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胬肉――肉芽组织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二、治疗(一)内治总则――消、托、补(二)外治法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4、掺药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第三单元无菌术1、消毒――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2、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应距切口周围(15cm)3、手术室的面积应为(24-40平米)4、手术室的湿度一般为(48%)5、灭菌――杀灭芽孢类微生物第四单元麻醉一、麻醉方法1、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2、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非吸入性麻醉)3、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4、复合麻醉二、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目的:1、减少病人精神紧张;2、使麻醉过程平稳3、增强麻醉效果4、减缓病人疼痛感(二)麻醉前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类(地西泮,咪达唑),丁酰氨类,吩噻嗪类2、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3、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镇痛新4、抗胆碱类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胺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6、防治恶心呕吐药:丁酰苯类药,胃动力,抗胆碱药7、预防误吸及其危害药:H2受体阻滞剂三、局部麻醉1、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达克罗要,布比卡因2、不良反应的处理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目的:延缓药物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局麻前给巴比妥类药目我:减少局麻药中毒出现中枢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或安定四、椎管内麻醉1、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适应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下肢手术;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并发症:术后头痛;腰背痛;尿潴留;下肢瘫痪2、硬膜外麻醉适应证: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手术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并发症:血压下降,咀嚼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五、气管插管1、经口明视插管:用于除口腔、咽腔手术之外的病人2、经鼻腔明视插管法:主要用于口腔、颌面、咽腔手术病人3、经鼻盲探插管:张口确实梭,喉镜难以置入并呼吸道管理的4、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部分张口困难;呼吸道部分梗阻;颈部强直,颈椎骨折、脱臼等颈部活动受限者;颈斑痕挛缩面严重影响抬头活动者;喉结过高,颈部粗短,下颌退缩等5、清醒气管内插管:不能耐受较深麻醉,但必须要控制呼吸或人工呼吸者;消化道梗阻或饱食者;颅脑、开胸等针麻手术6、双腔支敢管导管(DLT)插管术:"湿肺"全麻;开放性肺结核其分泌物有扩散感染能力者;支气管胸膜瘘,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者;近期有大咯血者。
中西医结合外科考试参考资料大纲(正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正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2、熟练掌握现代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及重症监测等;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疗学等知识;6、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等知识;7、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8、掌握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9、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等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切实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2、掌握普通外科专业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主动应用于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3、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4、了解与普通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运用方法;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发生原因、早期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后状况,能够正确制定随访方案;6、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危重患者的监测手段、抢救和综合治疗原则,熟练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7、熟练掌握普通外科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和综合治疗原则;8、表述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感染性疾病、器官功能康复、重症疾病中临床运用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9、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误诊、误治原因,能够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10、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常见副作用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1、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少见病、罕见病和疑难病症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12、熟悉现代普通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适应证、禁忌症、操作要领、结果判定、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13、了解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内镜外科的基本原理、治疗措施和操作原则;14、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操作原则;15、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疼痛治疗原则和手段;16、了解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常用药物的药理及药代动力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学大纲

绪论目的要求【熟悉】明清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术流派及主要成就。
【了解】外科学范畴、简史、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了解外科学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它性质的疾病。
2.了解外科学简史:华佗的麻沸散、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第一部病原病理学专著——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用葱管导尿薛己的《外科枢要》第一次详细地记述了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和预防;《疬疡机要》是中医学第一部麻风病专著汪机《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
3.了解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学习方法: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正确的学习方向、练就扎实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基本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正确的手术观,勇于创新中西医结合外科的理论,正确运用手术这一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4.熟悉明清中医外科学三大学术流派及主要成就: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全生派——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外科证治概论第一节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目的要求【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释义。
