位;心灵境界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处于“百家争鸣”境况之中的古代艺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成熟期。

以《诗经》为代表的春秋时期的音乐,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趋向,展示着决定民族艺术的民族审美心理世界。

一、民族审美心理流变的历程在音乐领域美学所涉及的问题是音乐的价值问题。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部体系完备的音乐理论著述,《乐记》;进而,乐律理论方面的“三分损益法”问世,加之孔子所编纂的歌辞集《诗经》,标志着古代音乐艺术从自发走向了自觉阶段,为此后中国的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和创作的物质借鉴。

中国近现代学界趋向一致地认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自觉并真正走向成熟的艺术是音乐。

”它为华夏艺术的民族化,即民族审美心理的对象化,其中包括欣赏的习惯、口味、评价的标准等勾勒了草蛇灰线。

《诗经》中,以“风”为纲目的庶民百姓音乐,流丽婉转,多繁音促节,直率地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朴实美。

以“雅”为纲目的奴隶主阶级享用的音乐,其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

其乐舞阵容浩大,乐器穿透力强劲,给人以崇高、壮丽、恬静美的感受,显示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吕氏春秋》)的统治者心目中的社会现实。

以“颂”为纲目的宗庙祭祀的乐舞,节奏沉郁,声调悠长,彰显了远古图腾崇拜的遗风和神秘的宗教象征美的特征。

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既是儒化音乐的确立期,也是俗化音乐的滥觞期。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宫廷乐舞除继承“颂”的传统外,又融入了佛教音乐的色彩,社会整体的审美趣味,则向“天人合一”的方向倾斜。

以乐琴、相和声、商清乐为特色,或借景抒情,或寄情山水,或状物寓意,显示出人l生和自然的和谐美。

隋唐时期,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社会审美心理要求音乐革新的呼声日高,音乐艺术顺应时代做出了反馈。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历来是国人骄傲之举,它凝聚着悠久文化底蕴,将中华文明的精髓浓缩表现在音乐世界中,极具音乐魅力。

以下是常见的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供大家赏析欣赏。

1、《梁祝》这首曲子原名《琵琶记》,它是来自宋代的一首古典名曲,由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段仙境般的情景激发了作曲大师韩愈的灵感,他根据这段故事作曲而成,声音婉转,曲调优美动听。

2、《沁园春雪》这是著名作曲家陈洪文谱写的一首古典小品曲,它映射出北方冬日白雪皑皑,一片苍凉的景象,曲调抒情伤感,动听动人。

3、《黄河大合唱》这首名曲来自宋代的作曲家韩愈,他将清澈见底的黄河水融入音乐中,充满力量沧桑的气息。

这首曲子在民族音乐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被称为“中国音乐第一曲”。

4、《广陵散》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南宋之交的名作曲家叶适,它以清新悠扬的曲调,表达了两个游子错过相逢的悲伤之情。

5、《乐府古诗》这首古典名曲来自于明代著名音乐家陈全国,它以深邃的抒情曲调,把古诗文里的情思传达出来,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句中的思情。

6、《庄子》这首古典名曲是宋代大词人苏轼所著的庄子中的一个章节,作曲家将这段文字的芳菲与凋零的苦恼化作音符,把苏轼的文字诗化、音乐化,充满思乡之情。

7、《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宋代名家陆游,作曲家将一幅离别,别绪抒发到极致,以最动人的旋律表达着陆游的遗憾和心思。

8、《九江忆故人》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宋代文学家释素华,作曲家将释素华分离旧友、想念故乡的心绪演绎出一曲凄楚动人的曲子,令人唏嘘不已。

9、《木兰辞》这是宋代大词人贾宝玉所作的一首著名的古典词曲,它把一幅英雄气概的场景演奏出来,曲调苍劲有力,展示了木兰乐斥败绩之时的雄才大略和顽强意志。

10、《天仙子》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它将文天祥传说中的奇特世界置入音乐,从一位月宫仙子和三位有灵力的鹿的爱情浪漫故事中诉说出一曲婉转的抒情作品,充满神秘想象力。

这些都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致,对古往今来的音乐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音乐赏析

