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特征有哪些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啥区别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有啥区别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是两种常见的劳动法律关系,尽管它们在形式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在法律性质、权利义务、主体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定义、特点、主体关系、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合同的区别。

一、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特点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 主体资格: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用人资格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

2. 从属关系: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后,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成员,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安排,双方之间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从属关系。

3. 劳动性质:劳动合同的标的是劳动,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劳动,用人单位按照约定支付劳动报酬。

4. 法律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除了受一般民法保护外,还受劳动法的特别保护。

劳动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作了特别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二、劳务合同的定义和特点劳务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

劳务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 主体关系: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双方都是单位,也可以是双方都是自然人,还可以一方是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

2. 内容:劳务合同的标的是一方提供的劳务,另一方支付劳务报酬。

劳务合同的劳务内容广泛,包括承揽、承包、运输、技术服务、委托、信托和居间等。

3. 法律保护:劳务合同的双方在合同关系中地位平等,双方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

劳务合同受民法保护,不受劳动法的特别保护。

三、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区别1. 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双方都是单位,也可以是双方都是自然人,还可以一方是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然而,许多人对这两种合同的认识却存在一定的误区,将它们混为一谈。

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明确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定义及特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特定。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2)目的明确。

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关系,使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3)内容具体。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保险福利等事项。

(4)期限法定。

劳动合同的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法定的最短期限。

2.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是指提供劳务一方为接受劳务一方提供劳动服务,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务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特定。

劳务合同的主体一方是提供劳务的劳动者,另一方是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

(2)目的明确。

劳务合同的目的是提供特定的劳动服务,接受劳务的一方支付劳动报酬。

(3)内容具体。

劳务合同的内容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务内容、劳务地点、劳务时间、劳动报酬等事项。

(4)灵活性高。

劳务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较为灵活,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

二、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1. 主体身份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劳务合同的主体是提供劳务的劳动者与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

2. 目的性质不同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关系,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劳务合同的目的是提供特定的劳动服务,接受劳务的一方支付劳动报酬。

民法典关于劳动合同内容

民法典关于劳动合同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形式整合民事法律规定的法律文本,对于规范民事关系、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在《民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民法典》中关于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民法典》中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协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 劳动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性的合同。

劳动者承担提供劳动力的义务,用人单位承担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

2.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具有特定性。

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3. 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劳动者享有劳动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劳动安全等;同时,劳动者需承担相应的劳动义务,如按时提供劳动力、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4. 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后,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义务,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依法承担。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民法典》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内容,但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包括要约、承诺、试用期等环节。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的履行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方式、时间和周期由双方约定。

劳动合同的四个法律特征

劳动合同的四个法律特征

劳动合同的四个法律特征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法律特征:一、劳动合同主体的特定性劳动合同主体的特定性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人,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外国人以及无国籍人。

在我国,根据法律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得成为劳动者。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使用劳动力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组织。

劳动合同主体的特定性决定了劳动合同的内容和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者通过劳动合同将自己的劳动力提供给用人单位,而用人单位则支付劳动报酬,二者相互依存,形成劳动关系。

二、劳动合同内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劳动合同内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是指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如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同时承担相应的劳动义务,如按时提供劳动力、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用人单位享有使用劳动力的权利,同时承担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等义务。

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保证了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防止了一方滥用权利、另一方权益受损的情况发生。

在此基础上,劳动合同双方应当遵循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劳动合同客体的单一性劳动合同客体的单一性是指劳动合同的标的只能是劳动行为。

劳动行为是劳动者为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所进行的具体劳动活动。

劳动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因此,劳动合同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行为,而不能是其他非劳动行为。

劳动合同客体的单一性使得劳动合同与其他合同具有本质区别。

劳动合同的核心是劳动行为,而其他合同的标的可以是物、货币、服务等多种形式。

02.劳动合同(Employment contract)(详尽场景版)

02.劳动合同(Employment contract)(详尽场景版)

劳动合同(Employmentcontract)一、引言二、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特征(一)定义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依法订立的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必备条款。

