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资料(经典)

合集下载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引言: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是物体内部微观热量分布状态的体现,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使温度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附近,使物体处于稳定的温度环境中。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对于许多工业和生活领域都至关重要,例如,空调系统、制冷系统、加热系统等等。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反馈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分析1.温度分析:首先需要对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例如,物体的温度变化的时间特性、传热过程等等,这些信息对于系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2.系统要求分析:基于应用领域对系统精度要求的不同,需要确定系统对温度的精度要求、响应速度要求以及稳定性要求等等。

3.传感器选择:根据系统要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等等。

二、系统设计1.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要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并设计反馈控制算法。

可以采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者模型预测控制等等。

根据系统的特点,可以对控制器进行参数调整,以使系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2.执行器选择:根据系统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如果需要制冷,可以选择压缩机、蒸发器等等;如果需要加热,可以选择加热元件等等。

执行器的响应速度与系统的控制性能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执行器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

3.信号处理: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可能存在噪声,需要进行信号处理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可以使用滤波算法或者其他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三、系统实现1.硬件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例如单片机、PLC等等。

设计电路图和PCB布局,将硬件连接起来,并与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连接。

2.软件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编写系统控制程序。

程序需要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控制器的运算、执行器的控制等等。

3.系统调试:完成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之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包括控制算法的调整、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校准等等。

通过对系统的调试,可以验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文基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工况不同要求温度的变化,设计了一种通过PID控制算法实现温度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和反馈的实际温度值进行比较,并通过PID算法进行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该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关键词:温度控制系统;PID控制;控制性能;稳定性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度控制在很多工业和生活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可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温度控制系统的需求。

2.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负责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和反馈的实际温度值进行比较,并通过PID控制算法进行控制。

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操作,调节系统的温度。

3.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通过对控制器进行参数调节,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PID算法主要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三部分,通过对每一部分的权值调节,可以得到不同的控制效果。

4.实验设计为了验证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组温度控制实验。

首先,我们将设定一个目标温度值,然后通过传感器对实际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并计算控制信号。

最后,我们通过执行器对系统的温度进行调节,使系统的温度尽量接近目标温度。

5.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ID控制算法,我们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在设定目标温度值为40℃的情况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5℃,响应时间为2秒。

在不同工况下,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6.结论本文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第一章设计背景及设计意义 (2)第二章系统方案设计 (3)第三章硬件 (5)3.1 温度检测和变送器 (5)3.2 温度控制电路 (6)3.3 A/D转换电路 (7)3.4 报警电路 (8)3.5 看门狗电路 (8)3.6 显示电路 (10)3.7 电源电路 (12)第四章软件设计 (14)4.1软件实现方法 (14)4.2总体程序流程图 (15)4.3程序清单 (19)第五章设计感想 (29)第六章参考文献 (30)第七章附录 (31)7.1硬件清单 (31)7.2硬件布线图 (31)第一章设计背景及研究意义机械制造行业中,用于金属热处理的加热炉,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温度控制是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现有企业多采用常规仪表加接触器的断续控制,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这类设备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除控温精度外,对温度上升速度及下降速度也提出了可控要求,显而易见常规控制难于满足这些工艺要求。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的智能化温度控制装置控制加热炉已成为现实。

自动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温度控制是控制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控制类型之一。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单片机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日益成为今后自动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电流、电压、温度、压力、流量、流速和开关量都是常用的主要被控参数。

例如:在冶金工业、化工生产、电力工程、造纸行业、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对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对工件的处理温度要求严格控制,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使温度控制指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采用MCS-51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单片机对温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基于plc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

基于plc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

基于plc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摘要:本设计论文基于PLC温度控制系统,旨在设计一个可靠、稳定、高效、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中。

通过研究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特性和功能,并结合PID控制算法和PLC编程技术,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控制和实时监测。

关键词:PLC、温度控制系统、PID控制、编程技术Abstract:This design paper is based on the PL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aim of designing a reliable, stable, efficient, precis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at can be appli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rough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hardware equipment such as sensors, actuators, and controllers, combined with PID control algorithms and PLC programming technology, we will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emperature.Keywords: PL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PID control, programming technology一、引言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温度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之一。

