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自然辩证法1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又称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或作用,是科技与经济互动关系的一个方面。
从理论层面分析,它是指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环境、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作用的总称;从更高层面上看,这仅是科技社会功能的表现类型之一,是其全部价值体系当中的一种价值形态。
1.1科学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力,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度乃至跳跃式的发展高度的竞争性高度社会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2)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着新型的生产方式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正在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取代刚性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柔性生产方式大规模集中型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分割型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为系统整体型的生产方式3)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着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明显地扩大了市场交换的客体不断地扩大着市场空间,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迅速提高着交换速度和交换频率改变着交换的形式和手段,市场交换日渐电子化、信息化、符号化推动了市场机制、体系和功能的不断完善4)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着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新兴的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正处于衰微和通过技术改造振兴的过程1.2科技进步促使世界经济形成和持续增长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世界经济这一概念的延伸,它和世界经济一样,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科技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促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决定世界经济格局正确利用科技进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1.3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1)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1983 保罗·罗默新经济增长理论)2)知识经济的特征第一,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在于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第二,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经济,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第三,发展知识经济要以较高的社会知识化水平为基础,而教育是传播和生产知识的机构第四,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受重视,知识生产的关键地位决定了知识产权的确认及其法律保护更加突显和具有普遍意义第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科学、技术与⼯程的⼀般特点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程三元论的思想?谈谈你对这⼀结构模式的看法。
P11答:我们不但不应该和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为⼀谈,⽽且也不应和不能把技术和⼯程混为⼀谈,它们各有其特殊的本质或本性。
应该在承认三者存在本质区别的前提下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与⼯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关系和转化过程。
科学、技术与⼯程三元论由李伯聪教授提出,第⼀,技术是进⾏⼯程活动的前提,它深刻影响⼯程过程和成效,没有⽆技术的⼯程;另外在⼯程活动中,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理等⽅⾯的要素和内容。
第⼆,技术应⽤于⼯程,对⼯程有引导和限定作⽤;⼯程则对技术进⾏选择和综合。
第三,从哲学上看,技术是⼀个可能性的条件和可能性的空间,⼯程则是现实过程和现实存在。
科学、技术与⼯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他将这种观点称为“科学技术⼯程三元论”。
2.如何理解科学的特征?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科学、⾮科学与伪科学?P14答:解释:科学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科学是⼀种知识,但并⾮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
)从六点理解科学的特征: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判断和描述,⽽且要解释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还应该能够预见⽬前尚未观察到的、但却能够被以后的科学实践证明的⾃然现象。
)2.科学的精确性: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就是数学⽅法和实验⽅法相结合,数学在科学中的应⽤使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了精确性的特征。
3.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作为对事实的解释并⾮笼统的、⼀般性的陈述,⽽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这些命题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使其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因⽽也就使其具有了可错性或可变性。
5.科学的系统性:科学活动是通过对科学问题进⾏系统性的研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然界的有机联系,对事实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阐明与理。
自然辩证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 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起有关胎 儿是否是人旳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冲击“天地之性人为贵”旳儒家伦理 和有关死亡旳老式伦理观(即脑死亡与呼吸死、心脏死之 间发生矛盾),降低人旳价值与尊严。
• “安乐死”技术:冲击“敬畏生命”、“生命无价”旳老 式生命伦理观。
第四届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大会
第三节 技术社会观
• 当代技术旳发展,对人类旳工作、生活方 式甚至生存都产生了深刻旳影响。因为技 术与社会旳亲密联络和互动关系,人们对 技术与社会旳这种互动关系旳认识也就不 完全相同
一、马克思、恩格斯旳技术社会观
二、技术决定论
• 观点:技术是一种独立旳或自主旳力量,是根据 本身旳逻辑规律发展并以此塑造社会、影响社会 发展旳,不论社会环境怎样,它照样产生系统旳 社会后果。
• 近代开始:技术伦理
二、技术发展中旳伦理问题
• 技术旳正面价值会形成诸如技术至上、技 术崇敬等技术伦理,这种技术伦理又反过 来促使人们过分地开发和滥用技术以至破 坏自然和影响人类社会,从而催生技术旳 负面价值。
1、技术发展旳目旳性问题
2、技术发展中旳伦理问题
• 二十一世纪三大技术:
