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板书设计
1.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产生原因:生活消费、生产活动。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危害生物多样性。
4.减少垃圾产生方法: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调查你家附近的垃圾处理情况,并完成调查表。
学具:垃圾分类记录表、垃圾处理调查表、环保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中一天的垃圾,讨论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提问: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2.例题讲解(10分钟)
(1)讲解垃圾的分类及原因。
(2)分析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解析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加强讲解:
1.详细阐述垃圾对土壤、水源、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
2.介绍减少垃圾产生的有效方法,如减少消费、重复利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些方法。
2.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有足够时间进行后续讲解和练习。
2.例题讲解环节控制在10分钟内,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3.环保行动和总结反思环节各占15分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实践和反思。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教科版昨天学习了《一天的垃圾》这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一个班中忘了提前通知他们回家统计一天所使用的垃圾,本来就想空空的讲解了,但一想这样会消弱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积极性,那该怎么办呢?突然发现教室的后面有垃圾桶,而且里面刚好有满满的一下垃圾,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后面的垃圾桶,由我动手来给教室后面的垃圾进行统计分类。

在引导学生对整个年级的垃圾进行推测,进而对全校的垃圾进行分类与估测。

这样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学校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认识到仅仅是一个学校就产生了那么的垃圾,那要是全市呢?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同时对他们平时丢垃圾的坏习惯进行教育。

回顾本课优点和缺点如下:一、有效使用导学案。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更多参与的空间,展示的机会,欣赏的机会,突出了主体参与,有利于多元探究,使课堂更自主、更实在。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我将“身边的垃圾知多少”和“小组一天产生垃圾重量统计”放在课前,其目的是:①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有利于独立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②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很遥远,坚定学好科学的信心。

三、分组有重点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展示,起到了:①节省教学时间。

②互动互展中互学的作用。

这样做会让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

无形中促进了科学方法的形成,为后面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突破难点有层次。

在突破垃圾的危害这个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填表感知、回文感知、图片感知、小组议论等方法有序进行,使学生自己明白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三大危害,自然真实,水到渠成。

当然,课中的不足还有很多,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有:①对科学概念、分类展示不清不实,导致设计有误,课堂生成模糊不清。

②数学感悟环节,小组作用未得到有效落实,各层次学生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就有无事可做之嫌。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环境与我们》的第五节,重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随堂练习: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分享经验和建议。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一天的垃圾2. 内容: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b. 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垃圾分类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b. 请举例说明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b. 垃圾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土地、空气、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的处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的过程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垃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记录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收集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处理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3.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垃圾处理过程: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6. 观察分析:观察垃圾处理模型,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过程:收集、运输、处理、利用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绿色消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方法,列出家庭常见垃圾的分类指南,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蔬菜残余等;其他垃圾:烟蒂、尘土、卫生间废纸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4.1一天的垃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和问题。

本节课通过研究一天的垃圾,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如观察垃圾、垃圾来源、探讨垃圾处理方法等。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垃圾的处理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垃圾,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垃圾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探讨等方法,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垃圾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2.探究活动一:观察垃圾,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分类。

3.探究活动二:垃圾处理方法,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4.探究活动三:探讨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5.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垃圾的来源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探究活动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1.一天的垃圾【教材简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将从调查垃圾入手逐步展开对“环境和我们”的探究。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学生通过对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分类,发现家庭里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第二部分“关于垃圾的讨论”,学生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数量惊人,以及垃圾的危害。

【学情分析】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2.对垃圾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家庭一天的垃圾进行称重测量、垃圾的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两袋垃圾袋、电子秤、手套、口罩小组:便条贴、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出问题(预设2分钟)1. [PPT2出示各类食物、物品]提问: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垃圾。

这样一天下来,我们家里会产生多少垃圾呢?(预设:一桶、2千克)提问:这些垃圾里有些什么?(预设:剩饭、剩菜、包装袋、纸、塑料袋)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天的垃圾(板书)二、探索:一天垃圾统计调查、分类(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准备两份垃圾,一份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一份是其他垃圾]1.[PPT3出示两份垃圾]出示两包垃圾,教师演示垃圾的称量,学生完成“一天的垃圾统计”表。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涉及章节为《41一天的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认识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重点: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以及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过程图解、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校园垃圾堆放点,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卡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垃圾资源化利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讨论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产生与处理过程2. 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减少校园垃圾产生?答案: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设立分类垃圾桶,方便同学们投放垃圾;开展垃圾减量活动,如“光盘行动”等。