【了解】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与疾病命名。
教学内容1.了解历代外科代表著作、作者及主要成就,例如:元朝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逐渐分立外科与伤科;明代汪机著《外科理例》,明确肯定外科的含义。
2.了解传统中医外科与现代外科的区别。
现代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而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
传统中医外科的范围以病位区分于内科,而现代外科的范围以治疗方法(是否以手术疗法或手法治疗为主)区分于内科。
3.掌握疡、疮疡、肿疡、溃疡的定义与鉴别;掌握痈、有头疽、发的定义与鉴别;掌握疖、疔的定义与鉴别;掌握无头疽、流注的定义与鉴别;掌握丹毒的定义;掌握走黄、内陷的定义与鉴别,有头疽的不同阶段,又分别称为“火陷”、“干陷”、“虚陷”;掌握痔、漏、肛裂、脱肛、锁肛痔的定义;掌握瘿、瘤、岩、失荣的定义;4.熟悉瘰疬、流痰、结核的定义;熟悉疫疔、烂疔指现代医学烈性传染病;5.了解肛门周围痈疽的定义;了解以风、毒、痰命名的疾病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症状学细目一: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伴随症状细目二:头痛细目三:胸痛要点:1.头痛的病因2.头痛的问诊要点要点:1.胸痛的病因2.胸痛的问诊要点细目四:腹痛要点:1.腹痛的病因2.腹痛的问诊要点细目五:咳嗽与咯痰要点:1.咳嗽的病因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细目六:咯血要点:1.咯血的概念2.咯血的病因3.咯血的问诊要点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细目七:呼吸困难要点:1.呼吸困难的概念2.呼吸困难的病因3.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4.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细目八:发绀细目九:水肿要点:1.发绀的概念2.发绀的病因3.发绀的临床表现4.发绀的问诊要点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3.水肿问诊要点细目十:恶心与呕吐要点: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一:呕血与黑便要点:1.呕血与黑便的概念2.呕血与黑便的病因3.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二:腹泻要点:1.腹泻的概念2.腹泻的病因3.腹泻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三:黄疸2-1各型黄疸的病因要点:1.黄疸的概念2.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2各型黄疸的临床表现2-3各型黄疸的实验检查特点细目十四:皮肤黏膜出血要点:1.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五:抽搐要点: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六:意识障碍2-1嗜睡的临床表现2-2昏睡的临床表现2-3昏迷的临床表现要点:1.意识障碍的病因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2-4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2-5谵妄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第二单元问诊要点:1.问诊的方法2.问诊的内容第三单元检体诊断细目一:基本检查法2-1触诊的方法要点:1.视诊的适用范围2.触诊2-2各种触诊方法的适用范围3.叩诊3-1叩诊的方法3-2叩诊的注意事项3-3常见叩诊音的出现部位4.听诊的注意事项5.嗅诊时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1.体温要点:1-1体温的测量方法1-2各种测量方法的正常值2.脉搏2-1脉搏的检查法2-2成人脉率的正常值2-3成人脉率变异的临床意义3.血压3-1血压的测量方法3-2成人血压的正常值3-3成人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4.发育4-1发育的确定方法4-2发育确定的临床意义5.体型5-1体型的确定方法5-2体型确定的临床意义6.营养状态6-1营养状态的分级6-2常见营养异常的原因7.意识状态7-1意识状态检查法7-2常见意识障碍类型8.面容8-1常见异常面容的特点8-2常见异常面容的临床意义9.体位9-1常见异常体位的特点9-2常见异常体位的临床意义10.步态10-1常见异常步态的特点10-2常见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细目三:皮肤检查要点:1.皮肤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2.皮肤颜色改变的临床意义3.皮肤湿度改变的临床意义4.皮疹4-1常见皮疹的检查方法4-2常见皮疹的临床意义5.皮下出血5-1出血点与紫癜、瘀斑、血肿的判断方法5-2出血点与紫癜、瘀斑、血肿出现的临床意义6.蜘蛛痣6-1蜘蛛痣的检查方法6-2蜘蛛痣的常见部位6-3蜘蛛痣的临床意义7.水肿7-1水肿的检查方法7-2水肿的临床意义8.皮下气肿8-1皮下气肿的检查方法8-2皮下气肿的临床意义9.皮下结节9-1皮下结节的检查法9-2皮下结节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淋巴结检查要点:1.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2.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3.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细目五:头部检查要点:1.头颅异常的临床意义2.颜面异常的临床意义3.眼3-1眼睑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2结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3巩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4角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5眼球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3-6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4.瞳孔4-1正常瞳孔表现4-2瞳孔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4-3瞳孔反射的检查方法4-4瞳孔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5.外耳5-1外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2乳突压痛的临床意义6.鼻6-1鼻外形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2鼻翼煽动的临床意义6-3鼻出血的临床意义6-4鼻窦的组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5鼻窦压痛的临床意义7.口唇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8.口腔黏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9.牙齿异常的临床意义10.牙龈异常的临床意义11.舌11-1舌体异常的临床意义11-2舌色异常的临床意义11-3舌面异常的临床意义11-4舌体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12.咽部的构成13.扁桃体13-1扁桃体的检查方法13-2扁桃体肿大的判定方法14.喉部病变导致失音的常见原因15.腮腺15-1腮腺的检查法15-2腮腺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六:颈部检查1.斜颈的临床意义要点:2.颈部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3.颈部血管3-1正常颈部血管的表现3-2颈部血管异常的临床意义4.甲状腺4-1甲状腺的检查方法4-2甲状腺异常的临床意义5.气管5-1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5-2气管位置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七:胸壁及胸廓检查要点:1.胸部体表标志1-1骨骼标志1-2体表标志线1-3胸部分区2.胸廓2-1正常胸廓表现2-2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2-3常见异常胸廓的临床意义3.胸壁3-1胸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3-2胸壁压痛的临床意义3-3胸骨压痛的临床意义4.乳房4-1乳房检查的内容4-2乳房常见病变表现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1.呼吸类型1-1正常呼吸类型要点:1-2呼吸类型改变的临床意义2.呼吸频率2-1正常呼吸频率2-2呼吸频率异常的临床意义3.呼吸深度异常的临床意义4.呼吸节律4-1正常呼吸节律4-2呼吸节律异常的临床意义5.触觉语颤5-1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5-2触觉语颤增强的临床意义5-3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6.胸膜摩擦感6-1胸膜摩擦感最容易触及的部位6-2胸膜摩擦感的临床意义7.肺部叩诊7-1肺部叩诊的方法7-2肺部正常叩诊音7-3肺下界的叩诊方法7-4肺下界的正常值8.