• 基因技术——有关人类个体旳同一律问题、 无性繁殖与生命旳基本权利问题、家庭旳 性别属性与家庭旳组织问题。
• 简述:极端和片面地夸张技术在与社会关系中旳 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旳影响和塑 造。以技术取代人类旳地位是不正确,而围绕技 术给人类社会影响旳后果所产生旳极端乐观主义 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旳。
自然辨证法概论-技术观
• 技术起源于机遇
• 技术起源于社会需要
一、 技术起源于巫术
• 原始人以祈求和讨好自然的方式进行.(与巫术相混淆,彼此 界限不清,如引水灌溉与“蛙鸣则雨”) • 马林科夫斯基:原始人区分可用经验科学的观察和传说加以 处理的简单现象和他们无法理解或控制的神秘变化明确区分 开来,前者导致科学,后者导致巫术、神话和祭祀。
• 邦格:把技术和应用科学当作同义词来使用。
• 强调技术是以科学为理论基础的应用是正确
的。如,先有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然后
才有发电机的技术;先有爱因斯坦的质能关
系式,然后才有利用原子能的技术。 • 但技术相对于科学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邦格
1.2 现代的认识
三、技术是物。
• 苏联的奥塞戈夫:技术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 • 技术当然包括物,这里的物指的是人造物,即生产工具和 生活用具。 • 技术是改造物的手段,改造物必须以物为工具。但又不能 把技术完全归结为物。 • 技术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
• 近代的“技术”——知识应用 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技术对科学理论 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了,最终导致了技术的理论化趋向, 产生了技术科学,从而使得在技术的构成要素中,科 学、知识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始视技术为 客观的自然规律在生产实践中有意识的运用,是根据 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发展成各种工艺操作方法 与技能。 这时,“技术”一词也从最初的techne转变成 technology,其后缀ology有“学问”、“学说”之意。 在这里,“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工艺学”, 即知识的应用。
理解得过于宽泛了。
埃吕尔
1.2 现代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技术是指为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实践活
第11章 自然辩证法
第三节 技术社会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 马克思、 二、技术决定论 三、社会决定论 四、对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的评述
20112011-1-17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 马克思、
第一,承认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于社会的基 础作用,承认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中的一 种革命性的力量,明确指出技术是生产力, 提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 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的著名 论断,表明了包括技术在内的生产力对社 会历史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
20112011-1-17
一、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
2.技术伦理的形成 2.技术伦理的形成
在古代,是无技术伦理可言的。因为当时的技术仅限于满 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还没有对社会和人类产生像今天这样 如此巨大的影响,技术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突还没有完全 显现出来。所以,在当时,伦理只存在于人和人之间、人 和社会之间,即只考虑人与人的关系,只以人的利益或人 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到了近代,技术对人类、对自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 用和影响,尤其是在现代和当代,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伦理 问题,同时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很大冲突,于是,便 产生了技术伦理。
20112011-1-17
20112011-1-17
20112011-1-17
三、技术价值的观点及评述
1.技术价值中立论 1.技术价值中立论 2.技术负荷价值论 2.技术负荷价值论 3.技术价值折中论 3.技术价值折中论 4.技术批判理论 4.技术批判理论
20112011-1-17
1.技术价值中立论 1.技术价值中立论
技术价值中理论认为,技术本身是中立的, 不含有任何价值判断,没有善恶、对错之 分。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 斯。 这种观点主要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来理解 技术的价值,它只承认技术具有自然价值, 忽视了技术的社会属性。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3. 学时/学分:32/2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讲义之论科学技术的价值
科学技术的价值经典回顾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恩)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恩)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末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
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即想消灭蒸汽纺纱车而恢复手纺车。
(恩)为了抵制罢工等等和抵制提高工资的要求而发明和应用机器。
(马)科学及其应用,……在它们进入劳动过程的一切地方,它们都表现为被并入资本的东西。
……但是,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
而事实上,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马)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1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自然科学理论并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活动中,它必须通过技术的中介作用才能作用于生产过程。
马克思称自然科学为一般生产力。
1.2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又分为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技术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各种现代学科群,揭示同类技术的共同规律,但并不能完全解决某一生产部门的实际问题。
工程技术则更接近于生产,为生产提供具体指导。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2.1霍克海默《批判理论》:不仅形而上学,而且还有它所批判的科学,皆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后者之所以也复如是,是因为它保留着一种阻碍它发现社会危机真正原因的形式。
2.2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科学技术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一种统治形式,它使政治统治合法化,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行使政治的统治功能。
“单向度”实际有两种意思,一是在横向上只有一个方向;一是在纵向上只有一个深度。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第一节技术价值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1、技术价值: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
