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监管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监管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监管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环保意识的增强,转基因食品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食品的产量和品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

本文将就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监管进行探讨。

一、转基因技术的现状转基因技术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目前,已经有超过30个国家在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种植。

在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中,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和欧洲,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占据了转基因种植面积的绝大部分。

同时,转基因农产品由于其优越的生长特性和产量优势,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目前,在中国境内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玉米、大豆等几个品种。

而在食品方面,许多品牌已经推出了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油菜籽等,几乎所有的转基因产品都以非食用转基因为主,食用转基因是非常少的。

但是,由于转基因技术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其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转基因技术的监管措施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许多国家也建立了特定的监管措施,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如下:1.严格的食品标示要求:欧洲、澳大利亚等国要求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必须用“非转基因”标志识别;中国实施的是“中国食品安全生产标识”,要求对带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必须标注。

2.转基因食品审批制度:美国、中国等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批非常严格,必须经过专业部门的审批后才能上市。

3.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和农业组织等国际组织都有对转基因食品的标准。

4.生产工艺的监督: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转基因食品生产,生产工艺一旦被认定存在问题,就不允许上市销售。

但同时也有一些质疑,认为现有的转基因技术监管措施存在缺陷,比如审批流程过长、监管机构不足等。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我查阅了有关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有关资料,大多数的资料都偏向于转基因技术与食物的联系。

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人类应对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挑战的能力。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虽然中国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但仍然面临粮食安全的巨大挑战,而生物技术为粮食增产带来新机遇,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是大势所趋。

尽管袁隆平发现了水稻杂交技术,但在转基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生物技术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科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无论如何不能落后,更不能放弃。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在弊的方面,人们,媒体与国家等都相当关注。

转基因生物本身是否对生态环境不利?(有杂种优势和多样性被破坏)对人类的健康是否产生不利?(因为含抗生素基因)产生的我只是否是过敏物质,是否会产生生物毒素??而在利的一面,在大量的资料研究文字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 进行转基因的物种,只是插入小部分其他物种的基因,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该物种的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 对于可能产生类似超级杂草的物种从而威胁环境,我们应该看到,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其传播的范围和存活时间都即为有限,不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

3 对于转基因作物其可能带有的毒性从而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的问题,至今只在高浓度的实验条件下出现,未在自然界发现。

而科学家对于转基因作物的实验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发现对环境和其他物种产生危害,即会销毁。

综上,转基因技术的产物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是站不住脚的。

在权衡利弊,在发展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应加强原始科学和技术创新,改变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方面跟踪研究的局面,通过加强转基因安全性研究、加强科普宣传及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来打消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

用科技的力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展望1. 引言1.1 转基因作物的定义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将外源DNA或RNA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以实现目标基因的转导和表达,从而赋予植物新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具有抗虫、抗病、耐逆、提高产量等优点,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转基因作物的开发贯穿了整个农业生产领域,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多个品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的作物,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效解决人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转基因作物的相关研究中,基因检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检测和验证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可以确保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防止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快速准确地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为转基因作物生产与监管的基础。

1.2 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快速检测技术在转基因作物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转基因作物种类的增多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需要对市场上的食品和农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样品进行高效筛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对监管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监管部门需要对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进行监测和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法规标准。

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快速准确地对样品进行检测,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工作者需要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鉴定和分析,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

快速检测技术在转基因作物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用将为消费者、监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带来诸多好处和便利。

2. 正文2.1 转基因作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目前,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传统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主要依靠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质检测,这些方法虽然准确,但耗时较长且操作复杂。

2024年转基因作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转基因作物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转基因作物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基因组,将外源基因引入植物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和功能的作物。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2024年转基因作物市场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前景。

转基因作物市场概述近年来,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转基因作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涵盖了多种农作物,如大豆、玉米、棉花等。

根据统计数据,转基因作物的全球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呈现出增长态势。

影响转基因作物市场发展的因素技术进步与创新转基因作物市场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科学家们通过引入耐虫、耐草药和耐旱等基因,使转基因作物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抗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政策法规不同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政策法规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一些国家支持和鼓励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销售,而另一些国家对转基因作物采取限制甚至禁止的政策,导致市场在不同国家之间呈现不平衡状态。

