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的典故轶事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周的典故轶事范文
四请马周
历史上有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汉室的故事,留下流传千秋的纳贤佳话。
其实,盛世明君唐太宗也有一段四请马周的故事。
太宗不仅在草创基业、马上定天下时注重求贤,而且在登基称帝后,更是思得忠良以匡辅国政。
他三请马周破格用才的故事,显示出他思贤若渴的明君本色。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严重的灾情已危及国计民生。
唐太宗忧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极为虔诚的谴责自己。
太宗求天不应,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他宣布,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提出几条具体的意见。
这可难坏了武将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
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马周的落魄朋友,漫游到长安,借住在他的府中。
得知了常何的为难之事,马周不假思索,伏在案上,洋洋洒洒的向朝廷提了二十多条建议,文辞非常优美。
次日早朝,常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奏疏呈现给太宗。
太宗一看,这些建议有根有据,切中时弊,确属可行,但武夫常何决非有这神来之笔,便问他是何人所写。
常何告诉太宗为马周所写。
太宗又问马周是何样之人,常何便向太宗介绍说:“马周是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尤其精通先秦诸子的典籍。
由于
自负才学出众,清高而孤傲,郁郁不得志。
他在博州一所学校教书,常受地方官的训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离家远游。
他穷困潦倒,经常受人欺凌,历尽艰辛来到长安,住在臣家,乃当今一大奇士也。
”
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史籍记载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
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监察御史,奉使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
周上疏曰:
臣每读前史,见贤者忠孝事,未尝不废卷长想,思履其迹。
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顾来事可为者,惟忠义而已。
是以徒步二千里,归于陛下。
陛下不以臣愚,擢臣不次。
窃自惟念无以论报,辄竭区区,惟陛下所择。
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
东宫,皇太子居之,而在内;大安,至尊居之,反在外。
太上皇虽志清俭,爱惜人力,陛下不敢违,而蕃夷朝见,四方观听,有不足焉。
臣愿营雉堞门观,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矣。
臣伏读明诏,以二月幸九成宫。
窃惟太上皇春秋高,陛下宜朝夕视膳。
今所幸宫去京三百里而远,非能旦发暮至也。
万有一太上皇思感,欲即见陛下,何以逮之?今兹本为避暑行也,太上皇留热处,而陛下走凉处,温清之道,臣所未安。
然诏书既下,业不中止,愿示还期,以开众惑。
臣伏见诏宗室功臣悉就籓国,遂贻子孙,世守其政。
窃惟陛下之意,诚爱之重之,欲其裔绪承守,与国无疆也。
臣谓必如诏书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何必使世官也?且尧、舜之父,有朱、
均之子。
若令有不肖子袭封嗣职,兆庶被殃,国家蒙患。
正欲绝之,则子文之治犹在也;正欲存之,则栾黡之恶已暴也。
必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人,宁割恩于已亡之臣,则向所谓爱之重之者,适所以伤之也。
臣谓宜赋以茅土,畴以户邑,必有材行,随器而授。
虽干翮非强,亦可以免累。
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世者,良得其术也。
愿陛下深思其事,使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臣闻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故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亦言“吾不与祭,如不祭”,是圣人之重祭祀也。
自陛下践祚,宗庙之享,未尝亲事。
窃惟圣情,以乘舆一出,所费无蓺,故忍孝思,以便百姓。
而一代史官,不书皇帝入庙,将何以贻厥孙谋、示来叶邪?臣知大孝诚不在俎豆之间,然圣人训人,必以己先之,示不忘本也。
臣闻致化之道,在求贤审官。
孔子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是言慎举之为重也。
臣伏见王长通、白明达本乐工舆皁杂类;韦般提、斛斯正无他材,独解调马。
虽术逾等夷,可厚赐金帛以富其家。
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
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列,与士大夫为伍。
帝善其言,除侍御中。
又言:
臣历观夏、商、周、汉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自魏、晋逮周、隋,多者五六十年,少者三二十年而亡。
良由创业之君不务仁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其政少衰,一夫大呼,天下土崩矣。
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隆禹、汤、文、武之道,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世之基,岂特持当年而已。
然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而大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一,而徭役相望,兄去弟还,往来远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陛下虽诏减省,而有司不得废作,徒行文书,役之如故。
四五年来,百姓颇嗟怨,以为陛下不存养之。
尧之茅茨土阶,禹之恶衣菲食,臣知不可复行于今。
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而罢露台,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景帝亦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
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摇。
向使高祖之后即值武帝,天下必不能全。
此时代差近,事迹可见。
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皆过靡丽。
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治,其弊犹乱。
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后,圣虑之所当忧也。
臣窃寻自古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悔,未有重能安全者。
凡脩政教,当脩之于可脩之时。
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无益也。
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不知其身之失。
故纣笑桀之亡,而幽、厉笑纣之亡,隋炀帝又笑齐、魏之失国也。
今之视炀帝,犹炀帝之视齐、魏也。
往贞观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易斗米,而天下帖然者,百姓知陛下忧怜之,故人人自安无谤讟也。
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易粟十余斛,而百姓咸怨,以为陛下不忧怜之。
何则?今营为者,多不急之务故也。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积畜多少,在百姓苦乐也。
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积布帛东都而王世充据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
向使洛口、东都无粟帛,王世充、李密未能必聚大众。
但贮积者,固有国之常,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岂人劳而强敛之以资寇邪?
