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句式一教师用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阅读之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近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译]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个事怎么办?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3)“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则较死为苦也,(这)将奈之何?(林觉民《与妻书》)[译]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4)“何也”“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呢”。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译]自己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译]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5)“何所”是表疑问的固定句式,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
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何如……”“……孰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更……”“……比……怎么样”。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你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到底怎么样呢?3.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资料教师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练习: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句式(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3)听到家乡发生地震的消息,他rú zuò zhēn zhān(),迫切地想要知道父母的情况。
(4)这对夫妻危难中用双手托举孩子,这shì dú qíng shēn()之举让无数人动容。
答案:(1)慰藉;(2)颓唐;(3)如坐针毡;(4)舐犊情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生理学奖。
B.他的名字总是遭到大家的戏谑..,对此他感到很是无奈。
C.班主任一脸阴沉得跨进教室,让我有如芒刺在背....。
D.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气呵成....的呀。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B.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C.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计划进行节能改进,以便到2016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八。
D.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介词“以”缺宾语“的态度”或“的精神”等;B项逻辑错误,应当先“学习”再“宣传”;D动宾搭配不当,“完成”和“进步”不搭配。
仿写素材积累:1、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4分)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答案示例:我欣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气节。
2、请根据下面课文内容和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3、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高中语文文言句式教案 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请指出下列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1、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代词,代物,指狼)2、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代人,蔺相如)3、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代词,代事,这件事)4、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王之蔽甚矣(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指示代词,这)7、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动词,到)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004广东,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动词,到……去。
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第一人称,指自己)14、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词,指这件事)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助词,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9、久之,能以足音辨人(2004全国大纲卷,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音节助词,无实义)20、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2004江苏,取独)2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动词,到……去。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触龙说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踉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而-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 “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 “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一难道还不如那个偏远地方的和尚吗?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老师用
文言句式判断句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式特点:……者,……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夫战,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句式特点:……,……者也;……,……也;……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续耳。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是寡人之过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句式特点:此……;是……译为“这(是)……”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不知木兰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句式特点: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且相如素贱人。
8、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句式特点:通过副词“乃”“即”“则”“皆”等表判断。
译时将判断语意与副词语意一并译出。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荀卿,赵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备天下枭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贤者。
句式特点:没有词语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予本非文人画士。
中学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中学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有哪些?文言文的学习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而学好文言文,就要掌握好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我们中学阶段最常见的几种句式。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介+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一)文言文句式总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一、固定句式文言文固定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之一。
固定句式在解题的很多时候,可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文言文固定句式的汇总。
(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
可译作“什么地方”。
例如:若徐州不定,将当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
是“所…… 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作“…… 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表示疑问。
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例如:何以言之?(《赤壁之战》)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1)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失街亭》)(2)奈何取之尽锚株,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5.如…… 何,译为“对…… 怎么办”。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会移山》)6.奈…… 何,译成“把…… 怎么办”。
例如:巫姻、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了(《西门豹治邺》)7.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
“何如”还经常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 怎么样”。
例如:(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2)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 ’谢曰:“右胜林公。
”(《世说新语》)8.何遵,表示问原因,译为“怎么”。
例如: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1.不亦…… 乎,译为“不是…… 吧”。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2.何…… 为,译为“还要…… 干什么”。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3.何以…… 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
“何以”即“以何”的倒置。
“何以…… 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常见文言句式及文言文的六步翻译法
教师招聘备考指导:常见文言句式及文言文的六步翻译法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文言文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必考题,但是大部分考生对此类题很是头疼,感觉无从下手。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着重为广大考生讲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及文言文的整体翻译技巧,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顺利通关考试,早日圆梦教师!一、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具体来说又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用“者……也”表判断。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3)用“者”表判断。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如:“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庄子《鱼我所欲也》)。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7)无标志判断句。
这类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又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主要凭借预感进行判断。
倒装句倒装句式也称变式句,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等几种类型。
(一)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规律三:
3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B )
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1、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2、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一言以” “以一言”
2、夜以继日
“夜以”
“以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是以”
“以是”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
(1)何有哉?
