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在去年年末,我听闻了《参与感》的热潮,于是立即跟风购买了一本,但随后却因拖延症将其搁置在角落里。
然而,最近我重新审视了“参与感”这三个字,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结合对作者背景和各类书评的分析,我迅速将其应用于工作之中。
我的工作主要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包括邀请他们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并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最大的扶持。
基于对“参与感”的理解,我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
我在工作中加入了一些能够增加读者参与感的元素,例如大转盘抽奖和专项调查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读者的互动性,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们的服务和项目。
在与同事和客户的相处中,我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和尝试,主动与客户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此外,在线下活动中,我积极邀请不同的展示商和赞助伙伴参与,使参与者能够在活动中接触到更多层面的信息和服务。
这种多方位的参与体验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还增强了互动性和实用性。
推行这些措施以来,效果非常明显,但我始终感到心中没底。
直到最近,我终于下定决心读完了《参与感》这本书。
翻阅目录时,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与我之前的想象大致相符,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
许多经管类书籍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从书名就能大致了解其主旨,比如《精益创业》《金字塔原理》等。
因此,我之前在工作中的尝试是与小米大神的教诲相契合的。
接着,我开始阅读正文。
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远比我想象的更引人入胜,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大多数的经管类书籍都源自国外,如德鲁克和大前研一,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再加上国情和案例的差异,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而《参与感》的作者是与雷军并肩奋斗了十几年的黎万强,他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的案例生动形象,结构也具有技术范的清晰特征,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其二,书中每一章节都配有一幅风格统一的手绘画,简单明了,一针见血,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凸显了电子书的不足之处。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一书已阅毕,读后感触颇深,借此机会梳理一番。
最直观的感受是,黎万强所言极是,“米粉”这一称谓并非小米公司强加给用户的,而是用户自发形成的。
这一事实充分体现了“参与感”的本质,即“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受到自身价值”。
往大了说,这是一种群体性意识。
若将名字强加给用户,本质上便是没有将用户作为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对象来对待。
对于一个可思考的对象,我们无需为其命名,既无需视其为白痴,也无需将其视为上帝。
至于小米公司的创始人们内心究竟如何想,我无从揣测,也无意恶意猜测他们可能认为用户皆为“SB”。
但他们成功地表达了自己是为了梦想而奋斗,从而感染了他人。
相较之下,这种做法总归是要好一些的。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被书中的内容所感动,时而又被其震撼。
其中,小米公司以周为单位进行产品迭代的速度令我尤为惊叹。
同时,我也不禁思考,小米手机的质量为何……抛开这种主观感受不谈,书中所提及的参与式社交理念令我耳目一新。
我忍不住思考,参与式社交究竟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哪一层呢?我认为,它超越了社交需求,达到了尊重需求的层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自我实现的意味。
参与式社交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用户拥有发言权,其声音能够被倾听并得到重视。
如果用户的声音具有一定价值,甚至能够被实现,这便可以被视为某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由此可见,《参与感》一书为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定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而,这就如同“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教育方式或许值得借鉴,但我们却无法简单地复制。
从公司本身的基因角度来看,能否实现参与式社交取决于公司的创始人。
谈及几家公司,海底捞、星巴克和小米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员工关怀备至,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使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尊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当然,我是站在员工的角度来评价此事。
若创始人看到我的言论,权当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归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不仅用户需要参与感,团队成员同样需要。
参与感读后感_参与感读书心得五篇
参与感读后感_参与感读书心得五篇参与感读后感一在春节放假期前黄总给了我们一个读书学习的任务——读小米的《参与感》。
经过两天的时间终于把332页的《参与感》看完。
书中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环节、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深深吸引和启发我。
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
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互联网最新知识。
读了《参与感》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小米的成功在于:与用户做朋友,让用户成为粉丝,让粉丝参与产品开发,让粉丝称为专家的所谓参与感。
要达成参与感小米做到了:1、有极致爆品的产品。
2、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3、有互联网思维的服务。
一、创造极致参与感的产品。
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起具有参与感的粉丝。
小米手机,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代替PC,智能手机一片蓝海,小米推出人人都能用的起的平价机占尽天时地利。
虽然现在四处都乱糟糟,但能静下心来以工匠的精神去做一部手机一件家具的企业真的不多,小米这股要把产品做精做透的精气神,值得很多人很多企业学习。
小米通过互动论坛,开放产品开发的需求、测试和发布让用户参与其中并提出意见每周改进产品。
小米产品的研发强调让用户参与其中的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为了设计一个好的产品小米的团队就是在不断的收集意见,更改、打样测试中。
如小米的包装盒在整个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做成让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的手机包装盒。
小米团队研发极致参与感的产品就是在不断的改中,敢于改中创造的。