夫俭以息人,贞观初,陛下己躬为之,今行之不难也。
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
若人既劳,而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古语云:“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
”以陛下之明,诚欲厉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但及贞观初,则天下幸甚。
昔贾谊谓汉文帝云“可痛哭及长叹息者”,言:当韩信王楚、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之时,使文帝即天子位,必不能安。
又言:“赖诸王年少,傅相制之,长大之后,必生祸乱。
”后世皆以谊言为是。
臣窃观今诸将功臣,陛下所与定天下,无威略振主如韩、彭者;而诸王年并幼少,纵其长大,陛下之日,必无他心,然则万代之后,不可不虑。
汉、晋以来,乱天下者,何尝不在诸王。
皆由树置失宜,不豫为节制,以至灭亡。
人主岂不知其然,溺于私爱尔。
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
今天下百姓尚少,而诸王已多,其宠遇过厚者,臣愚虑之,非特恃恩骄矜也。
昔魏武帝宠陈思王,文帝即位,防守禁闭同狱囚焉。
何则?先帝加恩太多,故嗣主疑而畏之也。
此武帝宠陈思王,适所以苦之也。
且帝子身食大国,何患不富,而岁别优赐,曾无限极。
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
”言自然也。
今大圣创业,岂唯处置见子弟而已,当制长久之法,使万代奉行。
臣闻天下者以人为本。
必也使百姓安乐,在刺史、县令尔。
县令既众,不可皆贤,但州得良刺史可矣。
天下刺史得人,陛下端拱岩廊之上,夫复何为?古者郡守、县令皆选贤德,欲有所用,必先试以临人,或由二千石高第入为宰相。
今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
又刺史多武夫勋人,或京官不称职始出补外;折冲果毅身力强者入为中郎将,其次乃补边州。
而以德行才术擢者,十不能一。
所以百姓未安,殆在于此。
疏奏,帝称善。
擢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可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此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十八年,迁中书令,犹兼庶子。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书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初,帝遇周厚,周颇自负。
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赀,皆窃笑。
它日,白有佳宅,直二百万,周遽以闻,诏有司给直,并赐奴婢什物,由是人乃悟。
周每行郡县,食必进鸡,小吏讼之。
帝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榜吏斥之。
及领选,犹废浚仪令。
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后置鼓代
之,俗曰“冬冬鼓”;品官旧服止黄紫,于是三品服紫,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绿,八品九品青;城门入由左,出由右;飞驿以达警急;纳居人地租;宿卫大小番直;截驿马尾;城门、卫舍、守捉士,月散配诸县,各取一,以防其过;皆周建白。
自周亡,帝思之甚,将假方士术求见其仪形。
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公。
垂拱中,配享高宗庙庭。
子载,咸亨中为司列少常伯,与裴行俭分掌选事,言吏部者称裴、马焉。
终雍州长史。
赞曰:周之遇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其自视与筑岩、钓渭亦何以异!迹夫帝锐于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时,以明佐圣,故君宰间不胶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
然周才不逮傅说、吕望,使后世未有述焉,惜乎!马周,博州茌平人也。
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
”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
及谒见,与语甚悦。
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
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
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
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
翻译:
马周是博州茌平人。
贞观五年时,到了京师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寄宿。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让文武百官上书说他的得失,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二十余件事情,让他上奏,结果都很符合圣意。
唐太宗对此事感到很奇怪,就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些都不是微臣的意思,都是属下的食客马周所提出的。