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或没有价值)。
2、技术的二重属性与价值的关系技术的自然属性: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
主要表现为:技术产品的效用性、技术原理的科学性、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技术存在的客观物质性、技术后果的二重性等。
各个国家、民族虽然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不同,但它们在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技术的社会属性: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
主要表现为:社会制约性、经济性、革命性、历史性、民族性。
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必然产生不同的技术背景。
技术价值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技术属性在与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
技术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技术的自然价值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基础。
技术的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体现是同技术所在的环境条件分不开的。
3、技术价值的特点客观性:技术属性的客观性,人与社会需要的客观性(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技术在与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显现其价值,而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与为人们所承认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相对性:技术的自然属性是绝对的,技术的社会属性是相对的。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1、技术的自然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技术的效用价值是其主要成分,是在技术实践中,是以精确性、耐久性和低成本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二、 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现代技术所产生的许多负面价值,使得人们对技术发展 的目的性产生了质疑。我们看到,迅猛发展的当代科技与伦 理价值体系之间的互动往往陷入一种两难困境:
一方面,革命性的、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的技 术的出现,常常会带来伦理上的巨大恐慌;
另一方面,如果绝对禁止这些新科技,我们又可能丧失许 多为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新机遇,甚至与新的发展趋势失之 交臂。对此, 德国技术伦理学家汉斯尤纳斯在责任原理一 书中提出了“责任伦理”观。
技 术 批 判 论:虽然注意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 会属性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没有具体论述技术属性与 技术价值之间的辨证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应当从技术对 人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上看待技术价值的问题, 从而要求从技术的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 性)的辨证关系上理解技术观的实质。只有这 样,才能树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
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技术的效 用价值是其主要成分)。 • 22.技术的社会价值
技术的社会价值是指在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 过技术的开发和产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表现出 来。技术的社会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它包 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
2. 技术伦理与技术价值的关系 1) 技术伦理的产生过程
古代:庄子提出了自然主义和反技术主义之类的 技术伦 理观,但是因为技术仅限于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它 们没有成为当时人类伦理和社会伦理中的主要内容, 也未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近代:特别是现代及当代技术对自然、人类社会产生了 巨大的作用与影响,并产生出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 同时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于是便产 生了技术伦理。
自然辩证法1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又称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或作用,是科技与经济互动关系的一个方面。
从理论层面分析,它是指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环境、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发生作用的总称;从更高层面上看,这仅是科技社会功能的表现类型之一,是其全部价值体系当中的一种价值形态。
1.1科学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力,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度乃至跳跃式的发展高度的竞争性高度社会化人性化的发展方向2)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着新型的生产方式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正在被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取代刚性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柔性生产方式大规模集中型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分割型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为系统整体型的生产方式3)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着新型的市场交换方式明显地扩大了市场交换的客体不断地扩大着市场空间,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迅速提高着交换速度和交换频率改变着交换的形式和手段,市场交换日渐电子化、信息化、符号化推动了市场机制、体系和功能的不断完善4)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着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新兴的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正处于衰微和通过技术改造振兴的过程1.2科技进步促使世界经济形成和持续增长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世界经济这一概念的延伸,它和世界经济一样,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科技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促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决定世界经济格局正确利用科技进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1.3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1)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1983 保罗·罗默新经济增长理论)2)知识经济的特征第一,知识经济的首要特征在于知识经济中的知识第二,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经济,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第三,发展知识经济要以较高的社会知识化水平为基础,而教育是传播和生产知识的机构第四,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受重视,知识生产的关键地位决定了知识产权的确认及其法律保护更加突显和具有普遍意义第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让公众理解科学特别是技术,对公众开展技术 伦理教育,制定技术发明及其应用规范和准则, 建立由公众参与的技术评估或评价机制。 政府应当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 法制建设,通过技术立法和行政执法,规范技 术专家和工程师特别是企业的技术行为,通过 畅通公众和企业、政府之间的技术协商渠道, 建立尊重安全、卫生、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和人权的企业伦理秩序。
