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湿陷性黄土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土壤类型,其土壤性质特殊,易受水分影响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在施工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浅析,以期能够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湿陷性黄土是由于受水分影响而产生明显物理性质变化的黄土。

在干燥时,湿陷性土壤容易裂缝,容易塌陷,在受水分影响时则变得容易软化、液化,甚至发生流变性。

这种特性使得湿陷性土壤在施工工程中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对路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等。

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关键在于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

一般情况下,湿陷性土壤在干燥状态下是相对稳定的,而在饱和状态下则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性质,从而减轻土壤的湿陷性。

处理湿陷性土壤的方法主要包括排水处理、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等。

排水处理是指通过各种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排水管等,将土壤中的过量水分排除,以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在工程施工中,可以通过排水沟和排水管将土壤中的水排除,将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减轻土壤的湿陷性。

还可以采用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的方法对湿陷性土壤进行处理。

加固处理是指利用各种措施加强土体的承载能力,以减轻土体的变形和破坏。

在处理湿陷性土壤时,加固处理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等。

例如可以采用砂土、碎石、砾石等材料来填充和加固土壤,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通过加固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性质,减轻土壤的湿陷性。

改良处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改善土壤的性质,降低土壤的湿陷性。

在处理湿陷性土壤时,改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添加改良剂、施加荷载、浸泡等。

通过添加改良剂,如石灰、水泥、石灰土等,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从而减轻土壤的湿陷性。

还可以通过施加荷载、浸泡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以改善土壤的性质,降低土壤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弱的结构强度,常导致地基的湿陷变形。

湿陷是指由于土壤中的吸水胀缩、土壤结构破坏等因素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的现象。

本文将从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土壤吸水胀缩: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土壤颗粒与水分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当土壤吸湿时,水分分子与颗粒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土壤颗粒间的吸引力增加,土壤体积增加,土壤胀缩而引起沉降。

2.土壤结构破坏:湿陷性黄土由于水分作用,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减弱,土壤结构易于破坏,引起土壤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和面积扩大。

3.内禀液化: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存在多孔水分,当地震或振动作用于土壤时,土壤内的水分受到振动影响增加了孔隙水压力,从而引发黏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减小,土体流动性增加,导致土壤液化,加剧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1.地基改良: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地基改良,提高其工程性质,减少地基湿陷。

常用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加密、加固加密等。

例如可以采用灌浆、土石槽加厚等方式,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减少土壤的湿陷性。

2.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通过适当的排水处理,可以减少地基的湿陷。

可以采用井点排水、地下水泵抽水、横向排水等方式,将地下水位降低,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增加地基承载力:湿陷性黄土的强度较弱,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陷。

可以采用加密填筑等方式,将土壤的结构改造为坚实的基岩,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陷。

4.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地基的湿陷。

例如可以采用浅基础、增加地基宽度等方式,减少地基的沉陷。

总结: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主要是由于土壤吸水胀缩、土壤结构破坏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采取地基改良、排水处理、增加地基承载力和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等方法,有效减少地基湿陷的程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湿陷性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土壤,由于其粘性强、水分易渗透并导致黏土的可塑性明显增加,因此会带来许多工程建设上的问题。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一直是工程建设领域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分析了近年来新增的一些处理材料和技术,以期为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处理提供参考。

目前,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增加基础宽度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经常出现大变形和沉降的土层,可以通过增加基础宽度的方式来减少土层的压缩。

此方法虽然可以延长基础的使用寿命,但是需要增加耗费,且适用范围较窄。

2. 混合处理法混合处理法是将湿陷性黄土与外部材料进行混合,形成新的黏土,以减少土层的可塑性和水分渗透。

外部材料可以包括一些砂、砾等,在混合时应保证按一定比例加入,以达到优化处理的目的。

但是此方法存在掺杂质料与黄土难充分混合的问题。

3. 埋藏法埋藏法就是将湿陷性黄土后面,埋藏一层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的土层,常常使用深层激光凿岩法进行处理。

虽然此方法不会对土壤质地产生太大的改变,但是处理过程成本较高,且对地下资源的保护也可能会造成影响。

4. 地基加固法地基加固法是指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实体加固,比如加入水泥、石灰等粘结剂,或者采用桩基、梁桥等地基加固措施。

