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பைடு நூலகம்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状语后置
5. 何以战
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翻译: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子将安之?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5. 杀人以梃与刃
翻译: 1.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PPT课件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PPT课件
睇少啲电视啦 你行先
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句子成分公式
﹝状﹞地

主语
﹙定﹚的
﹝状﹞地 +谓语 〈补〉得 +宾语〈补〉得
﹙定﹚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帮助区分定状 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隔开心有数。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 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赤壁赋》 《赤壁赋》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唐代的和尚慧褒起初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游褒禅山记》
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
2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28、又闻子规啼(于)月夜。 《蜀道难》 29、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蜀道难》
(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己]参省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
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3、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乎吾后]生,其闻道也亦[乎吾先 ]。
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善淫】谣诼谓余。
《离骚》
【用好做淫荡之事】来造谣诬蔑我。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申之
《寡人之于国也》
【用孝敬父母重兄弟的道理】教导百姓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睇少啲电视啦 你行先
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句子成分公式
﹝状﹞地

主语
﹙定﹚的
﹝状﹞地 +谓语
〈补〉得 +宾语〈补〉得
﹙定﹚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帮助区分定状 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隔开心有数。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 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7、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骚》
8、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5、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6、沛公左司能马够曹在无这伤里使再人言次于见项到羽将曰军《鸿门宴》
7、步余马于沛兰公皋的兮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离项骚》羽说
8、仕宦于台我阁在。滋生兰草的水《边孔策雀马东漫南步飞》
在朝廷中做官
9、亦自溢于庭树。
《荆轲刺秦王》
燕王[于庭前]拜送
4、长于臣。 燕王在朝廷上《行鸿跪门拜宴大》礼送出来。 [于臣]长。
5、将军战(于)(河年北纪,)臣比战(我于大)河南 .《鸿门宴》
将军[(于)河北]战,[(于) 河南]战。 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
6、沛公军(于)霸上 。
《鸿门宴》
沛公[(于) 霸上]军。 沛公的军队在霸上驻扎
《孔雀东南飞》
浓霜在庭院的兰花上结满了
12、徘徊(于)庭树下。 在庭院的树下徘徊
《孔雀东南飞》
13、俱会(于)大道口。 在大陆的交叉口相会
《孔雀东南飞》
1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笔记区】状语后置句类型:【1】句式特点一:谓语+ 以+ 后置状语。

具告以事。

树之以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句式特点二:谓语+ 于+ 后置状语。

皆以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3】句式特点三:谓语+ 乎+ 后置状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名垂乎后世。

【例题一】1.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参考答案】1. 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侣鱼虾而友麋鹿。

2. 不幸吕师孟于前构恶,贾余庆于后献谄。

【例题二】1.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 古之人不余欺也D.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2. 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参考答案】1. D2.(1)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翻译: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2)州司临门,于星火急。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3)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

翻译: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在路上就不再会肩挑头顶东西了。

【习题一】把下面所有文言文句子改成现代汉语语序,并翻译。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2)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参考答案】(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于后世自见哉?翻译: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用什么贡献给社会留下好名呢?(2)管仲于齐任政,齐桓公以霸。

翻译:管仲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凭借他称霸。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43页PPT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43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பைடு நூலகம்
文言句式---状语后置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初中文言文例句
状语后置,也称为介宾短语后置,是一种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

以下是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0个状语后置的例句:
1.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翻译:用将尉的头祭天。

2.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翻译:拿当代的国家大事来询问我。

3.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翻译: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4.告事者乃疏状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张文瓘传》)
翻译:告事的人乃疏写状子给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5.欲有求于我也。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想对我有所求。

6.覆之以掌。

(《促织》)
翻译:用手掌覆盖住它。

7.藏于己曰私。

(《四书五经·大学》)
翻译:藏在自己身上叫做自私。

8.投以骨。

(《狼》)
翻译:把骨头投给狼。

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0.具告以事。

(《鸿门宴》)
翻译: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他。

屈原列传特殊句式整理

屈原列传特殊句式整理

屈原列传特殊句式整理
《屈原列传》中有许多特殊的文言句式,以下是部分整理内容:
- 判断句: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 秦,虎狼之国。

