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P36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
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
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
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
海带中提取碘�H2O2�2I��2H�=I2�2H2O 氧化性强弱比较� Cl2 �Br2�SO2 H2O2�I2 (1) Cl2�2NaBr=2NaCl�Br2 (2) 不反应 (3) Cl2�2NaI=2NaCl�I2 (4) 不反应
6��1�Al2O3�2NaOH=2NaAlO2�H2O (2)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 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3、CH4、SO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 F2 和 O2。 9��1�HCl、CO2、H2O、CH4 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MgCl2、CaO 中存在离子 键�NaOH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Cl2 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
12�(1)Q=890×1000/22.4= KJ �2�39732×80%/�75×4.18�=126.76Kg
P44 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1�Pb+PbO2+2H2SO4�浓�=2PbSO4+2H2O �2�浓硫酸�逐渐变小�充
高一化学必修二1、2单元测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测试题(第一、二单元)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 班级_________1.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 —I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 ,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 ,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酸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3)A 分别与D 、E 、F 、G 、H 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 (4)在B 、C 、D 、E 、F 、G 、H 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2.填表:3.用符号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E :电子层数,填写下列各空:(1)原子种类由 决定;(2)元素种类由 决定;(3)核电荷数由 决定;(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5)元素的原子半径 由 决定(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 —I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他们的元素符号。
5.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 族。
(3)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 纵行。
(4)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 、 周期。
6.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
7.在2L 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SO 2和2molO 2,发生下列反应2SO 2(g)+O 2(g)2SO 3(g),(1)若充分反应后 (填能或不能)得到4molSO 3;原因是: 。
(2)若经5s 后,剩下的SO 2为2.5mol ,则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5s 末SO 3浓度是 。
8.有A 、B 、C 、D 、E 五种粒子:① A 粒子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M 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

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1 元素和化合物 1.2 元素的周期律 1.3 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1.4 共价键 1.5 练习题第二章: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2.1 物质的量 2.2 化学方程式 2.3 摩尔质量与化学计算 2.4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计算 2.5 练习题第三章:气体的性质和制备3.1 气体的性质 3.2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3.3 气体的工业制备3.4 气体的应用 3.5 练习题第四章:氧气和一氧化碳4.1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4.2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 4.3 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应用 4.4 练习题第五章:水和水溶液5.1 水的性质 5.2 水的实验室制取 5.3 溶液和溶解 5.4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计算 5.5 练习题第六章:酸、碱和盐6.1 酸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6.2 碱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 6.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性质 6.4 盐的实验室制备 6.5 练习题第七章:金属和非金属7.1 金属的性质 7.2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 7.3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7.4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7.5 练习题第八章:碳与碳的化合物8.1 碳的性质 8.2 碳的同素异形体 8.3 碳的化合物 8.4 碳的化合物的应用 8.5 练习题第九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9.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9.2 空气中的氮和氢气 9.3 空气污染和控制 9.4 练习题第十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0.1 常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0.2 常见盐酸和硫酸 10.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0.4 练习题第十一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11.1 化学反应的速率 11.2 化学平衡的条件 11.3 平衡常数11.4 平衡与速率之关系 11.5 练习题第十二章:化学能12.1 化学能的类型 12.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12.3 化学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12.4 练习题第十三章:电化学与电解13.1 电解和电解质 13.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13.3 电解反应和电池 13.4 电解与生产 13.5 练习题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目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1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练习课件课时练第2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选 D。随 CO2 的通入,CO2 和 NaOH 反应先生成 Na2CO3,继而生成 NaHCO3,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
①CO2
+
2OH
-
===CO
2- 3
+
H2O
、
②CO2
+
CO
2- 3
+
H2O===2HCO-3 。A 项,当 a>2b 时,只发生①,NaOH 剩余(a-2b)mol,A 正确;
5.(2021·潍坊高一检测)固体 X 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 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 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 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 X 溶液的 pH,pH=13。 ③向 X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 X 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解析】选 C。检验 Cl-可以用 AgNO3 溶液,检验 SO24- 可以用 Ba(NO3)2 溶液, 检验 OH-可以用 NH4NO3 溶液,检验 CO23- 可以用 HNO3 溶液。若先加 AgNO3 溶液,则能够产生 AgCl、Ag2SO4、Ag2CO3 和 AgOH(或 Ag2O)四种沉淀;若先加 Ba(NO3)2 溶液,则能产生 BaSO4 和 BaCO3 两种白色沉淀;若先加稀硝酸,则除了 将 CO23- 检验出外,还将 OH-消耗掉,所以应该先加 NH4NO3 溶液,再加稀硝酸, 然后加 Ba(NO3)2 溶液,最后加 AgNO3 溶液。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键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2练习题化学键—离子键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3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2、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A.Cl2B.CO2C.NaCl D.CH43、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5、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B..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 OH-、H2O、F-B NH3、NH4+、NH2-C H3O+、NH4+、NH2-D HCl、F2、H2S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64 分)10、用电子式表示。
