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翅蛾
枝干虫害—透翅蛾类

生物学特性
• 1年发生1代,以2龄幼虫在受害树枝老树皮下越冬。 • 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6月向外排粪最多,6-7月在树皮下潜
园林病虫害防治
白杨透翅蛾
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
葡萄透翅蛾 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
综合治理办法
• 1.因被害处有黄叶出现,枝蔓膨大增粗,6~7月要仔细检查,发现虫枝
剪掉,秋季整枝时发现虫பைடு நூலகம்剪掉烧毁。
• 2.当发现有虫蔓又不愿剪掉时可将虫孔剥开,将粪便用铁丝勾出,塞入
14-21毫米,腹部各节橘黄色或赤黄色,翅透明,翅脉及缘毛茶褐 色,足黄褐色,后足胫节赤褐色毛丛尤其发达。雄虫体长13-19毫 米,色泽较为鲜艳,尾部有红褐色毛丛。
• 卵椭圆形,长约0.9毫米,初为枣红色,以后逐渐变为赤褐色,质
硬,以顶端或一侧附于树皮上。
形态特征
• 初孵出的幼虫白色,半透明。低龄幼虫淡黄色有时微带红
危害特点
• 除板栗外,板栗透翅蛾还危害栓皮栎、麻栎。板栗透翅蛾主要是幼
虫期危害树木,大部分幼虫一生只危害枝干韧皮部和形成层,极少 数幼虫轻度啃食木质部。幼虫多数纵向钻蛀危害,在嫁接伤口处多 为横向蛀食。一般为主干下部受害较重,被害处树皮肿胀开裂,并 有丝网粘连虫粪附于其上,形成肿瘤状隆起。严重时,以幼虫横向 蛀食环绕树干或主枝1周,在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形成1-3厘米宽的虫 道,影响树木养分的输送,造成虫枝枯死或者全株死亡。
板栗透翅蛾的防治

防治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站点设置
在防治区域设置监测站点,定期观察和记录板栗 透翅蛾的数量和活动情况。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监测数据,分析防治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 防治措施对板栗透翅蛾的影响。
评估报告编写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评估报告,总结 防治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防治效果的推广与应用
经验总结
01
防治覆盖率
评估防治覆盖率,即成功防治的区域与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 示。覆盖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好。
防治成功率
评估防治成功率,即成功防治的数量与总数量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成功率越高,防治效果越好。
防治成本效益
评估防治成本效益,即防治投入的金额与防治成功后增加的收益之 比。成本效益越高,防治效果越好。
板栗透翅蛾的形态特征
成虫
板栗透翅蛾的成虫为黑色,翅膀透明,具有金属光泽。雌 虫体型较大,翅膀较宽,腹部较短;雄虫体型较小,翅膀 较细,腹部较长。
幼虫
板栗透翅蛾的幼虫为黄白色,头部深褐色,身体弯曲,具 足3对,尾部有突起的尾刺。
卵
板栗透翅蛾的卵呈椭圆形,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红褐色。
蛹
板栗透翅蛾的蛹呈红褐色,腹部末端有尾刺。
板栗透翅蛾的生活习性
生活史
板栗透翅蛾一般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4月中 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化蛹期, 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
成虫活动
成虫多在白天活动,具有趋光性。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产卵,卵多产于树干的裂缝或伤 口处。
幼虫习性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树干基部皮下为害,使树皮与木质部分离。幼虫在皮下蛀食一段时间后 ,便钻入木质部继续为害。受害严重的树木,常数头幼虫潜伏在根部共同为害。
柳树的透翅蛾病虫害防治方法

