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与遗传咨询

合集下载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0年数据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0年数据分析》范文

《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0年数据分析》篇一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十年数据分析一、引言北京协和医院自开始实施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以来,已经过去十年。

这项重要的医学举措为我国的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对过去十年中协和医院所积累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未来的挑战。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1. 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生存分析等,旨在全面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实际情况。

2.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近十年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库,包括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筛查结果、家族史等。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1. 筛查覆盖率:过去十年中,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覆盖率逐年提高,从最初的不到50%增长到现在的接近100%。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认识到其对于预防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性。

2. 筛查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约1%的新生儿在筛查中显示出潜在的耳聋风险。

其中,部分新生儿在后续的进一步检查中确诊为遗传性耳聋。

这些数据表明,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3. 家族史与风险因素:通过对家族史的调查,我们发现具有耳聋家族史的新生儿在筛查中显示出更高的风险。

此外,孕期暴露于某些药物、辐射等风险因素也可能增加新生儿耳聋的风险。

4. 干预措施与效果:对于筛查出潜在耳聋风险的新生儿,医院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提供遗传咨询、定期随访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听力障碍,降低其发生率。

四、讨论1. 成果与经验:过去十年中,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的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有效降低了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提高了儿童的生存质量。

同时,该项目的成功也提高了社会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认知度,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 挑战与展望: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耳聋基因及遗传特征

耳聋基因及遗传特征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 将健康的基因导入有缺陷的基因中,以纠正 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目前,基因治疗在 耳聋治疗领域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具有巨大
的潜力。
听力辅助设备与康复训练
要点一
听力辅助设备
对于中度至重度的耳聋患者,可以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等听力辅助设备来改善听力。这些设备能够将声音转化为 电信号,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声音。
现为神经性耳聋,常见的mitochondrial DNA突变包括A1555G和C1494T等。
04
耳聋基因检测与诊断
基因检测的方法
基因测序
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全序列检测,确定是否存在耳聋 相关基因突变。
单基因检测
针对特定耳聋基因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相关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芯片技术对多个基因进行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 率。
GJB3基因突变
总结词
GJB3基因突变可导致后天性耳聋,但相对较为罕见。
详细描述
GJB3基因编码缝隙连接蛋白Cx31,与GJB2基因类似,在听觉传导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GJB3基因突变可导致 Cx31蛋白功能异常,引起听力损失。目前已知的GJB3基因突变包括538C>T和547G>A等。
SLC26A4基因突变
总结词
SLC26A4基因突变可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 征,表现为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聋。
详细描述
SLC26A4基因编码一种转运蛋白,参与离 子和水分子的转运,对内耳发育和听觉传导 过程具有重要作用。SLC26A4基因突变可 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表现为听力损失、 眩晕和平衡失调等症状。常见的SLC26A4 基因突变包括IVS7-2A>G、21684T>C和 23177G>A等。

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任淑敏 吴庆华 刘宁 亢鸿飞 白楠 孔祥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河南郑州450052)【摘要】 目的 对有明确耳聋致病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耳聋家庭再次生育时行产前诊断,并给予相应的临床咨询,降低生育风险。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通过超声引导下行介入性穿刺,对获取的胎儿标本DNA应用STR位点检测以排除母体基因组的污染,并采用Taqman探针法结合Sanger测序进行相关耳聋基因检测。

结果 对59个家系胎儿进行相关基因(犌犑犅2、犛犔犆26犃4)检测,16个家系的胎儿为与先证者一致的患儿,25个家系的胎儿为携带父母一方致病突变的携带者,18个家系的胎儿为无致病突变携带的正常胎儿。

出生后听力评估、基因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

结论 本研究中犌犑犅2基因最常见的致病突变为c.235delC,其次为c.299 300delAT。

犛犔犆26犃4基因最常见致病突变为IVS7 2A>G,其次为c.2168A>G(p.H723R)。

应用一代测序技术进行耳聋基因产前诊断,能准确诊断胎儿耳聋基因型,有效降低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出生率。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中图分类号】 R714.55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16.02.008 通讯作者:孔祥东,E mail:kongxd@263.net【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 Prenataldiagnosiswereperformedin59familieswithautosomalrecessiveinherit ancehearingloss,givethemclinicalconsultation,reducetheriskofdeafnessbirth.犕犲狋犺狅犱 Obtainthefetusspecimensthroughinterventionalbiopsyguidedbyultrasound,testfetus’realtivedeafnessgenewithSangersequencingincombinationwithshorttandemrepeat(STR)testtoeliminatematernalbloodpollu tion.犚犲狊狌犾狋狊 In59familycases,16caseswereconsistentwiththeresultsofproband,25caseswerefoundheterozygousmutations,18caseswerefoundnomuation.Thehearingevaluationresultswerecon sistentwiththeresultsofprenataldiagnosis.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狊 Themostcommonpathogenicmutationof犌犑犅2isc.235delC,thesecondisc.299 300delAT,themostcommonpathogenicmutationof犛犔犆26犃4isc.IVS7 2A>G,thesecondisc.2168A>G(p.H723R).ApplicationofdeafnessgenestestwithSangerse quencinginprenataldiagnosiscanaccuratelydiagnosefetus’genotype,effectivelyreducethebirthrateofdeafnesschild.【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hereditarydeafness;prenataldiagnosis;geneticcounseling 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1‰~3‰。

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临床实践标准

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临床实践标准

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临床实践标准耳聋是一种常见的感觉性神经性听力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毒性等。

在这些因素中,遗传因素对耳聋的发病率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遗传性耳聋是家族性、多样性和可辨别性特征,但由于临床医生及普通大众对耳聋遗传咨询的认识不足,导致很多家庭因为不了解遗传因素而无法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基于此,耳聋遗传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的临床实践标准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实践规范来制定和实施。

这份标准旨在明确耳聋遗传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的相关流程、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明确的引导和服务。

本文将结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就耳聋遗传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临床实践标准进行探讨。

一、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1.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流程(1)临床评估:首先对耳聋家族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听力检查、家族史调查等。

(2)遗传咨询: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遗传咨询,明确家族史、患病风险以及遗传咨询知识。

(3)基因检测:根据临床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PCR、Sanger 测序、高通量测序等。

(4)结果解读: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明确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

(5)遗传风险评估:结合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及家庭成员的遗传风险进行评估和提示。

2.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技术标准(1)技术标准:基因检测实验室应具备CFDA认证,具备从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的资质和技术条件,严格按照ISO15189等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2)专业团队:有资深的临床遗传医生和临床遗传师组成的团队,进行基因检测前的临床评估及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

(3)质控体系:完善的质控体系,包括实验室内部的质控和外部的质控参比。

二、遗传咨询1. 遗传咨询对象(1)患者及患者家属:包括已确诊的耳聋患者及其家属,以及疑似患病或遗传风险的家庭成员。

(2)人群筛查:特定人群的遗传性耳聋筛查对象,包括新生儿、儿童及成人。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研究进展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研究进展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研究进展陆洋;孙晓勉【摘要】先天性耳聋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与耳聋相关的遗传性基因逐渐被确立,如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m.A1555G、GJB3基因等。