关于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关于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设备也跟着不断变化,对产品试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鉴于此,环境温度是试验环境中的一项重点,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参数,环境温度的准确度对测试温度的方法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更显的重要。

温度检测的传统方法是使用诸如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PN结之类的模拟温度传感器。

信号经取样、放大后通过模数转换,再交由单片机处理。

被测温度信号从温敏元件到单片机,经过众多器件,易受干扰、不易控制且精度不高。

为了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环境温度,因此,本系统采用一种新型的可编程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能代替模拟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直接与单片机沟通,完成温度采集和数据处理。

DS18B20与AT89S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

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粮食存储、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1]。

比如,发电厂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炼油过程中,原油必须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馏才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许多电子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酒类的品质就没有保障。

关于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关于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设备也跟着不断变化,对产品试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鉴于此,环境温度是试验环境中的一项重点,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参数,环境温度的准确度对测试温度的方法要求越来越高,而对环境温度的控制更显的重要。

温度检测的传统方法是使用诸如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PN结之类的模拟温度传感器。

信号经取样、放大后通过模数转换,再交由单片机处理。

被测温度信号从温敏元件到单片机,经过众多器件,易受干扰、不易控制且精度不高。

为了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环境温度,因此,本系统采用一种新型的可编程温度传感器DS18B20,它能代替模拟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直接与单片机沟通,完成温度采集和数据处理。

DS18B20与AT89S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

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中,像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粮食存储、酒类生产等领域内,温度常常是表征对象和过程状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1]。

比如,发电厂锅炉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许多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才能正常进行;炼油过程中,原油必须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分馏才能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没有合适的温度环境,许多电子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粮仓的储粮就会变质霉烂,酒类的品质就没有保障。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04 级毕业设计
II
目录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04 级毕业设计
摘 要.......................................................................................................................................... I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二章 设计要求..................................................................................................................... 2
2.1 设计课题工艺过程简介.................................................................................................3 2.2 控制任务指标及要求:.................................................................................................4 第三章 系统设计思想............................................................................................................. 4 第四章 硬件的选择................................................................................................................. 6 4.1 单片机的选择.................................................................................................................6 4.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6 4.3 显示器的选择.................................................................................................................7 4.4 键盘的选择.....................................................................................................................7 4.5 温度控制部分.................................................................................................................8 4.6 自动推舟控制部分.........................................................................................................8 4.7 实现方案.........................................................................................................................9 第五章 硬件设计...................................................................................................................10 5.1 单片机基本系统:........................................................................................................10

(完整版)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基于PLC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产品已⼴泛应⽤⼯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且具有体积⼩,组装灵活,编程简单抗⼲扰能⼒强及可靠性⾼等特点,⾮常适合于在恶劣的⼯业环境下使⽤。

本⽂所涉及到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监控现场的温度,其软件控制主要是编程语⾔,对PLC⽽⾔是梯形语⾔,梯形语⾔是PLC⽬前⽤的最多的编程语⾔。

关键字:PLC 编程语⾔温度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PLCAbstractProgramming controler ( plc ) the replacing product as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 equipment each that already applies industrial control extensively field ,Since it can change control course through software ,It is little to is strong and reliability ba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us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at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can the temperature of monitoring , its software control is programming language mainly, for PLC is ladder-shaped language, ladder-shaped language is the most programming language that PLC now uses.Keyword:PL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mperature⽬录摘要----1Abstrack1引⾔-31.1课题研究背景1.2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1.3 总体设计分析2系统结构模块63.1 PLC的定义--73.2 PLC的发展--83.2.1 我国PLC的发展-83.3 PLC的系统组成和⼯作原理-----93.3.1 PLC的组成结构--93.3.2PLC的扫描⼯作原理3.4PLC的发展趋势3.5 PLC的优势--103.6 PLC的类型选择4.1 PID控制程序设计4.1.1 PID控制算法---124.1.2PID在PLC中的回路指令-144.1.3PID参数设置4.23A模块及其温度控制4.2.13A模块的介绍--174.2.2 数据转换4.2.3软件编程的思路---195程序的流程图---196 整个系统的软件编程---207结束语谢词24参考⽂献1 引⾔1.1 课题研究背景温度是⼯业⽣产中常见的⼯艺参数之⼀,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设计采用直接数字控制(DDC)对加热炉进行控制,使其温度稳定在在某一个值上。