- 此不知人之祸也。

- 被动句: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 倒装句:
- 定语后置: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宾语前置: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 状语后置:
- 战于蓝田(于蓝田战)。

-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

-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楚人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既咎子兰)。

- 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卒使上官大夫于顷襄王短屈原)。

- 省略句: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 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何辨别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

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用“者”的后置。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倒装句之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鸿门宴》:“将*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

考点12:状语后置句(解析版)

第十二讲状语后置句一、概述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这种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做补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这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

二、知识点讲解1. 用“于”字构成的状语后置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正常语序应为“公与之乘,于长勺战”,“于长勺”是表示地点的状语,后置在谓语“战”之后。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于藏书之家”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后置在谓语“假借”之后。

2. 用“以”字构成的状语后置“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正常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臣”,“以当世之事”是表示方式的状语,后置在谓语“咨臣”之后。

三、方法点拨1.判断句式:例如:“下列句子中属于状语后置句的是()A. 何陋之有 B. 战于长勺 C. 马之千里者 D. 吾谁与归”。

答案:B2.翻译句子:要求学生将状语后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重点考查对状语后置结构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如:“翻译句子‘相与步于中庭’。

”3.句式分析:分析句子中状语后置的部分,并说明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比如:“指出‘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中状语后置的部分,并分析其表达的含义。

”4.对比理解:给出两个句子,一个是正常语序,一个是状语后置句,让学生对比理解其语义和表达上的差异。

例如:“比较‘吾与徐公孰美’和‘于徐公,吾孰美’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四、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 贤能为之用答案:B。

解析:B 选项中“于市朝”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在街市上议论。

A 项是判断句;C 项是一般陈述句;D 项是被动句。

2.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文言文之状语后置

文言文之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复习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 谓语之前 谓语之后便是 便是补 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 以状语来理解。 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
谓语前面去翻译。 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 )格式:
文言句式复习之主谓倒装Fra bibliotek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 感叹句 谓语置于主语之 置于主语 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 逗号将主谓隔开 将主谓隔开。 逗号将主谓隔开。
汝之不惠( )!(《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 甚矣, 汝之不惠 山》) 译文: 你太不聪明了”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公子能急人之困。( ②安在 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 救赵》 救赵》) 译文: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 哪里呢? 哪里呢?” 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说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译文:百姓说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 于孙将军 译文: 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于其墓之门( 五人墓碑记》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 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师说》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 生在我的前面”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四子侍坐》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 在舞雩(yú )台上吹风”(舞雩 鲁国求雨 台上吹风” 舞雩:鲁国求雨 译文:“在舞雩 台上吹风 舞雩 的坛 )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讲倒装句的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副词作状语,比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这些;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比如“明天”、“校园里”这些;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比如“用手”、“在教室里”这些所谓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

所以在分析状语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词”的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谓语+介词(于)+名词— 1 —举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于晋”和“于楚”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两个虚词“于”都是“表对象”(指出对象,可以翻译成“对……”)的用法。

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翻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举例:不能喻之于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分析:“于怀”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于”表示“在……”,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不能于怀喻之。

翻译:不能在心里明白(表达感受)。

类似于:不能释怀。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举例: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分析:“以孝悌之义”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

“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翻译: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举例:具告以事。

(鸿门宴》)分析:“以事”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

语文文言文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式1、状语后置(介宾后置)句格式: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放在谓语前面。

而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于、以、乎+宾语,通常后置,翻译时请将该介宾短语提前至谓语动词前。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覆之以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2、定语后置句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词(名)+之+定语+者,翻译时请将定语置于中心词前面。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求人可使报秦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宾语前置句动词或介词所带的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的句子,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类型。

(1)动词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战国策》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之”、“是”不用翻译。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2)介词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②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③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一言以蔽之。

——《论语》4、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1)、……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2)、……,……也。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3)、……,……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4)、不用助词,直接由名词对名词(或代词)作出判断。

(初高中衔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状语后置

(初高中衔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由于某种需要,比如:为了突出主谓间的紧凑关系,而把状语(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即为状语后置。