”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没到达的期间,曾四次派遣属下去催促。
到了觐见后,唐太宗与马周谈得很高兴。
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并连官中书舍人。
马周为人机智善辩,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没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
太宗曾说过:“对于马周,若有一时不见,就要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是了。
”贞观十八年,马周迁官中书令,兼职太子左庶子,马周已经兼职两官,处理事情平静合理,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赏。
后又因为本分升官吏部尚书。
太宗经常对身边的侍者说:“马周处事迅速,天性谨慎。
至于评价他人,直言不讳,比之我所派遣之人,还是他比较合乎我的意思。
既然已经表现出他的忠诚,亲附于我,也实在只有他,能够与我共同使社稷安康!”马周西行长安,至新丰,宿于逆旅。
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周,遂命酒悠然独酌。
主人翁深异之。
及为常何陈便宜二十余事,太宗怪其能。
问何,何答曰:“此非臣发虑,乃臣家客马周也。
”太宗即日召之。
未至间,遣使使催促者数四。
及谒见,语甚悦,授监察御史。
奏罢传呼,置鼓,每击以惊众,时人便之。
迁中书令。
周病
消渴,弥年不瘳。
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名医内使,相望不绝。
每令常食以御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临问。
(出《谈宾录》)
【译文】
马周西行去长安,中途走到新丰,住在一家旅店里。
店主人只顾招待照顾一些有钱的商人,而顾不上照顾马周。
马周便要了酒菜,悠然自得地独自喝酒,店主人感到他是个很奇怪的人。
后来他协助常何处理了二十多件积压已久,很难处理的公务。
太宗皇帝觉得常何很能干,常何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我们家的食客马周协助处理的。
”太宗皇帝当天就急着召见马周,马周没有及时赶到,太宗皇帝接连派了四个人前去催促。
见面以后,太宗皇帝对马周的谈话非常满意,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太宗皇帝命令摆上鼓乐庆贺。
每一下鼓乐的敲击声,都震惊了众人,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
马周任中书令以后,得了糖尿病,一年多也没有治好,一次皇帝到翠微宫,命令选一块好地方给马周建一座住宅,并且派名医和使臣不断去探望马周。
皇帝还派人将皇宫里的饭菜送去给马周吃。
太宗皇帝还曾经亲自为马周调药,皇太子也经常亲临问安。
1现在我们大家的功课都很忙,本该休息的时间全被占去学习,一堆堆的作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若你真的问我们:“你们最想
要的是什么?”我们大部分同学会坦白地告诉你——表扬,而并非自由。
是的,我们学习是为什么?不过是为了老师、长辈、同学的表扬。
认真地写作业,考第一,上好学校,为了什么?也是为了表扬……表扬是对我们的肯定、赞扬和鼓励,是一种心灵的必须品,有了表扬,才有我们不断的努力,才有我们光辉的成绩。
然而,老师与长辈们是多么苛刻他们的表扬!当儿女、学生们做了好事来报喜时,虽然说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可脸上却依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嘴里用几句简单的话打发我们,给我们泼上一盆冷水。
霎时,喜悦之情如灰被风一般地吹走了,剩下的是什么?只有无助的叹息。
于是不再发愤,不再努力;于是失去了上进心;于是有了喜讯不愿告诉别人,让美好的东西,湮没在心底,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一次次盼望家长与老师们能给我们表扬,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他们却一次次让我们失望,一次次吹走我们的喜悦,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少了一份温馨。
可是,又有谁,会真正去倾听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又有谁,会真正懂得我们的想法;又有谁,会真正给我们最需要的表扬,来填补我们心灵的伤口呢?2一周的时间像一道光一闪而过,明了而又干脆,唯独那心底的孤单永远地存留了下来。
它是个催命者,无时无刻地提醒你,流下伤心孤独的泪珠儿才是最好的发泄,而不是强忍地笑。
如果是这样,当一个人的时候,也不知道还能干嘛了。
有时候会自嘲,我有什么好伤感的?明明在身边有那么多好朋友,可是……好像少了什么……说不清楚……你有过这种感觉吗?没有
理由的悲伤起来,如果有,那你可以理解我吗?我说不出的感觉:是割舍,是留念,还是向往……好像都有吧!割舍,是忍痛失去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很宝贝的,是有种想把它藏在身后保护的冲动。
留念,是一种痛苦的思绪,思绪着曾经拥有过的美好。
那最亲最妙最美的心情,那个时侯,心田的稻草向着春风,迎接着下面的温暖。
向往,是梦里的境界,它残酷的把现实和幻想分开,让一些像风一样,没有中心的人,只能向往它,伸手触碰,它就会变成水,荡漾……~~孤单的时候,一杯冰水的温度可以代替热咖啡,一片枯叶是大树曾经的茂盛,一粒细小的沙粒铺垫过心中的大海……所以,孤单也是另一种完美里的缺憾,它让你全面领受了心情最低落,沉重的滋味,让你体验不同人生带来的特别感受。
书的感动政治老师在讲课,讲法律,将道德。
