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规、家教与中国国家治理
序语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思考中国国家治理的问题,总是习惯于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依法治国,以法律的完善来治理国家。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传统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家礼是修身治家之具,国法是治国定天下之具,两者都是行为规范,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规范。因此,从关注家风、家规、家教的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将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创新,也是回到事实本身的要求。
一、家与国的关系
国家,国家,到底什么是国?什么是家?到底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呢?有道之: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是由众多家组成的。
国是一个合体字,从文字上解释就是口中含玉,也就是说口中无玉不成国。国的这个“口”可以理解引申为国家的领土。玉乃“王”多一点,也就是说王不加点不成玉。王是君王的象征,而那一点就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一个玉字就体现了人民大众对祖国的热爱。当然,要想国之为国,那一点是致关重要的。家是一个象形字,房子内养着一头猪则为家。
家是一个地方,到那里的动作必须用“回”而不是“去”。家也是一片屋顶,用以遮蔽暴雨骄阳。家同时也还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国家国家,我们常常把国与家联想到一起,想到国我们必定就会想到家。
上面我们说了国是一片领土,而领土中又有一块宝贝(玉)。同样的,家也是一块领地,一个固定的场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家,我们每个人也都爱自己的家。那么国家国家,当然是先国而后家,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是从无国到有国,从无家再到有家的。当然,在无国的原始社会里我们也不可能有固定的领地,固定的家。这么说,也就是说有家得先有国。国成立了,家也有了,我们的生活稳定幸福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记得家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这稳定幸福的生活是怎么得来的。爱家就得先爱国。因为爱国也是在爱自己的家。国乃家之因,家乃国之果。没有因,也就不可能结果。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国天下,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社会的整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把无数风正的家连接起来,就能编制出一个国家的风正和谐画卷。
二、家风、家规、家教的概念
家风是什么?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一家或一族的道德准则和相沿成习的家庭传统与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来源于良好的的家教与严格的家规。家规付诸实现,并世代相传,就形成为家风。家风的传承有许多是写成文字传下来的,内容都是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
理观与道德观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其实,家家都有家风,而且主要是通过每代人的言传身教,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而形成的。每个小家庭都要有自己的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而社会道德的失范,也常常与家教的不足与不善密切相关。
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道德教化养成、道德失范治理,基础在教育。而道德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子女的身上,就能看见其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家风是一种幻化无形的力量,在平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品德,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24个字,概括综合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既吸收了全人类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传统美德与当代精神的辨证统一。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家风的传承,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价值观的传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为家教、家规指明了方向,
也为发扬清正、积极的家风奠定了基础。
要培育好的家风,还必须改进家教的方法。“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正由于家风主要是由家长的形象、追求、爱好、品格、道德、家教等构成的。因此,家长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家教。
当前,许多家庭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当然抓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比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等等,都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但抓学习固然重要,却不是家教的唯一。家教的重点应该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如何处世,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是一个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我爸是李刚”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网络的热点话语,其原因就在于此。领导干部更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树立清正的家风。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主席对家属子女一向严格要求,堪称党内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有一本《毛泽东家风》的书,详细介绍了毛主席教育子女的情况,值得一读;又比如周恩来总理,他订立的“十条家规”等等,其核心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周恩来这样严格教育子女和亲属,上行而下效,就一定能够开创“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新局面,为实现伟大
中国梦输入正能量!
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所谓国家治理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基础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互为耦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其中,国家治理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对生产关系的改变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最终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国家治理是一个复合性、综合性的事业。经由法律的管理能够满足国家治理的核心需要,但法律不能满足国家治理的所有需要。人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意义世界,都是法律难以企及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道德具有重要的、甚至是突出的调整作用。可以说,依法治国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效的国家治理,既要指向功利性、现实性的物质世界,也要指向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家风主导的世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充分阐明了国家治理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还需重视家风、家教、家规的重要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很多无法单单靠法律、制度解决的问题,如腐败等问题的滋生。正是由于信仰的缺失,家风的沦丧,中国传统美德的没落,导致了很多新的国家治理问题的出现。时代变迁,生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尤其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使家庭和睦,增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