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归纳(三)陆地各自然带所对应的地理要素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区域1. 气候带区划:按照不同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在这三大气候带之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极地气候、寒温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四种气候类型。

2. 植被区划: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类型,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亚北极带植被带、北针叶林带、草甸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等多种植被区。

3. 地貌区划:根据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将地球划分为高山地区、高原地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盆地地区、台地地区等多种地貌类型。

4. 土壤带区划: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产生的影响,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如红壤区、黄壤区、黄土区、黑土区、盐渍土区等。

二、人文地理区域1. 人口区划:根据人口的分布密度和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人口稀少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两大人口区域,人口稠密地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城市聚集区和城市化带。

2. 文化区划: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如东方文化区、西方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非洲文化区等。

3. 经济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不同,将地球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地区、农业区、矿区等多种经济区域。

4. 政治区划:根据国界、行政区划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政治区域,如欧洲政治区、非洲政治区、亚洲政治区等。

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针对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归纳。

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这种联系和互动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对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对于地球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自然带和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自然带和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一、知识讲解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二、考点分析考向自然带类型的判断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

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三、跟踪训练读我国某地区土壤分布断面图,回答1~2题。

1.下列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之一的是()A.兴建沼气池B.培植人工林C.平整土地D.褐土改良2.图中“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滨海盐土”的转变体现了土壤的()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B.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分布无规律性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的平原多为泥沙沉积而成,山麓地带也有冲积扇,说明该地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今后应加强培植人工林,以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2题,图中的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滨海盐土显然不是由于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而形成的,因此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中纬度陆地自然带特征世界中纬度陆地自然带包括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温带阔叶林主要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阔叶树种类成分不同。

比如,在东亚,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

在欧洲见于西欧,并向东伸延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

北美洲的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分布,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

这个自然带土壤主要是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温带草原带在北半球最为典型,如亚欧大陆,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

北美洲中部,南美的阿根廷和乌拉圭,也都有温带草原的分布,但由于受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已经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这里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的类型,植被以禾本。

地理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地理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地理自然带知识点总结地理自然带是指地球表面自然条件因素整体的分布和组合所形成的大地理自然单位。

它是以气候、植被和土壤为主要特征的地理单位。

地理自然带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照射、地形地势和大气循环等因素有关。

地理自然带是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基本单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解释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一、地理自然带的划分地理自然带的划分,按照其主要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气候自然带、植被自然带和土壤自然带。

气候自然带是指同纬度范围内具有相同气候特征的地区形成的带状区域。

植被自然带是指地球表面呈纬向分布的植被类型带。

土壤自然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一定类型的土壤。

1. 气候自然带:气候是地理自然带划分的最主要因素。

地球表面纬向的气候变化规律,使得不同纬度范围内的地区气候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形成了气候自然带。

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气候自然带划分是按照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来进行的。

一般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个带状气候区。

2. 植被自然带:植被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自然带划分的重要依据。

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出现了呈纬向分布的植被类型带,这就是植被自然带。

主要包括北极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中海型植被带、热带雨林带等。

3. 土壤自然带:土壤是自然带划分的另一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

这些土壤被纬向分布,形成了土壤自然带。

一般分为淋溶土壤带、森林土壤带、草原土壤带、农耕土壤带和荒漠土壤带。

二、地理自然带的特征1. 气候自然带的特征寒带气候自然带:温度低,降水少,气候干冷,气温还会随季节变化而波动,冰川和冻土具有发育的特点。

温带气候自然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降水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也是人类聚居和生产的主要区域。

亚热带气候自然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适合农作物种植和热带作物的生长,热带性植被发育。

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

赤道
纬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 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 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 点。
北回归线
中纬度地区
经度地带性:
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 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 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 特点。
目录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及自然带的形成
自 自然带的划分
纬度地带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地带性

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分布规律
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
人为因素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
水分
植被、土壤 呈条带状
自然带
自然带:
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有一定的热量 和水分的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 土壤类型,并且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 球上呈长带状的分布。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

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二」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珍藏)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珍藏)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珍藏)⼀、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地球表⾯⾃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系、植被和⼟壤等⾃然地理要素与⼈类在⽣产活动中改造⾃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通讯设备、⼯农业设施、经济⽂化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物、岩⽯、⼟壤、地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形对⽓候的影响(1)地形→⽓候类型的复杂性:(如:亚洲、横断⼭区⽓候复杂)(2)地形→⽓候分布: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如:西欧与北美的温带海洋性⽓候的分布)。

南北⾛向的⼭脉对海陆之间的⽔汽交换有阻碍作⽤,使沿海地区的⽓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