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技术究竟为什么目的服务?技术是被用来造福于 人类,还是危害于人类?是为整个人类谋福利, 还是为了一部分人或集团谋私利?技术能否在终 极意义上促进人类社会走向文明? “责任伦理”观。这种伦理观倡导要关心未来、 自然、人类后代和整个生命界,主张技术的发明、 创新和使用要对自然负责,要尊重和保护未来人 类及未来世界的尊严和权利。
第一节 技术价值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与特点
1、价 值 · 产生:主体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客体之间 的关系之中; · 作用:客体在与主体发生的相互作用中对主体 起到的意义。 · 本质:主题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 正面价值;负面价值。 · 价值与属性:与作用关系有关——与作用关系 无关(固有的) · 例子:手术刀。其属性潜存于其中,只有当其 与特定主体发生关系作用才显现出其价值。
5、技术价值的特点: · 客观性——来源于技术的属性。 · 实践性——脱离不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 · 历史性——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产生与承认) · 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火车。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1、技术的自然价值 · 定义:技术本身的价值,是技术主体创造某种技术成 果所花费的劳动。从哲学上说,它是指技术在与主体 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由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 体现:技术的效用价值: 农业的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体现 出来的价值;建筑业的打桩机械、水泥搅拌机械等在 建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 电子技术在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处理与传 输信息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等。技术的效用价值在 技术实践中,是以精确性、耐久性和低成本等形式具 体地表现出来的,
自然辩证法之科技观
4、学科的继承与创新
(1)科学继承 (2)科学创新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1、技术目的 在技术上为实现社会需求而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 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规定了人们技术活 动的方向。
2、技术手段 为实现技术目的而采取的技术工艺、技术措施、 技术方法,是通向技术现实性的桥梁。
(3)教育的质量水平,规模和发展速度如何, 影响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进程。
4、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1、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2)为社会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3)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4)为生产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
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及其界限
一、科学与伪科学的特征 1、科学: 2、伪科学:
二、伪科学的表现形式 1、常以最新发现、最新发明、最新创造 的面貌出现 2、到科学活动之外寻求支持 3、以表演代替严密的科学实验 4、随心所欲地套用现代最新的科学名词 5、你信则灵,心诚则灵,不信则不灵。
三、伪科学的类别
1、按制造伪科学的手段可分为: (1)魔术型 (2)假冒型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结构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科学是创造新知的社会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5、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属性。
二、技术概念的内涵
1、技术概念的发展 2、技术的特点 (1)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技术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 (3)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4)技术的商品属性
(4)让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在企业生 根。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生存环境、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但由于科学本身的两面性和人类的利用失当,科学技术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本文结合部分科技领域的例证,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并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包括改变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社会经济、阶级结构;还有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接着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包括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对人类的思想、人格有一定的腐化作用。
最后,本文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最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正面促进;负面阻碍;可持续发展引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
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技观和科技与社会论讲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社会论部分)主讲:马佰莲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mail:mabl1209@第二讲科学技术观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科学的本质及特征(1)科学的本义“科学”源于中世纪的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知”。
