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培养。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与纸笔,而是涉及到网络与电脑的使用。
而网络是一个信息繁杂、内容复杂的世界,学生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上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育他们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轻信网络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同时筛选出对其有益的信息进行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也能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态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教育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交流与合作进行培养。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单纯地在电脑前面学习,更多的是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需要互相讨论、合作完成各种项目,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也能够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这样可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能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教育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培养。
现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小学生对于智能设备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学习和探索,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和实践,而不是沉迷于虚拟世界和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样既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电子产品、智能设备,培养他们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积极的态度。
通过这样的教育手段,可以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也能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积极精神。
希望未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够更多地注重德育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教育论文浅谈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教育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同时也在为垃圾信息、网络hacker、木马病毒等不良信息所困扰。
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越来越多,但是辨别是非能力却相对较弱,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明确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害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教育在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要以德育为首”,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有关德育的内容。
最近,团中央组织部分技术人员成立了“青少年雏鹰网”,建设“青少年文明上网”工程,就是要在青少年中进行信息德育教育,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而不能对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不良现象不闻不问。
信息技术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从实践中看,主要是这几方面: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有助于工作和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正确地开关机,不乱删改系统文件,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刚开学就强调。
比如:进入微机室应该穿戴鞋套;保持卫生:不乱扔杂物;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不乱窜座位;上机要登记,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
微机室里不能吃零食,包括吃糖。
不能在机器边上喝水,以免洒在键盘上,造成键盘损毁。
爱护计算机:硬盘指示灯亮时不要强制关机,以免划伤硬盘,清理显示器要使用软布轻擦,以免损伤保护膜,进微机室前要清理身上的灰尘,减少灰尘对微机的损害。
这些内容有的属于文明礼仪,是各学科、各专业教室都应该遵守的常规内容,有的是计算机教室,和使用计算机必须懂得的常规性要求,由于学生不知道或有不良习惯,而不能遵守,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强调,要逐一讲清,并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一方面。
信息技术(心得)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论文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技术与德育似乎并不着边际,但是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
我们大家都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的人的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一。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在共性的道德品格规范基础上形成个性品格的重要过程。
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许多认识还比较幼稚,面对各种不良网站不懂鉴别,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不知所措。
在这开放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较多,稍不留神就会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良性发展。
我们应该广开路途,积极开发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学科课程,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研究,不断拓展德育活动内容的外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性日益高涨,师生的精神生活快乐而健康。
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网络的信息优势是许多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网络中的丰富而形象的信息势必成为我们德育重要的资料来源。
众所周知,强大的信息发布优势是网络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一优势,能使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不小的收获。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获取信息,让学生再进行点评、自我对照,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意识和品质。
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1、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版权与著作权,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复制其软件作品,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德育在每所学校都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该寓德育渗透与专业课教学。
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全文如下: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
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职尽责,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方法德育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网络道德是人类道德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与整体道德相关联的众多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止是在学校的微机教室可以上网,多数学生家中也接入了互联网,学生接触网络变得越来越容易。
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好奇心强,意志力不够,心理调控能力差,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遇上网上种种新奇的信息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不要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等等。
其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论文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将德育内容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会有益于他的一生。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坦言,成功是得益于幼时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机房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的主阵地,不穿鞋套进机房、凳子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留有杂物甚至瓜子壳的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个时候除了教育他们外,还应要求他们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监督与鼓励。
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鼠标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互相帮助的精神,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另外,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规范、娴熟的教学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是知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
不管是否出于自觉,教师本身都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例如,随意命名和存放用户自定义文件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为文件取个好名字(见名即知意)的好习惯;反之,学生则会照猫画虎地模仿,进而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共同话题。
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师资队伍出发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
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3.优化备课活动。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5篇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新课程的普及实施,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以后,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地学习成长。
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他们从现代化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给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现代网络技术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
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
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在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了解它的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我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来正确引导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牢记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将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论文.docx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德育工作整合实践与反思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都提出新的挑战。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趋势,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德育理念及新的对策。
重视德育与教学的整合,重视德育的信息化建设。
本文就构建信息技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的运用体系,提出实施方法与实践反思。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进化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教育方式。
我深刻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趋势,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德育理念及新的对策。
要像重视管理、教学信息化那样,按照把德育摆在首位的要求,重视德育与教学的整合,重视德育的信息化建设。
如何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的运用体系,我就参与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整合的运用体系》的实施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德育教育较传统的德育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无视教育环境和主体的变化,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形式呆板,片面强调外在功能而忽视德育本体的育人功能,已无法遏制青年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和滑坡。
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建立校园网,与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学校,教育时间不再相对统一、固定,教学工具不再只有粉笔、图片等。
