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揭秘与对话:交际语境的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有五篇文言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从语言呈现方式上来看,每个文本都有聚焦确定话题的人物对话描写,而且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说理。

从说理的视角研读本单元的文言文,是借鉴古人言语艺术的有效方式。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1. 学习目标既要积累丰富的文言文言语形式,也要关注人物根据读者对象选择的情感态度、语气、语调、特殊句式、关联性词语及其表达效果。

既要关注叙事性描写,也要关注说理性表达。

在整体情境中研读人物对话,提炼或提取话题核心词,研读说理内容的合理性和人物说理的基本方式。

既要“照着讲”,还要敢于“接着讲”。

在探寻古人言论艺术“密码”的同时,敢于与古人对话,在对话中生成自己的思考和评价。

2. 学习内容研读本单元五篇文言文,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补充相关文言文片段。

重点朗诵有关对话片段,揣摩有助于表达观点的特殊句式、关联性词语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梳理言说者各自持有的观点,借助思维导图将说理思路结构化,辨析评价各方说理内容和说理方式的优劣,做好评点笔记。

选择“有话想说”的内容,对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某方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说,对同伴的评说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补充。

二、学习情境与任务1. 学习情境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张良“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诸葛亮面对东吴谋士的责难,谈笑自若,舌战群儒。

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有人物对话和辩论的内容。

阅读文章后,你觉得谁是最具魅力的言说者?其表达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2. 学习任务(8 课时)【任务一】揭秘最具魅力的言说者(4 课时)(1)记一记:梳理文言知识(2 课时)自主研读文本,圈画批注重要文言字词,整理重要文言句式、语气及关联词语的表达效果,完成有关阅读札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

悟先贤智慧,汲话语力量——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单元解读】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和《左传》《史记》中的精彩片段,旨在引导学生从先秦诸子学说中了解先哲优秀的思想,从古代典籍中体会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进而体悟前人的智慧,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同时,本单元也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阅读中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要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古代优秀文章中的也典观点、论述方法的学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论,合理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精练,论摒洽当,有理有据。

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文章都在对话中表达观点,阐述事理。

在对答中或畅述平生之志,或巧解燃眉之急,字里行间蕴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厚的传统文化。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理想的场景,孔子对各个弟子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语言平实练达,于眼前平易事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图。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场对答,通过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说理曲折委婉,因势利导,层层深人,思辨性强,设喻生动。

《庖丁解牛》借庖丁与文惠君谈解牛之道的寓言,表达庄子“依乎天理”的养生之道;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体现了庄子文风的汪洋恣肆。

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人物间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和道家不同的理想追求,凸显了先秦诸子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寻。

《烛之武退秦师》以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军为核心内容,烛之武陈说利弊,论证严谨,改变了秦晋围郑的局面。

《鸿门宴》中,刘邦及其身边谋臣勇士与项羽势力进行巧妙的言语周旋,化险为夷。

文中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言词,耐人咀嚼。

这两篇史传皆记录了凭借话语力量消弭危机的经典场景,蕴涵先贤高妙的智慧。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 《荆轲刺秦王》:分析文章的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2. 《老人与海》:探讨海明威作品中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分析老人的硬汉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叙事诗和现代小说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人物形象及寓意;理解《老人与海》中的象征、隐喻手法。

2. 教学重点:把握两个文本的主题思想,学会鉴赏古代叙事诗和现代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让学生分享对荆轲刺秦王的了解。

(2)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导入学习。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荆轲刺秦王》,分析文章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荆轲刺秦王》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小组讨论,探讨荆轲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传达的价值观。

(4)学习《老人与海》,分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手法。

(5)教师讲解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老人的硬汉形象及其人生态度。

3. 例题讲解(1)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形象描写。

(2)解读《老人与海》中的象征、隐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荆轲和老人的形象特点。

(2)让学生运用象征、隐喻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文章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价值观2. 《老人与海》:象征、隐喻、硬汉形象、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形象特点,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2)从《老人与海》中选取一个象征、隐喻,进行解读。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徜徉于诗歌世界,觅诗情诗意诗心》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核心素养目标:一、课标分析1.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2.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

二、人文主题诗的国度: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三、语文素养1.借助诵读,探寻诗意,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对作品内容、风格和表达做出恰当的评价,认识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

4.撰写鉴赏文章,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水平和议论性文章的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成为中国人倾诉的方式,沟通的方式,甚至思维的方式。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

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诗歌七首:现实主义《诗经》中的《氓》和浪漫主义《楚辞》中的《离骚》、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孔雀东南飞》、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蜀相》、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和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的《扬州慢》。

这七首古诗词文化意蕴丰厚,读来朗朗上口。

一、首先要重视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其次要细细品读,多角度多层面探求作品的“诗意”;同时要感受当时社会背景下诗人的“诗心”和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心跳,领悟不同时代诗歌的风格及艺术特点,探讨古诗的价值和在当下的意义。

