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背古诗词及解析:出塞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翻过阴山。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赏析其一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出塞的全诗解释
出塞的全诗解释《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译: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出征万里长的人马尚未回归。
假使龙城飞将在的话,不会让外族的军马度过阴山。
欣赏:首联,互文起句,技巧非凡,时间从秦到汉到唐,空间拈出明月照边关近景景象,时空一路延伸,雄浑里含凄清,百感交集,令人浮想联翩。
次句拓写,万里,极言其遥远;长征,极言征途凶残险恶;人,包含将士全体;未还,极言其旷日持久,虽说未,实际上很多人是没还,不得还,不能还,没法还,战死在沙场。
明月边关自秦未变,含物是人非之意。
尾联,利用假设句,提出愿望,有一威武英勇的飞将镇守边关,就能实现理想,外族就不敢侵犯,不仅不用长征,人也能还,那时的明月边关,就是一幅和平的安居乐业景象了。
细释:本诗题在唐《才调集》为《塞上行》,宋初《文苑英华》为《塞上曲》,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为《从军行》,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为《出塞》,明郭茂倩《乐府诗集》为《出塞》,又作杂曲歌辞盖罗缝。
唐宋没有王昌龄集,直到明代才出现其诗歌的几本专辑,才逐渐定名为《出塞》。
本诗为完全正宗的七绝格律诗,但在唐乐府里其音调题为盖罗缝,详见集评《升庵诗话》,难怪《唐诗三百首》将本诗纳到七言绝句后的乐府。
明月、关,乐府《横吹曲辞》里有《关山月》,《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征人思乡思家,思妇怀人怀远,都是仰望明月,浮现边关景象。
也有人把首句翻译为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
类似的诗句还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烟笼寒水月笼沙、秦家御史汉家郎等。
龙城,一解是当年匈奴祭拜祖先处,位于今蒙古国境内;二是指卢龙城,汉右北平郡所在地,在现河北省境内。
也有说与卫青、李陵有关。
飞将,《史记》:(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魏志吕布传》:(吕布)号为飞将。
也聊记一笔。
龙城、飞将、阴山,《史记匈奴列传》: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
古诗《出塞》讲解及赏析
古诗《出塞》讲解及赏析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古诗译⽂:还是那秦汉时的明⽉和关塞,将⼠们远征边疆还没有回还。
只要有像李⼴那样的将军镇守,就能抵挡⼊侵的胡⼈,不让他们越过阴⼭。
古诗赏析:《出塞》是古代乐府的旧题,内容⼤多是表现边防战争。
王昌龄写这⾸《出塞》,是有感于边防烽⽕不绝,守边战⼠长期服役不能回乡与亲⼈团聚,因⽽希望朝廷能选派良将,威震⼊侵之故,使边境宁静,使⼈民过上和平的⽣活。
诗的头两句,写边关⼠兵长期服役,不能回家团聚。
后两句既隐含了对朝廷⽤⼈的讽刺,⼜充满了保疆卫国的壮志豪情。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
李⼴精通骑马射箭,⼜善于带兵,⼈称“飞将军”。
作者怀古讽今,希望朝廷重视边境安宁,选任良将镇守,不让敌⼈跨越阴⼭⼀步。
这⾸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的怀念,指责了当时守边将领的⽆能,盼望能出良将,驱逐敌⼈,表达了诗⼈强烈的爱国之情。
出塞古诗及诗意
出塞古诗及诗意# 出塞(唐·王昌龄)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衍生注释:1.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隘。
明月和关隘都是边疆的典型意象,这里暗示了边疆战事自秦汉以来就不断延续。
2. “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长征,极言征战路途遥远。
人未还,说明众多出征的战士都没能归来,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表示只要。
龙城飞将,一种说法是指卫青,他曾奇袭龙城;另一种说法是指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4. “不教胡马度阴山”:不教,不让。
胡马,指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那一轮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那关隘,也依然矗立,可是时光流转,战争却从未停止。
“万里长征人未还”,短短七个字,道尽了战争中无数士兵的悲惨命运,离乡万里,战死沙场,回不了故乡,让人不禁心生悲戚。
而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发出感慨,如果有像龙城飞将那样的英雄在世,就不会让敌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这不仅是对古代名将的缅怀,更是对当时边疆安稳的渴望。
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忧虑,体现出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多写边塞、送别、闺怨等题材。
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在诗歌创作上却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作品都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一起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看到那些古代的兵器和边塞的地图时,我突然就想起了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对朋友说:“你看啊,这些东西仿佛在诉说着古代边疆战争的故事。
王昌龄《出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②,不教胡马度阴山③。
注释:①出塞:乐府旧题,原作二首,本篇为第一首。
②但:只要。
龙城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他曾屡次打击骚扰的匈奴,武帝时任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龙城,应为卢龙城,当时为右北平辖地。
③阴山: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山脉,是古代中国北方的天然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赏析:这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心理刻画;既表露了对边防战士的同情,又委婉讽刺了朝廷用人不当,同时表达了对平息边塞战事的美好愿望。
诗人把边境战争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
“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开始就创设了一个雄浑苍茫的特殊境界。
声调高昂,气势博大,耐人寻味,统摄全篇。
边关月色,常为触发征人思乡的景物。
边塞诗中写到“关”“月”的不乏其例。
但本诗在“明月”与“关”前分别冠以“秦时”和“汉时”,把空间景物融入时间因素,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其意义便不仅限于表明在悠长的历史岁月里战争从未休止,而且还别有一种苍茫雄浑的意境,令人产生厚重的历史感。
表现了诗人对秦代筑长城以来朝朝御胡,世世守边,征人不还的深广悲慨,希望“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不只是当代,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人民的共同愿望。
因此在发出“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之后,却无沮丧之意而有慷慨之气。
三、四句“但使”和“不教”在引导读者思考、体悟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了主题思想,流露出无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李广那样的将领,才无愧于明月和雄关,无愧于中华民族的历史。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篇2: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出塞译文及赏析
出塞译文及赏析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译文及赏析:
译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景色和边塞生活的凄凉。
首先,诗人以黄河远上白云间作为
开头,形象地表达了边塞地区的辽阔和壮丽。
接着,诗人用一片孤城万仞山形
容边塞的孤寂和险峻,凸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孤独。
诗中提到了羌笛和杨柳,表达了边塞地区的民俗和风情。
羌笛是边塞地区特有
的乐器,它的声音寄托着边塞人民的思乡之情。
诗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
了边塞人民的坚韧和乐观,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们仍然能够乐观向前。
最后两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边塞地区的严寒和孤寂。
玉门关是古代丝
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春天的风却无法吹破关隘,暗示了边塞地区的严寒和与外
界的隔绝。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色和边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边塞人民的坚韧和乐观,以
及边塞地区的严寒和孤独。
它具有浓郁的边塞风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出塞》原文注释及简析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