2. 作业题目:简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答案: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分解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知识,但减少垃圾产生的实际操作还需加强。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十一章《一天的垃圾》,围绕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等内容展开。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节“垃圾从哪里来”,第二节“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第三节“垃圾的循环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和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垃圾循环利用的基本原理,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

难点: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垃圾循环利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流程图、循环利用实例。

2. 学具:垃圾分类盒、垃圾处理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垃圾堆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讲解:讲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实践: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6. 拓展:介绍垃圾循环利用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垃圾的产生、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流程图。

2. 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包括垃圾分类标准、处理方法及循环利用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但对垃圾循环利用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加深对垃圾处理流程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41一天的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减少垃圾产生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掌握垃圾的产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减少垃圾产生、保护环境的观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资源化利用。

难点:垃圾处理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应用及其环保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桶、垃圾样品、分类图卡、投影仪、PPT等。

学具:垃圾样品、分类图卡、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垃圾的分类、产生与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处理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应用,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

3. 减少垃圾策略: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循环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庭一天的垃圾产生情况,并进行分析。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垃圾分类宣传海报。

答案:要求包含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等内容,版面设计美观,文字简洁明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课后反思如下:1. 学生对垃圾处理的兴趣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2. 实践环节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掌握程度较高。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1)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1)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

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污染。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及每种垃圾的处理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 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减少垃圾污染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污染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际操作,将垃圾分类和减少垃圾污染的理念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处理过程图解、环境受污染的图片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模拟道具、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对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4. 随堂练习: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减少垃圾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填埋、焚烧、回收利用、堆肥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4. 减少垃圾污染: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回收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以及如何减少垃圾污染。

答案:学生需围绕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减少垃圾污染的措施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晰,具有实际操作性。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有害垃圾,并说明如何正确处理。

答案: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需分类投放至有害垃圾桶,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垃圾的分类,探究垃圾的处理方式,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和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道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垃圾减量及回收利用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流程图、环保宣传片、板书用粉笔。

学具:学生用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方法调查表、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堆积成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那么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又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2. 新课内容:(1)垃圾分类: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垃圾分类表格。

(2)垃圾处理:讲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优缺点。

(3)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垃圾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2)解答学生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互相交换垃圾分类表格,检查对方是否正确分类。

(2)讨论生活中如何减少垃圾产生,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2. 垃圾处理方式: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

3.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影响生态平衡。

4. 减少垃圾产生和回收利用的方法: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分类回收、环保购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和家人一起调查家里的垃圾产生情况,并完成一份垃圾处理方法调查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1.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3.教师准备一些河道、湖泊、居民区等被污染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广小-詹显新:《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与反思(修改稿)

广小-詹显新:《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与反思(修改稿)

《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的起始课,从调查垃圾入手,逐步展开对“环境和我们”的探究。

而本单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对垃圾的研究”、“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一天的垃圾》也是“对垃圾的研究”的开篇,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逐步加深环保意识。

并为后续学习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主要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

从“我家一天的垃圾”入手,通过调查、统计垃圾的量,了解垃圾的分类。

第二部分: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的问题。

认识到垃圾的数量惊人与危害。

也为后续探究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处理埋下伏笔。

不过,我在设计时,在教材的处理上,增加了在课堂上让小组分一分教师准备好的垃圾的环节,并且提供的垃圾也有所不同。

有已经有部分分装好的垃圾,只需按不同标准分类即可。

也有完全混在一起的垃圾,需要小组先分装,再分类。

这样不仅使学生直观体会被垃圾围住,感受垃圾的多杂,也为后面探究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做准备。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垃圾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还是模糊的。

本课是让学生把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讨论,发现一天的垃圾数量多且成分复杂,进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习,学生将对垃圾带来的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环保上付诸一定的行动。

且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接触垃圾,制定标准进行分类,称重、统计,这样学生的感受将会更直观,将直面垃圾的危害。

但也能初步领悟到垃圾的可再利用性,为后续探究服务。

教学目标科学感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6.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了解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垃圾(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2.这么多的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呢?3.在生活中,都产生了哪些垃圾呢?教师活动11、先让我们看几张图片吧,看看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出示课件(清扫垃圾的图片)2、我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环卫工人们就已经开始劳动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在清理这些垃圾,这么多的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学生只说是扔的,老师就要强调一下垃圾的来源!)3、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天都在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垃圾。

在生活中,都产生了哪些垃圾呢?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城区拍的垃圾图片)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共鸣。

环节二:垃圾的分类(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1.试着把这些垃圾分分类。

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2.分类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活动31.将垃圾按材料分类,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垃圾的重量。