柳树的透翅蛾病虫害防治方法透翅蛾学名ParathrenetabaniformisRottenberg,属鳞翅目,透翅蛾科。
主要危害柳树、杨树类林木,该虫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苏、新疆等地均有发生。
透翅蛾危害特点:透翅蛾幼虫蛀食苗木和幼树枝干、侧枝和顶梢,被害枝干形成瘤状虫瘿,造成顶芽枯萎、秃梢,常引起风折。
幼树生长受到抑制。
透翅蛾形态特征:透翅蛾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22-38毫米,青黑色,头半球形,下唇须基部黑色,密布黄绒毛,头胸间有橙黄色鳞片,头顶有米黄色鳞片。
胸部各节有橙黄色横带。
腹部有5条黄色横纹,圆筒形,黑色。
前翅褐色纵狭,中室与后缘略透明,后翅透明,缘毛灰褐色。
卵:长0.62-0.95毫米,椭圆形,黑色,有灰白色不规则多角形刻纹。
幼虫:初孵幼虫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30-33毫米,黄白色,圆筒形。
臀节略骨化,背面有两个深褐色的剌,略向背上前方钩起。
腹足趾钩二横带;臀足退化仅留趾钩,趾钩双序横带。
蛹:体长12-23毫米,纺锤形,褐色。
透翅蛾发生规律:透翅蛾多1年生1代,少数1年2代。
以幼虫在坑道内越冬。
翌年春季3、4月越冬幼虫开始取食为害,4月底-5月上旬幼虫化蛹,5月中下旬成虫进入羽化期,并交配产卵,6月中旬-7上旬为产卵盛期,初孵幼虫于6月上旬始见侵入,下旬为侵入盛期。
幼虫侵入茎干内蛀食,1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孵化早的幼虫,若条件适合,当年8月中旬还可化蛹,并羽化为成虫,发生第2代。
透翅蛾成虫多集中在午前羽化,蛹体的2/3伸出孔外,腹面向上,成虫白天活动,雌成虫的性引诱作用颇强,羽化当天即进行交配产卵。
多将卵产于叶腋、叶柄基部、孔口、树皮裂缝、枝条棱角基部、有绒毛枝条或叶片上,在叶片上的卵多产在叶脉上,卵期8-17天。
初孵透翅蛾幼虫在枝干上爬行相当距离后才侵入,大多从组织幼嫩处蛀入。
1年生幼苗,多从梢部叶腋或叶柄基部侵入,梢端或叶片枯萎常是已有幼虫侵入的标志。
海棠透翅蛾的症状与防治技术

海棠透翅蛾的症状与防治技术
海棠透翅蛾是一种危害海棠树的害虫,此类害虫主要吸食海棠树叶片,会对树木的生长和展示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及时的施行防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海棠透翅蛾的症状
海棠透翅蛾羽翅呈灰棕色,展翅能达到4.5厘米左右。
幼
虫主要食用海棠树的叶片,成虫则在晚上或阴天才会出飞活动。
一般会在春季或秋季发生,主要症状如下:
1. 海棠树叶片的颜色变黄
海棠透翅蛾成虫及其幼虫都吸食叶面的汁液,导致叶子的颜色变黄。
2. 叶片上出现蛀叶现象
海棠透翅蛾的幼虫会将叶片吃成草籽形状的洞孔,进而导致叶子的整体美观度下降。
3. 叶子的落叶变多
海棠透翅蛾吸食了大量的叶面汁液,导致海棠树上的叶片数量变少,落叶变多。
二、海棠透翅蛾的防治措施
针对海棠透翅蛾的防治工作,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
1. 喷药
在发现海棠透翅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防虫剂进行喷药,比较适合大规模饲养的情况。
2. 清洗
在防治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洗叶,能够将海棠透翅蛾的幼虫冲刷掉。
3. 捕捉
还可以使用驱虫灯进行捕食,利用其具有吸引能力,吸引海棠透翅蛾成虫的过程中,再进行捕捉,起到缓解及防止它们安放卵苗的效果。
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则是指利用其他昆虫来进行控制,比如:提供昆虫足够的食物,把海棠透翅蛾的天然天敌放养进去,达到生态平衡。
总之,海棠透翅蛾病害的防治对于海棠树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
需要在日常的养护过程中,多加注意,定期剪枝及维护操作,同时,使用上述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海棠树的健康成长。
葡萄透翅蛾羽化就得除

葡萄透翅蛾羽化就得除
葡萄透翅蛾,别名葡萄透羽蛾、葡萄钻心虫,成虫体长18-20毫米,翅展30-36毫米,头前部、颈部以及后胸的两侧呈黄色,前翅底部红褐色,前缘及翅脉黑色,后翅膜质透明,腹部有黄色横带,粗看活像一头胡蜂。
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区,每年发生1代,为害各种葡萄,以老熟幼虫在葡萄枝蔓内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幼虫在被害枝蔓内侧咬一圆形羽化孔,然后作茧化蛹,5月-6月成虫开始羽化,交配后经l日-2日后即产卵,9月-10月即在枝蔓内越冬。
近期,市植保站生防科在部分葡萄生产园区内发现葡萄透翅蛾成虫,该虫的初孵幼虫从叶柄基部及叶节蛀入嫩茎,再向上或向下蛀食,蛀孔附近常堆有褐色虫粪,蛀入处常肿胀膨大,有时呈瘤状,叶片变黄,长势衰弱,枝条受害后易被风折而枯死,主枝受害后会造成大量落果,影响经济效益。
最近正是该虫羽化高峰期,也是防治该虫的好时期,应抓住成虫产卵前后和卵孵化前这段时期,采用性诱捕器诱杀雄虫,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杀灭卵、初孵幼虫,消除葡萄透翅蛾为害。
1。
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与防治