①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③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⑤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 ⑥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⑦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11、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它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A、B、C、D、E的顺序增大。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1.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A、石墨与金刚石B、D2和T2C、CO和CO2D、17Cl和17Cl2.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3537x+16 B、x+4 C、x+8 D、x+184 某学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更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5. 下列变化中由快到慢的是( )A. 牛奶变质炸药爆炸溶洞形成B. 炸药爆炸牛奶变质溶洞形成C. 溶洞形成牛奶变质炸药爆炸D. 炸药爆炸溶洞形成牛奶变质6. X,Y,Z都是金属,把X浸Z的硝酸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7.实验室中制取氢气,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8.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
A.铝B.铜C.锡D.硅9.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同一稀硫酸溶液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B.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C.正极、负极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D.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少10.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0H--2e-=ZnO+H20石墨:02+2H20+4e-=40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
(完整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练习含答案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补充练习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 ΔH =-1 367.0 kJ/mol(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中和热)C .S(s)+O 2(g)===SO 2(g) ΔH =-269.8 kJ/mol(反应热)D .2NO 2===O 2+2NO ΔH =+116.2 kJ/mol(反应热)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3.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用的燃料是H 2,氧化剂是O 2。
已知:1 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l) ΔH =-142.9 kJ·mol -1B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 .2H 2(g)+O 2(g)===2H 2O ΔH =-571.6 kJ·mol -1D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4.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和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的热量5.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H 3OH(l)+O 2(g)===CO 2(g)+2H 2O(l) ΔH =+725.8 kJ·mol -132B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C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725.8 kJ·mol -1D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O 2(g)===SO 2(g) ΔH 1 S(s)+O 2(g)===SO 2(g) ΔH 2 则ΔH 1>ΔH 2D .CO(g)+H 2O(g)===CO 2(g)+H 2(g) ΔH 1>0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 ΔH 1 C(s)+O 2(g)=CO(g) ΔH 212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③H 2(g)+O 2(g)===H 2O(l) ΔH 5 2H 2(g)+O 2(g)===2H 2O(l) ΔH 612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8.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现有H 2和CH 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B .1∶3C .1∶4D .2∶3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 + 49.0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kJ·mol -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2CH 3OH(l)+O 2(g)===2CO 2(g)+4H 2(g)的 ΔH >-385.8kJ·mol -110.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右图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11.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 x )的污染。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焓变习题(含答案)

物质贮藏的能量 化学反应的焓变班级 姓名 学号【A 组】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 .分子个数B .原子个数C .物质的质量D .物质的量2.下列过程中△H 小于零的是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B. 氯化铵加热制备氨气C. 氢气还原氧化铜D. 实验室制备氢气3.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 .反应物量的多少 C .反应物的性质 D. 反应热的单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够发生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差决定了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5.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2A+B==2C ;△H<OB .2C==2A+B ;△H<0C .2A(g)+B(g)==2C(g);△H>0D .2A(g)+B(g)==2C(g);△H<06.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 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H 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氯气B.溴C.碘D.硫7.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9.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 热量,△H 0。