判断的方法:首先,找出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

这是因为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谓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在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后面了。

例如: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次,依据介词结构后置的规律来判断。

如果是介词结构后置情况,句子符合这种结构“谓语+宾语+介词+名词(代词),”在这里的“介词结构”就可以理解为后置的“状语”了,成了这种情况:谓语+宾语[介语+名词(代词)]。

翻译时,要把介词结构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以使语序正常。

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来充当,它们就可以看成是判断介词结构后置的一种依据,只是这些介词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是不同的。

例如: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3.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

《马说》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醉翁亭记》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三峡文言句式

三峡文言句式

三峡文言句式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文言句式:
- 判断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自非”意为“如果不是”,表示一种假设,可译为“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 省略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省略了主语,可译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 状语后置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虽”是“即使”的意思,“以”是“如”的意思,这句话可译为“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 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这些文言句式在理解和翻译时需要注意,以准确把握文章的意思。

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1]1.

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1]1.

4、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操军破,必北还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得双石于潭上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语前面去翻译。
1.语法格式: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名/代)+动词
知 识 3.语法格式: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点
翻译:如/若+宾语(名/代)+动词
4.语法格式:形容词+于+宾语(名/代) 翻译:于+宾语(名/代)+形容词
2.语法格式:动词+于(乎)+宾语(名/代) 翻译:于+宾语(名/代)+动词
1、格式: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①饰以篆(zhuàn)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 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像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还给先王,把成功的消息禀告 (先王)”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 ”
3、格式:动词+如/若+宾语(名/代) 翻译:如/若+宾语+动词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促织》)
3、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狱中杂 记》)
4、格式:形容词+于+宾语(名/代) 翻译:于+宾语+形容词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 (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 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①使归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竖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在我的前面出生”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yú )台上吹风”(舞雩:鲁国求雨 的坛 )