正常呼吸音7-5肺下界异常的临床意义7-6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7-7肺下界移动度的正常值7-8肺下界移动度异常的临床意义7-9肺部常见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8-1正常呼吸音的种类8-2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8-3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9.常见病理性呼吸音的临床意义10.音10-1干音的产生机制10-2干音的听诊特点10-3常见干音的临床意义10-4湿音的听诊特点10-5常见湿音的临床意义11.胸膜摩擦音11-1胸膜摩擦音最易听到的部位11-2胸膜摩擦音的临床意义12.听觉语音12-1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12-2听觉语音的临床意义13.肺实变的典型体征14.肺气肿的典型体征15.胸腔积液的典型体征16.气胸的典型体征细目九:心脏、血管检查要点:1.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2.心尖搏动2-1正常心尖搏动的表现2-2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因素2-3影响心尖搏动的病理因素2-4心尖搏动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2-5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3.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4.心包摩擦感4-1心包摩擦感的最佳触诊部位4-2影响心包摩擦感触诊的因素4-3心包摩擦感的临床意义5.心脏叩诊5-1心脏叩诊的方法5-2心脏浊音界的构成7.心音7-1正常心音5-3正常心脏浊音界5-4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6.心脏听诊6-1心脏瓣膜听诊区6-2心脏听诊的内容6-3正常成人心率6-4心率改变的临床意义6-5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意义6-6早搏的临床意义6-7房颤的听诊特点6-8房颤的临床意义7-2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7-3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7-4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7-5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8.额外心音8-1奔马律的临床意义8-2开瓣音的特点8-3开瓣音的临床意义9.心脏杂音9-1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9-2心脏杂音的分级方法9-3心脏杂音的特性9-4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方法9-5各瓣膜区常见杂音的临床意义10.心包摩擦音10-1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10-2心包摩擦音的听诊部位10-3心包摩擦音的临床意义11.血管检查11-1肝颈静脉回流征的检查方法11-2肝颈静脉回流征的临床意义11-3毛细血管搏动征的临床意义11-4常见异常脉搏形状的临床意义11-5血管听诊异常的临床意义11-6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内容11-7周围血管征的临床意义12.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细目十:腹部检查要点:1.腹部体表九区法的各区脏器分布2.视诊2-1腹部视诊的注意事项2-2腹部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2-3腹壁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2-4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2-5腹式呼吸变化的临床意义2-6腹壁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1触诊的方法3-2触诊的注意事项3-3腹壁紧张度改变的临床意义3-4不同部位腹部压痛的临床意义3-5反跳痛的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6腹壁肿块触诊的注意事项3-7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3-8液波震颤的临床意义3-9肝脏触诊的方法3-10肝脏触诊的注意事项3-11胆囊肿大的临床意义3-12Murphy征阳性的临床意义3-13Courvoisier征阳性的临床意义3-14Courvoisier征阴性的临床意义3-15脾脏触诊的方法3-16脾脏测量的方法3-17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3-18肾脏的触诊方法3-19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3-20肾脏和输尿管病变压痛点的位置3-21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4-1正常肝脏叩诊的表现4-2肝脏叩诊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4-3肝脏叩击痛的临床意义4-4胃泡鼓音区的组成4-5胃泡鼓音区明显改变的临床意义4-6脾脏叩诊的方法4-7正常脾脏叩诊表现4-8脾脏浊音区缩小或消失的临床意义4-9膀胱的叩诊方法4-10耻骨上方叩诊浊音的临床意义4-11腹水的检查方法4-12腹水的常见病因5.听诊5-1正常肠蠕动音的听诊5-2肠蠕动音改变的临床意义5-3振水音阳性的临床意义5-4常见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6.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细目十一:外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要点:1.外生殖器检查2.肛门直肠视诊的内容3.肛门直肠指诊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1.脊柱要点:1-1脊柱弯曲度的检查1-2脊柱弯曲度改变的临床意义1-3脊柱压痛或叩击痛的临床意义1-4脊柱活动受限的原因2.四肢检查2-1四肢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2-2水肿的常见病因2-3四肢运动异常的病因细目十三:神经系统检查2.感觉功能检查要点: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2-1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2-2常见感觉障碍的表现形式2-3感觉障碍的类型2.运动功能检查3-1运动功能的检查内容3-2肌力的检查方法3-3肌力的分级方法3-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3-5肌张力的检查方法3-6肌张力改变的临床意义3-7各种不随意运动的临床意义3-8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3-9共济失调的临床意义3.神经反射检查4-1浅反射的检查4-2浅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4-3深反射的检查4-4深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4-5锥体束征的检查4-6锥体束征阳性的临床意义4-7肌阵挛的检查内容4-8脑膜刺激征的检查4-9脑膜刺激征阳性的临床意义4-10拉赛格征的检查4-11拉赛格征阳性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实验诊断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1.血红蛋白1-1成人血红蛋白正常值1-2血红蛋白值异常的临床意义2.红细胞2-1成人红细胞正常值2-2红细胞值异常的临床意义2-3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3.白细胞3-1成人白细胞正常值3-2白细胞值异常的临床意义3-3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值及绝对值3-4各类白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4.血小板4-1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4-2血小板异常的临床意义5.网织红细胞5-1成人网织红细胞正常值5-2网织红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6.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6-1血沉的正常值6-2血沉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1-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检查方法1-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正常参考值1-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异常的临床意义2.出血时间测定2-1出血时间的正常参考值2-2出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3.凝血时间异常的临床意义4.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临床意义5.DIC的基本检测方法细目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要点:1.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2.交叉配血试验2-1交叉配血的意义2-2交叉配血的内容细目四:骨髓检查要点: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2.骨髓增生度分级的临床意义细目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1.肝脏的主要功能2.