公众认知和接受度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是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风险存在争议,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持怀疑态度,对其产品表示抵触。

而另一些消费者则对转基因作物持支持态度,认为其具备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转基因作物市场前景展望转基因作物市场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推动下,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转基因作物的高产和抗性特点将成为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

同时,随着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视,转基因作物也将在农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结论转基因作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不平衡态势。

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作用将决定转基因作物市场的未来。

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估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风险,并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以推动转基因作物市场的健康发展。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风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风险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风险转基因技术,即将某些特定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中,则可
能产生更具优越性质的新品种。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巨大,包
括解决人口增长和粮食短缺等问题,但也存在风险,要慎重对待。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传统的杂交育
种需要长时间进行选择和试验,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应用一些高
效率的方法,例如将耐旱、耐病以及增加产量的基因加入到作物中,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这种方法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实用,
帮助许多农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

其次,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动物的生产效率。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使其对疾病更加耐受,并提高它
们生产高质量肉类或奶制品的效率。

这种技术在食品产业中也有
很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风险。

细心人们可以发现,一些人也
担心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尽管至今尚未发现任何直接结果,但仍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据称,转基因作物生产中使用的杀
虫剂和除草剂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许多人
觉得应该放弃转基因技术的原因之一。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难免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如果有转基因作物的不慎流入自然环境,就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大量不可修复的损害。

综上,尽管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所带来的风险。

我们应该负责任地规范和使用转基因技术以及审慎地考虑其应用对环境和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全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及市场规模

全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及市场规模

全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及市场规模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以改善其生长特性或增强其对害虫、病原体和除草剂的抵抗能力。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种植广泛,并成为解决全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之一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及市场规模:截至202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9亿公顷。

其中,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棉花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三种转基因作物。

美洲(北美和南美)是转基因作物种植最为集中和广泛的地区,其种植面积占全球的60%以上。

此外,亚洲和非洲也是重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区域。

根据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的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规模估计超过1500亿美元。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及市场规模: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之一、截至2024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多万亩(约合3333万公顷),位居全球第三、转基因棉花是我国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约合2000万公顷)。

此外,我国也大量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水稻等作物。

转基因作物在我国市场的规模庞大。

据中国农业部统计,我国转基因作物的销售收入在近年来稳步增长,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为我国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然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和我国种植也面临一定的争议和挑战。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可能引入新的过敏原或毒素。

此外,遗传资源的保护、基因漂流以及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讨论的焦点。

因此,有关转基因作物的监管、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制度建设都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全球及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广泛且市场规模庞大。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然而,对于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评估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研究和制度建设,以确保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作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如何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持农作物的高产和品质成为了当代农业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转基因技术,一种可以改变农作物基因组成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转基因作物是指人为将外源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以改变其基因组成,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性能。

转基因作物改进了植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药性等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转基因作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好处。

例如,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等虫害,不仅增加了玉米产量,还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转基因水稻也能够增加水稻植株的抗性和耐盐碱性,使其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有限的耕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人为操纵了植物的基因,转基因作物也被认为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

虽然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没有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这种技术的风险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需要科学家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一些新的技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为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切除或修改某个基因,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基因编辑更为安全,也更为可控。

不仅如此,基因编辑还可以通过人为改变植物的基因组,实现更多元化的农作物品种。

此外,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还注重了将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与疾病、营养等方面进行关联,进一步增加作物的使用价值。

例如,通过修改某个基因,科学家成功地让作物中产生更多的维生素A,从而减少视力丧失病例,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虽然转基因作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但是在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下,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将不断拓展,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便利。

农作物基因改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作物基因改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作物基因改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章:引言与背景农作物是人类食物与生计的重要来源,而基因改良则是一项对农作物品质与产量进行改进的技术。

基因改良通过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可以为农作物引入新的基因,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以及增加营养价值,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粮食需求。