并且具有键盘输入温度给定值,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值和温度达到极限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的功能。

一.概述温度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工艺参数之一,任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此温度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任务。

对于不同生产情况和工艺要求下的温度控制,所采用的加热方式,燃料,控制方案也有所不同。

例如冶金、机械、食品、化工等各类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等;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油、电等;控制方案有直接数字控制(DDC),推断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Fuzzy),专家控制(Expert Control),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推理控制等。

本设计的控制对象为一电加热炉,输入为加在电阻丝两断的电压,输出为电加热炉内的温度。

输入和输出的传递函数为:G(s)=2/(s(s+1))。

控温范围为100~500℃,所采用的控制方案为直接数字控制(DDC)中的最少拍控制。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采用典型的反馈式温度控制系统,组成部分见下图。

其中数字控制器的功能由微型机算机实现。

三.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及总述图中由4~20mA变送器,I/V,A/D转换器构成输入通道,用于采集炉内的温度信号。

其中,变送器选用XTR101,它将热电偶信号(温度信号)变为4~20mA电流输出,再由高精密电流/电压变换器RCV420将4~20mA电流信号变为0~5V标准电压信号,以供A/D转换用。

转换后的数字量与与炉温的给定值数字化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实际炉温和给定炉温的偏差。

炉温的设定值由键盘输入。

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数字控制器按最小拍进行运算,计算出所需要的控制量。

数字控制器的输出经标度变换后送给8253,由8253定时计数器转变8086CPU定时计数器SCR触发回路SCR主回路电加热炉4~20mA变送器I/VA/D数字滤波为高低电平的不同持续时间,送至SCR触发电路,触发晶闸管并改变其导通角大小,从而控制电加热炉的加热电压,起到调温的作用。

四.温度控制系统硬件与其详细功能介绍1.微型计算机的选择选择8086微处理器构成炉温控制系统,使其工作于最小方式下。

并配备以8284A ——时钟发生器,8282——带三态缓冲器的通用8位地址锁存器,8286——具有三态输出的8位双极型总线收发器。

其中,时钟发生器8284A为CPU提供时钟信号,经时钟同步的系统复位信号RESET和准备就绪信号READY;地址锁存器8282是针对于8086CPU地址/数据线分时复用而设计配备的,它可以在8086CPU总线周期的T1状态,利用ALE信号的下降沿将地址信息锁存于其中;总线收发器8286是为了提高8086CPU 数据总线的驱动能力2.SCR触发回路和主回路如图所示为一晶闸管触发电路。

包括脉冲触发器(单稳态电路,由IC1和IC2组成),控制门,光电耦合器4N25,放大器和双向晶闸管。

由全波整流电路得到的同步电压使晶体管BG1每半波导通一次。

当控制端为“1”高电平的时候,BG1的每次导通都会经由单稳电路由IC2输出一个负脉冲,该脉冲经IC3反向后由光电耦合器和放大电路发大后触发晶闸管,在这一半周内晶闸管基本上处于全导通状态。

若控制端为“0”低电平的时候,则单稳态电路不输出脉冲,在这一半周内晶闸管也不导通。

因此,可以改变控制端的电平,控制单稳态电路每秒输出的脉冲数,从而改变晶闸管每秒钟内导通的时间,达到调压的目的。

与以下的电路相比较第一个电路的优点在于晶闸管导通时基本处于全导通状态,因此波形较好,包含的谐波成分较少,因此对系统的干扰也较小。

而第二个电路的缺点是加热电阻两端电压波形很差,包含了较多的谐波成分,当晶闸关导通角较小时由为如此,这些些波电压可能会对周围系统产生影响。

3.热电偶的选择热电偶是常用的测温元件,它利用不同材料的导体一端紧密连接在一起产生的热电势效应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势信号。

本设计采用K型热电偶——镍络-镍硅(线性度较好,热电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复现性较好,抗氧化性强,价格便宜)对温度进行检测,参比端温度为20℃。

