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工作情况汇报
转基因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公司转基因工作小组的负责人,特向您汇报我司最近一段时间的转基因工作情况。
首先,我司转基因工作小组在过去几个月里,持续深入研究转基因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转基因方法。
我们在转基因作物的育种、生产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转基因作物的育种方面,我们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了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并且改善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转基因作物的生产方面,我们加强了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其生产和使用的安全性。
在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方面,我们积极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司转基因工作小组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们不断改进和优化转基因技术,提高了转基因作物的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积极开展了转基因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如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微生物等,为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司转基因工作小组在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我们还加强了对转基因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评估,促进了转基因技术的合理、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司转基因工作小组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转基因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为我国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Ξ刘冬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就棉花转Bt 基因、Bt +CPTI 双价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及品质改良基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3)02-0039-04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1],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及品质改良等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据统计,至今全球转基因成功的植物已有35科120种植物[2],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hm 2猛增至2001年的5260万hm 2[3]。
在转基因棉花方面,国内外已先后育成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等转基因棉花,2000年世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高达530万hm 2[4]。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有关转基因棉花的报道多侧重于转Bt 基因抗虫棉,而转其他基因的报道相对较少。
现就棉花转基因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转Bt 基因抗虫棉1.1 转Bt 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机理1901年日本从病丝蚕幼虫中首次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giensis )(简称Bt )基因。
利用生物技术将Bt 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后,外源Bt 基因可在棉花的每个细胞中合成一种叫做σ—内毒素的伴孢晶体,该晶体是一种蛋白晶体,完整的伴孢晶体并无毒性,但当被鳞翅目等敏感昆虫的幼虫吞食后,在其肠道碱性条件下,伴孢晶体能水解成毒性肽,并很快发生毒性。
当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此蛋白的棉花组织后,会引起棉铃虫口腔和肠道麻痹,体液酸度失调,取食停止或减少,进而中肠系统迅速溃烂,肠壁细胞渐渐萎缩而导致中毒死亡或发育不良[5,6]。
1.2 转Bt 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1987年,美国Agracetus 公司首次成功获得转Bt 基因的棉花植株,当时转Bt 基因棉的毒蛋白毒性较低,没有实际生产价值。
转基因番茄的研究进展
1、抗病转基因番茄
• 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苜蓿 花叶病毒(AMV)和番茄黄花卷叶病毒(TYLCV)等是引起 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病原。在番茄转基因抗病毒育种中, 主要利用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 复制相关蛋白(Replication-associated protein, REP)基因、卫星RNA基因和病毒片段的反义RNA基因等。 外壳蛋白(CP)在转基因植物中的积累可以干扰病毒脱 衣壳,抑制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复制、转运和积累从而 使转基因植株获得了病毒抗性。
•
2003年陈溪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 胰岛素,通过以口服方式摄入胰岛素来研究在抑制自身免 疫攻击以及预防I型糖尿病中所起到的作用,己经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
•
2006年, Chen等人将肠道病毒EV71的外壳蛋白VP1基
因导入番茄,外壳蛋白VP1在转基因番茄中获得了表达.用 转基因番茄喂食小白鼠,小白鼠可以抗肿瘤细胞的感染。
2003年王仁厚利用转基因番茄表达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aFGF),通过构建的双元表达载体带有一个经过改构的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fgf),载体上的选择标记基 因为manA,它使得转化过程中可以使用PMI这种不含抗生素及 除草剂的选择系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获得了afgf 转基因番茄植物,并且通过PCR-Southern、RT-PCR证明了afgf 在宿主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
•
葡激酶( Staphylokinase,SAK)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泌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首次发现于 1948 年,它可以 激活人体中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血纤维蛋白溶酶,从而 溶解血栓。同其他溶栓药物相比,葡激酶具有溶栓效果好, 纤维蛋白选择性强,无显著促凝血作用等优点。 2011杜景川等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葡激酶( Staphylokinase,SAK) 基因导入番茄中。经 PCR、 Southern 杂交和 Northern 杂交检测,葡激酶基因已整合 到再生番茄植株基因组中,共获得 8 个转基因株系。经 ELISA 检测,转基因番茄的果实和叶片均能表达 SAK 蛋白, SAK 蛋白在果实和叶片可溶性蛋白中的比例最高分别为 3.42%和2.47%。转基因番茄中的 SAK 蛋白具有一定的溶栓 活性,溶栓比活力为 3 866 AU·mg-1。
