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27 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励志学习的名言警句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译文翻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的译文如下:
《寒食》译文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迢迢牵牛星》译文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十五夜望月》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这些古诗的翻译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考虑了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是《古诗三首》。
分别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及《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整体表现了古人在特定时节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感悟。
下边按整理分享三首古诗的原文与译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时时有落红,处处伴飞花。
寒食节这天东风佛面,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斜。
夕阳西照下的汉宫,开始递送御赐的蜡烛。
那袅袅的轻烟,弥散在王侯将相家的上空。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在那遥远的美丽星空,有两颗闪烁的星星分别代表牛郎和织女。
织女那细长而白皙的手,曾经毫无心思机械地摆弄着机杼。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伤心的眼泪零落如凄楚的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那神秘的两岸到底相隔几许?仅仅一条清澈透亮的银河,让两人只能凝望却无法言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中秋的庭院地上月光如洗,寂静的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
清凉的秋露点点无声无息,悄然打湿了香浸满院的桂花。
今夜皓月当空,引得那世间多少人深情遥望。
不知道这秋夜缠绵的情思所承载着的千般愁绪,又要降临到谁家。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7课《古诗三首》牧童诗歌解析 冀教版 精品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词语解释】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弄:逗弄,玩弄。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全诗大意】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词句解析】(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安宁。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通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精选)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思考:牧童的形象是怎样的?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 饥来则食,困来即眠。 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湖上杂诗
【清】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往来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 不羡神仙羡少年。
葛 gé
思考:诗歌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闲来无事郊游踏青,一路上游 人来往不绝,都说想做神仙。
嬉戏时的快乐 冰碎时的失望 天真快乐 纯真烂漫
67.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19.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 35.天生我材必有用,谁都不会是一无是处。 50.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2.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4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68.一个懒惰的少年将来就是一褴褛的老人。 50.一个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对付挫折的。 27.不要接近我靠近我熟悉我,然后离开我。 44.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一点一点去做,一步步去走,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 18.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41.时间的稀释,今夜的雨是不是可以洗去以往的沉痛。 72.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52.缺少遗憾的青春不完美,缺少沟坎的人生不精彩。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你曾经忍过的痛苦、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熬得住就出众,熬不住就出局。那些挺过的难关 ,终将成为一种最有力的印证,印证着你不曾平凡、有过努力的人生。
草铺横野六七里,
视觉: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
铺: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表现了出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 注释: ⽵⽯:扎根在⽯缝中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1.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三首古诗词分别描绘了寒食节、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中秋节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
慧。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古诗三⾸》包含《寒⾷》、《迢迢牵⽜星》和《⼗五夜望⽉》,这三⾸诗分别写了三个节⽓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课⽂原⽂ 寒⾷ [唐]韩翃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古诗⼗九⾸》。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指织⼥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眼睛表达情意的样⼦。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五夜]农历⼋⽉⼗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 栖居 栖⾝ 两栖 鸦yā:乌鸦 鸦⽚ 鸦雀⽆声 鸦⽚战争 多⾳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ài(⼭脉) (mò(脉脉) 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 官(官员) 侯(王侯) 候(等候) 栖(栖息) 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这⾸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运⽤了什么描写⽅法? 这⾸诗运⽤了⽩描⼿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描绘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7.古诗三首【第3课时】《稚子弄冰》杨万里【新版】
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这三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串珠问题: 1.背诵古诗,弄清这首古诗描写了什么。 2.三首古诗都描写了“儿童生活”,它们的不同点在
哪里?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学习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有什么方法? 首先应熟读诗句,然后根据注释,弄清诗
句的意思,最后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体会古 诗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核心问题: 这三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三首古诗都写出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 天性,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热爱生活,向往自由自 在、无拘无束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稚子:小孩子。】【脱:取下,去掉。】 【钲:古代行军时用的 【晓:天刚亮的时候。】 打击乐器。】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 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lí)碎地声。
课文结构
稚 晨起脱冰 子 引线穿冰 弄 敲冰 冰 冰碎
一场嬉戏 天真烂漫
课文主旨
《稚子弄冰》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 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钲来敲打,声音也清脆嘹亮; 忽然冰钲被敲落,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诗写得清 新明快,稚子的嬉笑与失望,宛然在目。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7.古诗三首 27.2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_3
27 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儿童生活”这一单元主题,选取了三首古诗。
《牧童》与《稚子弄冰》是对儿童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充满了儿童的纯真与烂漫。
《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透过诗句,我们感受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安然,牧童心灵的自在轻松,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宁静的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自然安乐的生活的向往。
《稚子弄冰》这首诗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湖上杂诗》中“不羡神仙羡少年”成为千古绝唱,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这首诗编排在最后,更能突显童年的弥足珍贵。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互助启发下,能够投入积极而深入的思索之中。
《稚子弄冰》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
重难点分析: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课前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稚子弄冰》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7.古诗三首27.1牧童》教学设计_0
27.《古诗三首》之《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用字的精准传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积累一些与古代儿童生活有关的诗歌,提高赏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展开想象、迁移旧知、举一反三等多种方法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形式上的特点,体会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诗人内心世界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利用旧诗导入新课: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是描写儿童生活的,谁能背一首或者其中的两句?(预设: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些诗句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的描写儿童生活古诗《牧童》。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了解诗人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这个诗人在诗词界的出镜率不高,你们对他有了解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说吕岩可能大家不熟,要说他的字——洞宾,估计大家就知道了。