二、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炫的产品,我们能保证自己就玩的比小米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们看到小米的各种经典营销案例的时候,我们敢拍着胸脯说我们就能比小米玩的转吗?就能想到像“致青春”一样的经典创意吗?另外小米保证线上和线下活动一起进行,不会跟风去开通各种营销渠道或者宣传路径,而是既然开通了某个渠道就本着为粉丝负责的态度,小米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顾客反馈问题的几分钟之内,迅速召集同事研究案例并回复顾客对应的处理意见,我们就能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也可以吗?小米的员工不仅仅是手机发烧友,他们还是各种创意点子,各种好玩发烧友,因为他们的第一感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小米粉丝的反馈,如果没有这样的员工,仅仅靠老板发烧,各种创意也玩转不起来。
参与感三三法则读后感
参与感三三法则读后感最近读了《参与感三三法则》这本书,感触还真是不少。
这“三三法则”说起来好像挺高大上,但仔细一琢磨,其实和咱日常生活里那些实实在在的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拿我前段时间组织的一次家庭聚会来说吧,那可真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参与感的重要性。
原本呢,家庭聚会对我们家来说,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
可那次,我想着得搞点新花样,不能老是这么平淡无奇。
于是,我决定按照这“三三法则”来好好策划一番。
首先,我定了个“开放参与节点”。
不再是我一个人忙前忙后地准备所有东西,而是提前告诉家人们,这次聚会每个人都得有任务。
比如说,姑姑负责准备拿手的红烧肉,叔叔负责去买新鲜的水果,我呢,则负责布置场地和准备一些小游戏。
这一下,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姑姑为了把红烧肉做得更美味,专门找了好几个食谱研究;叔叔一大早就跑到市场去挑选水果,还跟摊主讨价还价,那认真劲儿,就像是在办一件大事。
然后是“设计互动方式”。
我可不想让大家来了就只是闷头吃喝,得有点好玩的互动。
我准备了一个“家庭知识问答”的环节,问题都是关于我们家庭成员的小秘密和有趣的往事。
这可不得了,大家为了能回答对问题,纷纷开始挖掘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小细节,互相打听、回忆,笑声不断。
还有一个“照片猜猜猜”的游戏,我把家里的老照片找出来,打乱顺序,让大家猜照片中的人是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这一下,勾起了好多小时候的回忆,爷爷奶奶看着那些照片,眼里满是怀念和欢喜。
最后是“扩散口碑事件”。
我特意准备了一个拍立得相机,把聚会中的精彩瞬间都拍下来。
聚会结束后,我把照片整理好,做成了一个小相册,还在照片背面写上了当时的有趣场景和大家说的话。
然后,我把这些照片发到了家庭群里,让没能来参加聚会的亲戚也能感受到这份欢乐。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亲戚们纷纷在群里留言,说下次也要参加这么有意思的聚会,还把照片转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引来了好多朋友的点赞和羡慕。
《参与感》读书笔记
《参与感》读书笔记《参与感》读书笔记一、序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参与感的追求越来越高。
本书《参与感》由作者对于参与感的定义、原理以及如何培养参与感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梳理作者的观点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参与感在个体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参与感的定义参与感是个体在某种活动或群体中主动参与并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的情绪和体验。
它可以在个体与他人、组织、社会以及数字世界之间产生,极大地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参与感的原理⒈社会认同与归属感参与感的最基本原理之一是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过程中,通过共享价值观与身份认同,建立起了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⒉主动参与与自我实现个体的主动参与是培养参与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活动,并积极投入其中,个体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提升参与感。
⒊社交互动与情感共鸣人类是社交性的动物,社交互动和情感共鸣对于培养参与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个体在与他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情感连接后,可以获得支持和理解,从而增强参与感。
四、培养参与感的方法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活动。
兴趣是参与的动力源泉,能够让个体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⒉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创造机会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团组织等,培养自己的参与感。
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参与感的重要因素。
积极交流、关注他人、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增强彼此的情感连接,增加参与感。
⒌学习技能和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个体在参与活动中会更有信心和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参与感。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共计2个,包括:⒈参与感调查问卷:用于了解个体对参与感的认知和体验的问卷调查。
⒉参与感培养活动指导手册:提供了一些培养参与感的活动和方法的指导,供读者参考。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归属感:指个体对于一个群体、组织或社区的归属感受,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情感需求。
对于一个社会和个体而言,
这三种情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成就感是指个体在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内心满足感。
个体通过实现目标、取得成就,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个人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参与感是指个体在社交、团体和团队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身心愉悦感。
个体可以通过
参与各种团队运动、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获得身心上的快乐和归属感。
首先,成就感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个体在实现目标时,会产生一种正向
的心理反应,进而提高自己的动力和专注力,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个
体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参与感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集体观念。
个体在团队活动中,需要与他人
协作、沟通和互动,从而促进个体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参与团队活动可以让
个体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个体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最后,荣誉感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个体在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时,会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的肯定和尊重,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感。
荣誉感还可以增