基因工程农作物抗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农作物抗除草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作物生产商开始将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生产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其中,基因工程农作物抗除草剂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基因工程农作物抗除草剂的定义基因工程农作物抗除草剂,简称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除草剂抗性基因或抗性代谢路径转移到农作物中从而使其能够对抗除草剂的能力。
二、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趋势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全球人口增长,农作物的种植量和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农药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农业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提高作物的抗除草剂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从而对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人类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技术原理一种常见的抗除草剂作物是抗草甘膦作物,即添加抗草甘膦的抗性基因到植物基因组中。
草甘膦是一种常用的除草剂,可以抑制植物生长。
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新加入的基因使该作物不会受到草甘膦的抑制影响。
四、常见的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常见的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包括抗草甘膦的大豆、棉花、玉米、油菜和甜菜等。
这些作物均利用了抗草甘膦的抗性基因,使其能够抵御草甘膦的危害,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五、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应用前景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因工程农作物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首先,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可以减少农业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
因为这些作物降低了对除草剂的依赖和使用量,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其次,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生产力。
通过导入外源性基因可以提高作物的抗草甘膦能力,促进作物的快速生长和成熟。
第三,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精准种植。
通过调整基因组,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使作物能够在不同的区域和气候条件下更为适应生长。
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
王伟民,董茂锋,唐红霞,等.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J].杂草学报,2020,38(4):1-6.doi:10.19588/j.issn.1003-935X.2020.04.001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王伟民,董茂锋,唐红霞,张 栩,温广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上海201403) 摘要:随着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已经被大面积种植,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发展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草甘膦对转基因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草甘膦在玉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磷酸的毒性等进行相关概述,以期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安全性;最大残留限量;毒性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20)04-0001-06ResearchProgrcessinTransgenicGlyphosate-TolerantMaizeWANGWei min,DONGMao feng,TANGHong xia,ZHANGXu,WENGuang yue(InstituteforAgri-FoodStandardsandTestingTechnology,Shangha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hanghai201403,China)Abstract:Withtheresearchandprogressintransgenictechnology,transgenicglyphosate-tolerantmaizehadbeenplantedinlargeareas,anditisexpectedtowouldbewidelyappliedadoptedinagricultureinthenearfuture.Foodsecuritywiththedevelopmentoftransgenicglyphosate-tolerantmaizeisalwaysthefocusofgreatinterestintheworldwide.Thisarticlegavegivesanoverviewonthesafetyofglyphosate-tolerantmaize,glyphosateweedcontrolefficacyofglyphosate,itsmaximumresiduelimitofglyphosateincorn,andaboutthetoxicityofglyphosateanditsmetaboliteaminomethylphosphonicacid,etc.,providingsomereferenceonconsideringthecommercialplantingationoftransgenicmaize.Keywords:glyphosate;transgenicmaize;security;maximumresiduelimit;toxicity收稿日期:2020-09-17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编号:2018ZX08015001-003-00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学科领域建设专项[编号:农科国推2019(匹配-15)]。
转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Re e r h Ad a c f T a s e i c s a c v n e o r n g n c Rie
S NG Do g mig O n — n ,HE Me,MENG h o h ,L h n g a g HANG Jn —o g i Z a — e I C u — u n ,Z ig ln ,CHENG F n — a ag yn ( i eerh Is tt e ogi gA a e y o a d R ca t n Sine, i ms e ogi g 14 0 , hn ) Rc R sac ntue e i ,H i nj n cd m fL n el i c cs J n i i nj n 0 7 C ia l a ma o e a ,H l a 5
枪法 。 11 农 杆 菌 介导 法 .
