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统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瓶颈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大统一理论的发展以及发展瓶颈

——灵遁者

距离我写完《变化》和《见微知著》有些日子了,很多网友发现了,这两本科普书籍夹带了很多“私货”,这是一些网友的原话。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写作,是因为我有思想。所以必须说出的自己的想法。倘若不容许我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么肯定不会有这两本书。

我其实不是一个爱说大话的人,所以如果你真正读过这两本书,我相信你会赞同我不是个爱吹牛的人。我也有自知之明,缺乏数学能力以及非科班出身是“硬伤”。但我从不后悔,写这两本书,就像我书中写的,我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以及提问方式。我希望给大家带来是启发比知识多。将来你们写的《变化》一定比我写的严谨,比我写的好。

爱因斯坦那么伟大,还有人质疑他的理论是有缺陷的。这好吗?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权威对于科学来说不需要。科学不需要统治者,宗教时代已经过去。再不会出现哥白尼和伽利略式的迫害。也希望不会出现牛顿式的权威。这里说的牛顿式的权威,是指牛顿支持光的微粒说,导致光的波动说一直抬不起头。从胡克,波义耳,惠更斯,菲涅尔,马吕斯,直到托马斯杨的衍射实验的出现,才使得牛顿的支持者开始重新审视光学的研究。后来再经过赫兹,普朗克,爱因斯坦大家才发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所以从历史发展来说,好的科学环境应该具备以下两点要求:一是环境宽松,允许讨论和争论出现;二是勇于给新声音新台阶,不惧怕问题,不论资排辈。执政者需要经验,但对于科学家而言,创新就是要提出新问题,打破旧的经验思想习惯。你如果细心观察的话,大多数做出伟大科学理论创新的人,80%是在40岁,甚至30岁之前完成的。这只说明一个问题,思想的活跃性对于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所以我建议现在正在读初高中,大学的朋友,如果真的对科学感兴趣,就不要觉得你还小,你还年轻。趁着年轻,就多学,多想,你肯定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就是科学需要的。当然你可能会错很多次,被很多人骂,这不要紧。在科学上,别人对你有非议,在我们看来不是一件坏事。所以大胆一点,勇敢一点。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如果不大胆,不勇敢,怎么能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呢?

好了,该回到正题了。这一章的标题《宇宙大统一理论的发展以及发展瓶颈》。这是一个读者留言的建议,说感觉缺这么一章。其实我自己怎么会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细心的朋友,应该读到了,我是赞同大统一理论的方向的。只是我没有单独拿出来写一章,说说人类关于这方面的努力,以及现在遇到的瓶颈。其实我倒并不感觉缺少这么一章,如果说缺的话,缺少的章节就太多了。就像我说的,我们的问题,永远不会有最后一个。

首先说说,为什么赞同这个大统一理论的方向,原因很简单,联系是普遍的,必然的。那么对于宇宙而言,就应该存在一套可以描述整体宇宙运行的“语言”,该“语言”就是大统一理论。

而在整体宇宙上的观点,我在书中写的

很明了,宇宙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波动系统。

注意三个关键词:开放性,非线性,波动性

系统。

1、开放性是说种种迹象表明,宇宙不是

一个封闭的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很好的

指明了这一方向。也就是说它有某种意义上

的无限性。主要是时空上的无限拓展性。其

实我不大愿意,说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

限的。因为时间和空间难以分割。

但人们的受思维习惯限制,可能更容易

理解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为了好

理解,这样说是可以的。

2、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来说的。在自然规律中绝对线性的关系其实寥寥无几。非线性关系才是描述大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通常是这样定义的:非线性即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曲面、或不确定的属性,叫非线性。

非线性是自然界复杂性的典型性质之一;与线性相比,非线性更接近客观事物性质本身,是量化研究认识复杂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凡是能用非线性描述的关系,通称非线性关系。线性意味着系统的简单性,但自然现象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而大家在想到非线性理论的时候,应该想到它的给近义词,叫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关于混沌理论有这样一句话:"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