(二)特征1.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并具有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的组织。

2.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3.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一经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4.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载体。

劳动合同明确了双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内容。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一)订立原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合法原则要求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等;平等自愿原则要求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应当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协商一致原则要求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是双方当事人共同商议的结果。

(二)订立形式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质和居民联系或者其他有效联系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三)订立程序1.招聘:用人单位通过发布招聘广告、参加招聘会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收劳动者。

2.面试:用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进行面试,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

3.录用:用人单位根据面试结果,确定录用人选,并向劳动者发出录用通知书。

劳动合同分为哪三种类型

劳动合同分为哪三种类型

劳动合同分为哪三种类型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的法律文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
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定义: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 特点:合同期限明确,到期后双方可以选择续签或终止合同。

- 适用情况:适用于需要明确工作期限的职位,如项目性工作、季
节性工作等。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定义: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约定具体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 特点:合同没有明确的终止时间,除非双方协商一致或出现法定
解除情形,否则合同将持续有效。

- 适用情况:适用于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长
期就业权益。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定义: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合同期限
的劳动合同。

- 特点:合同期限与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挂钩,任务完成后合同自
然终止。

- 适用情况:适用于工作任务明确、期限不固定的职位,如临时性、项目性工作。

每种类型的劳动合同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和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 第四章

劳动法  第四章

第四章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

劳动合同制度,对于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一)劳动合同的概念我国对劳动合同的定义可分为学理定义和立法定义。

从学理上定义,可概括为: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确立、更变、终止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这个概念强调了劳动合同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广泛性,既包括以劳动合同形式产生权利义务关系,也包括对权利义务关系的变更和终止。

从立法上定义,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这个定义强调了劳动合同与权利义务之间的紧密关联性,通过立法引导双方当事人,要使其劳动关系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必须签订劳动合阿。

我国对劳动合同的学理定义和立法定义是一致的。

劳动合同立法定义中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实际上就是指双方当事人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确立、更变、终止。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除具有一般合同如平等性、自愿性等特征外,还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为用人单位,一方为劳动者。

我国用人单位包括各种性质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特定范围劳动用工关系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

劳动者是指被用人单位雇用的自然人。

因此,各种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个体经济组织之间,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因含有劳务性质而签订的合同都不是劳动合同,不属于劳动法调整,但特殊性的劳务合同如劳务派遣协议则受到劳动法的调整。

2.主体地位上的从属性由于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征,所以,在劳动合同的履行中,劳动者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的组织中去,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

劳动合同abc有什么区别

劳动合同abc有什么区别

劳动合同ABC: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与如何运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已经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对劳动合同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将劳动合同与其他类似的合同混淆。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与类似合同的区别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法律地位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依法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体现。

2. 劳动合同的特点(1)主体特定:劳动合同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工商户、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2)内容明确: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必备条款,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

(3)期限法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其中,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4)权利义务对等:劳动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如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参加劳动培训等;用人单位有权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等。

二、劳动合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劳动合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按照劳动合同的期限,可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 按照劳动合同的性质,可分为全日制劳动合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劳动合同。

3. 按照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可分为企业劳动合同、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三、劳动合同与类似合同的区别1.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

如何区分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

如何区分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

如何区分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一、引言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两种常见的合同类型,它们在法律性质、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确区分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对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定义、区别、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种合同。

二、劳动合同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特点:(1)主体特定: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关系特定:劳动合同确立的是劳动关系,即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和监督下,提供劳动力,完成劳动任务,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

(3)内容法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限制,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4)形式严格: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具备一定的法定条款。

三、劳务合同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劳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一方为他方提供劳务,他方支付报酬的合同。

2.特点:(1)主体广泛: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没有特定的限制。

(2)关系灵活:劳务合同确立的是劳务关系,即提供劳务一方不受接受劳务一方的管理、指挥和监督,按照约定完成劳务任务。

(3)内容自由:劳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自由约定,法律干预较少。

(4)形式灵活:劳务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

四、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1.合同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没有特定的限制。