农 朴 菌 介 导 转 化 法 是 将 外 源 基 因插 入 农 杆 菌 的 质 粒 j ,由 载 体 将 外 源 冈转 移 整 合 到 植 物 细 胞 基 组 t 二
o r n g n c ie r u d t e w rd s i t d c d n h aey o r n g n c ie s p o p c e . f ta s e i c ao n h o l i n r u e ,a d t e s ft f t s e i c i r s e t d r o a r Ke r s r n g n e i e a ey y wo d :T a s e i;R c ;S f t
[探究甘薯转基因研讨进展]转基因甘薯
[探究甘薯转基因研讨进展]转基因甘薯探究甘薯转基因研讨进展1甘薯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甘薯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是进行甘薯基因转化重要的一步,而利用各种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是前提。
由于甘薯存在的种间、种内交配的不亲和性,严重限制了甘薯育种中的资源利用和亲本选配。
因此,利用组培技术培育再生植株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甘薯植株的芽、茎段、茎尖、叶柄、叶片等均可作为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2,4-D、6-BA、KT、NAA或2,4,5-T时,基本培养基则以MS为主。
Mukherjee等[6]研究发现,附加一定浓度的2,4-D和6-BA可以诱导甘薯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添加5g/LNaCl或0.7g/L的脯氨酸和0.2mg/L2,4-D可显著提高体细胞胚胎发生。
周丽艳等[7]研究认为,1.0mg/L2,4-D与1.0mg/LKT(或6-BA)搭配有利于诱导高质量的甘薯愈伤组织。
张勇为等[8]取甘薯芽和茎段接种至加有3%的蔗糖、2,4-D1mg/L、6-BA0.1mg/L的MS培养基上,在黑暗下诱导愈伤组织。
周丽艳等[9]研究发现,茎段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强于叶柄、叶片; 1.0-2.0mg/L2,4-D与1.0mg/LKT组合有利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王兰兰等[10]用甘薯无菌苗植株上部的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5mg/L,NAA1.0mg/L的浓度配比诱导出愈伤组织。
ElAbidineTriqui等[11]在附加2,4,5-T或毒莠定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且胚性愈伤组织在转入无激素培养基之前先在附加1mmol/L2,4-D和1mmol/LKT或者单独加入5mmol/LABA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可以大大提高植株再生率。
何博文等[12]研究表明,添加2mg/L2,4-D的MS培养基诱导率高,诱导时间缩短,生长速度增快。
同时,茎段比茎尖和叶片更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周志林等[13]研究表明,商薯19植株再生能力较强,最佳诱导培养基为添加NAA0.1mg/L的MS培养基,其不同外植体植株再生能力由强到弱为茎段>叶片>叶柄。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1. 引言1.1 转基因作物的定义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外源DNA或RNA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以实现目标基因的转导和表达,从而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具有抗虫、抗病、耐逆、提高产量等优点,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转基因作物的开发贯穿了整个农业生产领域,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多个品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作物,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效解决人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研究中,基因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检测和验证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可以确保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防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快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为转基因作物生产与监管的基础。
1.2 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快速检测技术在转基因作物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类的增多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需要对市场上的食品和农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样品进行高效筛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对监管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监管部门需要对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法规标准。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快速准确地对样品进行检测,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工作者需要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鉴定和分析,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
快速检测技术在转基因作物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用将为消费者、监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带来诸多好处和便利。
2. 正文2.1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传统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质检测,这些方法虽然准确,但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持农作物的高产和品质成为了当代农业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基因技术,一种可以改变农作物基因组成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转基因作物是指人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以改变其基因组成,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性能。
转基因作物改进了植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药性等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转基因作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好处。
例如,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等虫害,不仅增加了玉米产量,还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转基因水稻也能够增加水稻植株的抗性和耐盐碱性,使其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有限的耕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操纵了植物的基因,转基因作物也被认为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没有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这种技术的风险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科学家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一些新的技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为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切除或修改某个基因,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更为安全,也更为可控。
不仅如此,基因编辑还可以通过人为改变植物的基因组,实现更多元化的农作物品种。
此外,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注重了将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与疾病、营养等方面进行关联,进一步增加作物的使用价值。
