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川楝子的研究进展
川楝子的研究进展
董庆海;李雅萌;吴福林;王涵;林红强;刘金平;周柏松
【期刊名称】《特产研究》
【年(卷),期】2018(040)001
【摘要】川楝子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楝烷型萜类、柠檬素类、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长链脂肪酸类、甾体类、生物碱等诸多类型,具有驱虫、抗肉毒、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消炎、抗氧化等诸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其近年来的化
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综述.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董庆海;李雅萌;吴福林;王涵;林红强;刘金平;周柏松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
中心,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
究中心,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中心,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川楝子的肝毒性及其减毒作用研究进展 [J], 鲍正强;朱建华
2.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张洪财
3.中药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陈敏;胡芳
4.川楝子与延胡索抗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J], 戴一;艾甜碧
5.中药川楝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J], 时等;刘妍如;杨建云;肖炳坤;黄荣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北方药学 2 0 1 3年第 1 0卷第 8期
后, 所得制 晶的 A U C分别是原药的 1 . 5倍 , 纳 米粒 在大鼠体内 人们的足够重视。 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 参考文献 3 . 2白蛋 白共价偶联微球 : 共价偶联 使 白蛋 白粒子 的表 面性质 【 1 ] 刑丽 , 张复 实, 向军辉 , 等. 自组装技 术及其研 究进展 l J 】 . 世界 发生改变可 以使药物 载体得 到更 多的应用。S c h e c h t e r 等在牛 科 技 研 究与 进 展 , 2 0 0 7 , 2 9 ( 3 ) : 3 9 一 - 4 4 . 血清 白蛋 白( B S A) 和卵 白蛋 白( O v a ) 的表面共价偶联 了 T N P — 『 2 1 徐伟平 , 李光 宪. 分子 自组装研 究进 展『 J I . 化 学通报 , 1 9 9 9 , 2 : s t ( 三硝苯基改性 的链球抗生素蛋 白) , 形成的纳米粒子可 以促 21 -2 4. 进肝脏 的瞬时吸收。R o h a n a h H u s s a i n等¨ 3 1 将脂质体 络合物和 1 3 ] S h u g u a n g Z . E m e r i n g b i o l o g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s t h r o u g h m o l e c u l a r 脱脂 的人血 清蛋 白相结合 ,得到稳定并具有一定抗 菌性的药 s e l f - a s s e mb l y [ J ] .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A d v a n c e s , 2 0 0 2 , 2 0 : 3 2 1 - 3 3 9 . 物载体 , 提高了药物载体 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 。除 了偶 [ 4 ] 邢 丽. 自组 装 技 术 及 其 研 究 进 展 I J 1 . 世 界科 技研 究 与发展 , 0 0 7 , 2 9 ( 3 ) : 3 9 一 - 4 4 . 联 功能性基 团 , 如脂质体 、 叶 酸等靶 向分 子和甘草 酸 , 在 白蛋 2 白共价偶联 纳米 粒的研究中 ,白蛋 白还可 以与细胞 特异性受 I 5 ] C h a n g - S i k H . , J o s e p h A . G . S u f a c e C h e mi s t r y o f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体偶联形成纳米粒子 。 P o l y m e r s f o r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 s l J 1 . C h e m R e v , 2 0 0 5 , 1 0 5 : 42 05 -42 32. 4 多 糖 及 其 衍 生物 的 自组 装 6 】 唐丽丽 , 何 道航 . 两 亲性 肽 自组 装 纳 米 结 构 及 其 应 用 l J 1 . 广东 具有两 亲性 的多糖衍 生物经过接枝改性后通 过 自组装 的 【 2 01 1 , 1 : 7 6 — 7 9 . 方法得 到纳 米颗粒。通过控制多糖衍生物 的链段 接枝 比例和 化 工 , 成分 , 自组装得到的纳米颗粒具有不 同的理化性能 。 [ I 7 ] L a r i s a S . , R o b e n A . D . , D a v i d D . , e t a 1 . H y d r o p h o b i c D r u g D e - i v e r y b y S e I f— As s e mb l i n g T r i b l o c k Co p o l y me r— — De r i v e d 李 娟 通过 MJ i l l a r d反应共 价结合 到蛋 白质 上的葡聚糖 l 抑制了蛋 白质宏观聚集形成 了纳米颗粒 。这 种纳米颗粒核 由 N a n o s p h e r e s [ J ] . B i o ma c r o mo l e c u l e s , 2 0 0 7 , 8 : 9 9 8 — 1 0 0 3 . 球状蛋 白热交联 网络结构 , 表面 由葡聚糖组成 , 具有很好 的稳 [ 8 】 钟煜 , 刘传 芳, 常文贵. 分子 自组装及 超分子 自组装的研 究进 定性。 展【 J 】 . 枣庄 学 院 学报 , 2 0 0 5 , 2 2 ( 5 ) : 8 0 — 8 4 . 通过一定的化学修饰壳聚糖分子链 上的羟基和氨基就 可 [ 9 ]袁 丹 .两 亲性 嵌 段 共 聚 物 的 合 成 及 自组 装 f D 】 .中 山 大 学 , 0l 0. 以得到含有不 同类型 的亲水性链段或疏水性 链段的壳聚糖衍 2 生物 ,这样可 以使壳 聚糖衍生 物在 药物载体 和缓释 系统 中的 【 1 0 ] 苏华 , 胡晋红 , 李凤前 . 白蛋 白纳米粒的制备 工艺及 其靶 向 应用大大增加。 陈建男旧等利用正辛醛作为长链烷基作为疏水 性 研 究进展 中 国 药 学杂 志 , 2 0 0 5 , 4 0 ( 9 ) : 6 4 1 一 - 6 4 5 . 性 的链段来改性壳 聚糖分子 ,制备 了具 有两亲性 的壳 聚糖 纳 【 1 1 ] 杨 莹. 白蛋 白纳米粒的制备 工 艺及在 药学 中的应 用Ⅲ. 今日 米颗粒 。 虽然 目前来说针对壳聚糖改性的方法 有很 多 , 但是人 药学, 2 0 0 9 , 1 9 ( 4 ) : 5 7 — 5 9 . 1 2 】 陈棉楠 , 肖衍 宇, 苏志桂 , 等. 制备工 艺对 多柔 比星 白蛋 白纳 们希望能够找到生物可 降解性 和生 物相 容性等性能 的分 子链 [ 段来对壳聚糖分子进行改性 , 从而达到最优 的结果 。除了壳聚 米粒理化 性质 、 体外释放及 药动学 的影 响l J 1 . 中国医药工业杂 2 0 1 2 , 4 3 ( 6 ) : 4 3 2 一 - 4 3 7 . 糖外 ,还有其他种类 的多糖也 可以 自组 装形成纳米颗粒 。 比 志 , 如, 纤维素的衍生物纤维素酯 。 [ 1 3 ] R o h a n a h H . , G i u l i a n o S . F a t 一 - f r e e A l b u mi n a s a N o v e l D ug r