蛋白质代谢检查2-1蛋白质代谢各项检查的正常值2-2蛋白质代谢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胆红素代谢检查3-1胆红素代谢各项检查的正常值3-2胆红素代谢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常用血清酶检查4-1常用血清酶检查的正常值4-2常用血清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5.各项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六:肾功能检查要点: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1-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2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酐测定2-1血清肌酐测定的正常参考值2-2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3.血清尿素氮测定3-1血清尿素氮测定的正常参考值3-2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4.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4-1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正常参考值4-2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5.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细目七:常用生化检查2.血清钠测定要点:1.血清钾测定1-1血清钾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2血清钾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2-1血清钠测定的正常参考值2-2血清钠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3.血清氯测定3-1血清氯测定的正常参考值3-2血清氯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4.血清钙测定4-1血清钙测定的正常参考值4-2血清钙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5.血糖测定5-1血糖测定的正常参考值5-2血糖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6.糖耐量试验6-1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参考值6-2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7.血脂检查7-1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值7-2血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床意义7-3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7-4血清甘油三酯异常的临床意义7-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7-6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酶学检查要点:1.血清淀粉酶测定1-1血清淀粉酶测定的正常参考值1-2血清淀粉酶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2.血清心肌酶检测2-1各种血清心肌酶检测的正常参考值2-2各种血清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九:免疫学检查要点:1.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3-1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的正常参考值3-2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的临床意义4.类风湿因子检查的临床意义5.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6.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7.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8.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十:尿液检查要点:1.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2.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5.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一:粪便检查要点: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2.粪便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粪便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4.粪便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二:痰液检查要点:1.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2.痰液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3.痰液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三: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要点:1.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方法细目十四:脑脊液检查要点: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2.脑脊液检查的禁忌证3.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细目十五:生殖系统体液检查要点:1.阴道分泌物检查2.精液检查3.前列腺液检查第五单元器械检查细目一:心电图要点:1.常用心电图导联2.心电图的测量方法3.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4.心电图各波段异常的临床意义5.正常心电轴表现6.心电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7.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8.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9.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10.心电图负荷试验的适应证11.心电图负荷试验的禁忌证12.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表现13.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14.心房及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15.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16.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细目二:肺功能细目三:内镜检查要点:1.肺容积检查2.肺容量检查3.通气功能检查4.换气功能检查5.血气分析及酸碱度测定6.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要点:1.上消化道内镜检查1-1适应证1-2禁忌证2.下消化道内镜检查2-1适应证2-2禁忌证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1适应证3-2禁忌证第六单元影像诊断细目一:超声诊断要点: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细目二:放射诊断1.X线的特性要点: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检查方法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的临床应用5.呼吸系统X线检查的常用方法6.肺野的划分方法7.肺纹理的概念8.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9.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0.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X线表现11.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2.消化系统疾病X线检查方法1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4.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5.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6.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7.常用血管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细目三:放射性核素诊断要点: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2.肾图分析2-1正常肾图2-2常见异常肾图的临床意义3.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4.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测定的临床意义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的临床意义6.游离T3测定的临床意义7.游离T4的临床意义8.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要点:1.