例如,通过修改某个基因,科学家成功地让作物中产生更多的维生素A,从而减少视力丧失病例,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虽然转基因作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但是在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下,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将不断拓展,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便利。
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X2 a 1抗病基 因被克 隆 已经 1 0年 了, 对 其应用 及抗病 机理 的 了解都有 了明显 的进
展 。但 是 现在 还 有 很 多 问题 没 有 回答 , 磷 如
维普资讯
技术 与 方 法
¥8 A 69 )降解 速度加快 , 稳定性下 降, 抗病
性也随之下降, 明¥ 8 T 8 说 6 6、6 8和 ¥8 69的磷
酸化 与 X 2 A 1的稳 定 性 有关 。 同时 , 他们 还证
物种间杂交能力不 同, 外源基 因转移 并稳定 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同作物 不 的风险眭也不 同,因此必须经过 长期 的监测 才能得 出科学 的结论 。 )转基 因作 物对作物 2 遗传 多样性 、 物种多样 性及生态 系统 多样性
明 ,A 1的 ¥8 、68和 ¥8 X2 66 T 8 6 9是 磷 酸化 位
的研究成果进 行了综 述 , 主要 内容包括 : ) 1 转基 因作物的杂草化 问题。 里面又包含两 这 层含义 : 一是转基 因作 物 自身的杂草化问题 。 多数研究表明转基 因并 没有提高作 物的生存 竞争能力 , 在没 有选择 压力 的 自然条件下 , 即使转入了抗病 抗逆 基 因, 转基 因植株的生 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 ,因此杂 草化 的可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蛊 鬻 , 尤其是研究分析方 法亟待规范 ;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 多样性
持久抗 稻瘟 病杂交水稻
的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 子植物 育种 ) 分
一 ~ 一 技 术 与 方 法
新三系的选育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嵌入到生物体中,从而增强或改变其特定功能的方法。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它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引发了惊人的争议。
一方面,多数科学家和生产商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耐病能力和适应性,增加生产量,从而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影响还有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问题等因素却成为了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表述。
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进展2006年,中国通过了第一个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申请,标志着中国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正在迅速扩展,种类已经包括棉花、玉米、水稻等多个品种。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了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路线。
2.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基因组编辑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修改、删除和插入基因,还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一些细微变化中精细调节基因表达,同时也可以增强技术的可重复性和效果。
例如,具有“修剪”功能的CRISPR-Cas系统,不仅用于研究和基因治疗,同时也代表了农业文明中的一个巨大的机遇。
预计,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为改良传统作物的一种新手段,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上,肯定还有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未来,人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转基因作物品种的设计,以下导表达的肖像表达改进的抗逆性。
相信在人类长期坚持开放创新的方式下,拥有高效、精准和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有可能的。
3.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在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上,我们认为转基因肉类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的产品——尤其是用于参数环境下的生产。
从持续性视角来看,肉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经济命脉。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法却面临了许多挑战,如临床病毒传染,(改进中的不善利用资源)。
纵观全球各地的转基因动物实验,许多科学家都表示,转基因养殖动物要么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要么提高粮食利用率,要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甚至还可以在避免生荷尔蒙、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
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部插入陌生基因序列的技术,它在植物育种和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基于生物学原理,转基因技术可以通过插入目标基因来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定蛋白质,以实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抗病能力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转基因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病虫害和环境因素等影响,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科技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水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并成功地开发出了多个转基因水稻品种。
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绿色革命的代表之一“金稻”,它使得我国稻米的含铁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也被誉为“问鼎”世界的“黄金米种”。
类似的,转基因技术也在玉米、小麦等其他作物的育种中广泛使用。
通过插入外源基因,可以使得作物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快的生长速度以及更强的抗病能力。
这样的技术进步不仅能够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也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
二、肉类产业中的新进展除了植物领域的进展,转基因技术也在畜牧业中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以瘦肉型猪的育种为例,科技工作者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猪体内插入一些特定的基因,可以使得猪获得更少的脂肪,并拥有更为优质的肉质。
这样的技术进步受到了全球农业界的高度关注,不仅推动了我国的畜牧业的发展,也使得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
三、可持续发展的新视野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传统农业作物和畜禽育种,它也可以成为实现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
例如,在种植中草药和蔬菜方面,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植物本身的药效,建立更为稳定的种植体系。
自然保护领域的研究者们也希望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减缓环境退化的进程。
自此,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生产技术和农业产能的提高,也成为了人们探索远程星球农业模式的一种可靠途径。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普遍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必然的负面作用等。
固然,咱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漠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慢慢取得解决。