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
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摘要】川楝子,异名楝实、楝子、石茱萸等,其果实类球形,气特异,味酸、苦。
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
川楝子原以“楝实”之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正》称川楝子。
《神农本草经》曰:“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川楝子做药用广泛,临床用其治疗男性睾丸疾病、胃病、皮肤病、带状疱疹、淋病、急性乳腺炎、胁痛等多种疾病,效果显著[1]。
川楝子里含有的川楝素具有一定的毒性,早前多用于农业驱虫。
作为驱蛔药物在我国应用时间并不久远。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萜类等。
本文主要对川楝素药理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药理作用1.1对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鼠在不同时间给以川楝素和肉毒毒素后,膈肌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试验表明预先使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肉毒素对川楝素引起的突触小泡减少有阻碍效应,其它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川楝素对小白鼠神经-肌肉接头的亚显微结构有着明显的作用,表现在突触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小泡数目减少,但两类变化似乎不同时出现在一个接头。
现已证明,川楝素是一种有效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剂,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神经末梢,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诱发的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正常传递功能等。
1.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有学者用大白鼠实验,观察川楝素对膈神经放电和膈肌放电的作用。
结果表明,有大剂量川楝素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2]。
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
1.3抗肉毒作用实验证明川楝素具有显著的抗肉毒作用。
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川楝素显著延长肉毒中毒小鼠对间接刺激收缩反应的麻痹时间,与川楝素本身的麻痹时间相近,未见相互协同增强阻遏的现象。
1.4对心血管的作用川楝素能使离体蛙心收缩节律异常,持续1h之后可以自动恢复。
静脉注射川楝素对家兔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此外,川楝素可能同时抑制心肌的延迟整流K+电流,其正性肌力作用是继发于APD的延长及ISI的失活减慢。
基于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炒川楝子化学成分分析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a n d i d e n t i f y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n e n t s i n F r y i n g T o o s e n d a n F r u c t u s b y l i q u i d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q u a d r u —
p o l e t i me ‘ l f l f i g h t ma s s s p e c t r o me t y. r Me t h o d s T h e s e p a r a t i o n wa s p e f r o r me d o n a n Ag i l e n t Z ORB AX S B ・ Cl 8 r e v e r s e p h a s e c o l u mn
色谱分离采用 A g i l e n t Z O R B A X S B — c 】 8色谱柱 ( 4 . 6 m m×1 5 0 mm, 5 I x m) , 以1 %甲酸一 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 流速 : 1 . 0 m L・ m i n ~, 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 间质谱 , 正 负离 子模式扫描 。结果
最新关于中草药“川楝子”的认识
3. 川楝子的药物研究还在不断深入,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探索其 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
2. 川楝子的化学成分分析
01
1. 川楝子的主要化学 成分包括三萜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 类化合物等。
02
2. 川楝子的花朵小而美丽 ,花色为淡黄色,花期在每 年的5月至6月之间。
03
3. 川楝子的果实为蒴果,形 状为卵形或椭圆形,成熟时 呈棕褐色。
3. 川楝子的分布情况
1. 川楝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尤以江苏、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分布最为集中。
01
3
输。
2. 川楝子的加工过程
1. 川楝子的加工 过程主要包括清洗 、烘干和筛选等步 骤,确保药材的纯
1 净度和质量。
2. 在清洗过程中,
3. 烘干是川楝子加
需要将川楝子放入清
工的重要环节,通常
水中浸泡,然后用手采用ຫໍສະໝຸດ 风烘干或者日轻轻搓洗,去除表面
光晒干的方式,使药
2 的杂质。
3 材达到适宜的干燥程
02
2. 川楝子中的三萜类 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 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 活性。
03
3. 川楝子中的黄酮类 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 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
3. 川楝子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川楝子的药物研究将更加深入,探索其更多的药理作用和临 床应用。
2. 对川楝子的化学成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以期发现新的有效 成分或药物组合。
01
02
03
