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刘劲松-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理论与实验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曾良才+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简表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科技大学 成果科类: 工学申报等次:一等成果名称: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曾良才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210 改革总体方案设计蒋国璋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280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侯宇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20 实践教学模式设计邹光明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60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陶平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580 课程教学实践孔建益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120 改革总体思路与框架汤勃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330 教学内容设计李公法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90 实践教学改革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探索实践了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了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三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内涵,实践了分类优化培养、分段细化实施的“三阶三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大规模培养方式下机械类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新路。
(2)探索实施了引领发现为导向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面向三型人才培养,探索实施了以“引领发现”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主题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考试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实现。
(3)构建了机械类专业“三四四”自主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实践平台、四个实践环节、四自主实践运行机制拓展了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探索实施了基于项目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实践环节的贯通、整合与优化,开拓了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地方高校针对工程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工程性缺乏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师发展中心
7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 800 字)
1.率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创立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 论框架和制度体系
基于 30 余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充分认识教师在保障教学质量中的 核心作用,率先在国内医科院校建立富有中医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教师教 学发展中心,对教师发展的理念、目标、途径和方法等要素进行整体构 建,形成了教师教学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质量监测保障体 系,获得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在《中国大学教学》等权威期刊发 表相关论文 35 篇,编撰《教师成长系列丛书》、《中医 PBL——我们 的思考》等相关文集 17 本,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发展 战略研究》和多项部市级教师发展研究项目。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 于教师,中医传承创新的关键也在于教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新 时期教师提升发展的有效途径。
2009 年我校率先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顺应全球医学教育发展趋 势,探索形成符合国情、富有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新模式:
构建医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框架,形成对接国际、国家和学校发展方 向(Three Levels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营造教学发展文化 (Teacher’ s Development Culture)、渗透中医传统师承特色(Teacherapprentice Mode)、拓展教师教学发展空间(Teacher’ s Development Space)的 4T 理念,解决教师教学发展的理念问题;
4
五年来完成《中医药教育发展战略-教师发展研究》任务;与境内外 10 余所高校建立教师发展联盟;举办全国性教师发展专题培训研讨会 24 次,吸引了 70 余所高校教师共同参与教师发展相关活动,培训校内外师 资达到 15000 余人次。
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高等教育(研究生)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此为样表,具体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生成表格为准)成果名称成果完成人姓名成果完成单位名称成果门类 类别代码 推荐序号成果网址推荐单位名称 ____ 推荐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 □ □□□□_________ (盖章)承诺书本人申报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郑重承诺:1.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2.成果奖评审工作期间,不拉关系、不打招呼、不送礼品礼金,不以任何形式干扰成果奖评审工作。
同时,对本成果的其他完成人提醒到位,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况,接受取消参评资格的处理。
3.成果获奖后,不以盈利为目的开展宣传、培训、推广等相关活动。
成果第一完成人(签字):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年月曰填表说明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门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门类分类填写。
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其中:ab:成果所属门类代码:哲学一01,经济学一02,法学一03,教育学一04,文学一05,历史学一06,理学一07,工学一08,农学一09,医学一10,军事学—ii,管理学—12,艺术学—13,交叉学科一14,其他—15oc:成果属研究生教育填1,本科与研究生共用*填2。
4.推荐序号由5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系统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申请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成果申请材料和认为必要的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畅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7.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艺术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方兴、汤军、吕杰锋、郑刚强、黄雪飞、徐进波、王双全戴福祥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方兴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60 培养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建设汤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50 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吕杰锋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600 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郑刚强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73 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黄雪飞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30 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徐进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王双全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20 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戴福祥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50 国际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培养理念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的目标,“国际化+前沿化”的主导思想,“设计师+工程师”双师型卓越人才的定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途径。
