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7年级下】学案:16 爱莲说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颐()蕃()淤泥()濯()不蔓不枝()亵玩()陶后鲜有闻()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尚人格。

3、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5、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的高贵品质。

6、“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设计人:李雯授课人:七年级语文组审核人:黄海辛钰学习目标:1.品析文言文,说出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点)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难点)3.理清文章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关于“说”:“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预习反馈1)、给下列字注音谥()蕃()濯()咦()亵()涟()蔓()颐()2)、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B、染(沾染)妖(美丽而不端重)亭亭净植(植物)C、焉(助词)鲜(新鲜)宜(应该)D、噫(叹词)亭亭(耸立的样子)不蔓不枝(树枝)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花之隐逸者也B、水陆草木之花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D、马之千里者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根据内容疏通文意,学生合作翻译,教师和集体最后纠正。

二、学习探究:学法指导——自学要求:读短文,独立思考,全面概括。

(3分钟)互学要求:(1)分享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3号2号1号依次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3分钟)(2)综合归纳,由组长指定进行意见汇总,达成共识。

(3分钟)展学要求:(1) 走上讲台,小组展学,组长主持,4号和1号回答“角度和特点”,4号先展示,1号补充;3号和2号回答“品质”,3号先展示,2号补充,问题展示完毕后,全班同学进行补充或者质疑。

(2) 抬头挺胸,面向全班,脱稿讲解,声音洪亮。

主问题2学法指导——自学要求:读短文,独立思考,全面概括。

(3分钟)互学要求:(2)分享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3号2号1号依次进行补充或者改进。

第16课《古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16课《古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7-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合适。
四、要求学生实记字词:会读、会写、会解释应用。
重点
1.掌握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
1.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高尚情操。
个案补充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预习导学,展示目标:
1、学生猜谜语:
2、搜集有关“莲”的诗句:
,。
,。
,。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
一、导入:
用莲的谜语导入新课:“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莲”的诗句:
脉脉的荷韵,是辛勤后留下的异香;晶莹的露珠,动情于一塘一荷,折射出七彩人生。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合适
(二)自主学习文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 )净植( )亵玩( )焉( )鲜()颐()噫()
2、字词解释,文章翻译:
二、知识链接: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
滦平六中学科导学案
备课组长签字:主管领导签字:编号:
课题
爱莲说(第一课时)
主备人
闫海云
备课时间
2012.3.22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辨识“之”“焉”不同用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 “说”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4)《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5)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句子是。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气:
风度气质: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理解衬托的写法)
4、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理解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背诵
叹惋菊花:
鄙薄牡丹:
赞美莲花:
三、拓展延伸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课题
《爱莲说》




(1)了解“说”的特点。
(2)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虚词。
(4)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理充分领会作者表达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
难点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
方法
1、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法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思路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教案周敦颐四川省蓬溪中学朱娉一、教课目的(一)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二)意会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感情。

(三)领会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写法,学习记述、抒怀、谈论相联合的写法。

(四)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评,意会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二、教课重难点要点:领会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写法,学习记述、抒怀、谈论相联合的写法。

难点: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评,意会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行的倨追求。

三、教课方法以读、讲为主,谈论、研究为辅。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五、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部署学生预习。

六、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游戏“飞花令”,准备含花的诗句。

(二)解题.理解题目“说”。

自学相助(三)1.作者简介周敦颐,宋朝有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下属在府署东侧开拓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绽放,幽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2.读准字音。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噫3.朗诵示范。

(听朗诵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停留和语气语调。

)4.朗诵指导,节奏示范。

(先集体后个人朗诵)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 / 甚蕃。

晋陶渊明 / 偏爱菊;自 / 李唐来,世人 / 甚爱牡丹;予偏爱 / 莲之 /出淤泥 / 而不染,濯清涟 /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静植,可远观 / 而不行 /亵玩焉。

予/谓菊,花 /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 之荣华者也;莲,花 / 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 /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 ?牡丹 /之爱,宜乎众 /矣。

展现互导(四)、翻译课文。

1、小组合作。

四人一组,采纳问答式翻译课文。

一问三答。

要求:联合书下说明,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导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生字、文言词语及文学常识;体会莲花的象征意义;诵读全文。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莲的高洁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课前预学一.识记字音字形。

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周dūnyí()可爱者甚fán()yū()泥zhuó()清lián()xiè()玩噫()鲜()有闻二.识记文学常识。