强个体的自信心,让个体更有信心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是人类基本的情感需求,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
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人们应该注重这三种情感的培养和满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和幸福感,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范文《参与感》读后感1《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作者,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
20xx年8月份拿到这本书,封面是一头会飞的猪,橙黄色,简单而耀眼。
直到最近我才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宠幸太晚的感觉。
首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质感很好,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正版书。
不说假话,这是我看到的从装订到纸张再到排版设计都是高水准的图书。
纸质光滑带感,一摸就知道没作假。
段落没有采用书籍惯用的首行缩进两个字符的格式,取而代之的是公众号常用的两端对齐且加大了段前段后距的格式。
颜色也不花哨,黑色或者黑色加粗。
嗯,作为一个读者,觉得阅读体验很好,清晰且有设计感。
其次,这本书真的很简洁有料。
简洁,是指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不会觉得画蛇添足,没有凑字数,没有不必要的广告或者图片。
有料,是指虽然简单但是该有的都有,而且某些地方还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
比如,我就特别喜欢这本书每个章节的插图,和文章的主旨很搭,而且能够感觉到每一幅插图都是花了心思去设计的,带着诚意。
后来了解到作者是设计出身才恍然大悟,作为一个设计者当然会让自己的作品带上该有的设计感。
以上这两点虽不是大多数读者关注的点,但我在看书的过程当中确实被这本书文字以外的东西吸引到了,试想一下,如果一本书能将形式美做到让读者惊叹,对内容的品质要求又会低到哪里去呢?突然想起了书中讲到小米手机包装盒的例子。
小米手机包装盒的成本价是平均价的三倍多,高档纯木浆牛皮纸制作,且经过大量的试验,30多次的结构修改才呈现出最后简约而令人惊艳的样子。
据说小米手机包装盒能够承重两个成年男子的重量,书中有图为证。
看到这里,我一点也不惊讶,我曾经也是一位小米手机的用户,虽然不敢说手机本身有多好,但包装盒确实很有质感,作为小小收纳盒也是很不错的呢。
第三,来说说这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精髓是参与感三三法则。
所谓参与感三三法则是指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
三个战略是说,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是说,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约翰·古拉克所著的小说,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成长。
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作者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友情、爱情、成长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引起了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深刻思考。
读完《参与感》,我深受启发。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少年,面对家庭的破裂、友情的背叛、爱情的困扰,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而是努力克服,不断成长。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明白了成长的痛苦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小说中的家庭关系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这样的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出现裂痕,甚至走向破裂。
但是,通过阅读《参与感》,我明白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是多么重要。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
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友情和爱情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现代社会中,友情和爱情变得越来越脆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变得越来越少。
但是,通过阅读《参与感》,我明白了友情和爱情是多么宝贵。
只有通过真诚的交流和理解,才能够建立起真挚的友情和爱情。
只有在困难面前能够相互支持,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友情和爱情的珍贵。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参与感》,我受益匪浅。
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始终坚持不懈,不断成长。
这让我明白了成长的痛苦是必不可少的,也让我意识到了家庭、友情、爱情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获得了对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的启发。
我相信,《参与感》将会对我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
在阅读《参与感》这本书之后,我对于参与感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米公司的成功秘诀,即通过打造参与感来实现品牌的发展和用户的忠诚度。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参与感的重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仅仅依靠产品功能和价格优势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参与感,他们希望能够与品牌建立情感联系,并获得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
通过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中来,品牌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打造参与感需要从产品、设计、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产品方面,品牌需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设计方面,品牌需要注重简洁、实用和美观,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在推广方面,品牌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多种渠道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品牌的推广中来,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了打造参与感需要坚持“为发烧而生”的理念。
这个理念强调了品牌的价值观和信仰,让用户感受到品牌对于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
同时,这个理念也鼓励用户参与到品牌的创新和发展中来,让品牌与用户共同成长。
总之,《参与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参与感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关键。
通过打造参与感,品牌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同时,这也让我更加关注品牌的参与感打造,为我未来的消费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参与感读书心得体会3篇
