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简答题

合集下载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每个要点1.5分)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每个要点2分) 答: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分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分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分1、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每点2分)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2、简述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答:(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答:第一,从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看,马克思主义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第二,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理论。

第三,实践证明,马克思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的基本内容?答:第一,要深入理解规律的实质。

第二,要深入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2.如何理解自然规律以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答:第一,要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

第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3.意识能动作用的变现及其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可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第二章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答: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主体是精神意识,认识的客体是精神意识的对象化。

旧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的客体是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利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重要)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基简答50道

马基简答50道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唯物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4.什么是意识和它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维持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部分:劳动者本人生车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样与子女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并带来剩余价值的能力。
32.剩余价值及生产的基本方法。
14.本质和现象的区别。
其一,现象是外露的,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所感知;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只能靠思维去把握。其二,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其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其四,现象是丰富多样的,本质是单纯的。
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一般特点:社会意识依赖并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质间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马基简答

马基简答

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点有:它既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肯人无产阶级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的统一。

2、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被新社会经济制度取代的运行规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从而为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理论根据。

4、什么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隔势。

5、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有客观性和自然规律一样?(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3)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6、与自然规律比,经济规律特点?(1)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2)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7、为什么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的新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参考答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的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行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2.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4、简述运动与禁止的辩证关系?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6、简述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7、简述唯物辩证的否定观?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9、简述矛盾及其基本特征?10、实践的类型及其特征?第二章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2、简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必要性和条件?3、简述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的原因和途径?4、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5、简述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因及其特点?6、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第三章1、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简述生产力及其构成?5、简述生产关系及其内容?6、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内容?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8、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9、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第四章1、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经济关系?2、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货币的职能?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5、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几方面作用?6、资本的本质是什么?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8、资产阶级政党作为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其主要职能是什么?第五章1、为什么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垄断?2、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3、垄断利润的来源有哪些方面?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种类?5、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具有哪些新特点?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怎样的?第六章1、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七章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最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最完整版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也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因为:(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0.简述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简答题

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简答题

马基简答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个问题的错误。

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错误的认为物质由意识决定。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物质决定意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科学发展证明,在意识产生以前,物质世界早已存在,而意识只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出现以后才产生的,不是从来就有的。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对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的依赖,反映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第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首先表现为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没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更突出的表现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展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马原资料整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简答题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口诀:马恩创立、反资建社共产、科学)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续者所发展的。

2、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3、他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简答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科学:不偏揭示、时间;革命:批判、立场、利益)1、科学性:1.不带任何偏见深刻揭示客观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革命性:1、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简答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简答四、列宁关于物质的含义和意义(含义:感知感觉特性,意义2划清,1局限)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又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义1、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简答题五:简述新事物必然代替战胜旧事物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3: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简答题六: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外因: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简答题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条件(材料、思维方法)1、材料必须丰富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简答八、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统一具体表现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则。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1.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C )A商品是非劳动产品B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C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D商品是用来缴纳租税的劳动产品2.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中( A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价值量的大小是由交换价值所决定的3.商品的价值是( B )A商品的自然属性B商品的社会属性C商品的有用性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4.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5.抽象劳动反映的是( 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关系C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D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B商品的价值量C劳动生产率的高低D劳动强度的大小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8.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BDE )A商品的有用性B商品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社会属性D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E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9.商品的价值是(ABDE )A由抽象劳动形成的B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C生产商品消耗的有用劳动D体现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E商品的社会属性10.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BDE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内容或基础D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1.商品的价值量是( DE )A由个别生产者所消耗的原材料的质量决定的B由个别生产者所使用的机器设备的效能决定的C由个别生产者所消耗的实际劳动时间决定的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E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2.资本的本质是( D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C购买商品的货币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构成不同1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 AD )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C劳动者人身必须依附于某个资本家D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E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15.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ABE )A维护工人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工人养活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C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的旧价值D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E工人所必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16.剩余价值( ACD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B是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C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E产生于资本主义流通过程17.资本( ABCDE )A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B是一个历史的范畴C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D是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E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8.反映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公式有( ABC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时间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E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19.相对剩余价值是( ADE )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BDE )A两者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B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D二者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E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起的作用不同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 ADE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C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E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既过剩又不足的危机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A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DE )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B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C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提高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E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DE )A生产严重短缺B生产相对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D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显得过剩E商品堆积如山与劳动人民生活资料极端贫乏相并存26.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D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27.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BCD )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三、辨析1、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

马基简答题马基资料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有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有一系列的基本;i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最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最完整版

三、辨析题1. 正确。

意识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内容上讲它是客观的,从形式上讲它是主观的。

2.错误。

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不一定是先进的上层建筑,如果其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腐朽的上层建筑。

3.(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4.命题错误。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过程。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他们还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他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四、问答题1.(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

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

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用。

( 3)题目当中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马基简答题精简版

马基简答题精简版

马基简答题精简版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遇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首先,资本主义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

“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新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的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发展的。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段。

4、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

马基简答论述

马基简答论述

1、简述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答:(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4)预付资本的大小。

2、相对过剩人口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1)流动的过剩人口;(2)潜在的过剩人口;(3)停滞的过剩人口。

得分点:每个答案2分。

3、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理论意义:解决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矛盾;(2)革命意义(实际意义):每个工人面对的使整个资本家阶级,因此。

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起来。

1、试用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分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点。

答案: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利润就越高;资本周转时间越快,生产效率越高,就意味着等量投入就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因此,“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7分)2、简述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答:(1)依据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2分)(2)意义在于: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分)B、为正确地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分)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答:(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满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发展的需要,在此意义上,马克思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3分)(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3分)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其价值决定。

答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人身自由、一无所有。

(3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或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可以还原为在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分)5、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答案:(1)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动机;(2分)(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马基(简答)

马基(简答)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之所以能够产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自然科学的根源和理论根源的。

①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在危机期间,商业停顿、产品滞销、工厂倒闭、银行关门、失业剧增,整个社会好像得了一场大瘟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本及其本质是什么?158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58这种划分有什么意义?159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如何计算剩余价值率(公式)?159 (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本质: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2)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这种划分的意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它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了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公式: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重点掌握)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2.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P184-185)
答: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含义:具体劳动就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的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就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关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2).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实现意义。

(P60-62)
答:1.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接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的内部矛盾而进行对自身的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有联系的环节;
3).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成果。

2.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对于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般,也不应一概排斥,而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建立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

5.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136-137)
答:1.含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2).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6.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44)
答:1.上层建筑分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2.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1).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即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P174-175) 答: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这个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的规定性来看,它又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P115-117)
答:1.含义:1).真理的绝对性: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a.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的认识在广度上看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b.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2.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9、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是什么?193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0、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有哪些新变化?198-202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
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2)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11、什么是价值规律?14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或实现形式是什么?147价值规律对于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47-148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自发调节的消极后果是什么?148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对于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自发调节的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什么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的关系是什么?(4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各是什么?(44)
(1)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要求,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5)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及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矛盾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6)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