本章将介绍农作物基因改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基因改良的方法2.1 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是指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亲本杂交与后代选择,逐渐改进农作物种质。

这是一种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方法,但仍然是农作物基因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指通过切割与重新组合DNA,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植物的细胞中。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改良农作物,引入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等特性的基因。

第三章:农作物基因改良的现状3.1 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具有新特性的农作物品种。

目前,转基因作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包括玉米、大豆、棉花等多个作物品种。

转基因作物的应用使得作物具有更高的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以及提高了产量。

3.2 遗传编辑技术的突破遗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方法,可以精确修改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从而实现对作物基因的快速改良。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点,正在成为农作物基因改良的新趋势。

3.3 现代遗传标记与选育方法现代遗传标记与选育方法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来提高育种效率与精确性。

这些方法可以鉴定与筛选具有优良基因型的个体,并在育种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第四章:农作物基因改良的发展趋势4.1 抗病虫害及耐逆性的改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的不断演变,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与耐逆性成为基因改良的重点。

未来,将继续研发具有更高抗病虫害能力与耐逆性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4.2 营养改良与粮食安全营养改良是指通过基因改良技术提高农作物的营养价值,满足人类对多样化、均衡饮食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与建议1. 引言1.1 转基因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是指在实验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修改和改良,以达到改善生物体性状或者培育新的特性的技术。

转基因技术可以促进物种进化,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抗逆、抗病等特性。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的剪切、插入、改组等方法,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短、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中国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转基因技术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转基因技术也为中国农业带来了一些争议和挑战,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道德性、生态性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

如何在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农业产能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供应链条不完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结构偏向传统、农业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仍待解决。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未能有效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应、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 正文2.1 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转基因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正逐渐取得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两大领域。

作物方面,转基因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改良。

通过转基因技术,这些作物可以得到抗虫、抗病、耐旱等特性的改良,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植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学家们也开始探索着如何改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植物基因工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技术来改变植物的基因,以达到改善其生长和发育的目的。

在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主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剪接技术来实现对植物基因的改变。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目标基因从一种生物体中剪切出来,然后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其插入到另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

利用转基因技术,人们可以向植物中添加或删除特定的基因。

比如,利用这一技术可以为植物增加自身抵抗病毒、害虫等的能力,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基因剪接技术则是指通过改变基因内部的结构,对基因的表达进行改变。

通过基因剪接技术,人们可以改变植物基因的表达方式,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比如,可以利用基因剪接技术改变植物的花期、种子大小等,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在研究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该技术既有好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虑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和环境风险,以及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疑虑和担忧,相关部门对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和生产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应用前景尽管植物基因工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但其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未来,植物基因工程将有望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改良植物品种。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发出更具抗性、产量更高的植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人们可以通过将特定的基因转入到植物中,让其吸收和分解有害物质,从而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和空气质量。

三、研究生命科学基础问题。

通过研究植物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生命物质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3年转基因作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转基因作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转基因作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整,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改良品质、抗虫、抗病、耐逆性等目的。

转基因作物行业市场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转基因作物作为一种提高生产力和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其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69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579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规模将达到2,296亿美元。

二、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和南美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地区。

北美市场以美国为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40%左右。

南美市场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5%左右。

这两个地区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之所以较大,主要是由于其农业发展水平高、科技水平先进以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政策相对开放等因素的影响。

三、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是主要品种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是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也是市场份额最高的品种。

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等领域,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以及动物饲料领域。

这两种作物具有高产、抗虫、抗病等特点,广受农户和食品加工企业的青睐。

四、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是关键转基因作物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国际公司包括孟山都、拜尔、澳洲种植技术公司等,在基因改造、品种开发、生产技术等领域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技术创新是转基因作物行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品种的稳定性、性状的改良以及研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的新品种,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五、市场监管和消费者认知是挑战虽然转基因作物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改善农作物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特殊性质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市场监管和消费者认知是转基因作物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转基因种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中国转基因种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中国转基因种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2021年中国转基因种子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显示,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是遗传学与基因技术发展的产物。