借助于信息技术工具后,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
因此较传统的德育教育而言,具有开放、交互、趣味、能动的优点。
二、具体的实施方法我们选择柳州二中2004级三个班165人进行信息技术与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并以标准参照进行科学评价。
采取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
同时选择同年级另三个班级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
在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上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一种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探讨论文篇一(一)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网络时代不仅带来了教学思路、内容、形式等的转变,同时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教学资源。
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大量教学资源,以大量的例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将善恶美丑以确定的形式告诉学生,学生只是记住、懂得,却并不是经过自身理解得成的,而网络资源的引用,能够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意义。
2、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
与网络时代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为课堂教学增色许多。
对于小学德育课而言,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增强课堂表现力。
以往德育课程多数以说教为主,内容的表达受制于教师的语言,尤其对于感性认识为主、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而言,无疑增大了理解难度,降低了教学的吸引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恰好解决了这样的弊端。
(二)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尽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有益之处,并为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加之小学生认知特点等都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开发性等特点,即使对是非有自己判断的成年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更是严重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各种资源,对于事件的评论也是多样观点并存,其中也不乏极端的观点,这些信息的存在,对于尚无理性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兴趣高的小学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2、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在小学阶段,无论在教学中依赖多媒体技术,还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就是网络是生活或者说学习中的必需,家长与教师的引导稍有不慎,可能会形成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不仅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脑和网络,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注入德育教育的元素,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增强他们的德育素养。
本文将围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们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网络内容,包括正面内容和负面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利与弊,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参与网络欺凌,不传播虚假信息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和道德素养,增强他们对网络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伦理水平。
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的获取、评价、管理、利用和创造的能力,它既包括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也包括思维层面的信息意识和伦理层面的信息伦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分析和信息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
更重要的是,老师可以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信息,遵守信息伦理规范,增强他们的信息伦理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技术操作的实践能力,更可以培养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他们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既可以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可以开展有趣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和项目,要求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一些小型的程序或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开展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篇)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1)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曾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的。
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
机房的利用率非常之高,可谓是川流不息。
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
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下课后能做好下课的准备,将鼠标、键盘、凳子放回指定地点,自觉维护和保持学习场地的整洁,将不要的鞋套放进垃圾桶,处处体现主人翁的形象。
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重要的不是“言必称网络”,更不是“谈网色变”,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技术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机会,如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等防护软件。
大力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论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情感。
下面谈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培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课实践中,我始终奉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文化、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学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信息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信息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信息设备,遵守信息教室规则的好习惯。
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教师要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
所以教师在课堂指导和示范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3.培养方法得当,即要注意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相结合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能够靠有意识地训练来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1.结合教材,收集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虽然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2.在应用中渗透德育在应用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比如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的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第一篇: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道德观念,使学生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对于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良好的道德把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充分发挥教师的师表作用,能够挖掘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时代的迅速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开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开展步伐。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根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我认为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承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下面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好习惯终身收益。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保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标准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开展。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
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
造成上述场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
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方准时下课并催促学生做好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
如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关于信息技术德育论文一、情景创设,渗透德育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在教学生word插入图片、文字时,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发生的雅安地震,为学生创设了雅安地震的情境,首先播放地震的视频,让学生们体检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更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气概,看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了对雅安地震中遇难同胞的同情,更表达了自己作为中国人,在看到面对苦难所有的中国人能团结一心时的自豪,学生们很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困难不可怕,只要我们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什么困难也不能打倒我们。
然后我顺势提出能否利用电脑为雅安地震中失学的孩子们制作一个帮助他们上学的宣传海报呢?同时我还为学生准备了大量关于雅安地震的图片和资料。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互相合作,按要求完成了作品。
在本节课中,我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有关word插入图片、文字的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极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生动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因此,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操作技巧的印象。
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励起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2、利用网络给学生当好“知心姐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学习态度越来越差,不乐于和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沟通,就算对老师有些看法也不愿意说出来。
然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他们就会尽情倾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网络的优势尝试用网络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教学生学习收发电子邮件时,我告诉了学生我的邮箱地址,并告诉他们可以给我发邮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或困惑用匿名的邮箱发给我,我可以为他们解答。
学生的心是纯洁透明的,当老师敞开心和他们交流时,他们也会对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尽管收发邮件这个内容只有两课时,但是课后仍然有学生通过邮件和我交流,我愿意利用网络给学生们当好“知心姐姐”。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研究论文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要着力从基础培养,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信息技术教育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研究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研究全文如下:一、信息技术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一)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德育工作更具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堂成功有效的思想教育课,总要需要大量的材料、信息。