专题01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专题01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3)发现问题,分组汇总。 在自主学习与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分组汇总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词语理解 类的,如对《离骚(节选)》中“美人”的理解,对《蜀相》中“自”“空”的理解;句式、 手法与 风格类的,如《蜀道难》中典故运用与所抒情感的关系,《氓》 中“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所用表现 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对《孔雀东南飞》结 尾化鸟的情节与作品 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否一致的看法,《望海潮(东南形胜)》与 《扬 州慢(淮左名都)》开头的写法等。
四、学生活动
2. 创办《诗苑天地》班刊。(2 课时) (1)给班刊投稿。 ①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从本单元的 7 首古诗词或“单元研 习任务”部分推荐的 5 首古 诗词中,选择一首自主赏析,发现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 阅 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鉴赏文章,给班刊《诗苑天地》投稿。 ②对古典诗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还可 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样式,创作诗歌,向 《诗苑天地》 投稿。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 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里边又吟道: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 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 ”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 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 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 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 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 持久。”正 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 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 竟自走了。弄得 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彩的归至怡红院中。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1.2 《齐桓晋文之事》1.1.3 《庖丁解牛》1.2 《烛之武退秦师》1.3 《鸿门宴》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文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本章以“言志”为主线,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

《论语》中师生“言志”“论志”的记录非止一章,但本文的“言志”涵盖了社会理想、自我判断、为政之道等多方面内容,内容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故长期以来为人所重。

同时,文章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的描写简洁传神,也颇具文学价值。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提升文言阅读素养;分析人物性格和志向,探讨孔子之志和儒家思想,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正式开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学习。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一单元目录和单元导引。

可以发现,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及史书重要选段,可以引领我们去探寻中华文明之光。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观点的一部经典,古人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初中时我们曾学习了《论语》十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该单元主题为“古典诗词鉴赏”。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对诗词的背景分析、内容解析、艺术特色探讨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诗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大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其特点。

(2)学会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风格,能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3)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意象分析、修辞手法识别、声韵美感体验等。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

(3)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后阅读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鉴赏体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化,尊重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从中体会到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中华文明之光”为人文主题,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二、预习案二、时代这样发展主题“典、谟、训、诰、誓、命”,如何成为新晋网红?“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这是中国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中的句子,介绍的正是《尚书》的六种体例:典、谟、训、诰、誓、命。

近来,一档节目的热播,让这部汇集了数千年前文献的古籍《尚书》,成了“新晋网红”。

大年初一晚播放的第一集,以多维视角讲述了《尚书》的故事。

进入节目,就仿佛是进入了深邃的时空隧道,“当代读书人”引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次穿越。

先是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敦煌藏经洞,洞壁遗书让学者惊叹“竟有上古典籍《尚书》”;继而穿越到近两千年前的西汉,年逾九旬的伏生守护、讲解《尚书》;然后又随着伏生的视角,穿越到上古时期,置身大禹治水、武王伐纣的场景……观众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激发“思接千载”的心绪。

多个舞台,不同场景,以一部古籍串联;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为同一典籍发声。

《典籍里的中国》,既有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又有特写演绎的细腻情境,舞美设计、氛围营造、观众席及表演位置的安排等都承担着空间叙事的功能。

也正是在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藉由典籍,一个文化的共同体悄然形成。

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那些古雅的文字中蕴藏人生感悟、社会哲思,在时间的长河中汇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一种文明“亘古亘今”,一个民族“日新又新”,能量正蕴于此,秘密正藏于此。

近年来的荧屏上,很多节目都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让创作与传承相互成就,让现实与历史相得益彰。

《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体验展现典籍,《国家宝藏》生动演绎文物故事,《中国诗词大会》让人领略诗词之美……这些优秀的节目以可贵的尝试告诉我们:水墨丹青、龟甲木牍里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魂牵梦萦的家园,也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第一单元+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先贤礼义之要,扬中华文明之光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包括三篇先秦诸子散文,两篇史传文章。

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主要表现了儒家学者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而《庖丁解牛》则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道家顺应自然、依势而为的处世思想,这三篇文章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不同,但同时它们实际上也都在讨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社会应该怎样发展”这样的哲学命题。

而《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分别作为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中的经典篇章,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当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价值导向以及作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本单元定位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有其充分的道理,这几篇选文都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考、发散性思考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将围绕这个中心设置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1.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掌握本单元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

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3.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说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

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布置导学任务,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行文结构。

学生根据示例,自主制作一张知识卡片。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

学生互相交换知识卡片。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讨论。

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增加文化自信。

(01)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

(01)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

(0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

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总结梳理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

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

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2.思维发展与提升: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课时安排:4课时第1-2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文化常识等2. 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3. 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二、任务(一)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孟子》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