(2)专业方向与特色创新:提出了结合特色行业与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围绕信息、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和学科,构建了由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艺术设计3个方向组成的集成化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行业化的专业特色。
(3)教学平台创新:构建了立体化工业设计卓越人才教学体系,从培养方案、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科研保障、产学研和国际合作等八个维度进行教学链优化。
(4)培养方法创新:运用“引导+自主+交互”及数字化、网络化特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采取Workshop、在线课程、企业课堂、国际化课程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国际导向,前沿驱动”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培养人才并产生大批成果;通过建设“校、院、企”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创办“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实验班”等方式培养卓越人才;通过与国外大学学分互认合作机制、开展制度化的中外毕业设计联展、引入国际教学资源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
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
教学研究成果申报表1. 项目概述本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2. 目标设定我们的研究目标如下:- 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研究成果;- 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推广和分享研究成果,为其他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相关教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知识。
-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 实践验证:在特定教育机构或教室中实施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4. 预期成果我们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 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探索并提出针对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
- 研究论文和报告:将研究过程和发现总结成论文和报告,为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学术交流和分享: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与其他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分享研究成果,并获取反馈和建议。
5. 时间和预算安排本研究计划将在下述时间段内执行:- 项目启动:2022年1月- 数据收集和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 结果总结和报告撰写:2022年7月至2022年9月- 学术交流和分享: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预算方面,我们将通过以下渠道获得经费支持:- 教育部门或机构的科研项目拨款;- 学术机构的研究基金申请;- 合作伙伴的赞助和支持。
结论本研究项目将通过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满意度,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成果。
我们将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与其他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为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吴涛-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科技大学成果科类:工科-计算机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武汉市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果主要完成人:吴涛,肖来元,武剑洁,陈长清,苏曙光,喻国良,徐进,徐洁.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吴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300 创新性成果的提出肖来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300 成果的共同提出者武剑洁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成果要素的设计陈长清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苏曙光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400 硬件课程群的构建喻国良高工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0 工程实训及成果推广徐进五级华中科技大学10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徐洁五级华中科技大学100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创新点有三个。
(1)提出了“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养展现”三位融合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案中符合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素质的要求。
(2)在软件英才的工程能力培养上,提出了“认知级”、“课程级”、“项目级”和“企业级”四级提升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和成熟度模型(STP-CMM)。
能有效培养和提升软件英才的工程实践能力;(3)在软件英才的创新创业素养培养上,提出了“基础层”、“技术/能力层”、“案例/项目层”、“思维层”和“展现层”五层展现的培养构架。
这种培养架构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知识和资本对接能力等。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中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家发展战略对工程教育和软件英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国际工程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育部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IT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本校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通过以结果为导向的OBE设计,把对软件英才培养的需求转化为毕业规格要求所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培养体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软件英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成果。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作者:徐明生,刘劲松,谌玲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徐明生,刘劲松,谌玲(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根据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内涵特征及评价目标要求,利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运用 AHP 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及评价。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能有效地对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663(2015)02-0051-05收稿日期:2014-11-10作者简介:徐明生(1967—),男,湖北广水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估办公室主任,管理学博士.刘劲松(1957—),男,陕西西安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教授;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谌玲(1972—),女,四川泸州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基金项目:湖北省教改基金项目“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设想”(项目编号2013059);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题“工事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创新”(项目编号:2014-JY-066).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及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改善研究生知识结构、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与思路、提高研究生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作用。