所以,发动群众并不是因为这方法有多先进,而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这么做才有效。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张的标题和配图都非常有意思,特别的凸显小米的个性特征。记得很深刻的还有一张满篇的改最后再改改的图片,一张图片就已经说明的淋漓尽致,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改!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的开发部做得比较好,一个产品设计也是反复修改几十次的是常事,但我们始终待客户如初恋。
二是“说人话”,千万别学那些loser,动不动搞一句让人听不懂的话,以为人家听不懂就是牛逼文案,真正的高手都是说大白话的(推荐阅读《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如果说大众媒体是一个“剧场”丶一个“舞会”的话,你要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才能进去的话,那么社交网络就是“客厅”丶“卧室”,这里是人最放松的地方,你在这里就要用在家里的口气说话才显得对味儿。你若端着,我就无感。
品牌要人格化,做自媒体丶做互动
对自媒体概念的理解不要狭隘的理解为微博官方账号丶微信公众账号,那只是自媒体当中的一类罢了。以下这些能够对客户发声丶可以和客户对话的东西都可以算作自媒体:企业员工个人的微博微信丶论坛里代表公司的一个ID丶网店客服丶一本书(比如说《参与感》丶《转折点》)丶一个线下活动……总而言之,就是你和客户发生联系的所有触点,它都是你的自媒体阵地。
最后也是最高境界的,就是把传播素材做成带有开放性的丶能够让大家发挥创意空间的素材。比如说今年特别火的“妈妈再打我一次”,之前的“凡客体”,小米的吉祥物“米兔”,这些素材都带有开放性,用户可以在素材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变成自己的作品,这种传播的驱动力就更大了。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快乐,它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激发内心的激情和动力。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参与感的书,深受启发。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参与感的理解和感悟。
参与感并不限于某一方面,它可以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产生影响。
首先,我想谈谈在家庭中的参与感。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它承载着亲情和温暖。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中时,我们会感受到无尽的快乐和满足感。
无论是和父母一起做饭、打扫卫生,还是陪伴兄弟姐妹玩耍,我们都会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
通过积极的参与,我们与家人建立了更加牢固的联系,共同创造了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中,参与感同样重要。
学生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参与班级讨论和团队合作,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与让我们更加了解知识,拓宽视野。
同时,参与还培养了我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当我们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学术竞赛时,我们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社会中,参与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事务。
通过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或者参与公益捐助,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能够培养出广泛的社交圈子,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参与感还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
当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追求卓越,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参与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通过参与,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同时,参与工作也是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并不断弥补,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目标。
参与感最重要的四项原则
参与感最重要的四项原则参与感是指一个人在参与某项活动或某个团队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它是人们对于自己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于团队整体目标的理解和认同所产生的见解。
在团队协作中,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影响到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士气和团队的凝聚力,为此,我们需要关注四项参与感的原则。
一、建立信任和尊重建立信任和尊重是参与感的基础。
如果没有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无论是何种类的团队,都无法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待对方,尊重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
只有这样,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重和信任的一员,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为团队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强调目标共识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而且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这个目标。
在参与团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强调对于团队目标的共识,让每个团队成员内化这个目标,将其作为自己参与团队的信仰和动力。
只有这样,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才能真正地转变为共同奋斗的伙伴,去实现这个目标,让团队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注重沟通和合作沟通和合作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不断地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合作,去发现和解决团队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沟通和合作也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大力表扬和鼓励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需要得到表扬和鼓励,这能够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对于一些出色的团队成员,我们更应该适时地进行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被认可和肯定的。
这些表扬和奖励不仅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更加向心力十足。