何有——有什么
(2)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何知——知道什么
(5)薜谭学讴于秦青。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
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
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
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 (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 梁国桥玄、南阳颙何异焉。玄谓 操曰:“天下乱,非命世之才不 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子将安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何功之有哉? B、何坐?坐盗。 C、时不我待。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C)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020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语文高考必备)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一)(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教师版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一,表示疑问的句式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 ","为什么","怎么"等.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1),"如……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2),奈……何.译成"把……怎么办"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史记·滑稽列传》)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若楚惠何(《城濮之战》)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3,何……焉为 .译为"有什么……呢 ".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 ","怎么……呢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译: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5)其它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A,何以…… (根据什么…… 凭什么…… )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 (所……的是什么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何为…… (为什么…… )如:君何为生我家二,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1,何以……为,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 ","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何"为疑问代词,"为"是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崤之战》)译: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何以贷为 (高考题)译:为什么还要钱财呢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换成"奚",意思是一样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再向南呢2,"庸……乎",译为"哪管……吗","难道……吗"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3,"岂……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 ","还是……吧!"," 难道……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5.独……耶(乎,哉) 可译为"难道……吗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译: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独不怜公子姊乎译: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6."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这也是用以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不过语气较为委婉,中间有一种揣摩的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不也……吗 ""不会……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7.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8.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译:勾践回答说:"如果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9.……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这些人的可耻人格,卑贱行为,与这五个人相比,轻重究竟怎样呢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译:少卿您看我对妻子儿女怎么样呢10. "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怎么……呢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1."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译:您不是三闾大夫吗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2. "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译: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13. "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14. "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15、其它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A,何……哉(也) (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可胜道也哉B,安……哉(乎) (哪里……呢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C,如之何…… (怎么能……呢 )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D,顾……哉 (难道……吗 )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表示选择问的固定结构1, "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表选择问的句式.原为"与……孰"的格式.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译: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4、其它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A,与其……孰若…… (与其……,哪如…… )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B,……欤(耶),抑……欤(耶) (是……,还是…… )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C、其……其……相当于“是……还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四,表示感叹的固定结构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译: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一何……","壹何……" 译为"多么……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译: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4、其它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C,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亦……哉!(也真是……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五,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译: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 "(兼表反问)求,无乃尔是过欤译:恐怕要责备你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3、其它表揣度的固定结构:A,……庶几……欤 (……或许……吧 )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B,得无……乎(耶) (该不是……吗 )(兼表反问)如:若辈得无若贫乎C,其……欤 (不是……吗 )(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六,其他固定句式1,无以,无从.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译: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译:由于家境清贫,没法买书来读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译: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办法.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译: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译: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之处吗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译: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如有所语.(《核舟记》)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译:(也)颇能用写文章来安慰自己;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无论什么都逃不过我的笔端.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译: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别的强盗进来和防备发生意外变故.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译: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6.是故(以),"所以,因此,因而."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译:(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译:因此,有此拳拳奉养之心,不愿放弃奉养的责任,远出做官.7.以故(是):可译为"所以."以……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译: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译: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8.有……者.译为"有个……人"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译:华阴县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长期考不取.关键实词:童子 (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售 (引申为"考取")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如果这样,那么"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译: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译:既然如此,那么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10.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11.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译: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12.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译: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上战胜敌国.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译: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译:所说的天公啊,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13.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译:(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译: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14.于是,可译为"对……,然后就",或仍译为"于是",相当于"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译: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译: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1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到……地方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译: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译:六国到了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1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让我(子路)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17.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译: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19.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译: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20."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译: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译: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文言文常见句式以及断句方法
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形式主要有:(1)……者,……也。
(“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
“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西湖游记二则》)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①投(之)以骨。
(《狼》)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3、倒装句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