注意:①重力与重量之间的换算: 1N≈100gf,即1N的垃圾重量是100g。

②分装好的垃圾可以盛放在塑料袋中测量,盛放垃圾的塑料袋需要提前测量重量,无法测量的可以估计为0g。

③垃圾太重,可以分批测量。

④垃圾太轻,可以记录件数。

⑤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调零、不超过最大测量值、平视等规范操作。

教师活动21.提问:像这样把所有的垃圾堆放在一起好吗?请大家试着把这些垃圾分分类。

小组内讨论:①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②要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小组讨论(6-8分钟)。

2.全班交流汇报按材料分;按是否有毒分;按是否容易腐烂分.....3.分类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①取垃圾时,戴一次性手套。

②手脏了可以用消毒湿巾擦拭或者清水冲洗。

教师活动31.四人小组,将垃圾按材料分类,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垃圾的重量。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了解垃圾的分类及特点;2. 探究垃圾对环境的影响;3. 学习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方法;4. 培养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方法,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的掌握;2. 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垃圾样本、分类垃圾桶、垃圾处理设备模型;2. 学具:记录表、画图工具、垃圾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垃圾遍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新课;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垃圾的分类实践,观察并记录不同垃圾的特点;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原理,结合实物模型进行演示;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方案;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环保意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及特点;2. 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3. 环保意识培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方案,并说明实施的意义;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设计垃圾分类方案,如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相关知识,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的掌握;2.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垃圾的分类实践;3. 课后作业设计: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分类方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质教案41一天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具体内容为第41课“一天垃圾”。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解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重要性,详细内容包括垃圾产生、分类标准、各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基本分类和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减量与环保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提高他们环保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科学,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标准及其处理方法掌握。

教学重点: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意义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解、垃圾处理流程图、PPT课件、实物垃圾样品。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处理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通过展示一组校园内垃圾桶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产生原因及其对环境影响。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PPT课件形式,详细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处理流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垃圾样品正确归类,并记录在垃圾处理记录表上。

4. 小组展示与评价(10分钟)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大家共同评价其正确性,并讨论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方法。

5. 案例分享(5分钟)分享生活中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成功案例,激发学生们实践热情。

6. 互动环节(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接力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熟练度。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理解和体会,引导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和环保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再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家庭中常见垃圾,并将其正确分类。

(2)谈谈你对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实践。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垃圾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垃圾处理方式有限,对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技术。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案。

2.学生准备:观察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垃圾处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实物垃圾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垃圾到底去哪里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4.1一天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4.1一天垃圾|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4.1一天垃圾|教科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一课一天的垃圾本课作为环境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情况,开展讨论,从而意识到日常生活垃圾的数量之大,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也为后续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一、从学生出发,处理教材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

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纠结谁去分捡垃圾,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另外教室学习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

并用卡纸片记下每种垃圾的名称和重量。

课堂教学时,分拣、分类垃圾活动就变成分拣分类垃圾卡纸活动,改变了学生对垃圾厌恶心理又能进行实际操练。

虽然垃圾卡片不能给学生带来嗅觉恶心,但ppt中垃圾图片却能给很大的视觉恶心感。

二、结合STEAM观念,落实新课标利用新课标STEAM观点,与数学学科结合,利用数学中的统计和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垃圾数量多。

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平均每人每天日产垃圾量,以此为标准计算全校学生家庭日产垃圾量,计算一个区甚至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

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可以换算成一个教室相当于装多少吨,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一系列数字变成比较直接形象的空间,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工程技术的结合在本课得以体现。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跨越空间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多方法分类垃圾,不仅扩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还利用分类卡片活动,学生从直观卡片看到垃圾的种类杂而且多。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类垃圾照片,学生了解到,我们统计的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有很多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每天也在产生,这个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节课中,我认为生成较好的几点,也正是我认真落实了这个总的要求。

一、有效使用导学案。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更多参与的空间,展示的机会,欣赏的机会,突出了主体参与,有利于多元探究,使课堂更自主、更实在。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其目的是:①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有利于独立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②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很遥远,坚定学好科学的信心。

我将“身边的垃圾知多少”和“小组一天产生垃圾重量统计”放在课前。

三、分组有重点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展示,起到了:①节省教学时间。

②互动互展中互学的作用。

这样做会让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

无形中促进了科学方法的形成,为后面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突破难点有层次。

在突破垃圾的危害这个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填表感知、回文感知、图片感知、小组议论等方法有序进行,使学生自己明白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三大危害,自然真实,水到渠成。

当然,课中的不足还有很多,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有:
①对科学概念、分类展示不清不实,导致设计有误,课堂生成模糊不清。

②数学感悟环节,小组作用未得到有效落实,各层次学生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就有无事可做之嫌。

这也是分组学习、学案使用中的一个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