总的来说,参与感是团队协作中的关键所在,通过以上四项原则的遵守,我们相信每个团队都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共同奋斗、通力合作、互相鼓励的良好氛围,让团队成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和价值,共同创造出更为辉煌的成果。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读后感篇一小米公司,作为近几年互联中崛起的一个传奇公司,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他的商业营销模式,尤其是对互联思维的运用很是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和学习,在读完参与感这本书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毕竟参与是最重要的!1、口碑传播是小米模式成功的关键:书中提到,小米从头至今,一直是把用户的口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进行维护的,从最初的100用户,到如今6000万用户,都是通过口碑的不断扩散来积累的,最初的100用户既是发烧友,也是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分散传播,对于新的用户购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种子用户,另外也举例了谷歌的Gmai几千个试用账户必须通过邀请码的体验传播,韩都衣舍的时尚快速跟进也是得到了女性在各大社交媒体的推荐,都是说明了获得好的口碑必须通过新的社会化媒体来进行分享和传播。
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互联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小米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它能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觉得这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不单纯是买卖工作关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买家和买家的矛盾,有效解决了用户的投诉和抱怨。
联系到我们自身,我们作为一名云服务部内勤,服务是我们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以后在工作中也应该把客户当成聊天、谈心的朋友,当有用户投诉发生时,首先我们与用户站在对立面,而是应主动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急用户之所急,真正让用户参与进来,达到与用户双赢的局面。
[关于参与感的读后感]xx。
参与感三三法则读后感
参与感三三法则读后感参与感是指一个人在某个活动或团体中的参与程度和感受到的满足感。
而《三三法则》是一部关于如何培养参与感的书籍,其中提出了三个步骤,即“看得见、参与、留得住”。
读完《参与感三三法则》让我深受启发,对于增加自己的参与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三三法则》强调了参与感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参与感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个人缺乏参与感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而参与感的存在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动力、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参与机会,提升自己的参与感,并且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其次,书中提到的“看得见”是增强参与感的第一步。
这意味着要主动关注身边的事物,积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寻找与之相关的活动。
例如,如果我对艺术感兴趣,可以关注艺术展览、美术课程等,主动去了解、参与和体验。
通过“看得见”,我们能够发现更多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为自己的参与感打下基础。
接着,书中提到的“参与”是培养参与感的关键。
这意味着要积极投入到所选择的领域中,并且付出努力和时间。
比如,如果我选择参与一个社会公益活动,我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参与其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通过参与,我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并且收获与他人一起成长的喜悦。
最后,书中提到的“留得住”强调了要持续参与并保持长久的参与感。
参与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只有持续的参与才能获得长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们需要积极寻找机会参与,并且在参与中不断挑战自己、学习和成长。
只有通过持续参与,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参与感,同时也为他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通过读完《参与感三三法则》,我深刻认识到了参与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主动关注身边的事物,寻找适合自己的参与机会,并且通过持续参与来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参与感。
只有在积极参与中,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参与感是当人们沉浸于某个活动或体验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
无论是参与体育比赛、观看电影、阅读小说,还是参加社交活动,我们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参与感。
参与感不仅能够增强个体对活动的投入,还能够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本文将就参与感的定义、心理机制以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参与感可以定义为个体在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层面。
情感层面上,参与感意味着个体对活动的投入和情感体验的积极性。
认知层面上,参与感表现为个体对活动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
行为层面上,参与感反映了个体在活动中的积极行为和展示出的主动性。
参与感的产生和发展与个体的特质、活动的性质以及参与方式等因素有关。
参与感的心理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参与感与人的需求满足有关。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参与感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
其次,参与感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关。
当个体感知到自身在某个活动或领域具有一定的能力和优势时,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再次,参与感与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有关。
如果个体认为参与某个活动对于自己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他们产生参与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参与感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参与感能够提高自尊心和幸福感。
当个体投入到某个活动中并获得满足感时,他们会感到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此外,参与感还能够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进而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
对于社会而言,参与感有助于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和增强社会凝聚力。
当个体充分参与社会活动时,他们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这不仅能够增加社区和团体的凝聚力,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参与感还能够促进社会创新和进步。
当个体感受到自己在某个领域具有一定能力和优势时,他们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未来,参与感在个体和社会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标准
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标准
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标准是指在参与某项活动、项目或者使用某种产品/服务的
过程中,能够给人以积极的参与感、丰富的体验感和有意义的获得感。