由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K型热电偶分别在100℃,200℃,300℃,400℃,500℃时候的输出电势:E(100,20)=E(100,0)-E(20,0)=4.096mV-0.798 mV=3.298 mVE(200,20)=E(200,0)-E(20,0)=8.138mV-0.798 mV=7.34 mVE(300,20)=E(300,0)-E(20,0)=12.209mV-0.798 mV=11.411 mVE(400,20)=E(400,0)-E(20,0)=16.397mV-0.798 mV=15.599 mVE(500,20)=E(500,0)-E(20,0)=20.644mV-0.798 mV=19.846 mV4.4~20mA变送器XTR101XTR101为4~20mA线性化变送器,它可与镍络-镍硅测温传感器构成精密的T/I 变换。

器件中的放大器适合很宽的测温范围,在-40℃~+85℃的工作温度内,传送电流的总误差不超过1%,供电电源可以从11.6V到40V,输入失调电压<±2.5mV,输入失调电流<20nA。

XTR101外形采用标准的14脚DIP封装。

(芯片内部结构与封装见附录)XTR101有如下两种应用于转换温度信号的典型电路:5.I/V转换器RCV420RCV420是一种精密电流/电压变换器,它能将4~20mA的环路电流变为0~5V的电压输出,并且具有可靠的性能和很低的成本。

除具有精密运放和电阻网络外,还集成有10V基准电源。

对环路电流由很好的变换能力。

具有-25℃~+85℃和0℃~70℃的工作温度范围,输入失调电压<1mA,总的变换误差<0.1%,电源电压范围±5~±18V。

RCV420的外形采用标准的16脚DIP封装。

(芯片内部结构与封装见附录)它的典型应用如下:6 .A/D转换器ADC0809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CMOS型8位28条引脚A/D转换器。

采用逐次逼近技术,输出的数字信号由TTL三态缓冲器顺序控制,可以直接与数据总线相连。

分辨率为8位,精度为7位,时钟频率范围在10~1280kHz之间,单一+5V电源供电,数据具有三态输出能力,易于和微处理器相连。

(芯片内部结构与封装见附录)ADC0809的典型应用如下:7.定时计数器82538253是Intel公司的使用单一+5V电源供电,NMOS工艺制成的24条引脚的双列直插式芯片。

具有3个独立的计数器,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定时器或者计数器使用,且都可以按照二进制或者十进制计数,每个计数器计数速率高达2MHz,最高的技术速率可达2.6MHz。

所有的输入输出引脚都与TTL电平兼容。

(芯片内部结构与封装见附录)8253典型应用如下图所示:8.LED数码管驱动芯片ICM7218AICM7218是一种多功能LED数码管驱动芯片,能驱动8位共阳或者共阴数码管,且输出可以直接驱动LED显示器。

其内部主要由控制器,8*8静态RAM,BCS译码,B码和显示字段译码器,扫描振荡控制电路和显示驱动器等组成。

ICM7218的外引线有写入控制线2条:WR和MODE;数据线8条:ID0~ID7;LED 显示驱动线16条;电源线2条。

WR为写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

MODE为写入控制字的写入显示数据控制线,当MODE=1时,写控制字;当MODE=0是,写数据。

(芯片内部结构与封装见附录)典型应用如下图所示:9.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C55A82C55A是Intel公司的并行I/O接口芯片,40条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

D0~D7位三态,双向数据线,可与CPU总线直接相连。

内部由3个端口A,B,C。

三个端口都具有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只有A端口具有输入所锁存器。

(芯片内部结构与封装见附录)典型应用如下图所示:10.硬件地址分配列表五.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温度控制系统软件结构图A7 A6 A5 A4 A3 A2 A1 A082C55AA口0 0 0 1 0 0 0 0 10HB口0 0 0 1 0 0 1 0 12HC口0 0 0 1 0 1 0 0 14H控制口0 0 0 1 0 1 1 0 16H 8253 计数器0 0 0 0 0 1 0 0 0 04H 控制口0 0 0 0 1 1 1 0 0EH ADC0809START 0 0 0 0 0 1 1 0 06HOE 0 0 0 1 1 1 1 0 1EH ICM7218控制口0 0 1 0 0 0 0 0 20H写数据0 0 0 0 0 0 0 0 00H上图所示的是单回路闭环温度控制系统,虚线框内的某些功能有计算机来完成。