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功效,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但是,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非很多。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有专家以为,我国一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物,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份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份,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物等等,因此很多公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和转基因食物有了联系。另外我国一些入口食物中含有转基因成份。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物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物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物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
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加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数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重点介绍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如EI。
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蛋白质;核酸Abstract:Soybean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is a/hot spot0in the area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Transgenic soybea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ower of soybean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major producers of soybean. The different points 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nd the impact of transgenic products on human health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nsgenic products, the transge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advance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for target detection technology,such as new research on ELISA,PCR and gene chip techn0109y,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were compar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nsgenic soybean fast detection selection,improvement and subsequent research.Key words:transgenosis soybean;detection technology;protein;nucleic acid.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稻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而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性技术,为水稻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篇文章将探讨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水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1.背景水稻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使水稻获得某些特定基因的性状。
这样可以通过调整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使其在抗病、耐旱、提高产量等方面得到改善。
2.研究方法水稻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 农杆菌介导转化:将所需基因导入农杆菌载体,经过处理后将其导入水稻细胞中,使细胞产生抗病、提高产量等性状。
(2) 基因枪法转化:将所需基因载入金属小粒子上,压缩空气将粒子“射”入水稻细胞中。
(3) 电穿孔法转化:利用电场作用使水稻细胞短暂性开放,使基因能够有效导入细胞中。
3.研究进展目前,水稻转基因技术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虫基因的成功导入:2007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并以此培育了多个抗虫水稻品种。
(2) 抗病基因的成功导入:我国科学家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米瘟抗病基因导入一种水稻品种中,并获得了抵御米瘟病的水稻品种。
(3) 抗旱基因的成功导入:我国科学家成功将抗旱基因导入水稻,良种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产量大大提高。
二、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 抗虫作物的生产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多个抗虫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通过导入相关基因并与优良品种杂交,产生出的基因工程作物比传统种植方法的作物更加耐虫。
2. 抗病作物的生产目前,我国已经获得了多个抗病作物品种。
这些品种通过导入相关基因并与优良品种杂交,产生出的基因工程作物比传统种植方法的作物更加耐病。
3. 提高产量基因工程水稻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导入相关基因,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并缩短生长周期。
4. 改善品质基因工程水稻的应用还可以改善水稻品质,如改良失酬水稻的品质和味道等。
木薯的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木薯的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然而,由于木薯的某些遗传特性和营养成分的限制,其产量和质量上尚存在一些挑战。
因此,对木薯的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改良是一种通过选择最优质的品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对于木薯来说,目标包括提高抗病性、耐旱性和耐盐性,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
研究人员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的遗传改良研究。
首先,提高木薯的抗病性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木薯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木薯花叶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等。
科学家们通过选择抗病品种进行交配,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具有抗病基因的亲本,以提高抗病性。
其次,提高木薯的耐旱性和耐盐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木薯常常生长在水分不足和盐碱土壤中,耐旱性和耐盐性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木薯的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在干旱和盐碱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木薯品种,并通过遗传材料交配和基因编辑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较好耐旱性和耐盐性的新品种。
此外,在提高木薯的产量和品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科学家们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具有高产量和优质性状的品种,并通过杂交和转基因等方法,增加木薯的淀粉含量、改善淀粉的糊化特性,从而提高木薯的经济价值和食用品质。
与遗传改良相比,转基因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研究方法。
通过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木薯细胞中,从而使木薯获得新的性状和功能。