下面是一份以中文
编写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标准样例。
1. 参与感标准
a) 活动/项目/产品/服务的参与门槛应该合理,能够吸引不同群体的参与者。
b) 参与者应该得到充分的信息,并能够理解及参与到活动/项目/产品/服务的决策过
程中。
c) 活动/项目/产品/服务的参与者应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被重视,并能够
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贡献。
2. 体验感标准
a) 活动/项目/产品/服务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b) 参与者应该在活动/项目/产品/服务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如乐趣、满足感等。
c) 活动/项目/产品/服务中的互动与沟通应该鼓励,参与者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联
系。
3. 获得感标准
a) 参与者在活动/项目/产品/服务中应该得到有价值的回报或收益。
b) 活动/项目/产品/服务的参与者应该能够共享成果,并从中获取学习、成长和进步
的机会。
c) 活动/项目/产品/服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够给参与者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的获
得感。
以上是一份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标准的样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参与者的参与体验,增强其参与活动/项目/产品/服务的愿望和
动力,并帮助组织者提供更好的活动/项目/产品/服务。
参与感最重要的四项原则
参与感最重要的四项原则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参与感成为了当今社会组织和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
参与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组织或团体中的参与程度和归属感的感知和体验。
良好的参与感可以激发个体的动力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互动和合作。
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我们探索了参与感最重要的四项原则,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建立透明和公平的沟通机制1.明确目标和期望•将组织或团体的目标和期望明确向参与者传达,以确保参与者了解自己的参与价值和意义。
•提供明确的反馈机制,让参与者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并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机会。
2.开放性的沟通渠道•创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参与者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
•提供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包括面对面交流、在线平台等,以便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3.透明决策流程•将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化,确保参与者了解决策的依据和原因。
•提供机会让参与者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增加决策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
4.促进互动和反馈•激励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营造积极的参与氛围。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机制,鼓励参与者为集体的共同目标做出贡献。
三、建立支持和共享的环境1.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一个团队合作的文化,让参与者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
•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促进集体的学习和进步。
2.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参与者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资源,让参与者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3.建立共享机制•鼓励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案。
4.培养认同感和自豪感•强调组织或团体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让参与者产生认同感。
•提供机会让参与者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贡献,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四、重视个体需求和多样化参与方式1.个体化定制•关注参与者的个体需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定制。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是人类基本的情感需求,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用1000字详细阐述这三种情感需求。
成就感是指个体在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个目标后所产生的心理满足感。
当个体通过努力和付出获得了可量化的结果或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成就感。
成就感可以提升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个体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而没有成就感的个体往往容易感到挫败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
培养和满足个体的成就感对其心理健康和积极发展至关重要。
参与感是指个体在社会集体中获得的归属感和肯定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并获得别人的关心和认同。
当个体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会获得参与感。
通过参与感,个体可以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增强自身的抵御力和适应力。
相反,缺乏参与感的个体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提升个体的参与感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幸福感,还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荣誉感是指个体对于自身的价值和地位感到自豪和光荣的情感。
个体通常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表现来获得荣誉感,比如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扬等。
荣誉感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其社会地位和舆论影响力。
荣誉感也可以激励个体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缺乏荣誉感的个体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情绪,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培养和满足个体的荣誉感对于其自我认同和积极发展至关重要。
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是人类情感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足这些需求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为了提升个体的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同,并为个体提供各种发展和表现的机会。