1. 川楝子具有镇痛、镇静和 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 疼痛症状。
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图片大全
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川楝子的概述川楝子,又称白楝子,为楝科植物白楝的种子,是一种中药材。
川楝子味苦、性寒,归肺、心、胃经。
川楝子的外观呈红褐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川楝子的成分川楝子主要含有挥发油、甾醇、生物碱、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赋予了川楝子一系列的药理作用。
3. 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川楝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包括但不限于:•清热解毒: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疮疡肿痛等症状。
•祛风利湿:川楝子能够祛风利湿,适用于湿热型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痤疮等病症。
•止咳平喘:川楝子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有一定的疗效。
•改善消化功能:川楝子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改善。
•抗菌消炎:川楝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炎、喉炎等疾病。
•缓解心痛:川楝子可缓解心痛症状,对于一些心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 川楝子的使用方法与剂量川楝子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使用方法与剂量:•内服:川楝子可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10克,可酌情调整剂量。
•外用:川楝子可煎煮后外敷,治疗疮疡、湿疹等皮肤问题。
5. 注意事项与禁忌在使用川楝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禁用川楝子。
•川楝子性寒,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川楝子,不宜自行服用。
6. 川楝子的相关研究与进展近年来,川楝子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等。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川楝子的作用与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论川楝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止咳平喘、改善消化功能、抗菌消炎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
在使用川楝子时需要注意剂量、禁忌以及遵循医师指导。
未来的研究与应用将进一步揭示川楝子的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川楝子
• (四)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苦楝素能使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出血,以致血压显 著降低、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皮肤花斑、 脉搏微弱而数,最终可因急性循环衰竭而死 亡。
• (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对肾小管上皮细 胞有刺激及损害,可出现尿频、蛋白尿、血 尿及尿中出现脓细胞。
毒性成分:
• 川楝子有小毒,误食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猪对川楝子较 敏感,食150~200g可中毒致死,食后半小时内出现症状,约 2.5h内惊厥死亡。牛、羊、兔及鸟类等动物的中毒症状与 猪相似,一般食后lh出现症状,死亡多发生在24h之内小鼠ip、 iv、sc、po给予川楝素的LD50分别为13.8±1.2mgg/kg、 14.6±0.9mg/kg、14.3±1.5mg/kg和244.2±44.0mg/kg。 iv和sc的化疗指数分别为4.2和4.5。大鼠sc和家兔iv的 LD50分别为9.8mg/kg和4.2mg/kg。小鼠的累积性毒 性:LD50为18.7mg/kg,累积系数K=1.13。猴的亚急性试验 表明,变化最明显的是SGPT,其次是肌无力。SGPT升高的 最低剂量是0-0025MKD×4,是猴计治疗的显效剂量 (0.5MKD×4)的1/6。川楝素在肝脏的含量比其他组织高, 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也比其他脏器明
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
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 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 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 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 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 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 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作者:乌日汉毕力格乌日罕阿如娜丽丽白梅荣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9期摘要:目的采用亚急性毒性实验明确川楝子的中毒剂量及对肝、肾组织的损伤程度,阐明川楝子的肝、肾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工作基础。
方法以川楝子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川楝子组灌胃相应药物溶液,连续给予21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ALT、AST、CREP、UREA、Tg,CHO、TP指标。
结果川楝子可显著提高血清AST、ALT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TP含量显著下降(P<0.05);Tg,CREP含量差异显著(P<0.05)。
结论川楝子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并呈现剂量依赖性,2.5714 g/kg剂量时有明显的肝毒性,故临床应用剂量不可超过2.5714 g/kg。