主要包括:(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
文言文常用句式及标志语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其语法结构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句式和标志语:1. 倒装句:- 彼亦何人?(他是谁?)- 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并非生来就知道的。
)2. 并列句:-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因此,君子的行为影响天下的道义。
)- 君子有三乐:官事劳乐、交友乐、教学相长乐。
(君子有三种乐趣:忙于公务的乐趣、交友的乐趣、相互教导的乐趣。
)3. 状语从句:- 故曰:无微不至也。
(因此说:没有一点不周到的。
) - 夫学者,固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学者,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名词性从句:- 吾欲知天下事,必学史传。
(我想要了解天下的事情,必须学习史书。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常复习,岂不正是令人欢喜的吗?)5. 表语从句:- 君子之道,岂易知也。
(君子的道德修养,岂是容易了解的。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思考而不学习则会陷入危险。
)在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常用的标志语,用于引出某种情感、态度或论述的内容:- 故曰:表示引用前人的话或者总结结论。
- 夫:表示引出一个事实或者一个引导性的话题。
- 是故:表示引出推理或者因果关系。
- 然而:表示转折或者引出对比的内容。
- 是以:表示引出原因或者目的。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标志语,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运用。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句式类型及例句在文言文中,有许多不同的句式类型,每一种句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例句:吾乃齐国之臣。
二、主谓宾句:主谓宾句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表示动作的行为对象。
例句:君王以仁义待臣民。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将原本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常用于强调或改变语气。
例句:人心思变,世事难料也。
四、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分句组成,彼此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例句:山高水远,道远情更长。
五、连接句:连接句通过一些连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连接起来,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
例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比拟句:比拟句通过使用“如”、“若”等词语进行比较,以形象地表达出某种相似关系。
例句:君子如水,处高则安静。
七、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由一个副词或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例句:虽败犹荣,为国捐躯。
八、条件句:条件句通过使用“若”、“如”等词语表示假设或条件,并引导一个后续的结果。
例句:若有人问,我愿乐道之。
九、让步句:让步句是用来提出一种与事实相反的观点或情况,并表示出其不可忽视的存在。
例句:纵使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十、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惊讶,常以“何/奈/焉”等词开头。
例句:何其美哉,此景之壮观!十一、比喻句:比喻句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形成形象生动的表达。
例句:人生如梦,亦如流水。
十二、修辞句:修辞句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句子,包括夸张、反复、排比等。
例句:岁月峥嵘,光阴荏苒,转眼已逝。
以上只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类型和例句,文言文的句式丰富多样,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句子。
在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句式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讲课用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 一、宾语前置 •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 • (二)介词宾语前置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
•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
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 “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 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 以上各句,划线部分就是后置的介词结构,翻译 时移到谓语之前。
四、被动句
• 1.用“为”(wéi)表示被动。 • 格式:主语+为+名词+动词。 •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 2.用“为……所……”表示被动。 • 格式:主语+为+名词+所+动词。 • 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
•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不知己)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不余欺
→不欺余) • ④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之许→莫许之)
•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 “奚”、“安”、“曷”、“胡”、 “恶”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 面。
(1)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2)归孔子豚:归,音kuì,赠送。豚,音tún,小猪。赠给孔子一 只熟小猪。 (3)时其亡:等他外出的时候。 (4)遇诸涂:涂,同“途”,道路。在路上遇到了他。 (5)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 (6)亟:屡次。 (7)与:在一起,等待的意思。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一、复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核心知识点,提高对复杂句式和语法的理解能力,为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1、判断句(1)形式:一般以“者……也”或“……者……”的形式结束,如“孟子者,儒家五常之代表也”。
(2)标志词:主要标志词有“为”、“乃”、“即”、“则”、“皆”、“敢问”等。
(3)解析:在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没有逗号隔开,而是用判断词来表示判断。
2、被动句(1)形式:句中缺少主语,且使用被动词,如“见”、“被”、“为”、“为……所……”等。
(2)标志词:主要有“见”、“被”、“为”、“为……所……”等。
(3)解析:在被动句中,主语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接受动作的承受者。
3、省略句(1)形式: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些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2)标志词:根据上下文意可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解析:在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补充。
4、倒装句(1)形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标志词:无特定标志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判断。
(3)解析:在倒装句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文意进行理解。
5、固定句式(1)形式:固定的搭配和表达方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等。
(2)标志词:根据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进行判断。
(3)解析:在固定句式中,各个词语之间有着固定的语法关系和意义联系,需要根据固定搭配进行理解和记忆。
三、复习方法1、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4、布置适当的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复习进度本复习教师版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下进度仅供参考:1、判断句(1课时)2、被动句(1课时)3、省略句(1课时)4、倒装句(1课时)5、固定句式(1课时)6、综合练习与讲解(2课时)五、复习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和综合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句式(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被动句、判断句和省略句的特征及判断技巧。
2、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这三种句式。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
被动句
(一)认识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表示主语被动的句式。
主要用介词“被”字;文言文的被动句,在多数情况下是不用“被”字的。
文言文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
(二)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练习1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不能容于远近。
规律:用”于”表被动
练习2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规律:用“见”“见……于”表被动见.... 于
练习3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规律:用“为”“为……所……”表被动为……所为所
练习4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规律:用介词“被”表被动,用法与今相同。
练习5
王之蔽甚矣。
规 律:意念被动句,无标志词。
(三)课堂小测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
A 同舍生皆被绮绣
B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 、帝感其诚
D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 、行将为人所并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常被人弹劾。
判断句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 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翻译时不必管“者” “也”,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
3.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5.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6. 7.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逍遥游》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 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 "也”收尾,表示判断。
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用心一也。
《劝学》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
7.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苏武传》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 代作用。
讽齐王纳谏》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五、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1.刘备天下枭雄。
2.此亡秦之续耳。
3.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六、“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2 •非谢家之宝树。
《滕王阁序》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七、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1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
也”
1.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2.此诚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四、“
者也”,该形式在文言文中较常见。
1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
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鸿门宴》 八、用动词“是”表判断。
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见。
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2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3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滕王阁序》
省略句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竖子不足与(之)谋。
9、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二、句式特点
三、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2、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5、收天下之兵,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
1、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
啮人,(人)无御之者。
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
2、 沛公谓张良曰:“(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梁惠王)曰:“不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
8、 省略主语①②③:承前省 蒙后省 对话省 省略谓语④⑤⑥
省略宾语⑦⑧ 省略介词⑨(主要“于” “以”两词)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故,上使(之)外将兵。
聚之(于)咸
阳。
击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