1.《爱莲说》作者(1017-1073) ,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他是宋代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周元公集》。

2.标题中的“说”,表示一种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事物或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的问题。

三.识记文言词语。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说”是一种兼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体,请试着将《爱莲说》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离”,抄录在下面。

在诵读时注意用不同语气不同语调进行处理。

记叙的句子:描写的句子:议论的句子:抒情的句子:五.强化识记文言词语。

请父母或同学帮忙,将需要识记的文言词语一个一个听写过去,直到熟记。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一.检查朗读。

一是注意节奏,二是不同表达方式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语调朗读:记叙句要读得平静;描写句要用赞美语调读;议论句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读出对“菊”的惋惜,对“牡丹”的厌恶,对“莲”的赞颂和向往;抒情句也要根据所抒之情的特点来读。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爱莲说》导学案

「精品」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1、图片展示: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吟出你知道的写莲花的诗句: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3、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学(一)课前练习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2、加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3、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7、谁爱牡丹?为什么写世人爱牡丹?8、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9、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田园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切入,分别是课文分析、课文赏析和写作训练。

一、课文分析1. 课文基本信息《爱莲说》是诗句长达二百多字的一首田园诗,共二十句,每句五言。

诗人白居易融合了自己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表达了对莲花清雅高洁的赞赏。

2. 课文结构本诗由二十句组成。

整首诗用句子为主要结构,有连词和句首语词作衔接。

各句之间通过内容和文句衔接联系起来,情景描写生动自然,结构紧凑协调,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节奏优美。

3. 课文特点《爱莲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描写细腻:诗人对莲花形态、颜色、气味、触感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感受到莲花的清雅高洁。

(2) 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寄托情感:诗人借助莲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敬仰。

二、课文赏析1. 诗歌简介《爱莲说》是白居易创作于唐朝中期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该诗被评为“豪放派”代表作品之一,曾被选为七年级文言文必修篇目。

2. 诗歌分析白居易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人在描写莲花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香径流连返照斜,笑入菱花锦簇斜。

”中的“斜”字,既形容了阳光的倾斜,也暗示了莲花姿态的优雅。

此外,诗人在描写莲花时,往往通过强调莲花的清高雅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叶底穗因风摆动,险露华容豔且露。

”等句,表达了喜欢莲花的情感,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3. 诗歌含义《爱莲说》一诗,虽然语言简练,但它真挚的情感,却令创作达到了本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短文两篇 (爱莲说)导学案

(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短文两篇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于书下注释疏通文意4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A、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说”的文体特点。

《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3、解释划线的字词: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鲜有闻() 10)宜乎众矣 ( )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难。

2、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C、问题探究: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2、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拓展延伸。

1、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 )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6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第一课时《爱莲说》【导学过程】一、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

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莲的精神内涵。

【学习重点】1.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写作方法【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写作方法【资料助读】“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

《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

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一、语言积累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2.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按要求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你认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及理由,找出来并翻译你认为文章中的重点句,找出来并翻译教师推荐:蕃()濯()妖()蔓()益()植()亵()谓()鲜()君子()宜()清涟()亭亭()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状物力求“绘其形,传其神。

”本文作者是怎样描绘莲花的?又是从哪几方面写莲之形象?作者又赋予莲怎样的内在美?参考:A、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高洁、洁身自好)B、体态芳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香远益清。

”(芳香)C、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高)2.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君子”是指怎样的人?参考:君子即指那些拥有正直、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不趋炎附势等美好品质的人。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可见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莲花赞具有莲一样高尚品德的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爱莲说预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爱莲说预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学习目标1.准确并有感情地朗读《爱莲说》。

2.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3.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理解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能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三、预习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濯.清涟而不妖()(2)不蔓.不枝()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2)不蔓不枝.()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7.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探究案一、自主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2、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答: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全文的主旨是什么?答:4、用原文填空。

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二、合作探究1、作者把莲花的形象概括为“”。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的写法,目的是:。

答:2、文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你认为在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答:3、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4、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5、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五、拓展延伸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孩子之间的攀比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六、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教案一:教课目的:1、熟读课文并掌握词、语句,疏导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

资料袋 :1、认识“说”这类文体“说”就是古代—种以谈论为主的文体,既能够说明谈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认识作者和写作背景周敦颐,宋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特别博学,并且人品很高,胸襟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敬爱。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 1068 年担当南康郡按时写下的。