关键词:川楝子;亚急性毒性;肝脏;肾脏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9-0070-04Experimental Study on Subacute Toxicity of MeLia ToosendanWurihan, Bilige, Wurihan, Aruna, Lili, BAI Mei-rong(School of Mongolian Medicin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028000, Inner Mongolia)【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toxic dose of MeLia toosendan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to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by sub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to clarify the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of MeLia toosendan, and to provide a working basis for safe and rational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MeLia toosendan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drug, and ra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eLia toosendan group was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drug solution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for 21 days, and the blood was collected after the last administration, serum was separated. Th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s were detected b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to detect the ALT, AST,CREP, UREA, Tg, CHO, TP indicators of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Results: MeLia toosenda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erum AST and ALT content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HO and TP contents (P<0.05) and Tg and CREP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MeLia toosendan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hepatotoxicity, and is dose-dependent. The dose of 2.5714 g/kg has obvious hepatotoxicity, s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dose should not exceed 2.5714 g/kg.【Key words】MeLia Toosendan; Subacute Toxicity; Liver; Kidney川楝子蒙藥名为巴茹日,性凉,具有清巴达干希拉、燥热性希拉乌素、杀虫止痛等功效。
浅谈参与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能力验证项目的体会
浅谈参与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能力验证项目的体会摘要:参加能力验证项目对于我们检验检测机构而言,相当于参加一场考试,而如何能在每场考试中交出满意答卷,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记录了参加本次能力验证的实验分析过程和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参照作业指导书和中国药典,采用岛津LC-MS/MS-8045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的川楝子粉末中川楝素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内容包括水分检查、含量测定两方面。
本次参加中检院组织的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测定能力验证项目,取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川楝子能力验证液质方法心得体会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川楝素,又名苦楝素,疏果净,绿保威,楝素,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有驱蛔虫,蛲虫和鞭中的作用。
可作为植物源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一定的拒食作用。
本文对中检院提供的川楝子粉末中川楝素的含量测定依法进行试验,并分析总结如下:1 方法概述参照中国药典一部川楝子药材质量标准,对中检院提供的川楝子粉末中川楝素的含量测定依法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 仪器与试药岛津LC-MS/MS-8045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加热回流装置;一级水,甲醇质谱级试剂,川楝素对照品等。
3 液相色谱质谱方法3.1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pack Velox C18 (100mm*2.1mm,2.7μm );流速:每分钟0.3ml 柱温:40℃ ;流动相:乙腈-0.01%甲酸溶液 (31:69);理论板数按川楝素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3.2质谱条件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负离子模式下选择质荷比(m/z)573离子进行检测,监测模式为Q3 SIM模式;雾化气流量:3L/min;加热气流量:10L/min;干燥气流量:10L/min;接口温度:108℃;DL温度:250℃;加热块温度:250℃。
川楝子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冬 季 果 实 成 熟 时 采 收 , 我 国传 统 理 气 、 虫 中 药 , 为 驱 主产 于 四 川 、 贵
州、 湖南 、 湖北等 地。 楝子性 味苦寒 , 川 有小 毒 , 有酸 味( 本草 纲 并 《
目》 , 肝 胃小 肠 经 治 )人 20 中 一 》
21 年第 l 卷第 l 期 00 9 7
药物 研究
川楝子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 一 质谱联用分析 木
蔡梅 超 周 洪雷 孙 , , 建 查慧敏 ,
( .山东 中医药大 学 药学 院 , 1 山东 济 南 2 0 5 ; 2 5 3 5 .山东 省警 官培 训 学院 , 山东 济 南 2 0 1 ) 504
c s e p o ucs Re uls Twe ny —t c mpo n we e o d fo e s d r d t. s t et wo o u ds r fun r m M ei t oe da a 5 c mp u s la o s n n nd o o nd wee o n fo r f u d r m i p o e s d t s r c se pod c s r u t.Co l i n Th c e c l o ncuso e h mia c mpo iins f se ta o l n Mei to e a ha e i nfc n c n e atr r c si n st o e s n il i i o la o snd n v sg iia t ha g s fe p o e so . Ke wor :Mei toe da e s n il i; y ds la o sn n; s e ta ol GC — M S