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出塞》王昌龄 译文
王昌龄《出塞二首》注释及译文
《出塞二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是由两首七言绝句形成。
作品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现入选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下边整理分享这两首古诗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出塞:出关,出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长征:去很远的地方服兵役。
但使:只要。
龙城:一作“卢城”,指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
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不教:不叫,不让。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北部。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出关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释】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匣:刀鞘。
【译文】
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后战场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头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刀匣里的宝刀上血迹还没有干。
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
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出塞古诗译文及赏析原文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篇1【作品介绍】《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原文】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2在,不教3胡马4度5阴山6。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昌龄《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译文及赏析
《出塞》译文及赏析《出塞》译文及赏析(精选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出塞》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译文及赏析篇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小升初语文考试《出塞》古诗赏析
小升初语文考试《出塞》古诗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语文考试《出塞》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的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的翻译以及赏析导语:《出塞》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王昌龄《出塞》的翻译以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翻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
塞(sài):边关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
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
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8.度:越过《出塞》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王昌龄《出塞》译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译文及赏析《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奇袭龙城的西汉名将卫青,后来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人。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还:回来[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只要有卫青将军守卫在龙城,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创作背景]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所对应的其实有一句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
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
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王之涣《出塞》全文及赏析
王之涣《出塞》全文及赏析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
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
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
要,境界孤危。
“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
“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三句递转,写所闻。
羌笛奏着《折杨
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
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
《折杨柳》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
然而,“怨”也
罢,愁也罢,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
诗的绝唱。
《出塞》古诗赏析
《出塞》古诗赏析《出塞》古诗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塞》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诗人:王昌龄朝代: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①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
②胡马:指敌人的军队。
③度:越过。
④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
【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
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
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赏析】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汉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
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而深沉。
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小升初语文考试出塞古诗赏析
小升初考试试卷语文_小升初语文考试《出塞》古诗赏析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 小学四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出塞小学四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字词释义:①塞:险要处,边关。
②关: 关口,要塞。
③但使:只要。
④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
⑤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⑥教:令,使。
⑦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⑧度:越过。
⑨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的第一、二句揭示历代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出征万里的将士至今没有一个回来,诗人借用历史的变换,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从未间断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战事的频繁及百姓生活的艰苦。
诗的第三、四句借对李广的追忆表明诗人的殷切期盼:如果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绝不会让胡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这两句诗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关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又语带讽刺,表明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知识链接: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
李广擅长骑射,作战英勇,战功卓著,他长期带兵驻守边疆,有效阻止了匈奴人南侵,保障了汉朝百姓的安居乐业,他在卢龙城担任右北平郡太守时,匈奴惧怕他凌厉的作战风格,称他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必背古诗词及解析:出塞
本文是关于小升初必背古诗词及解析:出塞,感谢您的阅读!
小升初必背古诗词及解析: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
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