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制度案例分析三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2)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2)1、案例内容介绍:“公地悲剧”、“卫生死角”与公共治理 (4)B、案例分析:非营利性组织 (5)1、案例内容介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5)1、案例内容介绍:“儿童村丑闻”与慈善监督盲区 (6)案例内容介绍:“炸楼是民意所向” (7)1、案例内容介绍:国税局改革 (8)案例内容介绍: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文件 (9)1、案例内容介绍:湖南的发展战略 (10)1、案例内容介绍:湖南衡阳县工商体制实行改革 (13)C、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15)(三)对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的处理。
(16)2、处理。
发生阶段抓措施到位。
(17)3、守法。
处理阶段抓严格执纪。
(17)4、“倒查”。
对发生的非正常集体上访由上级纪检、组织、信访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倒查”。
(17)5、反思。
平息后进行深刻反思。
(17)1、案例内容:公共危机事件多发呼唤统一立法 (17)案例内容:密云事故暴露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软肋” (18)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陈奇星陈尤文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D63 746 2009第一章行政决策与执行--如何体现科学与民主精神一、公共治理中的民主参与和决策能力---上海磁悬浮规划设计三度修改引发的思考网络时代的来临,不仅引发了信息爆炸,也给政府的公共决策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果无法有效改善和扩充公共参与空间的有机容量,则公共参与势必将给公共决策程序造成极大地压力。
在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中,网络传媒作为一个提供信息和公共讨论的平台和渠道,使公民、传媒、政府三者之间形成了及时的、建设性的互动关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修正,而且这些过程和环节也日趋走向透明与公开,最终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
首先,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政府部门要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消除信息不对称状态。
其次,广开言路,设立“政策窗口”,公开征集社会评论,形成公共政策制定的议程和时间表。
再次,完善公共政策议程的制定程序,集思广益,兼听则明。
最后,倡导良好的社会责任观念,提高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为什么67%居民一个月之内就签约?新居就在百米外;尊重民意,改造由居民做主;补偿不拉“橡皮筋”;刚性政策、人性服务。
1、预防比“医治”更重要把解决动迁突出矛盾的工作前移,通过新机制和制度设计,消除、减少、弱化发生问题的根源,减少矛盾的发生。
2、价值取向的正确具有决定性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成败的根本。
价值取向的错位或扭曲,总体来说有三大类:一是把政府与人民群众利益对立起来;二是把抽象的人民利益与具体百姓的利益对立起来;三是把为利益集体谋利取代为民谋利。
3、阳光可以融化坚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社会民主、公平、公正,防止少数人利用公权谋利,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信息准确体现科学决策精神---从一则国资审计案例看如何增强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源自于全面准确地信息,只有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深入调研努力掌握尽可能全面丰富、准确地情况,才能做出准确地判断。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及问题描述某市A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的城市社区。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居民数量不断增加,社区管理压力日益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管理部门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居民投诉频繁、社区服务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管理部门决定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公共管理改革。
二、目标设定1. 提升社区管理效能: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和流程,提高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居民投诉次数。
2. 提供优质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3. 加强社区居民参预:通过建立居民参预机制,增加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预度,形成共治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解决方案1.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格局,提高管理效能。
2. 强化培训与人员配备:加强社区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数量,确保社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修缮社区公园、建设健身设施、增加公共停车场等。
4. 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的便捷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加强居民参预: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和居民建议箱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参预社区管理。
同时,定期组织社区居民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1. 实施过程:社区管理部门根据解决方案,逐步推进改革措施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各项措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效果评估:通过对改革后的社区管理进行评估,可以评估改革的效果。
可以从居民满意度、居民投诉次数、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改革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五、经验总结与启示1. 多部门协同工作:公共管理改革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惟独形成合力,才干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共管理案例
公共管理案例引言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活动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影响着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发生的公共管理案例来探讨公共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市政府教育部门,该部门负责管理本市的教育资源、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并协调各个学校的教学工作。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该市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学校间的差距逐渐扩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引发了家长和社会的不满情绪。
挑战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后的迅速增长,某些地区的学校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2.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使得教育资源的流动性和公平性受限,加剧了教育问题的恶化。
3.信息不对称: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渠道不畅通,部分学校和教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法形成统一而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挑战,该市政府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育资源调配1.建立统一调配机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教育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依据学生数量、学校规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定公平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标准,并确保资源在学校间的合理流动。