中国音乐赏析

《小河淌水》

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一个名叫弥渡的云 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 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 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 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 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 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 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 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 阿哥所在的地方。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 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 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 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初期仅有 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俗称“五架头” 其演出场合较广泛,或为戏曲演出的垫场,或在茶 楼、酒肆由流浪艺人表演,或为婚丧喜庆助兴,或 为百姓自娱。大批粤乐家自编自创,已积累了数百 首曲目。如《旱天雷》《雨打芭蕉》《双声恨》 《步步高》《饿马摇铃》《连环扣》《赛龙夺锦》 《平湖秋月》《孔雀开屏》等
《茉莉花》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民歌叫《茉莉花》,东北、
陕西、河北、江苏都有《茉莉花》,但是同 名不同曲,而江苏的民歌《茉莉花》只有一 首,就是这首《茉莉花》。
二、民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 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 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 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 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 朴。 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统乐曲有《中花六板》、 《三六》、《行街》、《四合》和《云庆》等。聂 耳曾改《倒八板》为《金蛇狂舞》,很快风靡全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钟代表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这套 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 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 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 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 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 件)达246个。短架(左)长335、高273、 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 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 位的礼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 国时期。
编钟象征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 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 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 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 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 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 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 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 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 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 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 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 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 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 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 钟之称。 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楚殇》。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 放时的悲愤之情。
重要的打击乐器——编钟
曾 侯 乙 编 钟
课程:中国音乐赏析 院系: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杨凯丽 学号:1312590
编钟简介
编钟是中国古代 重要的打击乐器,是 钟的一种。编钟兴起 于西周,盛于春秋战 国直至秦汉。编钟由 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 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 上编成一组或,但钟身都绘 有精美的图案。
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 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 美。每件钟均有呈三度音程的两 个乐音,可以分别击发而互不干 扰,亦可同时击发构成悦耳的和 声,证实了中国古编钟每钟双音 的规律。全套编钟具有深沉浑厚 的低音、圆润淳朴的中音和清脆 明快的高音。其音域自C2至D7, 中心音域内具十二半音,可以旋 宫转调,演奏七声音阶的多种乐 曲。钟及钟架铜构件是铜、锡、 铅合金,合金比例因用途而异。 用挥铸、分铸、锡焊、铜焊、铸 镶、错金、磨砺制作而成,工艺 精湛。
已知最早发明时间
叶家山墓地将编钟历史前推500年,改写 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在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 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或将改变 对钟的起源的认识。考古人员在编号墓墓壁 二层台发现了1个镈钟和4个编钟,5件为1套。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 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认为,这 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编钟,此次发现的编 钟属于西周早期,有5至6个编钟,其数量和 规模超过同时期已发现的编钟,在当时属于 较高等级,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
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 编钟13枚,音乐家随即用此演奏歌颂当代领袖 的颂歌《东方红》。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擂 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 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 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 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曾侯乙墓编 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 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这些钟分3层8组挂在钟 架上,直挂在上层的3组叫钮钟,斜悬在中下层 的5组叫甬钟,其中最小的一个钮钟高20.4厘 米、质量为2.4千克,在演奏中能起定调作用, 最大的一个低音甬钟高达153.4厘米、质量为 203.6千克,全套编钟总质量在2500千克以上。 钟架是铜木结构的,它的 外形呈直角曲尺形 (如┏),全长10米以上,上下3层,高273厘 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整 套编钟和梁架气势宏大、壮观无比。演奏时乐 队由几个人组成,用6只丁字形木锤敲高、中音, 用两根长形棒撞低音。经声学专家研究,编钟 中的每只钟都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只要 准确地敲击钟上标音的位置,它就能发出合乎 一定频率的乐音,整套编钟能奏出现代钢琴上 的所有黑白键的音响。这套编钟的定音频率为 256.4赫,与如今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几 乎完全相等。
起源: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 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 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 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 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原理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 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 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 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 有重要的影响。
标音明文标示了钟的悬技位置或敲击部位及其 所发音的名称,它们构成了十二半音称谓体系。 乐律理论记述了曾国与楚、晋、齐、申、周等 国的律名对应关系。钟铭所见律名28个、阶名 66个,绝大多数都是前所未知的新材料。
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 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全套钟的 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 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 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 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有6个丁 字形彩绘木极和2根彩绘撞钟木棒与钟同 出。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 共需5人:3人双手执小模,掌奏中、上 层钟;2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 (木架和部分挂钩系复制,其余均为原 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 市)擂鼓墩曾侯乙墓。
材料
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 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 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 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 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 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 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 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 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 2000年。
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八组:上 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 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 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另有 搏l件。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 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 厘米,重2.4公斤。钟体总重2, 567公斤,加上钟架(含挂钩)铜质部 分,合计4,421.48公斤。
编钟的悬挂有三种方式:下层钟用环挂式, 挂钩为爬虎套环和双杆套环两种中层钟用 钩挂式,挂钩为框架钩和焊钩两种;上层 钟用插挂式,是以插销入挥、串钩钟钮。 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 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铭文多数 错金。全部甬钟的记事铭文均为“曾候乙 作持”5字,标明钟的制作和享用者是曾侯 乙。搏钟的铭文则记载楚王熊章为曾侯乙 铸宗彝一事。
小结
编钟虽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 但其音质、音准、音色等方面,绝不逊色 于:排鼓、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 镲、钵等民族打击乐器,也不逊色于:定 音鼓、马林巴、铝板琴、大军鼓、小军鼓 等西洋打击乐器,更不逊色于架子鼓等爵 士打击乐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 根深蒂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