(凡人都可以为尧舜)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本)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国君傲然视之)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3“王道”和“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21部编版必修下第1单元-教学设计【设计背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是古代散文专题,主要选取了三篇诸子散文和两篇历史散文组成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

诸子散文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选取了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关于治国安邦的章节和道家经典《庄子》中隐喻治国和处世之道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和现实关怀。

历史散文则选取了长于辞令的《左传》和长于叙事的《史记》。

《左传》是儒家经典,也是文学名著,继承了《春秋》“微言大义”的笔法;《史记》是史学名著,也是文学经典,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史记》作者司马迁以继承孔子之志自许,继承了先秦诸子的理性批判意识。

这两部名著同样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所选的具体篇目《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既体现了这两部史学名著的语言艺术特色,又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精神和现实关怀。

本单元的导语“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就体现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

“人文精神与语言艺术”专题学习设计,以本单元所选篇目为基点,通过精读文本、评点批注、互文阅读、比较阅读、问题探究、讨论、辩论、写作、分享等任务驱动,积累文言知识和传统文化常识,学习经典选篇论事说理的表达技巧和叙事写人的语言艺术,把握其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通过主动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自觉扩展和梳理古代语言材料,提升归纳古代语言运用规律的能力。

2.辨析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基本特点和不同侧重,熟悉两类散文中叙事说理的技巧,能用自己的话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段,分析古人的思想智慧和语言艺术。

二、思维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的文本材料,分析其异同,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建构新的认识,以及有逻辑有依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精彩教案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精彩教案

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一:《荷塘月色》a. 文章主旨及背景b. 生字词学习c. 句子解析d. 写作特色分析2. 章节二:《故都的秋》a. 文章主旨及背景b. 生字词学习c. 句子解析d. 写作特色分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篇文章的主旨、生字词、句子解析和写作特色。

2.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的写作特色分析和句子解析。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对散文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两篇文章,把握文章主旨。

b.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句子解析。

c.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鉴赏散文。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章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作者、背景。

2. 生字词、句子解析。

3. 文章主旨、写作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两篇文章的主旨。

b. 请分析《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的写作特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哪些环节做得好,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以便更好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经典散文,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课后写作活动,鼓励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特色,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春》、《济南的冬天》、《湘行散记》等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文学手法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在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基本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文学手法;(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阅读和课堂讨论,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4)掌握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5)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2)运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作、演讲、表演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认识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视传统文化的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5)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健全的人格。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和散文中的意象、意境、情感和神韵;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把握,情感与神韵的理解;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和散文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秋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意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学习:a. 诗歌部分:讲解《雨霖铃·寒蝉凄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意境及艺术特色;b. 散文部分:分析《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的情感表达和神韵;3.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意境、情感和神韵;六、板书设计1. 诗歌部分:a. 《雨霖铃·寒蝉凄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 意象:寒蝉、杨柳、北固亭、长江;c. 意境:离别、怀古;d.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美。

2. 散文部分:a.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b. 情感:怀念、忧伤;c. 神韵:意境美、情感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阐述其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b. 描述一个你熟悉的场景,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表达你的情感和神韵。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册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册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窥见中华文明之光——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

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2.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

理解史传中体现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

3.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分析对比,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史传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

4.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

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与热情。

3.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对艺术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产生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演读法,点拨法,对比阅读法,读写互促法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段先秦诸子思想探究(共3个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诸子散文的思想文化内容。

2.制作文言实词卡片,梳理文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深入理解孔子与孟子的同中之异,儒家与道家的异中之同,探究儒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鉴赏评价三篇散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比较儒家、道家散文的异同;比较两篇儒家散文的异同。

【学习任务一】精读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课文,梳理各篇文本内容,概括主要的思想观点。

活动1:借助工具书,分类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五类文言现象,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单元单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任务】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古典诗歌”学习任务群,几篇课文都是围绕“诗意的探寻”这一主题展开研习的,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古典诗歌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元人文主题】1.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

2.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素养目标对应内容学法指导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和积累作品中的文言知识点。

1.重诵读。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

2.勤梳理。

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梳理知识点。

3.广阅读。

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主题阅读,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比较诗歌的异同。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情感,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梳理和积累文化常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重点:梳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探究其在格律、句式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2.难点:总结鉴赏诗歌的经验与方法,探寻古典诗歌的诗意美。

【单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澈的眼神,纯净的男孩,洁白的瘦马,2020年,丁真这个四川甘孜男孩一夜之间火遍全中国。

蓝天白云,草原旷野,远离喧嚣,丁真背后的理塘也趁机火了个底朝天。

丁真走红后,广大网友总是不辞辛劳地关注着他,生怕他变了。

我们喜欢丁真,我们是在向往什么?我们害怕丁真改变,我们是在害怕什么?我们向往的不正是那纯粹而自由的诗意生活吗?我们害怕的不正是诗意生活的遗失吗?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来不缺少诗意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之路。