2.加大投入力度:市政府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增加财政补助和奖励政策,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果。
教育管理体系建设1.优化管理体制:设立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管理、教师评优、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推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教育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师资培训和教育改革1.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
2.推进教育改革: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范文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的一种行为。
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某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管理案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某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管理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管理案例,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先,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了城市的各项公共资源,包括道路、公园、学校、医院等。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确保了城市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其次,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包括居住、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了城市的长远利益,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某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公共管理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管理案例,该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注重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为其他城市的公共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目录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8 生病的日子 (79)9 沉重的棉花 (85)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
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0.引言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
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
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1.海地共和国概况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独立日:1月1日(1804年)国庆日:1月1日(1804年)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案例: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下面从“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其目的不是营利,而是有效地增进、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这就牵涉到“政府应当做什么”“政府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4、租赁办公用房、购置固定资产、易耗办公用品等;5、对土地估价机构注册、年检和检查等工作;6、组织开展土地估价理论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指引,开展业务交流和行业宣传;7、编辑出版本会刊物,建立和维护信息网络;8、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9、开展国际交流活动;10、其他必要支出。
另外,协会工作人员的奖金不在会费中支出。
1、结合上述案例和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谈谈你对土地估价师协会这个组织特点和作用的认识,2、如何使我国的土地估价师协会组织健康发展。
案例二:2009年年初50岁的王伟被提拔为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大学毕业后.正值干部新老交替的结构性调整,年仅28岁的王伟成为该区最年轻的副局长。
但此后由于各种原因,仕途并不顺利。
在一部分老干部的推荐下,王伟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某局正职岗位。
为了不辜负人民的委托和组织的信任,接到任命后一直思考如何把该局的工作做得更好。
其中,王伟面临的是该局因退休、调离、生病等原因,科级领导岗位已经不健全,就是目前在岗的干部,群众也有不同的反映。
王伟准备在上任以后的一件重大事情就是重新调整所有科室科长的职位,把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同志选拔上来。
王伟是一位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想干事业、敢于创新、讲究策略的干部.上任以后,王伟即通过各种渠道对该局的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特别是他结合自己不平常的级历,暗暗下决心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把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科级领导岗位上。
上任之后,王伟抓紧时间和局内的所有同志个别谈心。
重点之一是了解每个人对局内干部队伍现状的看法;了解每个人的思想状况和个人志向: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心,王伟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新的情况,有了不小的收获,比如,绝大多数同志部感到局里的科级干部队伍过于稳定,严重老化,也缺乏交流;局内原本不少干部事业心较强,不愿意混日子,而是想有所作为,但是因为失去了不少机会,有的抱粉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作业案例分析一1、消防服务是哪一类(公共品、混合品、私人品)产品?从该产品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来论证你的观点。
我认为,消防服务属于混合品。
为了论证我的观点,先看一下纯公共品、私人品和混合品的定义。
所谓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1、非竞争性。
(1)边际成本为零。
这里所述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发射成本的增加。
(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不会因该时期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变化。
此类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不增加该产品的成本耗费。
它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
2、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
例如:环境保护中,清除了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了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环境,如果要排斥这一区域的某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讲具有非排他性。
所谓私人品,恰好与上述两个特点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现实生活中,于公共建设、市政建设中更为广泛存在的,其实是混合品(准公共品)。
主要是体现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上的不完全。
所谓不完全,分为拥有非竞争性但是有一定的排他性(例如免费城市道路,对照上述公共品非竞争性概念完全符合,但是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一定的排他性)、拥有非排他性但是有一定的竞争性(例如基础教育,听课人增加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但是学生的增加会增加聘用教师的成本,边际成本不为零)、一定条件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在绿地规划与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
以下以某市公共绿地规划与管理纠纷为例,探讨公共管理法律问题。
二、案例概述某市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决定在市区新建一片大型公共绿地。
该绿地占地约1000亩,预计投资5亿元。
在绿地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邀请多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
最终,选定了一家设计方案,并在报纸上进行了公示。
然而,在公示期间,部分市民对绿地规划方案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该方案将绿地规划为商业用途,严重侵犯了市民的公共利益。