为更好地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从201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工作,至今已立项建设621门课程,每门课程资助建设经费5万。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哪些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哪些
教学成果申报书范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成果名称:这部分需要简洁明了地概括整个教学成果的名称,如:“‘以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成果”。
成果简介:在这一部分,需要对申报的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实施过程等。
例如,某项教学成果是关于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那么就可以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施过程、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成果理论基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该教学成果所依据的教育教学理论或核心理念,例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实施过程:在这部分中,需要详细介绍该教学成果的实施过程。
例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
实践效果:这一部分主要展示该教学成果的实践效果,可以通过数据、案例等形式进行说明。
例如:学生成绩提升情况、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等。
创新点与特色:这部分需要突出该教学成果的创新点和特色,例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推广应用前景:在这部分中,需要说明该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前景和价值,例如:是否具有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等。
附件材料:这部分包括教学成果相关的实证材料和支撑材料,如教案、课堂实录、学生作品等。
这些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教学成果的实践效果和价值。
申报表:填写申报表时,需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相关信息,如申报单位、姓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等。
此外,还需按照要求提供个人或集体获奖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佐证材料:这部分主要是提供与教学成果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等。
这些材料能够进一步证明该教学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武汉大学特色本科教学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科类:其他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武汉大学特色本科教学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完成单位:(1)武汉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周叶中、张绍东、黄明东、陈学敏、李晓锋、漆玲玲、肖安东、董甲庆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周叶中 教授 武汉大学 72学时/每年成果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等张绍东 教授 武汉大学 72学时/每年 组织成果的研究和协调等工作黄明东 教授 武汉大学 144学时/每年参加成果的研究、总结和组织等工作陈学敏 六级职员 武汉大学 管理工作良好 参与成果的实施、建设、总结等工作李晓锋 七级职员 武汉大学 管理工作良好参与成果的实施、建设、总结等工作漆玲玲 七级职员 武汉大学 管理工作良好参与成果的实施、建设、总结等工作肖安东 七级职员 武汉大学 管理工作良好完成成果的文献搜集、实施、总结等工作 董甲庆 七级职员 武汉大学 管理工作良好参与成果的实施、建设、总结等工作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首次提出“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
课题组负责人早在2000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此后一直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予以实施。
2.首次确立了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该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拓新了高等教育学理论视野。
3.首次倡导“厚基础、跨学科、鼓励创新与冒尖”的办学思想。
学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人民日报》刊文首倡“尊重学生志趣、鼓励学生冒尖”的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战略思路,该思想在2016年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得到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肯定。
4.率先进行人才培养系列制度改革与建设,确保了本科教学的基石地位。
改革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激发了“教”与“学”双重动力。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 成果科类:工科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周新民傅剑刘红丽李向舜徐华中梁青张清勇罗璠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周新民副教授自动化学院329 总体方案设计与基地建设傅剑副教授自动化学院656 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实施刘红丽副教授自动化学院500 教学改革与校企联合培养实施李向舜副教授自动化学院320 实践平台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徐华中教授自动化学院450 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与实践教学梁青助理研究员自动化学院- 人才需求信息采集与总结分析张清勇高级实验师自动化学院280 校内实践教学与科技活动指导罗璠讲师自动化学院310 校企联合培养实施与科技活动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以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需求和工业4.0技术体系为基础,提出以传感检测、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程序设计、执行器、广义对象、系统互联、工业4.0典型对象为主线重构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专业特色。
2)以学校主导、公司实施、品牌参与的“学校•公司•品牌”运行模式,把握校企合作基础,汇集社会精英资源,校企联合建设工程教育基地。
3)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主线实施教学改革。
校内阶段,课内教学改革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校企联合培养阶段,以工程设计训练、生产实习、专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设计五大环节浓缩自动化工程师培养过程,贯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本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4)融合传感、控制、机器人、通信、图像处理、监控、信息管理等技术,构建以工业4.0自动化实验平台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专业教学体系和基于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开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一)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找准专业培养定位,重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名单