本质上,不同育种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对生物进行基因重组而获得优良的形状,驯化、人工选育、诱变、杂交、转基因等方式都改变了生物基因组的构成。

根据特性,可以把转基因性状分为输入性状、输出性状、增值性状三类。

转基因性状中国是人口大国,尽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总体保持增长,但现阶段仍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推进转基因种业发展,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势所趋。

2011-2021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增速2011-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增速根据中国现行种子法规定,转基因种子上市前需要经历安全正式获批及种子审定上市两个阶段。

目前,中国已有多个转基因领域企业研发的生物品种接连获得农村农业部安全证书,标志着转基因种子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已获得农村农业部安全证书的相关转基因企业2019年下半年以来,转基因相关的利好政策/事件层出不穷,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020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要点、2020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把中国转基因的研发、推进、监管、技术保护都提升到了崭新的高度,市场将会逐步接受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种业崛起在即。

中国转基因种业相关政策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出厂端规模为6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85。

9亿元。

2020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出厂端规模为8。

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3。

6亿元。

2016-2025年中国转基因玉米出厂端规模及预测2016-2025年中国转基因大豆出厂端规模及预测。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转基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转基因技术(Genetic Modification,GM)是指将外源基因或某些基因部分导入特定组织或细胞,从而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该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影响大自然的过度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转基因食品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反对。

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

一、转基因技术的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目前转基因食品具体有:玉米、大豆、棉花、番茄、马铃薯、烟草、花生等多种作物。

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植物更加耐旱、耐寒、抗虫、抗菌等,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此外,转基因技术在医学和生物科技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更加安全的疫苗,可以使基因缺陷症状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

二、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尽管转基因技术在功能和性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对大自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由于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增加连锁反应和暴力的概率,甚至带来未知的风险。

其次,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就目前来看,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类安全的和健康的影响还不明确,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此外,由于种植转基因作物增加了对化学农药和肥料的需求,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三、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尽管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未来该技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新型转基因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例如利用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先进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编辑基因,使其不受杂交的影响,从而实现独立的种植和繁育。

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还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我们也可以在面对各种疾病和不良环境因素时,生产出相应的医疗产品。

比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更加安全的疫苗、肝素、胰岛素等,来满足人们对医疗产品的需求,减轻疾病带来的危害。

我国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N o n g j i n g l u n t a n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转基因技术也同样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转基因引起了全球对它的关注,现在转基因作物已经在很多国家地区进行种植,其优点非常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资金的投入,有利于保护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粮食的供给等等。

但由于科学工作者过度关注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而忽略了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进行普及和传播,导致社会上广大群众对它也存在一些误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转基因技术的传播,推广和普及。

转基因的概念及与以往相关技术的异同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得益于育种技术,大大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早在 年以前,人类就知道保存优良种子,以利于下一年进行播种,收获好吃的粮食,这就是育种的最早开始。

世纪,人们又慢慢发现杂交育种的优势,开始将两个优良的种子进行杂交,从而创造出新型作物品种。

转基因作物育种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从这种育种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杂交育种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进行聚合,选择育种则是作物性状基因自然突变,诱变育种则是人们对于突变基因进行选择。

而转基因技术实现了高度的基因整合,并且是大范围内的整合优良基因,实现转基因作物的发展。

传统技术只是实现了近缘属种之间的基因转移,而如今随着作物的育种目标提高,优质的种子资源越来越匮乏,品种的更换周期也逐渐缩短,传统育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要求,转基因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实现了更加高效,更加快速的把目标基因导入作物中,可以这样说,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更好传承和发展。

加强转基因科普宣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资源越来越少,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提高我国农业收益,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同时注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大转基因技术的运用,种植转基因作物,这样不仅有利于响应我国制定的转基因政策和绿色创新理念,更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不足之处。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

1.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答: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的品种改良是当前小麦育种的一个新方向。

其主要手段是利用生物及物理化学等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以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对于小麦的遗传转化已发展的方法主要有PEG 法、电激法、离子束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及农杆菌介导法等,转化的基因也从最初的报告基因扩展到抗病虫害基因、抗逆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品质相关基因等。