只有在满足了这些情感需求的前提下,个体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
成就感参与感荣誉感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是人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追求并获得的心理体验。
它们能够激发个人的动力和积极性,促使个人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详细说明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的定义、来源以及它们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成就感是指个人在完成一项任务或取得某种成绩时所获得的心理体验。
当个人能够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并达到预定的目标时,他们会感到一种自豪和满足的情感。
成就感来自于对个人能力的认可和肯定,它是人们努力工作和追求成功的重要动力。
参与感是指个人在社交、学习、工作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并获得满足感的心理体验。
当个人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发挥自己的才能时,他们会感到一种归属感和满足感。
参与感来自于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和合作,它能够增强个体的社会关系和个人成长。
荣誉感是指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成就或特质而受到他人的尊重、崇拜和赞扬时所获得的心理体验。
当个人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时,他们会感到一种自豪和满足的情感。
荣誉感来自于社会和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和认可,它能够激发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这些心理体验的来源有很多,例如在学业和工作方面,个人的努力、毅力和专注能力都是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因素。
在社交和团队活动中,个人的合作、沟通和互助能力是获得参与感的关键。
在行为和品质方面,个人的诚实、正直和友善可以赢得他人的赞誉和尊重,进而得到荣誉感。
成就感、参与感和荣誉感对个人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
它们能够激发个人的动力和积极性,促使个人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追求成就、参与和荣誉的过程中,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并展现个人的价值。
它们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当个人感受到成就、参与和荣誉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更多的认可,从而更加自信和乐观。
它们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关系和团队合作。
当个人有成就、参与和荣誉感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与他人合作、互助,从而增强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感 - 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by 黎万强∙金山词霸时期,讲究“风暴式营销”,讲究“海陆空”三军并进:空军指整体市场造势,陆军指组织地面推广团队进行线下传播,海军指选择各路销售渠道进行合作;那时会提一个相当“高大上”提案,先把概念做足,再通过市场投放把声音放大,做成声势浩大的营销事件。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的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和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和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
雷军2008年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互联网思维的要诀是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口碑,互联网上为口碑者生存!雷军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手稿∙今天口碑为王的背后,我们面临的信息传播发生了以下三个重要转变:1,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以前传播就是砸广告做公关,凡事就比嗓门大2,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3,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传播,通过社会化传媒,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过去,信息引爆的路径必须先有核心媒体的广泛报道,才会有社会的热议;今天,一条信息的引爆往往先有公众的热议,接着才有媒体的跟进和放大。
∙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产品。
好的产品是所有基础的基础,产品品质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身后的0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关系链:用户关系。
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
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观念转变,是因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的时代!∙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变,消费理念的变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的体验式消费,到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让用户参与,能满足年轻人“在场介入”的心理需求,抒发“影响世界”的热情。
∙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 - 做爆品(产品战略),做粉丝(用户战略),做自媒体(内容战略)三个战术 - 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参与感三三法则产品篇:∙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 进行参与感构建,要尽量减少用户参与的成本并把互动方式产品化。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仅使用产品,还拥有产品。
让消费者也成为生产者,让人人都成为产品经理。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 确定为谁设计、好用(UE,user experience 用户体验)(UI,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好看(UI,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是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
为谁设计,是用户体验的原点,在好用好看之间,我们的原则是“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好看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性漂亮,第二阶段是形成风格化,是好看的“进化”,让设计变得系统、独特而优雅。
“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 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无印良品设计总监原研哉)∙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 小米做爆品,每一款爆品本身就是拉流量的广告商品。
红色星期二开放购买,策划让每次购买活动都成为话题∙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 不要相信大师,也不要相信灵感,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能做出好的产品。