为此,市民代表向市政府提交了书面建议,要求重新规划绿地,确保其公共属性。
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的关切,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经调查,发现以下问题:1. 绿地规划方案中确实存在商业用途,包括商业步行街、餐饮娱乐设施等。
2. 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未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公示时间较短,导致市民对规划方案了解不足。
3. 绿地规划方案中,部分区域存在规划不合理、功能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三、法律问题分析1. 绿地规划的法律依据我国《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是指供全体市民使用的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地等。
根据该条例,绿地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2)合理布局,满足市民需求;(3)保护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4)保障绿地安全,防止破坏。
本案中,绿地规划方案存在商业用途,违反了《城市绿化条例》关于公共绿地的规定。
2. 公众参与的法律问题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本案中,相关部门在规划过程中未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公示时间较短,导致市民对规划方案了解不足,侵犯了市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 绿地规划与管理的法律责任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绿地规划与管理部门有责任保障绿地规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依法对绿地进行管理。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当代社会,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共管理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1:城市垃圾分类管理1.1 案例描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某市政府决定引入垃圾分类管理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2 案例分析(1)目标与策略:该市政府通过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旨在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并通过教育宣传、设立分类垃圾桶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2)资源配置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如环保部门、住建部门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垃圾分类的实施。
(3)权力运行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企业、居民等,确保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监测。
(4)公众参与与沟通:政府需要积极与居民进行沟通,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鼓励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
同时,政府还需要借助各种传媒工具,扩大垃圾分类理念的传播范围。
三、案例2:政府危机管理2.1 案例描述某市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遇到了一次危机,需要进行紧急应对和管理。
2.2 案例分析(1)危机预警与防控: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2)决策与指挥:政府应组建危机管理的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并进行决策和指挥。
同时,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共同行动,共同应对危机。
(3)信息发布与公众安抚:政府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有关危机的信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产生。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
《公共管理学》案例精选
案例分析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中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杂费、书本费的‘一费制’收费制度。
”请依据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政策。
答:1.本政策是国务院根据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正确决策。
2.以政策规划原则中受益原则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此案例。
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的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
3.本政策有明显的针对性,关注的是接受义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对推进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4.改变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状况就是促进了我国整体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政策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案例分析二“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了,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始在中国公用数据网和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上建网站,可以将各部门的名称、职能向公众公开,及时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公开各项活动了。
一时间反响热烈,叫好制胜不绝于耳。
这是一篇反映政府上网的评论报道,请结合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的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对策。
答: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和应用时期。
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第一,对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政府网站上发布的只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信息,一些基层干部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电脑远未普及,基层干部截留政策。
第二,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
政府不对接收到的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和答复,缺少实际操作性。
第三,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
有些信息已经陈旧过时,缺少利用价值。
1999年3月3日,政府上网一个多月后,信息产业部门的官方网站其“自费索引”上提供的竟然还是1998年3月31日的价格。
改进对策:第一,发展重点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将中央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进行区别对待。
第二,提高政府网站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
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与案例研究
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与案例研究公共设施管理是城市规划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探讨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案例一:纽约市的公共设施管理纽约市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公共设施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方面,纽约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例如,纽约市的街道灯泡采用了LED灯,这不仅提高了能效,还降低了维护成本。
此外,纽约市还推行了“绿色基础设施”计划,通过在街道和公共空间种植树木和草坪,提高城市的透水性和空气质量。