虽然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层的承载力,但是加固处理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改进建议基于目前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 选用新材料对于处理湿陷性黄土的问题,新型材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比如钢板桩、地下摩擦桩、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这些新材料可以在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降低工程成本。

2. 优化混合比例对于混合处理法进行改进,应优化混合比例,确保掺杂质料和黄土能够深度融合,使混合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更高。

3. 加强质量控制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需要严格把控质量是否达标。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水分作用下易产生膨胀收缩的黄土,其含水量的变化对土壤的稳定性和工程性质影响较大。

湿陷性黄土的存在给土木工程施工和土地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成为了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一、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含水量变化敏感:湿陷性黄土在水分影响下容易发生膨胀和收缩,对土壤的稳定性和工程性质影响较大。

2. 变形性能较差:湿陷性黄土的变形性能较差,其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给土木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风化程度高:湿陷性黄土的风化程度较高,其物理和力学性质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

1. 土体固化处理:通过添加固化剂或者进行固化处理,改善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其稳定性和工程性能。

常用的固化剂包括水泥、石灰、膨润土等,通过适当的掺量和混合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

2. 超排水处理:通过超排水技术,有效地降低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提高其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超排水处理可以通过在土体中设置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土体中的多余水分迅速排除,从而改善土体的工程性质。

3. 加筋加固处理:通过在湿陷性黄土中加入钢筋、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提高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能和稳定性。

加筋加固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能力,适用于土木工程中对土体有一定的承载要求。

三、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的选择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土体特点,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 工程要求: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包括承载能力、变形控制、排水性能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

2. 土体特点:根据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颗粒组成、风化程度等特点,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湿润条件下,由于含有较多的钙质膨润土颗粒,导致土壤容易发生膨胀、收缩变形的特性。

湿陷性黄土在土木工程中常常会造成工程施工和建筑物使用中的严重问题,因此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和改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处理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 土壤加固土壤加固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抗压、抗渗、抗变形性能。

常见的土壤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深层动力加固、搅拌桩加固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能,减少地基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的风险。

2. 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在湿润条件下容易发生膨胀变形,因此可以通过排水处理来减少土壤的湿润程度,降低土壤的膨胀性。

常见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基排水、地下水降低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湿陷性黄土造成的地基沉降和墙体开裂等问题。

3.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构或化学成分,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常常采用掺入粘结剂、石灰、矿渣等物质,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

也可以通过添加纤维材料、粘土等物质来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能。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针对湿陷性黄土常常采用灌浆桩、搅拌桩等加固方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路基工程和铁路工程中,通过排水处理和土壤改良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湿陷性黄土对路面和铁路线路的破坏。

在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中,针对湿陷性黄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加固和改良处理,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word文档版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word文档版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word文档版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未受水浸湿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旦受水浸湿,结构会迅速被破坏,土质强度迅速降低。

正因为湿陷性黄土这一特性,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活动,需要十分小心,建设时应按规定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处理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影响建筑平安。

性黄土;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措施1、黄土湿陷机理黄土是在干旱和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这些因素增强了土粒之间抵抗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

黄土遇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可溶性盐类溶解和软化,骨架强度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向大孔隙,粒间孔隙减少,就产生湿陷,这就是黄土湿陷的机理。

如在未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造建构筑物,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倒塌。

2、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挤密桩、深层孔内夯扩等,可以完全或局部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或采用桩根底。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整体地理环境各有差异,各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具体条件也所不同。

因此,对各地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应视情况而定。

当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小,加固深度約在3M时,且湿陷性黄土层下分布有一定的厚度的承受力较高的砂砾石层时,可以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把上面局部湿陷性黄土去除后进行砂砾石回填,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加固深度在312M时,可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强夯加固处理的地基范围和夯击点布置,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单点连续夯击数、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

当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较大时,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时,一般会选择挤密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

采用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再进行桩根底工程施工,可以减小地基沉降量,提高地基承载力。

3、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相关人士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沿途具体情况进行勘察的过程中,需要系统完整的分析黄土土层形成的具体原因。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张军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张军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张军发布时间:2021-10-15T08:27:06.60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0期作者:张军[导读] 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独特的湿陷性引起的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堤沉降、沉降、侵蚀和边坡塌陷。