病历书写的格式2.病历书写的内容3.诊断步骤4.诊断内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胬肉-肉牙组织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9、根脚一-肿疡之基底根部10、护场- -—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二、治疗(一)内治总则一一消、托、补(二)外治法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肿疡初期促其消散3、箍围药4、掺药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6、洗剂-一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第三单元无菌术1、消毒一-一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2、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应距切口周围(15cm)3、手术室的面积应为(24- 40平米)4、手术室的湿度一般为(48%)5、灭菌——杀灭芽孢类微生物第四单元麻醉一、麻醉方法分类1、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2、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非吸入性麻醉)3、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4、复合麻醉二、麻醉方法的选择1、充分估计病人的病情和一般情况;2、根据手术需要;3、按麻醉药和麻醉方法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4、麻醉者的技术和经验。
三、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目的:1、减少病人精神紧张;2、使麻醉过程平稳3、增强麻醉效果4、减缓病人疼痛感(二)麻醉前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类(地西泮,咪达唑),丁酰氨类,吩噻嗪类2、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3、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镇痛新4、抗胆碱类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胺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6、防治恶心呕吐药:丁酰苯类药,胃动力,抗胆碱药7、预防误吸及其危害药:H2受体阻滞剂四、局部麻醉1、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达克罗要,布比卡因2、不良反应的处理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目的:延缓药物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局麻前给巴比妥类药目我:减少局麻药中毒出现中枢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或安定五、椎管内麻醉1、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适应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下肢手术;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并发症:术后头痛;腰背痛;尿潴留;下肢瘫痪2、硬膜外麻醉适应证: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手术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并发症:血压下降,咀嚼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六、气管插管1、经口明视插管:用于除口腔、咽腔手术之外的病人2、经鼻腔明视插管法:主要用于口腔、颌面、咽腔手术病人3、经鼻盲探插管:张口确实梭,喉镜难以置入并呼吸道管理的4、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部分张口困难;呼吸道部分梗阻;颈部强直,颈椎骨折、脱臼等颈部活动受限者;颈斑痕挛缩面严重影响抬头活动者;喉结过高,颈部粗短,下颌退缩等5、清醒气管内插管:不能耐受较深麻醉,但必须要控制呼吸或人工呼吸者;消化道梗阻或饱食者;颅脑、开胸等针麻手术6、双腔支敢管导管(DLT )插管术:”湿肺"全麻;开放性肺结核其分泌物有扩散感染能力者;支气管胸膜痿,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者;近期有大咯血者。
2020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历年必出)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
西医治疗5。
辨证论治细目二:支气管哮喘要点:1。
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细目三:肺炎要点:1。
分类2。
西医病原学、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并发症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结核要点:1。
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流行病学3.临床表现、分型4。
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
辨证论治7。
预防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癌要点:1。
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4。
西医治疗5。
辨证论治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
诊断及鉴别诊断5。
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功能不全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2.中医学关于心衰的病因病机认识3。
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4.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
辨证论治7。
预防细目二:心律失常要点:本大纲由医梦园整理编辑1。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2。
辨证论治细目三:心脏骤停要点:1。
心脏骤停的常见病因2。
心脏骤停的诊断及治疗细目四: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西医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3.诊断及鉴别诊断4。
西医治疗5.辨证论治6.预防细目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定义2.危险因素3。
西医分型细目六:心绞痛要点: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
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
诊断及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七:心肌梗死要点:1。
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2。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中医外科学(中医助理医师)

法
锁肛痔 直肠指诊的意义及方法
锁肛痔的鉴别诊断
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子痈
子痈的含义 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其他外科疾 病
子痰
子痰的含义 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尿石症 尿石症的诊断
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慢性前 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精浊的病因病机
精浊 精浊的诊断
精浊的辨证论治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
烧伤 的分类
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
毒蛇咬 伤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 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
肠痈的病因病机
肠痈 肠痈的诊断
肠痈的辨证论治
周围血管疾 病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股肿
股肿的病因病机 股肿的诊断
股肿的辨证论治
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牛皮癣
牛皮癣的治疗
白疕
白疕(寻常型) 的皮损特点 白疕(寻常型) 的辨证治疗
淋病的病因病机
淋病
淋病的诊断 淋病的辨证论治
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尖锐湿 疣
尖锐湿疣的诊断 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痔 痔的概念与分类
肛门直肠疾 病
内痔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
局部辨 辨痛 证 辨痒
辨脓
辨溃疡
辨出血
内治法
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 用与内涵
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疾