成果编号 2009024 2009025 2009026 2009027 2009028 2009029 2009030 2009031 2009032 2009033 2009034 2009035 2009036 2009037
成果名称 研究型大学工程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团队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高素质光电人才培养 材料学科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改革 理工科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启迪研究思维、打造精品课程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实践 全员育人主导下的全员自育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工程 研究型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拓展与深化 “现代汉语”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化学生物学”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数字化资源研发及教学改革的理论
完成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主要完成人 李步海、李磊、何冬兰、李杰、冉春桃 刘川鄂、朱伟明、阳燕、余迎胜、陈玲 郭莹、周积明、郭娅、杨元业、乐胜奎 明庆华、曹树真、李经天、张智敏、马 孔建益、廖汉元、杨金堂、李佳、侯宇 陈奎生、孔建益、吴怀宇、陈涛、程光 吴怀宇、方康玲、熊凌、刘钊、程磊 陈涛、王婧、黎伟、丁宇、袁靖 冯笙琴、朱世坤、辛旭平、聂宜珍、陈 李咸善、刘会家、黄景光、胡汉梅、袁 孟遂民、高虹亮、江全才、陈祥和、李 何幼斌、李建明、肖传桃、林小云、王 张昌民、张忠家、徐金燕、刘绍平、黄 陈传仁、郭海敏、桂志先、汪中浩、毛
研发性实践教学成果申报(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本申报项目旨在通过研发性实践教学,探索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项目目标1. 构建一套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发一套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建立一套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根据专业特点,我们构建了以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基础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2)专业实践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设计、制作、分析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创新实践课程:以项目为导向,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开发(1)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2)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实践,课后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态度、合作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实验报告、设计作品、项目成果等。
(3)综合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1)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2)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2011.3
3000
Y09-17
电信学院
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李蓬
张堃
赵春晓
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接受良好的实践技能训练,具备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
修订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施效果分析;项目研究报告;发表论文1-2篇
2009.7-2010.12
侯书新
李锐
孙金栋
周秋华
修改科技活动周教学大纲,优化科技活动周内容;优化并规范本科科技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专业的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
任务书;中期检查表;评分标准;成果评定书;项目总结(或论文)
2009.6-
2010.9
3000
Y09-13
环能学院
中法空调平台新实验开发与研究
周秋华
郝学军
郭全
利用中法空调技术平台开发几组系统性实验,为以后进行大型综合性实验做准备。
2009.7-
2011.7
8000
Y09-06
土木学院
交通工程新专业实用创新人才校外实践培养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研究
洪桔
张蕊戴冀峰
李之红林建新
与10-15家相关单位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建立实践方式与实用性目标,加强工程概念;完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就业。
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及论证材料,教学内容改革方案及相关材料
2009.6-
2011.6
5000
Y09-26
文法学院
关于社会工作本科培养计划专业分流课程体系的研究
郑宁
孟莉晁霞
高春凤刘颖
孙莹王伟杨娜
采用专业课程中任选与限选课形式,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建立两个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教育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完成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刘清堂、赵呈领、杨琳、王忠华、蒋玲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刘清堂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顶层设计,主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国家精品共享课程赵呈领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35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杨琳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 320 课程主讲教师,教材主要参与者,数字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研究。
王忠华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335 多校网络同步课堂主讲教师,系列教材主编,数字资源设计与开发,成果推广。
蒋玲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320 信息技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学习模式研究,教师培训,成果推广。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以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核心能力为目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创新探索,主要创新点有:(1)构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理论和内容体系以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构建了符合师范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体系,建设了6门课程教材。
(2)创建了适合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究学习环境建成10门数字课程,17个教学工具。
典型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云平台下“信息技术教育”精品课程,以及学科案例库。
(3)开展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元学习模式创新应用探索探索了翻转课堂、网络研修与课堂研讨混合式主题学习和Case-based研讨式学习等教与学模式,并推广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3项省优秀学士论文。