本文对上述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张军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摘要: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独特的湿陷性引起的路基病害主要有路堤沉降、沉降、侵蚀和边坡塌陷。

本文对上述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处理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项工程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在施工阶段遇到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是强度低、压缩性高、干密度小、孔隙度大。

湿陷性黄土在重力和附加压力的影响下,一旦被水浸湿,其结构会迅速破坏,强度会大大降低,并产生明显的沉降现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地基承载力达不到施工要求,就会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事故。

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地质勘察,认真研究湿陷性黄土的形成,并采取先进合理的技术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湿陷性黄土的组成新近堆积黄土的湿陷性黄土主要是,更多的风能和冲积淤泥土壤可溶性盐,如碳酸盐胶结、粒度组成和泥沙颗粒为主,约50%以上,可见毛孔,是宽松的,多孔的结构状态,孔隙比大,天然剖面上有垂直接头,含可溶碳酸盐、硫酸盐等)。

竖向大孔结构、松散多孔结构和遇水减少或消失的土体颗粒间的加固黏聚力是土体湿陷性的内部因素,压力和水分是土体湿陷性的外部条件。

2湿陷性黄土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分布地区,往往给基本建设或岩土工程的实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成本增加。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湿陷性质的特殊土壤类型,其在遇到水分的作用下会发生体积变化,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破坏。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是由于土壤中的黏性颗粒之间的吸附力和吸水力导致土壤颗粒聚结和体积收缩。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排水处理、改良处理和断层处理等。

1. 吸水性:湿陷性黄土由于土壤的颗粒间隙较大,含有大量的毛细孔,能够很好地吸收和储存水分。

当土壤吸水后,土壤中的黏性颗粒之间的吸水力增强,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

2. 颗粒聚结: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一定量的黏土颗粒,这些颗粒具有黏性和胶结性质。

当水分分子进入黏土颗粒间隙时,颗粒表面的电荷变化,引起吸引力增强,颗粒之间结合力增大,产生颗粒聚结现象。

3. 含水率变化:湿陷性黄土在不同含水率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当土壤的含水率增加时,土壤体积会相应增大;而当含水率减小时,土壤体积会相应减小。

湿陷性黄土在遇到水分作用下会发生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地基的沉降和破坏。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排水处理:通过提高地下水位附近的排泄能力,将地下水排出,以降低土壤的含水率,从而减小土壤体积的变化。

这可以通过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进行实现。

2. 改良处理:通过添加改良材料,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改善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湿陷性能。

常见的改良材料包括石灰、水泥、石粉等,它们的添加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黏粒的性质,减小土壤的吸水能力和颗粒聚结现象。

3. 断层处理:对于已经严重受损的地基,可以通过开挖和重新填充的方式来重新构筑地基。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作用下会发生严重收缩和膨胀的土壤,其特点是在干燥时会收缩、龟裂,而在潮湿时会膨胀、流失,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会对基础和结构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下面就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浅析。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因黏粒含量高,颗粒细小,当土壤含水率发生变化时,黏粒容易吸附或释放水分,导致土壤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土体的收缩和膨胀。

这种土壤的特点使得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其进行处理,以避免对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处理方法:1.改良处理改良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外部材料或对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处理,改变土壤颗粒结构和组成,以减小土壤的湿陷性。

常用的改良材料包括石灰、水泥、矿渣粉等;改良方法包括填筑、振实、加固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土壤的湿陷性,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在吸水膨胀时往往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增加,因此通过排水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土壤的湿陷性。

排水处理包括地面排水和深层排水两种方式,可以通过排水沟、排水管网、蓄水池等设施来实现。

4.综合处理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处理方法来处理湿陷性黄土。

通过综合处理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势,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总结: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作用下会发生收缩和膨胀的土壤,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对湿陷性黄土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很重要的。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改良处理、排水处理、防渗处理和综合处理等。

通过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土壤的湿陷性,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当土壤受到湿润作用时,土壤体积会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地基沉陷的现象。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主要有:
1. 钙离子交换作用:湿陷性黄土中含有丰富的膨润土矿物,这些矿物质中的钙离子可以与土壤中的其他阳离子(如钠离子)交换,形成膨胀颗粒,使土壤体积增大;而当土壤受到水分浸润时,膨胀颗粒会释放出吸附的水分,导致土壤体积减小,从而造成地基沉陷。