2.合同关系不同:劳动合同确立的是劳动关系,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和监督下,完成劳动任务;劳务合同确立的是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不受接受劳务一方的管理、指挥和监督,按照约定完成劳务任务。

3.合同内容不同:劳动合同的内容法定,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限制;劳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自由约定,法律干预较少。

初级经济法劳动合同知识点归纳

初级经济法劳动合同知识点归纳

初级经济法劳动合同知识点归纳一、知识概述《初级经济法劳动合同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劳动合同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一种协议,白纸黑字确定双方在劳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比如说,我去一家公司工作,劳动合同就规定了我干多少活、拿多少钱、有啥福利、休息时间这些具体的事情。

②重要程度:在初级经济法里极重要。

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是保障权利的重要文件;对用人单位也是规范用工管理的依据。

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没有它,双方的劳动关系就很容易乱套。

③前置知识:对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有个大概了解较好,比如劳动法是个大框架,而初级经济法中的劳动合同是其中更细化的部分。

还得知道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里的平等主体这些概念。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和单位有劳动纠纷,例如被拖欠工资、加班没有加班费这种情况,劳动合同就是判定是非的重要依据。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初级经济法结构里,是劳动法律制度这个大板块下的核心内容。

就好比一颗大树上的主干分支,非常重要而且延伸出很多其他细枝末节的知识点。

②关联知识:跟社会保险法相关,毕竟社保也是劳动关系中的重要部分;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紧密相连,一旦劳动合同出现争议就要用到调解仲裁的规定。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合同的订立、解除和终止比较难。

订立的时候那些条款就很复杂,什么劳动报酬的确定、工作内容的界定等。

解除和终止就更纠结了,哪些情况算合法解除啊?经验告诉我,很多人在这里混淆。

- 关键点:对每一个条款背后的法律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很关键,特别是对一些特殊规定像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频繁考查,常常出现在选择题、判断题还有简答题中。

考查方式有的是对合同条款直接提问,有的是给个案例问是否符合解除合同的规定。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劳动合同主体:劳动者得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有劳动能力;用人单位要有用人资格,比如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等合法的用工单位。

这里你可不能搞错,不是谁和谁签个协议都叫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是指员工与雇主之间就从事劳动所约定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等进行书面约定的协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自愿性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基于双方的自愿,无论是雇主还是员工都不应被强迫或强迫签订合同。

双方应充分了解合同条款和条件,并在理解清楚的情况下自主选择是否签订合同。

2.平等性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基于平等的原则,雇主和员工在签订合同时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中的权益和责任应在双方之间平衡,不得有任何不公平的待遇或歧视。

3.合法性劳动合同应符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合同中的条款和条件必须合法有效。

双方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的规定,否则合同将无法生效。

4.确定性劳动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工作条件、假期等。

合同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益和责任,避免产生争议或纠纷。

5.有限期性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

固定期限合同指明员工的工作期限,也就是合同约定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无固定期限合同则没有明确的结束日期,雇主和员工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终止劳动关系。

6.相对连约性劳动合同是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双边合同,双方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双方在签订合同后,都有权利和义务相互约束对方,雇主要提供工作机会和支付工资,员工要按时完成工作。

7.保护性劳动合同是员工的一种法律保护,员工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合同中规定了双方的权益和义务,双方都有权力主张自己的权益。

8.可变性劳动合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雇主和员工可以根据需要和协商的结果对合同进行修改和变更。

变更合同一般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

9.终止性劳动合同可以通过自然结束、双方协商解除或者法定解除等方式终止。

终止合同后,双方的劳动关系也将结束。

总之,劳动合同是雇主和员工之间就从事劳动所约定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等进行书面约定的协议。

合同具有自愿性、平等性、合法性、确定性、有限期性、相对连约性、保护性、可变性和终止性等特征。

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是现代企业与员工之间常见的两种劳动关系形式。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规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和聘用合同的定义、特征、签订主体、内容、性质、解除和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合同形式的差异。