2.总体流程图3. 模块程序流程图i.数字滤波(采用程序判断滤波的限速滤波)注:C1,C2,C3 第三次采样值ii. 工程量变换程序模块变送器XTR101输出4~20mADC,温度起点为100℃,满量程为500℃。

8位A/DADC0809输出数字量00H~FFH(0~5V),应用以下变换公式进行变换:A X=A0+(A M-A0)(N X-N0)/(N M-N0)式中,A0为一次测量仪表的下限A M为一次测量仪表的上限A X实际测量值N0仪表下限对应的数字量N M仪表上限对应的数字量N X测量值对应的数字量iii.温度非线性转换程序模块采用折线拟合法进行线性化处理如下图所示,分为以下几段:当3.298mV≤WN<7.34mV时,T℃=24.47*WN+18.41当7.34mV≤WN<11.411mV时,T℃=24.56*WN+19.70当11.411mV≤WN<15.599mV时,T℃=23.88*WN+27.53当15.599mV≤WN<19.846mV时,T℃=23.55*WN+32.71当19.846mV≤WN时,T℃=500℃分段如下图所示:流程图如下所示:4.源程序STACK SEGMENT STACKDW 256 DUP(?) STACK ENDSDATA SEGMENTSAVEBUFF DB 256 DUP(00H)TK DB 64HK0 DB 00H,54H,35HK1 DB 01H,20H,00HK2 DB 00H,00H,00HK3 DB 00H,00H,00HP1 DB 00H,71H,70HP2 DB 00H,00H,00HP3 DB 00H,00H,00HSAVEMARK DB 00HSAVEADDR DB 0FFHCONTROLMARK DB 00HEKB DB 00HK0_16 DB 00H,00H,00HK1_16 DB 00H,00H,00HK2_16 DB 00H,00H,00HK3_16 DB 00H,00H,00HP1_16 DB 00H,00H,00HP2_16 DB 00H,00H,00HP3_16 DB 00H,00H,00HEK DW 0000HEKK DW 0000HEK_1 DW 0000HEK_2 DW 0000HUK DW 0000HUKK DW 0000HUK_1 DW 0000HUK_2 DW 0000HOUTPUT DW 0000HALLK_ALLP DW 0000HSET DB ? ;温度设定值NX DB ?;滤波后A/D转换值WN DB ? ;工程量变换结果SUM DB C1,C2,C3 ;A/D三次采样值TEM DB ? ;显示温度8255PORT DW 0010H,0012H,0014H,0016H ;8255地址8253PORT DW 0004H,000EH ;8253地址0809PORT DW 0006H,001EH ;0809地址7218PORT DW 0020H,0000H ;7218地址DISPLAY DW ? ;显示温度二进制值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 MOV AX,DATA ;初始化数据段各芯片MOV DS,AXMOV BX,OFFSET 8255PORTMOV DX,[BX+3]MOV AL,81H ;方式0,C口底四出,其余入OUT DX,ALMOV BX,OFFSET 8253PORTMOV DX,[BX+1]MOV AL,00HOUT DX,AL ;计数器0工作于方式0,二进制计数MOV BX,OFFSET 7218PORTMOV DX,[BX]MOV AL,A0HOUT DX,AL ;十进制软件译码KEYS: CALL KEYCHECK ;键盘扫描程序JZ KEYSCALL D10MSCALL KEYCHECKJZ KEYSMOV AL,0FEHMOV AH,0MOV DX,[BX+2]OUT DX,ALMOV DX,[BX]IN AL,DXCMP AL,1EHJZ KEY1CMP AL,1DHJZ KEY2CMP AL,1BHJZ KEY3CMP AL,17HJZ KEY4CMP AL,0FHJZ KEY5JMP KEYSKEY1: MOV AH,00HJMP TRANSKEY2: MOV AH,44HJMP TRANSKEY3: MOV AH,88HJMP TRANSKEY4: MOV AH,CCHJMP TRANSKEY5: MOV AH,FFHJMP TRANSTRANS: MOV [SET],AH ;读设定值到SET单元ADCH: MOV BX,OFFSET 0809PORT ;启动A/D转换MOV DX,[BX]OUT DX,ALMOV X,[BX+1]CHANGE: IN AL,DXTEST AL,80HJZ CHANGEMOV DX,[BX]IN AL,DXMOV AH,00HMOV CX,0003HMOV [BX+AH],ALINC AHLOOP ADCHFILTER: LEA SI,SUM ;数字滤波(限速滤波)MOV AL,[SI+2]SUB A L,[SI]JNC D ONE1NEG ALDONE1: MOV DL,ALMOV BL,[SI+3]SUB B L,[SI+2]JNC D ONE2NEG BLDONE2: ADD AL,BLSHR AL,1CMP DL,ALMOV CL,[SI+2]JBE DONECMP BL,ALMOV CL,[SI+3]JBE DONEMOV AL,[SI+2]ADD AL,[SI+3]SHR AL,1MOV [SI+3],ALMOV CL,ALDONE: MOV DL,[SI+2]MOV [SI],DLMOV DL,[SI+3]MOV [SI+2],DLMOV [NX],CLCMP [NX],0FFHJE CAUTION ;判断是否该提醒操作人员?MOV BX,OFFSET 8255PORT ;无提醒,则点亮绿灯MOV DX,[BX+1]MOV AL,01HOUT DX,ALCALL CONFIG ;调数字控制器子程序CALL BIAODU ;调标度变换子程序CALL GCBH ;调工程量变换子程序CALL TEMBC ;调温度非线性补偿子程序MOV BX,OFFSET PORT7218 ;温度显示程序MOV R1,[DISPLAY] ;R1指向显示缓冲区MOV R2 08H ;R2作8位显示计数器C-LOOP:MOV AL,00H ;将8位显示缓冲区中的数据送ICM7218AMOV DX,[BX+1]OUT DX,ALINC R1DJNZ R2,C-LOOPBIAODU PROC NEAR ;标度变换子程序……RETBIAODU ENDPGCBH PROC NEAR ;工程量变换子程序……RETGCBH ENDPTEMBC PROC NEAR ;温度非线性补偿子程序……RETTEMBC ENDPCONFIG PROC NEAR ;数字控制器子程序PUSH DSXOR AX,AXMOV DS,AXMOV AX,2000H+OFFSET IRQ7MOV SI,003CHMOV [SI],AXMOV AX,2000H+OFFSET IRQ6MOV SI,0038HMOV [SI],AXMOV AX,0000HMOV SI,003EHMOV [SI],AXMOV SI,003AHMOV [SI],AXCLIPOP DSMOV AL,90HOUT 63H,ALMOV AL,0A4HOUT 43H,ALMOV AL,2EHOUT 42H,ALIN AL,21HAND AL,3FHOUT 21H,ALMOV SI,OFFSET P3+2MOV BH,07HMOV DI,OFFSET P3_16+2CALL CHANGECALL CLEAR_EMOV AL,80HOUT 00H,ALMOV BL,01HMOV SA VEMARK,00HMOV SA VEADDR,0FFH AGAIN: STIHLTJMP AGAINIRQ6: MOV AL,80HOUT 00H,ALMOV AL,10HOUT 61H,ALMOV CONTROLMARK,ALMOV SA VEMARK,ALCALL CLEAR_EMOV BL,01HMOV AL,20HOUT 20H,ALIRETIRQ7: MOV AL,01HMOV CONTROLMARK,ALDEC BLJNZ FINISHCALL CYMOV EK,DXMOV AX,DXMOV DI,OFFSET K0_16INC DIMOV DX,[DI]CALL MLMOV AX,ALLK_ALLPADD DX,AXCALL OUT_PUTMOV DX,OUTPUTMOV UK,DXMOV SI,OFFSET UK_1MOV DI,OFFSET UK_2MOV BL,07HL1: MOV AX,[SI]MOV [DI],AXDEC SIDEC SIDEC DIDEC DIDEC BLJNZ L1MOV AX,0000HMOV ALLK_ALLP,AXMOV SI,OFFSET K1_16MOV DI,OFFSET EKKMOV CX,0003HCALL L2MOV SI,OFFSET P1_16MOV DI,OFFSET UKKMOV CX,0103HCALL L2MOV BL,TKFINISH: MOV AL,20HOUT 20H,ALIRETL2: INC SIMOV DX,[SI]MOV AX,[DI]CALL MLDEC SITEST BYTE PTR[SI],01HJNZ QBLL: INC SIINC SIINC SIINC DIINC DIMOV AX,ALLK_ALLPCMP CH,00HJNZ L3ADD DX,AXL4: MOV ALLK_ALLP,DXDEC CLJNZ L2RETL3: XCHG DX,AXSUB DX,AXJMP L4QB: NEG DXJMP LLML: CMP DX,7FFFHJA ML1IMUL DXRETML1: PUSH BXPUSH CXPUSH AXSUB DX,7FFFHIMUL DXMOV BX,DXMOV CX,AXPOP AXMOV DX,7FFFHIMUL DXADD AX,CXADC DX,BXPOP CXPOP BXRETCY: IN AL,60HSUB AL,80HMOV