高一化学必修1-一二章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第一章及第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尾气,以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既能吸收尾气,又能防止溶液倒吸的装置是()3.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5.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A.萃取法B.升华法C.蒸馏法D.分液法6.在标准状况下,将某X气体VL溶于水中,得到12mol·L-1的溶液500mL,则气体的体积V是()A.134.4L B.67.2LC.44.8L D.537.6L7.体积为V mL,密度为d g·cm-3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c=(w×1000×d)/MB.m=V×d×(w/100)C.w=(c×M)/(1000×d)%D.c=(1000×m)/(V×M)8.配制250mL0.10mol·L-1的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9.在一定温度下,已知有关某饱和溶液的一些数据:①溶液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的密度,利用下列各组数据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算出的一组是()A.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④⑥D.①③④⑤10.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硫酸相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 mL水玻璃加入10mL1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考试必会100题

必修一必修二必会100题(一)化学必修一1、2章(1~15题)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的还原性很强,在空气中易变质,最后变为过氧化钠B、钠在工业上用于制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C、钠与水反应时,会发生剧烈爆炸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置换出红色的铜2、下列不能通过单质间反应而制得的物质是()A、CuCl2B、cuSC、FeCl3D、FeS3、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Ba(OH)2B、CH4C、Cl2D、HCl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Cl2 Fe2+ + Cl2 === Fe3+ + 2Cl-B、Al2O3与NaOH溶液反应 Al2O3 + 2OH- === 2[ Al(OH)4]-C、FeCl3溶液与铜 Fe3+ + Cu=== Fe2+ + Cu2+D、用醋酸除水垢 2CH3COOH + CaCO3 === 2CH3COO- + Ca2+ + H2O + CO2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O3-、Fe2+、Na+B、K+、Ba2+、OH-、SO42-C、Ag+、NO3-、Cl-、K+D、Cu2+、NH4+、Br-、OH-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7、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数不同的两种物质是()A、质量比为2:1的SO2和O2B、9g水和23g乙醇C、标况下44.8L的NO和100ml5mol/L的硫酸溶液D、物质的量相同的H2SO3和FeSO4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B、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氨水呈弱碱性,故NH3是弱电解质D、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9、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①3FeO + 10HNO3 === 3Fe(NO3)3 + NO + 5H2O②C + 2H2SO4 (浓) === CO2 + 2SO2 + 2H2O③8NH3 + 3Cl2 === NH4Cl + N2④2Na2O2 + 2H2O === 4NaOH + O2A、①②B、①④C、③④D、全部10、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A、CuO → CuCl2B、CO2 →COC、I- → I2D、H2O → H211、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 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 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1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在括号内),请写出选用的试剂及除杂质时的离子方程式:(1)FeCl2(CuCl2)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HCO3(Na2CO3)选用试剂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H3COOCH2CH3(CH3COOH) 选用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13、在反应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若有7.3g HCl被氧化,则产生Cl2的质量为_______,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mol。
2020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练习一、单选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的浓度分别为0.4mol/L 、0.2mol/L 、0.4mol/L ,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 .SO 2为 0.8mol/L ,O 2为0.4mol/LB .SO 2为0.5mol/LC .SO 3为0.8mol/LD .SO 2、SO 3一定均为0.3mol/L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mol/L ,经过20s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 ,在这20s 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 )A .0.04 mol/LB .0.04 mol/(L ·s )C .0.08 mol/(L ·s )D .0.043.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 (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 (正)、v (逆)不变; ④增大B 的浓度,v (正)>v (逆);⑤加入催化剂,B 的转化率提高A .①②B .④C .③D .④⑤4.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X(g)3Y(g)+ƒ2Z(g),若起始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11c mol L -⋅、12c mol L -⋅、13c mol L -⋅(均不为零)。
达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10.1mol L -⋅、10.3mol L -⋅和1mo 008l .L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12: c =c 1: 3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 .平衡时X 和Y 的转化率相等D .1c 的取值范围为10<<c 0.14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 B (g)+C(s),且达到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变大,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 为非气态B .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 为气态C .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 ,则该平衡不移动D .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入KHSO 4固体B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C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 .加入KNO 3固体7.为了探究3FeCl 溶液和KI 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15mL 0.1mol L KI-⋅溶液中滴加130.1mol L FeCl -⋅溶液5~6滴,充分反应。
201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01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激光2H 2↑+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 .氢气是一次能源C .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 .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3.下列反应中不需加热的吸热反应是(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D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4.有下列物质:①NaOH 固体;②浓硫酸;③NH 4NO 3晶体;④CaO 固体。
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 形管的塞子,发现U 形管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呈现如右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5.已知反应P +Q===M +N 是放热反应,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断裂P 和Q 中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M 和N 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B .P 和Q 的总能量大于M 和N 的总能量C .P 和Q 的总能量小于M 和N 的总能量D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6.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稳定B .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 .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7.如图所示是Zn 和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mol Zn===Cu 2+,发生氧化反应.②③④ D .③④⑤8. 100mL 2mol·L -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9.用铜片、银片、Cu(NO 3)2溶液、AgNO 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 3的U 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1节