2. 结构破坏作用:湿陷性黄土在受到水分浸润后,水分会渗透到黄土中的微孔和粒间隙中,使其被湿润,从而导致土壤颗粒结构的破坏和疏松,使土壤体积减小,从而造成地基沉陷。

1. 增加地基承载力:通过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陷。

常用的方法有灌浆加固、纤维增强土等。

2. 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改变黄土中的颗粒结构,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体积的变化。

常用的方法有土壤改良、掺入适量的砂质土等。

3. 控制地下水位:黄土地基的沉陷与地下水位有很大的关系,适当控制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有降低灌水量、加设排水系统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陷的原理主要包括钙离子交换作用和土壤结构破坏作用。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地基承载力、改善土壤结构、控制地下水位和加固地基基础等。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

湿陷性黄土处理浅析湿陷性黄土是指在湿润条件下,由于土壤中粘土颗粒间吸附水分而使土壤体积增大,引起地基沉陷、建筑物变形和破坏的一种土壤类型。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地区,是一种土壤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主要有:吸水膨胀性强,易发生沉陷;抗剪强度低,易引起土体流失;季节性变形大,对建筑物和道路等工程设施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成为土木工程中关键的一环。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改良处理、加固加固和抗渗处理。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进行浅析。

一、改良处理改良处理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提高土壤的工程性能和抗湿陷能力。

湿陷性黄土的改良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石灰改良、水泥改良、石灰-水泥改良、石灰-膨润土改良等。

1. 石灰改良石灰改良是指向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石灰,利用石灰与土壤中的胶体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良土壤的力学性质。

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胶结性和稳定性,降低土壤的湿陷性。

石灰改良方法简单、成本低,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基础处理。

2. 水泥改良水泥改良是指向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水泥,利用水泥与土壤中的颗粒发生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从而增加土壤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水泥改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湿陷能力,适用于需要长期承受重载的场所。

石灰-膨润土改良是指将石灰和膨润土混合后添加到土壤中进行改良处理。

膨润土可以吸附并固定土壤中的水分,从而降低土壤的湿陷性,而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压强度。

石灰-膨润土改良方法对湿陷性黄土的改良效果显著,适用于需要长期抗湿陷的工程项目。

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指通过在土地基中加入钢筋、预应力钢筋、地锚、土体钢筋混凝土墙等加固材料,从而提高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湿陷能力。

湿陷性黄土的加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土钉墙加固、钢筋混凝土墙加固和地锚加固等。

1. 土钉墙加固土钉墙加固是指将预埋的钢筋(土钉)与混凝土构成的土钉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提高土地基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也称为软黏土地基,是指含水量高、结构松散、抗剪强度低的黄土地基。

在雨季或地下水位上升时,土体会因为水分分子的润滑作用,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下降,土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这就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

本文将从原理和处理方法两个角度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分析。

一、原理
二、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沉降监测和评估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首先需要进行沉降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地基沉降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可以确定地基是否存在沉降问题,评估沉降的程度,为下一步处理提供参考。

2. 地基加固
如果沉降程度较小,可以采用地基加固的方法,通过加固地基和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地基加固的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桩基加固等。

如果沉降程度较大,需要进行地基加密。

地基加密是指在地基表面加铺一定厚度的填土,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提高地面高度。

填土的选择应根据土质、孔隙水压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取。

4. 地基改良
如果地基条件较为复杂,无法采用简单的地基加固和加密方法进行处理,可以考虑采用地基改良的方法。

地基改良是针对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改良,使其达到规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包括土工格栅加固、细土浆灌注和身管加固等。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采用地基加固、地基加密和地基改良等综合措施,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地基沉降和变形风险。