EKB,ALCALL SAVEEKMOV DX,0000HMOV DH,ALMOV CL,03HSAR DX,CLRETSAVEEK: MOV AH,ALMOV DX,OFFSET SA VEBUFFMOV AL,CONTROLMARKJZ L5MOV AL,SA VEMARKCMP AL,01HJZ L5MOV AL,SA VEADDRCMP AL,0FEHJZ L6INC ALMOV DL,ALMOV SA VEADDR,ALPUSH DIMOV DI,DXMOV [DI],AHPOP DIL5: MOV AL,AHRETL6: INC SAVEMARKJMP L5OUT_PUT: MOV OUTPUT,DXTEST DH,80HJZ L7MOV BX,0F000HSUB DX,BXJG L8MOV DX,0F000HMOV AL,80HOUT 61H,ALJMP L9L7: MOV BX,0FFFHSUB DX,BXJG L10L8: MOV DX,OUTPUTJMP L11L10: MOV DX,0FFFHMOV AL,80HOUT 61H,ALL9: MOV OUTPUT,DXL11: MOV CL,03HMOV AL,CONTROLMARKCMP AL,00HJZ L12SHL DX,CLMOV AL,DHOUT 00H,ALL12: RETCHANGE: DEC SIMOV CX,[SI]INC SIAND AL,ALMOV DX,0000HMOV BL,10HGO: MOV AL,[SI]ADD AL,ALDAAMOV [SI],ALDEC SIMOV AL,[SI]ADC AL,ALDAARCL DX,0001HMOV [SI],ALINC SIDEC BLJNZ GODEC SIMOV [SI],CXDEC SIMOV AL,[SI]DEC DIMOV [DI],DXDEC SIDEC DIMOV [DI],ALDEC DIDEC BHJNZ CHANGERETCLEAR_E: MOV AX,0000HMOV ALLK_ALLP,AXMOV SI,OFFSET EKMOV BL,08H GOON: MOV [SI],AXINC SIINC SIDEC BLJNZ GOONRETDELAY: PUSH CXMOV CX,1000HDEL1: PUSH AXPOP AXLOOP DEL1POP CXRETCONFIG ENDPKEYCHECK PROC NEAR ;检查是否有键按下子程序MOV AL,00HMOV DX,[BX+2]OUT DX,ALMOV DX,[BX]IN AL,DXCMP AL,1FHRETKEYCHECK EDNPD10MS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PUSH CXWAIT1: MOV CX,2801WAIT2: LOOP WAIT2DEC BXJNZ WAIT1RETD10MS ENDPCAUTION:MOV BX,OFFSET 8255PORT ;提醒操作人员MOV DX,[BX+1]MOV AL,02HOUT DX,AL ;提醒灯亮,鸣警报CODE ENDSEND START六.验室模拟结果1.数字控制器计算G(Z)=Z[(1-e-Ts)/s*2/(s(s+1))] (串入零阶保持器)=(1-z-1)Z [2/(s2(s+1))]=(1-z-1)*2z/(z-e-T)-2z(z-T-1)/(z-1)2=(0.244-0.012z-1)/(1+0.39 z-1)(采样周期2秒)2.模拟台硬件连接图3.实验室模拟结果七.芯片资料1.8086CPU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③总线周期2.定时计数器8253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图3.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C55A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图4.LED数码管驱动芯片ICM7218A封装及引脚图5.4~20mA变送器XTR101 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图5. I/V转换器RCV420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图6.A/D转换器ADC0809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图7. OC门74LS06①内部结构②封装及引脚图七.计总结与扩展1.总结这次课程设计,遇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下,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