(4)探索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的教与学行为精准分析方法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探索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实时应答互动、教与学反思等精准分析方法,为教与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徐明生;刘劲松;谌玲【期刊名称】《研究生教育研究》【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bjectives of international‐level graduate curriculum ,a curriculum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evelop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eoretical analysis ,expert consultation ,etc .The weighting and assessment of its indicators are perform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highly practical ,adaptable and capable of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high‐level graduate curriculum .%根据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内涵特征及评价目标要求,利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运用 AHP 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及评价。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适应性好,能有效地对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总页数】5页(P51-55)【作者】徐明生;刘劲松;谌玲【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相关文献】1.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 [J], 刘劲松;徐明生;任学梅;冯征;吴丰顺;雷军红2.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 [J], 徐明生;刘劲松;谌玲3.化工专业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 [J], 雍达明;韩晓军;吴洁4.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 [J], 徐明生;刘劲松;谌玲;5.国际化视野下研究生高水平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 [J], 郭培荣;侯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汇总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汇总尊敬的评委:我在此荣幸地向您提交我校的教学成果奖申报书汇总。
以下将详细列出各个奖项的申报情况,以及申报项目的概述和具体成果。
感谢您的审阅。
一、优秀课程奖申报项目1.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培养》负责人:李老师概述: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运用创造性学习方法开启创新的大门。
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创新精神。
主要成果:近五年内,该课程培养了300余名学生,并在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了广泛好评。
2. 课程名称:《国际化商务交流》负责人:王老师概述: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敏感度。
通过模拟商务交流、案例研讨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主要成果:该课程已开设多年,每年有近百名学生选修。
学生参与并成功完成的国际商务项目得到了行业内企业的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升。
二、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1. 项目名称:《STEM教育推广项目》负责人:张老师概述:本项目致力于推广STE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
通过组织创新实验课程、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主要成果:近年来,该项目在学校内外开展了多场科技展览和科学竞赛。
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多个奖项,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
学生在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2. 项目名称:《文化节庆活动项目》负责人:陈老师概述:该项目以文化节庆为主线,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主要成果:多年来,该项目每年举办多场文化节庆活动。
学生的参与度高,活动内容多样化。
通过参与文化节庆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三、教育改革与实验奖申报项目1. 项目名称:《智慧教育教学平台建设》负责人:刘老师概述:该项目旨在建设一个智慧教育教学平台,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和在线学习工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服务。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申请简表-何敏-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个性化教学实践与探究_简表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轻工大学成果科类:外国语言文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个性化教学实践与探究完成单位:武汉轻工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何敏副教授外国语学院380 教学管理与精品课程负责人曾祥芳副教授外国语学院392 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李鹏副教授外国语学院392 教学实践与课程评价改革李琳教授外国语学院380 教学实践与研究刘玲玉副教授外国语学院425 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徐坤银副教授外国语学院392 教学实践与第二课堂活动孙文操讲师外国语学院392 教学实践与第二课堂活动刘春伶讲师外国语学院392 教学实践与精品课建设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校本化的教材与和个性化课程实施方案深度融合,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基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融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编写的教材和课程实施方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多元学习特征有机结合,搭建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通过微课宝、微助教、未来教室和超星移动课程为学生搭建了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大学英语口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个性学习潜能。
3)单列设置的课程、单班教学的形式与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系统整合,提高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采用多元智能小组合作式翻转课堂、多模态与TBLT(任务型)等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充分融合“教”与“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方法、模式和评估上大胆创新,提升了教学效果,有效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本课题基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主持完成2项省级教研项目:“慕课”MOOCs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可行性研究”、“完全学分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6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和2项院级内涵建设项目来探讨提高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及学生交际与创新应用能力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类课程改革与优化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文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类课程改革与优化研究完成单位: 江汉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曾丹、宗丽、周筱娟、夏凤梅、罗庆云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曾 丹 副教授 江汉大学 466 主持统筹、教改、教研 宗 丽 讲 师 江汉大学 350 教改实践、教学研究 周筱娟 教 授 江汉大学 175教改实践、教学研究 夏凤梅 副教授 江汉大学 320 教改实践、教学研究 罗庆云 教 授 江汉大学 260 教改实践、教学研究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吸收前沿成果,改进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和学生学习内容的转化。
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积累了丰富的指导经验,产出了一批学生科研成果。
(2)重视实践积累,打造品牌课程,扩大社会影响。
努力探索适合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着力打造示范性精品课程。
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
(3)注重实践总结,展开理论思考,形成学术著作和论文。