先天性耳聋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1.86‰,是由多种环境和/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为了早期发现新生儿语前听力损失或迟发性听力损失,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模式逐渐得到实施。

该文就我国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Congenital deafnes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problem.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research in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hereditary deafness-related genes have been gradually defined, such as GJB2 gene, SLC26A4 gene and mitochondrial12SrRNAm.A1555G,and GJB3 genes.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deafness in neonatal period is about 1‰-1.86‰, which is caused by multiple actions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For early detection of hearing loss or delayed hearing loss before speech, hearing screening and deafness-related genes screening model are gradually implemented.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hearing screening combined with deafness-related genes screening on newborns.【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1088-1091)【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研;研究进展【作者】陆洋;孙晓勉【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0;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近年来,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2022听力筛查及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耳聋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全文

2022听力筛查及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耳聋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全文

2022听力筛查及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耳聋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全文)摘要新生儿耳聋发病率逐年升高,遗传因素是新生儿耳聋的主要病因之一。

耳聋基因检测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方向。

本综述比较不同听力筛查和基因检测手段,介绍耳聋基因检测的现状、成本与效益,以及基因检测在耳蜗植入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以期提高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检测效率及经济学效益。

耳聋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1%。

~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中达2%~4% [ 1 ]o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5亿耳聋患者。

在所有致残原因中,耳聋从2010年第11位上升至2015年第4位,其中儿童有3 200万[2, 3 ]O 我国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2%o-3%o [ 4 ]o至2015年,我国0-14岁儿童中有262万中度及以上耳聋患儿[5 I O耳聋可由遗传因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和环境因素(如感染性聋、药物性聋、老年性聋和噪音性聋)引起[6 ],由遗传因素或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所致的耳聋为遗传性耳聋, 主要为单基因病,占耳聋的50%以上[4, 5 ]0听力异常可影响儿童期语言发育和社会认知功能,导致学习困难和永久性残疾[7 ],如能在生后3 个月内明确诊断并在生后6个月内开始干预,患儿在发音、理解力、社会适应和行为等方面得分将升高20%~40% ,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对耳聋患儿十分重要[8 I o本文就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对遗传性耳聋诊疗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L听力筛查方法:2018版(新版)婴幼儿听力损失评估的国际共识认为,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 OAE )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方/9 ]0OAE主要检测外耳道至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双耳筛查时长一般不超过5 min ,敏感度[93% ( 87%~96% )]和特异度[94% ( 84%~98% )]者B 很高,最为常用[10 ],但受外耳道内胎脂、中耳羊水、呼吸或环境噪声等影响可出现假阳性,且不能检出蜗后病变[11 L最有效的技术是瞬态诱发OAE和畸变产物OAE ,分别针对中频段(2 000-4 000 Hz )和中低频段( 500~1000 Hz)[12]0AABR能检出听神经功能障碍、定位病变部位并判断耳聋性质,且不受患儿意识及镇静剂影响[13 ],敏感度为70% ( 62%~77% ),特异度高达97% ( 92%~99% )[10]r更推荐用于NICU新生儿[8 L但AABR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对操作人员专业技术要求更高[11 L2 .听力筛查模式:听力筛查有一阶段(初筛)和两阶段(初筛与复筛)2种模式,国际上更推荐两阶段模式。