二、学习任务一【学习活动一】回忆所学,掌握常识。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1.1《氓》参考一等奖创新教案《氓》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的关系,了解其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内涵。

并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借力于比较,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通过细读、情读文本,结合对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培养学生探究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境界。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出教学目标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中的《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睢》、《蒹霞》。

这两首诗再加上《氓》,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与水有关;主角都是女子;都写爱情。

2.这节课就研究这三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研究淇水,梳理诗文,觅获诗情。

1.链接网页《〈诗经〉中爱情诗里的水意象》,研读水、爱情、诗经的结合水在自然中只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有意味”的意象,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初的文化心理和艺术内涵。

在文学源头《诗经.国风》中,写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其中有关婚恋的诗就有30多篇(它们或以为作比,或以水起兴,或者就在水的氛围中展开爱情的描写)。

《国风》中水对后世爱情诗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家能加快出跟水有关的诗歌吗?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南朝东府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镇《离思》2.水这意象这么重要,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研究研究它。

1.水在这首诗里出现了几次?——三次,淇水2.三次出现,它只是简单的重复吗?——不是。

有什么不同——不同时期,不同感受。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2.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3.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复习目标1.自主梳理需要重点掌握的实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反复品读本单元说理、劝谏和外交语言,体会他们的语言艺术和思辨智慧。

3. 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

学习任务一:诵读五篇文章,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回到充满着哲学意味的孔子论坛、令人拍案叫绝的解牛现场和险象环生的鸿门宴,听取施行王道的仁政之辩、精彩绝伦的救郑退秦之谈。

学习任务二:梳理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成语和文学常识。

学习任务三: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有人物对话和辩论的内容,你觉得谁是最具魅力的言说者?其表达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孔子是通过对话询问的方式用微表情表达了对各位弟子发言的内心想法,最后提出“吾与点也”,表达了赞赏曾皙希望社会安定和家庭和睦的社会理想;孟子运用比喻、寓言故事、生活事例等,将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理解来论述各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如何“保民而王”的措施,论述完整,逻辑严密;庄子通过庖丁和梁惠王对自己解牛术的自白促使读者深入思考庖丁解牛蕴含的“顺应自然”和“熟能生巧”人生哲理等言之合理的观点。

烛之武先将郑国的存亡放置一边,从两方面劝说秦穆公退兵。

一是亡郑无益于秦;二是晋曾负于秦。

从秦国的角度趋利避害,层层深入秦伯的心,看似秦国及时收手是最受益的但获益最大的其实是郑国,这就是春秋时期游说家的语言智慧。

《鸿门宴》中刘邦对项伯,项伯对项羽,刘邦对项羽,樊哙对项羽所说内容大体相同,但各人基于身份和不同目的,所说之“理”各有侧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

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总结梳理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

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

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2.思维发展与提升: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课时安排:4课时第1-2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文化常识等2. 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3. 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二、任务(一)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2.《孟子》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

(凡人都可以为尧舜)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本)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国君傲然视之)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3“王道”和“霸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4.《庄子》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5.《左传》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6、春秋三传《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

《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7.《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记载了历代帝王诸侯和人臣的言行事迹与时代兴亡礼法制度。

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

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人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

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任务(二)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以何8、未之有也之(三)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2)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

(3)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

(四)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羽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逃走;今义,离开某处前往某处4秦时与臣游游:古义,交往;今以,游玩5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五)翻译句子(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

(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译文: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砍断骨头。

(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尚且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第3-4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 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

2. 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任务(三)《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恒晋文之事》都展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章写作时的社会现实,思考这些理想的意义,理解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任务(四)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人思考。

甚至对史书的记载提出质疑。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鸿门宴》中是谁真正主导了事件的走向?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

五、任务(五)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在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

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

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

有人认为“随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六、任务(六)文章体现的儒家思想: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2. 《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3.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全文以庖丁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对待客观事物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要“以无厚入有间”,就能“游刃有余”,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表面上看,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

4. 《烛之武退秦师》:本文所叙内容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当时正值春秋初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已趋于名存实亡。

各诸侯国纷纷扩张势力,角逐霸主地位。

文中提到的晋侯即晋文公重耳,秦伯即秦穆公任好,他们两人先后跻身于春秋五霸之中。

当时晋国势力强于秦,秦与晋结为姻亲关系,双方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采取联合行动。

楚国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郑国是晋、秦、楚三国必争之地,为了遏制楚势力向北扩展,秦晋联合出兵攻郑。

5. 《鸿门宴》:《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

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

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

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

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远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五、课堂小结:1、《孟子》的时代意义当时的社会背景: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