在木薯的转基因研究中,主要涉及到增加木薯的抗虫性、抗病性和耐逆性等方面的研究。
提高木薯的抗虫性是转基因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
木薯往往受到害虫的侵袭,如象甲、刺蛾等。
科学家们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抗虫基因的Bt基因导入木薯中,使得木薯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抗性。
这一研究为木薯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被用于木薯的抗病性和耐逆性的提高。
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精选)
作物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转基因技术由于其巨大的产业价值,特别是在作物品质改良、产量和抗逆性提高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一直是国际农业高新技术竞争的焦点和热点。
本文主以棉花、玉米、水稻为例就转基因育种技术在作物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的介绍。
关键词:作物,棉花,玉米,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常规育种常常受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快速有效地创造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类型,大大缩短新品种育成的时间。
因此,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也蓬勃发展[1]。
1 转基因棉花育种的研究与进展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来创新棉花种质资源和培育新品种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棉花遗传育种的发展[2]。
中棉所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快速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新材料的技术平台,能将植物嫁接技术成功应用于转基因棉花的快速移栽,成活率超过90%。
未来3~5年,中棉所将挖掘、整合与优化抗病、抗除草剂等基因10个,筛选高产因子、高品质纤维等基因或分子标记150个,创造转基因棉花育种新材料100份以上,培育重大新品种(组合)3~5个。
1.1转抗虫基因1991年成功将外源Bt基因导人棉株中,1992年人工合成了全长1824bp的CrylAb和CrylAc融合的GFMCry1A基因,并于1993年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胚珠直接注射法成功导入晋棉7号、中棉12、泗棉3号等主栽品种,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包含CryIAc和AP基因双价抗虫基因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冀合321胚性愈伤组织,经6代筛选后培育出抗棉铃虫90%的纯合品系,且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一、概述从70年代重组DNA技术创建,到1983年第一株转基因烟草获得以来,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接受?抵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转基因作物由实验室进人大田中试,不少作物已向商品化发展。
与此同时,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转基因产品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问题、产品贴标签问题、运输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已引起世界性的所谓“生物安全”的论战。
转基因技术实际上已由学术观点分歧,发展到知识产权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二、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
又名"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
三、几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遗传转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需要通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法;另一类方法不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花粉管通道法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自从技术瓶颈被打破之后,农杆菌介导转化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水稻已经被当作模式植物进行研究。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摘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已经获得延熟、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进的转基因番茄,并主要介绍转基因技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此外简单介绍了转基因番茄的优势及其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进展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em.Mil〕是茄科( Solanaceae) 番茄属( Lycopersicon) 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
番茄需求量大,种植广泛,同时对其的遗传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番茄已经成为蔬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且在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延熟番Flavr-SavrTM,其由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成功并获准进入市场。
其后几年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和高品质的优良番茄品种。
番茄的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
此外,黄永芬等[1]利用花粉管导入法进展番茄的基因转化,将整合了抗冻蛋白基因的Ti 质粒直接注入番茄子房或花粉管中进展转化获得了抗冻番茄。
1.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1.1延熟转基因番茄目前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延熟番茄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细胞壁的降解,二是抑制乙烯的合成,在防止其腐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1抑制番茄细胞壁降解的研究细胞壁水解酶对果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阻止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可抑制果实细胞壁的降解,延缓成熟与衰老。
主要包括两类酶,一类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将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苷降解为低聚半乳糖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PG的mRNA水平可提高100倍。
叶志彪等[2]将PG基因的Hindfi 片段反向克隆在植物转化载体Bin19的花椰菜病毒( CaMV) 的35S启动子和3' 端非翻译区( nos) 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与番茄无菌苗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获得转化植株,这种转反义PG基因的番茄果实中,PGmRNA水平及PG酶活性在果实成熟阶段明显降低。
浅谈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9O 作物 栽培 史上 的一 场空 前革命 。 O0年
涉及各类基因 13 0 种。近年来有近 2 种转基 因植 O
物进 入 了 田 间试 验 或 环 境 释 放 阶段 。 至 19 99年 ,
【 关键词 】 基因 物; 源 因; 体 转 作 外 基 受
中图分 类号 :Q93 2 4 . 文献 标识 码 :A
万公顷,增幅为 1%,达到了 1 2 3 . 亿公顷,首次 0
前
言
突破 1 公 顷大 关 ;种 植 转 基 因 作 物 的农 户 数 量 亿
首 次超 过 了 10 户 ; 19 0 0万 9 6年 到 2 0 0 6年 的 累计
同程度 的抗虫 性 。抗虫 基 因有 两类 : ( )B 杀 虫 1 t
2 转基 因作物的研究
蛋白基因,来 自苏云金芽孢杆菌 ,现已导入棉花、 玉 米 、水 稻、 烟 草 、番 茄 、 马 铃 薯、 胡 桃
2 1 抗病 基因 .
( g n s.、杨树 (ou s p ) J l sp) ua Ppl .、落叶松 ( x us I s. ;()蛋 白酶抑制剂基因,可抑制蛋 白酶 p )等 2
得 了多项 里程碑 式 的成果 。
12 我 国转基 因作物 的发 展 .