现代“科学”一词译自英文“science”,指自然科学。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不是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也许一个严格的定义反而会使“科学”的内涵丧失许多。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科学的本质(2)科学的多种界说1)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形成的一种方法系统和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有竞争,也有协作或合作,结成科学共同体。
3)科学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科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4)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5)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小科学,大科学;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6)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
(4)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1)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具有经验的可证实性,原则上不能为经验证实的东西是非科学的。
证伪主义(波普、拉卡托斯)提出,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等的,凡是可证伪、并能及时纠错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的。
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范式的选择评价无客观标准,只是心理学上的“格式塔转换”。
2)非科学与伪科学非科学非科学是指那些停留在经验层次,或不能覆盖全部经验现象却又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理论或事实陈述。
如,勾股定理是科学,但勾三股四玄五是经验陈述,没有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因而是非科学。
非科学本身也是知识。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研究生学位课《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学习重点:自然辨证法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1、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科地位: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1、研究对象: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主题)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改造(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保护(人类运用什么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了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人依赖于自然。
2、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科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三、1、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2、自然辩证法是培育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重点: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 内涵: • 第一,价值的主体是人,价值的客体是物或者是 人。 • 第二,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 第三,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
• 技术价值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 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 它的特点: • 第一,客观性——一方面其本身是客观的;另一 方面主体对技术的需要又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 约。 • 第二,实践性——技术价值是在主体的实践中体 现出来的。 • 第三,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通常有一个过 程。 • 第四,相对性——技术价值是对具体的个人而言 的。
三、社会决定论
• 观点: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主张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 中的,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个的过程是技术 的社会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也是技 术的社会建构过程。 • 简评:认识到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弥补了技术 决定论的不足,并且,他们也主张应该从互动的 角度来看待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主张技术既是被 社会建构出来的,又是构造社会的,但是,由于 他们忽视技术选择的后果,无视技术发展的动力 等因素,因此就使得他们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局 限性,需要加以完善。
• 3.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在一方面是中立的、无 价值的,而在另一方面却是有价值负荷的。 • 评述:只是把“中立说”和“负荷说”拼凑起来, 没有从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立统一的意 义上去理解技术的价值。 • 4.技术批判理论:认为技术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 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代表人物是芬伯格)。 • 评述:注意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 立统一,但没有具体论述技术的属性与技术的价 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没有明确论述技术的两 种属性和技术的两种价值之间的关系。
• 性别鉴定技术:虽然可以通过及时终止妊娠,减少某些性 连锁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但是,它可能成为重男轻女者保 留男婴、摈弃女婴的手段,致使社会男女比例失调,影响 人类种族的持续健康的延续。 • 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 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冲击“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儒家伦理 和关于死亡的传统伦理观(即脑死亡与呼吸死、心脏死之 间发生矛盾),降低人的价值与尊严。 • “安乐死”技术:冲击“敬畏生命”、“生命无价”的传 统生命伦理观。 • “克隆”技术:将会引发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作商品进行 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 网络技术:导致虚无主义和自由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 使得不道德行为难以监督和控制,个人隐私被侵犯,信任 与责任出现危机,信息资源的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 技术的自然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 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 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 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 现出来的价值。 • 技术的政治价值:技术在与人和社会发生的相互作用中, 它的政治属性(如技术与权利、权力、社会革命、国家安 全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 技术的经济价值:技术与社会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它的经 济属性(如高效率、低成本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 值。 • 技术的文化价值:在技术与(狭义)文化发生相互作用中, 它的文化属性(如观念、审美意识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 价值。 • 技术的生态价值:技术在被人类用来保护自然环境,协调 人与自然的过程中,它的自然属性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三、技术价值的观点及评述