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l sblvle sf r u rjc a ii s o r oe t p i o t o p
J £ Y W ,I 1
关键 词 :湿 陷性 黄 土 ,地 基 处理 , 防水 措 施
c lp bly I s f nd tonte t en , w a er 0O iq ol siit a i oes , ou a i r a m t t pr fn
是 一种 下 沉 量 大 、下 沉 速度 快 的失稳 性 变 形 ,对 建 筑 物危 害 性 大 。本 文 从 湿 陷性 黄土
发 生 的 原 因 、评 定 以 及 处理 措 施 等 方面 进 行 本 工 程 湿 陷 性 黄 土 处理 的探 讨 与 研 究 。
C l p i i y l e s i a kn fu s t rt d s ia d i c mp e e c n 0i a n s iw o l sb l s s i d o n a u a e o l n o a i o t n lt 0 s } t o l t d O h
采 用 。而 煤场 直 径 一般 较 大 ,故进 煤场 栈 经过 山西省 石楼 县 、柳 林县 、 中 阳县 、孝
桥 即属于 大跨 结 构 ,可 采用 预应 力 ,既减 义市 、 汾 阳市 、平遥 县 和文 水县 。 根据 山
少 材料 ,又 改善 结构 性 能。 本工 程 是 进 圆 形煤 场 的 6 Om 跨 输 煤 栈 桥 , 山 西 省 线 路 附 近 的 一 些 以 往 地 质 资 料 ,
1 概 述 .
近 年来 ,考 虑到 环境 污 染问题 ,多数
2 湿 陷性 黄 土概 况 .
我 院在 宁东 一山东 - 6 0 V直流 线路 i 6k -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风化粘土和高含水量,当水分进入土体时,黄土会迅速膨胀,导致地基沉陷和变形问题。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深挖加填地基:通过深挖土体,将松散的黄土去除,然后使用干燥的材料填充,如碎石、砂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2.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通过施加外部荷载或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设地基梁、振动加固、土体固化等。

3.地基注浆:地基注浆是通过注入浆液到土体中,使土体颗粒间形成胶结结构,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从而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4.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主要是由于水分进入土体导致的。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分对地基的影响,从而缓解地基的湿陷问题。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基排水沟、水平水对等。

5.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通过改变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碾压加固、灰浆改性、石灰石固化等。

6.地基加压实:地基加压实是通过施加重载或机械震动的方式,使黄土颗粒间产生密实或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7.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在黄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应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和设计方案,以降低地基沉陷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物理性质、排水性能和承载性能等因素。

通过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沉陷和变形,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土,这种土壤的黏性非常强,含水量较高,是土壤中最具有危害性的类型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具有土壤黏性大、塑性大、含水量较高的特点。

黄土层中还会经常出现开裂、滑移等情况,使其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较强的难处理性。

土壤开裂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滑移则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工程结构变形等问题。

二、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一定的强度,可通过加固处理来提高其抗压性能,防止土体沉降。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土钉加固、加筋混凝土、搅拌桩加固等。

土钉加固是通过将钢筋固定在土壤中,利用钢筋的拉力达到加固效果。

因此,需要考虑到钢筋数量、穿越深度、预埋深度和拉力的大小等因素。

加筋混凝土则需要在黄土表面压制一层钢筋网,并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黄土在拉力状态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搅拌桩加固需要将钢筋网穿透黄土,然后向地下注入从混凝土搅拌机中生产的预先预制的混凝土,达到加固效果。

2.改良处理改良地基是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性质,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包括土壤加固技术、加硬剂加固技术以及夯实加固技术等。

土壤加固技术是向土壤中注入填充材料,防止土壤塌陷、开裂和滑移。

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泥或灰浆注浆法、颗粒增强法和粉末加固法等。

加硬剂加固技术是将聚合物或钙基加固剂引入土壤中,通过化学反应促进土壤的固化和加固。

加硬剂加固技术可以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抗压能力。

夯实加固技术是利用夯实机为黄土地基施加静载的一种方法。

夯实技术除了可以增加黄土的密实程度,还可以提高黄土地基的抗压承载能力。

三、注意事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固材料的选择根据土壤加固技术的不同而不同。

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可以提高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1、概述定义: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土质,俗称大孔土,主要分布于我国陕甘宁等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

属砂壤土的范畴,砂壤土的粘土含量为12.50%~25%,壤土的粘土含量为25%~37.50%,而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中粘粒的含量为8%~26%,属于砂壤土,但其性质与砂壤土又有所不同:①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能看见的大孔隙,孔隙比一般大于1,并常有由于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管状孔隙,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颗粒粗,土质干燥;②颜色在干燥时呈淡黄色,稍湿时呈黄色,湿润时呈褐黄色;③土中含有石英、高岭土成分、含盐量大于0.30%,有时含有石灰质结核;④吸水及透水性较强,塑性粘聚力差,水易冲刷成沟,不易粘结,土样浸入水中后,很快崩解,同时有气泡冒出水面;⑤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由于土质竖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几乎能保持竖立,边坡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产生严重湿陷。