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随访研究

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随访研究

1㊀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珠海519000)作者简介:刘清明,男,广东人,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信息化建设.通讯作者:刘清明(E m a i l :1678026588@q q.c o m )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随访研究刘清明1㊀田野1㊀於娟娟1㊀何庆庆1㊀彭玲1㊀郭晓青1㊀李东英1㊀陈田1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分析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听力诊断和随访结果,探讨不同筛查结果婴幼儿的随访措施.方法㊀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接受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且资料完整的631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筛查㊁诊断和随访结果.结果㊀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共出生新生儿6847例,接受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6316例,占92.24%.耳聋基因筛查通过㊁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26例中,复筛未通过53例,诊断听力异常20例,其中1例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余19例均为单耳或双耳轻度异常,8月龄~3岁随访时除1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行为测听未通过外,其余均通过.耳聋基因㊁听力初筛均通过的5627例中,8月龄随访时发现4例为单耳或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后恢复正常.耳聋基因筛查和听力初筛均未通过的39例中,复筛未通过7例,除1例失访外,余6例中确诊听力损失3例,其中2例双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均排除中耳病变)伴G J B 2235d e lC 杂合突变,8月龄~3岁随访时行为测听均异常.基因筛查未通过㊁听力初筛通过的224例中,8月龄随访时行为测听未通过4例,确诊听力正常3例,1例S L C 26A 42168A>G 杂合突变伴中耳炎者,1~3岁随访时恢复正常.耳聋基因突变的263例中,G J B 2杂合突变134例,占50.95%(134/263),S L C 26A 4杂合突变95例,占36.12%(95/263),线粒体12S r R N A1555A>G 突变13例,占4.94%(13/263);G J B 3杂合突变21例,占7.98%(21/263).未发现纯合突变者.结论㊀对于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通过㊁听力初筛通过或未通过者主要是预防和治疗婴幼儿中耳炎;耳聋基因和听力初筛均不通过者往往伴有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应是随访重点;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㊁听力筛查通过者既要预防婴幼儿中耳炎,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耳聋遗传咨询,提出预防性意见.ʌ关键词ɔ㊀新生儿听力筛查;㊀基因筛查;㊀联合筛查;㊀随访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6-7299.2019.01.005网络出版时间:2018/12/1917:20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42.1391.r .20181207.0953.016.h t m l ʌ中图分类号ɔ㊀R 764.04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006-7299(2019)01-0020-05L o n g -t e r mF o l l o w -u p S t u d y o f N e o n a t a l 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G e n e t i cT e s t i n gf o rD e a f n e s s L i uQ i ng m i n g ,T i a nY e ,Y u J u a n j u a n ,H eQ i n g q i n g ,P e n g L i n g ,G u oX i a o q i n g ,L i D o n g y i n g ,Ch e nTi a n (E a r -n o s e -t h r o a t D e p a r t m e n t ,M a t e r n a l a n dC h i l dH e a l t hH o s pi t a l o f Z h u h a i ,Z h u h a i ,519001,C h i n a)㊀㊀ʌA b s t r a c t ɔ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h i s l o n g -t e r mf o l l o w-u p s t u d y o f h e a r i ng s c r e e n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h g e n e ti c t e s t i n g w a s p e r f o r m e d i nn e w b o r n s t o p r o v i d e d i r e c t i o n f o r c h i l d r e n 's h e a r i n g an dh e a l t h c a r e r e f i n e m e n t s e r v i c e s .M e t h o d s ㊀T h ed a t ao f n e o n a t a l 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 a n dd e a f n e s s g e n e t e s t i n g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f r o m F e b r u a r y 1,2015t oJ a n u a r y31,2016i n t h eN e w b o r n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 D a t a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F o l l o w-u p S y s t e m.T h e n e o n a t a l s c r e e n i n g,d i Ga g n o s i s a n d f o l l o w-u p r e c o r d sw e r e c l a s s i f i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p o r t s a n d q u e r y c a p a b i l i t i e s f o r a l l t h e s t a t i s Gt i c s .R e s u l t s ㊀F r o mF e b r u a r y 1,2015t o J a n u a r y 31,2016,t h e r ew e r e a t o t a l o f 6847n e w b o r n s a t o u r h o s pi t a l ,i n w h i c h6316n e w b o r n sw i t hh e a r i n g a n dd e a f n e s s g e n e t e s t i n g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h e s c r e e n i n g ra t ew a s 95.84%.A Gm o n g t h e 6053n e wb o r n s p a s s e d t h e g e n e t ic s c r e e n i n g ,24w e r ed i a g n o se dw i t ha b n o r m a l h e a r i n g at t h e e n do f t h e y e a r ,a n dm o s t o f t h e m w e r em i l dh e a r i n g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m i d d l e e a r l e s i o n s .T h e y w e r e f o l l o w e du p b y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a l r e f l e x t e s t .A m o n g t h e 263w h os h o w e d g e n em u t a t i o n s ,4w e r ed i a g n o s e da sa b n o r m a l h e a r i n g02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期㊀J o u r n a l o fA u d i o l o g y a n dS p e e c hP a t h o l o g y 2019.V o l 27.N o .1l o s s,2w e r eG J B2235d e l C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1w a s n o t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m i d d l e e a r l e s i o n s a n db o t h e a r sw e r e m o d e r a t e h e a r i n g l o s s,1w a sm o d e r a t e a n d s e v e r e h e a r i n g l o s s,2w e r e S L C26A42168A>G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w i t hm i l dm i d d l e e a r l e s i o n s c a u s e db y m i l d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T w o p a t i e n t s a g e d f r o m8m o n t h s t o3y e a r s o l dh a dm i l d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 o f b o t h e a r s c a u s e db y m i d d l e e a r d i s e a s e s,a n d2o f t h e mf a i l e d t h e d i r e c t i o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e d r e f l e x t e s t.A m o n g t h e263i n d i v i d u a l s t h e r ew e r en oh o m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s.T h e r ew e r e113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so fG J B2235d e l C,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42.97%(113/263)o f t h e t o t a lm u t a t i o n s,a n d65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 so fS L C26A4I V S7-2A>G,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24.71%(65/263)o f t h e t o t a lm u t a t i o n s.T w o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w i t h s e v e r e a n o m a l i e s o f b o t he a r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G J B2235d e lCh e t e r o z y g o u sm u t a t i o n.C o n c l u s i o n㊀T h r o u g ht h eo n e-y e a rn e o n a t a l 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d e a f n e s s g e n e t e s t i n g a n d3-y e a r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 i no u rh o s p i t a l,i tw a s f o u n d t h a t n e w b o r n sw h o p a s s e d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a n d f a i l e d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 a r em a i n l y m i l dh e a r i n g 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o f t e n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m i d d l e e a r l e s i o n s.W i t ha g e,i n d i v i d u a l sw h o p a s s e d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f a i l e dw i t h g e n e t i c t e sGt i n g w e r e f o u n d t o h a v em o d e r a t e t o s e v e r e s e n s o r i n e u r a l d e a f n e s s,2o u t o f4i n d i v i d u a l s.T h e s e i n d i v i d u a l s r e q u i r e d f o r d e a f n e s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n dd i dn o t r e c o v e r i nt h e3-y e a r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t h u s,t h e y w i l l b eo u r f o c u s i nt h e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ʌK e y w o r d sɔ㊀N e w b o r nh e a r i n g s c r e e n i n g;㊀G e n e t i c s c r e e n i n g;㊀C o n c u r r e n t s c r e e n i n g;㊀F o l l o w-u p㊀㊀近几年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在国内各医院已陆续开展,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很好补充[1~4].联合筛查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组合,听力和耳聋基因筛查均通过者,一般随访即可;听力和耳聋基因筛查均不通过或任意一项不通过者情况比较复杂,针对后三种结果,随访的重点对象及随访应重点关注什么,值得探讨.因此本研究调取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5]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年内出生的新生儿的完整资料及其2~3年随访结果,通过系统各项统计报表和查询功能对筛查㊁诊断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不同结果组合者的随访措施.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㊀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共出生新生儿6847例,接受听力筛查6679例,筛查率为97.55%;同时接受耳聋基因筛查6316例,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率为92.24%.以完成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的63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29例,女2987例,正常新生儿5468例,听力高危新生儿[6]848例;均为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新生儿出生1~3天时进行了听力和耳聋易感基因的联合筛查.1.2㊀听力筛查方法㊀采用丹麦A c c u S c r e e n n T/ A设备对正常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T E O A E)进行听力筛查,高危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T E O A 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 A B R)联合筛查,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0天内进行复筛.1.3㊀耳聋基因筛查方法㊀新生儿出生后1~3天内采集足跟末梢血,送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检测,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常见4个耳聋易感基因的20个位点进行检测[7],包括:G J B2的35d e l G㊁167d e l T㊁176_191d e l16b p㊁235d e lC㊁299_300d e lA T,G J B3的538C>T㊁547G >A,S L C26A4的281C>T㊁589G>A㊁1174A>T㊁1226G>A㊁1229C>T㊁1975G>C㊁2027T>A㊁2162C>T㊁2168A>G㊁I V S7-2A>G㊁I V S15+5G >A,线粒体12S r R N A的1555A>G㊁1494C>T.1.4㊀听力诊断方法㊀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时行听性脑干反应(A B R)㊁听性稳态反应(A S S R)㊁诊断型D P O A E和1000H z声导抗等初次诊断,若有异常,6月龄时再次确诊.