我不想听,法律不是像复读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课本就可以教好的,道德更不是。
我在抽屉堆叠的厚厚的习题集里,翻出一本书。
这一刻,我突然想起曾经的,在记忆里从未断绝过的鼓励着我的一件事;与书有关。
记得当时看的那本书极为精彩,以至于让我忘却了老师的存在。
直到老师的手伸到我的眼前,拿走了它,我才从那精彩的故事里走出来。
紧张而错愕地站起来,无言。
那本我喜爱的书就这样沦陷了。
就在我以为它会永远尘封在老师的抽屉里,再无人问津时,不久,老师破天荒将它还给了我。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无措的伸手接过那本书时,抬眼看见老师的脸上,笑容温柔美好;与之一起令我难忘的是她所说的一句话:划线的句子很经典,你的评语更经典。
我惊讶,更多的是感动。
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她的课堂上看这些书。
只是不在她的课堂上看,所以现在,我翻开手中的这本书,思绪遨游起来。
同样精彩之极。
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字展开,那就是“爱”。
父子,母女,姊妹,兄弟,君臣……乃至世界;爱在这期间无穷无尽的蔓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生生不息——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因“爱”而生而灭,无怨无悔。
故事的文字从一开始就透着时而浓烈时而浅淡的忧伤,甚至最终,都是以生命的消逝为完结。
但那美好的情感,从未断绝的爱意,宛如最美最烂漫的昳花,从封面开至封底,再开至我的心。
久久不曾凋谢——我感受着那股温暖与疼痛:从透支的爱里,带来的温暖与疼痛——眼泪就蓦地,掉下来;我听着故事里的人含着笑眸,对我说: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是的,最强大的力量。
我点头肯定——强大到可以轻易造就生,造就快乐与希望;也可以轻易的毁灭一切,推人入无底的深渊……于是,我轻易地哭了。
我和爸爸对弈“小倩,都4点了,还不起床?”爸爸一边推我一边说着。
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说:“人家还在做美梦呢,干嘛吵醒我?”爸爸凑过来:“想不想杀一盘?”我一听,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来就来,我才不怕你呢!”我们摆好棋盘,爸爸的“炮”第一个冲锋陷阵,开进了我的地盘,紧接着站在“兵”的前面。
爸爸不紧不慢地喊:“将军!”“你想不开,也不要寻短见呀!”我冷笑一声,“兵”立刻昂首挺胸地向前迈了一步,把“炮”赶出了战场。
爸爸立刻着急起来,只见他不住地拍着大腿,“哎呀呀,我今天怎么如此冒失?气死我也!”过了一会儿,爸爸将另一个“炮”开到了“象”的位置上,射出一枚炮弹,将我的“象”打得狼狈逃出沙场。
“将!”咦,爸爸是不是喝了“中华鳖精”了?唉,我也太大意了,眼看我的“车”也要“命丧黄泉”了,我心里想:可怜的“车”,你真命苦啊!还没立战功呢,就要去见阎王了。
唉,我对不起你。
我一定要为你报仇!“快呀!”爸爸得意地催我。
哼,别高兴得太早,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极不情愿地命令“将军”向前挪一步,“哈哈!你输定了!”无情的时刻终于到了,爸爸的“炮”打出一枚炮弹,把我的“车”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又将他的“车”拉下来将军。
“哼!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却行!我正愁如何给‘车’报仇呢,没想到你这亡命之徒却自己送上门来!”说完,我的“马”立刻跳上去,飞起一脚把“车”踢出了沙场。
爸爸此时像泄了气的气球,软绵绵地趴在桌子上。
我立刻给这只“气球”打气:“不要灰心嘛,胜败乃兵家常事,要不,我让你一个子吧!”“气”打足了,爸爸立刻瞪大眼睛,鼓着嘴巴,坚决地说:“不!我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输给你这个黄毛丫头?看我怎样收拾你!”接着连续向我发起猛攻,我也不甘示弱。
由于爸爸手下大将死伤无数,剩下的老弱残兵,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我逼上绝路……“我赢了!我赢了!”我旗开得胜,激动至极,仿佛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第二局开始了,由于爸爸上次吃了大亏,所以这次特别冷静,可还是被我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爸爸也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显然,我又是第二局的胜利者。
第三局的战斗打响了,妈妈也来助阵:“妙!倩倩,就这样,你爸准输!”说完又对爸爸说:“你呀,还不如一个孩子,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爸爸咬紧牙关,额头沁出细细的汗珠,那表情,似乎真恨不得天外飞来一枚炸弹,把我的军队全部炸死。
他抹了一把汗:“将!”妈妈和我惊呆了,“怎么样,没想到吧?”我和妈妈大眼瞪小眼。
轮到爸爸嘲笑我们了:“姜还是老的辣吧!”“可是辣椒是小的辣呀!”我强词夺理。
爸爸用手轻轻点了一下我的额头:“你这小丫头,还敢和你老爸强词夺理!”我理屈词穷,只能低下头来玩手指。
“怎么,我的大小姐生气了?骄兵必败呀!别灰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嘛!”爸爸用我刚才安慰他的话来安慰我。
“谁生气了?再来!”我朝爸爸做了个鬼脸,又动手摆起棋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