这种土质的基础处理与其它土质相比,施工难度大,进度慢,程度复杂,耗用时间长,特别是大面积的土质夯填及水利坝体处理。

黄土湿陷的原因常由于管道漏水,地面积水,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渗入地下,或由于降水量较大,灌溉渠和水库的泄露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而引起。

但受水浸湿只是湿陷发生所必须的外界条件,而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成分湿产生湿陷性的内在原因。

影响因素: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

2、黄土受水浸湿后,结合水膜增厚进入颗粒之间。

3、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

4、黄土的湿陷性还和孔隙比,含水率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基本思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减少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关键技术要求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关键技术要求

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关键技术要求摘要:湿陷性黄土由于受水的影响较大,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塌陷,进而会对路基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年限和使用安全。

下面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浅谈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要求。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要求1.什么是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是黄土的一种,在一定外在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其分为自重型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型湿陷性黄土两种。

自重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即发生湿陷;在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不发生湿陷,需要自重应力和由外部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其属于特殊性质的土。

2.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遇水且在一定力作用下迅速破坏,产生较大湿陷,强度迅速降低,具有湿陷性、易溶蚀和易冲刷性。

在天然状态下具有肉眼能看见的大孔隙。

天然剖面呈竖直节理,颜色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塑性及抗水性弱,透水性较强。

土中含有石英、高岭土成分,且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性盐成分,有时还含有石灰质结核等。

3.湿陷性黄土对路基可能造成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由于受水影响较大,在水的影响下会使地基塌陷,给其上面建筑物、路基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单对道路路基来说,可能会产生的病害有路基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崩塌、剥落、道路结构内部宜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等,因此在其上施工时应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填筑方式及道路使用期间对沉降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对地基进行加固等处理方法为主,以防冲、截排、防渗等防护措施为辅,减轻或者消除地基湿陷对路基产生的危害。

4.路基施工对湿陷性黄土主要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以达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程度,处理方法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灰土或素土垫层换填法、冲击碾压法、重锤夯实或强夯法、石灰土或二灰土挤密桩法、桩基础法、预浸水法、化学加固法等措施,并采取防冲、截排、防渗等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减轻或者消除湿陷性对路基破坏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含有一定比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土体在受到水分影响后容易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的地基类型。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原理是由于黄土中重晶石颗粒的吸水膨胀和释放引起土体体积的变化,进而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改良和加固两种方式。

改良方法是通过改变土体结构和性质,降低其吸水性和膨胀性,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加固方法则是在土体上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以防止地基沉陷和变形。

改良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减水混凝土:将减水剂加入混凝土中,降低黄土吸水性和膨胀性,提高土体稳定性。

2. 粉煤灰:将粉煤灰掺入黄土中,通过胶结作用降低黄土的膨胀性和可塑性。

3. 排水处理:对黄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土体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减少地基沉陷的可能性。

4. 预压处理:在施工前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通过提前加载和压实土体,减少地基沉陷。

加固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土石方加固:在黄土地基上堆石或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桩基加固:在黄土地基上打入桩基,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灌浆加固:将硬化的材料灌入黄土地基中,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地基换土:将湿陷性黄土地基挖掉,换上质量较好的土壤,使地基不再受到黄土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选用何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地基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受潮湿影响而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施工中,湿陷性黄土的存在会给地基工程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1.1 湿陷性黄土的成因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风成黄土,主要由黏土、砂砾和少量的泥质沙组成,其物理特性主要表现为颗粒细小、结构松散、含水量较高。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潮湿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变形,这是由于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吸水膨胀导致的。

而这种吸水膨胀是由于土壤中黏土矿物中的粘粒结构在吸水后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黏土颗粒吸水膨胀而引起的。

在潮湿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会被黏土颗粒吸附,并引起黏土颗粒间的排斥力增大,导致土体的体积扩大。

当水分含量增加时,黏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明显增大,使得土体的整体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导致地基发生变形和沉降。