作物转基因育种和常规育种相比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因为它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育种的基因来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工合成),而且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的遗传改良,更为重要的是抗病虫等转基因育种的发展将有效减轻农田的环境污染。

未来几年,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目前,国内仍以花粉通道法为主进行小麦转基因研究,但是由于花粉管通道法的遗传转化的效率还较低,而且外源基因整合的随机性很强等明显的缺点还是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基因枪法的不足是成本昂贵、转化率因受体材料基因型不同变化较大、外源基因拷贝数高,而且转基因时插入片段的确定性较差。

农杆菌介导法也因为受基因型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小麦转化中效率较低,转基因的方法还不够成熟。

在组织培养方面,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还比较困难,实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这也是限制小麦转基因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看,农杆菌介导法小麦转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初步进展,而且其发展速度很快,未来几年内关于农杆菌介导法小麦转基因的研究将会迅速增加。

不过,以花粉管通道法和粒子束介导法为主的DNA直接转化技术在近几年内将仍占主导地位。

(2)小麦转基因育种的功能基因还非常有限,可用于小麦转基因育种的功能基因,特别是控制小麦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还非常有限,这是限制小麦转基因育种发展的主要因素。

比如抗虫转基因育种中,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是Bt 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外源凝集素基因等非常有限的几种;改善品质的基因目前仍主要局限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等有限的范围内等。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转基因技术,又称遗传工程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变生物中的基因,达到改变其生长发育,产生新的生理功能,甚至改变其基本结构的目的。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构成来提高农作物品种的产量、抗病能力和耐逆性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也在逐步完善与深化。

本文将详细探讨现在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1.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对基因组DNA序列进行精准修饰,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目的。

现代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有CRISPR-Cas9、ZFN、TALEN等多种技术。

其中,CRISPR-Cas9近几年来因其高效、简便、精准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将优异的抗病品种的基因编制到普通农作物上,实现抗病、抗旱、耐潮、抗寒、产量等多种课题的解决。

2.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基因组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特定生物的基因组DNA序列和功能以及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现代遗传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而生物信息学则是基因组学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模拟等活动。

现在,植物生物学家们通过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加速了对植物基因组数据的研究分析,为改善植物转基因技术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

3. 基因编辑与重组技术的结合在将传统的基因重组(例如外源基因工程技术)与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后,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和可靠地将特定基因编入目标物种的基因组DNA中。

已有研究表明,基因编辑与转基因结合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目标植物抗病、抗虫、产量等方面的特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虽然植物转基因技术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

1. 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转基因技术未来的发展需要注意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随意改变作物种类与结构,也不能滥用转基因技术对农药、化肥等的依赖。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一、本文概述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生物科技,自诞生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这项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赋予其新的性状或特性,以实现农业增产、抗病、抗虫等目的。

然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日益显著。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视角,进一步推动社会对转基因技术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决策。

二、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转基因技术,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或基因修饰技术,是一种能够改变生物遗传信息的先进科技。

其科学原理主要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基因重组技术,通过人工方式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中,或者对原有基因进行修饰、删除,以实现对生物遗传特性的定向改变。

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目标基因的获取、载体的构建、基因转移、受体细胞的选择与培养以及转基因生物的鉴定与筛选。

科学家需要从特定的生物体中获取所需的目标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抗病虫害能力、环境适应性等特性。

然后,他们将这些基因与适当的载体(如质粒、病毒等)结合,构建出转基因载体。

接下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转基因载体导入到受体细胞(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或微生物细胞)中。

在这个过程中,载体上的目标基因会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变其遗传特性。

经过适当的选择与培养,这些受体细胞将发育成为转基因生物。

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对转基因生物进行鉴定与筛选,确保它们具有预期的遗传特性。

这些特性可能使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更高的产量、更优质的营养成分等,也可能使转基因动物或微生物具有特定的生产或研究价值。

转基因技术为现代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与此它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物安全、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问题的讨论。

我国农业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我国农业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我国农业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1. 引言1.1 转基因技术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变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技术。