第二章第一节一、选择题1.(2015·河北邢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成物、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阴影部分三者共有,即使来自太阳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A.煤炭、石油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错误;B.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错误;C.太阳能、风能、沼气符合三者条件,正确;D.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错误。
【答案】 C2.(2015·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A.②④B.①⑤C.①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①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②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③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是放热反应;④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是吸热反应;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吸热反应,答案选D。
【答案】 D3.(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解析】A.放热反应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正确;B.化学键断开时需要吸收能量,错误;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常温下加快进行,是吸热反应,错误;D.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如燃料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放热反应,错误,答案选A。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这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C.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2mol SO2与1mol O2反应生成2mol SO3D.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2.(2019湖北武汉高一质检)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18O只存在于O2中B.18O只存在于O2和SO3中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66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823.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t1时刻,v(正)>v(逆)B.t2时刻,v(正)=v(逆)C.t2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D.t3时刻,反应停止题组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4.(2020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检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不再继续反应C.混合物的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D.同时存在反应物和生成物5.(2019广东佛山一中等四校高一下期末联考)下列能说明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H2(g)+N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H2)∶c(N2)∶c(NH3)=3∶1∶2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D.氢气消耗的速率是氮气消耗速率的3倍6.(2020河南郑州高一期中)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2C(g)+2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体系的总压强不变B.2v(B)正=3v(C)逆C.c(A)∶c(B)=1∶3D.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C,同时生成2mol D7.(2020山东泰安一中高一期中)对于以下反应:A(s)+3B(g)2C(g)+D(g),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就可确定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B.B的生成速率和D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8.下列叙述能说明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3X(g)+Y(g)2Z(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X,同时生成2mol Z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题组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9.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限度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D.当某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答案】 B2.(2015·河南省内黄县一中分校高一下学期月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2Y2(g)Z(g)的反应,X2、Y2、molL、0.3 mol/L,当反应达到其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的是()A.c(Z)=mol/LB.c(X2)=mol/L c LC.c(X2)=mol/LD.c(Y2)=mol/L【解析】A.如果c(Z) molL的Y2,但Y2 mol/L,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A错误;B.如果c(X2 molL,B错误;C.如果c(X2) molL的Z,反应是可逆反应,则Z的浓度不可能为0,C错误;D.如果c(Y2) mol mol/L的Z,所以D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3.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到3分钟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10分钟后容器中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3 min前v(正)>v(逆),3 min后v(正)<v(逆)【解析】A.v(正)>v(逆),D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4.(2015·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已知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92 kJ·mol-1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压缩反应容器使气体体积减小,可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大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进行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92 kJ【解析】A.压缩反应容器使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正确;B.该反应的ΔH小于0,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正确;C.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因为N2与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1 mol N2和3 mol H2只能反应一部分,放出的热量小于92 kJ,错误。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测试及单元测试习题集(含解析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测试及单元测试习题集(含解析答案)目录1.1.1 元素周期表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1.3 核素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1.2.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3 化学键2.2 化学能与电能2.3.1 化学反应的速率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3.1.1 甲烷的性质3.1.2 烷烃3.2.1 乙烯3.2.2 苯3.3.1 乙醇3.3.2 乙酸3.4.1 糖类3.4.2 油脂和蛋白质4.1.1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4.1.