除了土壤本身的特性外,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中,地基加压、排水不畅、自然降雨等都会引起地基的湿陷。

地下水位的上升、地基周围环境水分含量的变化也会影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程度。

2.1 提前预防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地基土壤的特性和地下水位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以采取排水措施、改善地基土质等方法来减少地基的湿陷,提前避免不利影响。

2.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以采取加固处理、改良处理等措施来提高地基的抗湿陷能力。

在地基处理中可以采用灌浆加固、土体固化等方法来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以减少地基的湿陷。

2.3 施工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地基的荷载、排水等情况,尽量避免对地基的进一步影响。

应合理设计和施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监测和维护在工程使用阶段,应对地基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地基出现湿陷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湿陷性黄土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黄土在我国分布甚广。由于具有特殊的成分和性质,黄土在工程界占有特殊 地位。它的最大特点是结构性强,遇水发生湿陷并且强度迅速软化。因此,建筑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时常会发生与其相关的病害,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 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类别及其湿陷机理,重点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处理技术的特点及适用状况。
B=b+2z tanθ+c 式中 B——需处理土层底面的宽度(m);
b——条形(或矩形)基础短边的宽度(m); z——基础底面至处理土层底面的距离(m); c——考虑施工机具影响而增设的附加宽度,且为 0.2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宜为 22°~30°,用素土处 理宜取小值,用灰土处理宜取大值。 ②、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 小于垫层的厚度,并不应小于 2m。 ③、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荷载试验求得。若无试验资料时,对 土垫层不宜超过 180kPa;对灰土垫层不宜超过 250kPa。 ④、素土土料中有机物质含量不得超过 5%,亦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不 得夹有砖、瓦和石块等渗水材料,碎石粒径不得大于 50mm。 灰土的体积比宜为 2∶8 或 3∶7。土料宜为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 4 的粉土, 不得含有杂质,并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 15mm。灰土宜用新鲜的消石灰,其 颗粒不得大于 5mm。 ⑤、垫层施工,应先将需处理的湿陷性黄土挖出,然后利用黄土或其他黏性 土作土料,过筛后,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回填夯实至设计标高。 素土及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 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大于 5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夯土应拌合均匀并应当日铺 填夯压,灰土夯实后 3 天内不得受水浸泡。垫层竣工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 基坑回填。 3.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地基土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大,或曾局部 基坑进水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凉晒等),严格控制灰土(或素土)的最佳含水
本文为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灰土和素土垫层法、强夯法、土(或灰土)挤密桩 法等一些处理方法的理论、过程及注意问题,包括失陷性黄土的概念及其失陷机 理,以及各种处理方法之间的比较,对以后在不同的施工条件下采取不一样的处 理提供了一些方法。
第一部分:湿陷性黄土概念;第二部分:黄土的失陷机理;第三部分:湿陷 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第四部分;工程实例;第五部分:结语;第六部分:参 考文献.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
不同的结构物,地基处理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勘察阶段,经过现场取样,
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
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等级、类别后,通过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工艺
环境、工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经过优
一般用于加固地下水位 以上的既有建筑物地基
一般小于 10m,而单液硅化 加固的最大深度可达 20m
Sr 为加固范围内气体体积
(一)灰土和素土垫层法
1.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分
层回填夯实。垫层厚度一般为 1.0~3.0m。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
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这种
黄土压缩实验曲线图
图中:h0—土样的原始高度(m); hp—土样在无侧向膨胀条件下,在规定
1
2
实验压力 P 的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高度(m); hp′—对在压力作用下的土样进
行浸水到达湿陷稳定后的土样高度(m)。湿陷系数 δs 为单位厚度土层由于浸水
在规定,压力产生的湿陷量,它定量地表示了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化设计后,确保满足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条件的要求。所采
用的有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等。本
文根据近几年在建设中所见所闻,浅述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与同行共同讨论。
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适用范围
一般可处理(或穿透)基底 下的湿陷性土层厚度(m)
2
3
黄土地基;△zs>0.11m 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zs 为 0.07—0.11m 时, 可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确定。