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病治法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外治法
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含具有规定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执业助理医师)说明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的指引下,为中医人员临床从业把好准入质量关,服务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考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从业人员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三、考试目的通过考试,遴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需要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力求使参考人员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做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应用;具备中医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中医文化传播能力,能从事中医临床诊治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四、考试要求中医执业医师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学历和工作经历外,结合中医临床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基本素质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大医精诚”的职业理念,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无菌术2.灭菌3.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麻醉方法的分类细目二:麻醉前准备与用药要点: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细目三:局部麻醉要点:1.常用局麻药2.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四:椎管内麻醉要点:1.蛛网膜下腔麻醉(1)适合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及处理2.硬膜外麻醉(1)适合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五:全身麻醉要点:1.分类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1.气管内插管的适合证2.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要点:1.适合证2.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1.适合证2.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1.适合证2.禁忌证细目二: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要点:1.不良反应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三:自体输血要点:1.适合证2.禁忌证细目四:成分输血要点:1.优点2.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手术前准备要点: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1.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2.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疼痛的临床分类2.疼痛水准的评估方法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要点:常用方法细目三:术后镇痛要点:镇痛方法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细目:腔镜外科技术要点:1.腹腔镜手术适合证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九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1.疖和疖病(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痈(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急性蜂窝组织炎(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丹毒(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6.脓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全身性感染要点:1.诊断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特异性感染要点:气性坏疽(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胸部损伤要点:1.肋骨骨折(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气胸与血胸(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腹部损伤要点:1.脾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肝破裂(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胰腺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小肠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5.结肠与直肠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五:泌尿系损伤要点:1.肾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尿道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烧伤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冷伤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咬蜇伤要点:1.毒蛇咬伤(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2.兽咬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肿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神经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皮脂腺囊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血管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原发性肝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直肠癌(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及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胆道感染及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2.胆石病(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临床分型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手术治疗指征3.手术禁忌证4.术后并发症及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甲状腺癌(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合证2.外科治疗方法3.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非手术疗法适合证4.手术疗法适合证细目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门静脉高压症要点: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第十七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三:腹股沟直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四:股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第十八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痔要点:1.痔的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一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带状疱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癣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湿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银屑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淋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梅毒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尖锐湿疣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