混沌一词原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混乱状态,古希腊哲学家对于宇宙之源起即持混沌论,主张宇宙是由混沌之初逐渐形成现今有条不紊的世界。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西方自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讨,逐一发现众多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大家熟知的地心引力,杠杆原理,相对论等。这些自然规律都能用单一的数学公式加以描述,并可以依据此公式准确预测物体的行径。

近半世纪以来,科学家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即使可以化为单纯的数学公式,但是其行径却无法加以预测。如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发现简单的热对流现象居然能引起令人无法想象的气象变化,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60年代,美国数

学家Stephen Smale发现某些物体的行径经过某种规则性变化之后,随后的发展并无一定的轨迹可循,呈现失序的混沌状态。

这说明什么呢?这就说明自然现象用单一公式和数据描述,属于近似线性关系。绝对的线性关系,多只是数学游戏,不代表现实世界。就像π,引力常数,精细结构常数,自然数e等等,都是无穷小数,而计算又离不开这些符号,所以计算怎么能得到绝对的结果呢?所以非线性关系才是更普遍的。

混沌理论又有点像老子描述的“道”,但这是一种从哲学上理解的途径,和科学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非线性就意味着,宇宙的

大统一理论不会是一个单一的公

式,或者单一的描述,它是复杂的,

一套彼此连接的理论。就像目前标

准模型所发展的模样,它是一个大

的规范群,是一个规范群为SU(3)

×SU(2)×U(1)的规范场论。而那个

大统一理论,就是包含这个规范群的。现在的瓶颈就是这个规范群并没有包含引力理论。后面给大家详细说说这个发展过程。

3、所谓波动性系统,就是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运动的系统。宇宙处于时刻变化之中。

接下来就说说规范群为SU(3)×SU(2)×U(1)。最早包含规范对称性的物理理论是詹姆斯·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麦克斯韦在他的论文里特别提出,这理论源自于开尔文男爵于1851年发现的关于磁矢势的数学性质。但是,该对称性的重要性在早期的表述中没有被注意到。大卫·希尔伯特假设在坐标变换下作用量不变,由此推导出爱因斯坦场方程时,也没有注意到对称性的重要。

之后,赫尔曼·外尔试图统一广义相对论和电磁学,他猜想尺度(“规范”)变换下的“不变性”可能也是广义相对论的局部对称性。后来发现该猜想将导致某些非物理的结果。但是在量子力学发展以后,外尔、弗拉基米尔·福克(俄语:Vladimir Fock)和弗里茨·伦敦(英语:Fritz London)实现了该思想,但作了一些修改(把缩放因子用一个复数代替,并把尺度变化变成了相位变化—一个U(1)规范对称性),这相应于带电荷的量子粒子其波函数受到电磁场的影响,给定了一个漂亮的解释。这是第一个规范场论。泡利在1940年推动了该理论的传播。

1954年,为了解决一些基本粒子物理中的巨大混乱,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引入非交换规范场论,来建构将核子绑在原子核中的强相互作用的模型。(Ronald Shaw,在阿卜杜勒·萨拉姆指导下,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独立地引入了相同的概念。)通过推广电磁学中的规范不变性,他们试图构造基于(非交换的)SU(2)对称群在同位旋质子和中子对上的作用的理论,类似于U(1)群在量子电动力学的旋量场上的作用。在粒子物理中,重点在于量子化规范场论。

该思想后来被发现能够用于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以及它和电磁学的电弱统一理论中。当人们意识到非交换规范场论能够导出渐近自由的时候,规范场论变得更有吸引力,因为渐近自由被认为是强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特点,因而推动了寻找强相互作用的规范场论的研究。这个理论现在称为量子色动力学,是一个SU(3)群作用在夸克的色荷上的规范场论。这样标准模型用规范场论的语言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