和连接 ,构成重组 D A分子,然后导人受体细胞 N 内整合 、表达 ,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过程将
外源基因遗传 给后代。若受体为农作物称为转基
因作 物 (eecl oie rp MC 。从 表 面 gntaym dfdc ,G ) i l i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论文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生物工程081班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原理指导教师:陈蔚青教授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年5月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魏斌聪(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工081班浙江杭州310015)摘要:人们将所需要的外源基因(如高产、抗病虫害优质基因) 定向导入作物细胞中, 使其在新的作物中稳定遗传和表现,产生转基因作物新品种, 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新技术。
本文先描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对其基因问题的研究作了讨论,并列出转基因作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分析,最后对此项技术作出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DNA技术;基因导入;安全性前言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指基因工程中运用DNA 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植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及其后代。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实用价值。
[ 1 ]其主要范围是在作物方面,如可食用的大豆、玉米等,或者可投入生产的棉花等作物。
从表面上看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似乎没有任何区别,它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从1983年以来,生物学家已经知道怎样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具有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
[ 2 ]这个基因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这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人们可以给某种作物注入一种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特性,这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 3 ]1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进程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83年,全球第一例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
1986年,首批转基因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
1996年,美国最早开始商业化生产和销售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西红柿) 。
之后,许多国家也都开始对转基因作物展开研究,并进行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目前已经遍布全球25个国家。
现有的转基因作物通常分为3代:第1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有强化输入特性的作物,如具有抗除草剂、抗害虫、以及抗环境压力(干旱)的特性;第2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具备增值输出特性的作物,如具有强化动物饲料营养的特性;第3代转基因作物是指可以生产药品或者改进生物基燃料和除传统食品与纤维之外产品的作物。
[ 4 ]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总体上限于第1代转基因作物,第2、3代转基因作物正处在不同的研发阶段。
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木瓜、马铃薯、南瓜及西红柿等。
其中,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是种植最为广泛的转基因作物。
世界各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作物包括苹果、香蕉、大麦、椰子、芒果、菠萝及甘薯等。
[ 5 ]根据杜艳艳[ 6 ]的研究总结,1996~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72. 5倍,即从0.017亿hm2 增长至1.250亿hm2。
截至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了8亿hm2,距首次突破4亿hm2大关仅相隔3年时间。
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6个增加到25个。
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
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0.658亿hm2,占总面积的53%;玉米种植面积0.373亿hm2,占总面积的30%;棉花种植面积0.155亿hm2,占总面积的12%;油菜种植面积0.059亿hm2,占总面积的5%。
国际农作物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报告[ 7 ]中,指出转基因作物在1996年至2009年期间在全球产生了大约650亿美元农业经济收益,其中44%是由于减少生产成本(耕犁更少、杀虫剂喷洒更少以及劳动力更少)的收益,56%是由于2.29亿吨可观的产量收益。
2010年转基因种子的全球市场价值为112亿美元,商业转基因玉米、大豆以及棉花产品的价值约为1500亿美元。
种植转基因作物产生了显着的效益,此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贫困和饥饿、减少农业的环境影响、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所以,转基因作物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受到更多的农民的信任,得到更广泛的种植使用。
2 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研究2.1 抗病基因的研究1986 年,美国Beachy 研究小组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CP) 导入烟草,培育出抗TMV的烟草植株, 开创了抗病毒育种的新途径。
[ 8 ]此种途径就是将一种或几种具有某种抗病能力的外源基因,导入目的作物的基因内,从而使得作物能够在生长中,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能力,相当于是给该作物打了相关疾病的疫苗。
如王振宇等[ 9 ]的研究,通过实验得知几丁质酶( Ghi) 和β-1, 3 葡聚糖酶( Glu) 这两种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结合在一起有互补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抑制真菌的生长。
于是实验员就在早熟棉中导入转双价抗病基因( Glu 和Chi ) 棉花,种植观察发现,此种棉花具有良好的抗枯、黄萎病的性能。
在抗病毒的基因工程方面, 国内也取得了很好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来自天蚕蛾的抗菌肽基因, 目前抗菌肽基因已经供给国内10 多家研究单位, 进行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细菌性溃疡病、桑树和桉树青枯病、樱桃根肿病等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