如南、北美西海岸。

⽽东西⾛向的⼭脉使⽓候类型分布向内陆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候的分布。

(3)地形→⽓候特征:→⽓温:①随海拔升⾼,⽓温降低。

产⽣了“⼀⼭有四季,⼗⾥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温更⾼(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进⼊盆地堆积,易导致⽓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的影响时间,对农业⽣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我国东西⾛向的天⼭、阴⼭、昆仑⼭、秦岭等);⼭区地形:海拔越⾼,⽓温越低。

产⽣了“⼀⼭有四季,⼗⾥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温更⾼(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进⼊盆地堆积,易导致⽓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的影响时间,对农业⽣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我国东西⾛向的天⼭、阴⼭、昆仑⼭、秦岭等);背风坡导致⽓流下沉增温,加剧背风坡的⼲旱程度,提升了背风坡森林⽕险等级(焚风效应)。

→降⽔;①⼭地迎风坡降⽔丰沛。

⽽背风坡形成⾬影区,降⽔稀少。

(澳⼤利亚的⼤分⽔岭)②迎风坡的降⽔从⼭麓到⼭顶⼀般呈“少—多—少”分布2.⽓候对地貌的影响(1)⾼寒地区:⽓候寒冷,冰蚀地貌⼴布;(2)沙漠地区:降⽔稀少,昼夜温差⼤,风⼒强劲。

主要陆地自然带

主要陆地自然带

础,对于合理利用自地然方性资分源异、是较因小地尺度制的宜地
进行生产布局有指域气导分候作异、较,用它大是。范在围地地方面地组形成、物地质方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等成现差成出异分的及有影其序响组下合性沿,自和一然重定环地境复势各性剖组
的规律。
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四) 地方性分异规律 活动: 地方性分异所表现的尺度是否具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

林带




活动: 荒漠自然带主要分布于什么气候类型?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活动12:争对做比优照秀片导,游说,明请了将什风么景问照题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

林带




活动: 草原自然带分属什么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三) 荒漠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一 般分布于干旱地区, 降水量稀少(小于 250毫米/年),气 温变化剧烈,日较 差很大。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冰原带
( 以 北
陆 地
半 球 为 例
自 然 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极圈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自然带知识点总结自然带是地球上自然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区域,也可以理解为生物地理学上的生态区域。

这些自然带根据其地理位置、气候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被分为多种类型,比如寒带、温带、热带等。

在地球上,自然带的分布受到气候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自然带有着不同的气候和植被特点。

通过了解自然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总结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自然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

通过对这些自然带的特点和分布进行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一、寒带寒带是位于地球两极附近的地区,气候寒冷,气温较低,因此这些地区常年积雪覆盖。

寒带植被生长缓慢,一般以苔藓、地衣和低矮的灌木为主,树木较少。

动物方面,极地熊、北极狐等动物适应了寒带的恶劣环境,生活在这里。

寒带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附近,包括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由于极地的气温极低,冰雪覆盖,植被稀少,所以寒带地区对人类来说适应性较差。

然而,寒带地区的气候和生物资源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保护寒带的生态环境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温带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温带地区的植被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树木种类丰富,动物种类也较多。

温带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所以温带地区是人类聚居和生产的重要区域。

温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包括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由于温带地区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所以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地球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三、热带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降雨充沛。

热带地区的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种类繁多,高大的树木密布,动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

热带地区适宜农作物种植,也是许多热带水果的原产地。

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包括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非洲的刚果雨林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地。

热带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1中纬度陆地自然带特征世界中纬度陆地自然拎包含温带阔叶林拎、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温带阔叶林主要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阔叶树种类成分不同。

比如,在东亚,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

在欧洲见于西欧,并向东伸延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

北美洲的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分布,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

这个自然带土壤主要是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温带草原带在北半球最为典型,例如亚欧大陆,从东欧平原的南部至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存有世界上最宽阔的草原带。

北美洲中部,南美的阿根廷和乌拉圭,也都存有温带草原的原产,但由于受到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已经发生改变了呈圆形东西向放射状的原产形式。

这里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的类型,植被以禾本科草类居多,土壤主要就是黑钙土及栗钙土,啮齿类〔例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例如狼、狐等)就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温带荒漠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南美大陆南部也有分布。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类型,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拎原产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例如地中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尼亚沿海、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的以及南美智利中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常绿硬叶林占优,发育着褐色土。

39陆地自然带

39陆地自然带

0
60° N
30° N

30° S
60° S
规律3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规律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坡向─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1.坡向─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向 2.纬度 副热带雪线高 向南北两侧降低。 2.纬度—副热带雪线高,向南北两侧降低。 纬度 副热带雪线高,
A
北半球) 南半球) 大陆西岸(北半球) 大陆西岸(南半球)
图中① 【例1】图中①所 在地的自然带是: 在地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高原带 B.热带高原带 C.热带荒漠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赤道
⑤ ④
南回归线