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昨晚,橙老师没忍住饥饿,又出去吃夜宵了。 在旧社会,这种偷偷吃夜宵的行为是要罚作业的。
句首状语:在句首表时间、处所、目的等的名 词或介词短语
晶晶姐非常优雅 副词
晶晶姐非常优雅 副词
晶晶姐在夜里讲语法课 介词结构
晶晶姐非常优雅 副词
晶晶姐在夜里讲语法课 介词结构
状语:形容词和动词的修饰语。
状语
状后 宾前 陈述 省略
5.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大王来何操
定后 宾前 宾前 宾前
2.
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则无望民之多玉邻国也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
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劝学》 《劝学》 《师说》 《师说》 《师说》 《师说》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赤壁赋》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状语
将请罪于君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 因击沛公于坐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指南》 《指南》 《指南》 《鸿门宴》 《五人》 《五人》 《五人》 《五人》 《五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23、徘徊于斗牛之间。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赤壁赋》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2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游褒禅山记》
22、月出于东山之上。
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赤壁赋》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23、徘徊于斗牛之间。
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鸿门宴》
6、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鸿门宴》
7、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骚》
8、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
5、得复见将军于此。
能够在这里再次见到将军
《鸿门宴》
6、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鸿门宴》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7、步余马于兰皋兮。
我在滋生兰草的水边策马漫步
《离骚》
8、仕宦于台阁。
《离骚》
【用好做淫荡之事】来造谣诬蔑我。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 】申之
《寡人之于国也》
【用孝敬父母重兄弟的道理】教导百姓
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张衡传》
【用篆文、山龟、鸟兽之类的图形】做装饰
6、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以事】验之,合契若神
《张衡传》
【用事实】来验证它(指候风地动仪),就像 神灵一样符合。
(廉颇)凭借着勇气在诸侯间闻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45、会于西河外渑池。
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
46、为降虏于蛮夷。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苏武传》 《张衡传》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49、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46、为降虏于蛮夷。
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师说》 《师说》 《师说》
38、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 宋、卫、中山之君。 《过秦论》
陈涉的地位,不如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这些 诸侯国的国君尊贵。
39、而耻学于师。
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师说》 《师说》 《师说》
40、学于余。
向我学习
41、师不必贤于弟子。
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贤明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
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
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状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定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状﹞地 ,
﹙定﹚的
主语 ﹝状﹞地 +谓语 〈补〉得 +宾语〈补〉得
﹙定﹚的
(状语后置)
(定)主─[状]─谓(补)─ (定)─宾(补)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位于谓语的前面, 谓语的后面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没有 补语这个成分,因此,翻译时谓语后面的 补语往往要移到谓语前面作状语,这就是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蜀道非常难走,比登天还难
《蜀道难》
27、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蜀道难》
只见悲鸟在古树的枝头上哀鸣。
28、又闻子规啼(于)月夜。
又听见子规在月夜里啼叫。
《蜀道难》
29、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蜀道难》
雄雌相随在树林间飞来飞去。
30、(吾)送客(于)湓浦口。 《琵琶行》
3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琵琶行》
2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18、悟言(于)一室之内。
在室内面对面地畅谈。
《兰亭集序》
19、放浪(于)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生活。
2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
《赤壁赋》
2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
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42、拜送书于庭前。
43、以勇气闻于诸侯。 44、故燕王欲结交于君。 45、会于西河外渑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42、拜送书于庭前。
43、以勇气闻于诸侯。 44、故燕王欲结交于君。
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朝堂上礼拜之后送出(与秦国交换和氏璧的)国书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3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寡人之于国也》
3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37、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头发斑白的老人就再也用不着在路上背着沉重的东西赶路了。
3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寡人之于国也》
《苏武传》 《张衡传》
47、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特别喜欢对天文阴阳历算方面的问题思考
48、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传》
虽然他的才能比世人都要高,但是没有骄傲自大的情感。
49、风乎舞雩。
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四子侍坐》
总结:
(一)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
其中尤以“于”“以”“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
多。
(二) 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 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他的头颅。
句式特点一:谓语 + 以 + 后置状语
巩固练习:
1、既替余以蕙纕兮。
既【以蕙纕】替余兮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离骚》
2、又申之以揽茝。
又【以揽茝】申之
《离骚》
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3、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善淫】谣诼谓余。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13、俱会(于)大道口。 在大陆的交叉口相会
《孔雀东南飞》
1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
15、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
16、当其欣于所遇。
《兰亭集序》
17、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14、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睇少啲电视啦
文言句式
你行先
倒装句
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
句子成分公式
﹝状﹞地 ,
﹙定﹚的
主语 ﹝状﹞地 +谓语 〈补〉得 +宾语〈补〉得
﹙定﹚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帮助区分定状 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隔开心有数。
《鸿门宴》
沛公[(于) 霸上]军。 《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与秦王[(于)渑池]会。
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8、请奉盆缶(于)秦王,以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于)]秦王奉盆缶,以相娱乐
请允许我给秦王献缶,(请秦王敲一敲),借 此互相娱乐
句式特点二: 谓语 + 于 +后置状语 注意: 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 (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 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
(三)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己]参省
《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
在我之前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3、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乎吾后]生,其闻道也亦[乎吾先 ]。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巩固练习
1、佚之狐言于郑伯。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烛之武退秦师》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在咸阳宫接见燕国使者
4、使毕使于前。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得复见将军于此。
32、转徙于江湖之间。
《琵琶行》
3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30、(吾)送客(于)湓浦口。 《琵琶行》 我在湓浦口送客。 3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琵琶行》 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艺
32、转徙于江湖之间。 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琵琶行》
3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就不用期望本国的民众多比邻国多
标志性介词: 以、于、乎(相当“于”)
(一)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私见张良,具以告事。 【以事】具告
私下里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鸿门宴》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以沛公言】具报项王 《鸿门宴》
【把沛公的话】详细地报告给项王
3、 秦王购之(以)金千金,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 秦王【 (以)金千金,邑万家】购之。
在我之后出生的,(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句式特点三:谓语 + 乎 +后置状语
乎:相当于“于”
总结 : 句式特点一:谓语 + 以 +后置状语 句式特点二:
谓语 + 于 +后置状语
句式特点三:
谓语 + 乎 +后置状语
巩固练习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