一、定义与特征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

(2)合同内容涉及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劳动条件。

(3)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4)劳动合同可以依法解除和终止。

2. 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确立人事关系的协议。

聘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一方为事业单位,另一方为工作人员。

(2)合同内容涉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资、福利、培训等人事管理事项。

(3)聘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4)聘用合同可以依法解除和终止。

二、签订主体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为企业和劳动者。

企业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劳动者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

2. 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的签订主体为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工作人员包括与事业单位建立人事关系的员工。

三、内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人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违约责任等。

2. 聘用合同聘用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个人信息、聘用期限、岗位、职责、工资、福利、培训、违约责任等。

四、性质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属于经济合同,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

2. 聘用合同聘用合同属于人事合同,是以人事管理关系为基础,确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关系。

什么是劳动合同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劳动合同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劳动合同有哪些特征劳动合同是劳动双方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

下面将重点介绍劳动合同的定义、特征以及相关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过协商一致,就劳动者提供劳动力而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文书。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1.平等自愿性: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双方在签订合同前必须是完全自愿的,没有任何强迫或胁迫。

2.相互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有权利要求劳动者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力,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等;劳动者则有权利按照合同约定获得劳动报酬,并且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

3.目标一致性:劳动合同的目标是实现双方的劳动目标,即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获得报酬,用人单位通过雇佣劳动者获得劳动力。

4.个别性:劳动合同是双方之间的个别协议,根据双方的特定情况和其中一特定时间段的需求来订立,不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和期限。

5.有偿性:劳动合同是一种有偿的合同,用人单位通过支付劳动报酬来获得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来获取劳动报酬。

6.隶属性:劳动合同明确了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的关系,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指挥。

三、劳动合同的内容1.签订时间:劳动合同一般需要在劳动关系建立前签订,确保双方对合同的内容和条款达成共识。

2.用工形式:劳动合同应该明确劳动者的用工形式,比如全职、兼职、临时工等。

3.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应该明确劳动关系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以及相应的续签和解除方式。

4.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劳动合同应该明确劳动者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

5.工资和福利:劳动合同应该明确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包括工资水平、薪酬支付方式、年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

6.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应该明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责任,包括劳动条件、工作环境、职业安全等。

劳动合同和企业合同制区别

劳动合同和企业合同制区别

劳动合同与企业合同制的区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合同和企业合同制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这两种合同制度的区别缺乏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和企业合同制的定义、特点、主体、内容、目的、报酬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劳动合同与企业合同制的定义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主要调整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的过程。

2.企业合同制:企业合同制是指企业内部以合同为主要工具,对生产经营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化的管理方式。

企业合同制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合同,如劳动合同、企业内部承包合同、技术合同等。

二、劳动合同与企业合同制的特点1.劳动合同的特点: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等特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双方必须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2.企业合同制的特点:企业合同制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实用性等特点。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与劳动者、合作伙伴等签订各种合同,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社会协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劳动合同与企业合同制的主体1.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包括劳动者(自然人)和用人单位(法人或组织)。

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企业合同制的主体:企业合同制的主体包括企业与其他法人、组织、自然人等。

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的主体是企业与内部职工;技术合同的主体是企业与技术开发、转让方;采购合同的主体是企业与供应商等。

四、劳动合同与企业合同制的内容1.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纪律等。

劳动合同的主体和特征

劳动合同的主体和特征

劳动合同的主体和特征一、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劳动合同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1. 劳动者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为实现自身价值而提供劳动力的人。

在我国,劳动者包括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以及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

劳动者应当具备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具备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等特点。

2.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具有用人权利和承担用人义务的组织。

在我国,用人单位主要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用人单位应当具备合法注册、具有经营范围、具备用工权利和承担用工义务等特点。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劳动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 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具有法律约束力。

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违反劳动合同的一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 平等自愿原则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地位平等,有权自愿选择签订或者不签订劳动合同。

合同内容应当真实、完整、明确,不得强迫或者欺诈对方。

3. 固定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劳动者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具备合法注册和用工权利。

4. 内容具体明确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内容。

合同内容具体明确,有利于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 定期更新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法律文件,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方当事人变更、合同到期等情况。