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或生物体中,来增强其生长速度、抗病性、耐旱性等特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

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精准改良,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作物中加入抗虫抗病基因,使作物更加耐病虫侵害,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还可以节约耕地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但同时也需要严密的监管和安全控制,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2 我国农业现状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过剩,农民收入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农业面临着土壤污染、水资源匮乏、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这些挑战。

农产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药残留、地沟油等问题频发。

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面临着人才缺口的困扰。

我国农业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2. 正文2.1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通过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基因改良,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耐虫性等特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改良。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植物基因中加入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基因,使作物在遭受病虫危害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并减少农药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作者:康国章李鸽子许海霞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2期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作物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在降低资源投入、保护环境安全、保障粮食供给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已成为现今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生物技术。

本文着重阐述了转基因的概念及其与以往相关技术的异同、现今应用程度、不同时期的转基因方法、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转基因的管理政策及加强科普宣传的重要性等方面,以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转基因技术、更加科学地对待转基因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转基因;概念;发展历程;管理政策;科普宣传中图分类号 S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027-03Abstract Transgenic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crop molecular biology,and plays important and potential roles in reducing the inpu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protecting environmental safety,ensuring food supply,etc. This paper introduced its concept and differences from other crop breeding technologies,present utilization,its methods,its development history during China,its strict management policies,the importance of its popular science propaganda,etc,in order to help public peoples deeply understand transgenic technology,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future.Key words crop;transgenic;concept;development history;management policies;popular science propaganda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一些国家大面积种植,在降低资源投入、保护环境安全、保障粮食供给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1-2]。

但是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它带来了全球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系列转基因的突发事件,造成公众对转基因产生误解,这可能与科研工作者注重转基因研发工作,而忽视转基因技术的信息传播与普及推广有关。

因此,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学普及。

研究生是科研人才的最主要后备军,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研究水平内容的持续深入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分子生物学在作物学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3-4]。

河南农业大学拥有河南省高校唯一一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2010年以来,作物分子生物学已成为该校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学位课程。

转基因是作物分子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研究基因功能、创制优异作物种质资源等的重要手段[5-6]。

近年来,笔者一直担任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研究生的作物分子生物学课程,围绕其中重要的转基因内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讲授,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在研究生授课中教学内容,介绍了我国转基因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以提高人们对转基因的认识与了解。

1 转基因的概念及与以往相关技术的异同在农业领域,育种技术推动了农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其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在5 000年以前,人类已开始有意识将当年收获的最好种子保存,用作翌年进行播种,开启了选择育种的历程。

18世纪中期,人们发现杂种优势的优点,开始将2个性状优良的品种通过杂交创制新品种。

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4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物理(辐射等)、化学(诱变剂等)手段诱导作物种子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理想的作物新品种。

1973年科学家科恩和博耶将遗传物质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以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开始在农业、医药、食品、能源和环保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转基因作物育种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作物育种新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杂交育种是优良性状基因的聚合,选择育种是性状自然突变基因的选择,诱变育种是人工对突变基因的选择[7-8]。

转基因技术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基因整合,与传统技术只能在近缘属种间实现基因转移不同,特别在现今作物育种目标越来越高,而作物种质资源范围越来越窄、品种更换周期越来越短的局面下,转基因作物育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9-10]。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转基因现象,如农杆菌可以将自身的基因转移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稳定的遗传表达,只不过发生频率很低。

在转基因中,人们可以广泛应用这一原理,高效、快速将目标基因导入到作物中[11]。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传统育种技术的继承与发展。

2 目前转基因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程度1994年,转基因延熟保鲜番茄进入美国市场开始销售,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种植面积为170万hm2,此后发展极为迅速,经历了1996—2014年连续19年的快速增长,已成为现今世界上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

2014年全世界有8个发达国家和20个发展中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达1.815亿hm2,2015 年种植面积为1.797亿hm2,较2014年减少了约1%,但这一波动主要是由于粮食低价格因素所导致。

20年来,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累计达到20亿hm2。

其中,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排在前4位,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亿、6亿、3亿、1亿hm2。