测试前检查并清理外耳道残留物,应用美国智听公司S m a r t测听仪进行检测,测试在电屏蔽隔声室进行,记录电级置于前额正中发际处,参考电极置于双侧乳突,地极置于鼻根部,对于不合作的婴幼儿,给予10%水合氯醛0.5m l/k g灌肠;耳机为T I P50插入式耳机,刺激声为短声,叠加次数1024次,最大刺激声为97d Bn H L,极间电阻<5kΩ,常规进行A B R㊁A S S R测试, D P O A E和1000H 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按常规操作完成.1.5㊀随访方法㊀6316例小儿均于8月龄~3岁时每半年进行一次行为测听,选用美国智听公司S m a r t测听仪,测试在本底噪声小于30d B A的隔声室(上海声诺公司)中进行,刺激声为啭音,测试频率包括500㊁1000㊁2000㊁4000H z,具体测听方法根据受试者的年龄和配合情况选择视觉强化测听或游戏测听,如果反应灵敏,为一次性随访通过;对无反应的8月龄以上婴幼儿采用升10降5d B的方法,35d B无反应或反应不灵敏为未通过.2㊀结果2.1㊀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㊀接受联合筛查的6316例中,听力筛查初筛通过5851例,12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期㊀J o u r n a l o fA u d i o l o g y a n dS p e e c hP a t h o l o g y2019.V o l27.N o.1初筛通过率92.64%,耳聋基因筛查正常6053例,占95.84%(表1).表1㊀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例)听力初筛基因筛查通过基因筛查未通过通过5627224未通过42639合计60532632.2㊀听力诊断和随访结果2.2.1㊀耳聋基因筛查通过㊁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26例中,复筛未通过53例,初次诊断听力异常20例;这20例中,伴中耳病变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4例㊁单耳轻度听力损失4例,不伴中耳病变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6例㊁单耳2例,单侧外耳闭锁引起的单耳中度听力损失3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8月龄~3岁随访,除1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行为测听异常外,其余19例均通过(表2).表2㊀20例耳聋基因筛查通过㊁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听力诊断和随访结果病例序号3月龄A B R 反应阈(d Bn H L )左耳右耳1000H z鼓室导抗图其它初次听力诊断8~36月龄行为测听14040双耳无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24530左耳无峰左耳轻度异常通过33045双耳正峰右耳A B R 波Ⅰ未引出右耳轻度异常通过47575双耳正峰双耳重度异常未通过55030左耳无峰左耳轻度异常通过64040双耳正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74545双耳正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84545双耳无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95050双耳正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105030左耳无峰左耳轻度异常通过114530左耳无峰左耳轻度异常通过123035双耳正峰右耳轻度异常通过134040双耳正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143535双耳正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157030右耳正峰左耳外耳道闭锁左耳中度异常通过164540双耳无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173070左耳正峰右耳外耳道闭锁右耳中度异常通过184035双耳无峰双耳轻度异常通过193070左耳正峰右耳外耳道闭锁右耳中度异常通过204030双耳正峰左耳轻度异常通过2.2.2㊀耳聋基因㊁听力初筛均通过的5627例中,8月龄随访时听力测试未通过31例,后经过听力学诊断确诊听力正常27例,1例单耳㊁3例双耳轻度听力损失,均为中耳炎引起,经治疗后痊愈,1~3岁随访时听力均正常.2.2.3㊀耳聋基因和听力初筛均未通过的39例中,复筛未通过7例,除1例失访外,余6例中确诊听力损失3例(表3),1例为S L C 26A 42168A>G 杂合突变伴中耳病变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2例伴G J B 2235d e l C 杂合突变,其中1例双耳中度听力损失㊁1例中重度听力损失(均排除中耳病变).对这2例G J B 2235d e l C 杂合突变的双耳中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给予G J B 2全基因测序,其中1例双耳中度听力损失者为c .235d e l C 和c .109G>A 已知致病双位点杂合突变;1例双耳中重度听力损失者为c .235de l C ㊁c .134G>A 和c .408C>A 已知致病三位点杂合突变.8月龄~3岁随访时除1例S L C 26A 42168A>G 杂合突变伴中耳病变引起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者行为测听通过外,另外2例均未通过.表3㊀3例基因和听力筛查均未通过并确诊为听力损失者的听力诊断和随访结果病例序号3月龄A B R 反应阈(d Bn H L )左耳右耳1000H z鼓室导抗图初次听力诊断基因筛查结果8月龄~3岁行为测听16070双耳正峰双耳中度听力损失G J B 2235d e l C 杂合突变未通过24040双耳无峰双耳轻度听力损失S L C 26A 42168A>G 杂合突变通过38065双耳正峰双耳中重度听力损失G J B 2235d e l C 杂合突变未通过2.2.4㊀基因筛查未通过㊁听力初筛通过的224例中,8月龄随访时行为测听异常4例,经过听力学诊断,确诊听力正常3例,1例S L C 26A 42168A>G杂合突变伴中耳炎双耳轻度听力损失者,1~3岁随访时听力均正常.2.3㊀耳聋基因筛查结果㊀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263例患儿的突变基因及突变位点见表4,263例中未发现纯合突变.G J B 2杂合突变134例,占50.95%(134/263),G J B 3基因杂合突变21例,占7.98%(21/263),S L C 26A 4杂合突变97例,占22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期㊀J o u r n a l o fA u d i o l o g y a n dS p e e c hP a t h o l o g y 2019.V o l 27.N o .136.88%(97/263),线粒体12S r R N A1555A>G 同质或异质突变13例,占4.94%(13/263).表4㊀263例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者突变基因的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例)基因位点纯合突变杂合突变同质突变异质突变构成比(%)G J B 235d e lG02--0.76167d e lT00--0176_191d e l 16b p 04--1.52235d e l C 0113--42.97299_300d e lA T 015--5.7小计013450.95G J B 3538C >T 08--3.04547G>A013--4.94小计0217.98S L C 26A 4281C >T00--0589G>A02--0.761174A>T 05--1.901226G>A 00--01229C >T 04--1.521975G>C 02--0.762027T>A 01--0.382162C >T00--02168A>G 0124.56I V S 7-2A>G 063(其中含2个复合杂合突变G J B 3547G>A ;12S r R N A1555A>G )--23.95I V S 15+5G>A 06--2.28小计09536.12线粒体12S r R N A1494C >T 0-0001555A>G0-944.94小计00944.94合计0250941003㊀讨论3.1㊀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不同结果的随访措施㊀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可能存在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分析易感基因突变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遗传性聋高危人群,并实施重点随访,有效干预.本研究结果提示,听力和耳聋基因筛查均通过者以及听力筛查未通过㊁耳聋基因筛查通过者在婴幼儿期听力保健随访中,主要是预防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做到及时发现㊁及时治疗,一般对听力影响不大,一般性随访即可.听力筛查通过㊁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婴幼儿期听力随访时大部分听力正常,但应详细了解其家族史,同时考虑基因的不完全外显㊁表达的变异性㊁遗传及等位基因的异质性等因素,建议定期随访,如果有再生育计划的家长应行耳聋基因检测,预估后代患病的风险并提出预防性意见;如:对线粒体基因突变携带者及其母系家族成员发放药物警示卡片,终身不得使用耳毒性药物并长期听力随访;对存在前庭水管扩大风险的S L C 26A 4基因突变携带新生儿及家长,在未做全部外显子检测的情况下,交代家长应长期随访小儿听力.基因和听力筛查均未通过者是重点随访对象,往往会出现中重度聋,需要进行早期确诊并及早干预.对基因筛查示携带杂合突变的中重度聋患儿,无法解释结果时,建议进行全基因测序,全面排查病因.文中2例伴G J B 2235d e lC 杂合突变患儿即出现无法解释的中重度耳聋,全基因测序示1例伴2个已知致病位点的复合杂合突变,另外1例存在三个已知致病位点突变,其中c .408C>A 和c .134G>A 常伴随出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其致病原因,是随访的重点对象.3.2㊀重视8月龄以上婴幼儿行为测听随访的重要性㊀听性脑干反应或听性稳态反应并不能全面反映婴幼儿的真实听力.在所有对婴幼儿的客观听力检查中,大脑皮层的参与程度非常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听觉反应 .婴幼儿行为测听的优势在于能够反映出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与感知㊁感觉与运动神经的传导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声音的整合以及效应器官的反应等全过程;行为测听有着电生理测听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听力学特别是儿童听力诊断随访和干预中起着重要作用.32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期㊀J o u r n a l o fA u d i o l o g y a n dS p e e c hP a t h o l o g y 2019.V o l 27.N o .1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0年前就开展了超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幼儿期行为测听随访项目,按照婴幼儿听力保健规定,首次听力学随访是6月龄,对6月龄不配合或6月龄没有随访的儿童,应在8月龄时随访.本项目最初随访率只有60%左右,通过系统短信㊁重点人群的电话通知,行为测听的随访率提高到90%以上.随着行为测听随访量增加,对一般随访的婴幼儿采用简易筛查法,先对筛查对象建立条件反射后,给予2000㊁500㊁1000㊁4000H z30d B 啭音,如果反应灵敏,为一次性随访通过;对无反应的8月龄以上婴幼儿采用升10降5d B的方法,35d B没有反应或反应不灵敏为不通过,则密切随访或进入诊断程序.本研究中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通过㊁随访时行为测听未通过的31例婴幼儿,家长在生活中也发现其对声音疑似不敏感,后经听力学诊断,发现正常27例,1例单耳轻度听力损失,3例双耳轻度听力损失,均确诊为中耳炎,经治疗后痊愈,在以后的随访中均通过,言语发育正常.3.3㊀G J B2235d e lC位点和S L C26A4I V S7-2A >G位点是本地区耳聋基因突变热点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耳聋的遗传因素越来越被重视,诸多文献报道G J B2基因㊁S L C26A4基因为常见的致聋基因.本组对象耳聋基因筛查发现G J B2单杂合突变具有较高的携带率,占总筛查人数的2.12%(134/6316),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235d e l C,共113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79%(113/6316),与国内报道接近[8]. S L C26A4基因被认为是仅次于G J B2突变引起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遗传学病因[9],S L C26A4基因与前庭水管扩大及P e n d r e d综合征密切相关[10]. S L C26A4基因突变致使其编码的P e n d r i n蛋白跨膜离子转运功能障碍,内淋巴液离子浓度失衡,内淋巴囊和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后受外力而聋.本组对象中耳聋基因筛查发生基因突变的小儿中S L C26A4单杂合突变携带率第二高,占总筛查人数的1.54%(97/6316),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I V S7-2A>G,共65例,占总筛查人数的1.03%(65/6316).可见,G J B2235d e l C和S L C26A4I V S7-2A>G是本地区人群的耳聋基因热点突变,这对研究本地区遗传性聋患者的分子病因有重要意义.4㊀参考文献㊀1㊀韩冰,李倩,纵亮,等.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临床实践及筛查模式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11:380.㊀2㊀王晓燕,潘拥军,蒋新液,等.新生儿听力和聋病相关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12:463.㊀3㊀李振安,梁淑贞,余凤慈,等.佛山市10238例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585.㊀4㊀潘丽,苏文,林道彬,等.珠海地区9775例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2684.㊀5㊀刘清明,王山杉,李东英,等.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和随访系统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15.㊀6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的通知[E B/O L].[2015-09-28].h t t p://w w w.n h f p c.g o v.c n/z h u z h a n/w s bGm g z/201304/e6215c d2b1c541c6914a e f e b542e3467.s h t m l.㊀7㊀曾云,姜丹,冯大飞,等.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985.㊀8㊀C h a n D K,C h a n g KW.G J B2-a s s o c i a t e dh e a r i n g l o s s:s y sG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w o r l d w i d e p r e v a l e n c e,g e n o t y p e,a n da u d iGt o r yp h e n o t y p e[J].T h e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14,124:34.㊀9㊀张学梅,董梅,赵宁,等.石家庄市210例先天性耳聋青少年耳聋基因检测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448.㊀10㊀李琦,方如平,尤易文,等.S L C26A4基因热点突变检测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儿的诊断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876.(2018-03-01收稿)(本文编辑㊀周涛)42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期㊀J o u r n a l o fA u d i o l o g y a n dS p e e c hP a t h o l o g y2019.V o l27.N o.1。