因此,劳动合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到期前协商一致,续签或者终止合同。

6. 社会保障性劳动合同涉及劳动者的生活和权益保障,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度实行严格保障。

怎么看合同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

怎么看合同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

怎么看合同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合同类型辨析:劳动合同 vs. 劳务合同一、引言本协议旨在详细阐述如何辨别合同类型,特别是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之间的区别。

在劳动关系中,正确判断合同类型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合同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在本协议中,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的定义、特征、适用范围、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对合同类型进行准确的辨别。

二、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特征1. 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条件、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以劳动者为主体,约定劳动关系的合同。

2. 劳动合同的特征:a. 双方主体: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是合同的雇主,劳动者是合同的员工。

b. 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约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 工作内容:劳动合同约定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d. 薪酬支付: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报酬的支付方式和标准。

e. 社会保险:劳动合同规定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劳务合同的定义和特征1. 劳务合同的定义:劳务合同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接受单位之间约定劳务提供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合同是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接受单位之间订立的,以劳务派遣单位为主体,约定劳务关系的合同。

2. 劳务合同的特征:a. 三方关系:劳务合同涉及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接受单位和劳务者三方之间的关系。

b. 劳务关系:劳务合同约定了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接受单位之间的劳务关系,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 劳务提供:劳务合同约定了劳务派遣单位向劳务接受单位提供劳务的内容和方式。

d. 薪酬支付:劳务合同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向劳务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方式和标准。

e. 社会保险:劳务合同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为劳务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劳动合同是不是正式合同

劳动合同是不是正式合同

劳动合同是不是正式合同一、前言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劳动合同是否为正式合同存在疑问。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的定义、特征、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劳动合同是否为正式合同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二、劳动合同的定义与特征1. 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2. 劳动合同的特征(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约定性。

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

(3)劳动合同的目的具有单一性。

劳动合同的订立目的是确立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4)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具有平等性。

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强迫对方接受不利于自己的条件。

三、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1.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在我国,劳动关系的确立以劳动合同的订立为前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础。

2.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合同明确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于调整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法律规范作用。

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当双方的合法权益发生争议时,劳动合同是解决争议的重要依据。

3. 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合同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享有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

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

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导语: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内容分为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内的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范围以外的劳动合同;按合同的形式分为要式劳动合同和非要式劳动合同。

一、基本概述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结构(1)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2)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3)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4)生产条件或工作条件;(5)劳动纪律和政治待遇;(6)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7)违约责任;(8)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分类二、合同条款二、劳动合同应具备的条款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三、合同特征劳动合同的特征: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3、劳动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性;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的名词解释]。

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

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

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及特征一、劳动合同关系的定义劳动合同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劳动合同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者在提供劳动的同时,享有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用人单位在获得劳动者的劳动后,负有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等义务。

2. 劳动合同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关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

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劳动合同关系是一种双重身份的关系。

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者既是用人单位的员工,又是劳动合同的当事人。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劳动,同时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和管理。

4. 劳动合同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

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和终止,均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应当履行各自的义务,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劳动合同关系的特征1. 平等性: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

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地位平等,有权自愿选择是否订立劳动合同,以及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

2. 法定性:劳动合同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和终止,均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关系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双重性:劳动合同关系具有双重性,劳动者既是用人单位的员工,又是劳动合同的当事人。

劳动者在提供劳动的同时,享有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利;用人单位在获得劳动者的劳动后,负有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等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的定义和特征有哪些
劳动合同láo dòng hé tóng,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劳动关系是指受劳动法调整的,在劳动者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由于我国就业竞争激烈的国情以及《劳动合同法》发展历史,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造成了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一种法律形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因此,劳动关系包括了劳动合同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两种形态。

劳动合同除了具有合同的共同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下列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一方是劳动者,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即具有使用劳动能力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

双方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具有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服从的从属关系。

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

没有只享受劳动权利而不履行劳动义务的,也没有只履行劳动义务而不享受劳动权利的。

一方的劳动权利是另一方的劳动义务,反之亦然。

3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条款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劳动合同即成立。