• 1、技术价值中立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对 错之分。 • 评述: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来理解技术价值的, 它只承认技术具有自然价值。 • 2、技术负荷价值论:认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任 何技术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技术能 够控制并统治人类,使人类成为被管理的对象。 评述:是从技术的社会属性来理解技术价值的, 它只承认技术具有社会价值。
第二节 技术伦理
• 技术要更好地发挥为人类服务的作用,就 必须通过伦理道德手段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这已经成为技术专家和伦理学家共同关注 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
• 技术伦理: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 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 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是对技术 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 制约与控制
三、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
• 人类自身的伦理建设——主要是指培养和 提高技术发明家、技术使用者(如公众等) 和技术观察者(如技术评估和评论家等) 的伦理素质。 • 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建立面向技术的 社会伦理秩序,这主要由公众、企业、政 府等来完成。
• 第一是行善原则,即科学要造福人类,增进人类 的健康与幸福; • 第二是自主原则,即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 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必须取得他们自愿和自主的 同意,而且必须要有书面的同意; • 第三是不伤害原则,无论是一种研究还是一种治 疗都不能对实验人群、实验者和他人造成伤 害; • 第四是公正原则,而公正的内容包括资源分配、 利益分享和风险承担。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21世纪三大技术: • 基因技术——有关人类个体的同一律问题、 无性繁殖与生命的基本权利问题、家庭的 性别属性与家庭的组织问题。 • 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沟 通方式。 • 纳米技术——挑战日常生活中宏观尺度下 的物质同一律。
• “租借子宫”、“替 代母亲”、“试管婴 儿”等技术:打乱了传 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 技术与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技术 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同时,也给社 会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 本章主要研究技术的价值、伦理以及技术 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技术价值
• 对于价值的不同理解导致对技术价值的不 同认识,所以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 念出发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 作用与意义。
第四届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大会
第三节 技术社会观
• 当代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工作、生活方 式甚至生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技 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人们对 技术与社会的这种互动关系的认识也就不 完全相同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
二、技术决定论
• 观点:技术是一种独立的或自主的力量,是依照 自身的逻辑规律发展并以此塑造社会、影响社会 发展的,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它照样产生系统的 社会后果。 • 简述:极端和片面地夸大技术在与社会关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的影响和塑 造。以技术取代人类的地位是不对的,而围绕技 术给人类社会影响的后果所产生的极端乐观主义 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 随着英国对设计婴儿 技术的全面解禁,预 示该项技术正得到更 多国家的认可。科学 家和伦理学家在这项 技术是否应该用于其 他用途存在分歧,它 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 道德挑战。
• 人类不能预测和控制技术的负面价值。在 终极意义上,人类不能完全预测和减少技 术的负面价值,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界。 •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因此可以望而却步 和悲观失望。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是 无限的。人类虽然不能完全预测出技术的 负面价值,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 预测。
• 庄子:“自然主义” 和“反技术主义” • 古代伦理:是一种关 于人与人、人与社会 关系的伦理,而不是 或主要不是关于技术 的伦理。
• 近代开始:技术伦理
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技术的正面价值会形成诸如技术至上、技 术崇拜等技术伦理,这种技术伦理又反过 来促使人们过度地开发和滥用技术以至破 坏自然和影响人类社会,从而催生技术的 负面价值。
• 美国计算机协会《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为社 会和人类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避免伤害其他人; 做到诚实可信;恪守公正并在行为上无歧视;敬 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对智力财产赋 予必要的信用;尊重其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 • 美国政府:《信息净化法》、《隐私权保护法》 等。 • 我国:《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 委员会(COMEST):1998 年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一个独立和多元化 的咨询机构,目前该委员 会由来自不同国家的18位 学者组成,我国路甬祥为 该委员会委员。COMEST的 主要工作是就科学伦理问 题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 其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的 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技伦理委员会大会每两 年举行一次,自成立后分 别于1999年、2001年、 2003年和2005年在挪威、 德国、巴西和泰国召开四 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