An l ss f Es e i l a y i o s nta Oi r m M e i To s n a S e f r nd fe o e so b GC —M S lf o l a o e d n e d be o e a a t r Pr c s i n y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苦楝化学成分的研究苦楝树是一种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常绿乔木属,一般在我国南方广泛栽培。
苦楝树的根、干、枝、叶、花、果实都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其中苦楝树果实中的单宁酸、槲皮素等重要成分,被发掘出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苦楝树果实中的重要化学成分,为苦楝树的医药和食品工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一、苦楝树果实的成分苦楝树的种植由古至今在我国南方都有传统的文化历史,因此这种树果实也是贴近人们家庭的重要植物。
研究表明,苦楝树果实中含有木质素、多糖、油类、黄酮类、氨基酸、酯类、卤素类、芳香酸类、脂肪类、有机酸类、精油等较多的复合成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单宁酸、槲皮素、香葡萄糖等。
二、单宁酸的构成与功能单宁酸是苦楝树果实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它是一种以脂肪族结构表示的有机酸,它的分子式为C4H4O2,是一种脂肪族有机酸,具有平衡、防腐和降解等作用,同时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等作用。
单宁酸在植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以抑制果实的变质,延缓果实的衰老,延长果实的储存期,为果实的保质期和营养价值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槲皮素的构成与功能槲皮素是苦楝果实中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成分,它的分子式为C15H10O5,是一种含有氧化基的芳香多酚,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疾病等作用,并可以帮助植物防御病虫害,延长储存期,保持果实品质。
槲皮素是一种芳香酚,除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和抗炎等功效外,还可以保护人体的口腔,预防蛀牙和口腔炎,改善口腔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从而提高我们的口腔卫生。
四、香葡萄糖的构成与功能香葡萄糖是苦楝树果实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分子式为C6H10O5,它是一种复杂的糖,具有清香可口的果味,受到人们的喜爱。
此外,香葡萄糖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阻断癌症的发展,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促进肝脏的代谢活性,缓解胆囊炎,改善胆囊炎的症状,抑制脂肪肝等,可以被人体吸收,对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川楝子
川楝子[基原]本品为棵科植物川棵Mf6idTo。
‘‘nd。
MSzeb.献ZMcc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川辣子中的主要成分为三藐类化合物,其次是荣罗兰围型的倍半花的德苦类化合物。
其中,四环三蔽:含川椅子柬(100sendanin)、苦味成分麦克辛(mer8slne)、苦镜子花酮〔meliBn。
ne)、苦辣子藐酵(melian01e)、苦棉子藐二醉(melianedt01)、苦探子范三酵(melL —anot ri01e)、苦辣子内酯(meliala瓤one)、印苦镜子柬(azadirachtin)、21—o—乙酷川核三酪(2l—O—acetyltoosendabi01)、LiPomelinan01(为’—种3—0—硬脂酸、棕徊酸、肉豆蔻酸和苫裸子菇酪的月佳酸,按3,35“32‘30比例的混合物>;紫罗兰溺型倍半菇德昔16川裸荣罗兰酮苦甲、乙(metiaionosN A、B)。
此外,川辣子中尚含有中性油质成分,主要为醋酸(acetic acid)、己酸(hexanoic ac山等。
川辣子还含有槐树碱、山奈酵、树脂及获质。
[炮制研究3一、粉碎方法的研究川核子是川核的果实,内有质地坚硬的果核,人药时要求破碎。
川镜子破碎方法甚多,如订碎、碾碎、砸碎、割开等。
人工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
现大多改为机器破碎法。
(一)切制川镜子用卧式转盘切药机加工川辣子,此法每小时可切制250k8,比人工提高工效几百倍,且片形好,碎末少。
目前切制方法中都要求将药材先浸润透,但在浸泡过程中,果皮已稀烂.果核仍坚硬。
现在采用蒸气软化法,蒸气透过果皮浸入果核,达到果肉软而不稀,果核硬而不15,易于切片。
这种方法制得药材饮片厚薄和醛浸都很均匀,且炒制时用电动转锅,锅温一致,翻炒均匀,提高了质量,减少了损耗。
同时,J11Q子有小毒,毒性成分可能是毒性蛋白,经蒸气软化后,即利子切片又使毒性成分受热破坏而减低毒性。
经舀炒制使川核子索和生物碱等欢镕子水的有效成分,形成易涪子水的醋酸盐,既在煎煮中能较多酌溶出,又增强了川辣子舒肝行气止痛和驱虫的功效。
川楝子炮制工艺优选及原理探讨
川楝子炮制工艺优选及原理探讨李强,毕葳,黄娴,孙毅坤,雷海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摘要] 目的:优选川楝子的炮制工艺,并初步探讨其炮制原理。
方法:以总萜、川楝素含量含量为指标,以正交实验法优选了川楝子各种炮制方法炮制工艺,并辅以镇痛药理实验,探讨川楝子的炮制原理。
结果:确定炒川楝子、醋炙川楝子、麸制川楝子、盐制川楝子四种炮制方法的最佳工艺,并辅以镇痛药理试验初步阐释了川楝子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
结论:以三萜类成分为指标,正交实验法筛选川楝子炮制工艺科学、合理,并为进一步阐释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川楝子正交实验炮制工艺镇痛抗炎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果实[1],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
临床多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等。
川楝子生品有小毒,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增强理气止痛作用[2],所以常炮制后用药。
川楝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较少,有效成分不明。
三萜类成为川楝子的主要成分,而川楝素为其三萜类的指标性成分。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川楝子饮片质量,使炮制工艺稳定可控,本研究以总萜、川楝素含量考察了川楝子的炮制工艺,并结合镇痛作用药效学研究初步探讨了川楝子的炮制原理。
1材料与仪器1.1材料:川楝子(由河北安国购入)经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赵惠萍主任药师鉴定为楝科植物川楝M.toosendan的果实。