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给付劳动报酬,不能无偿使用劳动力。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5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社会保险条款,同时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有关福利待遇条款,而这些条款往往涉及第三人物质利益待遇。

劳动合同的内容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必备条款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协商约定的内容。

一必备条款
《劳动法》第19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定形式是书面形式,其必备条款有7项:
1、劳动合同期限
法律规定合同期限分为三种:有固定期限,如1年期限、3年期限等等均属这一种;无固定期限,合同期限没有具体时间约定,只约定终止合同的条件,无特殊情况,这种期限的合同应存续到劳动者到达退休年令;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例如:劳务公司外派一员工去另外一公司工作,两个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劳务公司与外派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是以劳务合同的解除或终止而终止,这种合同期限就属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种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选择合同期限时,应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约定。

2、工作内容
在这一必备条款中,双方可以约定工作数量、质量,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等内容。

在约定工作岗位时可以约定较宽泛的岗位概念,也可以另外签一个短期的岗位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还可以约定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变更岗位条款等等。

掌握这种订立劳动合同的技巧,可以避免工作岗位约定过死,因变更岗位条款协商不一致而发生的争议。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在这方面可以约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对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措施与制度,以及用人单位为不同岗位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工作的必要条件等等。

4、劳动报酬
此必备条款可以约定劳动者的标准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的数额及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等。

5、劳动纪律
此条款应当将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约定进来,可采取将内部规章制度印制成册,
作为合同附件的形式加以简要约定。

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这一必备条款一般是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因这类合同没有终止的时限。

但其他期限种类的合同也可以约定。

须注意的是,双方当事人不得将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
合同的条件约定为终止合同的条件,以避免出现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
金而改为终止合同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一般可约定两种形式的违约责任,一是由于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约定赔偿
损失的方式;二是约定违约金,采用这种方式应当注意根据职工一方承受能力来约定具体
金额,不要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形。

另外,这里讲的违约,或者称违反劳动合同,不是指一
般性的违约,而是指违约程度比较严重,达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程度,如职工
违约离职,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合同等等。

二约定条款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上述7项必须具备的条款内容外,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的内容,一般简称为协商条款或约定条款,其实称为随机条款似乎更
准确,因为必备条款的内容也是需要双方当事人协商、约定的。

这类约定条款的内容,是当国家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国家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协商约定的一些随机性的条款。

劳动行政部门印制
的劳动合同样本,一般都将必备条款写得很具体,同时留出一定的空白地由双方随机约定
一些内容。

例如:可以约定试用期、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事项、用人单位内部的一些
福利待遇、房屋分配或购置等等内容。

三商业秘密事项如何约定
商业秘密是指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
须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

该信息必须全部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方能称之为商业秘密。

作为用人单位应特别注意对自己认为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和资料采取切实可行的保密措施。

比如:用内部规章制度对保密的范围、内容、岗位、人员、措施等等加以明确,也就是制
定保密制度;用协议书的形式与有关单位和职工约定保守秘密的权力与义务。

只有如此,
才能在发生争议之后,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劳动合同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一种协议书,可以在其中约定商业秘密的内容。


照规定,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6
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约定用人单位对掌握商业秘密
的职工规定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3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
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
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四试用期、见习期和学徒期应如何约定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3条规定,如果约定试用期,则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中,也就是说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应
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试用期满,合同期未满而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24条、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时,应将试用期计算在工作时间内。

约定试用期的长短应根据合同期限的长短而定,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天;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
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天;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
个月。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一般
情况下适用于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时改变劳动岗位或工种的劳动者。

因此,在试用期内劳
动者若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合同,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认为用人
单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也可随时解除合同。

学徒期是对进入某些工作岗位的新招工人熟
悉业务、提高工作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

目前,这一培训方式仍在继续采用,并按照技术
等级标准规定的期限执行。

见习期是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见
习制度,期限为一年。

综上所述,试用期与学徒期,或与见习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同时约定,执行时应注意相互衔接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