你在哪里听说过吕洞宾这个名字?(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中。
)因为他是道教全真派祖师,所以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有没有在一句歇后语中见过他的名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初读古诗自由读古诗,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读出诗的停顿和节奏感。
指名读。
出示带小斜杠标志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感。
(板书:读出节奏)3.练习串讲诗意这首诗里没有生字和难懂的词语,非常好理解,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每人说一句,相互之间补充。
指名在全班汇报。
(预设: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有悠扬悦耳的笛声时断时续地随风传来。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露天的草地里休息了。
)三、再读古诗,读出画面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学会了这首诗?师:这只是初步的了解,并不代表我们会赏析这首诗了。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7古诗三首
课文详解
1.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牧童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 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 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 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 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 月。
湖上杂诗
葛岭的花都在二月开放(作者闲来无 事,在湖滨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络 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与 他们的不一样,我并不羡慕神仙,只是 羡慕那些少年。
预习检查 我会读
suō héng nòng 蓑衣 横野 笛弄晚风 gé suì xiàn 葛岭 碎作 羡少年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课件PPT
蓑(蓑衣) 铺(铺床) 碎(破碎) 牧(牧童)
锥(锥子) 晓(晓谕) 葛(葛岭)
羡(羡慕)
重重点点词词语语
横野:宽阔的原原野。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挡风雨。 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 银铮:锣。 磐:古代一种乐器,用石头或玉雕成。 玻璃:古代指天然水晶石一类的东西。
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 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 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 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 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稚子弄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 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 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 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 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炼字
1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一个“铺”字,既描绘出草的葱茏,又展 现出原野平缓开阔,意境悠远。
课件PPT
随堂练习
1.找出下面拼音、字完全正确的 打“√”,不正确改正。 蓑shuāi衣(suō ) 葛gé岭(√) 稚zhuī子(zhì) 玉磬qìng(√)
六年下册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必备的古诗1.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七步诗》(三国·曹植)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9.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焜黄华叶衰,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此处为节选,完整版本可能包含更多内容,但六年级下册要求背诵的部分通常至此。
)10.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27古诗三首PPT课件
预习检查
我会读
suō héng nòng 蓑衣 横野 笛弄晚风
gé suì xiàn 葛岭 碎作 羡少年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写
课件PPT
蓑(蓑衣) 铺(铺床) 碎(破碎) 牧(牧童)
锥(锥子)
晓(晓谕)
葛(葛岭) 羡(羡慕)
重重点点词词语语
横野:宽阔的原原野。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挡风雨。 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 银铮:锣。 磐:古代一种乐器,用石头或玉雕成。 玻璃:古代指天然水晶石一类的东西。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 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 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 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 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二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 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 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与 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 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 上元等地知县。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三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 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 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 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 “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 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 今的就有四千多首。
1.找出下面拼音、字完全正确的 打“√”,不正确改正。
蓑shuāi衣(suō ) 葛gé岭(√) 稚zhuī子(zhì) 玉磬qìng(√)
2.补充表格。
题目
朝代
《牧童》 唐
《湖上杂诗》 清
《稚子弄冰》 宋
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古诗三首牧童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过程:(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爱阿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一向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
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约二)(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富县宽阔的原野。
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
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
快乐的牧童实在则那样那个抖动的笛声。
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
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
谁能读出这种渴望。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1、牧童在清风明月知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
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银处: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
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
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童,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
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
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老师范读),你发现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点?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
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今天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未泯的童心。
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依然呈现他们那么美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
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并会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教学重点】能从诗人的诗句间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从《湖上杂诗》中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青春的渴盼。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课前准备】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
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让我们先来了解诗人。
1.介绍诗人,激发兴趣【资料: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
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当时人称“诚斋体”。
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多首。
】2.请同学们朗读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3.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4.师生互动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5.师在这三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可以用以上预设的《牧童》的方法,分析其他的诗。
学生可以按大家喜欢的诗分三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四、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2.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五、品读诗文,走进画卷预设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四、理解诗句,回答问题练习把古诗词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通过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