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4.2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模块综合测试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章末综合测试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综合测试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章末综合测试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测试阶段性检测元素周期表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原子的核电荷数B.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也就是16个族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解析: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第Ⅷ族占三个纵行;Be和H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不属于同一族;Ne和Na+的电子层数都是2,但不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A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解析:F的最高价为0,但不等于族序数,A错。
周期与元素种类数关系为:一周期2种元素;二、三周期均为8种元素;四、五周期均为18种元素;六周期为32种元素;七周期目前为26种元素。
故B错。
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看出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第ⅠA族中包含H、Li、Na、K、Rb、Cs、Fr元素,而H不属于碱金属,故D错。
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二节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练习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江苏如皋中学高一期末)下列氯气的制取、净化、收集并验证其某些性质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辽宁辽南协作体高一上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氧化性并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接口字母)。
(3)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淀粉KI溶液中的现象为。
(4)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较高时有副反应发生,改进该实验装置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方法是。
3.(2019湖南衡阳八中高一上期末)纯净干燥的氯气与熔融金属锡反应可制备SnCl4,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制备。
已知:①金属锡熔点为231 ℃,化学性质活泼,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②SnCl4的沸点为114 ℃;③SnCl4易与水反应。
请根据上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Ⅱ中的试剂是,装置Ⅴ的作用是。
(3)装置Ⅵ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填标号)。
(4)实验结束后,欲回收利用装置Ⅰ中未反应完的MnO2,需要的分离方法是。
(5)为了顺利完成实验,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
A.先点燃Ⅰ处酒精灯,后点燃Ⅳ处酒精灯B.先点燃Ⅳ处酒精灯,后点燃Ⅰ处酒精灯C.同时点燃Ⅰ、Ⅳ两处酒精灯题组二氯离子的检验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是( )A.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B.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C.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5.自来水常用Cl2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蒸馏水出售,为辨真伪,可用下列哪一种试剂鉴别( )A.酚酞溶液B.FeCl3溶液C.AgNO3溶液D.NaOH溶液6.有一包白色固体,它的成分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①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班别姓名学号测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2.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 D.铜片、银片,FeCl3溶液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min)4.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碱性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B.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C.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正极是Pb负极是PbO2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反应生成NH3,10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min 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1 mol·L-1·min-1 B.0.3 mol·L-1·min-1C.0.2 mol·L-1·min-1 D.0.6 mol·L-1·min-1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锌与稀硫酸的反应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8.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H2+2NiO(OH) 2Ni(OH) 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NiO(OH) B.Ni(OH) 2 C.H2 D.H2和NiO(OH) 9.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10.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l(B)氯化钠的电子式Na+(D)铝离子的电子式 Al3+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Ba(OH)2(B)H2SO4(C)Na2O2(D)CaCl23、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D)都不是4、"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生石灰(D)蔗糖5、下列液体分别与碘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上层液体为紫色,下层液体为无色的是( )(A)四氯化碳(B)酒精(C)苯(D)氯水6、已知化学反应2C(s)+O2(g)点燃2CO(g),2CO(g)+O2(g)点燃2CO2都是放热反应。
据此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D)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共价化合物中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二氧化碳(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9、X元素原子的L层比Y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比Y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少5个,则X、Y可形成的化合物是………………( ) (A)离子化合物Y(XO4)2 (B)离子化合物Y2X3(C)共价化合物XY2 (D)离子化合物Y3X210、具有相同电子结构的两种微粒X m+、Y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X>Y (B)微粒半径:Y m-<X m+(C)原子序数:X>Y (D)原子半径的关系是:X<Y11、已知碳有三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14C氧也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六种核素构成的一氧化碳分子中,其式量最多有…………………( ) (A)4种(B)5种(C)6种(D)7种12、下列各组纯净物中,其分子内部都存在着极性键,其分子均为共价化合物的是(A)H2、NH3、SO3 (B)CO2、CH4、C2H5OH(C)NO、CaO、Ne (D)P4(白磷)CS2、Na2O213(A)HCl (B)HBr (C)H2 (D)Br2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1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17、已知破坏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吸收436kJ、391kJ、946kJ能量,则由氢气和氮气生成1mol氨气总过程需要………………( ) (A)放热92kJ (B)吸热92kJ (C)放热31kJ (D)吸热31kJ 18、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H 2OB.CaCl 2C .NaOH D.Cl 22、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共价键B.一定是离子键C .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 .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4.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是( )。