CD-1(ICR)小鼠,体重20±1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编号:SCXK(京)2002-0003。
1.2仪器:U-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惠普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KQ-500B 型超声波清洗器(功率250W 频率40KHZ 江苏昆山市超声设备有限公司)。
1.3试剂:食盐、米醋、麦麸、甲醇(分析醇)、95%乙醇(分析醇)2 实验方法2.1 川楝子的炮制工艺参照传统炮制经验又经过多次预试,确定考察因素为温度、时间和饮片规格,每个因素设定三个水平见表1。
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
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中药养身法: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川楝子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川楝子的药理作用、用法以及相关研究结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种中药来养护身体健康。
一、川楝子的药理作用川楝子,学名堇菜子,为杨梅科植物川楝的种子。
根据中医理论,川楝子味苦、性寒,归经脾、肺、肝三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1. 清热解毒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疮疖溃烂等病症。
研究发现,川楝子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活性,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加快伤口愈合。
2. 消肿止痛川楝子具有显著的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扭伤肿痛等疾病。
研究表明,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疼痛感。
此外,川楝子还可以促进氧化还原平衡,减少自由基损伤,对于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川楝子的使用方法川楝子可以制成药物进行内服或外用。
常见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内服:将干燥的川楝子研磨成细粉,使用时可将川楝子粉末冲泡成川楝子茶或溶于热水、蜂蜜中服用。
一般建议每次服用3-5克,每天2-3次。
2. 外用:将川楝子粉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如痈肿溃疡、关节扭伤等,每天2-3次。
也可以将川楝子加入温水中浸泡,用于热敷。
需要注意的是,川楝子属于辛寒之品,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寒者慎用。
在使用川楝子时,应遵医嘱,量力而行,避免过量使用。
三、相关研究结果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川楝子的消肿止痛作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1. 川楝子提取物对于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可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和水肿。
2. 川楝子提取物能够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
3. 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对于慢性疼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能够减轻针刺痛、热痛等疼痛感。
川楝子
川楝子【中文名称】川楝子【汉语拼音】Chuanlianzi【别名】楝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川楝树子、川楝实。
【科属类别】为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
【性味、归经】苦,寒。
有小毒。
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
每与延胡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肝胃气痛,与延胡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
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胡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虫积腹痛。
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
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
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配伍效用】1、川楝子配伍使君子、槟榔: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使君子杀虫消积;槟榔导滞杀虫。
三药伍用,共奏杀虫行气导滞之功,用于治疗虫积而有腹痛者。
2、川楝子配伍香附:二者皆入肝经,有理气止痛之功。
但川楝子苦寒泄热;香附辛甘气平,擅疏肝理气。
相伍为用,共奏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闷不舒、善太息、乳房胀痛以及月经不调等。
3、川楝子配伍小茴香:川楝子苦寒,疏肝泄热、解郁止痛;小茴香辛温芳香,理气止痛、温肾散寒、和胃调中。
二者合用,寒热兼施,共奏疏肝解郁、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疝睾丸坠痛;妇女经行腹胀、小腹冷痛者。
【用法用量】煎服,4.5~9g。
外用适量。
炒用寒性减低。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用时打碎。
生用或炒用。
川楝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21 对 神经肌 肉接头 的作用 用 电子显微 镜观察 了小 鼠在不 . 同时间给 以川楝素和 肉毒毒 素后 ,膈肌 神经肌 肉接头超微结构 发 生改变 。试验表 明预先使用 于神 经肌 肉接头 的肉毒素对川楝
素 引起 的突触小泡减少有 阻碍 效应,其 它改变与单给川楝素 的 相似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 明, I 素对 小 白鼠神经. 肉接头的 川楝 肌 亚显微 结构有 明显 的作用 ,表现在突触 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小泡 数 目减 少, 但两类变化似乎不 同时出现在一个接头 。 已证 明, 现 Ji 素 是 一 种 有 效 的 神 经 肌 肉接 头传 递 阻 断 剂 ,其 作 用 部 位 在 l e 突触前神经 末梢 , 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 诱发的乙酰胆碱释 作 放 ,它可阻断神经肌 肉接 头问正常传递功能 ,对 其它神经系统 未见 明显影 响,并属于强累积性药物 I J 1 。 ”
减慢 。
25 对 消化系 统的作用 川楝 素 能使在位和 离体兔肠肌 肌张 .
