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倍”的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这为学习“倍”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知道“几个几”就是“几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能正确说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倍”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倍”的理解。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不同数量关系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倍”的本质特征。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出示小兔子吃萝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2、新授环节(1)认识“倍”首先,让学生观察胡萝卜有 2 根,红萝卜有 6 根,引导学生思考:“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几个 2 根?”然后,让学生动手圈一圈,通过操作发现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 3 个 2 根,从而得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3 倍。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普通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的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等量的比较有份引出倍,最终又回到份,使倍的知识在整体网络中产生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目标定位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倍” 的含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体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两数的倍数关系。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花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因此通过创设“春天的一个花坛”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量,理解比较方法。
2、练习巩固法。
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量方法的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
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3.使学生在参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味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在有效探索中认识“倍”1.引出“倍”,揭示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说课稿(说课)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谈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其特点,对所授知识进行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和能力。
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拔萝卜”的童话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通过智慧课堂平合让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并能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教事例及反省一、明1、教课内容的地位:《倍的》是人教版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五元第一的内容。
本承接了二年乘除法的学,并后倍的一步做了。
“倍”在学生生活中用宽泛,所以,本知内容不是学生此后学的重要基,也提升学生解决的能力和践能力造了条件。
2、学情剖析:生活中,学生常接触有关的观点,所以“倍”的观点于学生其实不陌生。
而二年的学,学生乘法的用比熟,也认识几个几代表的含,所以的内容学生来,只要多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出“倍”的含,加深倍的。
3、理念:依据程基本理念中“ 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和理解、思虑与研究⋯⋯要重直,理好直与抽象的关系”和《》中的教学建“ 使学生在得接的同也能有时机得直接” 的要求,本我采纳了多媒体教课、启、物操作、合作沟通等教学手段,必定的学情境与松的学氛,使学生自主地取知。
4、基本思路:本我直接利用中学生熟习的小白兔吃胡卜的情形,将胡卜直的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每人都能手操作,极参加。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部分学生登台演示掌握情况。
了避免景多引思杂乱,所以直接利用胡卜的增减学。
做后,再次用拍手游稳固知,做到寓教于。
引学生行小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虑,学生能否交融通,并下的学打下基。
二、教课教课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 50 《倍的》例 1 及做一做和 P53-十一第 1教材剖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有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宽泛,所以学好本单元也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建了条件。
教课目的:1.充足认识“倍”的观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2.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质问题转变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 的数学识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变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一节数学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除法和乘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倍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发现和理解倍数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除法和乘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让学生探索和发现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能够用除法和乘法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难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倍数的规律,理解倍数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倍数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画图、计数等,来理解和掌握倍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卡片、计数棒等教具,用于辅助教学。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彩色笔、铅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生日聚会,引入倍的概念。
展示小明收到的礼物,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礼物是2的倍数、3的倍数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
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俞博各位老师,下面我们共同探讨一下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教学,主要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倍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概念课,它是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基础上的教学内容,更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百分数比等概念的基础,新教材中主要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发生了一定变化。
结构上的变化是将“倍的认识”从二上移至三上。
老教材将倍的认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分开进行教学,将倍的认识的教学安排在乘法(二)中7的乘法口诀之后,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安排在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
新教材则全部安排在乘法除法之后,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这样的变化,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内容上的变化,则体现在旧教材编排中所用的主题情境图是活动方式类,而新教材编排中使用的是自然情境类。
旧教材中的“活动方式类”编排,是让学生在用小棒拼摆正方形图形时建立“倍”的概念。
而新教材的“自然情境类”编排,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体会“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而且,旧教材中不管是在乘法单元或是除法单元中教学“倍”的问题,所用的素材都是以图形作为一个整体,给定“一份”的标准出示;而新教材都是通过两个量的比较,让学生认识“一份”和“几份”,同时明确“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几份”也就是几倍,由此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和数学模型。
特别是新教材的例2和例3的编排,即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类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安排了画示意图和线段图的解题策略,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突出的内容。
同时,新教材中“倍的认识”内容的编排顺序与旧教材也有不同。
新教材中三个例题的编排顺序是:先例1的“倍的概念”,接着例2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解决,然后例3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解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说课稿
2021/10/10
6
一、说教材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思路。
2021/10/10
7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 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 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 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 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因此,根据教学 内容的特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具为辅助的指导思想,采用以情景教学、观 察发现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2021/10/10
8
二、说教法学法