北京大学克隆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等中国株系以及水稻矮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
此外, 国内一些研究单位还获得了抗环斑病毒(PRSV) 的番木瓜,抗黄矮病和黄花叶病毒的小麦等抗病毒病的基因工程植株。
[ 10 ]2.2 抗虫基因的研究农作物种植的一大困扰就是虫害,农药等除虫方法对环境伤害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究不容忽视。
1987 年Vaeck 首次将苏云金杆菌(Bt) 毒蛋白基因导入烟草中得以表达, 获得了抗天蛾的转基因植株。
随后Bt 毒素基因相继被转化到棉花、水稻、玉米等50 多种植物中获得的植物。
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虫性。
[ 11 ]抗虫基因有两类: (1) Bt 杀虫蛋白基因, 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 现已导入棉花、玉米、水稻、烟草、番茄、马铃薯、胡桃、杨树、落叶松等; (2)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可抑制蛋白酶活性, 干扰害虫消化作用而导致其死亡, 是植物对虫害的自卫反应, 主要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琉基蛋白酶抑制剂、天门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 12 ]我国转CpTI 棉花的研究已开展多年, 并先后获得了转CpTI 基因和转Bt + CpTI 双价基因棉花,[ 13 ]并开始了商业化生产。
另外, 外源凝集素基因(GNA) 也至少在油菜、西红柿、水稻、甘薯、甘蔗、向日葵、烟草、马铃薯、大豆和葡萄等10 种植物上获得了表达, 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
[ 14 ]2.3 品质改良基因的研究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作物品种改良可以开发出具有人们所需营养成分的食品,品质改良主要涉及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淀粉和其它多糖化合物以及脂类化合物的组成。
许多此类作物如富含蛋氨酸的转基因烟草、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转基因水稻、月桂酸含量高达40%的转基因油菜都相继成功, 有的已进入大田试验。
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蔗糖含量的玉米、低尼古丁含量的烟草均已育成。
此外欧洲科学家已培育出米粒中含丰富维生素 A 和铁的转基因水稻Zeneca 公司和伦敦大学的研究小组也成功开发出番茄红素含量较高的转基因番茄。
在国内张宪银等[ 15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球蛋白基因导入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在后代中稳定遗传, 高越峰等[ 16 ]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其赖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转基因作物的相关问题3.1 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用安全是作物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人们对食用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最为关心。
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1)外源DNA自身毒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转基因过程中转入DNA固有毒性的威胁得到广泛的关注。
但是转基因作物的食用性,加工方式,加工过程,能使转入基因DNA产生一定的降解,这样影响危害就会有效减少。
如在饮食中每天进食0.1-1.0g的DNA 物质,只有0.1-1.0 mg是转基因的DNA 物质,并且DNA没有直接的毒性[ 17 ]。
(2)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毒性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毒性物质的产生有以下原因:提供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转入作物后,产生有毒物质;新基因的转入使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 18 ]外源基因的产物不是受体物种中原有的成分,不存在天然的降解代谢循环,造成积累,或异常降解,可能产生具有毒性的产物;转基因过程中,插入基因的不稳定性、基因沉默、代谢途径改变等一系列效果,造成毒性物质产生。
[ 19 ]转基因生物所引起风险的广泛性、潜在性、不确定性、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如何正确评估,安全使用转基因生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环境和健康的中心议题。
3.2 选择标记基因造成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常见的选择标记基因如对抗生素类、除草剂类和抗虫剂类具有抗性的基因。
选择标记基因引起的最大的争议就是转基因逃逸问题,如具有除草剂抗性的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可能会飘落到杂草或近缘野生品种上,使之具有除草剂抗性;抗生素类选择标记基因有可能会转移给胃肠道微生物,影响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目前,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都要求必须做到无标记基因,但人们仍担心选择标记基因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赵德刚等[ 20 ]研究的一种“ 外源基因清除” 技术,为解决转基因植物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3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危险转基因作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种植单一化的转基因作物势必会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品种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原有的生物生态系统失衡。
另外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品种单一,降低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对于突发性的病虫害、环境胁迫,可能造成粮食作物不可逆转的减产。
如70年代,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稻田发生草病毒,幸运的是发现了1 个品种对这种病毒具有抗性。
[ 21 ]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是无法预知,如植入抗虫基因的农作物会比一般农作物更能抵抗病虫的袭击,这样转基因作物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
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存在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其毒性对非目标生物产生直接影响。
如李桂林等[ 22 ]研究报告显示,“B t 玉米” 就可潜在地危害摄食马利筋叶的大斑蝶幼虫;二是通过食物链对非目标生物产生间接影响,王月丹等[ 23 ]认为Bt毒素会在食物链中得到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