他曾率领下属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代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绽放,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细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迎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政界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的《爱莲说》。

二、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 )泥而不染濯( ) 清涟 ( ) 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行亵 ( ) 玩焉花之隐逸 () 者也噫() 陶后鲜() 有闻(二)讲堂研究1、累积要点词语,疏导文意蕃:独:染:濯:益:植:亵: 鲜: 宜:2、要点句子翻译: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三)合作研究:(一)1、作者把莲花比作-------------2、文章从生长(),体态(),气质()三方面写莲的。

3、---------------(句),赞叹了莲--------------------.合作研究:(二)1、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和()花,分别比作()()。

2、文章运用了()写法,抒发了作者()感情。

三、思想拓展:联系莲花,,说说君子形象对我们今日如何做人,完美自我品德涵养的启迪。

四、当堂检测: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的家.2、《爱莲说》的构造,我们能够归纳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衬托,即以为莲的总衬托,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3、《爱莲说》顶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畅事理,行为方正,美誉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隆重而又令人敬重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7、文中最能归纳莲的尊贵质量的一句话是:8、作者描绘莲花,为何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肮脏世风狼狈为奸,但其实不高慢自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导学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导学案(1)

《爱莲说》导教案教课目的: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

2.经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一、预习检测。

1、对于《爱莲说》。

“说”是一种文体,能够说明事物,也能够发布谈论或记述,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

《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怀、寓真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

作者用拥有高洁品行的“莲”自况,婉曲地责备了当时攀高接贵、追求荣华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摆多姿,恒久传诵不衰。

2、对于周敦颐。

3、给以下字注音蕃()濯()涟()亵()噫()鲜( )4.解说以下词语蕃()濯()妖(植()亵()谓(宜()清涟()蔓()益()鲜()君子()亭亭()))5.翻译下边的句子。

(1)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品尝语言,意会语感。

1、作者这样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此刻哪里呢?2、作者这样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否是只是写莲花呢?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类写法叫什么?“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香远益清”比喻君子“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可远观而不行亵玩”一句比喻君子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颂扬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意图是什么?4、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可而不行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5、作者将菊花、牡丹、花一一人,表达什么思想?6、作者描绘花,什么要先写陶渊明菊,世人牡丹?写有什么作用?三、知拓展。

本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比君子不与世同流合,但其实不高慢自。

但在我生活中常听到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对待两种点的呢?四、堂。

1.解以下加点的。

①可者甚蕃蕃:②陶后有:③亭亭植植:④濯清而不妖濯:2.翻以下句子。

①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的翻译。

(重点)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全文。

3、理解语句的比喻意义,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4、感受莲花的高洁之美和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二、自主学习,归纳预习笔记。

㈠作家作品简介,例如:周敦颐,()朝著名哲学家,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本文选自()。

㈡自读文,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字音字形,例如:周敦颐蕃淤泥濯蔓亵玩噫鲜有闻2、重点字词的解释,例如:①蕃②独③益清④亭亭⑤植⑥濯⑦亵玩⑧宜⑨予⑩鲜3、重点句子翻译,例如: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㈢文言知识积累,例如:通假字(蕃)古今异义(鲜、予、宜)重点虚词(之、而)词类活用(蔓、枝、远)文言句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判断句)三、初步领悟,前小题用原文语句填空:、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

四、合作探究、第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的?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举例说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设计一、课前预习任务1.解题,说说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我得到的信息有:2.划分节奏,读出作首蕴含的喜爱之情。

3.释义(1)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重点字词。

(2)翻译全文二、师生合作读完《爱莲说》,老师被周敦颐的深情感动,很据文章内容写了一首三行小诗。

但是这首诗表达的内容并不完整,接下来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爱莲我爱莲、便是爱莲的所有。

我爱莲,只对莲情有独钟。

我爱莲,却是最孤独的时刻。

三、赏莲花之德1.赏莲花之德——我爱莲,便是爱莲的所有。

如果你是周收颐,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爱莲的所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我爱莲,便是爱它的,这体现了它的品格”的句式回等。

(提示:“所有”包括莲花的外形和内在分析)明确:①我爱莲,使是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生长环境;这体现了它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②我爱莲,便是爱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体态;这体现了它正直通达、不攀附权贵的品格。

③我爱莲,便是爱它香远益清的气味;这体现了它美名远扬的品格。

①我爱莲,便是爱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风度气质;这体现了它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品格。