临床遗传学中的遗传咨询与遗传筛查要点

临床遗传学中的遗传咨询与遗传筛查要点

临床遗传学中的遗传咨询与遗传筛查要点遗传咨询是临床遗传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为个体和家庭提供有关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预测、建议和管理。

遗传筛查则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个体或群体中的潜在遗传疾病风险。

本文将重点介绍临床遗传学中的遗传咨询与遗传筛查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遗传咨询的要点1. 个体和家族病史调查:在遗传咨询中,个体和家庭的病史调查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详细记录病史,包括疾病类型、起病年龄、病程、治疗情况等信息,可以为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还需了解家族成员患病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家族性疾病。

2. 遗传风险评估:基于病史资料和现有的遗传知识,遗传咨询师可以对个体患某种遗传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家族史、遗传变异类型、遗传模式等,帮助个体了解可能的遗传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方案。

3. 遗传咨询与遗传测试:在遗传咨询过程中,遗传测试是提供更准确、客观信息的重要手段。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遗传咨询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遗传测试方法,如基因测序、染色体分析、生化检测等。

通过遗传测试,可以帮助明确个体是否携带特定遗传变异,进一步评估遗传疾病的风险。

4. 遗传咨询与辅助生殖技术(ART):对于一些存在遗传疾病风险的夫妇,ART技术可以提供遗传筛查和诊断的可能。

遗传咨询师需要对ART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夫妇的具体情况,就是否进行遗传筛查和诊断提供建议和指导。

二、遗传筛查的要点1. 筛查目标的确定:在进行遗传筛查之前,需要明确筛查的目标疾病或基因变异。

不同的遗传筛查针对的疾病和基因变异不同,因此在选择适当的筛查方法之前,需要对目标进行准确的确定。

2. 筛查方法的选择:根据目标疾病和变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基因测序、PCR扩增、SNP芯片等。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准确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3. 解读筛查结果:筛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正成为越来越受人重视的领域。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个体的DNA序列、基因型及表达来预测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技术,而遗传咨询则是指根据个体的基因情况,为其提供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案及家庭计划等方面的建议。

一、基因检测基因检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单基因遗传病检测和多基因遗传病检测。

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是指针对某些特定的常见遗传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进行的检测,而多基因遗传病检测则是对一些复杂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的检测。

基因检测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系统地预测疾病的发生和进程,并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应用基因检测,个体能更加科学地安排生活方式,为预防疾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一个更加复杂全面的概念,包括了基因检测、临床诊断和治疗、心理咨询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遗传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为家庭提供基于遗传学的建议,如维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对正在发育中的儿童进行遗传评估,评估患病的概率,提供有关遗传疾病的遗传产生、病理生理和病历史、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等信息。

遗传咨询涉及到医疗、社会、法律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对个体所在的家庭进行全面的咨询,更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综合性服务。

它所涉及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人,如家属、患者及医生等,所以,对于遗传咨询的内容及资质要求都是很高的。