案例二:东京的公共设施管理东京作为另一个超大型城市,其公共设施管理也有着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例如,东京在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确保了公共设施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此外,东京还注重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公共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案例三:新加坡的公共设施管理新加坡以其高效和先进的公共设施管理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的公共设施管理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例如,在公共厕所内提供洗手液、纸巾等用品,方便市民使用。
此外,新加坡还推行了“绿色建筑认证”制度,鼓励公共设施采用环保和节能的材料和技术。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教训。
首先,公共设施管理需要注重创新和技术应用,以提高设施的效率和性能。
其次,公共设施管理需要注重市民的需求和体验,以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捷的服务。
最后,公共设施管理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以保护环境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以上只是本文的一部分内容,后续还将深入探讨其他案例和经验,以期为公共设施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四:伦敦的公共设施管理伦敦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公共设施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伦敦在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确保了公共设施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例如,伦敦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维护和修复,提高了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设立了市环保局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法规,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2019年6月,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的违法排污行为。
该化工厂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
经调查,该化工厂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案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阶段某市环保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当事人、实地勘验等方式,执法人员收集了大量证据,证实了某化工厂违法排污的事实。
2. 行政处罚决定阶段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认为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违法排污,决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以下处罚决定:(1)责令某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2)对某化工厂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执行阶段某市环保局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某化工厂,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 行政诉讼阶段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某化工厂的行政诉讼请求,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某市环保局提供了充分证据证明其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某化工厂则辩称其排污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微,且已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
经过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某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遂判决驳回某化工厂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公共管理法律案件,涉及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多个法律问题。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推动的一种管理活动。
下面以“北京市共享单车管理”为例,分析公共管理的过程和问题。
首先,北京市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城市交通工具,自问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共享单车停放混乱、车辆损坏严重、运营企业多样化等。
其次,为了解决这些管理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发布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共享单车企业遵循停车规范,加强车辆维护等。
其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法。
最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公共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滞后性,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相关规定不太重视。
最后,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共享单车管理问题的关注和监督。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细则,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共享单车管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最后,政府可以加大对共享单车市场的引导力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鼓励企业进行自我约束。
总之,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
公共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题目:突发公共事件——孟连事件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行政管理131班级:行管131班学号: **********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2月21日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又称紧急事件,或危机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共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需要公共管理部门立即采取相对措施给予处理的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公共性,不确定性,紧急性,后果双重性的特点,按照事情的起因,我们可以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社会事件三大类。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我国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显现,突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对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以“孟连事件”为例,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研究,剖析。
关键词:孟连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政府预防利益诉求案例:孟连县的橡胶产业开始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来的,胶农按协议价格把胶乳卖给橡胶公司。
“勐马”和“公信”是孟连县最大的橡胶企业,经历了从乡镇企业到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的两次改制,但改制并不彻底,留有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的后遗症。
2005年以来,橡胶价格大幅攀升,从原来的几千元达到2.5万元以上,但公司对胶乳收购价格不作调整,橡胶价格飞涨和农特税取消带来的利益被橡胶公司老板独享,引致胶农愤慨。
胶农决定中止出售胶乳给公司,自行给价高的收购者,遭到公司派出的保安阻止,双方多次发生冲突。
县乡党委、政府对此简单地以治安案件论处,反复动用警力介入,刺激胶农,致使警察被打、警车被砸,“7·19”前已累计发生群体性事件7起。
孟连县委、县政府认为,这些事件是农村黑恶势力作怪,要求普洱市调用警力进行打击。
2008年3月,普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丕坤专程到省政法委汇报,孟苏铁听了情况后说,要分清矛盾性质,最大限度考虑群众利益,调整利益纠纷,不同意治安整治和抓捕。
公共管理中的案例分析方法
公共管理中的案例分析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公共管理的范围之广、涉及之多、难度之高,要求公共管理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