② ③
C
【例2】图中①②③三地 图中①②③三地 ①②③ 自然条件相比较: 自然条件相比较: A.② A.②地降水最多 B.只有③ B.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只有 C.① C.①地年均温最低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D.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②③
热带草原带
【例6】决定该山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决定该山基带的主导因素是: A.山体坡度 A.山体坡度 C.山脉走向 C.山脉走向 B.海陆位置 B.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D.纬度位置
D
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例7】该山地可能位于: 该山地可能位于: A.40° A.40°N附近 C.赤道附近 C.赤道附近
6 1 3 2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8
7
世界主要大沙漠(荒漠) 世界主要大沙漠(荒漠)
D
C
B
E F
A
亚洲某地自然带
自然带重要知识点 小结与熟化训练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然地理是⾼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然地理规律,以及⼈类与⾃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起来看看吧。

⾼中⾃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物、⼟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循环、⼤⽓循环、⽣物循环和岩⽯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物循环:⽣物通过光合作⽤将⼆氧化碳和⽔及⽆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合成的有机物⼜成为动物的⾷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物分解后,⼜以⽆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物循环。

⽣物循环促使⾃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把⾃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机界联系起来。

3、⽣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 ⽣物既是⾃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组成,是⽣物⽣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中的氮也有⼀部分来⾃⽣物的作⽤。

(2)⽣物⽣命活动在⼀定程度上制约陆地⽔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的风化,促成了⼟壤的形成。

(4)⽣物多次对⾃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加⼯。

使地球⾯貌发⽣了根本的变化,从⽽形成了适宜⼈类⽣存的⾃然地理环境。

⾼中⾃然地理知识点总结(2):⾃然带的划分 热带⾬林⽓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陆中西部) 热带季⾬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中⾃然地理知识点总结(3):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地幔(莫霍⾯—古登堡⾯)、地核(古登堡⾯以下) 2、岩⽯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变质岩。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地理素养】2020高考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一、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气候类型的复杂性:(如:亚洲、横断山区气候复杂)(2)地形→气候分布: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如:西欧与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南北走向的山脉对海陆之间的水汽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

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脉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3)地形→气候特征:→气温: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山区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背风坡导致气流下沉增温,加剧背风坡的干旱程度,提升了背风坡森林火险等级(焚风效应)。

→降水;①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

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陆地自然带知识总结

陆地自然带知识总结

自然带2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称纬度地带性)(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规律。

(2)成因: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性。

即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3)分布:在低纬、高纬表现明显。

低纬: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高纬: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4)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走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

3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也称经度地带性)(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到内陆有规律地更替。

(2)成因: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3)分布: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面积辽阔的海洋,海陆差异非常明显,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条件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的特征。

(4)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方向,即东西方向;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5)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6)分布:在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4 垂直分异规律(也称垂直地带性)(1)概念: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成因:水热条件在垂直风向上的变化。

(3)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

(4)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及雪线的位置均与气温和降水有关。

(5)垂直自然带谱: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方分异规律相似。

A、数目: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

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B、同一自然带背阴、向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地,向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背阴坡高。

(6)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即在陆地上年降水量等于年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

雪线以上,常年积雪,雪线以下,为季节性积雪。

A、雪线与降水量:雪线与降水(雪)量呈负相关。

一般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世界地理陆地自然带

世界地理陆地自然带

3. 热带荒漠带 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 风侧。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 干旱类型,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 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 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 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 成荒漠土。
4.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 型。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 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
•1.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 •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 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 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 热带稀树草原带
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 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 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 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由禾 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 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 独株的乔木。形成红棕色土。
5. 亚热带森林带 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与大陆 东岸两种类型。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这里主要形成 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 带的黄壤和红壤。 6. 温带荒漠带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 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 7. 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 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气候(极地气候) 冰原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 冰雪裸地
素总结
典型动物 猩猩、河马 象、孔雀 长颈鹿、羚羊 袋鼠、沙漠狐 阿尔卑斯山羊 猕猴、灵猫 松鼠、黑熊 黄羊 双峰驼 驼鹿、紫貂 驯鹿、北极狐 北极熊、海豹 典型土壤 砖红马 砖红壤性红壤 燥红土 荒漠土 褐土 红壤 棕壤、褐土 黑钙土 荒漠土 灰化土 冰沼土 未发育
地理知识归纳(三) 陆地各自然带所对应的地理要素总结
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分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