2、我爱莲,爱的不仅是它的外长,更爱的是它的品行。

(从文中选一个词语填入)明确:君子,作者是如何评价莲的呢?明确:“莲,花之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3.总结我爱莲,爱的不仅是它的外表,更爱的是它的品行,(从文中选一个词语填入)明确:君子四、品文字之美2.作者对莲花的情有独钟,文中三次写菊花和牡丹,采用了什么于法?生:衬托。

怎么衬托的?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秋季独吐幽芳,品质是高洁坚贞,不畏严寒,菊代表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的避世者。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

牡丹代表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俗人。

3.总结我爱莲,原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达爱,具体表现在用菊花的超凡脱俗正衬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华贵反衬莲的高洁质朴。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导学案

第 1 页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 班级: 年级 班姓名: 学号: 自评:【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资料链接】周敦颐,字茂叔,北宋理学创始人,有《周元公集》。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光风霁月是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样子,这里比喻作者开阔的胸襟。

“说”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议论。

《爱莲说》就是抒发一下对莲花的喜爱。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甚蕃 不染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2. 熟读课文及注释,解释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研读课文,小组讨论。

①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

讨论填表: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莲花哪些美好的品质?② 三种花各象征怎样的人格?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写“爱”莲为何提到菊花、牡丹? ③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花名 象征意义 作者态度 写法菊莲牡丹【巩固提升】1.请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 莲花 ,因为 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 我爱 梅花 ,因为 它傲霜雪而不凋 ,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我爱 ,因为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周敦颐。
3、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4.解释下列词语
蕃()濯()妖()蔓()益()
植()亵()谓()鲜 ()君子()
宜()清涟()亭亭()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
“香远益清”比喻君子
“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
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5、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题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向,一是对考生说课、试讲方面的补充提问。这类问题经常是对 试讲内容的追问或试讲内容的细化。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最重要的 就是要结合前面试讲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作答, 不要脱离自己说 讲的内容,造成相互矛盾的情况。 二是对学科专业设计理念方面 的提问。这里的问题相对较为细致, 可能是对某一个环节和设计 理念的询问。 在这里对考生的分析教材和设计教材内容的要求就 比较高。所以,这也对考生熟悉和准确把握教材提出了要求。针 对内容设计方面,考生要专注于在课程的导入、 新授课重难点和 板书设计等方面多加注意, 这里往往会成为考试问题涉及的侧重 点。三是教育教学理念同教学实际相关联部分的提问。 经常会被 问到的是遵循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设计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还有的会涉及到课程设计的 理念等方面。 这些都是要将教育理论同所讲的学科专业相结合的 题目。这类题目的出现就提示考生在设计所考察的讲课内容时就 要考虑到设计一些环节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现学生主动性的 环节,同时配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环节, 这样就能从容的回答此 类题目。 总而言之,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中的答辩二字听起来容易,准 备起来还是需要技巧,多加思考,多加练习,因此才可以得到更 大的提高。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拓展。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陶后鲜有闻鲜:
③亭亭净植植:④濯清涟而不妖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五、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对比烘托
赠送文档,欢迎留存!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攻略
想要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 笔试是考生面临的第一道入门关 卡,而面试则是考生面临的决胜关卡。 教师资格证的面试考试一 般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抽题备课、 试 讲、答辩等方式进行。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 行备课,时间20分钟,接受面试,时间20分钟。考官根据考生 面试过程中的表现, 进行综合性评分。 答辩这部分虽然所占的比 例没有说课或试讲的分值大,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相当重要 的,甚至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谈谈 教师招聘考试中面试问答的常见内容及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知识。 这类题目内容是在问答题中比较常见的。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 基础理论和教育基本理念的熟悉程度。 这类题目中经常会涉及笔 试中的教育基础理论的问题, 但是问题的侧重点更加注重教学及 教学的理念,考生们要引起关注。在这些题目中,近年来比较热 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成为很多地区青睐的问题角度之一。 对于新课 程改革,考生需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 生的发展。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更多的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教师放在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上。 这类题目的复习要求考生 在考完教育基础理论后还不能完全丢掉教育理论, 还要立足于教 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加工,以便完整的应对此类题目。 接下来,就是学科专业类这类题目可谓是每次必考的题目。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
“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
《爱莲说》 导学案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一、预习测。
1、关于《爱莲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