力 收缩 力增加 ,在较 高浓 度时使肠肌呈痉挛性 收缩,此作用不 被 阿托 品阻断 ,而被 苯海 拉明对抗 ,提 示川楝素对肠肌有组胺 样 或 促 组胺 释 放 作 用 I j 。
9(1 O一一 一 萄糖) 一 ’一 8D 葡 一 苏式一 丙三醇) J 楝苷 B 一 和 I 【 (4羟基一, 7 8(2 ,l O 1 D一 . ’ ’一 一 3一 葡萄糖)丙三 醇) 一 。采用 G —Ms法从川 C I 楝子挥发油 中分离 出 6 个峰 , 1 】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 了各 组分
虫等作用 。用于 胸胁 、脘 腹胀 痛、疝痛 、虫积腹痛等病症 的临 床 治疗 f。《 4 神农本 草经》云 :“ 】 主温疾 ,伤 寒大热烦狂 ,杀虫 疥疡 ,利 小便通道 ” ,李 东垣 认为:“ F 主 部腹 痛,心暴 痛 ,《 本 草纲 目》称其能 “ 治诸疝 虫痔 ” ,导小肠、膀胱之热 L。现结合 5 】 现代研 究的化 学物质基础 ,对 川楝 子的药理 、药效和临床应用 I 等 做 一 简 单 归纳 总 结 。
川楝子中trichilin B的含量测定研究
ods:A Microsorb C18 column was used an stationary phase and acetonitrile—water (42:58,V:lY)as the mobile.Re—
suits:The linear rang of trichilin B was 0.087-0.87 P,g·mL- .T h e trichilin B content was 0.93-1.37 mg·g~.Con—
clusion:Trichilin B was the specific triterpene ingredient in Melia toosendan.The method is contr ibuted to quality
旋转蒸发仪(亚荣 ,上海 );Microsorb C18柱(250×4.6 mm,5 m,江申,辽宁大连 );KQ300E型超声振荡器 (江苏昆山);FA2100型精密天平(上海 )。
Trichilin B标准品为本实验室 自行制备 ,经色谱 峰 归一 化法 检测 其 纯度 为 97.2%。 甲醇 和 乙腈 均 为 色谱 纯 (大茂 ,天 津 );水 为二 次蒸馏 水 。所 收集 的川 楝子分别产于重庆 、贵州和湖北 ,经辽宁中医药大学 王 冰 教 授 鉴 定 ,均 为 川 楝 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果实 。
control of toosendan fructus.