三、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的意义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的意义在于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定制。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为患者诊断出是否存在一些本质性的基因突变,为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同时,结合遗传咨询,可以避免遗传病的产生,降低患病率,并且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四、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的拓展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的技术进步,对人类健康的探索、预测、干预和治疗都带来了科技革命式的变革。

人们通过遗传咨询服务和基因检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且获得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建议,做到预防和治疗有效结合。

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与常规听力筛查联合工作模式,扩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疾病谱,降低渐进性/迟发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做好全市新生儿耳聋基因、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提高人口素质,防残、减残,减少出生缺陷。

(二)完善常规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联合的工作流程,弥补常规听力筛查不能发现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的不足,早期干预、阻断耳聋新生儿再发生。

(三)扩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疾病谱,通过筛查确诊,得以早期诊断,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到90%、耳聋基因筛查率达到90%,血样本采集合格率>98%;出生缺陷发生减少,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

二、服务原则(一)公益性原则。

由政府购买,对呼和浩特市出生的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48种遗传代谢病筛查服务。

需再次接受检查或超出免费服务项目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自愿自费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与诊断服务。

(二)知情选择原则。

新生儿疾病筛查要充分尊重监护人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服务。

(三)义务告知原则。

承担免费筛查服务的助产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履行主动告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义务,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

(四)规范服务原则。

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范等要求提供服务。

(五)信息保密原则。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尊重被服务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和检测结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筛查机构采血机构:本市各级经批准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名单附后)筛查机构: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四、筛查对象及项目技术(一)筛查对象凡在呼和浩特市助产机构出生的、父母一方为呼和浩特市户籍的所有新生儿。

(二)项目技术1.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被筛查对象的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RNA四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2:35delG、176-191del 16、235delC、299-300delAT,GJB3:538 C>T,SLC26A4:2168 A>G、IVS 7-2A>G、1174 A>T、1226 G>A、1229 C>T、IVS15+5G>A、1975 G>C、2027 T>A,线粒体12SrRNA:1494 C>T、1555 A>G)进行检测。

(仅供参考)耳聋的遗传咨询

(仅供参考)耳聋的遗传咨询

线粒体遗传
• 是母源性遗传,发生占比例低 • 有报道基因畸变在线粒体的RNA上,是同
源胞浆,畸变本身不足以引起聋的表型, 额外的两个AR基因被发现同时存在。也有 报道线粒体耳聋的基因突变位于编码决定 核酸的哪条链被阅读的基因对上。
• 综合征性耳聋
• 一、出生时即已表现为聋的遗传性聋 及其综合征
• 染色体异常所致听力丧失 • 其他综合征所致听力丧失
腺肿多在青春期出现,是由于不正常碘代谢造成 的,与缺碘有密切关系。
• 6.耳聋-心电图异常综合征 •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为双侧性深度感觉神
经性聋,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可突然死亡。
• 7.指(趾)甲营养不良伴耳聋 •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常表现为重度高频缺
失性聋,同时伴有指(趾)甲短小、营养不良, 有时可有毛发、牙齿等缺损。
• 1.围产期获得性耳聋(40%) • 2.产后获得性耳聋(60%)
Ⅲ 不明原因的耳聋(30%)
影响分类准确性的因素
• 1、宗教的、环境的、选择病人的方式,还 有下列方面会影响分类结果
• 2、许多获得性耳聋个体本身具有患耳聋的 遗传易感性,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 作用下发病
影响分类准确性的因素
传); • 脂肪软骨营养不良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耳聋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家族性黑型白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耳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过去十年中,遗传性耳聋研究取得了重大 进展
• 迄今为止,已经定位多达80个非综合征型 耳聋基因位点
• 38个核基因、2个线粒体基因已被克隆确认
•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
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 在20——20000Hz
人类言语的频率范围 在200——8000Hz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

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进行听力功能的检测和筛查。

早期听力筛查对于婴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婴儿在语言和认知能力方面的正常发育。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婴儿听力健康至关重要。

一、筛查对象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象为出生后不久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1-3个月进行筛查。

对于早产儿、出生缺陷儿、家族有遗传性听力障碍史的婴儿,应尽早进行听力筛查。

二、筛查方法1. 人工听力筛查:通过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听力筛查仪器进行人工听力筛查,包括声音反应、声音定位等。

2. 自动听力筛查:利用自动听力筛查设备,对婴儿进行听力功能的自动检测,包括声音反应、耳脑干反应等。

三、筛查时间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1-3个月,最迟不超过3个月。

对于早产儿等高风险儿童,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筛查。

四、筛查结果解读1. 听力正常:婴儿对声音有明显的反应,包括转头、眨眼、伸手等。

2. 听力可疑:婴儿对声音反应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复查。

3. 听力异常:经过复查确认婴儿听力存在问题,需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五、筛查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包括儿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业机构。

筛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听力筛查技能和经验,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筛查费用新生儿听力筛查费用应当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行全民免费政策,确保所有新生儿都能够接受到规范的听力筛查服务。

七、筛查宣传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应加强相关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和社会公众的重视程度,鼓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和推广。

八、筛查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制度,加强对筛查机构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结语建立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婴儿听力健康,促进婴儿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公众应共同努力,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为每个新生命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163例新生儿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3163例新生儿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2月第58卷第35期·检验医学·CHINA MODERN DOCTOR Vol.58No.35December 2020耳聋是由听觉系统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听力功能障碍。

耳聋最主要的危害是给患者自身生活及与别人的交往带来严重的不便利,严重者可导致抑郁自闭。

在我国耳聋患者已超过2780万人,每年有6~8万耳聋新生儿出生,占新生儿的(1~3)/1000,其中超过60%的新生儿耳聋是遗传因素导致[1]。

因此,对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显示,不同地区及不同种族的人群在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率上存在着差异[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杭州地区3163例新生儿的4个耳聋基因15个变异位点的筛查结果,丰富了杭州地区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率流行病学的资料,为该地区耳聋的遗传咨询及预防提供参考,减低出生缺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标本,共3163例,研究对象监护人签署《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申请单与知情同意书》。

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管理规范和采血常规的要求,采取新生儿的足跟血进行滤纸干血斑的制备。

3163例新生儿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连结静1,2王昊2程兆俊1梅瑾2▲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2.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浙江杭州310008[摘要]目的评估杭州地区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新生儿十五项耳聋基因筛查的标本,共3163例。

使用微阵列芯片杂交法对遗传性耳聋相关的15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用Sanger 测序法对有突变位点的样本进行相应确证。

结果在3163例新生儿中,检测到168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检测到171个突变位点),突变基因携带率为5.31%(168/3163),其中单杂合突变型158例,235del C/299del AT 复合突变1例,235delC 纯合突变1例、176del 16/538C>T 双突变1例,1494C>T 突变1例,1555A >G 突变7例。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项目ppt课件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项目ppt课件