2、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能在 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 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有效 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同时趣味 课堂的教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首先展示课件,进行旧知回顾。通过数一数 小动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新知 的兴趣和接受的主动性,同时用可爱的小兔子 来吸引学生探究新知,自然过渡到新课课程。
2021/10/10
12
三、说教学程序
(二)讲授新课
(1)萝卜的故事 让学生观察并数出课件中各种萝卜的个数,
并引导学生把较多数目的萝卜个数用几个较 少数目的萝卜个数的形式表示,然后引入 “倍”。
2021/10/10
18
谢谢欣赏
•2021/10/10
•1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本单元的例1,即认识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是以前老教材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现在的新教材是拿到三年级来上的。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倍”有一定的困难,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分数、百分数、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后续这些概念的学习基础。
所以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清晰地理解“倍”的内涵,.如果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必然导致片面的理解成“见倍就乘”高年级就不好纠正了。
二、教学目标:(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模型。
四、教法: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教具:课件学具:小棒或圆片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
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
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4个3下。
游戏三:学生拍6下,教师拍2个6下。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思考拍的次数。
通过游戏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环节,为教学新知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1课时认识倍》(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01课时认识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倍》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以及能够用语言描述倍数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的概念,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倍数的概念,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语言描述倍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和理解倍数的概念,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语言描述倍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例子引入倍数的概念,通过活动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通过问题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图片或者故事,引出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理解倍数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几倍。
3.讲解: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明确倍数的概念和求倍数的方法。
4.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倍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建立倍的概念2.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六、单元教学方法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七、课时安排:4课时1.倍的认识……………………………………………1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与复习…………………………………………1课时。
5.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5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
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拓展。
但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
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
通过分类、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逐步建立“倍”的概念。
学情分析一、三年级孩子普遍特征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后会产生兴奋感和自豪感,有的还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倍的认识》的可用经验“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和除法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倍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学会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倍的概念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直观操作和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中,逐步建立倍的概念,体会倍的本质特征。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2)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3)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4)学生能够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的模型。
(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_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2个3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2个3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
生拍。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呢?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师贴萝卜上黑板)师:这些萝卜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为什么是3倍呢? 生:.......师:×××同学你预习的可真充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二新授(1)师:同学们请仔细看图片,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谁来上黑板摆一摆,圈一圈?生上黑板操作。
并说有3个2根。
师:(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贴图片)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了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生:用圈一圈的方法师:你们现在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白萝卜与胡萝卜之间的关系吧,请在课本上圈一圈,填一填。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定稿
《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倍的认识》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的一个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很重要的概念,它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理解了乘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共3个例题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建立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两类有关倍的问题: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与旧教材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1、结构上的变化:旧教材分散编排在二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册是在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之后,从乘法的角度引出倍的含义,然后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是安排在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从除法的角度再次加深倍概念的理解。
新教材集中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思考:为什么这么编排?这样编排有什么好处?(给教师交流的时间。
)我认为这样编排有两个好处:①.倍的概念非常抽象,把这部分内容后移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乘法的意义已经非常抽象了,再来认识倍这个更抽象的概念,难度更大,所以这样编排更合理。
②.这样调整以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受乘除法的限制,更便于学生建立倍概念的模型,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上的变化:例1:(1)、使用的事物不一样:(出示图片)大家看,旧教材用的是小棒,新教材则是兔子。
分析之前我们先来做个调查:老师们,这里有一只兔子和一件漂亮的衣服,如果让你选择,你觉得你喜欢哪个?如果你是8岁的孩子你会选择什么呢?不同年龄段的喜好不一样,那么小棒和兔子两者比较,孩子会觉得兔子更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旧教材所用的主题图是活动方式类,新教材使用的主题图是自然情境类。
这样从操作到观察的改变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①.二年级学生在刚刚理解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就认识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再次动手摆强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三年级孩子对于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透彻了,不需要在动手摆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建立倍的概念
2.解决实际问题
}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
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
六、单元教学方法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七、课时安排:4课时
】
1.倍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与复习…………………………………………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