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排在前5位,2015年这5个国家转基因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 090万、4 420万、2 450万、1 160万、1 100万hm2。

自转基因技术商业化种植以来,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

2015年,美国约94%的棉花、94%的大豆、92%的玉米均是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也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减少虫害问题,降低农药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2015年,我国的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为370万hm2,主要种植棉花、木瓜和杨树,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未种植转基因品种。

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主粮的基本自给,但农产品缺口较大,而进口的大多数粮食作物(玉米、大豆等)以转基因为主,成为转基因粮食产品的消费大国。

以玉米为例,2013年和2014年我国玉米籽粒进口量分别达到326.42万t和259.90万t。

而阿根廷、巴西、美国等粮食出口国种植的玉米等基本都是转基因品种,因此,我国进口的玉米只能是转基因产品,这些进口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其他工业用途。

另外,我国消费了全世界大豆产量的1/3,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进口的65%,其中90%以上为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油等产品。

3 转基因技术发展历程转基因技术最初所采用的载体大多含有筛选标记,以利于转化后代的鉴定以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体。

但筛选标记基因存在于转化体的基因组内,从而引发了转基因植物安全的许多问题,诸如筛选标记基因可能具有潜在毒性和致敏性,并有可能漂移到其他生物体中威胁环境生态安全,这也是人们对转基因安全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为降低转基因所带来的风险,随后人们采用共转化法、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转座子系统、同源重组法和多元自主转化载体系统等方法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

但这些方法筛选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且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自2013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基因组编辑技术其中的一种——CRISPR-Cas9(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应用于主要粮食作物以来,转基因技术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

这种技术可预先确定切割DNA位点,精确地插入突变或者在基因组的最佳位置改变单核苷酸从而使表达最大化。

与传统常规育种方法和转基因方法相比,它主要存在着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精确性,能精确控制单个或多个基因,其产品与自然突变无差别;二是可监管,它的产品适用于科学的、符合目的的和适当的监管,这与以前的转基因作物的严格监管有很大差异;三是快速,基因组编辑技术所获得的产品时间长度远小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四是低成本,由于改良作物的速度更快以及监管更简化,基因组编辑所需总成本远低于传统的转基因方法。

该技术在近年来油菜、玉米、小麦、大豆、水稻、马铃薯、番茄和花生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作物种质新资源创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被《Science》杂志社评为2015年度“最杰出的新革命”。

美国农业部认为只要基因编辑作物中不含有来源于植物害虫的DNA,则不认为其是转基因作物。

一向对转基因技术保持有极其苛刻的监管制度的欧盟国家瑞典近期公开表示,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组编辑得到的植物不属于欧洲对转基因的定义范畴。

4 我国转基因的发展历程我国转基因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历程。

1986—2000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内地主产棉区棉铃虫连年大暴发,导致整个国家出现“棉荒”,使我国棉花生产不仅遭受巨大损失,而且过量使用农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我国开始追踪世界转基因科技前沿,鼓励模仿世界先进技术。

这一阶段中,转基因棉花开始应用于生产,但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水稻等食用主粮作物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这一阶段中,转基因技术逐步引进国内。

2001—2009年为第二阶段,我国转基因研究开始从局部自主创新迈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

2009年,转Cry1Ab /1Ac融合基因的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两者均为华中农业大学研发)、转植酸酶PhyA2基因的BVLA430101玉米自交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奥瑞金公司联合研发)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转基因主粮产业化提上议事日程。

转基因的风险不确定性逐步受到公众关注,政府开始全面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严格审批流程。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开始启动,“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转基因作物发展方针逐渐明确。

2010—2013年为第三阶段,上述转基因3个安全证书发放之后,围绕转基因安全性、主粮化等形成了激烈的争论。

支持人士强调转基因的安全性,强调不发展转基因技术,中国会在国际竞争中落后;而反对人们则认为“我不关注你是否会落后,我只关注我是否健康,而且关注我的子孙后代是否健康”,这些舆论导向不利于转基因的后续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