A .S H 2、3NH 、2COB .2MgBr 、CaO 、HClC .S Na 2、MgO 、HFD .2CO 、O H 2、22O Na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D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 6、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 ( ) A 、在炭粉中加入KCl0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B 、H 2O 2中加入少量MnO 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C 、将炭块粉碎成粉末状,可使燃烧更加充分 D 、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可使电解速率加快 7、反应43NH (气)+52O (气)4NO (气)+6O H 2(气)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可表示为( ) A 、v (NH 3)=0.0100mol.L -1.s -1B 、v (O 2)=0.0010mol.L -1.S -1C 、v(NO)=0.0010mol.L -1.s -1D 、v (H 2O)=0.045mol.L -1.s -18、对反应A+3B 2C 来说,下列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0.3 mol /(L ·min)B .v (B)=0.6 mol /(L ·min)C .v (C)=0.5 mol /(L ·min)D .v (A)=0.01 mol /(L ·s)9、、实验室制Cl 2的反应为4HCl (浓)+MnO 2MnCl 2+Cl 2↑ +2H 2O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 ,氧化剂是MnO 2B.每生成1 mol Cl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 .每消耗1 mol MnO 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 消耗4 mol D.生成的Cl 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 杂质 10、实验室中欲加速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用(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 .粗锌(含铝、铜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11、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24所示。
由图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开始至2 min 末Z 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A.X+Y =2Z ;0.05 mol·L -1·min -1B.X+Y =2Z ;0.1 mol·L -1·min -1C.X+2Y =Z ;0.1 mol·L -1·min -1D .Y+3X =2Z ;0.05 mol·L -1·min -11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不合理...的是: ( )A .制Cl 2: MnO 2、盐酸(浓)B .制H 2:硫酸(稀)、ZnC .制O 2: MnO 2、H 2O 2D .制CO 2:硫酸(稀)、CaCO 3 13.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 )+3H 2(g)2NH 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B.c(N 2)∶c(H 2)∶c(NH 3)=1∶3∶2C.N 2与H 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 3的物质的量2倍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1molN 2,同时增加3molH 2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A.加热NaHCO3制CO2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1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16、可逆反应2SO2 + O 2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消耗2mol SO2的同时生成2mol SO3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③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①②B、①③C、只有③D、只有①17、将1mol N2和3 mol H2通入4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半分钟后测得H2的物质的量为2.1 mol,现用如下三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速率。
①V(N2) = 0.15 mol/(L·min)② V(N2) = 1.05 mol/(L·min) ③V(NH3) = 0.30 mol/(L·min)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池19、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20、用铁片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21.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22.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B、X>Z>YC、Y>X>ZD、Y>Z>X23.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24.下列反应不可能是原电池反应的是()A.Fe + 2H+ = Fe2+ + H2↑ B.2Fe3+ + Cu = 2Fe2+ + Cu2+C.2H2 + O2 = 2H2O D.H+ + OH- = H2O25()A、B、D、26A B、C、D、27.某原电池的总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Cu为正极,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石墨为正极,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C.Fe为正极,Zn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Ag为正极,Fe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CuFeFeZnFe FeSnFeCFeCFeCuFeZn28.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下图的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棒变粗,Y棒变细,则X、Y、Z可能是下列中的()29.下列各组成金属和溶液,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 Cu、Cu、稀硫酸B. Zn、Cu、稀硫酸C. Cu、Zn、酒精D. Zn、Cu、ZnSO4溶液30.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插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的溶液中H+ 浓度均减小D.乙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1、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稀H2SO4中,A 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子由C→导线→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D B.C>A>B>D C.A>C>D>B D.B>D>C>A32.如下图各装置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33.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G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34.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各图表示的是产生HA、B、C、D、编号X Y ZA Zn Cu 稀硫酸B Cu Zn 稀硫酸C Cu Ag 硫酸铜溶液D Ag Zn 硝酸银溶液batttVVVVabbaababt二、填空题35.下列物质中:N2、H2O、Na2O2、CaCl2、KOH、NaF,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是。
36、实验室用下列有关装置先制取干燥、纯净的Cl2,然后进行有关性质实验,试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
写出G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上述装置中各仪器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是。
(3)E装置是为了,G装置是为了,D中的现象是,B中的现象是。
37.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 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 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 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 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符号: A B _ __ C ___ _ D ___ _(2)写出AB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 的形成过程______39、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2C(g)+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