在黄土地区修建结构物,应首先考虑选用非湿陷性黄土地基,它较经济可 靠,如确定基础位于湿陷性黄土上,则应尽量利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因 为这种地基的处理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要求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新型材料的研究使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 理方法越来越多,也有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在近十几年开始采用的有孔内深层强 夯法 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坑置换法、压力灌浆法等,都不失为好方法。 但不管是采用那种方法,只要有严密的质量控制手段,都可能经济而有效地获得 期望的效果。
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
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 300KPa(素土垫层可达 200KPa)
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素土垫层或灰土垫层又可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处
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采用素土垫层。除要求消除基底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外,
湿陷性黄土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内容 摘 要
黄土在我国分布甚广。由于具有特殊的成分和性质,黄土在工程界占有特殊 地位。它的最大特点是结构性强,遇水发生湿陷并且强度迅速软化。因此,建筑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时常会发生与其相关的病害,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 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类别及其湿陷机理,重点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处理技术的特点及适用状况。
所以规范规定,在一定压力作用下,δs≥0.015 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否则应
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另外,黄土的湿陷性与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使黄土产生
湿陷临界压力称为湿陷起始压力 Ps 不同的黄土其 Ps 不同。若 Ps 小于上覆土的
饱和自重时,则该土层在上覆土层自重压力的作用下受水即刻发生湿陷,称为
自重湿陷性黄土。如果土的 Ps 大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则土层在上覆土自重压
力作用下,并不发生湿陷,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为了正确反映湿陷性黄土地层的湿陷程度,并联系结构物和地基实际,合
理地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可用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系数,求得地基的计算湿
陷量△s。
△s=∑δsi﹕i×hi
式中:δsi﹕i—地基内第 I 层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
hi—第 I 层湿陷性黄土的厚度(m)。
4
5
量,对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宁小勿大,偏大时土体强度则显著下降,变形明显增 大。(2)垫层处理的宽度要达到规范要求,使碾压设备能充分碾压到位,还使形 成的垫层压实度产生差异。(3)严把质量关,施工中碾压分层的厚度不宜大于 30cm,并逐层检测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二)强夯法 1.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
下式判别是否属自重湿陷性地基。
△zs=∑δ2si×hi
式中:△zs—地基的计算自重湿陷量(m);
﹝si—第 I 层土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下,测得自重湿陷系数;
hi—第 I 层土的厚度(m)。
上式计算深度可自基础底面算至基下 10m 为止。但其中△zs﹝s<0.015 的
土层不累计。
根据大量的室内外试验对比确定,当△zLeabharlann ≤0.07m 时可定为非自重湿陷性
垫层法
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处理
1~3
强夯法
Sr<60%的湿陷性黄土,局部或整片处理
3~6
土(灰土)挤密桩法
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处理
5~15
桩基础
基础荷载大,有可靠的持力层
≤30
预浸水法
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6m 以上,尚应采用垫层法处理
可消除地面下 6m 以内 全部土层的湿陷性
单液硅化或碱液加固法
一、湿陷性黄土概念
湿陷性黄土泛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 压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自重压力和附加应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 速破坏,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现象。它的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 危害,使路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二、黄土的湿陷机理
(一)灰土和素土垫层法 ..........................................3 (二)强夯法 ....................................................5 (三)土(或灰土)挤密桩法 ......................................7 四、工程实例........................................................ 9 五、 结语 ..........................................................13
并要求提高土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垫层。
局部垫层一般设置在矩形(或方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下,主要用于消除
3
4
地基的部分湿陷量,并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局部垫层的 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不应小于其厚度的一半,即使地基 后, 地面水仍可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为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故对有防水要 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
湿陷性黄土按其湿陷机理可分为高可溶盐的湿陷性黄土和高空隙率的湿陷 性黄土,由于这两类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机理不同,因此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有 可靠的鉴定和正确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或消除它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除了具备黄土的一般特征外,粒度成份以粉土颗粒为主,约占 50%以上,具有肉眼可见的孔隙,它呈松散、多孔结构状态,孔隙比很大,天然 剖面上具有垂直节理,含可溶盐(碳酸盐、硫酸盐类等)较多。垂直大孔性、松散 多孔结构和遇水即降低或消失的土颗粒间的加固凝聚力是它发生湿陷的内部因 素,而压力及水是外部条件。关于黄土湿陷性的鉴别,地基湿陷程度的判别,可 以室内压缩实验为主,并以此提出工程上评价湿陷性的定量指标。 湿陷系数 δ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