SLC26A4
IVS7-2 A>G、2168 A>G;
线粒体12s rRNA 1555 A>G、1494 C>T,
GJB3
538 C>T
针对中国人设计,指标覆盖了国人中98%GJB2, 50%PDS, 90%药物性耳聋患
者。
快 速:8小时
灵 敏:2-20 ng/μL
高通量:同时检9个位点
目录
项目背景及意义
实验流程及质控
血片采集、递送与保存 耳聋遗传咨询
临床案例
2
目录
part 1
3
听力残疾比例高
2010年末各类残疾人比例
听力残疾, 24%
多重残疾, 16%
视力残疾, 15%
精神残疾, 7%
言语残疾, 2%
智力残疾, 7%
我国残疾人群:8502万
肢体残疾, 29%
听力残疾人群:2054万
SLC26A4基因(PDS基因):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当患者患感冒、头部受打击时,听力 急剧下降;避免颅压增大,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和神经营养药治疗
线粒体基因突变: ——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性耳聋;患者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会导致重度 耳聋的发生;母系家族成员应杜绝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物
先天性聋
299 杂合
携带者
1555均质
药物聋敏感
2168/IVS7-2 复合杂合
先天性聋
18
18
结果上传
北京 郑州
短信发送
上网查结果
医院就诊
报告打印
电话回访
医院就诊
19
19
目录
Part 3
20
自封袋

694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方式调查

694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方式调查

6945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方式调查封纪珍;李天洁;莫中福;李丽欣;王亚凡【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构建信息储备库,为临床诊断、遗传咨询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 945例新生儿于出生3d后采足跟血,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行先天性遗传性耳聋GJB2基因235delC位点、迟发性耳聋SL C26A4基因(IVS7-2A >G和2168A>G)和药物性耳聋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和1494C>T)检测,所有检测均在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结果:6 945例新生儿中共发现突变携带者239例,检出率为3.44%.其中114例(1.64%)携带235delC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235delC纯合突变;97例(1.40%)携带IVS7-2A>G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14例(0.20%)携带2168A>G杂合突变;9例(0.13%)携带1555A>G均质突变,2例(0.03%)携带1555A>G异质突变,1例(0.01%)同时携带有IVS7-2A>G杂合突变、1555A>G异质突变和235delC杂合突变.结论: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 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是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的主要方式.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4页(P293-295,301)【关键词】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婴儿,新生;听觉丧失;遗传筛查;聚合酶链反应;流行病学研究【作者】封纪珍;李天洁;莫中福;李丽欣;王亚凡【作者单位】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050081 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遗传性耳聋是指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室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室

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全球唯一临床准入的耳聋基因芯片诊断方法寻找声音——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2006年8月11日播出“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位因药致聋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带给人们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本身的华美,更在于参加这个舞蹈表演的全部都是聋哑演员。

这些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药物导致的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共是21位演员,12个女演员9位男演员。

记者:这里面有多少位是因为药物致聋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共有18位,18位都是因为药物致聋。

在这18位聋哑演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在2岁前后,因为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姜馨田:发高烧39度多,当时很小,妈妈带去医院打针,过敏导致了耳聋。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刘艳:一岁半致聋的,是庆大霉素导致耳神经失聪。

在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记者了解到,我国7岁以下的聋儿中,超过30%是由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耳聋。

以上内容摘自《寻找声音》节目基因突变导致药物性耳聋早检测:一针致聋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 4.46% ( 共筛查672167 例,总突变携带者29991 例)截止2014年9月12日,北京市、成都市、长治市、南通市共67.2万例已筛查新生儿检测数据表明:有3万例新生儿发生耳聋基因突变,占到4.46%。

其中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1655例,占到2.5‰。

药物聋突变量 0.25%(1655 例)纯合突变 0.01%(100 例)复合/双杂合 0.07%(451 例)复合杂合 0.01%(50 例)突变携带者 4.12%(27735 例)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耳聋发病现状耳聋治疗的困境●无药可治,听力损失不可逆●人工耳蜗植入价格昂贵●由聋至哑●存在再生育风险●药物性耳聋发病率高预防?全国残疾人群有8296万,其中听力残疾人群有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50%以上的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的联合筛查(惠耳听力)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的联合筛查(惠耳听力)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的联合筛查
(杭州惠耳听力门诊,下城区环城东路150号)
一、什么是新生儿听力及基因的联合筛查?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是指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融入聋病易感基因分子水平筛查的理念,即在行常规听力学筛查的同时,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天内采集脐带血或足跟血筛查聋病易感和常见基因,策略上亦包括普遍人群筛查和目标人群筛查。

二、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目的是什么?
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目的是早期筛选出先天性或新生儿期存在听力异常的患儿,早期发现迟发型听力损失高危儿,同时早期发现患儿病因,尤其是遗传学病因;以便早期对患儿进行听力学、遗传学和医学评价和诊断,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言语障碍。

目前,新生儿听力与基因的联合筛查可以将遗传性耳聋的确诊时间提早到出生后2周之内,并且避免了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提高诊断效率,可以解决当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无法检查出的药物性耳聋和迟发型耳聋相关问题,使新生儿听力缺陷高危因素的发现比例提高20倍以上。

同时,联合筛查还可以发现大量的耳聋易感基因携带者,由此发现超出常规筛查模式的耳聋高危人群。

三、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结果如何解读?
听力筛查有“通过”和“未通过”两种结果表达方式,基因筛查也有“通过”“未通过”两种,而“未通过”又可分为“杂合突变”、“复合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三种形式。

所以,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可以提示六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如果两种筛查方式都显示为”通过“,则进入常规随诊。

任何一种筛查方式出现“未通过“的结果都必须严密随诊,有些须给予预警和提前干预,如表现为先天性耳聋的患儿可以尽早得到确诊,从而指导下一步治疗。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0年数据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0年数据分析》范文

《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0年数据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已成为预防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

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自十年前开始实施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本文将对这十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现状与趋势,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筛查方法(一)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近十年来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库,包括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筛查结果及随访数据等。

(二)筛查方法北京协和医院采用国际公认的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包括基因突变检测、遗传咨询等。

三、数据分析(一)筛查覆盖率近十年来,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的覆盖率逐年上升。

其中,2022年的筛查率已达到近98%,表明医院对新生儿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二)筛查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约1%的新生儿存在耳聋基因突变风险。

其中,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占比较高,而获得性耳聋风险相对较低。

此外,不同年龄段的新生儿在耳聋基因突变风险上存在差异。

(三)突变类型与分布在筛查出的耳聋基因突变中,GJB2、SLC26A4、线粒体DNA突变等较为常见。

这些突变的分布情况因地域和人群差异而异。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罕见突变类型,这些突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听力异常儿童数量及特点在所有参与筛查的新生儿中,发现听力异常的儿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些儿童多表现为轻中度听力损失,但也有部分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

四、讨论(一)筛查意义与价值通过对近十年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及早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听力损失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此外,该筛查还能为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遗传病预防的指导。

(二)突变的遗传规律与风险评估通过研究不同突变类型的分布及遗传规律,我们可更好地评估新生儿的耳聋风险。

对于具有高风险的家庭,可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功能检测,旨在尽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听力障碍,使患有听力问题的婴儿能够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

在传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中,通常采用听力评估和听觉反射筛查等方法,但存在检测准确率不高、漏检率偏高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逐渐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