在日常公共管理工作中,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概念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事先确定的某一问题的案例及其所处的背景、情境,找出决策者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关人员理解的解决方法进行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决策者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提高其决策效率,寻找解决途径,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验证。
二、案例分类1、单一案例:只含一个问题、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
单一案例重点在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复杂案例:包含几个不同的主题、问题或事件。
复杂案例更注重分析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权衡不同的角度,更需要综合分析。
3、案例组合:由一组案例组成,用以比较和对比。
三、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是通过事先确定的某一问题的案例及其所处的背景、情境,找出决策者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相关人员理解的解决方法进行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分析方法如下:1、确定问题或主题:通过明确问题,使研究者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2、收集相关信息:通过资料、访谈、文献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
3、描述分析:通过对问题、情境、实际问题的描述和分析,以便理解情况。
4、确定问题原因:通过观察、倾听、评估等方式,追溯问题的追溯和描述原因。
5、提出解决方案:根据事实和相关的能力和要求,从多个方面寻找可能的方法和方案,最后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6、评价追溯:了解和评估问题解决方案的适用性,了解问题解决方案的结果,并寻找解决方案的改进方式。
四、案例分析方法的优点1、实际操作性强:案例分析方法是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它实际操作性强,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2、针对性强:案例分析方法着重于找出问题相关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于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在公共管理领域,案例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将以某市政府部门的一起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该案例发生在某市政府部门,涉及到一起环境保护方面的事件。
在该市政府部门的管理下,一家化工企业因排放超标被举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政府部门在处理此事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公共管理的角色和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对化工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环境安全。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一时之忍而导致企业的倒闭,影响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需要与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政府部门需要与企业、环保组织、媒体和公众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各方的诉求和意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促成各方的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
最后,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
在这个案例中,化工企业的排放超标问题并非一时之事,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引导企业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管理中,政府部门需要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需要与各方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与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可以为公共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推动公共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作者:————————————————————————————————日期:2案例一: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性质与职责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民政部审核登记,于1994年5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现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是由具有土地估价资格和从事土地估价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非营利性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
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土地估价组织和土地估价人员,进行自律管理;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土地估价执业道德,执行专业守则和估价规范,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土地估价师专业知识及专长技能的发展和深造;保障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维护支持中国土地估价师独特的专业特点、地位及利益;增进行业交流;调解执业中产生的争议;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先后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配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地估价师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六类资产评估专业资格之一,这是国务院对土地估价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充分肯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工作职责主要有:搞好会员自律,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管理;引导机构发展,规范机构管理;扩大协会规模,提供会员服务;研究技术理论,制定专业指引;净化估价环境,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加强协同配合,联系同业协会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高、行为更加规范,全国共有26000余名具有资格的土地估价师,其中执业注册的土地估价师有8000人,执业土地估价机构1700多家。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设有五个专门委员会:专业规划与发展委员会、考试与教育委员会、会籍与组织委员会、技术审裁委员会、财务行政委员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应按现行法规实行年度预决算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对协会的经费使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执业的个人会员会费每人每年人民币1000元,非执业的个人会员每人每年人民币100元。
团体会员按以下标准缴纳会费:在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注册执业的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团体会员,会费每年10000元;其他团体会员,会费每年2000元。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个人会员加入地方协会的,由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和地方协会协商,将所收个人会费的一定比例划转地方协会,地方协会不再另行收取个人会费。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费限用于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本着取之有度、用之得当的原则,会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以及各专项工作会议;2、各专门委员会开展活动;3、协会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社保、福利等和兼职人员的劳务费;4、租赁办公用房、购置固定资产、易耗办公用品等;5、对土地估价机构注册、年检和检查等工作;6、组织开展土地估价理论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指引,开展业务交流和行业宣传;7、编辑出版本会刊物,建立和维护信息网络;8、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9、开展国际交流活动;10、其他必要支出。
另外,协会工作人员的奖金不在会费中支出。