Key words:Melia toosendan;trichilin B:determ ination;HPLC
川楝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川楝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武倩茹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55)1
【摘要】目的研究川楝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和十八烷基
硅烷键合硅胶(ODS)反相柱色谱对川楝子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从川楝子中分离并鉴定了5种化
学成分,分别为(21S,23R,24R)-21,23-epoxy-21,24-dihydroxy-25-methoxytirucall-7-en-3-one(化合物1),Cinamodiol,Meliasenin G,21R,23R-epoxy-21α-ethoxy-24S,25-dihydroxy-apotirucall-7-en-3-one,Toosendine E。
结论得到的化合物均为甘遂烷型的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川楝果实
中分离得到。
【总页数】4页(P104-107)
【作者】武倩茹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中药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荫生鼠尾草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3.四合木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4.长果雪胆块茎中的葫芦烷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5.川楝子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草药川楝子挥发油与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
Extraction of the Volatile Oil and Trace Elements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hinese Herbal Fructus
toosendan
作者: 郭鹏[1];李琳琳[1];刘翔[2]
作者机构: [1]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2]齐鲁工业大学体育与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出版物刊名: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页码: 212-215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草药 川楝子 挥发油 微量元素 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中草药川楝子进行粗提,通过乙醚蒸发仪进行无水浸提,提取出的高纯度挥发油经气质联用仪分析,检测出川楝子挥发油中的5种主要成分:2,3-Dimethylpentance;3,3,4-trimethylhexa;3-methyl-6-methylene;2,4,4-trimethylhexa;1,3-dimethylcycl。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川楝子中微量元素的成分与数量进行测定,检测出川楝子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排序为K〉Mg〉Na〉Fe〉Ca〉Zn。
研究结果为川楝子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楝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川楝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川楝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川楝子;化学成分
川楝子,别称金铃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toosendan sled.et zuee.)的果实。
产于中国甘肃、湖北、四川等省,其他省区广泛栽培。
日本、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
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
入肝胃小肠经,亦有认为入心经。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
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病症的临床治疗[1-2]。
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川楝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挥发油,萜,多糖等类化合物。
1 挥发油类化合物
应用gc-ms法[3]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得到61个峰,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经过质谱数据系统检索、人工谱图解析并查对有关资料对基峰、质荷比和相对丰度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69%。
其中,caproic acid (19.63%)、borneo camphor (1.16%)、burnate (2.32%)、hexadecanoic acid (6.44%)、hexadecanoic acid (4.61%)、linoleic acid (2.93%)、9-oct adecenoic acid (2.72%)、linoleic acid (6.45%)、linolenic acid (4.28%)。
2 萜类化合物
查阅文献发现,最近从楝属植物分离得到一些新化合物,主要是
三萜类化合物,归纳如下:yi zhang等分离出meliatoosenins a-d,meliasenins a-h;qiong zhang等分离出
(24,25,26,27-tetra-nor-6α-acetoxy-21,22-epoxy-7α
-tigloyl-1α, 3
α,28-trihydroxy-apotirucalla-(apoeupha)-14,20,22-trien-1 2-one,12-ethoxynimb olinins a-d;shi-hui dong等分离出mesendanins a-j;shi-biao wu等分离出meliasenins i-r;yi shu sang等分离出toosendanone a,toosendanic acids a -b。
[4-6] 3 黄酮和多糖类化合物
川楝中还含有具有抗氧化活性较强的总黄酮和多糖类化学成分。
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川楝子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体积分数)乙醇。
料液比1 : 30(g : ml),微波提取7.5min;其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3 h,料液比1 : 15(g : ml),提取4次[7]。
对该类化学成分的结构未见报道。
4 其它类化合物
陈玉等[8]等应用二氯甲烷提取,通过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溶剂,从川楝果实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其中triacontanoic acid、dotriacontane、hexadecanoic acid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dotriacontane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
昌军等[9]从川楝子水溶性成分中分离出两个新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川楝苷a(3-och3-5-oh-9 -(1′- o -β-d-glc)-r- glycerin)和川楝苷b(4-oh-7,8-(2′,l′-o-β-d- glc)- glycerin)。
川楝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植物资源丰富。
其化学成分复杂,近年来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研究较少,对于黄酮类化合物未见报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有待于研究,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些新化合物,为开发生物活性成分扩大渠道,为天然药物化学增添了光彩。
本文对其综述,为开发利用这一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1083-1089.
[2]熊彦红,陈德兴.川楝子与苦楝子考证[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4):2937-2939
[3]孙毅坤,雷海民,魏宁漪,等.川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 分析们.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75.
[4]yi zhang, chun-ping tang, et al.limonoids and triterpenoids from the stem bark of melia toosendan. j. nat. prod. 2010,73, 664–668.
[5]shi-hui dong, chuan-rui zhang, et al. mesendanins a-j, limonoids from the lea ves and twigs of melia toosendan. j. nat. prod. 2010, 73, 1344–1349.
[6] yi shu sang, chun yan zhou, et al. protolimonoids from melia toosendan. j.nat. prod. 2009, 72, 917–920.
[7] 贺亮,宋先亮等.川楝子总黄酮和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田.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5):78.
[8]陈玉,杨光忠等.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j].湖北化工,1996增刊:43.
[9]昌军,宣利江,徐亚明.川楝子中两个新的苯丙三醇甙[j].植物学报,1999, 4l(11):1245.
作者简介:张洪财,男,(1983-),硕士,山东省,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药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