出版著作1部,多篇教研论文获得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奖励。
(4)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支持教师提升知识储备和学历水平,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负责人曾丹被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教学学科带头人,获得教育部、省市、学校教学奖项19项。
青年教师宗丽获得教学奖励3项。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践行教学方法改革,打造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组长期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从2011年开始主持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和一般项目3项,涵盖“中外语言学史”“语言与社会文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汉语语法专题”等语言类课程。
建成校级在线课程2门。
2013年,“语言与社会文化”被选为校教改示范课,进行专题教学录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 教育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 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理论及实验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专业技术
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刘劲松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120学时 成果总体设计、理念提出徐明生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全面负责各项工作落实谌玲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负责实验课程建设
解孝林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60学时 参与成果的规划及协调赵峰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80学时 研究生交叉学科课程建设任学梅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参与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冯 征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参与成果总体设计
吴丰顺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100学时 参与实验平台及课程建设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理念创新:将研究生课程教学从“坚实基础”单一目标拓展到“坚实基
础、学科前沿、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多重目标。
提炼了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和研究生高质量实验课程的学术内涵,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
(2)课程创新:以“面向行业、面向职业、面向应用、面向实践”为指导思
想,以“传统经典、先进前沿、综合设计、开发创新”为建设内容,率先创建了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实验课程,将分类培养落实在课程建设之中。
(3)评价创新:创建了与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和高质量实验课程特点与
内涵相适应的包含4个一级、10个二级、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兼具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导向的综合功能,为课程评估验收、质量评价、改进与淘汰提供了依据。
(4) 路径与管理创新:创建了“确定目标与标准-课程立项准入-课程内容构
建-课程管理与评估-课程激励与淘汰-课程巩固与提升”的课程建设路径,创建了一套保障课程改革与建设顺利实施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1、提出了将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从“坚实基础”单一重心拓展到“坚实基
础、学科前沿、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多元重心的教育理念。
“坚实基础”是指研究生应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学科前沿”是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
“国际视野”是指研究生要能熟悉本学科的国际规则、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流与写作。
“实践能力”是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开拓行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凝练出高水平国际化课程的学术内涵
高水平体现在“三高”:高水平的学者,用高水平的教材,以高质量的授课,取得让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将培养研究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让研究生深入了解学科前沿与动态、最新成果与方法有机结合,强调教师结合科研实践在授课时融入与课程相关的前沿内容。
国际化是指:引入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规则,把国际的、跨文化的观念与知识融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外语授课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国际观念、视野和技能,具有开放性、先进性和通用性。
3. 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验课程的建设理念、思路及内容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服务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提出了以“高起点、行业化、创新性、模块化”为课程建设思路,以“传统经典实验、先进前沿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开发创新实验”为课程建设内容,创建了一批研究生高质量实验课程。
4. 创建了一套具有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导向功能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内涵所建立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具有很多特点,如何加以评估是崭新的课题。
为此,创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兼具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导向的综合功能,据此开展了课程评估。
5. 探索出一套开展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创立了一套保证课程建设质量与促进持续发展的制度及机制
按照“思路先行、理念引导、机制激活、制度保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探索出了“确定目标与标准-课程立项准入-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管理与评估-课程激励与淘汰-课程巩固与提升”的建设路径,保证了课程建设在有序、高效的状态下进行。
构建了一套课程建设的激励与淘汰机制,包括申报与审批制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跟踪管理及评估验收制度、责任教授制度、教学团队制度、课程巩固与提升机制、课程退出机制等。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2009年以来投入经费7000余万元,建成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理论课563门、实验课72门,编写了系列教材和讲义。
极大地优化了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效果。
1. 取得了让研究生满意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得到大力提升。
2. 促进了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3. 大批一线知名学者来校参与课程建设和授课,大批校外师生来校听课、共享成果,极大地推高了学校的声誉。
4.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课程建设成果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得到广泛关注,20余所高校前来交流借鉴。
5. 建设成果得到了管理部门的首肯。
2015年,教育部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为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单位。
6. 2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最具影响的研究生教育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上,3篇在全国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做大会发言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成果201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