1、结合上述案例和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谈谈你对土地估价师协会这个组织特点和作用的认识,2、如何使我国的土地估价师协会组织健康发展。
案例二:2009年年初50岁的王伟被提拔为国土资源局局长、党组书记。
大学毕业后.正值干部新老交替的结构性调整,年仅28岁的王伟成为该区最年轻的副局长。
但此后由于各种原因,仕途并不顺利。
在一部分老干部的推荐下,王伟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某局正职岗位。
为了不辜负人民的委托和组织的信任,接到任命后一直思考如何把该局的工作做得更好。
其中,王伟面临的是该局因退休、调离、生病等原因,科级领导岗位已经不健全,就是目前在岗的干部,群众也有不同的反映。
王伟准备在上任以后的一件重大事情就是重新调整所有科室科长的职位,把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同志选拔上来。
王伟是一位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想干事业、敢于创新、讲究策略的干部.上任以后,王伟即通过各种渠道对该局的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特别是他结合自己不平常的级历,暗暗下决心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把有能力、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科级领导岗位上。
上任之后,王伟抓紧时间和局内的所有同志个别谈心。
重点之一是了解每个人对局内干部队伍现状的看法;了解每个人的思想状况和个人志向: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心,王伟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新的情况,有了不小的收获,比如,绝大多数同志部感到局里的科级干部队伍过于稳定,严重老化,也缺乏交流;局内原本不少干部事业心较强,不愿意混日子,而是想有所作为,但是因为失去了不少机会,有的抱粉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有的一心想调往其他单位重新谋发展.有的认为.的确需要重新调整科级领导岗位.他们对过去干部选拔方式有不少意见,希望新局长能够采取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方式。
王伟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
用人是一个导向问题.现在局内视线聚焦在科级岗位的人选问题上.既不能视若无暗,又不能操之过急。
王伟认为,先提出选拔干部的客观标准,表明对局内干部政治上关心的态度,同时暂不提出具体人选,在赛马场上选马。
优点是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符合政策要求,可能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干部,缺点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考察和选拔干部。
这个方案积极稳妥,既有积极的态度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猜疑.又能选准人、选好人、树立导向;虽然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只要向局内于部说明道理,还是可以获得大家理解和支持的。
王伟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1,先在局党组会议上说明想法,统一思想;2.召开全局干部会议,公开亮出自已的选人用人标准3、利用年内的重大工作考察考验干部4、根据考察考验情况,按照组织程序选拔任用干部。
经过准备.开始实施计划·先在局党组会议上说明想法,因为其标准完全符合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规定,因此没有任何异议就获得了通过。
然后在多次全局干部会议上,王伟一再强调从政治上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性,同时公开亮出自己的选人用人标准,鼓励大家努力工作。
随后,在年内的几项重大工作中,王伟身先士卒,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指导帮助,引导他们按照上级的要求和自己的思路开展工作.近距离考察考验干部,一年后,根据考察考验的情况·王伟提出了自己满意的人选,.优先考虑年轻干部,该局按照组织程序·选拔任用了绝大多数科级岗位的领导职务。
因.为他认为没有其他合适人选长. 所以,王伟修订了方案,从原单位引进了2名科长,配齐配强了干部队伍。
王伟的方案和计划基本得到了顺利实施,他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这一年来,他花了许多心思在这项工作上。
对某些来自上级的条子和招呼他打心眼里反感,顶住压力,没有提拔任用一名。
对试图来他家走访的人员,他也了解他们的心思,指出要相信组织上选拔任用干部的公正性。
他认为原定目标基本达到,既保该局工作不断不散,又激励了该局干部的工作热情,而且选到了符合政策标准,符合岗位要求、受到普遍肯定的干部,为进一步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奠定了基础。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区委组织部的有关同志找了他谈话。
因为来自该局的人民来和来访,有数位同志向组织部门反映王伟在干部任用选拔中存在着“一言堂”的问题。
王伟感到非常委屈,他不理解这样的选拔任用于部的方式错在哪里?1、王伟在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岗位干部时哪些做法值得肯定?2、王伟的工作中存在哪些做法不够的地方?案例三:国土资源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国土窗口”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为用地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2007年,某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整合资源,将原设于局机关的公开办文大厅所有业务全部合并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国土窗口”统一办理,在此基础上,对全局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着方便群众、公开公正、高效快捷的原则,进一步扩充了“国土窗口”的服务功能。
目前,设于行政服务中心的“国土窗口”的业务授理范围已由原来的5项增加到11项。
授理范围涉及:土地出让、土地划拨、土地租赁、土地交易、土地抵押、土地测量、土地评估、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使用及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全县所有符合用地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的“国土窗口”进行业务办理和咨询。
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对以上业务不再单独授理,统一由“国土窗口”转办。
为确保“国土窗口”的服务质量,国土资源局一方面从人员上进行了充实,在相关业务科室中抽调了精兵强将,成立了行政审批科;另一方面,建立了会审机制,专门组建了15人的“会审委员会”,对“窗口”授理的所有业务实行集体会审、集体决策,为确保国土资源各项审批事项的公开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
局领导班子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服务窗口“一站式”服务工作的专题会议》中要求,要以“审批在窗口、签字在窗口、盖章在窗口、发证在窗口、收费在窗口”为服务要求,进一步健全“窗口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切实规范窗口各项管理,进一步树立国土资源部门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一要强化监督制约。
严格业务受理与办理分离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公开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二要提高办事效率。
严格工作时限,减少办事中间的运行时间,及时完成办件办证等业务工作。
避免刁难、吃拿卡要用户,禁止借故推诿拖压。
三要确保工作质量。
严格掌握和执行政策规定,统一办文办件格式,统一用印,规范用语,确保质量。
四要做到权责统一。
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各项制度,做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避免只争权力,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五要严格依法行政。
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窗口“一站式”服务,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依法办事,严肃工作纪律,促进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勤政、廉政、依法行政。
会议强调,窗口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增强窗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认真履行窗口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市行政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国土资源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各业务科室、二级单位和城区国土资源所要增强“全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主动和窗口做好协调衔接,确保20日以前所有业务受理和发证工作都必须在窗口进行,确保《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中心国土资源服务窗口管理落实“一站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得到严格落实,谁违反,将按局有关文件规定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