我们要找的人才要最专业,也要最合适:最专业就是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最合适则是他要有创业心态,对所做的事情要极度喜欢。
员工有创业心态就会自我燃烧,就会有更高的主动性,这样就不需要设定一堆的管理制度或者KPI考核什么的。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 首先让员工成为粉丝,其次让员工的朋友成为用户,最后要和用户做朋友。
做出有爱的产品,用户就会回报予爱,用户的爱会持续激励团队!∙我是谁?这是做好品牌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关于定位。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定位在操作方法中,还是和以前一样讲究用户群聚焦和传播信息简化,但有两个重要变化:1,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不能只关注对手,而是要关注用户,关注的是产品所创造的价值,把产品做到极致。
2,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不能试图用广告洗脑教育用户,而是口碑渗透式的,让用户参与进来。
潜入用户大脑的方式,虽然慢,但威力更大。
∙每个人都有调性,每个品牌也都有自己的调性。
今天在互联网上,用户对品牌的真实感很在意。
讲“我是谁”时要敢讲真话,不要在没讲明白“我是谁”的基础上去“傍大款”做跨品牌合作。
∙功能消费时代是无品牌,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是企业的品牌,而今天,我们应该建立的是用户的品牌,就是让用户参与进来。
∙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听见,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代表已经在用户心里。
通常来说,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
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誉度,然后再做知名度。
在强调工具化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中,重视度基本很难建立。
但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别后,我们才透露去做知名度。
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雷军对“顺势而为”的形象调侃。
不仅行业大势是台风,用户粉丝的参与也是台风。
粉丝效应是无法设计的,可以理解它是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失控理论”的一种表现。
用户群体性的无意识认知,最终选择决定了最适合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成无数的兴趣族群。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如何引爆线下参与感?“爆米花”线下活动,实际上是用户见面会,想法最初来源于车友会,“爆米花”不是路演,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
根据“参与感三三法则”,“爆米花”全程都让用户参与,论坛投票决定在哪个城市举办,表演者是用户,提前在论坛海选出来,布置会场有米粉志愿者参与,当地资深米粉当晚还和团队一起聚餐交流,还有“金米兔”奖杯和《爆米花》杂志,封面就是米粉。
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每个用户都是明星,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创业的第一步是确定产品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第二步才会思考公司名字、域名、品牌宣言和吉祥物等。
∙好的公司名字要考虑:中文名易记易传播,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商标可注册,便于国际化推广,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于情绪。
∙创业的产品能够成功的前提是先挠自己的痒处。
如果自己都不能真心满意,又如何去打动用户?真正在业内能做到颠覆、极致的公司往往都于此相通。
∙做品牌宣传,要少花钱办大事,就是说要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要有幽默感,用于自嘲,甚至自黑∙广告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打透。
eg.凡客在媒介投放资源上很聚焦,做投放路牌广告。
小米在2014年春晚前投放一分钟品牌广告《我们的时代》只讲品牌性格和情怀,因为这支广告片就是拍给小米员工、米粉和合作伙伴看的。
电视广告播出前,在官网提前一周做了网络首映,并遵循“参与感三三法则”设计互动方式的“简单和有趣”,围绕它做了一系列互联网活动,做全平台视频首发。
总结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有3个建议:1,要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二次传播2,偶尔到电视上做广告,信息越简单越好,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3,电视资源段选择上,选最大平台集中爆破∙做全国性品牌,要考虑新旧媒体组合。
中国的人口是金字塔形,北上广是塔尖,大城市人口占比是比较小的。
通过互联网引爆核心城市后,开始做全国性市场,要快速渗透二三线城市。
∙现在媒体信息量太大,只是做小打小闹的传播容易被淹没,需要找到能有头条价值的事情,占据头条,才能有关注。
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在上头条这个背后,对外合作时,首先自己的产品要有足够势能。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给力,才能不断积累起品牌势能,外部平台合作是功率放大器,是给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时提供加速。
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
∙相比过去,互联网公关危机的新要求是练“不生气功”。
互联网传播和舆情讲究的是大势,而不是眼里容不下半粒沙子。
所以,千万不要试图去控制媒体,做传播时也不要想着把所有舆论出口都买断。
眼下舆论去中心化,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输出节点,想完全控制声音也早就不可能了。
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误解都是家常便饭,心理太脆弱是玩不好的。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
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主流就可以了。
一件传播事件中,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剩下三成负面其实也无所谓。
如何区别对待“负面”声音:1,有明确商业目的、有预谋、成规模的攻击:必须第一时间警觉,敢于果断“亮剑”,不惹事,但不怕事。
2,对产品或服务的吐槽:快速回应,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就要果断道歉及善后。
3,对于误解,只要不伤筋动骨大可不管,互联网传播太快,误解很快会被新的信息覆盖掉。
4,对于有代表性,规模出现的误解,要“亮出底裤”,进行系统性的解决。
不必拘泥于所谓传统正规的形式,只要事实依据扎实,可以寻找更为有力、直切要害的新方法。
不装不端有点二,放松点,娱乐点,在新媒体平台时代才是更好的公关传播方式。
∙新营销的第一步,是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
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这其中,内容很关键。
以前是媒介为王,现在是内容为王。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营销,要先做服务,再做营销。
能享受服务是用户关注企业的动力,我们应该从用户角度思考社会化媒体运营。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品质最重要的是“讲人话”。
“参与感三三法则”建议内容运营:有用、情感和互动。
这里的有用值是要求不讲废话,情感是讲人话,互动则要引导用户分享扩散,引导一起玩。
企业花精力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同时也应该发动用户来产生内容。
∙论坛、微博、微信和QQ空间的传播属性:微博和QQ空间:有很强的媒体属性,传播是一对多,适合做事件传播微信:基于通讯录的好友关系,传播是一对一,适合做客服平台论坛:一对多,但即时性没有微博快,在信息编辑推荐上类似门户,有版主的人工介入,容易沉淀信息∙用户关系越弱,信任传递就越弱,参与感的口碑事件扩散效果也就越弱。