06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案例与效果 评估
防治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地区白杨透翅蛾的防治
背景
某地区白杨林受到白杨透翅蛾的严重危害,导致树木生长受阻, 景观受到破坏。
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释放天敌、喷洒生 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等。
防治案例介绍
防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白杨透翅蛾的数量明显减少,树木生长恢复 正常,景观得到改善。
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与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白杨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 • 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 • 白杨透翅蛾的危害症状 •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方法 • 白杨透翅蛾的监测与预警 • 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案例与效果
评估
01
白杨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成虫
白杨透翅蛾的成虫为中型蛾类, 体长15-20mm,翅展20-30mm 。体色为灰褐色,前翅有2条蓝黑
白杨透翅蛾主要危害杨树、柳树 等林木,其中以杨树受害最重。
繁殖与扩散
繁殖方式
白杨透翅蛾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雌蛾产卵于寄主植物的叶片上或枝干上。
扩散途径
白杨透翅蛾的扩散主要靠成虫飞翔和寄主植物的运输进行。成虫具有较强的飞 翔能力,可以远距离传播。同时,寄主植物的运输也会导致白杨透翅蛾的扩散 。
02
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对白杨透翅蛾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病毒等,对白杨透翅蛾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化学药剂,如敌敌畏、 氧化乐果等。
施药方法
根据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 律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 的施药方法和浓度,进行 喷雾或涂抹。
苹果透翅蛾的发生规律、暴发原因及防治方法

人类活动如运输、调运苗木等也 会导致苹果透翅蛾的传播。
02
苹果透翅蛾暴发原因
气候因素
1 2
温度
苹果透翅蛾的生长和繁殖受温度影响较大,适宜 的温度范围为20-25℃。
湿度
湿度对苹果透翅蛾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影响,湿 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繁殖和生存。
3
降雨
降雨对苹果透翅蛾的卵和幼虫的存活率有显著影 响,雨季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苹果透翅蛾与其他昆虫之间存在竞争 关系,如与金纹细蛾的竞争能够影响 其种群数量。
03
苹果透翅蛾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修剪,及时清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和 杂草,减少虫源。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提高果树的抗虫能力。
果实套袋
对果实进行套袋,防止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 。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果园内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食性
幼虫主要危害苹果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成虫则吸食 花蜜和果汁。
发生规律
发生时间
苹果透翅蛾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发生,具体时间 因地区而异。
发生条件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苹果透翅蛾的生长和 繁殖。
发生规律
苹果透翅蛾的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
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苹果透翅蛾可以通过自然风力、 水流等途径传播。
寄主植物
苹果树
苹果透翅蛾主要危害苹果树,其幼虫 蛀食苹果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造成 树势衰弱,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 。
其他果树
除了苹果树,苹果透翅蛾也会危害其 他果树,如梨树、桃树等。
生物因子
天敌
白杨透翅蛾发生规律与防治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了解白杨透翅蛾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监测结果反馈与应用价值探讨
监测结果反馈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应用价值探讨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应用,探讨白杨透翅蛾防治的最佳方案和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和生态效益。同时,也为其他林 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06
白杨透翅蛾防治工作展望与建 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白杨透翅蛾的分布范围扩大, 为防治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防治白杨透翅蛾的同时,需要保护其他生物多 样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防治技术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防治技术,提高 防治效果。
政策法规完善与技术研发支持建议
白杨透翅蛾主要通过成虫飞翔和幼虫爬行进行传播,也可通过风力、水流等自然 力量进行传播。
扩散方式
白杨透翅蛾的扩散方式主要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扩散。自然扩散主要通过成虫飞 翔和幼虫爬行进行,而人为扩散则主要通过人为活动如运输、种植等将虫害从一 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03
白杨透翅蛾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检疫
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公众意识提升
02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白杨透翅蛾的认
识和防治意识。
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白杨透
翅蛾的挑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 展30-40毫米,黑褐色。 前翅有2条纵脉,后翅有3 条纵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虫色浅,蠕虫形,常侵害栽培作 物,钻入根茎内生活1年左右再化 蛹。成虫小,色暗紫,雌雄虫分别 有3和4条黄带。
防治方法
(1)成虫产卵盛期,发生严重的地块 可树上喷施40%的氧化乐果乳油800倍 液二至三次,喷施间隔期15天左右。
透翅蛾
简介
透翅蛾,鳞翅目透翅蛾科昆虫,它们是地 地道道的林业害虫;
羽化成蛾后的透翅蛾在晴朗的中午时常在 花丝中取食花蜜,而它们在幼虫阶段却躲 在树木的枝干内或瓜果内蛀食钻洞;
植物受害的结果往往是内部被蛀食一空, 枯干而死,透翅蛾是很多树木及农作物的 大敌, 纹,足长,翅常无鳞,透明。
(2)已蛀入枝干的幼虫,用80%敌敌 畏5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倍液 或20%吡虫啉200倍液等用针管注入蛀 虫孔内并用胶泥封堵虫孔,毒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