遗传性耳聋是导致婴幼儿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有遗传性耳聋风险的婴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结合,可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婴儿听力健康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旨在通过研究来确定该筛查方法对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筛查效果和临床应用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为遗传性耳聋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手段,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听力障碍的早期筛查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新生儿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贡献,为提高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筛查率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在婴儿期进行听力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听力问题至关重要。

早期的听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对孩子的语言发育、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造成长期的不利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听力损失是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有效地及早发现遗传性耳聋等各种听力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孩子在语言和社交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表现。

通过及时的筛查和治疗,可以减少听力问题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妻双方非近亲
目前待产前诊断
先天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的检出率
• 2010年-2015年 Sanger测序检出率 24/101=23.76%
• 2015年-2017年 捕获高通量测序检出率 9/26=34.62% 检出率不是非常高 临床不能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科研还有很多可以作为
总结耳聋产前诊断流程
01 02 03
传导性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混 合性耳聋;中枢性耳聋
综合征型耳聋;非综合征型耳聋
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 (75%80%)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20%25%)
X连锁遗 传(1%1.5%)
线粒体遗 传(1%)
C目录 ONTENTS
1 耳聋定义及概况
2
耳聋的分类
3
耳聋相关基因
4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我国:2006年听力障碍2700万,7岁以下聋哑 儿童80万,每年增加3万
50%遗传性 耳聋无有 效药物治 疗方法
人工耳蜗
费用10-30 万/人
个人、家 庭、国家 负担重
C目录 ONTENTS
1 耳聋定义及概况
2
耳聋的分类
3
耳聋相关基因
4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5 筛查结果遗传咨询
轻度 26-40dB;中度 41-55dB;中-重度 56-70dB;重度71-90dB;极重度>90dB
1 耳聋定义及概况
2
耳聋的分类
3
耳聋相关基因
4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5 筛查结果遗传咨询
听力丧失(Hearing loss):听力部分
或者全部丧失
耳聋(deaf): 听力完全丧失 或残留极少听

概况
世界:2013年听力障碍估计总人数3.6忆
美国:新生儿 2/1000-3/1000; ≥12岁 1/8 85岁 ≥50%
学 语 后 聋 ,高 频 ,30 多 岁 发 病 ,较 快 进 行 性 发 展 ,前 庭 功 能 障 碍 表 现。发 病 率 最 高 的 显 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
学语后聋,高频,20-40 岁发病。
POU3F4 学 语 前 聋 ,深 度 ,神 经 性 或 混 合 性 耳 聋 ,伴 前 庭 功 能 低 下 ,呈 X-连 锁 遗 传 的 唯 一 基 因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基因 GJB2 SLC26A4 COCH GJB3
特 征 性 临 床 表现
学语前聋,高频为主,重度至深度;或学语后聋,高频,轻中度,10-20 岁发病。 发病率最高
学语前聋,倾向深度高频耳聋。可为进行性并伴前庭功能异常表现。影象学检查常可 发 现 内 耳 结 构 异 常 (前 庭 导 水 管 和 内 淋 巴 囊 扩 张 )。 发 病 率 第 二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与 遗传咨询
新生 儿耳 聋基 因筛 查大 纲要

掌握新生儿耳聋基因 筛查的意义、流程
熟悉新生儿耳聋基因 筛查的遗传咨询
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 筛查的技术
C目录 ONTENTS
1 耳聋定义及概况
2
耳聋的分类
3
耳聋相关基因
4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5 筛查结果遗传咨询
C目录 ONTENTS
WFS1
学语前聋,低频,5-15 岁发病,除非因老年性听力下降,病情进展缓慢。
KCNQ4
学语后聋,高频,10-30 岁发病。
TMPRSS3
学语前聋,深度。或 10-12 岁发病,4-5 年内迅速发展成累及各个频段的耳聋。
T E C TA
学语前聋,主要累及中频。
HDIA1
学语后聋,低频,十至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几岁发病,进展迅速,累及各个频段。
对没有明确临床症状但可能携带目标疾病基因突变的人 进行遗传学检测。
基因筛查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01
原则02
原则03
原则04
筛查前遗传咨询, 咨询后就诊者可 拒 绝所有或者部 分筛 查项目。
筛查结果阳性,向 配偶提供遗传咨询, 内容包括基因筛查、 生育风险(建议夫 妇同时行筛查)。
5 筛查结果遗传咨询
目前已克隆NSHL耳聋基因>110个
遗传性耳聋异质 强,不同耳聋基 因可导致相同表 型耳聋,同一基 因可引起不同耳
聋临床表型
夏家辉院士团队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 《Nature Genetics》(Volume 20 December 1998, p370-373)
,实现了我国克隆遗传病致病基因零的突破
耳聋个案二 刘XX,女,29岁,妊♘5月余,因生育耳聋患儿罗XX,要求产前诊断
来院就诊。该患儿1岁6个月,出生后即发现双侧听力明显下降,未合并 智力低下、畸形,听力检查结果不详,自诉内耳CT未见明显异常。
生育第一胎无听力异常,夫妻双方非近亲
基因
TECTA (NM_005422.2)
变异类型
c.6002G>A (p.C2001Y)
来院就诊。该患儿13岁,出生后5岁家属因觉其吐词不准就诊,听力测 试右侧85dB,左侧50dB,内耳CT提示“前庭导水管扩张”,未合并智力 低下、畸形。
夫妻双方非近亲
先证者 孕妇
孕妇丈夫 胎儿
现实:病史不清,可能 做了一个或者任何专科 检查都未做,或者不知 道具体结果,致病基因 不明
理想:病史典型,患者 进行详细的专科检查: 听力、CT等等,可推测 可能的致病基因
罗XX 杂合
父 野生型
母 野生型
母之胎儿 野生型
MAF (ExAC)

HGMD 收录情况

ACMG 变异判读
可能致病
耳聋个案三 谢XX,女,38岁,妊娠2月余,因生育耳聋患儿吴XX,要求产前诊断
来院就诊。该患儿3岁5个月,出生后听力筛查未通过,未合并视力、智 力低下、畸形,听力检查双侧90-100dB,10月余佩戴助听器,可交流, 发音比较标准。内耳CT提示“前庭导水管稍宽”。
MYO3A
学语后聋,先累及高频,进行性发展为中高频重度,低频中度,多于 20 多岁发病。
MYO7A
学语后聋,各个频段,缓慢进行性发展。10-20 岁发病,多变性的前庭功能障碍。
COL11A2
学语前聋,中频,20 多岁发病,进行性发展,听力图呈“U”形。
耳聋个案一 戴X,女,39岁,妊娠4月余,因生育耳聋患儿彭XX,要求产前诊断
明确先证者临床诊断
确认耳聋的类型;通过临床表现推测可能的致病基因.
明确先证者遗传诊断
通过一代测序或者二代测序等方法检测致病基因突变
胎儿产前诊断
针对性行胎儿致病突变检测
C目录 ONTENTS
1 耳聋定义及概况
2
耳聋的分类
3
耳聋相关基因
4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5 筛查结果遗传咨询
什么是基因携带者筛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