当前的德育教育存在信息量少,视野不够开阔,内容不够丰富,只有教师的空洞说教,因此很难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缺乏说服力,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当代信息量超大的网络条件下,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网络共享德育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存储量。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德育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和互动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相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工作,传统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
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活动不仅仅是文字,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动画、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去感受和理解德育教育,从而解决思想上、情感上的障碍。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德育教育的手段、方式、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更加强化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感知,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德育内容,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向前方发展。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模式,对传统、封闭式的育人方式进行了变革在德育教育工作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网络上搜索各方面的德育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
(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学生差异各千,根据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搭建一个合理的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和自尊。
德育教育渗透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德育教育渗透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渗透1.1从使用计算机开始教会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注重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塑造,教会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
首先从最基本的爱护计算机设备做起,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让学生遵守计算机室的规定,不擅自修改、删除、更改电脑上的任何东西,除非当教师要求做实践。
其次爱护计算机教室,教师应当强调计算机室属于公共场所,学生应当有责任爱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把自己带来的东西乱扔。
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教室卫生也就是教会他们以后出到社会中也要爱护其他的公共场所,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再者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事先和学生做出一定规定,表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对学生来说能有一定的约束性,大多学生都能够遵守规定。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榜样,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上课时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在做课堂示范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且时刻督促自己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遵守相关规定,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在偷偷的玩游戏,这时先不点名批评,而是利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了提醒,希望学生能够停止游戏,但是该学生并未在意提醒继续玩游戏,这时对该学生进行屏蔽显示信号,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警告。
该名学生觉得自己的违规行为被发现,但老师还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给他留了面子,使他自己觉得有些惭愧,因此往后的课堂上该名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听课,不再违反规定,并在计算机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许多计算机课堂上都会出现,但是若教师对玩游戏的学生不管不理,学生便会更放肆,并且认为教师不会管自己。
如此一来学生不但不规范自己的行为,还会带动周围的同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长此以往,计算机课堂就会变味变为游戏课。
[其他论文文档]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为首,教书育人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不例外。
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之一。
一、改善信息技术教學环境,加强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要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常规教育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初中学生好奇心重又好动,绝大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陋习,例如大声喧哗、随意讲话等纪律问题,随意操作电脑、乱搞破坏等教学秩序问题。
因此,开学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我都安排学生都在教室里接受常规教育,并课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上课预备铃响后,信息技术课代表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并带队前往计算机机房上课;(2)进入机房后,学生按照自己在班级里的学号对应机房里的座位号入座,检查机器是否正常,并认真填写登记簿;(3)自觉遵守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随意损坏机房设备,更不应该在机房中使用外来设备,例如U盘、无限网卡等;(4)下课出机房时,所有学生应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将自己的随身物品和垃圾一起带出机房外。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和熏陶,学生的不良习惯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2、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修养的典范。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中,应注意自身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例如,把用户文件杂乱的存放在电脑桌面上或是建立在系统盘的安装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还会因为系统问题重装而造成数据的丢失。
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影响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反之,如果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注重自身的操作行为规范,能够将文件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分门别类的存放,比如建立音乐、软件、程序、教学、视频影音等文件夹存放已有文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存放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目前社会教育中,流行一句话“要想成才,先要成人”,充分说明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有很多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只是德育领导和班主任的工作,其实不然。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把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在首位,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重要方面。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当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的行为和心理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或强行规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行为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同时,要挖掘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深层动机,本着爱护理解学生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确引导,不但可以将不良的行为和心理转化为一种正面的影响,使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
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鞋套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
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座位下又有一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这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下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我们的机房总是很洁净,你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你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
这时,我把每节课下课后,各班课代表是如何整理物品、如何清理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学校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周日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即使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得道德教育落到具体的行动上。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每到节假日或同学生日,要买一些贺年卡或生日贺卡互赠,现在的贺卡便宜的也要几元钱,贵的要花上十几元甚至是几十元,这样一来,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004年新年之际,又到买贺卡的高峰,碰巧我们正讲到《word文字处理软件》,结合教学内容,我便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贺卡,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想法也
很丰富,不仅做出了许多出色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满足了学生之间相互传情达意的愿望的同时,也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从小就要有节约意识。
三、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感情
俗话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在我们的学生当中,不乏有很多敬师爱师的好学生,但也有些学生觉得“老师教我,天经地义”。
在校内或校外遇上,不主动问好,甚至于装作没有看见,低头匆匆躲过。
在制作贺卡这节课上,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敬师爱师、师恩难忘的感情,让同学们把平时想跟老师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写在贺卡上,由我用e-mail把同学们的心理话和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同学们听到这话,都非常兴奋,在贺卡上写下了很多感人的话语,有的同学写:“老师,我对您的第一印象是冷酷,但接触久了,发现您是一个温柔的人。
”有的同学写道:“老师,希望您别生气,您一生气,我就觉得天空要下雨。
”还有的同学写:“老师,是您使我爱上电脑的。
”通过这一张张贺卡,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学生对教师深厚的感情。
四、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自觉抵御不健康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学生看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上,在教师机上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教学时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光盘,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增强自身
的文化素养,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御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天才,某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他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
为此,一方面,我们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全班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除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
六、培养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同学,考试时由于机器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文件的破坏,不是把情况如实向老师反映,争取补考机会,而是擅自拷贝其它同学的作业,以求蒙混过关。
为此,一方面对这两位同学成绩作不及格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偷机取巧的心理;另一方面,我们以此事为例,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是应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同时,还教育学生“知识要用于正道”的道理。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
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
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
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